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大远小-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近大远小-教学课件

近大远小-教学课件

详细描述
在人像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 角度和拍摄距离来控制人物的大小和比例。 例如,在拍摄全身照时,将相机靠近人物的 下半身可以使得人物看起来更加高大、有力 ;而在拍摄脸部特写时,将相机远离人物可 以使得脸部特征更加细腻、清晰。这些技巧
都是基于近大远小的规律来运用的。
CHAPTER 05
近大远小的艺术价值
增强视觉冲击力
近大远小原则通过将前景物体放大, 背景物体缩小,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 效果,使画面更加鲜明突出。
在艺术作品中,这种视觉冲击力可以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突出主题,增强 艺术感染力。
表达空间感
近大远小原则通过物体大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距离的变化,使画面呈现出三维 立体感。
VS
详细描述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镜头角 度、焦距和拍摄距离,可以营造出近大远 小的效果。结合镜头运动和剪辑技巧,可 以使电影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和引人入胜 。
CHAPTER 04
近大远小的实例分析
自然景观
总结词
自然景观中,近大远小的规律体现得非常明显,如山峰、树木、河流等。
详细描述
在自然界中,由于地球的曲率以及光线的传播特性,我们观察到的物体大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例如,站 在山脚下看山峰,感觉山峰非常高大,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加,山峰的高度似乎逐渐变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规律 。
CHAPTER 06
如何培养学生的近大远小意识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
总结词:直观感受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站在远处看建筑物,会发现建筑物看起来比实际要小,随 着距离的拉近,建筑物看起来越来越大。通过观察这些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 律。
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 |辽海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 |辽海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近大远小|辽海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与周期;
2.能够根据所见景物进行近大远小的画法表现;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增强了解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周期;
2.案例演示讲解如何根据景物进行近大远小的表现;
3.辅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绘画技巧。

三、教学难点
近大远小的周期和实践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与讲解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近:距离画面近的物体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较大;
远:距离画面远的物体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较小。

2.教师再出示多幅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其中的近大远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周期。

(二)案例演示与讲解
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风景的图片,跟学生一起解析并讲解其中的近大远小关系。

2.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真实场景景物的绘画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理解画家是如何用近大远小来表现景物形态和变化的。

(三)学生练习
1.学生以真实场景为主题,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导。

2.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指出优缺点并进行改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近大远小作为重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掌握实践中画法表现,对于学生绘画技巧的提高和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增强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与察觉,增强了“感知自然”的能力。

1 近大远小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ppt

1 近大远小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ppt
物体透过人的瞳孔 投射在视网膜上, 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其实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变化, 人们得到的只是错觉, 却能“真实”地表现 画面的空间感。
学习建议
●观察街道、铁路、建 筑、人物和树木的远近 变化, 并把你看到的近 大远小现象画出来,看 看能不能画 出纵深感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小巷深深 学生作品( 水粉)
学生作品
门前的路 学生作品片使墙 面似乎有了纵深感
生活中的设计
生活中的设计
小实验
将①和②的平面图形旋转起来,立刻会出现立体的近大远小现象。
小实验
小实验
从我们做的教具上,能看到近大远小的现象。
走进大自然
●你在自然界中发现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吗?
走进大自然
●你在自然界中发现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吗?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 到了哪些知识?
下节课,带着你的作品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6.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下册

16.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下册

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物体的近大远小现象是人视觉的一种感受,理解物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透视规律。

知道视平线、消失点。

2、总结出近大远小的规律,绘制一幅表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透视知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

2、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不陌生,已有这种视觉感受,但是还没有正式接触到透视知识,对透视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对用平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具体方法也基本停留在前后遮挡关系上。

他们能够进行仔细的观察,有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客观物象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

(解决重点的方法,1、通过看视频、看图片分析出透视规律,2、通过讲视平线、消失点更能准确的找到透视现象。

3、通过找错游戏进一步体会透视规律)教学难点: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解决难点的方法:1、画往外推往里拉门第一次感受透视现象的画法,2、通过透明纸画透视线进一步感受透视现象对透视现象的作用。

