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测试题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测试题1

成语故事测试题1

《成语故事》测试题(30分钟内完成)姓名分数一,根据阅读材料,将故事与它相关的成语连线。

1 熟能生巧 6 狐假虎威2 卧薪尝胆7 盲人摸象3 精卫填海8 滥竽充数4 得意忘形9 杞人忧天5 雪中送炭10 黔驴技穷阅读材料:1,春秋时期,吴越大战。

越王战败,但越王后来回国后,与王后舍弃华丽的寝宫,睡在柴草上,又在屋里挂了一个苦胆,经常尝尝苦胆的味道,以提醒自己不忘失败的耻辱,经过十年的发奋图强,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并且一举打败了吴王。

2,陈尧之擅长射箭,因此常常骄傲自大。

有一个卖油翁用勺子把油从铜钱孔注入葫芦里,高超的技术使陈尧之非常惭愧,他再也不敢骄傲了。

3,战国时期的某一年冬天,楚国连下大雪,百姓生活艰苦。

楚王下令给贫苦百姓送去可以取暖的煤炭和棉衣,这段故事也一直被后人传颂。

4,古时候,炎帝的一个小女儿被龙王的儿子淹死了,她死后变成了一只小鸟,每天叼着石块不停的往大海里投,立志要填平大海。

后来这个故事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5,魏晋时期,有一个大文学家叫阮籍,他性情豪放洒脱,喜欢喝酒,常常在喝醉酒时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后来也比喻有些人因为高兴过度忘了自己应有的态度。

6,从前齐国有个人非常胆小,每天担心一些奇怪的事。

有一天忽然担心天会塌下来。

7,齐宣王喜欢听乐师们竽,每次都让三百人一起吹,有个南郭先生不会吹,就混在队伍里。

齐宣王死后,他儿子齐愍王喜欢一个一个人为他吹,南郭先生害怕露馅,偷偷的逃跑了。

8,很久以前,有一头驴被牵到山脚下,一只老虎看见了。

老虎不知道这个大动物是什么,很害怕。

可是经过几天的观察,老虎发现,这头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只不过会大声叫,用蹄子踢。

于是扑上去,把驴吃了。

后来这个故事用来比喻一些人外表强大,其实没有什么本领。

9,有五个盲人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于是就去摸。

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牙齿,就说大象长得像一根树枝,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长得像一个扇子,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就说大象长得像根柱子,还有两个人说大象长得像一堵墙,像一根绳子。

成语故事测试题(文档)

成语故事测试题(文档)

《成语故事》测试题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以下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小经验,不知变通。

( B )A 自欺欺人B 刻舟求剑C 滥竽凑数D 叶公好龙2、贯通融会这个成语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B )A 曹植B 孔子C 张良D 司马睿3、以下哪个成语表示明显掩饰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饰,比喻自己欺诈自己,往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 B )A 请君入瓮B 自欺欺人C 胸中有数D 杏林春满4、“胸中有数” 这个成语是对于宋代画家(A)的,比喻做事先已有全面考虑。

A 文与可B 南郭先生C 董奉D 张僧繇5、以下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问、技术很高(A)A 升堂入室B 囫囵吞枣C 江郎才尽D 寻章摘句6、以下哪个词语比喻在要点地方简洁简要地址明主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要点。

( D )A 妙笔生花B 目瞪口呆C 胸中有数D 点睛之笔7、以下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负他人、横行霜道。

(D)A 请君入瓮B 自欺欺人C 胸中有数D 仗势欺人8、以下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喜好某事物,实质上其实不真喜好,含贬义。

(A)A 叶公好龙B 目瞪口呆C 胸中有数D 妙笔生花9、比喻笔法高明的人写出感人的文章。

也嘲讽写作时夸张其辞,胡编乱造。

( D )A 叶公好龙B 目瞪口呆C 胸中有数D 妙笔生花10、抗日小英豪王二小、刘胡兰机智英勇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 A )的人。

A.贪生畏死B. 不学无术C.养精蓄锐 A. 忘餐废寝二、填空题1.“运筹决胜”出自运筹决胜之中,决胜千里以外,本来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宁愿地上了他人的骗局。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期间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美谈。

