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学案 教科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主要讨论了在流体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2. 流体中物体的运动状态3. 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浮力4. 浮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能够描述流体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使学生掌握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浮力,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流体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浮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浮力实验器材。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游泳、划船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及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2. 知识讲解:讲解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阐述流体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介绍浮力的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浮力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浮力公式。
六、板书设计1. 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2. 流体中物体的运动状态3. 浮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4. 浮力公式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水gV排,其中ρ水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代入数据得F浮=1.0×10³kg/m³×10N/kg×200×10⁻⁶m³=2N。
2. 题目: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N,求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2认识浮力教案(新版)教科版
本节课的主题是浮力,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学生互动,我试图让学生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出浮力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浮力概念时,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实例来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机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
在浮力计算公式的讲解过程中,我采用了解题技巧的指导,通过例题演示浮力的计算方法。在课堂活动中,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浮力技能。在解答学生疑问时,我耐心倾听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浮力知识。
重点题型整理
1.题目: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2N,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多少?
答案: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它所受的浮力,即2N。
答案: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它所受的重力等于它所受的浮力,即5N。
4.题目: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3N,当物体露出液面时,它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答案:物体露出液面时,它所受的重力等于它所受的浮力加上它露出液面部分所受的重力,即3N +物体露出液面部分的重力。
5.题目: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4N,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它排开的液体体积是多少?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浮力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浮力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第10章《流体的力现象》2_认识浮力(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导学案日期:年月日星期设计:审核:班级:课题:认识浮力课型新授一、明确目标:▲物理理念:(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科学态度与责任: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重点: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了解升力的产生。
学法:观察、讨论、类比、实验、分析推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二、合作探究导入:(思考)我们游泳时,身体浸在水中,感觉自己身体变重了还是变轻了?作用在鸟身上的升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将小木块放进水里会漂起来,这种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是指一切进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向上的力。
2、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了浮力作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作用。
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是测量的数值,物体就受到了浮力。
3、物体的沉浮条件(1)上浮:F>G 漂浮:F=G(ρ物>ρ液)(2)悬浮:F=G (ρ物=ρ液)(3)下沉:F<G 沉底:F<G(ρ物<ρ液)像沉船那样与水底紧密结合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因为它的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强。
只有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才会产生浮力。
三、教师精讲(一)实验探究: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F1和F2有什么关系?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图一:拉力F1和重力G;图二:拉力F2、浮力F和重力G;两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平衡、相等,列出关系式,F浮= F1-F2。
浮力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相反,是竖直向上的。
(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升力能“使物体上升”,升力是由上下表面压强差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教案 教科版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教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3. 浮力的大小4. 沉与浮二、重点、难点:1.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浮力的大小2. 理解沉浮条件3. 利用沉浮条件解释潜艇、气球等原理三、知识点分析:(一)浮力的大小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常常运用“控制变量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研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控制其他的实验条件相同,我们用同一个物体浸入同一种液体中,那么我们就可以研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了。
通过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那么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实验探究,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小桶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步骤:先测出小桶在空气中的重力G1,再测量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2。
