第4课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 濒海居民,私载海舡(chuán ),交通外国,因以 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4、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5、表现
(1)汉朝: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①措施
②原因
材料一:汉初,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 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 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 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
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
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5、表现
(2)明清时期
①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 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②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氏族公社 井田制
所有制
(土地国有)
封建土地 所有制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首倡者:商鞅(在秦国变法时)
农业
工商业
生产粮食布帛
脱离农业生产
本业
末业
鼓励
限制
3、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2020春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学案:第4课-商业的发展-Word版含答案
2020春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学案:第4课-商业的发展-W o r d版含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4课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古代中国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工商食官”与民营商业的崛起1.“工商食官”制度(1)商业萌芽: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
(2)形成:商代出现贝类货币;商周时期形成“工商食官”制度,由官府控制商业。
2.民营商业: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工商食官”制度,形成中原市场;商业发展促使城市涌现;各种金属货币大量流通,大商人涌现。
3.秦汉商业的发展(1)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西汉开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
(2)表现:西汉时,都城长安设九市,与居民区分开,设官署管理,定时开市、闭市。
唐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初步繁荣1.原因:隋朝大运河开通,唐代南方经济发展,农副产品及手工业品商品化。
2.表现(1)农村:出现大量草市和墟市。
(2)城市:唐长安、洛阳成为商业大都会;宋代都城汴京,人口众多,并彻底打破坊市制度。
(3)商业机构及货币:唐代出现邸店、柜坊及最早的兑汇飞钱;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的商帮1.形成原因(1)明朝中期,商品经济繁荣。
(2)从事全国性贸易活动的商人,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进行联络,形成地域性商人集团——商帮。
2.代表:徽商和晋商。
以巨额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创办票号,足迹涉及海外。
3.经营之道: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以儒道经商。
【概念阐释】“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指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内容标准要求从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从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这一学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重点:农具的变革及耕作方式的演变知识结构:1. 农业的起源(时间、特点)2.劳动对象: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地域格局:南稻北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 生产工具与技术:(1)生产工具:农具的变革(翻土工具、灌溉工具)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青铜(商周)—铁(春秋战国)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自然力(唐朝筒车)耕作工具:耒耜(原始)——战国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唐朝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2)生产技术:刀耕火种——铁力牛耕,精耕细作4.劳动者: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5.小农经济:形成:生产力进步,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特点: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手工业结合,自然经济。
评价:积极: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巩固政权;消极:落后性,生产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的因素。
脆弱性:承受风险能力差,不稳定,统治者过度剥削、天灾战乱,苛政造成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
5.农业经济的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重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丝织、制瓷业的成就,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法点拨
商业发展的基 本要素(表现)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货币(交易媒介)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商业发展影响因素): 政治:国家统一安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 金融:纸币、柜坊、飞钱、票号的出现和应用
(3)新变化: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 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文化影响: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①工商业城镇兴起,市镇经济繁荣; ②农副
空前繁荣
宋元
产品大量入市(农产品商品化); ③区域间长 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④商帮形成(晋商、
徽商);⑤白银广泛使用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在古代,城、市、坊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坊[fāng]”是居住区。
材料二:“两京(长安和洛 阳)诸市:令一人,从六品 上,丞两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 辩其真伪轻重……。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 众, 日入击钲[zhēng]三百 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西都禁城街衢, 有执金吾(保卫京城的官员) 晓暝[míng 黄昏]传呼,以 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 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 放夜。”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笔记1
阶段
朝代 商人出现和商业表兴现起和(特“点工商食官”)
兴起 初步发展
商周 春秋战国
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
走进古代商人的传奇人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1.李元宝生活的长安城有何特征? 2.他若想去广州与更多的外国商人做买卖发大财, 他可能要经过什么机构的批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隋唐之际的商业发展特 征、表现,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
古代商人的地位变肯化嫁趋与势商如人”何的?现象。
商人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哪些特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感悟古代商人的杰出贡献
材料1: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 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 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佛教、基 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 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 向西,在带来战争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 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利丝绸之 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
李元宝的后代在商业方面能看到哪些他祖辈无法看
到的东西?
