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学习活动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绘冬天的诗文或名句;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
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
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体感知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①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能从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③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三、研读赏析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教师提供示例。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还原到课文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妙处:(一)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附答案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绕廓。
假设是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京;讲山海名胜,也比不上青岛;况且,它虽然是个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
它似乎真的是稳立在中国文化之上,一个不以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济南的冬天》。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下面词语。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贮.蓄(zhù):存放、积存。
澄.清(chéng):本课指清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色的国画。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1917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邀回国。
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姓名组别【学习重点】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1937年,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济.南()伦.()敦.()暖和.()发jì()看.()护妇镶.()嵌露.()出狭窄.()水藻.()zhù()蓄2.文学常识:老舍(1899~1966),原名_舒庆春___,字__舍予__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人民艺术家_____”。
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骆驼祥子__》、《_四世同堂____》、等和戏剧《__茶馆____》、《__龙须沟___》,其中话剧《___茶馆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3.本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由“天气”写起,通过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写济南的冬天无风声、响晴、温晴,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
最新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答案)
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第一课时一、【课前自学】1、查资料,了解老舍的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
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2、注音济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暖和()发髻()水藻()看护( ) 薄雪( ) 3、解释词语响亮——很明亮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这里指温和,合乎人心意秀气—清秀,这里指美丽而柔弱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二、课文感知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2、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对比与北平相比-------------无风声温晴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宝地与热带相比-------------无毒日喜爱3、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阳光朗照下的山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绿萍水水藻垂柳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第二课时二、研读2—5节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光,又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圈点批注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品味语言的精妙。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现代著名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发髻()水藻()看护()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_____设若:________________贮蓄:________________空灵: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还是万物萧条、寂静冷清?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济南的冬天,去感受那里独特的冬日风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
作者通过描写济南的山、水等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
3.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默读课文第 3 - 5 自然段,说说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济南的山具有“温晴”“慈善”“秀气”的特点。
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济南的冬天老舍学习重点: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3.品味精美的语言。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课前预学初步感知【查一查】1.查找相关资料,并填空。
填空题《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 称号。
代表作有小说___ _____、___ _____,戏剧___ _____、___ _____。
【读一读】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发jì()肌fū( ) 宽chǎng ( )狭zhǎi()害xiū ( ) xiāng ( )边着.( )落澄.( )清贮.( )蓄水藻.( ) 济.( )南空灵.()3.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一理】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抓住了济南冬天怎样的特点?又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一问】5.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一定产生了一些疑问,挑你认为有价值的写下来。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含答案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知识链接】介绍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附带答案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
4、培养自己审美能力,激发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1、积累生字词。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
2、激发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 写作背景老舍 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30年春回到了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
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济.南()暖和.()发jì()看.()护妇薄.雪()露.()出zhù()蓄chéng()清 xiāng嵌()着.落()2.文学常识: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__”。
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水zǎo( ) chéng( )清宽chǎng ( ) 水藻( )狭窄 ( ) 宽敞 ( ) 贮蓄( ) 澄清( ) 济南( ) 镶上 ( ) 髻 ( ) 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
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
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
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镶(xiāng)髻(jì)响晴(xiǎng qíng)温晴(wēn qíng)安适(ān shì)肌肤(jī fū)绿萍(lǜ píng)水藻(shuǐ zǎo)贮蓄(zhùxù)澄清(chéng qīng)空灵(kōng líng)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
秀气:清秀;(言谈、举止)文雅。
绿萍:植物名,浮萍。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储存,积聚。
澄清:清亮。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文学常识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整体感知1、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答: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温晴”。
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答:作者通过对济南的山、水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1)写山:通过对阳光照射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的描写,展现出济南的山温暖、秀美的特点。
(2)写水:通过对水不结冰、水藻绿、水面热气等的描写,表现出济南的水温暖、清澈、透明的特点。
3、按照作者的描写顺序,依次梳理文章的结构。
答:文章结构可以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第1 段):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 2 5 段):分别描写济南的山和水,展现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第 6 段):总结全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点明主题,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文本精读1、阅读第 1 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答:作者通过与北平的冬天多风、伦敦的冬天多雾、热带的地方阳光炽烈进行对比,写出北平冬天风声呼啸,伦敦冬天雾气弥漫,热带地方阳光暴晒,而济南的冬天既没有风声,也没有雾气,阳光是温暖的,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一、导入。
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
今天,雪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二、品读。
