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胃转移性肿瘤研究进展2024(全文)

胃转移性肿瘤研究进展2024(全文)

胃转移性肿瘤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转移性肿瘤累及胃部者较为罕见。

在不了解既往病史、原发肿瘤形态学特征等情况下,胃转移性肿瘤常会被误诊为原发性胃恶性肿瘤。

除诊断困难外,胃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管理、预后等相关知识尚未达成共识。

胃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其原发恶性肿瘤多为乳腺癌或恶性黑色素瘤,在规律的随访策略下,结合原发肿瘤史、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是诊断胃转移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胃转移性肿瘤的预后较差,因而往往需要结合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以及分子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改善病人的预后。

对千伴随出血、肿瘤穿孔或单发转移等并发症的病人,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尽管手术切除可以缓解症状和减轻肿瘤负荷,但整体预后仍较差。

恶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高侵袭性肿瘤的胃转移病人中位生存期较短,多项研究表明胃转移性肿瘤病人的预后较差,整体生存期通常�1年。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了解原发肿瘤和胃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征,通过多组学测序数据揭示其发生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预测标记物,以改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转移至胃的恶性肿瘤较为罕见。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转移至胃的发现率也逐渐增高。

常见转移至胃的肿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和食管癌[1-3]。

现就胃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胃转移性肿瘤的认知。

1 定义与发病率、转移的机制胃转移性肿瘤是由其他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转移至胃部的一种罕见疾病,其概念上应注意与转移性胃癌相区分,后者指的是原发灶为胃癌的转移性肿瘤。

胃转移性肿瘤发生率占所有胃肿瘤的0.2%~1.7%,常见千女性,其平均诊断年龄在56~64岁[1, 4]。

胃转移性肿瘤发生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原发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胃的着床环境和条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肿瘤的血管形成相关。

既往有研究结果表明炎症诱导的趋化因子及其相关受体可能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5]。

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郑佳;俞清翔;王莉;王邦茂【摘要】The use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matinib in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has achieved a dramatic therapeutic efficacy. However,secondary imatinib resistance emerged as a clinical problem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GISTs secondary resistance to imatinib may be related with secondary mutations of KIT/ PDGFRA genes,loss of PTEN gene and induction of cellular quiescence. This resulted in the adoption of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such as novel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combined use of imatinib with downstream signaling inhibitors,KIT/ PDGFRA independent targeted inhibitors such as KIT chaperone inhibitors and aurora kinase inhibitors,as well as inducing apoptosis in quiescent GIST cells. In this article,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were summarized.%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治疗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疗效,然而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出现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MEN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MEN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11:21:2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65.R.20240410.1014.026MEN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凡浩然1,2,3综述 王 震1,2,3审校2023-02-21接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00249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医学英才培养计划”(编号:20220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色创新团队”(编号:YYZS202200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8GXNSFBA281159)作者单位: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南宁 5300212广西消化道肿瘤加速康复外科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3广西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宁 530021作者简介:凡浩然,男,硕士研究生;王 震,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wangzhensurgeon@163.com摘要 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型1(MEN1)基因通过编码Me nin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并且参与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包括Wnt/β catenin、Notch、Hedgehog/Dnmt1、Hippo等信号通路,这些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MEN1的突变或功能缺陷可能导致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

以往关于MEN1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内分泌肿瘤,MEN1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其缺失突变引起的基因功能丧失,参与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发展。

但近年研究表明,MEN1在不同的肿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在胃癌中通过抑制IQ基元GTP酶激活蛋白1(IQGAP1)表现为抑癌基因,在肝癌中则通过甲基化相关途径表现为癌基因,在结直肠癌中通过自噬相关机制也表现为癌基因;而在食管癌、胰腺癌中MEN1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现就近年来MEN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肿瘤

