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技术
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调节
![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c51988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a.png)
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调节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频率调节是确保供电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措施。
在电力系统中,电压和频率的调节对于保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保障用户的电能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中电压和频率调节的原理、方法以及相关控制策略。
一、电压调节1. 电压调节的重要性电力系统中的电压调节是对电压进行稳定控制的过程。
电压的稳定控制是为了保持用电设备在正常范围内工作,同时保证电能质量。
过高或过低的电压都会对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设备故障。
2. 电压调节的原理电压调节的原理是通过调整发电机励磁电流或变压器的变比来实现。
在电力系统中,通过自动电压调节器(AVR)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来控制电压。
同时,变压器的变比调整也可以实现电压调节。
3. 电压调节的方法电压调节的方法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发电机励磁控制和变压器的变压器调节等。
无功功率补偿通过调整无功功率的流动来改变电网的电压;发电机励磁控制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来控制发电机输出电压;变压器调节通过调节变压器的变比来实现电网电压的调整。
二、频率调节1. 频率调节的重要性在电力系统中,频率的稳定性对于保证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电能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电网的负荷波动、运行状态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频率的波动。
频率的稳定性是确保用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
2. 频率调节的原理频率调节的原理是通过调节电力系统的发电量来实现。
在电力系统中,发电量和负荷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以维持频率的稳定。
当负荷增加时,发电量也需要增加,以保持频率不变。
3. 频率调节的方法频率调节的方法包括机械调节和自动调节两种方式。
机械调节是通过人工干预来调节机组的负荷和发电量,以维持频率的稳定。
而自动调节则通过采用自动调节装置来实现。
现代电力系统中,自动频率调节器(AGC)是常用的调节装置,它可以自动监测频率的变化并控制机组负荷的调整。
三、电压和频率调节的控制策略1. 电压和频率的联合调节为了确保电力系统供电稳定、高效运行,电压和频率调节是需要相互协调的。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讲课稿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886714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c.png)
(1)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2)当频率下降时,会增加汽轮机叶片所受的力,引起叶片的共 振,缩短叶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刻使叶片断裂。 (3)频率降低时,导致拖动设备出力下降,造成水压风力不足, 因此发电机发电能力下降,所以为了维持正常电压,就要增加励磁 电流,致发电机定子和转子温升增加。 (4)频率降低时,因为为了维持正常电压而增加了励磁电流,导 致磁通密度的增大,因此变压器的铁耗和励磁电流都要增大。
1、负荷增加,使电磁转矩增加,若原动机的拖动转矩不变,则转速n 下降,导致频率降低。
2、负荷减少,使电磁转矩减小,若原动机的拖动转矩不变,则转速n 上升,导致频率升高。
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有功功率的变化(负荷的变化) 与频率的变化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可以通过调节频 率来调节有功功率的平衡。
二、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和调整控制
衡量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为:比耗量 (煤耗率)和线损率(网损率)
有功功率的最优分布包括:有功功率负荷 预计、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有功功率 负荷在运行机组间的最优分配等。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一、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
发电机组的有功平衡
发电机组的有功平衡:发电机的电磁功率 PGi与原动机的机械功率PTi之间的平衡。
(6)两者分别沿着图中箭头方向移动,最终系统稳定运行 于新的平衡点O’。
这就是一次调频的整个过程。
下面来分析负荷功率的增加量是由哪 几部分组成的,由图可知:
OA OB BA PL0 OB PG KGf BA PL KLf
因此: 整个系统的负荷功率的增大量= 发电机组功率的增大量-负荷功 率减少量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指系统中发电设备或发电厂的合理 组合,即机组的合理开停。 ◆ 机组的最优组合顺序 ◆ 机组的最优组合数量 ◆ 机组的最优开停机时间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247b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3.png)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研究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频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
频率稳定控制技术可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平稳。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的概念、意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的概念及意义频率指电力系统中发电机转速的变化量,是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发电机、负载和输电网络的不平衡性都会影响频率的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而频率稳定控制技术就是保障频率稳定性的技术手段。
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的意义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故障和事故,防止因频率不稳定造成的电器设备的损坏和用户的用电不便。
此外,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系统频率计算及测量电力系统频率计算及测量是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的重要基础。
目前,频率计算和测量方法包括电气法和机械法两种。
电气法是利用电力系统中的电信号进行频率计算和测量,机械法是利用机械振动进行频率计算和测量。