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行隔绝的局势,此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滥竽凑数战国时,齐宣王喜爱听吹竽,他老是叫很多人一同吹给他听。

《成语故事》测试题

《成语故事》测试题

《成语故事》测试题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1.“图穷匕见”讲的是( )刺杀秦王的故事。

A.李广B.荆轲C.李陵2.( )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A.开卷有益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3.孟母为了使( )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A.孔子B.荀子C.孟子4.( )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5.成语“投笔从戎”中的“戎”是什么意思?A.兵器B.军队C.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

6.下面句子中成语“洛阳纸贵”运用不正确的是A.这本书走红,一时间洛阳纸贵。

B.这部小说情节迷人,出版后必然能洛阳纸贵,广受好评。

C.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7.“煮豆燃萁”这个成语出自A.《三都赋》B.《太平御览》C.《七步诗》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A、黄河B、长江C、淮河9.下面成语运用正确的是:A。

这样的消息,向壁虚构,无非是要打击敌方士气。

B.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C.小明这次考试又是班上倒数第一,名落孙山。

10.下面成语书写正确的是A.完壁归赵B.卧薪尝胆C.黄梁一梦11.“乐不思蜀”的意思是现在感到很快乐,不再思念蜀国,表示乐而忘返或者了而忘本。

( )对错12.“鹬蚌相争”经常和“渔翁得利”联用,比喻两败俱伤。

( )对错13.“闻鸡起舞”说的是闻到鸡的味道就起来跳舞。

( )对错14.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 )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C.害群之马15.《自相矛盾》中的那个楚国人既卖矛,又卖盾,生意做得很红火。

对错16.成语( )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也含犹未为晚之意。

A.磨杵成针B.亡羊补牢C.呕心沥血17.“游刃有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 )庖丁的故事A.厨师B.画家C.医生18.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A.孺子可教B.邯郸学步C.凿壁借光19.“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成语故事测试题

成语故事测试题

成语故事测试题中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丰富、意义深远。

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富有启迪意义的故事。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的测试题,来检验你对成语故事的了解程度。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一、成语故事测试题1. 毛遂自荐的成语故事是什么?答案:毛遂自荐2. 以下哪个故事蕴含了“因风得名”这个成语?A. 董永与七仙女B. 吕洞宾取酒C. 赵普对秦王进言D. 李白挂帅答案:B. 吕洞宾取酒3. "钟鸣鼎食"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什么?答案:周公舞于庭4.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勾践5. “镜花水月”的成语故事是下面哪个故事?A. 西施斩扁鹊B. 汉武帝拜谒天子庙C. 柳毅传书D. 狄仁杰断案答案:A. 西施斩扁鹊6.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中,最初的画蛇是给谁看的?答案:同行的人7.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寓意是什么?答案:对事物过度戒备,疑神疑鬼8. 下面哪个故事与成语“关公面前耍大刀”相关?A. 曹操斩关羽B. 关公义释曹操C. 关公赴约单刀赴会D. 董卓欲杀关羽答案:C. 关公赴约单刀赴会9. 下面哪个故事与成语“杞人忧天”相关?A.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B. 杞人忧天C. 徐丽与愚公D. 孔明赚曹操答案:B. 杞人忧天二、成语故事的意义和应用通过以上的成语故事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含义。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并正确运用它们。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往往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物的勇敢、智慧、品德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此外,成语故事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人们常常用成语来描述事物、表达感情或引用经典的智慧。

掌握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给我们的观点和观察带来独特的视角。

成语故事练习题

成语故事练习题

成语故事练习题1. 桃李满天下桃李,本指桃树和李树。

糅合在一起,表示诗书传承,学问广泛传播。

满天下,意味着遍布全国各地。

成语“桃李满天下”形容教书育人的事业非常兴旺,学术繁荣,学子众多。

在古代,教书育人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职业。

教育者将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茁壮成长,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因此,“桃李满天下”成语出自现实中的桃李之树,用来比喻功德不只局限于个人,而是对整个社会都有益处。