外科治疗原则
分期 CT扫描±EUS判断病灶范围 腹腔镜有助于部分患者的分期
不能根治性切除标准 局部进展期:3/4站淋巴结转移, 大血管受侵或被包绕 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包括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
可切除肿瘤 T1者在有经验者可采用内镜下胃粘膜切除 T1-T3合适的,肿瘤切缘≥4 cm, 镜下阴性 胃切除术应D1及D2淋巴结清扫, 应至少检查15个淋巴结 T4应切除受累部位 不做常规脾切除, 除非脾脏受累或脾门受侵 可考虑留置空肠营养管
44.80%
8%
35%
23.10%
7%
17%
10.80%
28%
61.4%
40%
Cancer 2000, 88:921-32
病理诊断原则
§ 胃癌组织学类型
Lanren分类(1965):肠型;弥漫型
JRSGC分类(1981): 乳头状型 管状型
适合于所有胃癌胃切除标本 原发性胃癌胃切除标本的检查
低分化型
➢ 全球高发:在全身肿瘤中,发病率位列第4 ,死亡率 位列第2
➢ 全球每年新发 >100万,死亡> 80万, 总体5年生存率 20%
➢ 胃癌的发病率,全球差异很大;
➢ 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东亚(日本、中国、朝鲜韩国、 蒙古)
➢ 发病率较高的还有:东欧、玻利尼西亚和南美国家;
➢ 发病率最低的地区:西非和北非
肿瘤的恶性程度(分级)ξ 浸润的深度 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及阳性数 远端及近端外科切缘状况
其它
ξ 胃腺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
病理学分期(pTNM)
病理学分期与胃癌预后极其90%。建议使用AJCC/UICC分类,在病理报
告中N分期可增加标注JRSGC要求的淋巴结部位。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患 者 的研 究 ,认 为 不 同 染 色 体 的改 变与 G S IT发 生 部 位 有 一
2 起 源和 发 病 机 制
病理学超微结构 和免疫组 织化 学 ( 免疫组 化 )研 究显
示 :G S IT来 源 于 肠 道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的 可 能 性 大 。 证 据 1 : 在 电镜 下 两 者 有 相 似 的 超 微 结 构 , 如 树 突 状 突 起 、有 成 簇 的 致 密 核 心 颗 粒 分 布 于 突 起 或 高 尔 基 区 附 近 、肿 瘤 细 胞 基 板 不 完 全 或 缺 失 、胞 浆 区 域 有 桥 粒 样 连 接 和 问 质 丝 团 样 纤 维 。 证 据 2:星形 胶 质 细 胞 是 胃肠 道 内 除 G S IT细 胞 外 较 特 异性 地 表 达 C KT基 因 蛋 白的 细 胞 。 —I
便 血 。但 这些 症状 均 无 特 异 性 。
性 GS IT病例 中是 发病 的起 始 机制 0 。E s 等 ( 9 8年 ) rt n 19
羊 羊凳
样 、栅栏状 、巢索状 以及假菊形 团样。小肠的 G S IT瘤细胞
间 质 可 出 现 黏 液 变 以 及 玻 璃 样 变 ,甚 至 呈 现 “ 丝 样 纤 团
维” 的特点 。
信号因子将细胞外信号 传至细 胞 内,启 动正常 细胞 增殖 分
化 或 其 他 基 因 表 达 。 当 C KT基 因 发 生 突 变 时 ,不 能 精 确 —I 地 调 节 细 胞 分 化 、增 殖 和 凋 亡 ,使 更 多 的 细 胞 由静 止 期 进
关 ,主要 为腹膜 后和 胃来源肿瘤 。
目前 ,按 基 因 改 变 情 况 可 将 已 发 现 的 G S IT分 为 3类 :

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递增。

约 80%的 GIST 有 KIT突变,8%~10%的 GIST 有 PDGFRA 突变,KIT 和PDGFRA 均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这些突变可在缺少自然配体的状态下导致激酶持续性激活。

目前已证实具有 KIT 和 PDGFRA 基因突变的 GIST,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子靶向治疗有效。

但仍有 10%的GIST 缺乏 KIT 及 PDGFRA 突变(野生型 GIST),这部分肿瘤通常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不敏感。

随着对 GIST 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一部分新的基因亚型逐步明确,这些新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GIST 的全面了解。

一 GIST 少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1 微小GIST 微小 GIST 指临床常见、直径10mm 的 GIST,在成人胃的外科手术或尸检中发现率高达 35%。

形态学上,微小 GIST 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有间质玻璃样变和局灶钙化。

大部分病例含 KIT 突变,少部分为PDGFRA突变。

微小 GIST多呈良性临床过程,几乎没有转移的风险,有时微小GIST 与大的 GIST同时存在。

常见的微小 GIST 并不提示家族性 GIST综合征的可能性。

1/ 8家族性 GIST 综合征患者一般具有KIT 胚系突变,常发展为多个肿瘤,有时伴有 Cajal间质细胞增生。

2 去分化 GIST 去分化 GIST 的概念最初由 Pauwels 等提出,用于描述肿瘤从经典的 CD117 阳性 GIST 转化为 CD117阴性GIST 的演进过程。