2.发电机频率响应特性研究发电机的频率响应特性是影响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电机频率响应特性,可为发电机频率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负载频率响应特性研究负载的频率响应特性是决定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负载频率响应特性,可为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4.基于机电一体化的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的新发展方向。
该技术将机械和电气相结合,实现机电系统全面协调运行,达到提高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能力的目的。
四、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控制策略与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控制策略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62996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a.png)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控制策略与技术在现代社会,电力如同血液一般在工业、商业和日常生活的血管中流淌,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运转。
而电力系统中的频率,就像是这血液流动的节奏,稳定与否至关重要。
频率的稳定控制不仅关系到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更直接影响着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
要理解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控制,首先得明白频率是什么。
简单来说,电力系统的频率就是交流电每秒钟变化的周期数。
在我国,标准的电力系统频率是 50 赫兹(Hz)。
如果频率发生偏差,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比如,频率过低可能导致电动机转速下降,影响生产效率;频率过高则可能使电气设备过载,缩短使用寿命甚至损坏。
那么,如何实现对电力系统频率的有效控制呢?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策略和技术。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通过调整发电功率来维持频率稳定。
当电力系统中的负荷突然增加时,系统频率会有下降的趋势。
此时,发电侧需要迅速增加输出功率,以弥补负荷的增加,从而将频率拉回到正常水平。
反之,当负荷减少时,发电侧则要相应地降低功率输出。
为了实现这种快速而精准的功率调整,现代电力系统通常采用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
AGC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系统频率和联络线功率,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自动调整发电机组的出力。
在发电侧,不同类型的发电机组在频率控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火力发电机组具有较大的惯性和较慢的响应速度,但能够提供稳定的基础功率。
而水力发电机组响应速度较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或减少出力,对频率的突变起到快速支撑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逐渐提高。
然而,这些能源的出力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给频率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采用储能系统来平滑新能源的出力波动,或者通过智能控制算法优化新能源电站的运行方式。
除了发电侧的调整,负荷侧管理在频率控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需求响应(DR)技术就是一种有效的负荷侧管理手段。
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与调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5bede7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3.png)
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与调节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频率的稳定与调节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频率的稳定与调节机制,并分析影响频率稳定的因素以及调节的方法和技术。
一、频率稳定的重要性频率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保持合适的频率范围,一般为50Hz或60Hz。
频率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用户的正常用电。
如果频率不稳定,会导致电压波动、设备故障以及电力系统的不可靠性,甚至可能引发停电事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频率稳定的主要因素1. 负荷变化:负荷的增加或减少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频率。
当负荷增加时,电力需求增大,如果供电能力无法满足需求,则会导致频率下降。
反之,当负荷减少时,供电能力大于需求,可能会导致频率上升。
因此,负荷变化是影响频率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发电机调节能力:发电机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调节能力对频率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发电机的励磁和机械控制,可以控制输出功率和频率。
发电机的调节能力越强,频率调节越稳定。
3. 动力系统的机械阻尼:电力系统中的机械阻尼是通过转子惯性和机械负载实现的。
机械阻尼能够吸收短期负荷波动对频率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4. 频率调节器的准确性:频率调节器是用来监测并调节电力系统的频率的重要设备。
调节器的准确性越高,调节频率的效果越好。
三、频率调节的方法和技术1. 发电机速度调整:通过调整发电机的转速来改变其输出频率。
这需要精确的发电机控制系统,并配备高效的调速装置,以实现快速而准确的频率调节。
2. 发电机励磁调整:通过调整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来改变其输出频率。
励磁系统的优化设计和高精度的励磁调节装置可以实现精确的频率控制。
3. 负荷控制:通过调整负荷的供电方式和运行模式,实现对电力系统频率的调节。
例如,在面临频率下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负荷分配和控制负荷的投入时间,来保持频率稳定。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策略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2553d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e.png)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策略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稳定运行对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而电力系统中频率的稳定调节也是确保电力供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的策略,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