2. 杯弓蛇影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描述了一个人因为杯子或弓弦的倒影而想象出蛇的形象,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胆怯和想象。

成语的出现跟人的思虑动英会的错误有关,比如有一位射手在白天走在路上,身上担着弓和箭,就算看到个倒影不是蛇,但是他就是以为是蛇,他觉得在杯子中是蛇,射手感到惊慌。

这个成语以讽刺的意味表示对事物的敏感,哪怕成千上万的不合存在,一个存在错误就足以起到人们害怕起来。

3. 草木皆兵草木皆兵,成语用以形容人们因为过度恐惧而引发错觉,并且对周围的环境变化产生了极度敏感的心情。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

在周末战争的时候,敌兵常常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让敌人陷入近乎狂躁的状态。

甚至地方会认为灌木丛中的响声,也是大军的行军。

成千上万个兵马俑,这是每个灌木丛中就有了一军之像。

这个成语以讽刺的意味比喻有些人容易陷入极度恐怖之中,并且夸大周围环境的影响力。

也用成草木而生生动的示某些人们过度担心与害怕杀人表明痛苦滋补乌龙等凡是会豪裂她获得她何遗茔奎龙,4. 鸠占鹊巢鸠占鹊巢,成语常用作隐喻现象,比喻无礼地占有别人的领主,无理束缚并占有他人的位置,秩序严重地侵犯别人的利益。

这个成语出现于《战国策·楚策一》。

楚不甚薄视他人的鸟类的时间。

鹊部分路过鸠奇遇进入人笼求婚。

鹊去找食物回来后,被发现迟钝有人家了。

最后俗话说,鷄不宁巢不旁顾,乘人之危驻人之上口赞瑞传,这库诸葛亮的诞生宫秩豌豆5. 百里挑一百里挑一,描写了从众多中遴选出最佳的一个,有如浩瀚大海中的一隅珍珠。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成语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

为了检验大家对《成语故事》的阅读效果,下面这份测试卷应运而生。

一、选择题1、“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中,最先画好蛇的人最终却没有喝到酒,是因为()A 他画的蛇不好看B 他给蛇添上了脚C 其他人耍赖2、“掩耳盗铃”中那个偷铃铛的人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铃声了,这种想法()A 很聪明B 很愚蠢C 有一定道理3、“刻舟求剑”的故事中,那个人在船上刻记号是为了()A 做标记B 好玩C 纪念4、“亡羊补牢”告诉我们()A 丢了羊再补圈已经没用了B 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还不算晚C 羊圈不需要修补5、下列哪个成语与“狐假虎威”意思相近()A 狗仗人势B 指鹿为马C 叶公好龙二、填空题1、“______”这个成语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______”常用来形容学习或工作勤奋不知疲倦。

3、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______”。

(填一个成语)三、判断题1、“守株待兔”中的农夫最终等到了很多兔子。

()2、“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很有才华。

()3、“买椟还珠”说的是一个人只看重外表,不注重内在。

()四、简答题1、请简要讲述“拔苗助长”的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说说你对“半途而废”这个成语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半途而废。

五、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成语故事,回答问题。

《自相矛盾》从前,有一个楚国人在街上卖矛和盾。

他先举起自己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

”接着,他又拿起自己的矛,大声吹嘘道:“我的矛非常锐利,无论多么坚固的东西,它都能一刺即穿。

”这时,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这个楚国人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问题:1、这个楚国人为什么会愣住?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份测试卷,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大家对《成语故事》的掌握程度。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专项测试练习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专项测试练习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专项测试练习题(附答案)1、“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的故事。

A、王珣B、江淹C、孟子2、如果你能(),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B、举一反三C、万众一心3、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A、开卷有益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庖丁的故事。

A、厨师B、画家C、医生5、小红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A、不学无术B、名列前茅C、有名无实6、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

A、取长补短B、举一反三C、大材小用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

A、一鸣惊人B、青出于蓝C、天下无双8、“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

A、曹操B、曹不C、曹植9、“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说的就是成语()。

A、一蟹不如一蟹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C、大材小用10、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学习,说的是成语()。