这种现象偶尔会出现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过程中,可原发也可继发于长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

继发性 BRAF 突变一直被认为是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之一,但Antonescu 等在一系列去分化 GIST 中并没有发现BRAF 突变。

胃肠道恶性肿瘤微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胃肠道恶性肿瘤微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活率 为( 1 1 - 14 ) , 微 转 移 者 为 (2 3 6 .141.9 % 无 9 .14 -
近 2 年来 , 0 尽管采用综合治疗 , 预后并 未明显改 5 2) (P =0 0 ) 但 .3 % .1 。提 示 多 种 抗 体 联 合 检 测 有 助 H 善, 根治术后仍有部分患 者死 于局部 复发或远处转 于发 现更 多微转 移 灶 。 以上研 究 表 明 IC技术 较 常 移, 其主要 原因是肿瘤 的微 转移…。本文就 胃肠道 规病理 学检 查更 准 确 , 助 于淋 巴结微 转 移 的 诊断 。 有 恶性 肿瘤 微转移 的 临床研 究进 展作 一综 述 。 分 子检 测 方 法 诊 断 淋 巴结 微 转 移 方 兴 未 艾 。K bt uo a 等 用 l 5 i t—P R定 量 检 测 胃癌 患 者 淋 巴 结微 转 移 , C 1 微 转移 的概念 及检 测方 法
维普资讯
宁夏 医学杂志 2 0 年 6 07 月第 2 卷第 6 9 期
Nnx e JJ . i iM d , n ga u
! 0 垫! . l

59 ・ 6
文 章编号 :0 1 99 20 )6 5 9 3 10 —54 (0 7 0 —0 6 —0
微转 移指非 血液 系 统 恶性 肿 瘤 在 发展 过 程 中播 并与常规组织学检查 和 IC比较 , H 结果常规组织学 、 散并 存 活 于 淋 巴结 、 周 血 、 外 骨髓 、 腔 等 组 织 器 官 IC和 l 腹 H i t—P R 的 阳 性 率 分 别 为 1.% (1 9 ) C 80 7/ 2 、 3 中的微 小肿 瘤 细胞 灶 ( 于 2 m)常 无 任 何 临 床 表 2 .%( 23 2 和 2 . 小 m , 0 9 8 /9 ) 5 8% ( 0 /9 ) 在 8个 p 1 0 1 132 , TN 现 , 规 检 查 方 法 如 C 、 通 病 理 检 查 等 很 难 发 早 期 胃癌 中 2个 l 常 T普 i t—P R发 现 微 转 移 而 IC未 发 C H 现 [。 目前检测 微 转移 灶 主 要 是 免疫 学 和分 子 生 物 现 。Shl等 用 定量 l 2 ] cu z i t—P R检测 大 肠 癌 患 者淋 C 学方法 。免 疫学 方法 主要 是 针对 肿 瘤 细胞 标 志 物抗 巴结 , 发现 IC检 测 阴性 的 14个 淋 巴结 中有 1 H 6 5个 体 , 过抗原 抗 体 反 应 和 组 织 化 学 的呈 色 反 应 寻 找 定量 R P R法 出现阳性 , 通 T— C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 转移 的肿瘤 细胞 , 但存 在 单 抗 之 间交 叉 反 应 、 果 易 是 9 % 、7 , 明 l 结 3 9% 表 i t—P R法 检测 淋 巴结 微转 移更 C 受干扰 的 缺 点 , 响该 方 法 应 用 的 拓 展 。 以逆 转 录 敏感 , 影 更助 于提高微转移 灶的诊断率。淋 巴结微转 聚合 酶链式 反应 (i ,r) 基础 的分 子 生 物 学 方 移 的研究 也 为前 哨淋 巴 结 (ete l p oe’ N 1 t—r t为 c s i ly hnd ,L ) nn m S 法是通 过扩 增肿 瘤 细胞 标 志 物 基 因 m N 的方 法 检 理论 提 供 新 的 思 路 和 研 究 方 法 , 年 有 大 量 报道 。 RA 近 测 组织 或血 液存 在 的肿 瘤 细 胞 。它 的敏 感 性 比免疫 Ai m 等_用 IC检测 6 例 胃癌 患者 SN微 转 移 , ra i 7 H g 1 L 学方法 高 , 目前 认 为 适 于 发 现 肿 瘤 早 期 转 移 的方 结 果 H 和 IC检 测 SN转 移的 阳性率 分别 是 82 是 E H L .%

