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第一部分复旦大学库4在中国古典乐器中,属于外来乐器的是()。
A.编钟B.琵琶C.箜篌D.七弦琴【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箜篌又写作空侯、坎侯,属古代弹弦乐器,分卧式和竖式两种,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卧箜篌为汉武帝时的乐人侯调所造,样子像琴而略小,七弦,用拨弹奏。
竖箜篌则是竖琴的前身,后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是古波斯乐器。
35“文化休克”现象较少出现在()身上。
A.旅游者B.留学生C.劳务输出人员D.移民【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文化休克”是指初处异文化的人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惶恐不安的情绪,并由此产生抗拒新文化而留恋旧文化的心理。
通常而言,旅游者在异国停留的时间短,而且有各种“保护”,他们通常不会感到生活上的不便或工作上的挫折。
一般来说,他们情绪高涨,而不是沮丧。
他们对于不熟悉的种种文化现象一般抱着好奇的态度,并不会因为投身其中而情绪低落或是产生“文化休克”现象。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教育系统中,______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
【答案】教学查看答案【解析】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它是最重要的,是实现教育目的、特别是进行智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
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核心部分。
2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三方面。
即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______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
【答案】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查看答案【解析】课程的变化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则决定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3心理学把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_____四个环节。
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答案】重现查看答案【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一、填空1.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四大环节。
2.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4. 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 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 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
8.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9.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HSK是种水平测试。
13.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14.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6.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17.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8.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练习题集二解析
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练习集二总论填空: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决定的。
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的能力。
4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5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外汉语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___________的教学。
8语言交际能力是言语技能和___________构成的。
9记忆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10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两部分。
选择: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
A.《基础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2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B.《世界汉语教学》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E.月刊F.双月刊G.季刊H.双季刊3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___。
A、80年代初B、80年代中C、80年代末D、70年代末4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___。
A、《初级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课本》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5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教学D、对外汉语教学6《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A、王还B、邓懿C、吕叔湘D、周祖谟7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实用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8非言语交际主要表现为(A面部表情B服装打扮C体式语D手势9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___________A母语和外语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术语解释:母语外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2003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
中介语理论概述
中介语理论概述摘要:“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个术语是国外外语教学研究者于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研究者鉴于“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即拿学习者的母语跟外语或第二语言作对比,以弄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指导教学)的局限性而对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的语言现象作出新的概括。
关键词:中介语;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本世纪60年代,受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观点的影响,人们对第一语言习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
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言语有其独特性,它不同于成年人所使用的语言,而且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60年代末期,应用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利用第一语言获得的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行为,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中介语进行研究。
(一)“中介语”概念的涵义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中介语的定义的讨论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所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
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也不同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鲁健骥,1984、1993)这种观点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对中介语所作的发生定义。
具体地说,这种观点强调,首先,中介语也是语言,具有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其次,它是由系统的,即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规则系统;第三,它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理而产生的。
应该说,这个定义揭示了中介语的最基本的特征。
它承认中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承认中介语的系统性。
另外,这种观点显然是把中介语当做可以观察到的、独立的语言系统来看待的。
这一点与Selinker和Sharwood Smith的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这种观点在阐述中介语产生的来源问题上似乎不够充分。
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理,实际上只是中介语产生的源头之一。
中介语产生的根源显然不限于此。
2.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中介语研究
中介语理论与对比分析、偏误分 析的关系
在方法上,中介语理论把对比分析和偏误 分析只是作为一般的方法看待。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
Selinker(中介语之父), Corder, Nemser的主张构成了早期中介语理论。
Corder的中介语理论源于其偏误分析,而 Nemser 和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则都是通 过语音或者语法对比之后提出来的。
偏误的提法还没有能够真正地 把学习者的语言看成一个独立 的系统。
力乔
、姆
语斯
言 表 现
基 : 语
言
能
Nemser关于中介语的理论假设
“近似系统” “近似系统”的本质 “稳定的中介系统”
“近似系统”(接近系统)
