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军事课题研究——鱼雷

合集下载

鱼雷定深原理

鱼雷定深原理

鱼雷定深原理
鱼雷定深原理是指在鱼雷发射时设定一定的深度,使其在水中沿着预定的深度航行。

这一原理在军事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鱼雷在水下航行过程中准确打击目标。

鱼雷是一种水下武器,通常被用于海军作战中,是一种重要的反舰武器。

为了确保鱼雷能够准确打击目标,必须要对其进行精准的深度控制。

鱼雷定深原理的应用使得鱼雷能够在水下航行时保持稳定的深度,从而更容易接近目标并进行打击。

在鱼雷发射时,通过预先设定深度,可以确保鱼雷在航行过程中不会因为深度过深或过浅而与水面或水底发生碰撞,从而影响其航行轨迹和打击效果。

同时,定深原理也可以帮助鱼雷躲避敌方反制措施,提高其生存能力和打击效果。

除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鱼雷定深原理也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定深原理来研究海洋中的生物和地质情况,获取更加精确的数据和信息。

在水下探测和勘探领域,也可以通过定深原理来确保设备在水下航行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深度,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鱼雷定深原理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预先设定深度,可以确保鱼雷或其他水下设备在航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深度,提高其作战或研究效果。

这一原理的应用不仅提高
了水下作战和研究的效率,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反鱼雷技术——精选推荐

反鱼雷技术——精选推荐

反鱼雷技术什么是反鱼雷技术反鱼雷技术是指各国海军为其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足够的对抗鱼雷攻击所研制和应用的技术。

反鱼雷技术的类型水面舰艇是未来海战的主要兵力之一。

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

随着鱼雷从自控鱼雷、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逐渐发展到最先进的尾流自导鱼雷,各国海军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反鱼雷防御系统。

为了抗击鱼雷的攻击,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反鱼雷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防御,二:是主动进攻。

被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在舰艇上涂层、贴片、敷设橡胶等措施来降低舰艇的噪音,使舰艇隐身,以降低被敌声纳发现的概率和减小声自导鱼雷的自导作用距离,从而达到减少被声自导鱼雷命中的目的。

如原苏联潜艇表面的吸声材料“集束卫士(Clusterguard)”,能吸收入射波的1/3,而且由于吸声层使入射声波成漫反射,类似尾流层回波,影声纳工作,使声纳探测和鱼雷自导装置的作用距离缩短约1/3。

潜艇指挥塔部分涂敷这吸声材料,使声纳识别图象中的最显著特征消失,难以识别。

同时,在舰艇两侧或尾部拖带防鱼雷网,以阻拦鱼雷,使舰艇免受损伤;或改进舰艇装甲,采用钛等高强度合金材料;或将舰艇外壳作成耐冲压隔层(称舰舷防雷结构)或防雷隔舱(一般用在潜艇上,使固壳和外壳间有一段距离),以对抗鱼雷战斗部的穿甲和杀伤力。

个别舰艇还进行了消磁处理,降低磁探仪的探测效果,并且导致磁和电磁引信鱼雷失效。

主动防御又可分为战术防御和器材对抗防御。

战术防御主要通过改变舰艇的航向、航速及航深(用于潜艇)的方法来规避直航鱼雷的雷迹和自导鱼雷的探测,从而达到避开被敌雷击中的目的。

器材对抗措施又包括软杀伤(软对抗)和硬杀伤(硬对抗)两种。

软杀伤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诱饵、干扰器和气幕弹等,使来袭鱼雷跟踪或攻击假目标或偏离航向,迷盲、消耗鱼雷的动力,造成鱼雷攻击失效。

硬杀伤主要是使用反鱼雷浮标、反鱼雷深弹(炸弹)、反鱼雷水雷、反鱼雷鱼雷等,把来袭鱼雷拦截、摧毁或让其失去战斗力。

鱼雷制导技术

鱼雷制导技术

迄今为止,鱼雷制导技术有以下几种:1、声自导;2、主/被动声自导;3、线导+声自导;4、线导+主/被动声自导;5、尾流制导+声自导;6、光纤制导+声自导;7、光纤制导+主/被动声自导;8、拖曳基阵制导;9、智能数字化制导。

这些制导方式均以声场理论为基础,大多已广泛应用于鱼雷,只有几种还在研究发展之中。

重型鱼雷往往采用以上的第4种制导方式,即线导+主/被动声自导;而轻型鱼雷一般无需线导,只有主/被动声自导。

这是因为前者航程较远,所以要光用线导把鱼雷导向目标近,最后转换成主/被动声自导。

如果没有线导,鱼雷声自导不可能捕获远距离目标;而没有主/被动声自导,鱼雷的命中精度就不高。

这与反舰导弹需要中段惯性制导加末段主/被动雷达寻的的道理是一样的。

鱼雷线导控制系统由导线、放线器和信号传输设备等。

导线具有较强的拉力和抗腐蚀有力。

鱼雷发射后,射击控制系统通过导线传输指令,控制鱼雷的航向、航速、航深和姿态;鱼雷则通过导线向发射舰艇连续传回自身的工作状态、位置、运动姿态、以及目标的方位、距离、干扰情况等信息。

射击控制系统根据目标和鱼雷的运动参数,经处理后形成制导指令并向鱼雷发出,把鱼雷导向目标。

当鱼雷进入声自导作用距离时,启动自导系统,先以被动声自导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识别,在一定时候转入主动声自导,对目标精确定位和攻击。

美国MK50轻型鱼雷的声纳系统能以很快的速度在很大的水域内搜索和发现目标。

其声纳基阵能以多种频段连续发射单脉冲和调频脉冲,然后通过选择发射及接收波提高数据的采集量量。

自导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后检测信息处理技术,2台数字式计算机可以用来估算声纳回波,辩别真假目标。

瑞典TP43X0虽然是轻型鱼雷,却有线导部分。

它采用在一根导线上进双向分时多路传输方式,允许传输80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鱼雷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数字计算机技术使鱼雷自导智能化:采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数字计算机可分辩真假目标。