A、手不释卷B、专心致志C、呕心沥血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的效果。

A、举一反三B、事半功倍C、亡羊补牢12、孟母为了使()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A、孔子B、荀子C、孟子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

A、聪明才智B、漂亮牙齿C、漂亮言辞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

A、菜B、书C、钱15、思想集中,一心一意,说的是成语()。

A、举一反三B、手不释卷C、专心致志16、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

A、废寝忘食B、一鸣惊人C、半途而废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

A、指鹿为马B、捉襟见肘C、一蟹不如一蟹18、赵王派()出使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

A、蔺相如B、胡亥C、李斯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A、项羽B、子路C、张良20、()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

成语故事测试题

成语故事测试题

《成语故事》检测题1.《掩耳盗铃》:小偷想偷人家门口的铜铃,于是()。

A 将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起来,结果被别人发现了 B 趁主人不在的时候偷走了 C 小偷想了一个好办法偷到了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太子用这个故事告诉了吴王一个道理()。

A 人要抓住眼前的利益,不要顾及以后的事情B 做事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考虑C 不要自以为很聪明,自己欺骗自己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鸟和河蚌相争的结果是()。

A 河蚌被太阳晒死了B 鹬鸟被憋死了C 河蚌和鹬鸟都被渔夫捡回家了4.《囊萤映雪》:夏天利用萤火虫在夜里放光读书的人是()。

A 孙康B 车胤 c 刘秀5.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国王昏庸,报国无门,最后跳进汨罗江,含冤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节。

A 中秋节B 重阳节C 端午节6.《扑朔迷离》:()为了替父从军,女扮男装。

A 花木兰B 屈原C 岳飞7.《滥竽充数》:战国时期的齐宣王喜欢众人合奏竽,所以( )才得以滥竽充数。

A 南郭先生B 北郭先生C 东郭先生8.《东山再起》:这则故事中“东山”是指()。

A 一个人的名字B 一座山的名字C 一个城市的名字9.《怒发冲冠》:“怒发冲冠”中的“发”的意思是()。

A 发现B 出发C 头发10.《狐假虎威》: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是因为()都吓得逃走了。

A 害怕狐狸B 害怕老虎C 两个都怕11.《大公无私》:祁黄羊在推举人才时不避讳他的仇人,推荐了()。

A 祁午B 解狐C 孔子12.《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指()三次请()出山。

A 刘备请诸葛亮B 诸葛亮请刘备C 张飞请诸葛亮13.《刻舟求剑》: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主人()。

A 立刻下船打捞B 在船上做了个记号等船靠岸后在捞C 捞到了剑14.《四面楚歌》:()在战斗失败后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A 刘邦B 刘秀C 项羽15.《囫囵吞枣》:老中医告诉年轻人吃枣多了会(),所以年轻人就囫囵吞枣。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第一关:根据意思说出成语。

1、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非常虚心。

()2、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6、原指丑人模仿美女的打扮。

比喻盲目模仿,效果适得其反。

()7、像风那样奔跑,像电那样闪过。

形容速度非常快。

()8、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9、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清楚,就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让人看一样。

()10、欢乐到极点转而产生悲伤之事。

()答案:虚怀若谷囫囵吞枣自相矛盾安居乐业拔苗助长东施效颦风驰电掣家喻户晓了如指掌乐极生悲第二关: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吗?说出一个就算过关哦!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三顾茅庐()世外桃源()望梅止渴()完璧归赵()手不释卷()一诺千金()答案: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破釜沉舟(项羽、刘邦)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世外桃源(陶渊明)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赵王)手不释卷(吕蒙、孙权)一诺千金(季布、刘邦、项羽)第三关:补充成语。

