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大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

大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篇一:社会领域《我的家乡》活动教案】社会领域《我的家乡》活动教案活动主题:《我的家乡》活动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内容与要求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爱自己的家乡要从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开始。
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幼儿园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幼儿对自己所在的地区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
对于我班孩子来说,虽然很多的家乡不在个旧,但他们从小因父母工作的关系就生活在个旧,因此认识个旧、了解个旧的文化与特产就是这个内容的重点。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个旧的特色风景2、培养幼儿对生活地个旧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幼儿的安国情感活动准备:红河州13个县市的特色风景图片〔除个旧外,其他每个县市一张〕、个旧锡工艺品图片、歌曲《你有两个名字》、赵老祖宗的故事、多媒体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吗?2、那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生活的这个地方叫什么吗?教师播放红河州13个县市的特色风景图片,引导孩子猜想每一张图片代表的地方。
二、主体活动1、教师播放歌曲《你有两个名字》。
提问:〔1〕小朋友们知道个旧的另一个名字叫什么吗?〔2〕你们知道锡都这个名字的由来吗?2、教师讲述赵老祖宗的故事。
3、教师播放个旧特色风景和锡工艺图片。
提问:图片上的这些地方你们知道是哪吗?你们去过几个?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答复。
三、结束活动鼓励幼儿回家后请家长带其到图片上的地方去玩一玩,感受个旧的美丽!【篇二:大班社会教学活动《美丽的家乡》】大班社会活动活动名称:《美丽的家乡》大方县理化乡中心幼儿园—赵泽选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变化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大方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
三年级语文作文教案我的家乡

三年级语文作文教案我的家乡三年级语文作文教案: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乡,包括地理位置、风景特色、人文历史等方面。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特色等。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家乡,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家乡图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准备纸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PPT,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2.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你们家乡是哪里?你们家乡有什么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3. 示范写作:教师以“我家乡”的话题为例,进行示范写作,引导学生如何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特色等。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作,可以先进行头脑风暴,列出自己家乡的特色,再展开描述。
5. 互相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环节。
6. 作文修改: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表达方式,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7. 作品展示:挑选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关于家乡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教案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我的家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收集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家乡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
(2)教师简要介绍课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了解意思。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风景、美食、风俗等。
(2)每组派代表分享,其他组评价。
4. 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
(2)学生跟读、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生表演课文,展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为下节课做准备。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表达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
2. 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和交流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
2. 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3. 写作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
2.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 交流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作文创作: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鼓励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5. 作文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和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作文评分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准确性、逻辑清晰性等。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收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的反馈,以评估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
2. 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或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丰富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 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故事、传说等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2. 课堂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资料,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4.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5. 作文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的家乡。
2. 对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故事、传说等资料。
2. 作文评价标准。