复合式鱼雷战斗部威力试验研究

复合式鱼雷战斗部威力试验研究

。所以美国海军十分重视
这种破爆串联式鱼雷战斗部的研究与开发。据报 道, 法国的 “ 海鳝” 鱼雷的聚能装药为 "% ,-, 其前部 有一个直径为 &## ’’ 大锥角药型罩, 可穿透厚度 为药罩直径 " 倍的钢靶。在模拟攻击 ) ’ 厚水压舱 的双层壳体潜艇试验中, 该战斗部形成的自锻弹丸 在 %#/ 着角条件下, 先穿透 )# ’’ 厚的外壳, 穿过 ) ’ 厚水介质后, 还穿透了 "# ’’ 厚的抗压合金钢壳 体, 并 且 还 能 继 续 穿 透 &## ’’ 厚 的 装 甲 防 护 壳体
图 "! 试验装置示意图
选择适当的炸药和起爆工艺。提高装药质 () )
!" 结论与建议
试验表明, 利用复合式鱼雷战斗部攻击大型潜 艇和航空母舰的方案是可行的。今后应加强这方面 的试验研究, 进一步指导复合式鱼雷战斗部的结构 设计, 提高其攻击能力。 提高复合式鱼雷战斗部破坏威力的核心技术是 自锻弹丸成型技术, 希望获得气动外形良好, 长径比 适中和密实结构的高速自锻弹丸。决定自锻弹丸性 能的关键因素有: 炸药性能, 罩几何形状, 罩材料的 密度、 强度、 延长率等性能, 装药工艺和起爆方式。 提高复合式鱼雷战斗部的威力主要有以下措施: ($ ) 精选药型罩材料。目前主要用 $& 号钢、 "& 号钢和紫铜为药型罩材料, 若选择密度高、 延展性好 的贫铀—钛合金 ( 0"). 1 23 &4 (5 ) 、 贫铀—铌合金、 铁镍—钨合金和金属钽材料, 预计破孔打洞能力将 比软钢提高 " * ) 倍。美、 德、 法等国已采用这些材 料来提高自锻弹丸的威力, 我国用这些材料做金属 罩的试验数据尚待收集和补充。 (" ) 使自锻弹丸具有良好的气动性。目前关于 自锻弹丸的设计主要依据数值计算, 然后用试验方 法验证, 用脉冲 6 光机拍照自锻弹丸的形成过程。 关于自锻弹丸成形的数值计算和对各种介质的侵彻 深度、 破孔口径的计算,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力学过 程, 但目前已趋于成熟, 约有 %& * (& 种计算程序, 如 789: ,;7<8,=>?@A"=,<BA=>?@A)=,C78;A)= 等。因此, 可以根据目标性质设计符合要求的自锻 弹丸, 然后用试验校核, 予以改进。 万方数据

反鱼雷作战中水声对抗器材组合使用研究

反鱼雷作战中水声对抗器材组合使用研究

Cl a s s Nu mb er TI 63
1 引言
水声对抗技术 是对抗 反鱼 雷攻击 的关键 技术 。 目前 ,
式中第三项 儿 是 由于气 幕 的遮 蔽作用造 成鱼雷接 收到 的 诱 饵 目标 辐射能量的损失 量 , 插 入损 失造成 了鱼雷 接收 的
诱饵信号能量下降 。该式 成立 , 鱼 雷仍然 能检测 到诱饵 目 标; 否则 , 鱼雷检测不 到诱饵 。即 由于气 幕 弹使用不 当 , 影 响了诱饵效果的发挥 , 反而使对抗效果变差 。
研究, 总结 出几种组合方式的利弊。
关键 词 反鱼雷 ;水声对抗 ;组合使用
TJ 6 3 中图分类号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Co mb i n e d Us e o f Un d e r wa t e r Ac o u s t i c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Eq u i p me n t i n An t i - To r p e d o Wa r f a r e
总第 2 2 4期
舰 船 电 子 工 程
S h i p El e c t r o n i c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l _ 3 3 No . 2
4 5
2 0 1 3年第 2 期
反 鱼 雷作 战 中水 声 对 抗 器 材 组合 使 用研 究


2 . 2 对 抗 主 动 声 自导 鱼 雷
已经存在 的干扰器材 主要分 为软 杀伤 、 硬杀 伤两类 。软杀
伤性对抗器材 主要 有 自航 式声 诱饵 、 噪声 干扰 器 、 气幕 弹 等_ 1 ] 。在反鱼雷作战中 , 单独使用一个对抗 器材 , 其 对抗效 果往往 比较有限 , 两个 或多个对抗器材组 合使用 , 有 可能达

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技术探讨

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技术探讨

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技术探讨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2. 鱼雷主动声引信工作原理分析- 主动声引信的定义和分类- 工作原理概述- 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的意义及必要性3. 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技术- 声源模型的建立- 仿真试验系统设计- 仿真试验参数的设定4.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仿真试验的成果和发现- 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5. 结论与展望- 总结- 不足和改进方案- 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的未来研究方向6. 参考文献第一章节: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鱼雷已成为当前海洋作战中重要的武器装备之一,而鱼雷主动声引信则是保证鱼雷精准打击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

鱼雷主动声引信是通过发射声波并对回波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

在复杂的环境中,主动声引信会受到来自外部噪声的影响,影响其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

因此,针对鱼雷主动声引信进行仿真试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高鱼雷和声源的脆弱度分析、增加对目标的识别和追踪性能,优化鱼雷打击目标的效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研究都非常注重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技术的研究。

国外一些研究机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仿真试验,例如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英国国防部等,而国内研究则多采用计算机仿真、试验数据分析等方法,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对于鱼雷主动声引信及其环境特性的研究,以及某海军建造项目的技术方案研究。

尽管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但受制于各种技术条件、仿真模型及算法模型等因素,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有必要加强对于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技术的研究,探究更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

本文将探讨鱼雷主动声引信仿真试验技术,阐述声源模型的建立、试验系统的设计、仿真试验参数的设定、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以期提高鱼雷主动声引信的探测和追踪能力,为海洋作战场景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鱼雷对抗原理的应用举例

鱼雷对抗原理的应用举例

鱼雷对抗原理的应用举例引言鱼雷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水下武器,被广泛用于海洋冲突中。

在现代海战中,利用鱼雷对抗原理可以有效地进行防御和进攻。

本文将介绍鱼雷对抗原理的应用举例,旨在说明其在实际战场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1. 鱼雷对抗原理的基本原理鱼雷对抗原理是基于鱼雷工作原理和水下声学特性的。

它利用声纳、反声波以及声纳诱饵等技术手段,来干扰和打击敌方鱼雷系统。

鱼雷对抗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2. 声纳干扰技术鱼雷对抗中最常用的干扰技术之一就是声纳干扰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发射声纳干扰器,产生噪音来干扰敌方鱼雷的探测和导航系统。

声纳干扰技术可以使敌方鱼雷误判目标位置,从而使其失去跟踪和攻击能力。

3. 反声波技术反声波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鱼雷对抗技术。

它利用声纳发射器发送与敌方鱼雷扫描频率相同但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相互抵消或干扰鱼雷的声纳系统。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干扰敌方鱼雷的定位和追踪能力。

4. 嗅探干扰技术除了声学干扰技术外,鱼雷对抗原理还可以应用嗅探干扰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或气体,干扰敌方鱼雷的热敏和气体感测系统。