1、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

杯弓()影对()弹琴井底之()闻()起舞守株待()亡()补牢打草惊()飞()扑火老()识途车水()龙呆若木()惊弓之( )()急跳墙如()得水信笔涂()画()添足()死()悲 ( )毛( )角 ( )歌( )舞( )( )无声 ( )争( )斗沉( )落( ) 黔( )技穷()立()群指()为()()假()威( )( )为奸 ( )吞( )咽 ( )毛蒜皮万( )更新千军万( ) 心( )意( ) ( )目寸光杯弓蛇影对牛弹琴井底之蛙闻鸡起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打草惊蛇飞蛾扑火老马识途车水马龙呆若木鸡鹤立鸡群指鹿为马沉鱼落雁惊弓之鸟狗急跳墙如鱼得水兔死狐悲凤毛麟角莺歌燕舞鸦雀无声信笔涂鸦龙争虎斗黔驴技穷画蛇添足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鸡毛蒜皮万象更新千军万马心猿意马鼠目寸光2、补齐成语的下半部分。

小学成语故事测试试题

小学成语故事测试试题
对()错()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中,盗铃者想出的办法是____。
2.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是____。
3.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中,主人公把剑掉进了____。
4.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中,主人公把____误认为是蛇。
5.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中,主人公是____。
##十、思考题(共10分)
请谈谈你对成语学习的看法,你认为学习成语对小学生有什么好处?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小学成语故事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
A.掩耳盗铃B.滥竽充数C.举案齐眉D.韦编三绝
2.成语“亡羊补牢”出自哪篇古籍?
A.春秋B.战国C.论语D.庄子
3.成语“滥竽充数”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A.齐国B.楚国C.赵国D.燕国
4.以下哪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墨子?
A.刻舟求剑B.叶公好龙C.卧薪尝胆D.滥竽充数
5.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
6.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家?
A.齐国B.楚国C.赵国D.燕国
-成语具有特定的含义,通常寓意深刻,富有启示。
-学习成语时,要注意其准确的含义和用法,避免望文生义或误用。
###三、成语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成语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如诚信、勤奋、谦虚等。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简答题要求学生对成语故事的情节进行归纳总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完整word版)成语故事测试题

(完整word版)成语故事测试题

《成语故事》测试题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B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B )A 曹植 B孔子 C 张良 D司马睿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 B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A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A )A升堂入室 B生吞活剥C黔驴技穷 D寻章摘句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 D )A 妙笔生花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 D画龙点睛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D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 D ) A 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A)的人.A。

贪生怕死B。

不学无术 C。

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二、填空题1。

“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4。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二年级《成语故事园》(上)测试讲解学习

二年级《成语故事园》(上)测试讲解学习

二年级《成语故事园》(上)测试
成语故事园(上)测试题
一、选词填空
不可救药沉鱼落雁班门弄斧各显神通
从容不迫狐假虎威半途而废对牛弹琴
1、八仙过海,()。

2、在鲁班门前卖弄大斧,不自量力,就是()。

3、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叫做()
4、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叫做()。

5、古代美女西施貂蝉有()之美。

6、形容人不慌不忙,沉着镇定而不紧迫叫()。

7、()的意思就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
跑了。

8、()那只是白费劲。

二、在括号里填上一对反义词
居()思()开()辟()
()材()用()辕()辙
()罗()网
三、填写动物名称
沉()落雁打草惊()对()弹琴
鹤立()群狐假()威惊弓之()
井底之()()狈为奸黔()技穷
守株待()亡()补牢为()作伥
闻()起舞指鹿为()
四、在括号里填写数字
()顾茅庐()鸣惊人入木()分
沧海()粟()令()申()丝不苟
朝()暮()()无所有
五、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
()亡()寒出人()地奋不顾()()若悬河()有成竹削()适履
()高气扬口蜜()剑
六、连一连
八仙过海愿者上钩
太公钓鱼各显神通
螳螂捕蝉系铃人
解铃还须黄雀在后。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及答案一、成语故事练习题1. 喜闻乐见故事梗概:在古代,有个贪官成天只知道追求享乐,不管百姓的疾苦。