202X年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202X年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
4.影响 预后的因素 (yǐngxiǎng)
Emory 等 总 结 了 1004 例 GIST , 认 为
(rènwéi)肿瘤部位,大小、有丝分裂指数(MI)
和年龄是决定预后的因素,并且MI具有 高度的位置特异性。GIST的预后,食管 最好的,小肠最差。但单纯的肿瘤大小 和MI在任何部位均不足以提供精确的长 期预后判断。无疑,合理的手术切除范 围 和 围 手 术 期 的 STI-571 化 疗 可 以 改 善 GIST的预后。c-kit也可能成为临床评价 GIST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第八页,共二十九页。
② 现已知道,端粒酶的再激活在恶 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日 本学者[17]研究了24例原发性GIST,其 中7例端粒酶阳性,在5例转移性的 GIST 中 , 端 粒 酶 阳 性 率 100% , 并 且 (bìngqiě) 端 粒 酶 阳 性 的 GIST 预 后 较 阴 性 者 明显差。
第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2、GIST的良恶性(è 标准 xìng)
Lewin分级标准: ① 肯定恶性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
浸润至邻近(lín jìn)器官;大肠的间质瘤侵犯 肌层。
② 潜在恶性指标:肿瘤长径在胃部 >5.5cm, 在肠部>4cm; 核分裂像在胃部 >5/50HF, 在肠道>1/50HPF; 肿瘤坏死; 核 异型性明显; 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 状或腺泡状排列。
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2.2 组织学特征(tèzhēng)
• GIST组织细胞学形态变化较大,从梭形细胞到明 显的上皮样细胞,不同细胞形态可出现在同一肿 瘤内。因此,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 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

MMP-9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MMP-9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 12
酉亩笙 医 O 0 l 月 第 1 卷 1年 1 2
第6 期
Ju 1 f it y u ni s u 髑 i a V l 2 N . . 0.2 1 0m8 o M la o t t r 。 0 1 .o6 N v , 0 ir s n hr G n l I 0
56 d r gN ap B ata o y l oo s ca d [ ] J B 3 u n  ̄ pa c vtn b i pl a hr e J . i i i i p yc i d
C e , 0 5, 8 2 4 6 —2 5 1 h m 2 0 2 0: 3 9 30.
moe ue ta atcp tsi l l h tp riiae nTol ierc po 3 me itditreo c llk ee tr dae ne rn— f
的瓶认识 、 新发现 , 但迄今 尚未完全阐明 , 仍有许 多基 础研究与 临床诊断治疗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对 T R 及其配体的发现和 Ls 功能的研究 , 使我们对免疫的认 识达到一个新 的水平 , L s T R 作 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 , 不仅在 天然免疫 中起重 要作 用 , 同时也
r q i o o s l—v n r le r o i o ai a p a s t n o e a e u r d frd ra e e t mb y n c p lrt p e r o e c d a y,
5 结


急性胰腺 炎为胰酶 自身消化胰 腺及其 周 围组 织所 引起 的
V t i r I o a o Sr c[ ] I a Y 2 0 。t 1 :14 t e r a f m t n ev e J .t e N , 4 P 20 10 . en y n r i i ha 0 [ ] Oh m i M t m t M, ua i , 1 IA 7 s u n H, a u o F n m e a. C M— ,na at i s o K t T la p r d o

2023胃肠间质瘤复发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全文)

2023胃肠间质瘤复发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全文)

2023胃肠间质瘤复发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全文)摘要鉴定和精准评估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风险分层,不仅对建立可靠的预后模型和制定完善的随访计划至关重要,而且对选择潜在的新辅助治疗获益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多个风险分层模型,但是精准评估患者复发风险仍具有挑战性,且这些预测模型的性能仍需提高。

本文综述了G1ST患者复发风险评估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肿瘤相关特征参数、新型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征象及分子病理学特征相关的潜在的复发风险预测标志物及模型,以期为G1ST患者的精准风险分层和个体化靶向治疗评估提供参考。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1stroma1tumor,GIST)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肉瘤来源于能分化为胃肠道的起搏细胞——卡氏间质细胞interstitia1ce11sofCaja11ICC)[1]β流行病学上,GIST的发病率在每年每106人中出现6~22例[1]。