一、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的重要性电力系统的频率是指电力系统运行时交流电的频率,通常为50Hz 或60Hz。
频率的稳定对于电力系统中用户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若频率偏离正常值,会导致电器设备损坏甚至故障,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影响。
二、1.燃煤电厂调节策略燃煤电厂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发电方式之一,其频率调节策略通常通过调整燃烧过程来实现。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控制煤粉的供给量、风门的开度等参数来调节发电量,从而实现频率的调节。
2.水电站调节策略水电站是另一种常见的发电方式,其频率调节策略通常通过调整水流量来实现。
当电力系统频率偏高时,可以增大水电站的出力,增加发电量;当频率偏低时,可以减小水电站的出力,降低发电量,从而实现频率的调节。
3.新能源发电调节策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其频率调节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确保新能源的并网稳定,可采取将新能源与传统发电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当频率偏离正常值时,可通过调节传统发电方式来实现频率的调节。
三、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的应用方法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频率调节方法。
当系统频率偏离正常值时,电力系统会启动调频控制,通过调整发电机的机械输出功率来调节发电量,从而实现频率的稳定。
2.备用容量除了频率响应外,备用容量也是一种重要的频率调节手段。
备用容量包括机组快速启动和备用发电机组等,当系统频率偏离正常值时,可以通过调用备用容量来增加或减少发电量,从而实现频率的调节。
3.电力市场调节电力市场调节是一种经济调节方法,通过设置电力市场价格,引导发电企业调整发电量,从而实现频率的调节。
当频率偏高时,提高电力市场价格,吸引发电企业增加发电量;当频率偏低时,降低电力市场价格,鼓励发电企业减少发电量。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的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d28236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5.png)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的调整引言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和频率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有功功率是指电力系统中用于传输、传递和消耗电能的功率,频率那么代表了电力系统中交流电信号的周期性。
因各种原因,有功功率和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和频率的调整方法。
有功功率调整方法发电机调整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主要来源,因此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实现对有功功率的调整。
在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时,可以通过调整发电机的燃料供应或调整转子的转速来实现。
调整燃料供应调整燃料供应是一种常用的调整发电机输出功率的方法。
通过增加或减少燃料供应,可以增加或减少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这种调整方法比拟简单,但需要注意控制燃料供应的精度,以确保发电机输出功率的稳定性。
调整转速调整发电机转速是另一种调整发电机输出功率的方法。
通过增加或减少发电机的转速,可以实现对输出功率的调整。
这种调整方法需要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精确控制,以防止对发电机的运行造成过大的影响。
负荷调整除了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电力系统的负荷来实现对有功功率的调整。
负荷调整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供电设备的负载来实现。
增加负荷增加负荷是一种常用的调整有功功率的方法。
通过增加供电设备的负载,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
这种调整方法可以通过增加电阻、连接额外的负载设备或调整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来实现。
减少负荷减少负荷是另一种调整有功功率的方法。
通过减少供电设备的负载,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
这种调整方法可以通过断开某些负载设备、调整供电设备的运行模式或降低负载的使用率来实现。
频率调整方法频率是电力系统中交流电信号的周期性表征,其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频率的调整方法通常包括调整发电机的转速和调整负载的负载。
调整发电机转速调整发电机转速是一种常用的调整频率的方法。
通过增加或减少发电机的转速,可以实现对频率的调整。
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整的基本原理
![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整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f440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e.png)
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整的基本原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概述部分: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整是指通过合理控制电力系统的负荷和发电能力,使电力系统的频率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的过程。
频率调整是电力系统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电力系统中,发电厂的负荷、输电线路的负荷以及用户的用电负荷均会对电力系统的频率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的不平衡会导致电力系统频率偏离额定值,从而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对电力系统的频率进行一次调整,可以有效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整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电力负荷的波动、发电机组的响应速度以及电力系统的传输能力等。
同时,频率调整还需考虑到电力调度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因素。
频率调整的过程通常由发电厂的发电机组以及调度中心的监测和控制系统共同完成。
当电力系统频率偏离额定值时,调度中心会通过监测系统获取实时数据,并下发指令,调节发电机组的出力,以实现频率的恢复。