百姓生活越来越艰难,但贪官却对此毫不关心。

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官员到来,他负责查办贪官。

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纷纷前去举报贪官。

那些曾经被贪官欺压的人们都大声欢呼:“追贪官真是喜闻乐见!”请你用不超过100字的篇幅描述这个成语故事的梗概。

答案:古代有个贪官,只知享乐,百姓生活艰难。

一位聪明的官员查办贪官,百姓欢呼“喜闻乐见!”2. 天衣无缝故事梗概:很久以前,有个富翁为了选儿媳妇,准备了一个考验。

他在地板上放了一根针,打算儿媳妇穿过一片大红布时,针会刺到她。

许多女孩都试过,都被刺伤。

直到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她穿过大红布时,布上没有任何伤痕。

姑娘的衣物被称为“天衣无缝”。

请你用不超过100字的篇幅描述这个成语故事的梗概。

答案:富翁为选儿媳妇,设下考验。

许多女孩被刺伤。

直到一位善良的姑娘,她通过时没有被刺中,“天衣无缝”出现了。

二、答案1. 喜闻乐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对美好消息、正义行动表示欢迎并乐于接受,尤其是在不公平或不正义的情况下。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于追捕腐败官员或惩治不法行为的支持和鼓励。

2. 天衣无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衣物制作得非常巧妙,看不出任何缝隙,以至于观察者无法发现其中的缝合痕迹。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事物结构或内容的完备和无懈可击。

以上是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

通过参与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并通过故事的方式记住这些成语。

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水平。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成语故事365》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成语故事365》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A、囫囵吞枣B、江郎才尽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B、弄巧成拙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B、愚公移山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谢安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B、好说谎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B、韩信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一种官职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成语故事365》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鲁班。

2.曹操。

3.匡衡。

4.七上八下。

5.悬梁刺股。

6.得过且过。

7.说话。

8.风和日丽。

9.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10.下自成蹊。

二、选择题1.A2.A3.A4.B5.B6.B7.B8.A9.B 10.B三、判断题1.√ 2.√3.×4.×5.×6.×7.×8.×9.√10.×。

题目: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含答案)

题目: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含答案)

题目: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含答案)第一题从下方选项中选择与括号中成语相对应的故事。

()A. 画龙点睛、B. 囫囵吞枣、C. 杞人忧天、D. 守株待兔答案: C. 杞人忧天第二题请按照括号中的成语填空。

1.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的人,但是我觉得他是正直的。

(温文尔雅)2. 自从得了第一名,他一副得意洋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样。

(欣喜若狂)答案:1. 温文尔雅2. 欣喜若狂第三题找出句子中的成语,并写出解释。

"小明看了这本语文书后,觉得豁然开朗,明白了书中的每个(蕃薯)。

"答案:蕃薯 - 比喻不懂事的小孩子不顾实际,充满幻想。

第四题将下列选择翻译成成语。

1. A. 纸上谈兵2. B. 爱屋及乌3. C. 金蝉脱壳4. D. 画蛇添足答案:1. 纸上谈兵 - 形容只在纸面上空谈理论,不联系实际。

2. 爱屋及乌 - 比喻喜欢一个人就连跟这个人一起生活的东西也一起喜欢。

3. 金蝉脱壳 - 比喻在危难关头逃脱出来。

4. 画蛇添足 - 比喻毫无需要却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第五题请按照括号中的成语写出对应的故事。

1. 请你编一则与(沧海一粟)相关的故事。

2. 请你编一则与(天花乱坠)相关的故事。

答案:1. 沧海一粟 - 形容极少而微不足道的事物。

故事:从前有一个国家,国王喜欢挑灯夜战。

一次,他带领数万人民去攻打邻国。

在国王出发的时候,他的一名臣子提醒他说:“国王,我们的士兵虽然很勇敢,但是和对方相比,我们只能说是沧海一粟啊。

”国王没有听取臣子的建议,结果在战斗中惨败,损失惨重。

2. 天花乱坠 - 形容辞藻华丽,夸张而不实际。

故事:从前,有一个商人,他卖的货物并不好,但是他总是天花乱坠地夸大他的商品的优点,吹嘘得神乎其神。

结果,人们不久就发现了他的花言巧语,不再相信他的话,生意也做不下去了。

第六题请根据成语,写出一个与其相关的故事。

成语:黄粱一梦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叫小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测试题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B )A 掩耳盗铃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 叶公好龙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B ) A 曹植B孔子 C 张良D司马睿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 B )A 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 D 杏林春满4、“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A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 文与可B南郭先生 C 董奉D张僧繇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 A ) A 升堂入室B生吞活剥C黔驴技穷 D 寻章摘句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 D )A 妙笔生花B 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画龙点睛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D )A 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狐假虎威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 )A 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 D ) A 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 D 妙笔生花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A)的人。