3、通过教师示范,体会通过透视线画好一幅画的过程。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观察生活中的图片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汽车由近到远的大小变化。

学生看视频进行观察,并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出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的现象在绘画中称为透视现象。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讲授】分析透视规律教师播放视频课件,展示路灯、林荫道、建筑、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景物大小、高低、宽窄的变化。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表现方法;2.了解视觉空间的概念;3.提高对绘画色彩的敏感度;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5.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景物的近大远小表现方法;2.视觉空间的概念。

2.2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画面表现景物的近大远小;2.如何把握视觉空间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彩铅、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2.准备讲解PPT。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4.1 导入(5分钟)1.展示一幅距离感明显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和品味;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画面表现景物的远近?4.2 课堂讲解(10分钟)1.通过讲解PPT,介绍页面上出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标示法;2.让学生理解视角的概念;3.介绍近大远小表现的侧重点。

4.3 实践训练(30分钟)1.让学生自行绘制一个水泥桥墩,训练学生如何表现景物的大小;2.让学生自行绘制一幅立体感明显的画面,训练学生把握视觉空间的概念。

4.4 汇报与展评(15分钟)1.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学习并得到启发;2.教师现场点评,鼓励学生表现得更好。

4.5 总结(5分钟)1.总结所学习到的内容;2.强调学生需要继续认真实践和完善自己。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个画面,训练自己对近大远小表现的把握;2.自行绘制一幅画作,充分表现远近效果;3.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关于颜色对视觉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显然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也充分掌握了景物的近大远小表现方法和视觉空间的概念。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创意方面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画作中展现自己的思想。

“多样性”这一方面也可以成为我们展开下一步的探讨。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物体的近大远小现象是人视觉的一种感受,理解物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透视规律。

知道视平线、消失点。

2、总结出近大远小的规律,绘制一幅表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透视知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

2、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不陌生,已有这种视觉感受,但是还没有正式接触到透视知识,对透视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对用平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具体方法也基本停留在前后遮挡关系上。

他们能够进行仔细的观察,有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客观物象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

(解决重点的方法,1、通过看图片分析出透视规律,2、通过讲视平线、消失点更能准确的找到透视现象。

3、通过找错游戏进一步体会透视规律)教学难点: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解决难点的方法:1、画往外推往里拉门第一次感受透视现象的画法,2、通过透明纸画透视线进一步感受透视现象对透视现象的作用。

3、通过教师示范,体会通过透视线画好一幅画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观察生活中的图片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汽车由近到远的大小变化。

学生看图片进行观察,并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出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的现象在绘画中称为透视现象。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讲授】分析透视规律教师播放视频课件,展示路灯、林荫道、建筑、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景物大小、高低、宽窄的变化。

近大远小ppt课件

近大远小ppt课件
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地低近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1
2
3
远近的奥秘 造型-表现
4
近大远小 近长远短 近宽远窄
5
近清晰远模糊
6
近鲜明远灰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什么是透视呢? •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
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 近大远小、近高远地低、近宽 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13
14
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15
16
17
• 近高远低 • 近宽远窄 • 近长远短 • 近清晰远模糊 • 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小结 透视的基本规律
18
19
8
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9
10
※在视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深度成熟近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这些有形景物无限远时,在天地相接处汇集在一个点上消失了。
※无限远时也会缩小为无限远小的点,代表物体的消失,称灭点或消失点。
11
12
看一看这幅小朋友的画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 |辽海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 |辽海版

《近大远小》教学目标:情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彩笔。

作业要求:自主命题,用彩笔把观察到的物体的近大远小变化画出来,也可以画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所见。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能说一下吗?(学生自由说)2、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

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手变大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二、尝试练习板块一: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1.互动游戏。

(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简单的理解,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臂一前一后,睁开一只眼睛,用你的小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的手会不会真的一大一小?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呢,其实很简单,靠眼睛越近,物体越大,离眼睛越远,物体越小。