走进古代商人的传奇人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宋元时期 商业发展的时代特征、表现,增强 学生的时空观念,发展学生的史料 实证素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走进古代商人的传奇人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情境, 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及对外政策,进一步强化学生 的时空观念。至此,也化解了 本课难点。
确立依据:高一学生空观念素养有待 提升
突破方法: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史料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优势:思维活跃,参与性强, 学生基础较好,可塑性强。
第4课商业的发展-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4课商业的发展-北师大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商人的生活和状态。
3.比较中西方商业的异同。
4.探讨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3.商人的生活和状态4.中西方商业的异同5.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商业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让学生观察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体会商业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 学习(40分钟)2.1 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0分钟)商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商业活动涵盖了人类生产、消费和分配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可以展示商业活动的流程图,让学生对商业的作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2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阅读学习,然后组织讨论,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学生可以讨论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关系,商业的兴盛与衰落等方面。
2.3 商人的生活和状态(5分钟)商人的生活和状态是了解商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商人的生活和状态,并让学生观察现代社会商人的生活状况,比较差异。
2.4 中西方商业的异同(10分钟)可以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等方式,对比中西方商业的异同,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形成的不同商业经济体系,促进学生对商业发展的更全面认识。
2.5 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5分钟)商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探讨商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3.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商业发展的兴趣,鼓励学生多了解商业知识,认识商业的价值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提问考察——在授课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对接下来的学习做有针对性的安排。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商西周的更替
1 2 3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商朝兴起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部落首领汤推翻夏朝, 建立了商朝,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 了巨大成就。
西周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 军队,建立了西周,进一步完善了奴隶制国家管 理制度。
手工业技术
这一时期,手工业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青铜器、 陶器和玉器等工艺品制作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手工业 技术水平。
城市和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建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 现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城市和宫殿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发展水平。
06
总结与思考
本课重点回顾
夏朝的建立与意义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变革与历史影响
社会制度变革
经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替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国家管理制 度逐渐完善。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夏商西周时期的经 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手工业、农业、商业 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文化繁荣
历史影响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青铜器、甲骨文、诗歌、音乐等方面都 取得了重要成就。
商朝时期,商业交流十分活跃 ,商人通过长途贩运,将各地
的商品进行交换和销售。
甲骨文
商朝时期,甲骨文成为了中国 最早的文字之一,为中华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西周的建立与统治
西周的建立
西周的起源
西周起源于中国西部地区,是夏商时期的一个部落,逐渐发展壮 大。
周武王伐纣
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发动战争,打败商朝军队,建立西周王朝。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婚姻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 提示 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 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说明唐朝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原因。 提示 概况:唐朝时,商品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远离 家乡;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原因:唐朝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
提示
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史料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 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归纳明清城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提示
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的功能看,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 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 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 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城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3)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荣。 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123456
解析 答案
2.(2018·天门高二期末)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 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媒介,故B项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备课资料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备课资料九江市一中周明学时间:2012、2、21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
商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社会分工和生产物的剩余之后才逐渐产生的。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内部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专门从事交换的行业称商业,专门从事交换的人称商人。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商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商品交换的行业。
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商业是一个行业。
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包括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两种形式(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商业只是商品流通的行业。
商品经济产生于前;商业产生于后,物物交换的行业不能算是商业。
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历史时期商业的发展都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
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一低”“两高”“三次飞跃”。
或者呈现出“高、低、高”的发展趋势。
1、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秦汉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物物交换,严格而言,不能算是商业。
(1)商朝:产生“商人”“商业”商朝人善于做买卖。
商亡后,商族人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为了维持生计,做买卖的更多了,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职业。
由于当时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是商朝的遗民,周人便称买卖人为“商人”,称商族人从事的职业为“商业”。
“商品”“商务”“商旅”等皆从“商人”一词沿用下来。
与“商人”“商业”名称的由来相似的还有:“胡说”的由来:“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氏、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
胡人即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尽管文化较为落后,但军事力量很强。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2、主要形式——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
1.官府控制 2.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厚往薄来、倍 偿其价 3.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 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名词解释:朝贡贸易
明朝
明清: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3、明清: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原因:
晋商是中国 最早的商人,其 历史可远溯到春 秋战国时期。明 清两代是鼎盛时 期,称雄国内商 界长达500年之 久。晋商首创中 国历史上的票号。 今天的人们 仍然可以从众多 的晋商大院中看 到当时的辉煌。
咸丰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二少爷乔致庸在 贩茶汇兑银票的过程中,使用银票的方便快捷使乔致 庸对票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乔致庸开设票号,提出 “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口号。 1900年,八国联军 攻占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乔致庸不顾众人反对, 给朝廷捐银逃难。慈禧太后解除了各地商号禁止汇兑 官银的禁令,乔家生意从此蒸蒸日上。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 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 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 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 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过桥即投西大 街,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 酒八十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 西,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 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新课: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你知道为什么把善于经商的 人叫做“商人”吗?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且常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常考的知识点为: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等。
这一部分题目,题型较为灵活,除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之外,关键考查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考生需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与整理。
知识点总结1.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派劳动产品。
