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灭螺方法的综合应用技术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堂地区灭螺方法的综合应用技术报告金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维娟马锐
前言
血吸虫病是人或其它多种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致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

按其发病时间的长短、症状的轻重、体征的不同,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的生长、生育、生命、生活与生产。

由于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成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游入水中,遇到人畜即经皮肤(粘膜)钻入体内发育为成虫导致血吸虫病发生,如此循环反复,造成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由于钉螺在血吸虫生活史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血吸虫病流行程度与类型决定于钉螺的分布特征,特别是感染性钉螺的地理分布密切吻合。

所以要控制血吸虫病,消灭钉螺是关键。

按照钉螺孳生地的特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自然地理类型分为湖沼型、水网型以及山丘型三大类。

我县属于山丘型流行区。

山丘型流行区地势高低不平,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流行区有的分布在盆地(或称平坝)、有的在大小山坡或丘陵。

钉螺一般沿水系自上而下呈不规则的散在分布,上游分布面积较局限,向下则逐渐扩大,有明显的单元性。

也有一些钉螺
孳生环境与水系无关,自成一弧立螺点。

土肥草密、潮湿温暖、水流较缓慢的小型灌溉沟渠及田壁是钉螺孳生的主要场所。

这种复杂的环境是多年来我县血防灭螺工作的难题,也是钉螺面积消长的主要原因。

本课题就是针对金堂地区特点,开动脑筋,将灭螺方法综合应用,使金堂县成功地率先在四川省内实现血防传播阻断达标。

一、金堂县血防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血吸虫病流行主要分布在清江、官仓、赵镇、栖贤、三星5个乡镇的41个行政村(社区),分别占全县21个乡镇和230个行政村(社区)总数的23.8%、17.8%,流行村(社区)总人口约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3%。

我县开展血防工作至今已历时53年,截止2009年,全县历史累计病人28299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91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牛5501头。

全县共有1061个历史有螺点,历史有螺面积2200774平方米。

其中沟渠913处,1694043平方米,占历史有螺总面积的76.97%,田地94处,433460平方米,占历史有螺总面积的19.70%,塘库26处,35523平方米,林园6处,5500平方米,其他10处,10930平方米。

二、项目内容
(一)血防查螺
调查钉螺不仅是制订灭螺规划和消灭钉螺的依据,而且是考核灭螺效果,研究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必须的工作。

1、查螺季节
我县调查钉螺一般在上半年3、4、5月和下半年9、10、11月。

这时气候温和,钉螺活动力强,出现在土表的钉螺数量较多。

2、查螺方法
我县采取环境抽查结合系统抽样法调查。

在钉螺容易滋生的并且密度较大的河、沟、塘及田埂环境中,按每5m或10m等距离设框作系统抽样调查,框的大小为0.1m²(31.7 cm
×31.7 cm),如数捕捉框内的钉螺。

应用这种调查方法,可以统计两个指标,即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

3、查螺结果
我县1996年至2006年查螺情况如下:
2007年我县开始了大规模的灭螺工作,但由于金堂地区环境复杂,要消灭一个物种更是困难重重,所以灭螺效果不理想。

于是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探索性开展灭螺工作。

2008年实行了4种灭螺方法综合应用之后,使钉螺密度大幅下降,2009年又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巩固灭螺,已经连续3年
查不到钉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二)灭螺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2008年以前,我县由于采用化学药物灭杀钉螺方法,分别是喷洒、泥糊、浸杀。

由于3种方法对于环境的客观条件都有所不同,在应用过程中缺少技术的支撑,且作用时间短,只能对泥土表面的钉螺起到杀灭作用,对于大部分隐藏在泥土表面以下的钉螺无效。

如何在众多的灭螺方法中寻找到适合金堂实际的方法成为了金堂血防工作思考的重点。

2008年县疾控中心总结了以往灭螺效果不佳以及钉螺消长的各种原因,不断摸索、尝试,制订了一套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黑色地膜覆盖灭螺法与化学药物灭螺综合应用于我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域,有针对性地全方位多角度对钉螺面积进行药物结合综合治理措施灭螺,经过2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率先在四川省内实现了血防阻断达标。