嗅探干扰技术可以使敌方鱼雷误认为虚假目标而改变其导航或攻击路径。

5. 声纳诱饵技术声纳诱饵技术是在鱼雷对抗中常用的反制手段之一。

它通过发射声纳诱饵,如声纳干扰器或声纳作战部,来吸引敌方鱼雷追踪和攻击诱饵,从而保护自己的舰船或潜艇。

声纳诱饵技术可以有效地分散敌方鱼雷的攻击力量,增加生存和逃脱的机会。

6. 应用举例•在军事演习中,通过模拟敌方鱼雷攻击,使用声纳干扰和反声波技术,有效干扰和打击敌方鱼雷系统,保护己方舰船的安全。

•在实际战斗中,通过释放特定化学物质,利用嗅探干扰技术,使敌方鱼雷误判目标位置,导致攻击失效。

•在海上巡逻任务中,使用声纳诱饵技术,吸引敌方鱼雷攻击诱饵,保护己方舰船免受损失。

结论鱼雷对抗原理的应用举例充分展示了其在实际战争场景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鱼雷对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海洋冲突中的战斗力量提供更强大的保障和优势。

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

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

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鱼雷是一种以自身动力推进的水中自导武器,具有高速、迅猛灵活的特点,是海军军事行动中的重要装备之一。

鱼雷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动力系统向新型技术动力系统的转变,未来的鱼雷动力系统将呈现出更高的智能化、自主性和可控性。

本文将对鱼雷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历程鱼雷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是一种以蒸汽机或燃烧发动机为动力的水中推进器。

这些鱼雷在性能上具有很大限制,包括速度慢、射程短、导航不稳定等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鱼雷动力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传统燃烧发动机到涡轮喷气发动机、核动力系统等,鱼雷的推进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1. 传统燃烧发动机传统的燃烧发动机是最早期的鱼雷动力系统,通常采用内燃机或燃气涡轮发动机作为推进装置。

这种动力系统比较成熟,但是所需燃料数量大、灵活性差、速度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2. 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是20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鱼雷动力系统,它采用高速流动的气体作为推进介质,具有功率密度高、速度快、灵活性好等特点,是现代鱼雷常用的动力系统之一。

3. 核动力系统核动力系统是当代鱼雷动力系统技术的前沿,它通过核反应堆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驱动鱼雷前进,速度和续航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核动力系统需要处理放射性废物、造价昂贵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未来鱼雷动力系统将朝着更高的智能化、自主性和可控性方向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清洁的动力系统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的鱼雷动力系统将更加重视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利用。

以太阳能、氢能、电能为动力的鱼雷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这些动力系统具有零排放、续航能力强、可再生能源等优点,符合未来军事发展的趋势。

2. 智能化导航系统未来的鱼雷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导航系统的研发,包括先进的传感器、人工智能、自主规划路径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鱼雷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智能化的自主导航和打击。

鱼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鱼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鱼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鱼雷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下武器系统,具有高速、隐蔽性和有效性等优势。

本文将对鱼雷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1. 发展现状1.1 传统鱼雷传统鱼雷是指采用传统推进系统、引信系统和制导系统的鱼雷。

这种鱼雷一般具有较高的速度和爆炸威力,能够对水面舰船和潜艇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对传统鱼雷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其隐蔽性和对抗干扰的能力。

1.2 智能鱼雷智能鱼雷是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制导系统和数据链等技术的鱼雷。

通过集成先进的电子设备,智能鱼雷能够实现自主搜索、识别和攻击目标。

智能鱼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鱼雷的自主性和精确性,增强了其对抗护卫舰艇和反鱼雷系统的能力。

1.3 生物鱼雷生物鱼雷是一种利用生物体能量进行推进的鱼雷。

生物鱼雷利用生物体的运动能力,通过人工培养或基因改造,将生物细胞嵌入到鱼雷的结构中。

生物鱼雷的优点在于可持续推进和低碳环保,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些技术和伦理上的挑战。

2. 未来趋势2.1 自主性趋势未来鱼雷将更加注重提高自主性能。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鱼雷将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搜索、选择和攻击,减少人为干预和提高打击成功率。

2.2 多功能化趋势鱼雷在未来将逐渐实现多功能化。

通过在鱼雷上装载传感器、通信设备和作战系统,将鱼雷变成一个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的平台。

这将使鱼雷在情报收集、海底资源勘测等领域中具备更广泛的应用。

2.3 远程作战趋势未来鱼雷作战将呈现远程化的趋势。

随着电力和储能技术的发展,鱼雷将能够实现更远的射程和更长的续航时间。

这将使鱼雷具备更强的打击力量和更广的作战范围。

3. 应用前景3.1 军事应用鱼雷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下武器系统,将在未来继续在国际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抗舰艇、潜艇和反鱼雷系统,为水下战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3.2 民用应用除了军事领域,鱼雷在民用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训练鱼雷的技巧

训练鱼雷的技巧

训练鱼雷的技巧训练鱼雷的技巧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鱼雷基本能力的培养,二是鱼雷操作的技巧,三是鱼雷战斗的战术运用。

首先,鱼雷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鱼雷训练的基础。

这包括水性能力、游动能力和攻击能力三个方面。

水性能力是指鱼雷在水中的运动表现能力。

为了培养鱼雷的水性能力,训练员可以尝试让鱼雷在池塘、江河或者海洋等不同水域进行游泳训练,以提高鱼雷在水中的适应性和游动能力。

游动能力是指鱼雷在水中的速度和稳定性。

训练员可以通过调整鱼雷的发动机来提高鱼雷的速度,通过调整鱼雷的鳍和重心来提高鱼雷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在不同的水流条件下设置训练障碍,让鱼雷在复杂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提高其游动能力。

攻击能力是指鱼雷在攻击目标时的效果和准确性。

训练员可以使用靶标和模拟目标进行训练,要求鱼雷能够准确地命中目标。

在训练中,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目标,如静态目标和移动目标,以及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目标,以提高鱼雷的攻击能力。

其次,鱼雷操作的技巧也是鱼雷训练的重点。

鱼雷操作包括发射和操控两个方面。

发射是指将鱼雷从发射管中发射出去的过程。

训练员需要培养鱼雷操作人员对发射控制系统的熟练掌握,以确保鱼雷能够顺利地从发射管中发射出去。

操控是指鱼雷在发射后的操控过程。

训练员需要通过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培养鱼雷操作人员对鱼雷的操控能力。

包括鱼雷的转弯、转向、速度调节等。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复杂的训练场景,如水流的干扰、敌方的干扰等,以提高鱼雷操作人员的应对能力。

最后,鱼雷战斗的战术运用是鱼雷训练的终极目标。

在战斗中,鱼雷不仅要有良好的基本能力和操作技巧,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战斗场景和敌情来制定相应的战术。

例如,在近海的防御战斗中,鱼雷可以通过伏击战术来突袭敌方舰船。

而在远洋护航中,鱼雷可以通过掩护战术来保护自己的舰队。

因此,训练鱼雷的战斗战术运用,需要重视实战模拟训练,并加强与其他部队的协同训练。

总之,训练鱼雷的技巧包括鱼雷基本能力的培养、鱼雷操作的技巧和鱼雷战斗的战术运用。

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引言鱼雷制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导弹制导技术,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毁伤力。