1. 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
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
(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
板书:宝地)2. 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
(板书:山)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⑵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3. 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
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板书:水)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疑读:自读,质疑。
四、小结、回顾。
同学们,济南虽好,不可久留。
穿过时空隧道,我们眨眼间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稳稳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现在,我作为磨坪中学广播室的特约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过冬天的济南,你打算如何评价?⑵老舍先生为什么称济南是块宝地?五、写作实践。
其实啊,我们磨坪也是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
大家有兴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一番吗?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髻、贮蓄、澄、镶”等词语的读音及书写。
3、学习课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济南的冬天之美。
2、学习课文清晰的层次、合理的布局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A.贮.( chǔ)蓄转圈.( quān ) 奇迹.(jì)B. 水藻.(cǎo) 地毯.( tǎn 矮.( ǎi )松C. 慈.( cí)善) 救济.( jí) 狭.( xiá)窄D.发髻.( jí) 镶.( xiāng )嵌宽敞.( cha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贮蓄簿雪晌晴唤醒着落B.肌肤慈善摇蓝暖和不知不觉C.秀气邪射缺口安适理想境界D.害羞绿萍奇迹地毯蓝汪汪3、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B、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瞅着”,写出了山村和雪的神态。
)D.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水的多情,到了冬天还充满春意。
)5、描写景物时由于观察的立足点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描写角度。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济南的冬天的导学案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的导学案及答案【篇一:济南的冬天导学案2份附答案】lass=txt>班级姓名组名组号学科导学案编号: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3.揣摩课文语言,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
一、课前预习:1、资料链接济南的冬天作者,原名,字,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2、自主学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贮蓄()着落()薄雪()济南()....(2)说说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响晴:温晴:安适:空灵:透明。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4)山坡山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二、活动探究1、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3、文中共描绘了四幅景物图,阳光朗照图、雪后初晴图、雪后远山图和空灵水晶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4.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笔下的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清亮如水晶。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
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大声朗读,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赏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2.能力方法目标: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你喜欢哪个季节?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三、简介作者并解题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2.解题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3.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五、体味美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
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
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
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说燕京一带冬天雪花的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是描绘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
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①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②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③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资料助读】友情提示: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摘录到课文里。
1、关于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主题解读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献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济.南()镶.()水藻.()贮.蓄()澄.清()着.落()看.护()发髻.()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响晴:设若:秀气:贮蓄:澄清:空灵: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意感受文章要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朗读课文,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
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一、初步感知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这一特点的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品读全文,用心感悟1、你能从中提炼出四幅画来吗?请给这四幅画各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四幅图的?分别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记得把这些东西以批注的形式写在课本里)3、四幅图画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在文中画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与延伸朱自清先生赞美春天,老舍先生赞美济南的冬天,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导学点一:揣摩精美语言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笔下的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清亮如水晶。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请你从文中再找出两句你最喜欢的这类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导学点二:精彩语段品析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全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一髻儿白花”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中第④句描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间的美景5、“秀气’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句子: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按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到_______,层次分明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层次的景物8、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学点三:拓展与延伸1、本文语言朴实清新,情辞恳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素淡雅致的远山、澄清透绿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你获得哪些写作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丹有语:“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其实,只要用心观察、体会,我们家乡的冬天同样是美丽的,请你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写在日记本中)★拓展阅读阅读《叶子时期的梅》,回答下列问题。
叶子时期的梅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
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
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
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
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
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
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
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
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
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
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流连驻足的行迹。
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
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
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
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
但我还是找出了你。
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
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
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
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
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
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