这种反馈控制的机制保证了电力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整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控制电力系统的发电能力和负荷,保持频率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在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频率调整技术的发展将对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整的基本原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将会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一个概述,简要介绍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背景和意义,并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正文部分,将会重点讨论频率调整的基本原理。
首先,我们将介绍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背景,包括对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整的需求和现实挑战。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频率调整的基本原理,包括频率控制的原则、频率调整的影响因素和频率调整的数学模型等内容。
4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和电压调整
![4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和电压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fd60ec1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7.png)
4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4.1 概述一、频率调整的必要性电力系统运行的根本目的是在保证电能质量符合标准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地供给用户所需要的功率,维持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频率、电压和波形。
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和电压变动时,对用户,发电厂和电力系统本身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力系统运行时,必须将系统的频率和电压控制、调整在允许的范围内。
我国频率规定:f N =50Hz ,频率偏差范围为±0.2~0.5Hz二、频率调整的方法 第一种变化负荷引起的频率偏移由发电机组的调速器(governor )进行,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
第二种变化负荷引起的频率偏移由发电机组的调频器(frequency modulator )j 进行,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
第三种负荷的变化是可预测的,调度部门按经济调度的原则事先给各发电厂分配发电任务,各发电厂按给定的任务及时地满足系统负荷的需求,就可以维持频率的稳定。
4.2自动调速系统一、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实现频率的一次调整对应负荷的增大,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频率略低于原来值;如果负荷降低,调速器调整作用将使输出功率减小,频率略高于原来值。
这就是频率的一次调整,频率的一次调整由调速器自动完成的。
调整的结果,频率不能回到原来值,因此一次调整为有差调节(droop control )。
二、调频器的工作原理——实现频率的二次调整由调频器来完成的调节,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
由于调整的结果,频率能回到原来值,因此二次调整为无差调节(isochronous control )。
4.2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 一、频率的影响1、影响产品质量:异步电动机转速与输出功率有关2、影响精确性:电子技术设备3、影响汽轮发电机叶片 二、频率负荷机制三、、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及其分类控制1、系统负荷可以看作由以下三种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的变动负荷组成: 1)变动周期小于10s ,变化幅度小 调速器频率的一次调整 2)变动周期在(10s ,180s ),变化幅度较大调频器频率的二次调整3)变动周期最大,变化幅度最大:气象、生产、生活规律根据预测负荷,在各机组间进行最优负荷分配频率的三次调整 四、有功功率平衡与备用容量1、功功率平衡:2、备用容量:1)作用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合格,系统电源容量应大于发电负荷2fωπ=T GP P ≡发电机输出电磁功率原动机输入功率T G T GP P P P ≥⎧⎨≤⎩,GiLi Loss PP P ∑=+∑∑2)定义 备用容量 = 系统可用电源容量 - 发电负荷 3)分类按作用分:负荷备用:满足负荷波动、计划外的负荷增量事故备用:发电机因故退出运行能顶上的容量 检修备用:发电机计划检修国民经济备用:满足工农业超计划增长按其存在形式分: 热备用冷备用4.3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管理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电源不足,系统结点电压就要下降。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96c54d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8.png)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1. 引言在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和频率是两个关键的电能参数。
有功功率是指电力系统中实际提供应负载的电能,而频率那么表示电力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准确地调整有功功率和频率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用电的平安和可靠性。
2.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调整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调整主要通过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来实现。
有功功率调整的目标是使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有功功率调整可以通过控制发电机的机械输入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调整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来实现。
2.1 机械输入调整机械输入调整是通过控制发电机的机械输入来调整有功功率。
机械输入调整的方式包括调速和负载调整两种。
2.1.1 调速调整调速是通过调整发电机的键合阻抗或者转子的绕组来改变发电机的转速,从而改变机械输入功率。
调速调整的原理是根据负荷需求,通过调整发电机的转速来保持有功功率的平衡。
2.1.2 负载调整负载调整是通过调整发电机的输出负载来改变发电机的有功功率。
负载调整的方式包括直接调整负载阻抗、调整发电机馈线阻抗、调整发电机并联等。
2.2 励磁调整励磁调整是通过调整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来改变发电机的有功功率。
励磁调整的原理是控制发电机的磁场强度,从而改变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励磁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励磁电流的大小、相位和波形等来实现。
3.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主要通过控制发电机输出的机械输入来实现。
频率调整的目标是使电力系统的供电频率保持在额定值附近,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3.1 负荷频率特性负荷频率特性是指负载的电流和供电频率之间的关系。