将溢水杯的水正好接到刚好要溢出的位置,然后将小桶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处;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小石块浸入水中,同时它排开的水通过溢水口进入小桶,这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个时候盛水的小桶的重力G4,G2-G3=G4-G1,小石块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由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二)沉浮条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物体的沉浮就取决于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共有4种状态:(1)下沉,F浮<G物(2)悬浮在液体内部的任一位置, F浮=G物(V排=V物)(3)上浮,F浮>G物(4)物体漂浮在液面上,F浮=G物(V排<V物)物体在下沉或上浮的过程中,所受的力不平衡;悬浮和漂浮时,物体才受平衡力。
悬浮时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而漂浮是物体上浮的最后结果,此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一部分浸入液体,一部分露出液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新版教科版
1.在流体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制作“鸟翼模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加深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器材
硬纸、吸管、两张活页纸、硬币一枚、纸条、多媒体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复习《流体的力现象》 导学案
复习《流体的力现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①进一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测量。
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③知道浮力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浮力计算问题。
2. 能力目标①会利用图像法分析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②会测物体受到的浮力。
3. 情感目标①促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②通过主动展示,互相点评,培养自信。
二.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难点对有关浮力的计算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拓展。
四.课时1课时五.教法学案式小组教学六.过程1. 在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2. 一切浸入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了流体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就叫做。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了流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
3. 测得物体的重力为G,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在液体中读数为F,那么浮力为F浮=。
4.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用公式表示为。
5.物体的浮沉条件:①当F浮>G物时,物体,对于实心物体,ρ液>ρ物。
②当F浮=G物时,物体,对于实心物体,ρ液>ρ物。
③当F浮=G物时,物体,对于实心物体,ρ液=ρ物。
<G物时,物体,对于实心物体,ρ液<ρ物。
浮6.弹簧秤的下端吊着一个金属球,当系统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8N;若将金属球慢慢浸入水中,弹簧秤的读数将逐渐(选填“变大”、“变小”),因为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将逐渐(选填“变大”、“变小”);当金属球的一半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7N,这时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 N;当金属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是 N7.一个实心物体,放在水中静止时,有2/5 的体积露出水面,求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训练案流体的流速问题分组讨论(一)1.如图一所示水管中的水在静止和流动时a、b两管水面高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如图二所示为什么火车和地铁的站台要画一条安全线?3.如图三所示飞机的升力是怎么产生的?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问题分组讨论(二)4.轮船的原理:轮船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二节认识浮力
教案: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二节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教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的第二节“认识浮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让学生理解浮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浮力产生原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物体、水、测量工具等)、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PPT课件展示轮船、救生圈、密度计等浮力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的力是什么?2. 浮力概念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产生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 浮力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gV排,其中ρ液体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4.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
5.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产生和变化。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浮力知识。
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0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5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2. 认识浮力导学案
认识浮力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并能够用实验的方法测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过程与方法:1、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实验从而认识浮力2、经历推理过程,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浮力活动一:感受将乒乓球压在水(盐水)中的感觉,用拴着细绳的乒乓球感受托力的方向乒乓球、死海中的人不会下沉,说明在水中要上浮的物体受到水向______的托力的作用。
活动二:感受石块从浸入水(盐水)中到移出水面时的感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________(会/不会)受到水向上的托力结论:1、浸在______或______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_____。
2、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思考:乒乓球浸没在水中一定能浮起来吗?魔术:“会潜水的乒乓球”正方体左右(前后)两个侧面对应深度处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由此可知,左右(前后)两个侧面对应部分受到的压力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且在同一条_______上,左右两侧面受到的力互相______。
上表面浅、下面深,上表面受到的压强______下表面压强,进而F向上_____F向下。
结论:1、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___________产生的。