(2)夏商西周①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井田制:此时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儿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②瓦解: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开垦,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2.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①表现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②抑制土地兼并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影响:鼓励农民垦荒,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3.“重农抑商”政策1.背景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日益严重。
2.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共27张ppt)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 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 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 ,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 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 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安徽绩溪湖里村“红顶商人” 胡雪岩。
二、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1.布局的变化 (1)坊、市分立: ①宋代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 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 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城市中的居民住宅区称作坊。 (2)坊、市界限被打破: ①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明清时期,汉口镇、 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②商业经营的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 监管。
补充:宋朝时,坊市界限、现。
2.功能的变化 (1)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 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 移等,催生了一批批纯商业性质的城市,扬州、成都等一批 南方城市兴起,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宋元时期 ①两宋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 现在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等方面。 ④元朝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⑤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
①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 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 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 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 行"。明清时期,广州的对 外贸易全属官营,而以牙 行经纪这些事情,所以开 设牙行的多半都能获厚利 ,赚大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笔记一、商朝的起源和建立1.商朝的起源:商族起源于远古时期,是黄河下游的一个部落。
在夏朝建立之前,商族逐渐向外扩展,成为众多部落的领袖。
2.商朝的建立:夏朝建立后,商族首领商契继续扩展势力,最终在夏朝后期建立了商朝。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1.世袭制度:商朝实行世袭制度,即王位由子孙继承。
2.分封制度:商朝实行分封制度,将领土分为若干个封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和亲信。
3.甲骨文和青铜器: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和青铜器,这些文物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三、商朝的经济和文化1.农业:商朝时期,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灌溉系统和精耕细作的农具。
2.手工业:商朝时期,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青铜器制造和纺织业。
3.商业:商朝时期,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货币和商业契约。
4.文化:商朝时期的文化非常繁荣,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形式,同时也出现了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
四、商朝的衰落和灭亡1.政治腐败:商朝后期,政治腐败严重,王族内部争斗不断,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2.外族入侵:在商朝末期,周族逐渐强大,最终灭掉了商朝。
3.社会动荡:在商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奴隶起义频繁,加剧了商朝的灭亡。
五、商朝的影响和意义1.政治制度:商朝的世袭制度和分封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化:商朝的文化繁荣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甲骨文和金文等文字形式对后世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商朝的经济繁荣为后世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后世的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3社会结构:商朝的社会结构对后世的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等级制度和阶级结构等。
4.法律制度:商朝的法律制度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刑法和民法等方面。
总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单元3-4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必修2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1)西周至唐:城市布局整齐划
城 一,市坊分隔
(1)商品经
市 (2)自宋朝起,市坊界限不复存 济的发展
布 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2)大运河
局 形成街市;同时市的启闭也不 的开通,
变 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 经济重心
化 了夜市、晓市等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 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 品转向市场。
必修2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 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 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 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必修2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 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 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 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 度。
必修2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3.(2011·江苏镇江4月)元代陆友仁《研北杂 志》载:“世所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明 末清初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载:“吴俗以 正月三日为田生日。”上述记载反映了( )
A.重农主义经济思想
B.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C.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
D.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第4课 商业的发展
二、古代商业的初步发展——秦汉
(一)原因:
1、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2、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二)特点:
严格的坊市制度,经商有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设官署,监管交易;政 坊:居民住宅区 治功能强。
市:集中贸易的场所
明 北 宫
光
宫
汉长安城布局图
(三)、表现 1、长安、洛阳等商业中心 2、官府对商业活动严格限制; 每个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设专 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但发展 受到限制:如市区和住宅区分开(空间限 制),闭市后不得有经营活动(时间限制)
7、若来唐经商的外国商人在广州有 生意上的事情,应该找() A、柜坊 B、邸店 C、瓦子 D、市舶使
6、《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 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 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 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 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己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
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 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 不富,无商不活”。
贝类货币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 期各种金属 货币
秦半两 (秦朝)
五铢钱 (汉)
开元通宝 (唐朝铸)
纸币“交子” (宋)
白银 (明朝开 始成为普 遍流通的 货币)
“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坊市制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经商有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商业的发展》评测练习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张倩云
一、选择题
1、一位编剧编写了历史剧《7世纪商人张生的传奇》,经学者认定只有一项符合史实,它是
A. 张生非常勤奋,每天经营所开店铺到深夜
B. 由于经营成功,他在长安城各处开了分店
C.为了缓解疲劳,他经常到瓦肆去休闲娱乐
D.在行首的管理下,他积极向政府缴纳税收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官府监管的夜市
3、(2018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
这说明当时
A. 商品经济繁荣
B. 抑商政策废弃
C. 坊市制度形成
D. 自然经济瓦解
4、(201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当时扬州
A. “交子”广泛使用
B. 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 商帮活动频繁
5、“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6、(2016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 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7、 (2015年镇江模拟卷)据《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记载: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
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封建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交通便利是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C.城市商业发展逐渐摆脱时空限制
D.商业发展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8、 (2015年南通模拟卷)《梦粱录》中载:“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其余坊巷桥道,院
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如其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
”据材料可知,此时的杭州城
A.“坊”与“市”界限已经被打破
B. 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 政府对商业活动有着严格的监管
D.政府在城中特定区域设市
9、 (2015年扬州模拟卷)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中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现象与“第一次商业革命”相对应的是
A.开始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B.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 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
10、(2015年南京模拟卷)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歙、清、济,远至蓟、辽、山、陕。
”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
C.嘉定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D.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
二、非选择题
11、(2017年徐州模拟卷)商业是古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
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三(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 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