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部分(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培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务教育课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以_____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按“______”学制或“_____”学制安排。

4.______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5.______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8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__课程。

_____与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__,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_____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体现。

6._____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7._____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8.____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_____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方式除了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的统一。

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6、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和,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9、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

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三部分内容。

12、语文教学要注重、,注重,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的开放、的开放、的开放。

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特点。

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A、平等对话B、和谐相处C、努力创造D、互相合作2、()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写作B、阅读C、识字D、口语交际3、()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综合性学习B、阶段性学习C、总结性学习D、实践性学习4、()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

附录附录1 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

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0篇。

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

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1~6年级(75篇)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2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3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4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5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6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7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9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10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1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13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14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15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17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18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19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20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22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23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24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2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27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8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29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30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31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34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35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36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37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38 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39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40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41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42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43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44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45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46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47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48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49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50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51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52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53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5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55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56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57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58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59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6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62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63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65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66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67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68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69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70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71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72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73 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74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75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7~9年级(60篇)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 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42 曹刿论战《左传》43 鱼我所欲也孟子4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5 富贵不能淫孟子46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47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48 出师表诸葛亮49 桃花源记陶潜50 三峡郦道元51 杂说(四)韩愈52 陋室铭刘禹锡53 小石潭记柳宗元54 岳阳楼记范仲淹55 醉翁亭记欧阳修56 爱莲说周敦颐57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58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宋濂59 湖心亭看雪张岱60 河中石兽纪昀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 副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 副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提纲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是学习的()。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3.课程目标()年一贯整体设计。

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口语交际是()与()双方互动的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中进行。

6.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和();(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言课程的()和();(三)重视()、()、()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和()。

7.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综合性学习应贴近(),应突出学生的(),应强调()。

10.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地表达。

各学段对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的情况。

11.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13.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语言文字()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14. 能主动进行()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15.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

认识()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16.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注重(),发展感受和()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测试题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测试题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20分)1.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

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 基本方法)。

3。

《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4.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课标关于识字、写字量有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1600 )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6。

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关于“写作",第一学段为( 写话),第二、三学段为( 习作),第四学段为“写作"。

二、判断(20分)1.“学会汉语拼音。

能熟记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是第一学段的目标之一。

( × )2.“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这是第二学段的识字目标。

(× )3.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 √)4。

口语交际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规范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二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

《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一、填空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5.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左右。

9.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10.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1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13.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桃花源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2014秋) 教师姓名:测试学科:测试得分:第一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一.填空题(20分)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的维度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3.《标准》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4。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5。

在教育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6.小学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7。

在激励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8。

在沟通与合作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

二、单项选择(2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学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 B )。

A、掌握学科课程标准B、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C、了解多学科知识2.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的是( A).A 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B.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C.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3、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 C )。

A.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B.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C.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标之选择题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标之选择题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标之选择题、单选题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当中明确要求,完成小学阶段教育时,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必须达到以下识字水平()。

A.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B.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C.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

D.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

2.“写话”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第一学段“写话”的阶段目标,下列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不吻合的一项是()A.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B.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C.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D.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3.“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今天,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达到()A.100万字以上B.145万字以上C. 200万字以上D.245万字以上4.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课程。

A.综合性、实践性B.工具性、人文性C.统一性、多样性D.文学性、历史性5.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A.自我反思B.同伴互助C.专业引领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6.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重要问题、学术成果等显性资源,也包括()等隐性资源。

A.师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B.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C.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D.老师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7.应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资源建设,通过开发阅读资源库、跨媒介阅读平台等数字资源,逐步建立()之间资源互补、共建与共享的机制。

A.地区、学校B.学校、社会C.学校、家庭D.家庭、学校8.下面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表述的一项是( )A.促进德、智、体的和谐发展B.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C.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D.促进德、智、美、勤的和谐发展9.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

(完整版)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答案

(完整版)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答案

(完整版)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D.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答案:D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

A. 100万字B. 150万字C. 200万字D. 250万字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的总目标?()A. 知识与能力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知识与技能答案:D4.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A. 理解、感悟、欣赏B. 理解、运用、创新C. 感悟、运用、创新D. 理解、感悟、运用答案:D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B. 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C.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D. 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答案:C6.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B. 培养学生文明、和谐、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C. 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合作的精神D.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答案:C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识字与写字教学应同步进行B. 识字与写字教学可以分开进行C. 识字教学应先于写字教学D. 写字教学应先于识字教学答案:A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古诗文教学,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应当重视古诗文背诵B. 应当忽视古诗文背诵C. 应当适当减少古诗文背诵D. 应当增加古诗文背诵答案:A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综合性学习,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综合性学习应当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B. 综合性学习可以替代其他语文教学活动C. 综合性学习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活动D. 综合性学习无需过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答案:A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评价建议,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评价应以考试为主要手段B.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C. 评价应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D.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课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一)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哪些能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由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

第三、第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由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3.阅读教学中精读评价有哪些要求?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4,《标准》中第一、二、三学段关于识字和写字数量有什么要求?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5,《标准》教学建议中指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6年级(75篇)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 (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挖空练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挖空练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 年级)第二学段(3~4 年级)第三学段(5~6 年级)第四学段(7~9 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五)具体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附录1 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第一部分前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提升学生的,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和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的、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

10、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奠基作用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

B.第二学段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掌握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D.积累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C. 定性评价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 )C.课程资源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D.默读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C.1600一、填空题。

〔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路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

(每空1分,共38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
()。

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注重()的整体提高。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其中()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 )个左右会写。

5、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

7、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

课内习作每学年()次。

8、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与()、()与()的不同用法。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二、选择。

(每小题3分,共12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语文素养:
2、自主学习:
3、综合性学习:
四、简答。

(每小题5分,共15分)
1、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
3、简略写出任教学段写话(习作)能力的培养?
五、问题分析及对策。

(20分)
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

”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