2、浮力产生原因的表达式:F浮= 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用一巧妙办法让潜水的乒乓球浮起来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活动四:交流讨论:1、沉底的铁球受到浮力吗?2、深陷在泥沙的柱形桥墩受到浮力吗?为什么?如果将柱形桥墩修建成下列B 、C 形状,桥墩受浮力吗?探究点三:浮力的大小 活动五:探讨测量物体浸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实验方法活动六:实验:测量铁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__________(2)让重物浸没在水中,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实验中,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______ ,这个变化也证明了下沉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F 浮 =________________总结反思2、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可以怎么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见ppt )学以致用1、画出下列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示意图2、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 、d 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受到浮力的是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4沉与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4.沉与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教学仪器:鸡蛋、水杯、盐水、注射器、试管、胶塞、胶管、玻璃管、铁丝、水、轻纸带、胶带、酒精、棉花、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物体的沉与浮1、演示实验:石块和塑料空心球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2、演示实验: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a) 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b)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c )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d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当它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鸡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没有变,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流体力现象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流体力现象导学案(新版)教科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体验气体压强差的产生。
2、知道伯努利原理内容,即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3、了解鸟、飞机升力的产生的原因。
4、能利用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解释生活中在一些现象。
预习导学1如图,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
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这两张纸会向_______________运动(选填“中间”或“两边”),这个现象说明,气体流动时,流速_________的地方压强小。
2如图所示,小明把一纸条靠近嘴边,在纸条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时,纸条会向飘(填“上”或“下”)。
这个现象说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填“大”或“小)3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是利用流体越,压强越小的原理,使飞机产生向上的升力。
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飞机,在飞行时,向后高速喷出燃烧气体,飞机便向前运动,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4如图所示,在水平的两根筷子中间放上两只乒乓球,通过空心塑料管向两球间用力吹气.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的物理原理是合作研讨一、伯努利的发现:①取一张纸条,从纸条上方沿纸条吹气,(图10-1-4)看到的现象是:运动.这个现象说明:。
②.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这个规律称为。
阅读课本P55-56“伯努利的发现”,完成下列各题。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伯努利原理的内容:二、阅读课本P54实验探究“鸟翼的升力”,完成下列各题。
1、观察鸟类的翅膀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鸟翼形状上面下面呈形2、怎样做可以使鸟翼模型上升?如图10-1-3进行实验:用吹风机对着鸟翼模型吹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有怎样的猜想?①平的气流对鸟翼的作用:②水平的气流使鸟翼获得向上的升力的过程:鸟翼呈拱形,当气流通过鸟翼时,上面的气流走过的路程是弧形,下面的气流是直线,所以同样的时间路程长的速度快,所以上面的气流快,而气流快的压强小,所以下表面要比上表面的气压大,所以会形成一个向上的压力,和重力抵消,所以鸟会浮在天上。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在流体中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流体现象,如游泳、划船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流体中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设计实验,如吹纸实验、水流动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流体流动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流体运动的兴趣。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游泳、划船等,引导学生关注流体中物体的运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船能够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飞机能够飞行?”等,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通过对流体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流体中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如何减小阻力?”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4.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1. 在流体中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
在流体中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知道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么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鸟类羽翼的观察和探究,理解升力;
2.通过探究,理解探究,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相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重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生观察、欣赏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鸟儿翅膀的结构,激发学生思考:飞机为什么飞上天空?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飞机的升力的产生与气体的压强相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观察飞机结构作铺垫。
激发学生思考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出示生活中的气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实验,由教师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动手操作,了解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2)设计和实行实验:学生使劲吹气时,观察硬币,纸条,乒乓的运动现象。
(3)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4)学生实行实验:吹纸片。
(5)引导学生分析,解释现象。
(6)引导学生解释前边的三个现象。
(7)引导学生思考:a.犬鼠的“空调”洞穴的原理; b.鸟儿为什么会自由的在空中翱翔?