3.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学生是否能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作文评价和指导环节,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精选17篇)《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熟悉地图,把握用尺测量的基本方法,对测量活动有初步的爱好。
2、对自己的家乡有初步的了解。
喜爱自己的家乡,以自己的家乡为荣。
活动预备:1、幼儿收集的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图片、照片、土特产、风景录像等)2、三张地图(黄浦区、上海、中国)、尺和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1、我住在上海——说说你的家庭地址是什么?出示上海黄浦区行政地图,在地图上查找出自己家的位置。
——为什么小伴侣的家在黄浦区地图上找不到?——找找你知道的上海出名风景点。
——我们住在上海,可是我们很多小伴侣的家乡却不在上海,你的家乡在哪里?——这是什么地图?你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上海吗?找到你的家乡吗?——还有谁的家乡也是xx省的?让我们一起对来自同一省份的幼儿人数做一个统计——用测量工具量一量家乡到上海的距离,小组成员间统计一下测量结果,然后比较出谁的家乡最远,谁的家乡最近。
——你们小组谁的家乡离上海最远?距离是多少?我们班级谁的家乡离上海最远?3、创设“家乡风情展”和“各地土特产展览”。
——通过幼儿的相互观摩和介绍,进一步感知家乡的美、中国是个好地方。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篇21、感受上海的美妙,增进喜爱上海的情感。
2、通过共享沟通多角度地了解上海的文化与特点。
3、大胆沟通,用语言表达对上海的宠爱。
4、激发了幼儿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养。
活动预备:幼儿收集关于上海的物品; PPT。
活动过程:一、喜爱上海(互动沟通)提问:你了解上海吗?你喜爱上海吗?为什么?小结:每个人都有喜爱上海的理由,上海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爱上海!二、这就是上海梳理上海的地理位置,饮食特点,风俗习惯,节日派对,海派文化。
小结:上海在中国的东部,海岸线的中部。
这里经济富强,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商品繁多。
这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我们喜爱上海,由于这里有孩子们宠爱的游乐场、博物馆,有年轻人喜爱的高雅艺术,运动赛事;有老人们喜爱的生态公园,水乡古镇;有外国人喜爱的海派文化,时尚派对。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乡 幼儿园语言教学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 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家乡。
2. 能够识别和朗读家乡的一些地名和特色风物。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家乡的文化和风俗。
4. 能够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现自己对家乡的理解和感情。
二、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资料,展示家乡的地图、风景、特色建筑等。
2. 与家乡相关的书籍、祖辈家谱等。
3. 彩色笔、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的家乡地名和特色风物的词汇。
2. 通过简单句子介绍自己的家乡。
3. 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展现对家乡的了解和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一段以家乡为主题的视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家乡的面貌和特色。
2. 学习(1)通过图片展示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特色和特产等。
引导他们认识和记忆一些与家乡相关的词汇和信息。
(2)播放与家乡相关的歌曲或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文化氛围,从中学习与家乡相关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式。
3. 操练(1)老师给出一些家乡的地名和特色风物,让学生们进行阅读和朗读,熟悉相关词汇。
(2)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家乡的一处特色风物,并在小组间交流分享。
4. 输出(1)学生利用课上学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和理解。
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们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想法。
(2)鼓励学生们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和故事。
五、教学拓展(1)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和分享家乡的特色和记忆。
(2)鼓励学生利用家长和长辈的帮助,收集一些家乡的故事和历史资料,做成小报或展板,展示出来。
六、教学评估课后教师观察学生绘画、手工制作作品,并听取学生对家乡的介绍和描述。
根据学生作品和发言,评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表达能力,做出个性化的评价和引导。
七、教学反思教师及时总结课堂教学,分析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查漏补缺,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我的家乡》社会领域教案汇总《我的家乡》社会活动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社会领域教案汇总《我的家乡》社会活动教学设计我的家乡教案社会领域1一、这是我的家乡(搜集整理阶段)活动目标:1、通过让幼儿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与长阳有关的图片、照片、书籍、磁带、影碟、事物等使幼儿在亲自参与中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家乡之美。
2、指导和协助幼儿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让幼儿深刻体验到家乡的美,从而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豪感。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指导和协助幼儿给所有的物品进行分类活动的形式:1、此活动延续的过程为两周2、此活动不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要求幼儿爱平时的生活中做有心人,去搜集材料,内容可以是挂历、图片、书籍、音像资料、实物等。
3、在活动室内设置四个展区:秀丽的风光(清江河、隔河岩大坝、天柱山、盐池温泉、武落钟离山,伴峡、鸣凤塔、叹气沟、长阳人化石洞,巴王洞等)浓郁的风情(美丽的土家服饰、民歌、婚丧风俗等)悠久的历史(巴人的发祥地–武落钟离山的传说、长阳人化石、土家第一军的故事、七七纪念碑相关的英雄故事等)灿烂的文化(土家吊角楼、碰柑、香肠、清江石文化等)。
4、及时协助幼儿将搜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
5、鼓励幼儿课余多到这四个展区参观,可以对实物进行操作,组织幼儿品尝特色小吃,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展品,并不断鼓励幼儿充实展区的物品。
6、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协助幼儿分类,并请家长予以配合,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
如果发现展区内的物品不够全面,教师应给予帮助。
二”我爱我的家乡”知识竞赛(知识竞赛阶段)活动目标:1、通过竞赛活动,巩固幼儿在第一阶段所了解的知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在竞赛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亲子的快乐。
培养竞争意识。
3、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活动准备记分牌四个人手一套绘画用品小奖品若干巴山舞曲布置竞赛环境邀请幼儿家长参加活动形式:1、幼儿自由选择代表队(按颜色分类)2、围绕展区的内容设置题面。
初中我的家乡教案

初中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山水景色等。
2. 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著名人物、文化遗产等。