负荷频率特性可以分为正负荷频率特性和正负荷功率频率特性两种。
正负荷频率特性描述了负载对供电频率变化时的功率响应。
3.2 机械输入调整机械输入调整是通过调整发电机的机械转速来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率。
机械输入调整的方式包括调速和负载调整两种。
3.2.1 调速调整调速调整是通过改变发电机的转速来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率。
电力系统频率的三次调节
![电力系统频率的三次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c93aa874561252d380eb6ef4.png)
电力系统频率的三次调节根据电力系统频率三次调节是指按最优化的准则分配负荷组成中变化幅度最大、周期最长部分的负荷,即责成各发电厂或发电机组按事先给定的发电负荷曲线发电。
进行有功功率和频率的三次调节时主要是根据事先短期负荷预测或超短期负荷预测结果。
电力系统有功最优分配的主要内容分两个部分,即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
机组组合决定发电机组的运行和起停,经济调度则是在运行机组之间应用等微增率原则或购电成本最小原则做到负荷最优分配。
一、机组组合(UC)(一)概述1072种,要全部列出它们以目前的计算机速度是不可能的。
此外,由于各种约束条件的存在,使得UC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问题,求得最优解十分困难,在实用中一般采取快速而有效地求取准最佳解的方法。
UC问题归纳如下:⨯1.73≈机组组合(UC)是在已知系统负荷预测、水电计划、交换计划、燃料计划、网损修正、机组状态的情况下,制定一段时间内发电机组的运行计划和启停计划,使系统发电和启停总费用最低。
UC本质上是一个优化组合问题,理论上只要把所考察的机组群所有可能的组合进行比较即能得到最佳的组合方式。
但这种所有可能的组合在实际问题中是一个天文数字,以一个10机系统为例,其24点的发电机组所有可能组合多达2240最小化目标:在研究周期内总的发电和启停费用最小。
约束条件:满足系统功率平衡;满足系统备用需求;满足机组发电上限和下限约束;满足机组最小开机和停机时间约束;满足机组负荷调节速率限制约束。
(二)UC的数学模型1、机组启动费用模型(3.4.1)启动费用;−式中汽轮机启动耗热量;− hT锅炉冷态启动耗热量;−hb−t 锅炉停炉时间锅炉自然冷却时间常数(停炉后热量损失63%的小时数);−τCF 单位燃料价格;−单位燃料发热量;−HF为启动分摊的维护费用−fSM2、机组发电费用模型机组发电费用可表示为(3.4.2)式中—机组在功率P时的单位时间发电费用;P —机组发电功率;CF—单位燃料价格;HF—单位燃料发热量;B—锅炉效率η3、UC的目标函数UC的目标函数为min = = (3.4.3)周期T内系统总费用;−式中−周期T内系统发电总费用;周期T内系统总启动费用;−机组m时段t发电功率;−m,t P−机组m时段t的启停状态,值为1表示运行,0则表示停机;机组m时段的发电费用;−m,tƒ−机组m到t时段累计停机时段数,0表示机组前一时段在运行,>0则表示机组已停运时段数;机组m时段t的启动费用。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79bc68a4af45b307e971975c.png)
上一页
返回
4. 3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4. 3. 1等微增率分配负荷的基本概念
微增率是指输入耗量微增量与输出功率微增量的比值。 等微增率法则,就是运行的发电机组按微增率相等的原则来分配负荷,
这样就可使系统总的燃料消耗(或费用)为最小。对应于某一输出功率时 的微增率就是耗量特性曲线上对应于该功率点切线的斜率,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2调频与调频方程式
(2)调频过程:单机调节过程如图4 -4所示。 (3)机组间有功功率的分配: (4)优缺点。 ①频率积差调节法的优点是能使系统频率维持稳定。 ②计划外的负荷能在所有参加调频的机组间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③缺点是频率积差信号滞后于频率瞬时值的变化,因此调节过程缓慢。 4.改进积差调频法
4. 1. 2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的必要性
1.频率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1)电力系统频率变化会引起异步电动机转速变化,这会使得电动机所驱
动的加工工业产品的机械转速发生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1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2)系统频率波动会影响某些测量和控制用的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和性能, 频率过低时有些设备甚至无法工作。这对一些重要工业和国防是不能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3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4.3.3自动发电控制(AGC/EDC)功能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7b4680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9.png)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能源。
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力的可靠供应至关重要,其中频率控制技术就是维持电力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力系统的频率是指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在我国,电力系统的标准频率为 50 赫兹(Hz)。
频率的稳定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果频率偏差过大,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电动机转速不稳定,影响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电子设备工作异常,甚至损坏;还可能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引发大面积停电等严重事故。
那么,如何实现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控制呢?这主要依赖于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首先是发电侧的频率控制。
发电厂作为电力的供应源头,在频率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同步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发电设备,其转速与系统频率直接相关。
通过调节原动机(如汽轮机、水轮机等)的输入功率,可以改变发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对频率的调整。
在发电侧,常用的频率控制方式有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
一次调频是指当系统频率发生变化时,发电机组依靠自身的调速系统自动调整输出功率,以响应频率的变化。
这种方式响应速度快,但调整量有限。
二次调频则是由调度中心根据系统频率的偏差,下达指令给发电机组,让其调整输出功率,实现对频率的精确控制。
二次调频能够实现较大幅度的频率调整,但响应速度相对较慢。
除了发电侧的控制,负荷侧也可以参与频率控制。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一些可控负荷,如电动汽车充电桩、智能家电等,可以根据系统频率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用电功率。
例如,当系统频率下降时,部分可控负荷可以自动减少用电,从而减轻系统的供电压力,有助于频率的恢复。
