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解题思路和案例分析[文字可编辑]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审题⽴意分析及参考例⽂【九篇】》供您查阅。
⼀、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体可以归为三类,寓⾔类(包括寓⾔故事、寓⾔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字)、名⾔类(包括名⼈之名⾔、领导之名⾔等以说理为⽬的的警⾔类⽂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活的表述性⽂字)。
③审导思。
这些⽂字引导你思考的⽅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
”“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部分,它⼀般要明确题⽬或话题,如“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等指导⽴意取向的⽂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审题⽴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趴在鱼缸⾥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样呼吸⾃由的空⽓了。
”鲥鱼奄奄⼀息:“虽然我的⽣命短暂,但我⾄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湖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2023届上海普陀区高三上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人们总是乐于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但有人说,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题解】这道作文题,学生很容易关注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两个概念,但前者还有一个表限制作用的状语“从各种角度”,因此核心概念是“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如果把材料隐含的信息和逻辑补完整,应该是“生活中,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哪个更重要呢?人们倾向于认为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更重要,因此人们总是乐于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但有人说,相比于从各种角度分析某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个问题。
”可见材料中的前后“问题”指的是同一个“问题”。
材料没有如2022年春考作文题“浓缩的就是精华”一样先列举现象的三个具体表现,需要学生在写作时化抽象为具象,思考在具体情境中即什么问题或哪一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哪一个更重要,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出处理好两者关系的主张。
如果没有具体情境,“各种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问题”很容易不是同一个问题,造成文章前后是两个部分,哪个更重要就没有可比性。
如果主张“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以从“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的特点、必要性、重要性等方面分析原因。
先明确“各种角度”有哪些角度,分析“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的特点,再从问题解决的过程阐述“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从生活实际来看,人们一般会从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问题的走向、问题的结果、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角度分析某一问题。
人们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方法,一方面使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能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一方面也提升了人们的思维水平与认知能力,利于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高考语文作文分析及例文示范
知识链接: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
以漫画作话题的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
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
(2)抓住形象特征。
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
展开联想和想像。
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
(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
1这是今年(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它是一幅漫画,让我们根据它的寓意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如果你上来就“硬想”,不是容易偏题,就是容易思路太多,不知从何下笔!所以,你必须先了解如下三个问题:一、材料作文几乎是默认是要求你写篇“议论文”的,因为议论文才最符合“确定立意,明确问题”的说理要求。
二、议论文分为“话题式”议论文和“解读式”议论文。
“话题式”议论文往往是给你一个范围,只要在这个范围内的议论都是可以的。
比如说,请你以“生命”为话题来写篇议论文,那就可写的多了!你可以写“不浪费生命”,也可写“寻找生命的美好”......总之,只要和“生命”有关就行!“解读式“议论文则不然,它是给了我们一则或两则材料,让我们概括出最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然后再以此观点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材料是不能反过来充当作文的论据的,只能是引出下文的缘起(提出论点的原因)。
那么,漫画其实是属于”解读式“材料作文,所以,只有对漫画的内容进行准确的解读,才能提炼出中心论点。
这个论点提炼不准,就是偏题了!打个比方,”话题式“议论文好比一个圈,不出圈就可以,出圈就是跑题!”解读式“议论文好比一个靶子,你是要命中”靶心“的,否则就是偏题,”脱靶“就是跑题!三、议论文的”审美“标准是:论点清晰明确深刻,论据充分有力,论证过程有文采,富有雄辩色彩,不偏激,正能量,不涉及敏感话题!2关于这幅漫画的解读——漫画内容描述:该漫画是横向排列对比,纵向发展对比的两组图,1图和2图之间是比较关系,因果关系。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导语】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心平气和信心足,过关斩将如流水;细心用心加耐心,高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供您查阅。
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2023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解析及命题思路报告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解析及命题思路报告2023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语文作文试题共4道。
试题文字简洁,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生活;考查高阶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高擎思想大旗,坚定理想信念。
统筹设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融入试题。
一是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原著原文;二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讲话精神,如“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维能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等。
立足学生生活,鼓励个性表达。
作文题与考生生活息息相关,每道题可书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都相当多,学生既能紧扣时代脉搏书写重大主题,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学习,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