本教案将介绍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

二、鱼雷制导的原理鱼雷制导主要依靠以下原理:1. 惯性导航鱼雷内置惯性测量装置,通过测量速度、加速度和方向等参数,计算出鱼雷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较长时间内的高精度制导。

2. 主动制导鱼雷内置了主动制导系统,它可以通过自主感知和决策来调整鱼雷的运动轨迹。

主动制导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和执行机构等组件,用于感知目标、判断规避策略并控制鱼雷的飞行。

3. 被动制导鱼雷还可以利用声纳等被动传感器来感知目标并跟踪其位置。

被动制导系统主要用于目标定位和跟踪,以及制导鱼雷进行打击。

4. 电子对抗鱼雷制导系统还可以通过电子对抗手段来干扰敌方的防御系统,提高鱼雷的命中率。

常用的电子对抗手段包括干扰信号发射和欺骗性信息传输等。

三、鱼雷制导的应用鱼雷制导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以下应用:1. 军事应用•反潜作战:鱼雷制导在海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迅速定位和摧毁敌方潜艇。

•海岸防御:鱼雷制导可以用于保卫海岸线,防止敌方舰艇的进攻。

•海上安全巡逻:鱼雷制导可以用于监视和巡逻海上边境,确保海上安全。

2. 民用应用•海洋勘探:鱼雷制导可以用于海洋资源的勘探和调查,如海底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勘探。

•水下搜寻救援:鱼雷制导可以用于水下救援和搜寻失踪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水下科考研究:鱼雷制导可以用于水下环境的科研研究,如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

四、教案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雷制导原理和应用,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与鱼雷制导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 你了解鱼雷制导吗? - 鱼雷制导有哪些应用领域?2. 理论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

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鱼雷的陀螺原理

鱼雷的陀螺原理

鱼雷的陀螺原理鱼雷是一种水下导弹,通常被用于海上军事作战中,其主要用途是对敌方舰船和潜艇进行攻击。

鱼雷的陀螺原理是指鱼雷利用陀螺仪保持稳定飞行的一种工作原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鱼雷的陀螺原理。

陀螺原理是基于两个重要概念,即陀螺效应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首先,我们来讨论陀螺效应。

当陀螺体旋转时,它会产生一个与转轴垂直的力,这个力就是陀螺效应。

陀螺效应使得陀螺体能够保持稳定的旋转轴,即使外界对其施加扰动。

陀螺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角动量守恒定律。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其角动量将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当一个陀螺体旋转时,其角动量将保持恒定,这意味着陀螺体旋转方向和速度都将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外界扰动。

鱼雷的陀螺原理利用了这两个概念。

鱼雷中内置了一个陀螺仪,陀螺仪是一种能够感知自身旋转的装置。

当鱼雷开始运动时,陀螺仪会感知到鱼雷的旋转,并且根据陀螺效应保持自身稳定的转动轴。

这样一来,鱼雷就能够在水中保持稳定的飞行方向。

具体来说,在鱼雷中,陀螺仪通常有三个轴,即横滚轴、俯仰轴和偏航轴。

横滚轴对应鱼雷的左右旋转方向,俯仰轴对应鱼雷的上下旋转方向,而偏航轴对应鱼雷的转弯方向。

陀螺仪通过感知鱼雷的旋转来保持稳定的转动轴,并根据这些轴的变化来调整鱼雷的飞行方向。

当鱼雷受到外部扰动时,例如水流或水下障碍物,陀螺仪就会感知到这些扰动,并通过调整转动轴的方向来保持鱼雷的稳定飞行。

这样一来,鱼雷就能够在水中准确地追踪目标,并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

总结一下,鱼雷的陀螺原理是利用陀螺效应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来保持稳定飞行的。

鱼雷内置的陀螺仪能够感知自身的旋转并保持转动轴的稳定,从而调整鱼雷的飞行方向。

这使得鱼雷能够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命中率,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武器系统。

鱼雷目标特征

鱼雷目标特征

鱼雷目标特征鱼雷是一种水下航行的武器,用于攻击水面舰艇或潜艇。

由于鱼雷是一种相对隐蔽的攻击手段,因此具有一些特殊的目标特征。

首先,鱼雷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水面舰艇。

水面舰艇通常是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火力和行动能力。

因此,鱼雷需要具备足够的速度和穿透力,以击毁这些目标。

鱼雷通常采用高速自动推进装置,可以迅速靠近目标并执行攻击。

其次,鱼雷需要具备一定的目标识别能力。

由于水下的视线受限,鱼雷无法直接观察目标。

因此,鱼雷需要依靠其他手段来识别目标,如声纳或雷达。

通过接收目标发出的声波或电磁波,鱼雷可以判断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形态,从而执行精确的攻击。

另外,鱼雷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导航能力。

由于鱼雷的攻击距离较远,其在飞行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如海流、水深变化等复杂环境干扰。

因此,鱼雷需要能够自主地进行导航和控制,以保证攻击命中目标。

鱼雷通常配备有计算机系统和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环境信息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鱼雷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作为一种隐蔽攻击手段,鱼雷可能面临来自对方防御系统的干扰和攻击。

因此,鱼雷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快速应对对方的反制措施,并确保攻击的成功。

最后,鱼雷在进行攻击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隐蔽性。

由于鱼雷是一种水下航行的武器,其目标特征应尽可能减少对方的察觉。

因此,鱼雷通常采用一系列隐蔽的设计,如减小目标的声纳和雷达反射面积、采用低噪声推进技术等,以提高攻击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鱼雷作为一种水下攻击武器,具有一些特殊的目标特征。

它需要具备足够的速度和穿透力,具有目标识别和自主导航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

这些特征使得鱼雷成为一种隐蔽而有效的攻击手段,能够在水下作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大杀器传奇——全面剖析旧日本帝国海军93式氧气鱼雷(转载)

大杀器传奇——全面剖析旧日本帝国海军93式氧气鱼雷(转载)