3. 民俗风情: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典型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家乡的宣传片,让学生对家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信息,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自然风光2.1 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家乡的自然风光资料,如山水、气候等。
2.2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并进行简要介绍。
2.3 教师总结家乡的自然风光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美。
3. 历史文化3.1 教师让学生搜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如历史沿革、著名人物等。
3.2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并进行简要介绍。
3.3 教师总结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底蕴。
4. 民俗风情4.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俗风情,并进行简要介绍。
4.3 教师总结家乡的民俗风情特点,引导学生传承家乡的文化。
5. 情感体验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资源、传承家乡文化。
5.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
5.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保护家乡、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6. 总结与拓展6.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点。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家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豪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
2. 教授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家乡。
3. 分析优秀作文,学习其表达技巧和构思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教授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家乡。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热情。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示例法:分析优秀作文,学习其表达技巧和构思方法。
4. 练习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
2. 第二课时:教授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家乡。
3. 第三课时:分析优秀作文,学习其表达技巧和构思方法。
4. 第四课时: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第五课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6. 第六课时: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热情。
7. 第七课时:总结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8. 第八课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第九课时:进行作文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0. 第十课时:总结本单元教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词语。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描述的家乡景色、风土人情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中描绘的家乡特点。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2)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家乡的特点。
(2)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的建议。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精选8篇)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篇1【习作要求】写景状物类习作是学生口语交际和作文中常见的内容。
此次习作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家乡的景色,捕捉景色的特点和姿态,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体会——要思考、分析、动情。
只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会有生动逼真的描写,才会流露出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家乡自然景色,激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3、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家乡的景物。
4、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抓住家乡景色的具体特点并能有序表达出来。
2、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特有风景。
【教具】关于家乡景色的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文,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呢?你听,这位小朋友介绍的自己的家乡多美啊!(老师配乐朗诵)家乡的景色又到了六月,在炎热的六月里,回想起我的家乡,心中有种抑制不住的兴奋的感觉。
我的家乡在袂花里的其中某一处地方。
那里很平凡,有人家,有树……其中,我觉得一个地方的景色最美丽——那一片片翠绿的青竹林。
那里的竹子四季常绿,笔直笔直的,看起来像一群坚强的士兵,震撼威严。
竹子前面有不少房子,在房子的楼顶上坐下来,抬头一看,一片蔚蓝蔚蓝的天空映入眼帘。
蓝天并非全都是蓝的,其中还占有些微薄的白色。
蓝白混合的颜色,使天空看起来异常美丽,格外可爱。
还有奇异的云,变化万千,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
它们看起来有些像少女在翩翩起舞,有些像威严的狮子在傲视前方,有些像温驯的小兔子小巧依人……走到屋檐旁边,抬头向前看,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布满了绿色。
社会领域《我的家乡》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用文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关于家乡的资料,如照片、故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里?你对此有什么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等方面的特点。
a.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如:位于哪个省份、哪个城市,周边有哪些城市等。
b. 介绍家乡的历史,如:古代、近代、现代的重要事件。
c. 介绍家乡的文化,如:方言、民俗、特色美食等。
d. 介绍家乡的风景,如: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资料,如照片、故事等。
三、互动环节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有哪些变化?你对家乡的发展有什么期待?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写作方法,如:如何写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开始写作。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乡的重要性。
2. 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立志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大班《我的家乡》教案6篇