精选思辨材料,提升思维品质。
全国甲卷思辨型作文材料文字精到,启人深思,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观察、归纳相应现象,并凝练成鲜明的观点,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阅读写作关联,引导深度学习。
新课标II卷是读写结合类新题型,根据本试卷其他模块的阅读材料,生发出相关写作话题或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之间转换,做到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
2023年高考四道作文试题合理布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细悟笃行。
试题精心选材、精心设问,题面简洁但意蕴丰富,启人深思,切实发挥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2023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思路报告,一起来看全国甲卷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思路:“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的重要关键词,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
高考作文六种方法分析范文
高考作文六种方法分析范文高考作文是考生最关注的一个科目,也是考生最想取得高分的科目之一。
作文是考查学生思维、表达和思考能力的综合考试,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内容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在备考高考作文时,考生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本文将结合六种方法来分析高考作文,并给出一篇范文供大家参考。
首先,方法一:扩展视野。
这种方法要求考生在写作前尽量多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比如,考生要了解社会热点、国际大事、科技进展等,使自己在写作时有更多的素材和思路。
范文如下:高考作文范文一:扩展视野主题: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
尤其是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丰富多样。
同时,科技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信息泛滥、隐私泄露等。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呢?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科技进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比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和朋友们保持联系,了解最新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和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们可以通过在线购物方便地买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
这些都是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好处。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一些问题。
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科技进步对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让我们的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但也使我们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导致信息的质量不高和信息的真实性存疑。
另外,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我们的隐私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比如,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所盗取和利用,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安全构成了一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是复杂和多样的。
我们应该从全面和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科技的发展和利用。
高考语文作文解题思路与立意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解题思路与立意技巧全文共4篇示例,供读者参考1、审文体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2、审范围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3、审内容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高考作文1:坠落在轮回里面的星星我的生命是一根缰绳珍贵只是牵满了星星我的年华是一块夜屏可爱只是匿藏着歌唱星星的歌唱都只是在哀悼轮回?透明胶上的粘着的文字,都是我的一些过往罢。
很久就睡在回忆里,梦着那些曾经很真实的满天星星璀璨的岁月;但是,梦属于过去,梦想即便属于未来了,不是么?于是幻想。
单纯的幻想着下一个轮回,在圈圈圆圆的生命第二次。
我扬起脸,看到的闪烁繁星和明明无无的月光,可没有月亮,便亦无圆与缺之谈。
我是一只乌鸦,那个冬天是我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我不明白,白色的季节为什么赐予我黑色的羽毛,茫莽的阴影搁伤了我的喉咙,“呀——呀”的叫声混淆着空气变成哭泣。
不过单调的生活很快让我习惯自己。
也许我的命运很糟糕,但是我一直过得很真实、纯朴。
并整天整夜如此乐观地歌颂我自以为了不起的生活意义,尽管我的歌声使我狼狈——人们把我视为倒霉之物,把我的忠告听成诅咒——如此狼狈。
而我知道,这不过仅仅是黑色的奉予罢了。
举头,侧目,忽见微闪星星。
我忍不住又叫:“呀——呀——”夜空很狰狞,欣悦只是星星灿烂地冲我笑。
我也希望像星星一样,微笑,大笑,甚至狂笑。
可是我不懂得。
冬天的夜,漫无温热的夜,我孤立在光秃秃的枝头,望着自己的投影不断地打寒颤,于是飞回窝里去。
刺骨的寒风使我难眠,漫长寒夜,我数着天空中的繁星,直到启明星也消失,然后对自己说晚安。
树下面有位老人,是乞丐,老人蜷缩在树边,挣扎在生命线的最后。
生命是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
起点很欢悦,但终点不一定。
几道寒风的镂刻,老人终于在颤抖中死去,但身子便不颤抖了。
这是伤悲里的幸福么?我在老人上空盘旋了几圈,然后哀鸣:“呀——呀——”随即下面走过的路人说:“该死的乌鸦。
2024年新课标1卷语文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写作指导:深层解读分析+范文
新课标1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分析、审题立意、行文结构、论点拟写、行文布局、语言优化、素材选用、论证方法+范文结构讲解示例材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指导:互联网的普及与问题的深度:不仅仅是答案的获取一、题材分析这篇作文材料主要探讨了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对人们获取答案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减少人们的问题。
这一题材涉及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别是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二、审题立意审题时,我们需要抓住“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和“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两个关键点。
立意上,可以从科技进步对人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入手,探讨技术进步是否真正减少了问题,或者只是改变了问题的形式和性质。
三、行文结构1.开头:简要概述材料内容,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并没有真正减少问题,而是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和解决途径。
2.正文:分论点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人们可以快速找到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减少。
相反,它可能导致人们忽略问题的深层原因,满足于表面的解答。