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局限性或潜在可切除的G1ST患者获得治愈性生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2]。

国际上已建立了多个风险分层系统来评估原发性GIST术后复发风险,包括改良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1InstitutesofHea1th,NIH)分类系统、美国国防病理研究所(ArmedForcesInstituteofPatho1ogy,AFIP)标准以及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1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 z NCCN)指南等。

临床实践中主要根据改良版NIH标准评估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该标准纳入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肿瘤部位和肿瘤有无破裂,将GIST患者分为4类(极低、低、中、高危1对于仅接受单纯手术治疗后的高风险的人群,其2年内的复发风险超过50%[3]o靶向KIT和(或)PDGFRA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的问世,使晚期G1ST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18个月提高至5年以上[4-5]。

消化科工作总结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消化科工作总结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消化科工作总结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背景介绍:胃肠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病情进展较快,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消化科医务人员在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

早期诊断:早期胃肠道肿瘤的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视,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早期胃肠道肿瘤的检测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对胃肠道内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小肠肿瘤和直肠肿瘤,提高了早期病变的发现率。

另外,内窥镜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的变化情况,发现早期肿瘤,并及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进展:1. 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已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学科,而是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消化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化疗科医生等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会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了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目前胃肠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靶点,使用相应的抗体、抗肿瘤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减轻肿瘤病变和抑制病情进展的效果。

例如,结直肠癌中的KRAS基因突变是预后不良的指标,因此通过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效果。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很好地改变了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模式。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4.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个体化治疗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本身的基因变异及相关靶点,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5. 术后康复和随访: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康复和随访。

胃小间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胃小间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胃小间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张 欣1,2 曾安祥1,21 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00)2 梅州市人民医院(梅州 514000)【摘 要】 现代人面临更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每天的生活节奏较快,因此经常出现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这样就增加了肠胃疾病的发生率。

胃肠道间质瘤(GIST )以人体胃肠道最为常见的肿瘤疾病,该病患者占全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患者人数的80%以上。

GIST 根据疾病进展、间质瘤体积等不同因素又能够分为不同的疾病类型,需采取对应的诊断措施与治疗措施。

本文将针对胃小间质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等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胃小间质瘤;临床诊断;治疗研究;临床症状DOI :10. 3969 / j. issn. 1000-8535. 2023. 04. 020Progress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ic small stromal tumorZHANG Xin 1,2,ZENG Anxiang 1,21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00,China2 Meizhou People ’s Hospital ,Meizhou 514000,China【Abstract 】 Modern people are facing greater pressure in work and life ,and the pace of daily life is fast .Therefore ,irregular diet and unreasonable diet structure often occur ,which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is the most common tumor disease in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ccounting for over 80% of all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s .GIST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stromal tumor volume ,thus correspond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his paper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epidemiology ,clinical symptom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ic small stromal tumor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 gastric small stromal tumor ;clinical diagnosis ;therapeutic research ;clinical symptoms通信作者:曾安祥,E-mail :changcin@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中会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核分裂数、具体发生位置等将其分为不同的危险性等级,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

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胃肠道肿瘤是指发生在消化道、肠道内和相邻器官中间的肿瘤,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

胃肠道肿瘤是一种高发疾病,全球每年新发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超过200万人,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在肿瘤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进展,极大地推动了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和预防。

一、基因检测在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基因检测是一种全新的肿瘤诊断检测技术,通过检测某些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来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发展阶段。

近年来,基因检测的应用已经进入临床实践,在预防和早期发现肿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对胃癌的基因检测主要包括一些蛋白质、基因和mRNA的检测。

其中,CDH1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通常用来检测胃癌的发生率和预后。

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如果能在发病前进行基因检测筛查,就有可能早期发现患者的癌症,并能发现肿瘤发展的规律。

总之,基因检测可以提高早期检测的准确度,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抗氧化剂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抗氧化剂是一种重要的预防和治疗胃肠道肿瘤的药物,主要通过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等作用,达到抗癌的效果。