学生实行猜想:气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教学难点
设计与组织学生理解升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
六、
组织课堂。
清点班级学生到班情况及有无异常。
讲授新课:
1.理解升力: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最早的滑翔机),了解人类的伟大发明创造。
(2)激发学生思考鸟儿为什么会在空中自由的翱翔,并展示图片。
JK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 下册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全章教案 含教学反思)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制作“鸟翼模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了解历史,加深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知道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今天,我们先请两位同学来进行一项比赛:“漏斗吹球”比赛。
(比赛规则:用手掌托着乒乓球,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
看到了什么现象?)教师提问: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呢?教师讲述: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
教学活动一、鸟儿是怎样翱翔的提问:鸟儿能在天空中翱翔,依据鸟的原理而设计的滑翔机大家听说过吗?你知道第一个设计滑翔机的人是谁吗?德国的奥托·李林达尔,是世界上公认的滑翔机之父(链接到李林达尔),设计和制造了实用的滑翔机(见教材P65图10-1-1),实现了飞行的梦想。
阅读教材P54,实验探究:鸟翼的升力。
鸟类的翅膀形状各异,飞行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鸟翼横截面的连线是弯曲的,如图10-1-2所示。
设计实验:(1)如图10-1-3,用硬纸做一个鸟翼模型,在其中插一根吸管,穿过吸管将模型套在竖直的铁丝上。
(2)用吹风机对着模型吹风,观察气流对鸟翼模型有什么作用。
实验结论:水平的气流,能使鸟翼获得向上的升力。
什么是升力?就是向上的力,使鸟翼上升的力。
一般都是说在空气中,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其合力可以使物体上升。
这个力就是升力。
二、伯努利的发现这个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早在1738 年,伯努利就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不仅解开了鸟儿在天空翱翔的奥秘,也成了人类打开空中旅行大门的钥匙(链接到伯努利)。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2. 认识浮力》优质课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准确性。
2.能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相关的实验过程,理解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关,跟液体的密度相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与探究,激发学生注重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探究未知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浮力的存有、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船能够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能够升到空中,金鱼能够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相关浮力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施力物体是。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和竖直向上的。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铝块放入水中,放手后铝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铝块受浮力作用吗?教师出示教材第50页图10.1-2。
甲图中,铝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
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铝块所受的重力;乙图中,铝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水。
铝块静止不动说明:铝块受到的重力=铝块受到的拉力+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因为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1. 在流体中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1
10.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设计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机翼模型、连通器、小船、注射器、水槽、乒乓球、漏斗、纸条、纸牌、A4纸、吸管、广口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实验引入:吹乒乓球比一比,谁最能“吹”。
请两名肺活量比较大的学生,做实验演示。
所有同学观察现象。
两名同学用力吹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没有掉下来。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认知的冲突。
新课教学一、理解流体:展示:流动的水和风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归纳:物理学上,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演示:将卡片立放在水平桌面上。
问:你观察到卡片处于什么状态?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引:实际上,卡片两侧还收到大气压的作用,此时两次大气压相等。
演示:手快速划过问:猜想此时卡片处于什么状态?问:此时卡片两侧气压的大小情况?问:对比两次实验现象,试分析是是什么因素改变了大气压?归纳:大气压强与空气的流速相关。
那同学们你能提出合理的猜想吗?引导:下面各小组自由选择桌上器材,做2-3组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教师巡视各组实验情况)温馨提示:答:具有流动性答:卡片处于静止状态,平衡态。
重力和支持力。
答:向一侧倾倒,非平衡态。
答:不相等,大气压发生了变化。
答:空气的流速答:猜想1:空气流速越快,大气压越大;答:猜想2:空气流速越快,大气压越小。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让学生回顾力的平衡,大气压,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有效过渡。
通过实验对比,引出空气流速变化影响空气压强的变化。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水平,验证大气压强与空气流速的关系。
1、选择什么器材2、怎样改变空气流速3、改变哪个位置的流速4、怎样判断压强的变化5、验证哪个猜想是准确的实验结束,小组分享探究过程。
每组两位同学,一人负责演示实验过程,一人负责解说。
问: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引导: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这样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液体,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本章复习教学设计
-流体阻力与物体形状、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本章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2.练习题内容:
-计算流体压强、浮力等。
-解释生活中的流体现象,如飞机升力、船只行驶等。
5.了解流体阻力的概念,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减小阻力的影响因素。
6.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易的流速计、计算物体浮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流体力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流体力学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物理模型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化的能力。