指学习者在试图使用目的语时实际运用的 偏离的语言系统;
含义: 1、不同于源语言系统和目的语系统——独 立的语言系统; 2、“近似”表明是以目的语为参照;(在 此过程中,母语干扰使学习者语言系统偏 离目的语系统。) 3、动态发展的系统。原因(语言差异、逐 渐变化)。
Give you some color;
Three piece book;
You is what;
洋泾浜汉语
指在汉语中使用的由英语翻译过来的,带 有浓重上海地方口音的蹩脚汉语或“汉话 ”。
如:拿摩瘟。 三克油,喂你妈去。 偷油它。
稳定的中介系统
(Nemser)稳定的中介系统(或永久的中介 系统和次系统):即“僵化”现象( Selinker);
“系统生成器”会根据新的语言材料对过 渡系统作出调整,不断更新;
“内在大纲”
“内在大纲”:学习者具有的一种控制学 习目的语规则的程序化序列,它控制着学 习者的目的语学习过程。
考试参考资料-2014.06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一一、填空题:(共10分)说明:请仔细阅读各题目的要求,并把答案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每空1分。
1、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通常指的是读写。
3、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4、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5、对外汉语教学中选词标准最重要的是常用和构词能力。
6、语法翻译法忽视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7、从长期的对外汉语实践来看,汉字是大多数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主要障碍8、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尊重的态度。
9.文化的属性有民族性、社会性、_系统性_和阶段性。
10.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二、选择题(共10分)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以模仿为主的教学流派是( B )A、结构法B、直接法C、功能法D、任务教学法12、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 C)。
A、民俗B、历史C、文化 D政治13、词汇教学的方法很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这种学习词汇的方法是(D )。
A、语素法B、搭配法C、语境法D、语义联想法14、下面不属于语言技能教材的是( B)。
A、阅读教材B、现代汉语C、写作教材D、听力教材15、下列哪种测试是目前教育测验中运用最广的。
(B )A、水平测试B、成绩测试C、诊断测试D、潜能测试16、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C )教学。
A、语法B、词汇C、句型D、任务17、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给字注音属于( A)。
A、针对性B、科学性C、实用性D、系统性18、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上的语言教学法流派是( C )A、情景法B、直接法C、听说法D、任务教学法1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 D )A、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B、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自始至终驾驭课堂C、稳定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D、处理好以学生为主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20.HSK属于( B )考试。
第3章中介语研究
4.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比如简化目的语规则系统。 5.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有人在交谈时不 顾时态。
第三节
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后续研究
一、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 1.中介语具有独立性。 2.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语言系统。 3.中介语具有系统性。 *我吃饭在饭馆。 *他看书在教室。 *他工作在北京。
过渡能力指学习者现时的心理规则系统, 这种规则系统是处于逐渐的变化之中的, 而这种变化是由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不 间断地进行假设检验从而逐步更新这个 系统所造成的,偏误就是其过渡能力的 表现。
过渡方言是从第二语言习得者的群体出 发来描述其语言系统。后来(1971)又称 之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方言”。
国内汉语中介语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 代。1984年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 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第一次引 进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的概念。
1992年召开的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中心议 题之一是关于中介语理论的探讨,主要涉及三 个方面: 1.关于中介语的概念。
其一,认为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作的不 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不 同于母语系统也不同于目的语系统。 其二,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 的语系统,这个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 交际等方面不同于学习者母语系统和目的语系统; 同时,这个系统会随着学习的进展而不断向目的语 系统靠拢。 其三,认为中介语是两种语言的混合体,或者认为 中介语与母语、目的语无任何联系。
2.中介语理论与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关系 中介语理论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是一种不 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完整的语言系 统,并且将其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对比分析 没有把学习者语言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偏 误分析对学习者语言独立性的认识也没达到中 介语理论的水平。 在方法上,中介语理论把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只是作为一般的方法来看待。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部分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部分(总分:24.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术语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4.00)1.负迁移(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解析:2.失误与偏误(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者水平不高而造成的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在自行纠正。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不易改正。
)解析:3.中介语(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及答案一、填空题说明:第8—16题是填空题,共10个空;每个空1分,共10分。
请请仔细阅读句子的意思,并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填入恰当的答案20052005年年8.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__________学学_______9.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____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10.1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______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11. ___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12.1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化石化化石化化石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后者在于后者在于__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力材料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________目的语目的语目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中介语假说名词解释
中介语假说名词解释
中介语假说(Interlanguage Hypothesis)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形成的一种中介语系统,它是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过渡语言。
中介语假说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该系统同时受到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
中介语假说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
根据中介语假说,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通过将母语的语言结构和目标语的语言结构进行比较和转化,形成一种中间的语言系统。
这个中间语言系统被称为中介语。
中介语不同于母语和目标语,它是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临时语言形式。
中介语假说认为,中介语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学习者在使用中介语时可能会出现语法错误、词汇选择不准确等问题。
这些错误反映了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随着学习者逐渐熟练掌握目标语,中介语系统会逐渐消失,被目标语所取代。
中介语假说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学习者产生的中介语,可以揭示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过程中的认知和语言发展规律。
