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领导者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有企业领导者的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是深化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强烈要求,企业领导者是企业创新的灵魂和关键。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普遍缺乏强有力的创新能力的现状,当前,造就一大批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国有企业领导者是我国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一、创新能力是国有企业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企业的生命力源于企业的创新力。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竞争空前激烈的世纪,各国家面临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创新。企业间的竟争,是技术、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是管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上的较量。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价值。企业“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领导者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企业领导者能否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最近几年,许多国有企业连年处于亏损状态,经济效益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领导者视野狭窄、因循守旧,在产品上、制度上、观念上不愿创新,不敢创新,不能创新,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重重危机。
创新是企业家的天职,是企业家最深刻的职业特征。从企业外部要求看,经济工作最根本的问题是谋求社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必须通过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实现。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决定了资源配置优化工作永无止境。此外,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决定了企业家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新的眼务。从企业内部压力看,创新是企业家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对经济领域的创新作过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他首先假定经济生活中存在一种“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创新,没有发展,总收入等于总支出,企业利润为零,企业领导者只是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守摊人”。企业要发展、要盈利,必须打破原有的“均衡’状态,通过创新改变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并使之重新优化组合,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市场经济条下,企业领导者是市场发展的推动者,企业创新理所当然落到了他们身上,因而企业家必然是创新者,企业家的贡献在于对旧的“均衡”体系进行“创造性破坏”和跨跃原有范围的开拓创新。
我国国有企业领导者尤其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这是由我国国有企业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脊梁,金融、铁路、电信、航空、石油、电力等关键领域基本都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部门和冶金、石化、化工、汽车、机械、电子等重要原材料行业和支柱产业,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也涌现出像以张瑞敏为代表的用于创新、富有远见卓识的一批优秀企业家,带动了一批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精通经营之道、懂得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能从战略角度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家还非常稀缺,企业家缺乏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创新能力,思维狭隘、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这与当前不断变化的形势是不相符的,成为制约我国国有企业竞争的最大因素。
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培养
国有企业领导者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和增强创新能力。
1、要树立创新的价值观和多维的创新思维
创新的价值观是一种敢为人先、不断进取、求新求异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才能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才能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运用新思路去思考问题,不断创新;才会自觉地把国家政策和上级指示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创新。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指出,追求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出类拔萃的进取精神和
心理状态。面对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的挑战,企业必须对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引导和激励职工把自我超越、追求更高更新的技术和业绩作为“共同愿境”,并以这种变革与创新的价值观引导企业的组织变革、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的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的平衡,要把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断的战胜自我、否定自我企业将会在所有的竞争中取胜。”
有了创新的价值观并不一定就能创新。要创新,还必须借助创新思维。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是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创造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求异性思维,它不满足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是在求异求新中发现新的思想火花,发现改变现状的契机和机遇;创新思维又是整合性思维,它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新的组合、迁移和应用,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的成果。一个领导者如果掌握了创造性思维方法,他在思维方式上就具有求异性,在思维状态上就具有主动性,在思维结构上就具有灵活性,在思维运行中就具有综合性,在思维表达上就具有新颖性,而其思维成果一定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效用性。
2、要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在现实中,传统往往是与“权威”、“上级”、“书本”、“经验”等等联系在一起的,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有批判精神,敢于超越理论和权威,敢于超越经验和习惯,做到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不满足现状,“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里的“批判”包含着敢于否定他人和敢于否定自己两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否定自己比否定他人更难,只有勇于否定自己,特别是敢于把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才能做到不断创新,才能保证自己走在别人前面。
创新还必须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应当看到,探索和创新总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随时会遭到各种挫折和失败。创新不成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个人的声誉和地位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但风险又往往意味着机遇和未来。因此,企业家需要有一种锐意进取、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的精神和意志。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有敢闯、敢冒、敢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是不会创新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上级,重视经验,依靠专家,但又不迷信他们。当这些东西与实践发生矛盾时,他们会从实际出发,尝试用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能因为惧怕失败而不敢创新,企业最大的风险不是创新的失败,而是“什么都不干”!允许失败,宽容错误,但不允许不探索,不允许不创新,应当成为企业领导者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共识。
3、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源于知识之中。缺乏最基本的知识,不可能有创新。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材料、基础和背景。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知识经济社会,人类的知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不断地积累和增长;另一方面又急剧地更新和老化。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作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只有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现代管理知识、法律以及构建合乎时代要求、合乎创新要求的新型知识结构,才能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否则,就会被不断变化的时代所淘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创新思想是否正确的标准,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出真知,增智慧,长才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寻求突破,实现创新;离开实践,就会脱离实际,创新能力必然会退化。
4、要以市场需求作为创新的价值导向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它不只是一种创新思想、创新技术,也是一种得到实行并产生效果的思想或技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后的一种“回报”,是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和企业存在的根本。被认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