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频率控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储能装置能够快速地吸收或释放电能。
当系统频率下降时,储能系统可以迅速放电,增加系统的功率输出;当系统频率升高时,储能系统可以充电,吸收多余的功率。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稳定性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稳定性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3d972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7.png)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稳定性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电力系统如同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在这一复杂的系统中,频率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频率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以及各类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要理解电力系统中的频率稳定性控制技术,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电力系统的频率。
简单来说,频率就是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在我国,电力系统的标准频率是 50 赫兹(Hz)。
当电力系统中的发电功率和用电功率平衡时,系统频率就能够保持稳定在 50Hz 左右。
然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比如发电功率突然减少或者用电功率突然增加,频率就会发生波动。
那么,为什么频率的稳定性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大多数电气设备都是按照额定频率设计和运行的。
如果频率偏离了额定值,电气设备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损坏。
例如,电动机的转速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这可能导致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行不正常;对于电子设备来说,频率的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其时钟信号紊乱,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技术。
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一次调频。
一次调频是依靠发电机组自身的调速系统来自动响应系统频率的变化。
当系统频率下降时,调速系统会自动增加发电机的出力;反之,当系统频率升高时,调速系统会自动减少发电机的出力。
这种响应速度很快,但调整的幅度有限。
除了一次调频,还有二次调频。
二次调频是由电力系统的调度部门根据系统的频率偏差,有计划地调整某些发电机组的出力。
与一次调频相比,二次调频的调整精度更高,调整范围也更大。
它通常通过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来实现,可以实现对多台发电机组的协调控制,从而更有效地维持系统频率的稳定。
在电力系统中,还有一种重要的频率稳定控制技术叫做低频减载。
当系统频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低频减载装置会自动切除部分不重要的负荷,以减少用电功率,从而使发电功率和用电功率重新达到平衡,恢复系统频率。
电力系统中频率调节技术探讨
![电力系统中频率调节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ac6a9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f.png)
电力系统中频率调节技术探讨在现代社会中,电力系统就如同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生命机体”,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血液”。
而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频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以及电能质量的优劣。
频率调节技术,作为保障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理解频率调节技术,首先得清楚电力系统频率的概念。
简单来说,电力系统频率就是指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在我国,电力系统的标准频率是 50 赫兹(Hz),这意味着交流电每秒钟完成 50 个周期的变化。
如果电力系统的频率发生偏差,将会对各种电力设备和用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比如,频率过低可能导致电动机转速下降,影响工业生产效率;频率过高则可能使电气设备过载,缩短其使用寿命。
那么,为什么电力系统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呢?这主要是由于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平衡被打破。
当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输出大于有功功率需求时,系统频率会升高;反之,当有功功率输出小于有功功率需求时,系统频率会降低。
为了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的稳定,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频率调节技术。
在众多频率调节技术中,一次调频是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的第一道防线。
它主要依靠发电机组的调速器自动调节机组的有功出力,以响应系统频率的变化。
当系统频率下降时,调速器会自动增加机组的有功出力;当系统频率升高时,调速器则会自动减少机组的有功出力。
一次调频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但调节精度相对较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频率的变化。
与一次调频相比,二次调频则更加精确和主动。
二次调频通常由电力系统的调度部门根据系统频率的偏差,通过遥控或自动装置调整发电机组的有功出力。
常见的二次调频方法包括手动调频和自动调频。
手动调频需要调度人员根据经验和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操作,灵活性相对较差;而自动调频则能够根据预设的算法和策略,快速、准确地调整发电机组的出力,提高了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除了发电机组的调节,负荷侧的管理也对电力系统频率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七章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技术
![第七章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f71545e69eae009581bec92.png)
例7-1 某电力系统中,与频率无关的负荷占30%,与频率一次方成 比例的负荷占40%,与频率二次方成比例的负荷占10%,与 频率三次方成比例的负荷占20%.试求当系统频率由50HZ 下降到47HZ时,负荷功率变化的百分数及其相应的KL*的大小. 解: 由公式可以求出频率下降到47HZ时系统的负荷为: PL*=a0+a1f*+a2f*2+a3f*3 =0.3+0.4×0.94+0.1×0.942+0.2× 0.943=0.93 则 Δ PL%=(1-0.93) ×100%=7% Δ f%=(1-47 / 50) ×100%=6% 于是 KL*=ΔPL*% / Δf*%= 7 / 6 =1.17