航速 38 节,射程高达 20000 米,是当时世界上投入使用的最大的鱼雷,它采用了和 6 年式 鱼雷相同的系统构造,于 1921 年研制成功。同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各海军列强商定,将 鱼雷的最大直径限制为 533 毫米,所以日本的超口径鱼雷在国内被严格保密。这两种鱼雷 都被大量生产,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仍是日本海军的主战装备之一,从老式的“峰风”级 驱逐舰、L4 型潜艇到“球磨”级轻巡洋舰都装备有 6 年式鱼雷,“睦月”级和早期的“吹
之后,屋子里出现了一阵使人难受的沉默…… 在中途岛大捷过去半年之后,是什么东西让已经逐渐掌握战略主动权的美国海军高层陷 入如此忐忑不安的境地?日本人装备的这种武器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还 是这个军官在 为自己的失败推卸责任?其实,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心中早已有数,他们并没有为难这位 死里逃生的舰长——确切的说是前舰长,因为他的“北安普 敦”号重巡洋舰(CA-26 Northampton)在塔萨法隆加夜战中北日本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了。日本人取胜的法宝, 就是他们引以为豪,号称领先西方 20 年的氧气动力鱼雷。美国人对这种武器的恐惧和困惑 就如同若干年后对某些国家拥有“大杀器”的敏感。现在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看
了雷艇参战。
从“冷走”到“热走”
明治 26 年(1893 年),日本从德国购买鱼雷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日本海军向英国订购 “吉野”号巡洋舰的时候,还在怀特黑德公司采购了 100 枚“白头鱼雷”,运回国后称为 26 式鱼雷。从此以后,日本人和英国的厂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1895 年,鱼雷技术发生了 一次重大的飞跃,怀特黑德将奥地利人路德唯格.奥布里(Ludwig Obry)制作的陀螺仪安 装到鱼雷的舵机上,极大地提高了射击精度。明治 31 年(1898 年),日本海军从怀特黑德 公司购买了一枚弹径 457 毫米,带方向舵,两叶螺旋桨的鱼雷,为了和同样购自该公司带 有四叶螺旋桨的鱼雷相区别,前者称为 30 式 A 型鱼雷,后者称为 30 式 B 型鱼雷。以这两 种鱼雷为基础,日本开始了仿制外国鱼雷,自行生产,直到自主研发鱼雷的历程。两种 30 式鱼雷都在位于吴港的海军兵工厂里进行仿制和批量生产。最初是完全地复制外国产品, 后来日本技术人员也开始尝试进行一些自主改进。在随后的几年中,日本又从怀特黑德公 司进口了两种弹径分别为 356 毫米和 457 毫米的鱼雷,分别命名为 32 式和 34 式鱼雷。在 32 式鱼雷的基础上,吴港、横须贺和佐世保的海军工厂仿造出了 457 毫米的 37 式鱼雷,装

鱼雷的几种形式

鱼雷的几种形式

鱼雷作为海军的主战武器,在战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鱼雷的分类1、按动力分类:电动力鱼雷、热动力鱼雷。

电动力鱼雷使用的动力通常有:硫酸电池、银锌电池、燃料电池等。

热动力鱼雷使用的动力通常有:煤油+高压空气,煤油+氧气,奥托燃料等。

2、按发射体分类:空投鱼雷、舰用鱼雷、潜用鱼雷。

3、按鱼雷自导方式分类: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声自导鱼雷既可攻舰,也可反潜。

尾流自导鱼雷只能攻舰。

4、按鱼雷的控制方式分类:直航式鱼雷、自导鱼雷、线导鱼雷5、按鱼雷的直径大小分类:重型鱼雷、轻型鱼雷目前国际上的鱼雷通用直径是533mm,重型鱼雷的直径多为650mm,轻型鱼雷的直径为320mm,如空投鱼雷,多为轻型。

而潜用鱼雷多为标准型或重型鱼雷。

二、鱼雷的发展鱼雷最初只能直航,即发射后走直线,因此要求鱼雷能很准确的瞄准目标。

而对直航鱼雷的规避也很简单,只需转向就可轻松规避。

同时,早期的鱼雷航程也很近,大多只有3000-4000米的距离。

随着时代的发展,鱼雷技术也大大提高。

在二战未期,德国首先研制出了自导鱼雷,但当时由于太过仓促,技术没有完全过关,自导鱼雷也没有真正派上用场,德国就战败了。

而德国的这些鱼雷专家被美国和苏联分别网罗至本国继续研究新式的鱼雷武器。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继续进行军事竞争,鱼雷也是其中的一项。

但此时两国的研究方向却有不同。

美国重点在鱼雷的声自导技术,而苏联却声自导与尾流自导并举。

随着鱼雷自导技术的发展,反鱼雷技术也不断进步。

特别是对声自导鱼雷的对抗技术也越来越完善,自导鱼雷也越来越难以命中目标,为了对抗目标的机动,使鱼雷能更准确的捕获目标,发展了线导鱼雷。

即同发射载体通过线导来导引鱼雷去捕获目标,这样大大加强了鱼雷的捕获概率,也可使发射体先于目标使用武器,因为线导鱼雷可以先发射,后跟踪目标进行导引。

无论电动力鱼雷还是热动力鱼雷,其航速都不可能太高,因为海水中阻力大,比空气中的阻力大上300倍。

为了发展高速鱼雷,前苏联时期就开始研究超空泡鱼雷,即利用超空泡现象,可使鱼雷在海水中脱离与海水的接触而航行于空气中,这样鱼雷航速可达100节。

鱼雷最小射程及其战术意义

鱼雷最小射程及其战术意义

鱼雷最小射程及其战术意义李原;李本昌【摘要】按照潜射鱼雷的相遇原理,通过对鱼雷最小射距以及最小射程的分析比较,论证了一定射击条件下,鱼雷的最小射程是描述鱼雷最小射击范围的唯一参量.在分析影响鱼雷最小射程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其计算方法.最后,依据发射平台的探测能力和可能的战术情况,论述了鱼雷最小射程对战术平台承担作战使命的限制,并提出了缩小鱼雷最小射程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期刊名称】《鱼雷技术》【年(卷),期】2014(022)005【总页数】4页(P377-380)【关键词】潜射鱼雷;最小射程;战术意义【作者】李原;李本昌【作者单位】海军潜艇学院软件中心,山东青岛,266042;海军潜艇学院软件中心,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630在讨论鱼雷的性能指标时, 人们往往更多关注鱼雷的极限航程和鱼雷的速度[1], 这固然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发射平台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对更高速度的目标发起攻击。

鱼雷航程越远, 对应的发射距离也越远, 所容许的攻击范围越大, 越有利于保证发射平台自身的安全; 鱼雷速度越高, 所容许攻击目标的速度也越高, 且由于鱼雷接近目标的时间越短, 也有利于遮盖一定量的目标运动要素误差。

然而, 在鱼雷极限航程和速度一定的条件下, 鱼雷的最小射击范围同样对作战使用产生重要影响, 甚至决定其在规定发射平台上能否胜任给定的作战使命, 但这一点却经常被人们所忽视。

鱼雷的最小射击范围可用最小射距描述, 也可用最小射程进行描述。

为了说明问题, 以直航鱼雷为例, 假设鱼雷的最小射程为STmin, 则在一定发射态势下, 鱼雷的最小射程与对应发射态势的最小射距Dsmin之关系如图1所示。

图中: Ws为发射点; Ms为发射鱼雷时刻的目标位置点或称瞄准点; C为预定命中点; φ为发射提前角。

按照相遇原理确定的射向发射鱼雷, 当鱼雷发射出管后所消耗的航程正好等于其最小射程时发现或者命中目标, 则对应的发射距离就称为该条件下的最小射距。

鱼雷技术

鱼雷技术

鱼雷技术鱼雷技术是一种水下作战武器系统,是一种能够在水中迅速移动并打击敌方舰艇的可自行推进的武器。

它们的发展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人力推进的水雷,经过多个世纪的发展,如今的鱼雷已经成为先进科技的产物。