近年来,抗氧化剂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抗氧化剂常见的药物包括锌、硒等。

锌是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体,是体内一种必需元素。

研究表明,锌对肝癌、结直肠癌等肿瘤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癌药物。

硒也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够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三、肠道菌群在肿瘤预防中的作用肠道菌群是指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共同形成的菌群是人类体内机体的守卫者。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肠道菌群在预防和治疗癌症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可以帮助人体抑制肿瘤的发生,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很多研究也发现,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也是降低胃肠道肿瘤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现代医学技术和研究手段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情况下,我们对胃肠道肿瘤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更加多元化。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进展

- 180 -*基金项目: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201809)①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山西 长治 046000通信作者:连长红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进展*毛瑞昭① 刘盼① 谭胜① 连长红①【摘要】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可累及胃肠道任意部位,其临床表现不明显且无特异性,早期诊断相对困难。

随着GIST 体积增大,术前相关辅助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一方面,近年来消化内镜和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GIST 早期检出率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GIST 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究,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正普遍应用于GIST 的临床治疗,与更智能、前沿的医疗器械一同推动着外科手术的改变和进步。

本文就GIST 的术前诊断及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术前诊断 手术 靶向药物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MAO Ruizhao, LIU Pan, TAN Sheng, LIAN Changho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3): 180-184 [Abstract]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can involve any par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not obvious and specific, making early diagnosis relatively difficult. As GIST increases in size, preoperative relevant auxiliary examinations can help make a definite diagnosis. On the one h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estive endoscopy and imaging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GIST at the early stage in recent years; on the other hand, as people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GIST,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represented by Imatinib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IST, together with more intelligent and cutting-edge medical instruments to promote the changes and progress of surgery.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IST. [Key words] C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Surgery Targeted drugs First-author ’s address: Hep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Changzhi 046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3.04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于胃肠道固有肌层及其周围肌间神经丛的蠕动起搏细胞,即Cajal 细胞,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新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新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新进展胡永宏;廖江泰【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临床并非罕见.近年来病理特别是免疫组化发展及螺旋CT、MRI普及,胃肠道间质瘤报道越来越多.目前GIST治疗由既往手术治疗,发展以手术为主,分子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个体化治疗,特别分子靶向药物有了很大发展.本文对近年来GIST病理、影像学诊断、手术及辅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5页(P190-194)【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D117;原癌基因c-kit;卡哈尔间质细胞;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作者】胡永宏;廖江泰【作者单位】730400甘肃白银,景泰县中医院外科;730400甘肃白银,景泰县中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1983年最早由Magur和Clark提出并命名,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临床并非十分罕见。

但我国直到2010年才写进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第7版。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主要依赖于早期发现和争取手术切除,但85%的患者术后会复发;不能手术者和已有转移者对常规的放疗、化疗均不敏感,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低于35%。

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诊断和临床分期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治疗选择取决于肿瘤分期和患者状况。

近年来,影像技术、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免疫组化等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国基层B超的广泛普及和CT的升级换代,极大地促进了胃肠道间质瘤诊疗水平的提高,极大提高了胃肠道间质瘤预后。

1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进展过去受病理技术手段的限制,胃肠道间质瘤被误诊为平滑肌或神经源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开展,判定既往绝大多数平滑肌或神经源肿瘤是可能来源于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1],这些肿瘤绝大多数较少有结构蛋白表达,肌动蛋白阴性或局灶阳性,电镜下很少见到肌丝,并不是真性平滑肌肿瘤。

16262853_胃间质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16262853_胃间质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综述·胃间质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王 罖 徐洪雨 【摘要】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普遍认为它具有潜在恶性倾向,较少出现淋巴结转移。

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胃间质瘤的金标准,可以达到完全切除,但创伤较大。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早期发现的直径较小的胃间质瘤,内镜下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

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促进了胃间质瘤治疗的进展,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该文主要就胃间质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DOI:10.3969/j.issn.1673 534X.2018.02.003 作者单位:15000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通信作者:徐洪雨,Email:xuhongyu68@126.com 胃肠道间质瘤(GIST)起源于间充质细胞,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1%~3.0%,多数发生于胃,其次是小肠、十二指肠、直肠、结肠、阑尾和食管,也可发生于胃肠道外。

一般来说,10%~30%的GIST在临床上是恶性的,但所有GIST均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

根据GIST的大小、核分裂数、发生部位、是否破裂,将GIST的危险程度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认为,应切除所有直径>2cm的GIST;对于直径≤2cm的无高危特征的GIST,推荐采用内镜随访[1]。