其实是我们眼睛产生的错觉。

(2)师:下面考考你们,老师展示的这幅图,我们是从哪个角度看他们,才会看到这样的形象?(俯视人物形象)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

板块二:图片观察,验证透视规律,学习表现1. 跟我找。

师:原来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

跟老师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你找到这样的规律了吗?在哪儿?①大片向日葵。

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远处与近处向日葵的大小比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适用于所有景物。

第一课近大远小

第一课近大远小

第一课近大远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

教学难点: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

教学设计一、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约4分钟)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能展示一下吗?(课前布置学生带外出游玩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1-2张,用投影放大观察。

)2. 师: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照片中的风景。

(在分享交流中教师引导观察远近区别,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

)近处看到什么?远处有什么景物?你怎么看出是远处的?同学们发现了吗,照片中的景物越远越怎样?3. 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

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发现铁轨的变化了吗?远处的铁轨本身是不是真的变窄变细了呢?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越远就越小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二、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1. 教具演示。

取一叠大小相同的绿色彩纸重叠,在重叠的纸面上剪出一棵树的形状,用毛衣针从中间穿过,等距排列开。

然后从侧面(横向)和正面(纵向)观察比较——侧面(如图①)看相同大小的树排列整齐;将树形正面微侧面向学生(如图②)再观察,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如不明显还可以将教具一端靠近学生的眼睛,以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师(梳理提问):这些树大小一样肯定没错吧?看来可以肯定树木的尺寸没有变化,可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树却是近大远小的,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生:讨论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2. 揭示原理。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学习近大远小透视现象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学习近大远小透视现象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学习近大远小透视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今天的社会中,美术教育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具创造力和更加美好地生活。

在美术教育中,学习近大远小透视现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绘画中,颜色、线条等因素都可以为绘画作品增色不少,但对于透视现象的掌握,却是一个绘画作品能否富有立体感、视觉冲击力的关键。

一、教学目的1、了透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存在的价值;2、学习透视画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掌握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表现及其画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透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透视概念透视是把三维世界的立体景象绘成平面图像的技术。

透视画就是用透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形影及其空间关系的画法。

2)透视分类实际应用中,透视通常分为单点透视和双点透视。

根据视点的多少,单点透视也可分为前视单点透视和斜视单点透视;双点透视分为对称式双点透视和非对称式双点透视。

2、透视画法基本方法和技巧1)透视空间关系的表现透视空间的表现即前景、中景、景深等关系,体现着透视的主要特征,也是透视画法最基本的部分。

2)透视的角度画工在作画过程中应准确掌握画角、观察角、透视角等不同角度的转变规律,由此使画面达到逼真的效果。

3)透视中的线条运用线条是透视画法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

线条的运用不仅要体现透视关系,而且也要在画面中起到构成和表现作用。

3、近大远小透视的表现及其画法1)近大远小透视概念近大远小透视是指在透视画中,随着物体离观察者越远,其大小及比例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越远越小。

2)近大远小透视的表现近大远小透视可以表现出画面深度感和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分布,可以反映出画面所表现的物体在空间中的距离关系。

3)近大远小透视的画法近大远小透视的画法,需要在绘制物体时,按照其距离观察角度的大小来确定物体的大小、比例及空间位置关系,同时,还需要掌握画面中透视空间的前景、中景、景深等重要部分,以便画面更加逼真、立体、有层次感。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北京)

近大远小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和感受,引发学生对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视觉现象“近大远小”的关注,明白“近大远小”的基本形成原理,感受有了“近大远小”的画面,会给人们带来更美妙、更真实的世界。

2、学生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验“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纵深感、层次感和真实感。

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

2、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

学习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近大远小的相关资料、教师范画、学生作品欣赏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播放歌曲《小路》,请两位同学用简单的两条线条上来画一条小路2、课件出示出示小路图(进行对比)3、请学生观察图片上的路和小朋友们画的路有什么不同呢?生答:近大远小4、师:(观察、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近大远小这一课(出题)二、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1、近大远小的相关视频(带音乐播放)总结:除了路,人们眼睛所能看到的世界万物都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