20
调节特性的失灵区ε(迟缓率,失灵度)
1.定义:由于测量元件的不灵敏性, 调速系统对于微小的转速 变化不能反应,调节特性实际上是一条具有一定宽度
f 调速器不灵敏区
不灵敏的带子, 称为失灵区。
f1 fN f2
△ fε △ fε
△Pε
△Pε PN
0
ε=
△fε fN
P
21
2.调速器的失灵区对频率调整有何影响? 将导致并联运行的发电机组之间有功功率分配产生误差 或频率误差。最大误差功率 △fε与R 调差系数存在如下关系
28
D
E
同步器
离心飞摆
重锤
弹 簧 A 同步器
二次调节过程:(接一次调节过程) 一次调节结束后,A点比刚开始时略低,B点比刚开始时略 高。 (1)D点上移(调频器动作) (2)A、B、C、E、点暂时不动(转速和油动机活塞来不及动作) (4)F点下移(使油动机活塞上移,减少进入汽机的功率。) (5)当机组并网运行时,系统频率基本不变,调节过程结 束时,B点位置上移,使输出的功率增加(相当于特性右移)
电力系统的三种调频方式
![电力系统的三种调频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75f9d4196edb6f1aff001fd3.png)
电力系统一次、二次、三次调频的特点
频率调整,又称频率控制,是电力系统中维持有功功率供需平衡的主要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保证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主要方法是调整发电功率和进行负荷管理。
按照调整范围和调节能力的不同,频率调整可分为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和三次调频。
一次调频是指当电力系统频率偏离目标频率时,发电机组通过调速系统的自动反应,由发电机组调速器自动实现的不改变变速机构位置的调节过程,调整有功出力以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
一次调频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但是只能做到有差控制,是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差进行调节。
二次调频也称为自动发电控制(AGC),是指发电机组提供足够的可调整容量及一定的调节速率,在允许的调节偏差下实时跟踪频率,以满足系统频率稳定的要求。
需要运行人员手动或者自动操作调速器,使发电机的频率特性平行地上下移动,进而调整负荷,使频率保持不变。
二次调频可以做到频率的无差调节,且能够对联络线功率进行监视和调整。
三次调频即有功功率经济分配,其实质是完成在线经济调度,其目的是在满足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和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能源和设备,以最低的发电成本或费用获得更多的、优质的电能。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也是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与动态调节
![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与动态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7d0742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c.png)
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与动态调节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至用户终端。
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电力系统频率的稳定控制和动态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动态调节的重要性和实施技术。
一、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原理在电力系统中,频率是表征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频率的稳定控制意味着电力系统的运行在一段时间内频率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不会有过大的波动。
频率稳定控制的原理是基于机电耦合现象,通过控制机械系统和电力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来维持频率在合适的范围内。
频率稳定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负荷频率控制和发电频率控制。
负荷频率控制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负荷变化时,通过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使得负荷和发电功率之间保持平衡,从而维持频率稳定。
发电频率控制则是指在发电机机组自身运行过程中,通过调节机械输入功率和额定负荷功率之间的差异,来控制发电机的频率输出。
二、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实现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频率响应控制频率响应控制是一种基于负反馈控制原理的方法,通过监测电力系统频率的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调节机组输出功率,来实现频率的稳定控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电力系统,能够快速响应负载变化,但对于大规模电力系统而言,由于系统复杂性增加,频率响应控制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2. 主动功率控制主动功率控制是一种通过控制发电机输入功率来实现频率稳定的方法。
它利用发电机的功率调节装置,根据频率的变化情况主动调整机组的输出功率,从而使得频率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主动功率控制通常用于中等规模电力系统,能够有效应对频繁的负荷变化,但对于大规模电力系统而言,需要更复杂的控制策略。
3. 优化控制优化控制是一种基于数学优化方法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
它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负荷预测和能量调度等信息,利用优化算法来寻求最优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和负荷配置,从而实现频率的稳定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T1(s)
1 s
Gp1(s)
2π T12
Σ
+ -
ACE2 = ∆P 2 + B2 ∆f 2 T
− Kl 2 ∆Pc2(s) S
a12
+
Σ
1 R2
-
GnT2(s)
1 (1 + sTn 2 )(1 + sTT 2 )
Gp2(s)
∆F2(s)
B2
+ Σ ∆PT2(s)
K p2 1 + sT p 2
∆PL2(s)
4、电网互联及联网的关键技术
一、电网互联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满足电力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 2、有利于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西电东送,带动西 部经济发展。 3、…… 4、可以促进我国电力融入全球经济,使电力跟上全球经济 一体化趋势。
二、国外电网互联概况
按电网互联的功能和性质分三种: 统一电力系统:统一规划、建设和调度运行。 联合电力系统:协调规划,按合同、协议调度。 互联电网:大电网或国家之间以少量联接点联网。
1、控制负荷:低频减负荷装置;低频降电压装置(适用场 合:频率下降,系统有功功率缺乏的一侧)。
2、电力系统频率异常的控制
2、控制电源:低频自起动发电机装置;低频抽水改发电装置; 低频调相改发电装置;低频发电机解列装置(适用场合: 频率下降,系统有功功率缺乏的一侧)。 2、控制电源:高频切发电机装置;高频减出力装置(适用场 合:频率上升,系统有功过剩的一侧)。