然而,内镜随访存在局限性,如延误恶性肿瘤的诊断,成本较高,重复内镜检查存在相关危险,长期随访检查造成患者不适以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等[2]。

胃间质瘤常规的治疗方法有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下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由于GIST难以预测的恶性潜能及罕有淋巴结转移,为对无症状GIST行最小创伤的手术概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就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内镜与腹腔镜协作治疗胃间质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犌犐犛犜概述GIST多数为偶发,与NF1、c 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琥珀酸脱氢酶(SDH)基因突变及在1号染色体上SDH基因缺失相关[3]。

胃间质瘤综述

胃间质瘤综述

综述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定远县总医院刘辉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就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1]。

出现从Cajal间质细胞(ICC)或普通细胞的前体,两者的表达III型酪氨酸激酶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CD117)或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的突变可能促进胃肠道间质瘤生长与最终肿瘤形成。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频谱的非上皮、间质瘤,其范围从小型惰性肿瘤到恶性肉瘤,就是腹部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

在伊马替尼出现之前,完整的手术切除就是病人长期生存与疾病治愈的主要途径。

然而,复发仍就是不可避免的,患有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20数个月;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为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提供了新的方向。

从此,以胃肠道间质瘤突变活化的酪氨酸激酶作为靶标的多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断的被合成,并进行药效检测。

这些治疗方案正在持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本综述的目标就是梳理胃肠道间质瘤最新诊断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

1、胃肠道间质瘤发病概述自Mazur 等于1983 年首次提出了胃肠道间质肿瘤这个概念以来,多国对此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

据统计,美国胃肠道间质瘤年发病率为3、2~7/100万[2]。

欧洲、韩国与香港的发病率略高,为15~20/100万[3]。

因为发病率数据来自于以人群体为基础的肿瘤登记,不能获得良性肿瘤发病率,因此,真正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率可能更大高。

自1998年以来,胃肠道间质肿瘤发生率呈逐年指数增长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c-kit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的发现,它们均就是胃肠道间质肿瘤可靠的生物标志。

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于胃部(50~60%),其次就是小肠(30 ~35%)、结肠与直肠(5%)、食道(<1%),罕见于胃肠道以外组织(肠系膜、网膜、腹膜后,<5%)[2]。

胃肠道肿瘤术后淋巴漏的诊治进展

胃肠道肿瘤术后淋巴漏的诊治进展

胃肠道肿瘤术后淋巴漏的诊治进展【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淋巴漏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 胃肠道、肿瘤、淋巴漏”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6月至2014年6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分析22篇文献。

结果:胃肠肿瘤术后淋巴漏的发生与术中操作致淋巴管道断裂、淋巴管阻塞、淋巴系统解剖异常、恶性肿瘤体质等因素有关。

术中注意辨别并结扎靠近腹主动脉及髂血管周围的淋巴管道可有效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术后淋巴漏治疗首选保守治疗,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较好,谨慎选择开腹探查手术。

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淋巴漏是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需临床医生术中提高警惕,术后采取合理治疗措施。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淋巴漏淋巴漏是指淋巴管道断裂或阻塞,淋巴液漏入且大量积聚于腔隙内的一种临床疾病。

规范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是腹腔恶性肿瘤标准根治术的重要环节,术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淋巴管道,随着手术范围逐渐扩大,关于术后并发淋巴漏的报道逐渐增多,是临床医生需面对的棘手问题[1-2]。

1 淋巴漏发生的概率、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及临床表现检索国内外文献,从单纯的胃大部分切除到复杂的胃肠恶性肿瘤扩大根治术均有术后淋巴漏的报道[3]。

淋巴漏导致淋巴液的丢失会损害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机能,致使机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脱水、贫血、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降低等。

胃肠道肿瘤术后淋巴漏临床症状一方面表现为进食或肠内营养后腹腔引流管中引流量显著增加且呈现为乳白色,另一方面可表现为恶心、腹胀、腹围增粗,很少见腹痛症状。

2 淋巴漏的诊断手段影像学检查的目的一是进行淋巴漏定位,二是了解淋巴系统解剖结构有否异常。

CT及MRI在淋巴漏的诊断中并无价值,淋巴管造影术或核素淋巴显像术是目前较常用检查,但该技术需找到淋巴管道并注入造影剂,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通常用于原发性淋巴漏定位诊断,而胃肠肿瘤术后的淋巴漏则很少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
Smaglo医生指出,今年胃癌领域的重要突破是新药的上市。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血管生成抑制剂ramucirumab用于治疗不能手术的,或经氟嘧啶或铂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后发生转移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连接处腺癌患者。