请问你的周围有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呢?你观察过吗?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近大远小的效果呢?远处的东西真的会变小吗?2、看示意图(解决两问题)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

人们在看物体的时候眼睛与物体的两端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视角。

距人越远的物体所形成的视角越小,在我们看来物体就越小。

距人越近的物体所形成的视角越大,在我们看来物体就越大。

其实,物体的近大远小现象只是人的一种视觉感受,外物的尺寸并没有变化,人们得到的只不过是一种错觉,万物有了距离,在我们的眼里就会产生近大远小的效果,反之,画面中有了近大远小的表现,也会给人们呈现出层次感、距离感、和真实感,因为它迎合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加两张对比图片)3、现在我们来欣赏一组大师的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辽海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辽海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近大远小|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画面布局和构图。

(3)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技巧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2)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

(3)通过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近大远小在美术作品中应用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

3. 近大远小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画面布局和构图。

2. 教学难点: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美术创作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近大远小吗?它在美术创作中有什么作用呢?2. 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1)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欣赏近大远小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分析其艺术效果。

3. 探索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1)教师示范近大远小的绘画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

4. 实践创作(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画面布局和构图。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和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近大远小的应用、画面布局、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PPT(27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PPT(27张)优质课件


8.围绕本专题的话题,通过组织讨论 ,要求 学生把 人生积 累和经 验带入 文本, 演绎自 己的认 识,与 文本化 为一体 ,在大 师的思 想沐浴 下真正 得到一 次精神 的洗礼 。最后 ,还可 要求学 生在鉴 赏文章 观点表 达充满 诗意的 基础上 ,也动 手用形 象隽永 的语言 来概括 对本板 块话题 的理性 认识, 并在交 流的过 程中升 华自己 的思想 。
步骤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27 张)优 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27 张)优 质课件
步骤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27 张)优 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27 张)优 质课件



描 绘


们 的

校一
园课
第四单元 第一课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27 张)优 质课件
一、取景
视平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27 张)优 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27 张)优 质课件

4.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 再少, 情节不 枝不蔓 ,主人 公性格 单一而 鲜明。 本文中 直接出 场的人 物只有 老渔夫 桑地亚 哥一个 ,情节 也主要 是围绕 大马林 鱼的捕 获以及 因此而 引来的 与鲨鱼 之间的 搏斗, 可谓单 纯而集 中。

5.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 过多地 使用形 容词, 特别是 华丽的 辞藻, 尽量采 用直截 了当的 叙述和 生动鲜 明的对 话,因 此,句 子简短 ,语汇 准确生 动。在 塑造桑 地亚哥 这一形 象时, 他的笔 力主要 集中在 真实而 生动地 再现老 人与鲨 鱼搏斗 的场景 上

最全素描基础教程PPT课件

最全素描基础教程PPT课件
铅笔画是素描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铅笔画比较简便,最易入门。 学习铅笔画可以使我们掌握铅笔画的基本技法,同时可以培养意志 力和毅力。
Page 3
Page 4
(1)铅笔 铅笔是最简单而方便的工具,初学者素描常从铅笔开始,
主要原因是铅笔铅笔能很好地表现出层次丰富的明暗调子。 在用线造型中可以十分精确而肯定,能较随意地修改,又 能较为深入细致地刻划细部。同时铅笔的种类较多,有硬 有软,有深有浅,比较俱全,可以画出较多的调子,铅笔 的色泽又便于表现调子中的许多银灰色层次,初学者比较 容易把握,因此,较适合于基础训练开始时应用。 现有的国产铅笔分6H~ 6B几种类型,为了更适应绘画 需要又有了7B-8B。铅笔能很好地表现出层次丰富的明暗 调子。
3、用纸的要求
画素描通常在专用的素描纸上进行,选用素描纸时,要注意纸质坚实、平整、 耐磨、纹理细腻、不毛不皱、易于修改(,如素描纸、铅画纸,如太粗、太薄、太 光滑的纸都不适合铅笔画素描。初学者使用的纸张大小以8开或4开为宜,16开大小 的铜版纸和复印纸,则适合用钢笔、圆珠笔画素描。
铅笔画使用铅画纸注意事项:作画时,画纸放平,不可放歪。不可随意调转 画纸,不可折叠画纸。
Page 28
素 描 的 基 础 课 程
(一)
1、造型基本因素
素描基础课程(一)
(1)点 (2)线:辅助线、轮廓线 (3)面:直面、曲面
2、比例与分割 3、特征与基本形
(1)物体的形体特征 (2)形体总体出发
4、转折与轮廓
5、构与构成
6、透视与空间 7、明暗与调子
(1)一点透视 (2)一点斜透视 (3)成角透视 (4)空气透视法
画板、画架用品
5.其他还有小刀、铁夹、工字钉,定画液
Page 12