同时,中介语假说也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产生的中介语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习得目标语。
总结来说,中介语假说是指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中间语言系统,它是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阶段。
中介语假说对于理解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和指导语言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介语介绍
2.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
Hale Waihona Puke 新知识和新规则不断注入;原有的尚 未学好的规则和结构也在不断修正调整。 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和交际需要的 增长,中介语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 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 离开第一语言向目的语靠拢。(虽然不同 的学习者其中介语的发展有很大的差异, 但总体看来,同一发展阶段中的中介语又 有其内部一致性。)
3.语用方面 例如,语体有中间状态。 如播音员语言就是处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中间状态。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 卓著功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 献的驻京部队老同志欢聚一堂。回顾极不平凡的 “十一五”时期,大家深切感到,在以胡锦涛同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共克时艰,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防和军队 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介语的性质和特点
(一 )中介语理论的兴起
(1) 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美行为主义心 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心理学和语言学领 域占主要地位,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语言研究 领域兴起了对比分析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外语学习是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逐步转移的过 程。因此,很多学者和外语教师认为,只要对 目的语和母语进行对比,了解母语和目的语 的异同,就可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会出 现什么偏误,而且还可以对出现的偏误进行 分析和解释。
中介语理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中 间状态,人类的语言也是如此。人们学习 语言的过程中,以及语言接触融合的过程 中,都有所谓的中间状态。现代应用语言 学理论把语言中的这些中间状态称为中介 现象。
(一)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中介物”
1.语音方面,普通话和方言。 在方言和标准的普通话之间,有地方普通话。 地方普通话就是“中介物”,我们可以称之为 “中介语”。不同的方言与普通话接触会产生 不同的地方普通话。在我国汉语方言区和少数 民族地区说普通话的人,大多数人说的都是 “地方普通话”,如“广东普通话”、“上海 普通话”、“四川普通话”、“新疆普通话” 等。
第四讲 第四节 中介语理论
所谓“高度结构化”,按照我们的理解,指的主要是中介语内在结构的系统性。
这种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的语言是以规则为基础的:
学习者的言语表达建立在已有的规则系统基础上,就像母语使用者将他的表达计划建立在内化的母语系统之上一样。
再看第二点。中介语“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错误的集合来看待”。
一般说来,当学习者的母语规则和目的语规则相似或相匹配时,可能会产生迁移。但是,母语和目的语相似并不足以构成迁移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特点都会迁移。哪些能迁移,哪些不能迁移,跟语言的特点有关。
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习者在构建中介语系统时,母语知识的运用是一个高度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母语规则都会产生迁移的现象,学习者是有选择的。某些母语规则或过程比其它规则或过程更可能产生迁移现象。比如有人认为,无标记的语言现象容易迁移,有标记不容易迁移。无标记语言点是最常见、最普遍、最自然的核心规则。比如,陈述句是无标记的,疑问句是有标记的。(例子见230页)Selinker指出,“上百年来,人们对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早已有所认识,而且认为,这种影响是最为实质性的影响。现在人们一致的看法是,语言迁移,正像在对比分析的初期人们所认识的那样,不是一个„或有或无‟(all or nothing)的现象。”
③反复性。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随着水平的提高,中介语是在逐步地向目的语规范运动的,这种接近是反复、有曲折的。表现为某些已经得到纠正的偏误重又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三、中介语产生的心理机制(原因)(Selinker)
1、潜在的语言结构和潜在的心理结构
Selinker认为,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有两个途径:
一是成功的学习者,可以通过重新激活语言习得机制,即Lenneberg所说的“潜在的语言结构”来获得第二语言,按照克拉申的观点,这种人只有5%;他们可以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把普遍语法直接转换成目的语语法。(普遍语法可及性)但是,大多数学习者无法激活“潜在的语言结构”。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洵版 考试复习资料
10、迁移:旧习惯忽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正迁移,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当第一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出现。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D、敬语与谦辞
贵姓、贵国请教、光临敝人、拙荆、寒舍
自我介绍时一般不愿炫耀自己的业绩,甚至故意压低自己以示谦虚和有修养。谦虚在中国文化中是言谈得体的表现。
6、中介语假说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与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它不但把第二语言的获得看作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的过程,而且看作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且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4、文化适应四个阶段
(1)观光期(蜜月期,2~3个月):一切感到新奇,心情兴奋。穿中国服装,用筷子吃中国菜。
(2)挫折期(4~5个月)新鲜感过去,开始觉得处处不适应。语言上有隔阂,生活上不习惯,功课压力大,产生深度的焦虑。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甚至生病;喜欢结交本族朋友,发牢骚,大谈“外国人”的短处。
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与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且看作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且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获得的语言。
C、转换生成语法时期,把语言看做是人的一种能力。依靠这种能力,人们能掌握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人们能找我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这一观点成为重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中介语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第20卷——No3. 2004 Vol.20.收稿日期:2004-01-12 作者简介:杨文全(1963—),男,四川乐山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后。
-45- 中介语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杨文全 胡 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610064)) 摘 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中介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规律拓展了一个新界域。
本文从中介语的性质、产生根源以及它与偏误分析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作用与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目的语;母语;偏误分析;第二语言教学中图分类号:H1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4)03-0045-04 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虽然它从产生到现在只有短短30年的时间,但人们对它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
1972年,Selinker 发表了Interlanguage 一文,从而奠定了中介语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
他认为中介语是“The separ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 a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s.[1] (二语/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这是关于中介语的一个最早的定义。
在中国,也有不少学者试着给中介语一个科学的界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吕必松先生的解释: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8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解释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29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惯中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课件,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cultural shock). 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