Smaglo医生说:“这是胃癌领域第一个批准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在结肠癌和其它非GI肿瘤治疗领域,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和阿柏西普已经获得批准,但是对于胃癌此类药物的上市还是第一次。


Ramucirumab也是唯一一个普遍适用的胃癌生物药物。

Trastuzumab可以用于胃癌治疗,但是它只能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患者,这些患者只占胃癌的一小部分。

Smaglo医生说:“该药的特点还在于它可以单药治疗。

Trastuzumab 治疗胃癌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结肠癌药物贝伐单抗和阿柏西普也是如此。


FDA根据REGARD试验的结论,于今年4月份批准ramucirumab 单药治疗胃癌。

REGARD试验证实相比于安慰剂,ramucirumab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

Ramucirumab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2个月,而安慰剂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8个月(风险比,0.776; P
= .047)。

对其它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调节后,生存获益保持不变(P = .042)。

11月份,FDA又根据另一项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批准了ramucirumab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和胃食管连接处腺癌。

RAINBOW试验发现,相比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ramucirumab联合紫杉醇治疗可以将患者的总生存从7.4个月提高至9.6个月(P
= .017),同时无进展生存时间也有显著提高(4.4 vs 2.86 个月; P
< .001)。

胃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美国的胃癌负担比其他国家低。

在西方国家,胃癌治疗仍然是难点,因为大部分患者确诊时是晚期。

因此
需要改善诊断方法以早期发现胃癌。

目前患者可以选择ramucirumab 进行治疗。

Smaglo医生说:“生物治疗通常没有太大的毒副作用,它们虽然也有副作用,但是与化疗引起的细胞毒性不同。


Smaglo医生指出,降低毒性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类患者通常很虚弱,他们在经历了胃部分切除或者全切后又发生了复发。

他们本应该进行单药或双药化疗,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耐受。

然而,ramucirumab的出现,使得患者可以选择接受这种相对温和的药物与一种化疗药物联合,或者直接单独使用ramucirumab治疗。

副作用在减少的同时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Smaglo医生推测ramucirumab在胃癌治疗领域会发挥很大作用,并且还会研究它在其它线的治疗或者其它肿瘤类型的治疗效果。

Smaglo医生指出,在未来5年内,免疫疗法会成为癌症标准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疗法是现在的热点,对于胃癌也是如此。


们正在研究怎样能使这些药物普遍用于肿瘤治疗,以及如何应用于不同的肿瘤类型。


他说,“这些药物具有广阔前景,大部分公司都在研究免疫治疗对不同类型肿瘤的效果,包括胃肠道肿瘤。

”“胃癌也是正在积极研究的肿瘤之一,有些药物已经在研究中,有些在筹划中。

虽然目前还没有数据,但是我们对未来的研究结果很期待。


胃肠道间质瘤(GIST)
伊马替尼辅助治疗3年已经成为原发性GIST切除术后高复发风险患者的标准治疗。

然而,Smaglo医生说,伊马替尼的辅助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新的数据表明,我们可能不是在拯救生命,而是延缓肿瘤复发。

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比那些不治疗的患者没有什么改善。


产生该数据的原始研究已经成熟,长期来看,辅助治疗疗效的证据很模糊。

Smaglo医生指出,这个观点是矛盾的,但是肿瘤病例较少还不足以得出大量数据。

“一项2期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它对辅助治疗对生存时间的影响进行为期5年的研究,但是结果还没出来。


目前已经根据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以及有丝分裂指数等特征对GIST进行了分类。

根据对这些特征进行计算可以准确的判断哪些患者会从辅助治疗中获益。

Smaglo医生指出,早期研究已经建立了治疗规范。

“一篇文献对比了1年和3年治疗的效果,发现治疗时间越长,总体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越长。

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相似,于是我们选择最佳治疗就有了更为充足的依据”。

最后,在谈到2014年最重要的事件时,Smaglo博士指出平价医疗法案是今年的重大事件。

他认为,该法案还不够完善,但是它至少着覆盖了所有人。

“这样就可以防止急诊室人满为患,也能改善筛查工作,从而增加早期检出率,更好的控制癌症和其他疾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