大班《我的家乡》教案6篇大班《我的家乡》教案篇1设计意图: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同时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目前,长兴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几座公园的建成,给人们创造了美的休闲、娱乐的环境。
人们正在为创建“绿色长兴”而辛勤的劳作着。
那么,老师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们为我们的家乡做些什么呢?首先,应该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爱家乡。
因此,我设计了涉及语言、社会、艺术三大领域的综合活动《我的家乡》。
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家乡的一草一木已十分熟悉。
而当家长们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孩子们却只顾着玩而对家乡的变化、了解却很少。
教学活动《我的家乡》通过幻灯,让幼儿从视觉上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让幼儿对早已熟悉的环境有美的感受;再利用沥糊画那特有的亮丽的色泽和立体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同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闯关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与合作意识,体现团队精神。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幼儿提供人际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因此我将活动的难点定位在培养幼儿协商、合作作画的能力上。
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受家乡的美,能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上。
最后,通过延伸活动,结合“六不”活动的开展,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幼儿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目标:1、初步尝试合作沥糊画,并能够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通过说说、画画培养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
3、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家乡的美,能够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教案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能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家乡。
2.难点:帮助学生提高描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三、教学准备:1.课件: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的图片。
2.教学素材:与家乡相关的图片、视频或事例。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这是哪里的地图?”3.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并提问:“你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地方?有哪些特点?”4.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家乡的认识说出来,并记录在黑板上。
Step 2 学习(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事例等素材,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进行描述,并帮助学生丰富词汇和句式。
3.教师可适当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帮助他们彼此分享家乡的特点,并相互提供建议和意见。
Step 3 表达(20分钟)1.教师布置作文任务: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
2.教师提供范文,让学生参考并进行模仿创作。
3.学生完成作文后,互相交流并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写作能力和表达准确性。
Step 4 展示(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并可以配以图片或口头描述。
2.学生互相欣赏并进行评价,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教学延伸:1.可以邀请学生家长来学校进行一次家乡特色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和家乡的特色文化。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和感受家乡的魅力。
3.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份家乡的旅游推荐书,将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分享给更多的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节三年级作文的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通用4篇)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通用4篇)《我的家乡》篇1之二作者:诸葛建军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家乡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确良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朝”和“倒”的字音,了解字义;理解“家乡、月牙、倒映、河岸、火红、朝霞、绿油油、农田”等词之意。
3、学会看图用“许多”写一句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有关的词义;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家乡”,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2、老师的家乡在杭州,谁来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3、揭题,提出问题。
出示:7 我的家乡(齐读)“我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家乡又怎么样呢?二、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哪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指名读第一段。
2、哪风段是具体写家乡的美丽?指名读2、3、4段。
3、齐读全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怎么记住这些字,再想想词义。
3、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上的插图,想想叶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哪几段具体介绍家乡的美丽?四、检查字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乡、苹、映(后鼻音)栽(平舌音)、绕、朝(翘舌音);多音字:朝、倒2、字形分析。
绕:左右结构,注意右上不要加点,右下是“兀”,不是“几”。
霞:上下结构,上扁下大。
3、词义理解。
理解词义的方法。
看图理解:绕(围),河岸、(河边的陆地);用理解词语:许多(很多)、缓缓地(慢慢地);分析词素来理解:朝霞——朝,早晨;霞,云霞;朝霞就是早上日出时东方火红的云霞。
倒映可放在讲读时理解。
4、练一练:(口头)湾:共有笔,第12笔是绕:共有笔,第7笔是缓:共有笔,第8笔是霞:共有笔,第14笔是五、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一段。
教学设计教案【5篇】

教学设计教案【5篇】篇一:小学语文教案目标: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主题:我的家乡教学内容:一、导入:通过问答和图片呈现的方式,调动学生对家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过程:1.课文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确保理解。
2.课文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及融入作者的感情。