近大远小教案

近大远小教案

近大远小教案近大远小教案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而编制的一种教学计划。

近大远小教案是一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将学习内容分解、分类、层次化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教案的定义、近大远小教案的特点和编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案的定义教案是教师为了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制的一种教学计划。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件。

教案的编写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近大远小教案的特点近大远小教案是一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学习内容分解、分类、层次化的教学方法。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渐进性:近大远小教案通过逐步分解和层次化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的学习单元,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渐进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知识的框架,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导性:近大远小教案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的联系和逻辑思维。

教案中的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个性化:近大远小教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教案中的每个学习单元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近大远小教案的编写方法编写近大远小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知识。

下面是一些编写近大远小教案的方法和步骤:1. 分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分解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的学习单元,按照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排序。

每个学习单元都应该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3. 设计学习活动:根据学习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5)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5)

课题:近大远小教材分析:物体反射的光线透过人的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变化,人们只是在视觉上产生偏差,却能“真实”地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通过观察自然界与生活中常见景物的远近变化、分析和讲解现象产生的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通过学习把有关透视的原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近大远小是绘画透视中最基本的现象,它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是一种运用广泛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

意在从透视学中最基本的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观察、思考,感悟近大远小这一客观现象,加深学生对透视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对基本的透视知识的理解,并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初步了解绘画中关于空间的概念,并能在画纸的平面二维空间中表现立体的三维空间,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透视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情况:透视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五年级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理解力、观察力相对较弱,透视知识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难懂的。

他们在认知能力上已经进入了写实期,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开始留心观察,并有着各自不同的分析和理解。

有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不陌生,已有这种视觉感受,但是还没有正式接触到透视知识,对透视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明确。

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透视现象的感知以及切身体验来形成相应的感性经验,把握透视规律,理解透视现象形成的本质。

再通过直观演示表现方法,化难为易,将规律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

教学方式、手段:1. 充分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可反复的演示方式,创设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进行观察,主动分析并归纳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找到视平线。
2. 确定消失点。
3. 找到透视线。 可以开始填颜
色啦!谁来帮我画 出树干?
名 胜 古 迹
◆ 说说你知道的天安门? ◆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找说
找说

哪你 里知胜体道 现的 Nhomakorabea古
了长 近城

大? 远 小

绘 画 中 的 近 大 远 小
绘画中的近大远小
石阶、路、墙壁……
苏少版小学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五年级下册
近大远小
远 处 的 铁 轨 真 的 变 窄 了 吗 ?
想 一 想
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靠得近的物体遮
为挡什视线么的会角产度大生,近离大得远远的小遮挡的的现角象度就呢小?。
我们从哪个视角可以看到这样的人物形象?
你 找 到 近 大 远 小 吗 ?
除了近大远小,你还发现了近( )远( )?
原来是墙上画的石阶路!
壁画中近大远小的巧妙利用,使室内的空间看上去无限大……
《 门 前 的 路 》 学 生 作 品 水 粉 色
《 小 巷 深 深 》 学 生 作 品 水 粉
作业要求
◆ 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 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 ◆ 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提倡用色彩直 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或者炫彩棒、油 画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