4.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网络资源等,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3.流体阻力:
-介绍流体阻力的概念,分析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形状物体在流体中的阻力差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章所学内容,设置相关讨论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达成共识。
2.讨论主题: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设计减小阻力的方案。
(五)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10.1在流体中运动教案教科版
答案:流体流动的形态包括层流和湍流。层流是指流体质点做有规律的平行运动,如水温和缓慢时出现的流动形态;湍流是指流体质点做无规律的混合运动,如水温较高或流速较快时出现的流动形态。产生原因包括压力差、重力、离心力等。
5.分析流体流动的损失及其减小方法。
答案:流体流动的损失主要包括摩擦损失和涡流损失。减小摩擦损失的方法包括使用光滑内壁的管道、减小流速等;减小涡流损失的方法包括优化流道设计、增加流体的雷诺数等。
(4)关于流体流动形态的举例,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回答,但部分同学对流体流动原因的分析不够深入,建议加强对流体流动原因的学习和理解。
(5)在分析流体流动损失时,部分同学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但仍有同学对损失减小的方法掌握不够,建议这部分同学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加深对损失减小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课后作业
1.请简述流体的概念及其特性。
答案: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总称,具有流动性、可压缩性和粘性等特性。
2.根据帕斯卡定律,分析在密闭容器中静止的流体对容器壁的压力大小和方向。
答案:根据帕斯卡定律,静止的流体对容器壁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垂直。
3.解释伯努利定律在流体运动中的应用。
答案:伯努利定律在流体运动中的应用体现在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速度增加时压力降低,反之压力增加。
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流体的力现象,使学生能够建立流体运动的基本观念,理解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流体运动问题,如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流体运动的规律。
3.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进行流体运动实验的能力,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掌握流体运动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一)知识要点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2、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
4、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二、浮力: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所浸入的流体(液体或气体)。
(注意:当问题受到浮力时,他同时对流体也有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相互作用力)4、产生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不等: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存在着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浮力的实质就是流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F浮 = F向上- F向下(注意:这也是确定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5、浮力大小的测定:常用称重法,即:(1)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G物;(2)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G视;(3)计算出浮力的大小:F浮 = G物- G视( 此法称之为称重法或实验法,也是确定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物体密度不小于液体密度这类情况。
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则应用配重法:(1)在物体下端再悬吊一密度对于液体密度的物体,并挂在测力计下边(要求所吊配重物能使二物体能全部浸入液体中);(2)先将配重物浸入液体中(只浸没配重物),读出测力计读数F1 ;(3)再将被测物也浸入液体中,读出测力计读数F2 ;(4)计算出被测物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 = F1 - F2 。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1、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F 浮 >G 物 ,则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平衡时F 浮 = G 物);F 浮 <G 物 ,则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液体底部;(沉底:平衡时F 浮 + F 支 = G 物 );F 浮 =G 物 ,则物体悬浮(即:可以自由停留在液体内任何深度的地方);(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状态: 下 沉 状态: 悬 浮 状态: 上浮 状态: 漂浮关系:F 浮 < G 关系:F 浮 = G 关系:F 浮> G 关系:F 浮 = G2、若是实心物体,则可以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判断,即:若:ρ液 >ρ物,则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平衡时F 浮 = G 物);ρ液 <ρ物, 则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液体底部(沉底:平衡时F 浮 + F 支 = G物 );ρ液 =ρ物,则物体悬浮(即:可以自由停留在液体内任何深度的地方);注意:用密度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必须具备一个前提:物体必须是实心的。
同时应明确:此法只能在解答填空、选择等不需要过程和理由的题目时才能使用。
而计算、说理等解答题则必须使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判断。
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 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 / 3,则物体密度为 2 / 3 ρ 。
分析:F 浮 = G , 则:ρ液V 排g =ρ物V gρ物 =( V 排/V )·ρ液 = 2 / 3 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 浮 = G不同:悬浮 ρ液 = ρ物 ; V 排 = V 物漂浮 ρ物 < ρ液 ; V 排 < V 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读数为G , 浸没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 ρ液 G / (G - F) ,ρ液 = ρ物 (G - F) / G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或密度等于水的密度的物体时,冰化为水后液面高度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当冰中包有气泡:若不计气泡质量,冰化为水后液面高度不变;而若考虑气泡质量,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总之,无论怎样,水面都不会升高。