鱼雷技术主要包括鱼雷的制造、发射和制导系统。

在制造方面,鱼雷通常由炸药、推进装置和引爆系统组成。

炸药是鱼雷的核心部分,它能够提供强大的杀伤力,通过弹头内的引爆系统来实现对目标的摧毁。

推进装置则能够为鱼雷提供足够的速度和动力,使其能够迅速潜入水中并击中目标。

制导系统则是鱼雷技术的核心,它能够准确地指引鱼雷到达目标。

鱼雷的发射方式也经历了多次革新。

最早的鱼雷是通过人工力量将其推入水中,后来出现了气压发射器和鱼雷发射管,使得鱼雷能够更远距离地发射。

现代的鱼雷则多采用舰船、潜艇和飞机等平台进行发射,通过高科技设备来实现远程打击。

鱼雷技术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在水下迅速移动,不易被敌方发现,从而成功地实施突袭和打击。

鱼雷通常具有高命中精度和强大的杀伤力,能够有效地摧毁敌方舰艇和潜艇,对敌方造成严重的损失。

在军事演习和实战中,鱼雷技术常常被用于测试和验证海洋作战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的鱼雷采用了先进的制导系统和传感器技术,能够在海洋环境中获取目标信息,并进行精确制导和打击。

同时,鱼雷的推进系统也得到了改进,能够提供更高的速度和较长的射程。

这使得鱼雷成为一种非常可靠和有效的水下作战武器。

然而,鱼雷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敌方也在不断研究和发展防御鱼雷的手段,比如反制措施和反鱼雷系统。

其次,水下环境的复杂性也给鱼雷技术的研制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水流、噪声等因素会影响鱼雷的性能和精确度。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研机构和军事部门一直在不断努力,致力于提高鱼雷技术的性能和效能。

他们通过不断进行研究和试验,改进制造工艺和技术,提高制导和推进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鱼雷作战效能分析 孟庆玉

鱼雷作战效能分析 孟庆玉

鱼雷作战效能分析引言鱼雷作战是海军近海战斗中重要的攻击手段之一,具有高度的致命性和毁伤力。

在现代海战中,鱼雷作战的效能对于实现战场控制和军事优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鱼雷作战的效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海战中的作用和影响。

1. 鱼雷作战的定义鱼雷作战是指利用具有自导能力的水下武器对敌方舰船或潜艇进行攻击的战斗行动。

鱼雷作战以其高速、高效和隐蔽性而闻名,能够在敌方舰艇察觉之前实施攻击,造成巨大的打击力。

2. 鱼雷作战的优点•高远程打击能力:鱼雷作战可以实现远距离攻击,使敌方舰艇难以逃脱。

•高速度和隐蔽性:鱼雷作战在水下进行,几乎无法被敌方舰艇察觉,可以在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攻击。

•高命中精度:现代鱼雷配备了先进的自导系统,能够精确追踪目标并击中目标。

3. 鱼雷作战的挑战尽管鱼雷作战具有很多优点,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受限的航程:鱼雷的航程受到水下推进系统的限制,不能进行长距离追击。

•受到反鱼雷技术的威胁:现代海军装备了各种反鱼雷系统,包括声纳干扰和水下火炮等,可以有效地对抗敌方鱼雷。

•难以攻击机动性高的目标:敌方快速机动的舰艇或潜艇对鱼雷攻击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很难进行精确的打击。

4. 鱼雷作战的应用鱼雷作战广泛应用于现代海战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破交通保障线:在制海权争夺中,鱼雷作战可用来破除敌方的交通保障线,对敌方后勤供应线造成严重打击。

•打击敌方舰艇:鱼雷作战可以对敌方舰艇造成沉船甚至击毁的攻击效果,具有高度的杀伤力。

•威慑敌方潜艇:潜艇作为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鱼雷作战可用于威慑和打击敌方潜艇,维护自身的安全。

5. 鱼雷作战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军事需求的变化,鱼雷作战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鱼雷作战的效能,使其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新型动力系统:新型动力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鱼雷的航程和速度,增强其打击能力。

•引入新的导引方式:引入新的导引方式可以提高鱼雷的命中精度和穿透能力,在复杂海战环境中更加有效地攻击目标。

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

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

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鱼雷作为军事武器,一直是各国海军军备竞赛的焦点之一。

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其动力系统,而鱼雷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鱼雷的性能和使用效果,也反过来推动了鱼雷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

以下是对鱼雷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的一些研究和思考。

1.热动力鱼雷热动力鱼雷一般采用内燃机或蒸汽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或水蒸气推动涡轮或直接喷流推进鱼雷。

这种动力方式在早期的鱼雷中较为常见,但由于燃料消耗量大、热量释放难以控制等问题,逐渐被淘汰。

电动力鱼雷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螺旋桨或喷流推进。

这种动力方式的优点是无污染、噪音小、反应迅速等,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力鱼雷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化学动力鱼雷一般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器或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鱼雷。

这种动力方式的特点是动力密度高,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推力,适合于快速攻击和逃逸。

但由于燃料消耗量大,生产和储运成本高,使用有一定限制。

气动力鱼雷采用气压作为动力源,通过将高压气体喷向喷嘴推动鱼雷。

这种动力方式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噪音小、速度快等,适合用于近海和河流等浅水区域的作战。

但由于气体储存和推进装置的体积较大,对鱼雷造型和尺寸有较大限制。

1.多能源复合未来的鱼雷动力系统很可能采用多种能源结合的复合动力方式,既能发挥各种动力的优势,又能避免单一动力所存在的问题。

例如,可以将电动力和化学动力结合,利用电池作为短时高功率输出的辅助动力源,化学燃料作为长效持续推进的主动力源,以保证鱼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都能够拥有最优的性能。

2.智能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未来的鱼雷动力系统中,智能控制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鱼雷的作战效果和生存能力。

智能控制能够使鱼雷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自动调整推进功率、速度、航向等参数,实现更加精准的作战;自适应控制则能够根据鱼雷的反馈信息,自主调整控制策略和行动方案,提高生存能力和逃逸能力。