24 .测试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
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
( )。
[A]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2、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 )来划分的.[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3、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A] 《基础汉语课本》[B] 《基础汉语》[C] 《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4、()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口语训练[B]技能操练[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5、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 语法讲解[B]课堂教学[C] 听说训练[D] 教材编写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
[A] 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C] 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7、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观光期[B]挫折期[C]逐渐适应期[D]完全复原期8、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
[A] 《初级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课本》[C]《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中介语
一、中介语理论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占主要地位,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对比分析理论,对整个外语教学领域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逐步转移的过程。
因此,很多学者和外语教师认为,只要对目的语和母语进行对比,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会出现什么偏误,而且还可以对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和解释。
50年代末,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巨大冲击,乔姆斯基对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是人们对外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有了新的认识。
人们发现,外语学习中的偏误并不能完全、准确地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预测、解释和分析。
后来的许多统计资料也证明了这种猜疑。
这样,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语言对比分析受到了人们的怀疑。
60年代末,一种新的外语学习偏误分析理论产生了,这就是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一词是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在其论文“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中首先使用。
1972年,他又发表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 的论文,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确立了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
其他研究者们对这一概念的描述有许多不同的术语,如W. Nemser (W. Nemser, 1972 ) 称之为“近似语言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s),科德(1967)将它称为“学习者固有的内在的掌握语言的课程大纲”(learner’s built-in syllabus)、“学习者独有语言”(idiosyncratic dialects)、“中继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等。
然而广为人知、影响最大的还是“中介语”这一说法。
二、中介语理论的内容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指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规律所做出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
中介语
一、中介语理论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占主要地位,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对比分析理论,对整个外语教学领域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逐步转移的过程。
因此,很多学者和外语教师认为,只要对目的语和母语进行对比,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会出现什么偏误,而且还可以对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和解释。
50年代末,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巨大冲击,乔姆斯基对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是人们对外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有了新的认识。
人们发现,外语学习中的偏误并不能完全、准确地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预测、解释和分析。
后来的许多统计资料也证明了这种猜疑。
这样,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语言对比分析受到了人们的怀疑。
60年代末,一种新的外语学习偏误分析理论产生了,这就是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一词是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在其论文“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中首先使用。
1972年,他又发表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 的论文,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确立了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
其他研究者们对这一概念的描述有许多不同的术语,如W. Nemser (W. Nemser, 1972 ) 称之为“近似语言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s),科德(1967)将它称为“学习者固有的内在的掌握语言的课程大纲”(learner’s built-in syllabus)、“学习者独有语言”(idiosyncratic dialects)、“中继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等。
然而广为人知、影响最大的还是“中介语”这一说法。
二、中介语理论的内容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指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规律所做出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吕必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状态,人类的语言也是如此。
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以及语言接触融合的过程中,都有所谓的中间状态。
现代应用语言学理论把语言中的这些中间状态称为中介现象。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中介物”语音方面,词语方面,语法方面还有御用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中介语,在语言规范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中介状态。
中介语的特点
1.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
它有一套自身的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方面都有表现。
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这套规则去生成或理解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话语。
中介语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可以用作交际的工具。
2,,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新知识和新规则不断注入;原有的尚未学好的规则和结构也在不断修正调整。
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和交际需要的增长,中介语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离开第一语言向目的语靠拢。
3.反复性。
在对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随着水平的提高,中介语是在逐步地向目的语的规范运动的,但这并不是说,这种接近是直线前进的,而是有反复、有曲折的,这就是中介语的反复性。
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可能有规律地重现。
.具有顽固性(“化石化”)
语言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学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
比如在语音方面,有的学生学了很长时间,到了高年级,还是掌握不了某几个音。
我们把这种现象也称作“化石化”。
中介语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不同母语的留学生的中介语情况及其特点
(二)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学生母语和汉语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运用迁移理论恰当引导
(三)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留学生的中介语不断接近目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