3.写作练习:学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作文,展示对家乡的理解和感悟。
4.作文交流:学生相互分享作文,互相欣赏,提供改进建议,加深交流互动。
三、课堂小结:复习所学内容,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写作,如编写家乡介绍的PPT。
篇二:初中数学教案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教学内容:一、导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1.简单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2.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相似三角形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
3.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4.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课堂小结:复习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拓展:推荐相关拓展阅读和练习题,提高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篇三:高中英语教案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主题:文化差异与沟通教学内容:一、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1.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一篇关于文化差异的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确保理解。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中所提及的文化差异,并总结其中的沟通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我的家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我的家乡》,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色风景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特色风景。
2. 难点:学生能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展现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家乡》的教材和课件。
2.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学生的家乡介绍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4. 学生的绘画工具和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向往和热爱。
2. 学习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我的家乡》,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词和句子。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特色风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
4.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内容,分享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5. 作文练习:要求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家乡,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
6. 互评交流: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7. 作品展示: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8.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家乡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延伸1. 家乡手绘:让学生用绘画工具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家乡景色,展示给同学欣赏。
2. 家乡故事:让学生听家长或长辈讲述家乡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好奇和向往。
3. 家乡游记:鼓励学生在假期时写一篇家乡游记,记录家乡的美丽和变化。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我的家乡》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我的家乡教案(通用13篇)

我的家乡教案(通用13篇)我的家乡教案篇1【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认为只有住在一个小区或是靠近的人才算是家乡人。
他们接触地图的机会比较少,对地图知道的不多,但由于在二年级数学课上他们学习了方向,这为认识地图、使用地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他们在语文课上已学习了我国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对省级行政区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为认识中国行政地图扫清了障碍。
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设计思路】突出三性—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遵循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重要的理念支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学生的生活经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堂生活化。
“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需要教师的具有开放性,在认识地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地图的哪些知识?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介绍自己了解的信息,开阔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识,接着依据他们了解的信息,顺势利导,让他们说说福建所在的地理位置,计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7、我的家乡(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读写“家乡”等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
实验用具及教具卡片课件或投影片投影片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要点教法设计学生活动
一、揭题引入。
二、学生自学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
自学课文,认读生字词,初读课文。
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1.书“家乡”,指名读词语,说说什么叫“家乡”?(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父母和自己居住的地方。
)2.用“我家在——”的句式说。
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乡,那么,课文中“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呢?1.三步法学生进行自学。
2.查自学情况。
A卡片认读生字,重点正音:后鼻音“苹、映”;平翘舌音“载、朝”。
B找找本课的多音字,组词。
倒(倒映)(摔倒)C.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正音。
1.你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哪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指名读第一段。
2.几段是具体写家乡的美丽?指名读2、3、4段。
理解“家乡”,会说自己的家乡是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自学认读生字词读课文读课文,回答问题。
读具体写家乡美的段落。
四、学习生字。
五、课堂小结。
学生字,重点是记形和书写。
