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词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吟一首豪放,品华韵之巅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在历史上并称“苏辛”,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才华横溢,创作力旺盛,著作宏富,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
苏轼以豪迈宽广的心胸,满腔才气,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辛弃疾又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创作出了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加上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形成了独特的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
作为豪放词的两位大家,他们二人的词都很豪放旷迈,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内容丰富宏伟,感情深沉大气,至情至性。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同样的豪放风格,在苏辛词中,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苏轼天性洒脱乐观,自如畅达,虽然他的政治生涯一直很不顺达,但是依旧“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对待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苏轼一向处之泰然。虽屡遭贬斥,仕途不顺,但仍达观放任,忘情得失,如此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给人以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之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现,得不到慰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流露出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奋勇向前,坚持抗战决心。誓要收复河山,报效祖国,却又遭遇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这就使得辛词多了一份沉郁悲壮。
苏辛词的内容丰富,既有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又有一些缠绵悱恻,忧伤难耐的词,潇洒自如,轻松明快的词也能自由驾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采用纯白描的手法,以常语写常景,秀丽清新,生活气息浓厚。
又如,“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这首写江村晚景的词,便有一番清新静美的景象,营造了清幽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氛围。不同风格的苏辛词,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辛词都对词体做了创造性的发展,丰富了词的内容。他们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除了男女之情,羁旅之愁等传统题材之外,举凡山川景色、记游咏物、悼亡赠友、怀古伤今、农事村景等诗人贯写的内容,都融入苏词之中。稼轩词“率
多抚时感事之作”,社会内容空前丰富,而歌咏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爱国主义思想,更是它的中心主题。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此外,苏、辛词在词的结构上也有相似点,他们词作多为地点加怀古,主旨上多为托古喻今,借古人事迹来表达自己的伟大抱负,抑或是怀古伤金的悲伤情愫。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与辛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均有借古表情之意。
词的诗化是苏轼最大胆的尝试,使词得到解放,成为与诗文一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的独立文学体裁,审美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如:苏轼著名山水词《行香子》,“水天清,影湛波平”,整首词体现出作者在创造空明清幽意境中将诗情、画意、音乐美融为一体的艺术匠心。辛词相比于苏词不仅用了古近体诗的句法,还“以文为词”,大量吸收了散文、骈文以及民间口语用词,历史典故等,把赋、比、兴的手法综合运用起来。例如,《贺新郎》的开端,就将《论语》中的感叹句“甚矣吾衰矣”直接移用,使稼轩词读来更加新鲜、活泼。
在词中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相比与苏东坡气魄宏伟,形象飞动见长。在辛词中很少有愁兰,衰柳,云屏,燕梁,绣帘之类的环境物象描写,而常把苍江,危楼,奔雷,骇浪等奇伟非常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以自然景象来说,都有奔腾驰骋,不可羁勒的气象。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他所借用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而在东坡词中,意象选择上相对要柔和些,纵使有“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浩荡,也有“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的色彩鲜丽,柔美飘渺的意象。
对于人生的体会领悟,在这两位豪放派诗人身上也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有着一种自我解脱的达观襟怀,关于人生,自然,宇宙的睿智思考,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现实和人生的精神。而辛词中,一直侧重表达爱国思想,不仅表现为对故国的眷恋和扶倾持危的责任感,而且体现着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贯注着为誓清中原、统一南北而当仁不让、勇于献身的热情,表现出一种战斗的、进取的、一往无前的气概,当现实的不如意阻挡其前进的步伐
时,在辛词中,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在词中作旷达语,但是壮志不能酬的悲伤又岂能轻易被抹去,“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辛弃疾对于现实的深深忧虑和悲愤,沉重的使命感和无法释怀的郁闷心情使他的作品更显沉郁苍凉。
苏轼、辛弃疾同为中国文学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都为宋词走向高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气吞万里如虎”,铸就一代“千古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