分论点二: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等,这些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新问题。
分论点三:尽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但它不能替代人类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真正的问题解决需要人类的智慧和创新。
3.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不断探索和创新。
四、论点拟写•分论点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对问题解决的表面化影响。
•分论点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问题和挑战。
高考作文思路和范文赏析
(一)高考真题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以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标杆文评(11篇)【标杆作文】(之一)1.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人之初,性本善”,而《圣经》也推崇善心是人的一种本性,这也是慈善的根源。
有人致力于行善,就会有人要接受慈善。
接受慈善或许是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是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选择。
一份慈善就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
当土地悄然焕发生机,天空亦会变得晴朗。
现代哲学对慈善理解为一种心灵的赎罪,尤其是富人行善。
在财富积累中,难免会伤害了其他人生存的利益,富人行善是一种偿还他人的心理,是为剥削他人利益的忏悔。
而对于接受慈善的人,若处境困难,接受他人的帮助,改变困境,同时洗脱一个负罪心理的人心中的罪恶,或许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
再者,只有人接受善心,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事业中。
所以接受一份善心,改变自己的处境,唤醒更多的善心与大爱,理应是个好选择。
一份慈善如滴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接受一份善心,为了付出更多的善心。
感恩与感激是人对慈善应有的心,而偿还与报答则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
美国石油大王哈默,他接受但他要以劳动去换取,他纵使落魄,仍保持人的尊严,或许是他日后出人投(头)地的一个原因。
反观今天,有不少社会上的助学的私人基金都要求日后受捐助的对象加入基金会,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行善,接受慈善,又不会伤害他人尊严,更在将来让更多人行善。
由此看来,接受一份善心,而回报一份善心才是慈善事业中最好的结局。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思路分析经验和天真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思路分析:经验和天真文题1有人说,学会绕行是人生必备的技能,有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2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足够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文题3生活中,面对事情的结果,人们往往以“我很努力了”来肯定自己;但这句话似乎还隐含着更多的意味。
对此,谈谈你的思考。
文题4立身行事注重的是“我应当”,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文题5人的很多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是否意味着人生不需要标准答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文题6个人的成长会因为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失去天真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如何破局❓如何推进思路❓我们一步步分析先找对象通常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先进入审题环节,做到整体把握,心中有数图片1.抓类型: 现象类思辨类2.抓对象: 经验天真再抓关系:个人的成长会因为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失去天真(材料的观点)。
一般情况下,我们采取立论的策略,需要对以上关系进行归因。
如果立论,归因的笔墨就多一点,至少3点,这3点最好构成层层深入的递进,选择最有说服力,自己最能驾驭的观点。
立论论述完了,需要思辨。
注意一般先归因再思辨,归因结束了再思辨,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把归因和思辨搅在一起,思辨一般是其他可能的情况,比如特殊情况、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等。
想真正把握这篇作文的本质含义,还需要抓内涵:对现实的深入了解、对人性复杂的把握对世界纯真看法的影响,这会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材料。
此外,如遇到需要回答问题的,要记得抓任务回答问题(会不会)。
有些材料还需要特别注意背景抓背景:个人的成长逐渐失去审题环节的最后一步是亮观点。
我们一般采取简明扼要的观点型,从中心论点中抽取关键词,整合成动宾式,或者主谓式,如《社会化后的天真》、《天真从未消失》审题1.抓类型: 现象类思辨类2.抓对象: 经验天真3.抓关系:个人的成长会因为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失去天真4.抓思辨: 不一定会5.抓内涵:对现实的深入了解、对人性复杂的把握和对世界纯真看法的影响6.抓任务:回答问题(会不会)7.抓背景:个人的成长逐渐失去8.亮观点:《社会化后的天真》、《天真从未消失》再看思路梳理引材料部分不建议直接引,考场上时间紧、任务重,可以事例引,我们讲过的画家梵高、作家木心都很天真。
[精]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写作方法-分析+案例
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写作方法-分析+案例写议论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说服对方信服自己的观点,或按照自己的观点去做。
如果考场上学生的作文能把阅卷老师说得心服口服。
拿高分自然不在话下。
写议论文同学们最常犯的毛病是“以叙代议”,怎样避免这个毛病,写出优秀的议论文,下面教大家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01诸葛亮舌战群儒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论点)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对比分析)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
(举例论证)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假设分析)”程德枢不能对。
译文: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孔明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
(论点)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
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
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
(对比分析)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
(举例论证)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
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可又有什么用呢!(假设分析)”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论证方法分析:诸葛亮为了反驳程德枢的观点“诸葛亮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会被文人学者所耻笑”,先提出自己的论点“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举杨雄这个反面的例子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假设分析:如果道德上有问题,即使每天能够吟诗作赋,最终还是身败名裂。
西汉文学家扬雄的故事很多,但诸葛亮只抓住和论点相关的部分扼要叙述,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2024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真题深度解析核心段落范文-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与真题模拟