1、综合应用的具体灭螺方法
(1)氯硝柳胺浸杀法:施用后第3天后钉螺死亡率可达98%-100%。

适用于有少量积水或水位能控制的沟﹑渠﹑塘﹑田等环境。

周边有螺区域水线以上的草土均要铲入水中浸泡,铲草皮6cm左右,铲后要清扫一次。

浸杀期间须保持水位恒定,时间不少于72小时,渗漏严重或蒸发较大时需随时补水加药。

药量为2g/m³水(指实际含量)即每25m³水加药50克。

由于氯硝柳胺对鱼类有毒,灭螺前应通知养殖户储备足
够水份,灭螺后7-10天不能用灭螺沟内的水。

实施前英取得气象预报数据,因为大雨、暴雨均可冲走药液影响灭螺效果,大雨前不要施药,雨后施药效果好。

(2)氯硝柳胺喷洒法:不能采用浸杀法的环境一般采用喷洒法,适用于干涸的沟渠、田边埂、墙角、地边坡等环境。

每平方米用药2克(称药50克,加水25公斤,配成0.2%浓度喷于25平方米有螺面积上)。

喷洒灭螺延伸到田地3米左右,若该田地钉螺密度很大则全面喷洒。

施用后7天后,钉螺死亡率在86%以上,但对土内钉螺杀灭效果差,应连续操作3次,每隔7至10天一次,3次后钉螺死亡率在90%以上。

(3)氯硝柳胺泥糊灭螺:适用于沟渠,施用前应除去杂草。

每平方米用药10克,称药100克混合泥土适量加水,用工具覆盖于沟边10平方米有螺面积上,此方法人工投入较大,实施时间较长,受天气影响较大,不建议大面积施用。

施用后7天钉螺死亡率在88%以上。

(4)黑色塑料地膜覆盖灭螺:目前国内最新、最好的灭螺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节省时间、人力,效果明显、直观性强,能使土表及土层内钉螺全部死亡,适宜宽度不超过8米的沟渠和山地堤坡、田地等多种环境使用,施用后第10天、30天、60天、90天活螺密度下降分别为:85%、88%、96%、100%。

适宜黑色塑料地膜覆盖的环境很广泛,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宽2m、3m、4m,长1 5 0m,厚3-8
丝的规格。

我县统一使用厚度为4丝地膜,根据不同环境选择适宜的不同宽度。

2、灭螺效果观察
通过在复杂环境下使用4种方法,我们于实施后的第5天、第10天、第30天、第60天和第90天进行了效果观察和评估,统计出了4种灭螺方法在沟渠、水塘、稻田、田地、堤坡等环境不同时期的钉螺死亡率。

这不仅验证了4种灭螺方法的有效性,还对我们在不同环境下如何选择灭螺方法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表一
浸杀法对水塘、沟渠、稻田30天杀灭钉螺效果达到了98~100%,但其他环境无法施用。

表二
喷洒法对无水沟渠、田地、堤坡10天杀灭钉螺效果达到了78~90%,对水塘等有水位的环境无法施用。

表三
泥糊法对沟渠、田坎、堤坡10天杀灭钉螺效果达到了88~100%。

表四
从上述灭螺效果比较可以看出,传统3种灭螺方法方法由于对土壤内钉螺杀灭效果差,60~90天后又有钉螺出现。

黑色地膜覆盖灭螺法在沟渠、田地、堤坡等环境下使用,30天杀灭钉螺效果达88~93%,60天后基本达到100%,90天完全达到100%,效果最好,但是作用时间长。

通过灭螺方法摸索、效果比较,我们掌握了各种灭螺方法的利弊,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尽量克服其弱点,根据现场情况和天气、人为等多种因素,针对不同环境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尽量充分发挥4种方法各自的优点。

三、项目评价
经过2年的实践,将不同的灭螺方法综合应用于金堂地
区,不仅符合金堂实际,工作具有开创性,而且灭螺成效显著,完全适宜在我县推广应用,使我县有螺面积得到了有效治理,2009年金堂县率先在四川省内实现血吸虫病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血防工作得到省、市专家的肯定。

1、科学性。

多年来我县灭螺工作效果不理想,这不仅是因为涉及到消灭一个物种很困难,而且还与灭螺方法的局限性密切相关。

环境、天气、人为等各种因素都可影响灭螺效果,该项目将多种灭螺方法综合应用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尝试,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优点,提高了灭螺效果,实践证明科学性强。

2、创新性。

该项目将不同的灭螺方法综合应用,在成都市内具有创新和领先的地位,为2009年金堂县率先在四川省内实现血防传播阻断达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的创新铸就了辉煌的成绩。

3、实用性。

该项目所涉及技术操作性强,可以大大降低灭螺成本,实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附表一
金堂县各流行村钉螺情况统计表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