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教育学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教育观(在“上篇教育观”背面)
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是对教育的基本理解与总体认识,主要包括教育的历史与形态、教育的目的与功能以及教育的规划与构想三方面内容。
第一章
1、简要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P4-7)(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和沛西·能。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的本能,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动物世界。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
2、什么是教育。(即教育的定义P7-12)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说,教育主要是只学校教育。
3、简要掌握教育的要素。(P12)
(1)教育者
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就是教育者,他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2)受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是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起来的中介,如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等等。
4、简要掌握教育的基本形态及历史分期。(P15)
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教育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的教育、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5、简要掌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作用。(2)内容上具有零散性,方式方法上往往表现出一种随意性。(3)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环境优越
社会教育:(1)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影响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2)具有一定的开放性。(3)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章
1、什么是教育目的。(P42)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社会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价值预设,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明确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
2、简要掌握教育目的的层次。(P43)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
教育方针: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和理想性特征
教育目标: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3、简要掌握教育目的的功能。(P43)
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影响和作用。
(1)定向功能
教育目标规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是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是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教育目的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方向
(2)调控功能
通过确定教育价值的方式调控、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通过目标的方法进行调控
(3)评价功能
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4)指导功能
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指定的有关方针政策上
4、简要掌握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P46)
教育目的的选择,是指对人的培养目的或目标所进行的选取或抉择。教育目的的确立,是指一定组织形式对教育目的进行确认和确定,是对教育目的或目标选择结果的产物。
依据:(1)人的依据(2)社会依据
5、简要掌握教育目的价值取向。(P47)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就是对教育目的的阶段性进行选择时所带有的倾向性。(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中。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
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需要出发,而应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3)文化本位的价值取向
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指定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6、简要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P57)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强调把人和社会性,归结为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实践活动。
7、简要掌握教育功能的分类。(P62)
(1)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叫的固有功能
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为教育的工具功能
(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
(4)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8、掌握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要具体到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P65)
(1)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②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能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②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的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4)教育再生产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功能
9、什么是个体发展。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即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10、简要掌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P72)
(1)教育促进人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教育培养个体主体性
②教育促进个体独特性的形成
(2)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①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促进个体行为发社会化
③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
第三章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荐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主旋律。(P80)
2、素质教育的定义。(P86)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长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简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特征。(P86)
(1)全体性
广义的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向全体人民,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狭义的全体性,只素质教育必须为全体适龄儿童敞开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这保证了受教育成为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保持在最低可接受的水平上,贯彻了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把提高国民素质落实在基础教育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3)全面性(就其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而言)
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