3.齐读全文1.自由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2.重点分析:“湾”=三点水+“变”的上面部分+弓(右上部分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栽”=十+木+戈字旁(因为是栽树木,所以右下是个木)最后一画点别漏掉。
“霞”:上下结构,下面部分进行书空。
“群”认识羊字旁,左边中间一横要出头。
3.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湾(右边上下两部分都要写得扁一点)、坡、流、映(撇捺要舒展)。
左右基本相等:群、朝(竖中线基本把左右两边平分)。
上下基本相等:梨;上紧下松:霞。
再读全文。
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说说这几个难写字的结构和笔顺。
观察范字,书写
教学反思请对教学内容、教法设计、课堂管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作认真反思。
课时授课计划
日期2019 年月日星期
课题7、我的家乡(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会用“许多”等词语写句子。
2、初步感受家乡的美丽景色。
教学设想理解课文是怎样按方位顺序具体来描绘家乡
的美丽景色。
实验用具及教具卡片课件或投影片投影片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要点教法设计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1段四、学习课文第2——4段。
认读,生字组词,多音字据词定音练说,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第一段,朗读学习课文第2——4段。
理解课文是怎样按方位顺序具体来描绘家乡的美丽景色。
1.卡片认读生字、词语。
2.写出字的偏旁,再组词。
湾()()梨()()朝()()映()()群()()霞()()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见《课堂作业》2)1.由朗读课文,想想:“我”的家乡是个怎样的地方?2.讨论,练说。
我家在(),它是个()的村子。
村后是(),山上有()。
村前有一条(),河上有座(),河水()。
和岸上载着许多()。
过了石桥,一边是(),一边是()。
3.学生边说,老师边用简笔画板书。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第一段有两个月亮湾,第二个“月亮湾”能不能用一个字代替。
3.读一读用“它”代替的句子。
4.朗读指导。
重音:美丽。
1.月亮湾美在哪里?自由读读 2——4段。
对照插图,找一找课文介绍了月亮湾的哪些景物,用“。
”标出;这些景物分别在村子的什么地方,用“----”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2.讨论,老师板书。
3.讨论“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一句中“青山、绿树和小桥”是不是
围绕小河所写的事物?(通过争辩,明确这些不是所写的事物,而是写河水清清。
)认读生字、词语。
组词多音字据词定音讨论,练说读句子,读出“美丽”找出方位词找出课文写了哪些景物读句子,理解句意,体会家乡景色的美丽
五、学习第5段。
六、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4.较句子A村子的前面有一条小河。
B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前一句没有写出小河的样子,后一句“月牙一样”写出了小河是湾湾的,样子很美。
)5.理解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缓缓地”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缓缓地流?(结合看图,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河水流动路线几动态美)。
6、比较句子。
A、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
B、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写出鱼游动的样子。
)A、河水清清的。
B、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写出了河水清清的样子,很美。
)结合平时生活中看到的说一说,加深理解“到映”。
7.朗读指导第3段。
用你的朗读,把着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展现在大家面前。
重音:月牙一样、缓缓地、游来游去、清清的、倒映8.理解比喻句。
A树上开满了桃花。
B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1)你见过“朝霞”吗?是什么样的?2)这里把什么比作朝霞?投影演示:一朵桃花(清晰)—一大片桃花(朦胧)抓住“许多、开满、远远”等词语理解比喻句。
30读一读比喻句,从“多少、色彩”几方面说说桃花的美丽。
9、有感情朗读2——4段。
看板书说说为什么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1.引读。
练说:我的家乡有_______________,真美呀!2.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同时也是第1段的照应。
3.这一段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家乡的赞美。
齐读。
带着对家乡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朗读全文。
朗读,比较,体会理解句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练说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请对教学内容、教法设计、课堂管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作认真反思。
课时授课计划
日期2019 年月日星期
课题7、我的家乡(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并进行词句训练。
2.进一步体会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实验用具及教具卡片课件或投影片投影片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要点教法设计学生活动
一、复习字词。
二、朗读、背诵、总结课文。
完成练习,巩固字词朗读、背诵、总结课文。
1.卡片认读生字、词语。
2.扩词。
乡()()()坡()()
()流()()()3.把表示颜色的词语填在适当的()里。
青绿红白黄黑()山()水()花()叶()纸()字蓝天()云4.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评议。
3.配乐齐读。
4.指导背诵。
(1)朗读、口头填空。
我家在(),它是个()的村子。
村后是(),山上有()。
村前有一条(),河上有座(),河水()。
和岸上载着许多()。
过了石桥,一边是(),一边是()。
(2)独立完成《课堂作业》6(3)自由准备。
(4)指名分段背诵、评议。
认读生字、词语扩词填词听写朗读填空完成作业。
分段背诵
三、课堂作业。
整理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词语搭配照样写句子(5)看见简笔画图,背诵全文。
5.总结。
(1)课文是先总的介绍“家乡美丽”,接着按方位顺序具体写了村子前面、后面、河岸上的景色,最后用总结句来进一步赞美家乡,表达作者的感情。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3)小朋友,你知道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能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吗?让我们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吧。
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山河,秀丽的风景,到处都有像月亮湾这样美丽的景色,我们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
1.整理词语,连成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读通句子,体会句子所表达
的意思和感情。
2)想一想该用什么标点。
3)填好后与课文中的句子校对。
4).有感情地读读。
2.搭配词语,用线连一连。
(见课后3)3.照样子写句子。
例:村子前面有一条小河。
村子前面有一条湾湾的小河。
1).天上有一道彩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前有一片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全文夸自己的家乡整理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词语搭配照样写句子
教学反思请对教学内容、教法设计、课堂管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作认真反思。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