单雷射击条件下反潜鱼雷移出点射击法研究

单雷射击条件下反潜鱼雷移出点射击法研究
g u i d e d. Ke y wor ds : a n t i s u b ma r i n e t o r p e d o; s i n g l e t o r pe d o s h o o t ; s h i t f p o i n t s h o o t me t h o d
型 与潜 艇 机 动 模 型 , 给出移出点与移出角度解算方法 , 进 而 仿 真 计 算 出各 种 不 同 战场 态 势 下 的最 优 移 出距 离 与 移 出 角
度, 从 而 为 部 队 在反 潜 鱼 雷 作 战 使 用 中提 供 参 考 。
关 键词 : 反潜鱼雷; 单 雷射 击 ; 移 出点射 击法 中图分 类号 : T J 6 3 1 文献 标识 码 : A
装 备 ,对 其 作 战使 用 的 研 究 具 有 实 际军 事 意 义 。 自导 鱼 雷 发 现 目标 概 率 是 射 击 条 件 和 提 前 角
的 函数 ,当射 击 条 件 一 定 时 ,发 现 概 率 就 是 提 前 角 的 函数 ,在 一 定 的射 击 条 件 下 ,使 自导 鱼 雷 发
0 引 言
鱼 雷 是 一 种 能 够 在 水 下 自 动 航 行 、 自动 控
受 到 反 潜 鱼 雷 攻 击 后 ,在 一 定 的距 离 时 将 会 发 现 来 袭 鱼 雷 并 进 行 相 应 的 水 声 对 抗 和 机 动 。所 以 , 必 须 研 究 在 目标 机 动 的 情 况 下 新 的 鱼 雷 射 击 方 法 , 即新 的有 利 提 前 角 的 求 解 方 法 。 为 此 ,根 据 潜 艇 目标 的运 动 规 律 ,结 合 反 潜 自导 鱼 雷 自身 特
i mp o r t a n c e p r o b l e m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o p t i ma l a d v a n c e a n g l e ma t h e ma t i c s mo de l o f s i n g l e t o r p e d o s h o o t , t o r p e d o mo v e me n t mo d e l a n d s u b ma r i n e ma ne u v e r mo d e l , g i v e t h e ma t h e ma t i c s mo d e l o f s h i t f p o i n t a n d s h i t f a n g l e mo d e l ,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o p t i mi z e d s h i t f p o i n t a n d s h i t a f ng l e,S O mi l i t a r y a n t i s u b ma r i ne o p e r a t i o n s i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合作的典范: MU90
MU90是由法国和意大利两 国联合组建的欧洲鱼雷公 司研制的,取各家之长, 充分利用了各自的技术优 势,是国际合作的一个成 功范例。该雷可供水面舰 艇、反潜直升机、固定翼 飞机使用,用于对付能快 速机动、有隐身能力、使 用主/被动对抗器材的各 种核动力潜艇和常规潜艇。
扬长避短的组合产物:MK54
与时俱进的先锋:“鯆鱼”
“鯆鱼”Mod0型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597毫米,重265千克,战斗部 为45千克定向聚能高爆炸药,航速45节,航程11000米,动力装置为 电动机+镁/氯化银海水电池+泵喷射推进器,制导方式为主/被动 声自导,自导探测距离1500米。 “鯆鱼”鱼雷是小型鱼雷中最早实现全部计算机控制的,不仅在声学 装置和自导系统中,而且在控制及鱼雷战术使用上都实现了计算机处 理及软件管理,能使鱼雷选择最佳战术去攻击目标,一旦丢失目标, 可进行再搜索。 该雷还最早实现了战斗部的聚能装药,实雷打靶试验中,它能一举击 穿双壳潜艇。
如何让鱼雷动起来?
要让鱼雷动起来,关键就是它的动力系统,这也是决定鱼雷速度和 航程的重要性能指标。一般来讲,鱼雷的动力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 热动力和电动力。在鱼雷航速、体积、重量一定的前提下,航程取 决于动力系统的比功率和能源的比能而这两项指标,热动力都比电 动力具有较大的优势。
热动力系统一般包括能源(燃料)、发动机和推进器三部分。
现代鱼雷,为完成不同的作战 使命,一般按轻、重两个系列 发展,同时还发展了以轻型鱼 雷为战斗部的火箭助飞鱼雷。
重型鱼雷的直径一般为533毫米或
更大,也称为大型鱼雷,可由潜艇或 水面舰艇携带,用于攻击水面舰艇或 潜艇。特点是航程远、速度快、爆炸 威力大、用途广泛。主要产品有: MK48系列(美)、A184、“黑鳖” (意)、“旗鱼”(英)、DM2A3 (德)、2000型(瑞典)等。俄罗斯 的重型鱼雷型号较多,且性能先进, 如:53-65、TEST-71、UGST等,尤 其是650毫米(65-73、65-76)超重 型鱼雷,装药量达到500千克,更是 大型水面舰艇的克星。
热动力鱼雷的最大特点就是功率大、航程远、速度快,其缺点是受 海水背压影响,航深浅、噪声大,而且航行中排出的废气等可形成 航迹,易被敌方发现并规避。
电动力系统由推进电机、电池组和推进器三大部分组成。采用电
动力系统的鱼雷,在航行中无废气排出、无气泡、无航迹、噪音小,所以 隐蔽性好;不受海水背压影响,适于深水航行,且对自导装置干扰小;结 构简单、便于维修。其缺点是因雷体容积有限,电池的电容量小,故功率 不如热动力鱼雷大,影响鱼雷的航速和航程,所以电动力系统更适合短航 程的轻型鱼雷。当今世界性能较优的是法意联合研制的永磁电机。
深到 英 度 了 节国 也 令 徘“ 可 人 徊旗 达 惊 半鱼 到 讶 个” 的 世更 节 纪是 的一 节 局举 , 面打 在 ,破 浅鱼 水雷 米 速航 最 度速 大 达在 900
50
70.5 55
鱼雷航行深度主要取决于目标艇下潜深度。目前常规 潜艇可潜到400米,核潜艇600米,最大航行深度甚至可达 900米。为有效打击目标,鱼雷航行深度一般应大于600米, 并根据作战需求增大下潜深度。 要使鱼雷增大航行深度,一是鱼雷壳体必须采用高强 度的新型材料,如合金钢、玻璃钢等;二是鱼雷动力系统必 须采用不受水深限制的闭式循环系统。
机是其于 轻 动适主水 型 ( 灵合要面 、活多任舰 鱼 冲 )击 ,种务艇 雷 (” 使平是、 的 俄( 用台反直 直 )法(方携潜升 径 等 美便带,机 一 。意)。,也空 般 )、主速兼投 小 、 要度顾及 于 产高反火 品,舰箭 毫 、(有航,助 米 意 程其飞 , ) 远特发 适 、 ,点射 合 、 , MK46 A244/S 45-36 APR-
如何让鱼雷游向目标?
鱼雷问世后不久,就有自动控制鱼雷航行方向和深度的系统,并且作为 鱼雷区别于其它水中兵器的特征而存在,如何将鱼雷稳定地导向目标? 这需要解决导引和控制两方面问题。