2024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精彩标题+核心段落+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基本分析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作文呢?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属于思辨型作文。
思辨型作文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既要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又要能够在对比、权衡中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这个题目中,一方面是科技带来快速获取答案的便利,容易让人觉得问题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又需要考生思考科技发展是否真的会使问题减少,以及新问题的产生、科技的局限性等问题。
考生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思辨,权衡利弊,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2.这篇材料作文中有哪些核心词或关键概念?核心词:问题、互联网普及与人工智能应用“问题”是整个材料围绕的关键,探讨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背景下其数量的变化趋势。
“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是影响问题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二者共同构成了当前的时代背景。
3.如何理解这些核心词?在这篇作文中,“问题”有多层含义。
首先,“问题”可以指具体的疑惑和难题。
比如日常生活中“如何快速到达某个地点”“某道数学题的解法是什么”等具体的知识性问题,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类问题可能会迅速得到答案。
其次,“问题”也代表着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例如科技带来的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数据隐私保护等;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矛盾,如贫富差距加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再者,“问题”还涵盖了那些深层次的、关于人类本质和价值的思考。
像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人类的情感如何理解等问题,这些是无法通过科技手段直接给出答案的。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及写作思路点拨三篇
【导语】不管是中考语文还是高考语文,作文都是受人关注的,同时也是试卷中分值的一个项目。
整理了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及写作思路点拨三篇供大家鉴赏。
成功【作者简介】贺淑华上海市骨干教师。
曾获得全国首届“新课堂”作文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上海市青年教师课题研究二等奖,两次获得“沪、港、澳、新加坡四地中学生读书活动”优秀指导奖。
发表作文指导类文章几十篇,编写了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高考优秀满分作文及命题预测》一书。
成功之路我塑我造【材料及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长途跋涉,历经八十一难方修正果;如今,“速成”、“一夜成名”的标语处处可见,娱乐圈“超级女声”、“一曲成名”等节目让普通人迅速走红。
古人往往十年磨一剑,现代人短时间成名得利似乎变得容易。
成功或成名也许需要经过长途的磨练,或许在当今只需走个捷径。
你是如何看待此类社会现象的?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70分)【思路点拨】本题的灵感依然来自于社会,“追求成功的长途与捷径”是当今城市生活较为突出的问题。
市面上到处流行着“速成指南”“成功捷径”之类的书籍,娱乐圈到处都是“一夜成名”“一曲成名”的模式。
人人都想成功,似乎现代都市里成功变得容易了?我们往往看到成功成名结果的暂时表象,却忽略了成功背后所需要付出的长时间辛苦的过程。
这个现象虽然只是众多社会现象的其中之一,但隐隐沿袭着上海高考作文的一条暗线——时代特征。
2003年“杂”、2004年“忙”两个“独字作文题”其实与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所具有的时代精神有内在的联系,而2005年对“流行文化现象”的思考也是非常具有时代特点的。
现代城市人的节奏太快了,太多急功近利的现象了,中学生们是否会受到影响,认为成功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呢?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成名,如何看待成功的长途与捷径?如何在这样的大潮里独善其身,调整自我,而不盲目迷失?这是现代人非常需要反思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类》等,就是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无
关的 2018/8/18
8
问题三:对话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话题亦深亦浅, 考生对话题的认识和理解是深是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文章的选材是好是坏,立意是高是低。比如去年的高考作 文,有考生记叙的是停电以后怎么做晚饭的事情:妈妈说 可以点燃蜡烛作照明做晚饭,姐姐提出可以上街买回点心 作晚餐,“我”则认为应该到饭店去吃晚饭,爸爸说答案 是丰富多彩的,然后结束全文。像这样的文章是很难说得 上“深刻透彻”的。还有不少同学则是在写议论文时忙于 堆砌论据材料,而缺少分析说理,论述深入不下去。这也 与对话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有关。
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
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因
而自然就要在开头对材料加以评析、概括,从而确立文章主旨,
然后再联系实际展开论证。而话题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则是
对话题所作的直观、形象的解说,是帮助考生认识话题、拓展
视野、激发思维所作的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它一般不藏什么隐
2018/8/18
7
问题二:仍有偏离题意的文章。一般说来,话题作文 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致离题。但也由于话题范 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 出离题之作。如2000年的高考作文,就有不少考生在论 “创新”问题,全文既没有关于话题的任何表述,整个 思路也完全离开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这 显然是偏离题意的。
高考话题作文解题思路和案 例分析
2018/8/18
1
? 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属于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 题,即通常所说的话题作文;再确切一点说,是材 料加话题的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认 为:“这种开放式作文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 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考生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
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主选择文体,或议论,或 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 感,使考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这番 话,说出了话题作文的如下几个特征
2018/8/18
4
? 三是题目自拟。材料作文有的也是自拟题 目,但其还可以考查考生有没有读懂材料, 话题作文则主要是在选材、立意方面给考生 更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 以上三大特征,是写话题作文时必须紧 记的。当然,不等于说,懂得了话题作文的 特征,就能写好话题作文。实际上,当前高 三的同学,有的虽然懂得了这些特征,但在 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
2018/8/18
5
下面就一些问题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谈点粗 浅的看法。试列举如下:
?