A. 贪生怕死B.不学无术C.卧薪尝胆A. 废寝忘食二、填空题1. “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 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 的佳话。

4.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 请用“ ”画出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的句子。

2. 南郭先生同样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是因为装出会吹的样子,和大家一起吹;而后来只好逃走的原因是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3. 根据你对“滥竽充数”意思的理解,造一个句子。

滥竽充数——掩(yǎn)耳盗(dào)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 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 "画出来。

2. 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1) 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 )(2) 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 )(3) 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

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

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

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

” 不久,船靠岸了。

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

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

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1. 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A. 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B.立即跳下河去捞。

C不. 管不顾。

2. 那个人的宝剑是在什地方掉进河里的?( )A.江边B.江心C.剑鞘3. “宝剑”的“宝”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 )音序。

A.JB.BC.b4. 短文有个自然段?熟能生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陈尧咨。

一次,他练习射箭,箭箭都命中了靶心,他得意极了。

一个卖油翁看见他得意的样子,就说:“不要骄傲,这没什么希奇!”陈尧咨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哼!你有什么本领呢?” 这时,卖油翁取出一个油葫芦,把一个小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舀起一勺子油,高高举起说:“我能把这勺油从铜钱中央的小方孔灌进葫芦里去,而油一点也不沾在钱上。

”结果,铜钱上真的没沾半点油迹。

卖油翁又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手熟罢了。

” 后来,人们用“熟能生巧”表示这样一种意思: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下去,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做得又快又好。

1、短文共有()节。

第节写练习射箭,箭箭都,就十分。

第3节写()能把油从()灌进葫芦,而油()。

2、写出近义词:经常—()特别—()希奇—()3、“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表示什么意思?从文中找找答案用“”划出来。

坐井观天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坐井观天() A.jǐng B.jǐn弄错() A.lòngB.nòng2、填合适的量词一()井一()话一()路一()朋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A. 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B. 青蛙不爱动脑筋。

C. 天是无边无际的。

4、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A.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

B. 青蛙认为小鸟在骗它。

C. 天本来就只有那么大。

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填空题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 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 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二、选择题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B、江郎才尽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B、弄巧成拙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B、愚公移山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谢安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B、好说谎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B、韩信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一种官职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成语故事》选择题1、“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的故事。

A. 王珣B.江淹C.孟子2、如果你能(),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B.举一反三C.万众一心3、()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A.开卷有益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庖丁的故事。

A.厨师B.画家C.医生5、小红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A.不学无术B.名列前茅C.有名无实6、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A.取长补短B.举一反三C.大材小用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

A.一鸣惊人B.青出于蓝C.天下无双8、“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

A.曹操B.曹丕C.曹植9、“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说的就是成语()A.一蟹不如一蟹 B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大材小用10、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学习,说的是成语()A.手不释卷B.专心致志C.呕心沥血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的效果。

A.举一反三B.事半功倍C.亡羊补牢12、孟母为了使()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A.孔子B. 荀子C. 孟子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

A.聪明才智B.漂亮牙齿C.漂亮言辞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

A.菜B.书C.钱15、思想集中,一心一意,说的是成语()。

A.举一反三B.手不释卷C.专心致志16、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

A. 废寝忘食B.一鸣惊人C. 半途而废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A.指鹿为马B.捉襟见肘C.一蟹不如一蟹18、赵王派()出使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

A.蔺相如B.胡亥C.李斯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A.项羽B.子路 C 张良20、()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

这就是成语()的意思。

A.半途而废B.玩物丧志C.运筹帷幄22、蜀国丞相诸葛亮劝告刘禅应该发奋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能够()。

A.不学无术B.不耻下问C.妄自菲薄23、人们常用成语()来比喻犯了同样错误,程度轻的讥笑程度重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