鱼雷上有控制方向和深度的两组舵,即直舵和横舵。运用这种仪器的鱼 雷只能直航,无法在未命中目标后再次改变方向追踪目标,亦称直航鱼 雷, 由于直航鱼雷机动性差,故命中概率低,现代鱼雷多采用能够自动跟踪 目标的装置,即制导系统。目前广泛采用以下几种制导方式。 ●声自导鱼雷是在雷头安装一套能形成和发射多个波束的自导装置, 整个波束可形成大角度的扇面,当这些波束接收到目标的噪声信号时既 可操舵跟踪目标。 ●线导 线导是利用鱼雷和发射平台之间的一条专用导线来传递信号 和操舵指令,将鱼雷导向目标的制导方式。 ●尾流自导 舰船在水中航行时,由于螺旋桨的搅动、船体和水的相 互作用,以及排出物质等,会在船体后方水平面约2°的张角和2倍于舰 船吃水深度的范围内形成一条近千米长的具有热效应、声效应的尾流, 尾流自导鱼雷就是利用不同的尾流传感器对尾流的温度、声效应进行检 测,并导向目标。
为提高海战中舰艇的生存能力,世界各国海军普遍采用了隐 身和水下电子对抗等新技术,如目前潜艇大多采用低噪声线 型和结构,低噪声桨,动力系统采用浮阀降噪技术,外部粘 贴消声瓦,使潜艇辐射噪声大大降低。舰艇性能的不断提高、 隐身技术的应用,配备反鱼雷设备,及舰艇本身的防护措施 和战术规避,增大了鱼雷发现目标和攻击目标的难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更快、更远 更深、更浅
更准、更静 更有威力
当前世界各国海军服役的舰艇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了有效攻击目标,要求鱼雷航速至少是目标舰艇 速度的1.5倍。当前常规潜艇水下速度为25节左右, 核潜艇一般在35节左右,水面舰艇一般在25~35节 之间,这就要求鱼雷航速应大于50节。(节就是航 速单位,代表一小时航行一海里,一海里等于1.852 公里,二十节就是一小时航行二十海里,等于37.04 公里。)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海军除继续保持其深水大洋作战优势外,还要 应付发生在中、小国家的局部冲突,因此不得不在水声条件极其恶劣的 浅海环境进行反潜作战。 MK54鱼雷直径为324毫米,有三种型号,舰载型、直升机载型和固定 翼机载型。舰载型长2710毫米,重275千克。直升机载型长2790毫米, 重285千克。固定翼机载型长2880毫米,重292千克。航速36/45节,航 程大于15000米。
命中目标是鱼雷的最终目的,准确导引是提高命中概率的
基本保证。在鱼雷制导技术方面,传统的直航式鱼雷己被逐 步淘汰,目前较为先进的均为“遥控+自导”。
此为俄罗斯采用线导 加尾流自导加诸被动 声自导的独特鱼雷
当今水下对抗实际上就是水声对抗,鱼雷辐射噪声直接影响鱼雷的 隐蔽攻击。 而降低辐射噪音的措施则主要有以下几种:采用新能 源、动力系统和推进装置;采用新材料和鱼雷结构设计;开展鱼雷 智能弹道的研究;采用综合制导系统。
现代舰艇为了自身的安全,在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方面作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大型水面舰艇在要害部位都采用了高强度装甲材料,水 下部位设有2~5层不等的保护间隔。 战斗部的威力大小以及对目标 的毁伤程度与装药的数量、质 量、爆炸方式等有关,也同鱼 雷命中目标的位置、舰艇结构 有关。各种新型的高能炸药纷 纷用于鱼雷,如聚能炸药、塑 胶炸药,目前还正在研制一种 新型燃料气体炸药-环氧乙烷气 体炸药,其破坏威力可达2.7~ 5倍TNT当量。
866年,英国人罗伯特· 怀特黑得制成一种新的水中 兵器,由于其外形很像鱼,的别是像那种专爱攻击水下 大型动物的电鳗,而电鳗的拉丁名称“Torpedinidae”, 所以人们便将这种新兵器命名为“Torpedo”,鱼雷。 至今已是140多年。 在兵器的发展史中,140年,经历了多少兵器从新 生到销往,而鱼雷依然矍铄,其不俗的表现,更不容小 视。虽古老而不可替代,,鱼雷至今仍是反潜的重要武 器。在导弹技术日益精确的今天,甚至有人说,百年鱼 雷的技术含量超过导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们不做 评论,但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武器,在世界上能够生产 它的厂家却是屈指可数,也多少隐射些什么。 这就是鱼雷-百年辉煌,百年荣耀,百年如此!
要发展高航速、远航程的鱼雷,最关键的就是动 力技术,比如研究新型热动力鱼雷燃料和高效发动 机,采用新型高能电池和永磁材料电机技术。此外, 还需要进一步改善鱼雷流体线型,减小运动阻力。
美国MK48ACDAP是在MK48-4型鱼雷的基础上改进 的,增大了燃料舱容积和燃料泵流量,航速最大可达 55节,以40节航行时,航程可达46千米。
MK50 MK54 MU90“ 2E A-2
400
鱼雷的原理 鱼雷的改进
鱼雷是怎样攻向目标的?
翻开《辞海》,鱼雷的释义是“能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深度的水 中兵器,似圆椎形,头部装有引信和炸药,中部和尾部装有燃料和动力 装置等。……有的鱼雷还有能自动捕捉目标的自导装置等。” 我国军标对鱼雷的表述是:“鱼雷是一种水中自动推进、引导,用以攻 击水面或水下目标的水中兵器。” 以上对鱼雷的释义概括了它的三个基本属性,即:在水中自动推进或自 航性,导引性,破坏性。
鱼雷问世以来,它的表现有目共睹。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击沉运 输船1153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击沉大、中型舰艇 162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49%。第二次世界大战,鱼雷击沉运输 船1445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击沉大、中型舰艇369 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38.5%。后来的局部海战中,鱼雷也有不错 的表现。1950年7月1日,朝鲜人民军的鱼雷艇夜袭美国“芝加哥”号 巡洋舰,命中3枚,使其沉没,美军还有一艘驱逐舰被击伤。最有戏剧 性的是,1982年马岛海战中,载有现代先进鱼雷的英国核潜艇“征服 者”号,竟是用二战时服役的直航鱼雷MK8击沉了阿根廷巡洋舰“贝 尔格拉诺将军”号。鱼雷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反舰、反潜导弹快速发展,百年兵器-鱼雷何以能长盛不衰呢? 鱼雷航行于水下,特别是可由潜艇从水下发射,隐蔽性远高于导弹。 更重要的是,鱼雷在水下爆炸的威力远大于空气中,因为水的密度比 空气大800倍,而压缩性只有空气的1/2500,是爆炸的良好导体。炸 药在水中爆炸瞬间,可形成几万个大气压和几千度的高温瓦斯,并以 6000~7000米/秒的速度迅速膨胀,强大的冲击波能轻易击穿舰艇的 水下部分。如此威力,怎不令人对它青睐有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