四、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浮 = G排= ρ液 V排 g公式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成正比。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即只决定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而与物体和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4)、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内不同深度处时,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注意:这一规律有着很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分析有关浮力的图像时显得尤为重要。
(5)、使用公式的注意事项:A、必须统一单位:F浮——N ;ρ液—— kg / m3;V排—— m3 .B、式中V是V排而非V物。
C、V排与V物的区别、关系:V排是指物体实际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在数值上等于V物浸。
当物体浸没时,V排 = V物,但代值时必须说明;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排 < V物。
D、关键是正确确定V排的大小。
五、漂浮问题“五规律” :(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 物体漂浮在液面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浮体的性质);规律二: 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面上时,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时,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 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 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七、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即所谓“空心原理”)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 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排开的液体重力G 排 = m g ;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g ,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载重量:安全允许的条件下,轮船所能承载的最大载荷量。
载重量 = 排水量 — 船体自重常 识:所有的船正常工作时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即处于漂浮状态)。
特别注意:在不改变轮船所载货物多少的情况下,轮船从海洋驶入内河时船体要下 沉一些,而从内河驶入海洋时船体要浮起一些(因为重没有变,因而浮力大小未变,但水的密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排水体积发生改变)。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用压缩空气来改变两侧水仓内的水的多少)来实现潜水和上浮的。
(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原 理: 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浮体的性质)来进行工作。
构 造: 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竖直立在液体中。
刻 度: 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上小下大);不均匀:上稀下密。
(因为密度计的粗细不均匀)m ρ液分类:分轻表(量程不大于103 kg / m3)和重表( 量程大于103 kg /m3 )两类,分别用来测量密度小于水和等于水的液体的密度。
(密度计有时也叫比重计,它上面的刻度数值表示的是“该液体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倍数”)八、浮力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
(3)、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 ( 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以及是否漂浮、悬浮或沉底静止 ) 。
(4)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九、计算浮力方法:1、常用方法:①称量法:F浮= G - F (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③平衡法:漂浮、悬浮时,F浮 = G (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定律法:F浮 = G排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⑥综合法:(略)2、解答有关浮力的计算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与技巧(单纯计算浮力除外):(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2)根据相应的原理和公式表示出各个力;(3)根据物体的状态和受力情况用(2)中表示的力列出方程;(4)解方程求出未知量。
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规律:流体(气体或液体)在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伯努利原理)应用、相关现象:飞机的升力;空吸作用;漩涡、湍流和龙卷风的形成和破坏作用;喷枪(如灭蚊喷枪)等。
(二)常见类型练习题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浮在液面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B 、物体浸没的深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C 、上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比下沉的物体的大D 、浮力实质上是液体对物体的所有压力的合力2、已知金属球的密度为2 . 0×10 3 k g / m 3,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 . 7 N ,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 9 N 。
则:金属球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金属球的体积是m 3 ,此金属球一定是 的( 选填“空心”或“实心” ) 。
3、一块矿石,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边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G 1,浸没在密度为 ρ 的某种液体中时示数为 G 2,则此矿石的密度应是ρ / = 。
4、如右图所示。
一个质量为 300 g ,密度为0 . 6 × 10 3 k g / m 3 的木块用细线拉着而静止在水内(细线被拉直、拉紧) 。
( g = 10 N / k g )问: (1)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多大?(2)若剪断细线,木块将怎样?(3)剪断细线后,木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多大? 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大?5 、一个实心铁球,分别放入足量的酒精、水和水银中 ( 密度:酒精 < 水 < 水银 ) 。
下列关于铁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B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小C 、在水银中受到的浮力最小D 、在三中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6 、一个木块浮在水面时有 2 / 5 体积露出水面, 当它浮在另一液体面上时有 3 / 4 体积浸入液体中。
则木块的密度和另一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 )A 、0 . 4×10 3 kg / m 3 ,0 . 75×10 3 kg / m3 B 、0 . 6 ×10 3kg / m 3 ,0 . 75×10 3 kg / m 3C 、0 . 4 ×10 3 kg / m 3 , 0 . 8 × 10 3kg / m 3 D3 3 8× 10 3kg / m 37、将A 、B 、C 三个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实心小球同时放入同一液体内中部放开手,静止时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