问题一:仍受材料作文模式的影响。在高中阶
段,从老师到学生,都非常重视材料作文训练。尽
管1999年高考就出现了话题作文,但仍未引起同
学们必要的关注。平时材料作文训练得还是比较多。
又由于话题作文许多时候实际上也是提供了材料,
因此有的同学就很容易把它等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
于是仍然按照材料作文的“引—议—联—结”的模
式来写文章,即开头引述材料,并对材料加以评析、
概括,从而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实际展开议论,
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材料。这是很难写出生动活泼、
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来的。
2018/8/18
6
?
对策: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的
对策:平时应加强思想理论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 平。面对话题,要作由此及彼的联系,由因到果的推断,由 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由个别到一般的思考,以深刻认识和理 解话题。写作时,记叙文应该注意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 有意义的材料,并作深层次的开掘;议论文则应注意在摆出 论20据18/8以/18后还要进行辩证分析,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认识问题,9 揭示事物的本质。
对策:学会切分话题,宽题窄做。即在仔细分析命题的同时, 对话题进行切分,把“大”化“小”,分解出“子话题”来, 使角度变小,使写作取材的范围缩小,这样有利于突出中心。 如去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答案》,问的是“春天是怎么 样的”,接着讲白居易怎么回答,苏轼怎么回答,李白怎么 回答,杜甫怎么回答;然后“我”去“寻找春天”,发现春 天在南方,春天在北方,春天在孤儿院,春天在人们的心中, 答2案018/是8/1丰8 富多彩的。这篇散文以一个小角度切入,中心很明10 确
问题四:漫无边际,中心不明。由于话题作文规定了一个很 大的范围,而有的考生却没有对它再行切分,所以,议论的 往往泛泛而谈,记叙的往往不着边际,中心不明确。例如写 以“桥”为话题的文章,有的同学既写改革开放,加入WTO, 架起中外沟通之桥;又写改善城市交通的立交桥;还写人与 人之间沟通的“心灵之桥”等等。总之,是把能想到的统统 塞进去,使整篇文章变成了大杂烩
对策:抓好审题这一环节。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
明显,但也仍有一定的写作上的限制因素。比如,在话
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
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
谓“有关”,含有“重合”,“交叉”乃至“搭界”之
意,即有关系的,可以涉及到的。比如去年有的考生所
写的《论创新》、《小议“失败”》、《二十一世纪的
2018/8/18
2
? 一是内容宽泛。命题者所给出的材料,既不是为考 生审题立意提供统一的依据,更不对考生作文主旨 的确立进行所谓的限制,因为它所规定的只是一个 大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小的角度。如1995年高考, 要求依据寓言诗《鸟的评说》作文,其对写作角度 的规定是很严格的。但1999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材 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其写作角度却是可以多 种多样的,只要与话题有关,或与材料所引发的思 想感受有关便不算离题。
2018/8/18
3
? 二是文体不限。1999年高考作文是除诗 歌以外文体不限,2000年高考作文是完全 取消了文体限制。命题者明确告诉考生,写 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叙述故事,抒 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等等”。这就 使这两年的高考作文既有生动形象的记叙, 又有文情并茂的散文,还有剖析透彻的议论, 甚至还出现了诗歌、戏剧等。
含意思,其观点是裸露的。如果文章开头再来引述材料并对它
进行一番评析、概括,那就不仅显得多余,而且还会严重制约
选材自由,缩小思维空间,不符合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原则,自
然也就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其实,在话题作文中,不仅用
不着对材料进行评析、概括,甚至连提都可以不提。去年一些
得满分的文章均未提及高考作文中的话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