) cos δ ij (∆ δ i − ∆ δ j(2 .8)
i j
∆ Pij = 2π Tij
(∫ ∆f dt − ∫ ∆f dt(2.9) )
n j =1 ij i j
最后取拉氏变换得:
∆P ∗(s) = ti
ωe
∑T ∗[∆F ∗(s) − ∆F ∗(s)](2.10) s
根据式(2.10)可以做出联络线的传递函数框图。
4、电网互联及联网的关键技术
三、我国电网概况和全国联网的基本格局
目前,除台湾电网,我国现有5个跨省区域性电网和南方4 省互联电网。 全国联网分两阶段:一是联网的初期阶段,目标在国内形 成南、中、北三大电网;二是最终全国性电网,预计 2015~2020 2015~2020年间实施。
四、联网效益
联网送电型:通过联网输送电力电量。 联网效益型:错峰效益、水火互补效益、水电和水火电补 偿调节效益、互为备用效益。
}(2.12)ຫໍສະໝຸດ 从上式可以看出,任一区域电力系统内负荷跃变时,自动控 制只有下列成立时调节才结束:
∆Pt1* + B1∆f1* = 0 ∆Pt 2* + B2 ∆f 2* = 0
调节结束,频率和功率变化量为零,这种结果正是联合电力 系统和有功功率自动控制的目标。
2、电力系统频率异常的控制
一、电力系统频率异常
五、联网关键技术
大容量交/直流输电技术;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 大电网互联的运行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和仿真技术。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2010年10月 年 月
1、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2、没有频率和有功功率自动控制的情况,虚线部分不起作用
∆Pt1 ∗ P e = −∆Pt 2 ∗ P2e 1 ⇓ a12 = − P e P2e 1 ∆Pt1∗ = − 1 1 ∆f ∗, ∆Pt 2 ∗ = − ∆f ∗ (2.11) R1 ∗ R2 ∗
将式(2.11)代入式(2.3)则有:
3、数字电力系统
二、数字电力系统的作用
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安全稳定性实时评估和改善 经济运行策略制定和实行
三、基础性研究
整体稳定性测度论 稳定性在线实时评价方法体系 混杂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理论
四、硬件支撑
数字电力系统需要硬件来支持,并需要超大规模的PC机 网络。原因有二:第一,PC机价格便宜,比专用芯片便 宜很多。第二,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PC机网络已由清华 大学计算机系研制成功。有了硬件支持,再提出数字电力 系统,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1、频率异常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由于突然造成的 有功功率严重不平衡而引起的频率大幅度变化。 2、导致有功功率突变的直接原因有: 两个系统之间联络线因故障跳开,使两侧有功功率有盈有 亏,都失去了平衡。 系统内有大机组突然故障退出运行,而旋转备用不足。 系统内有大机组投入。
二、电力系统常规频率异常控制装置
1、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二 B1 区 + 域 ∑ 系 + 统 频 α 12 率 特 + 性 ∑
+
1 R1
∆PL1(s)
− Kl1 S ∆Pc1(s)
+
ACE = ∆P 1 + B1∆f1 1 T
Σ
-
GnT1(s)
(1 + sT n1 )(1 + sTT 1 )
1
+ Σ
-
∆F1(s)
K p1 1 + sT p1
通过拉氏变换后得:
2W kie ∆ PTi ∗ (s ) − ∆ PLi ∗ (s ) = s + K Li f e 1 2W kie ⇓ K Pi = , T Pi = (2 . 4) K Li K Li ∗ f e G Pi (s ) = K Pi (2 . 5) 1 + sT Pi ∗ ∆ Fi ∗ (s ) + ∆ Pti ∗ (s ) 2 . 3) (
1、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功率平衡关系式:
∆P − ∆PLi = Ti dW ki + KLi∆fi + ∆P (2.1) ti dt
2 2
f f + ∆fi ∆f Wkie ≈ 1+ 2 i Wkie 2.2) ⇓Wki = i Wkie = e ( f f fe e e
− − 1 ∆f * −∆PL1* = K L1 * ∆f * +∆Pt1* R1 ∗ 1 ∆f * −∆PL2 * = K L2 * ∆f * +∆Pt 2* R2 *
整理得:
∆f * = − ∆ PL 2* − a12 ∆ PL1* β ∆ P − β 2* ∆ PL1* , ∆ Pt 1 = 1* L 2* β 2* − a12 β 1* β 2* − a12 β 1*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技术
报告人: 报告人:xxx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2010年10月 年 月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技术
1 2 3 4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频率异常的控制系统 数字电力系统 电网互联及联网的关键技术
1、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1、频率和有功功率控制的数学模型
控制区1 控制区i 控制区2
控制区3 互联系统示意图 负荷变化和原动机输出功率变化的差值: 发电机组转子动能提供的有功增量; 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而引起的负荷功率变化; 联络线上功率的变化。
三、电力系统频率异常的计算机控制
1、频率异常的计算机控制原理 信息采集和运行方式计算;事故对策计算;事故识别;决 策执行。 2、频率异常计算机控制装置的构成 中央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系统。 枢纽变电站的主控制装置。 各厂站支控制装置。
3、数字电力系统
一、数字电力系统的定义和内涵
1、概念:是某一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的物理结构、物理特 性、技术性能、经济管理、环保指标、人员状况、科教活 动等数字的、形象化的、实时的描述和再现。 2、某个电力系统的数字电力系统可能包含以下内容和功能: 电力系统的物理结构(也即真实结构)的各组成部件(单 元)及整体的物理性能、运行方式和运营策略、管理的模 式、人员的信息等。 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各个网络、各节点的实时状态变量。 各种自动控制装置的动作特性(包括继电保护装置)。 …… 重要的信息,如人才的信息、科教活动的信息在数字电力 系统上应该有所记录和通报。
1、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3、有频率和有功功率自动控制的情况,虚线部分起作用 区域控制偏差(ACE):
ACE1 = ∆Pt1* + B1∆f1* ACE2 = ∆Pt 2* + B2 ∆f 2*
相应控制功率:
∆Pc1* = − K I 1 ∫ (∆Pt1* + B1∆f1* )dt ∆Pc 2* = − K I 2 ∫ (∆Pt 2* + B2 ∆f 2* )dt
根据式子(2.3)和(2.5),我们就做出了控制区域i 的等效发电机和负荷的综合传递函数框图。
1、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联络线功率增量关系: ∆ P = ∑ ∆ P 2 .6) (
n ti j =1 ij
⇓ Pij = − Pji = ⇓ ∆ Pij =
U iU j XL
sin δ(2 .7) ij
U iU j XL
1、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单控制区域i的频率和功率控制的传递函数框图
1
δi
∆PLi(s)
∆Pei(s)
+ +Σ -
Σ
G Ts (S )
∆PTi(s)
Kp 1 + ST pi
∆Fi*(s)
+ Σ
∆Fi*(s)
ω e T i1
Gp(s)
+Σ +Σ -
ω eT i2
+
Σ
+
1 s
∆Pti(s)
ω eT i3
+
∆F1(s)… ∆Fj(s)… ∆F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