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鲁迅小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理清小说情节。
2.学习和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是肖像描写。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通过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增强沟通配合能力,增
强展现自己的勇气,增强自我认可的信心,增进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
(1)肖像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1)讲授法教学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法
(3)多媒体直观教学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七课祝福
元凶帮凶
高一的学生对小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阅读过程中关注的更多的是小说的情节而忽略人物形象。知道分析人物从描写方面入手,但往往忽略情节发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困难在于通过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所以,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并讨论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效果分析
讲这篇小说之前,我查阅了一些期刊上对此篇小说的解读与分析,又仔细地读了两遍文本,深深地为祥林嫂的不幸感到痛心,油然而生一种悲悯,心中氤氲着一团挥之不去的哀愁。我想着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切入文本,用一个问题来提纲挈领,贯穿起一连串的问题。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围绕着“谁杀害了祥林嫂”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去解读祥林嫂凄苦的一生,探讨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不是好课。由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些课堂活动环节:在深入读懂读透文本之后。围绕我的嵌入式问题延伸下去,有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一些值得探究的、自己不懂的或有疑惑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仍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以便更深入更有利于学
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学生的思维如此活跃,有些问题思考得非常深刻。比如杨振杰同学和马永淇同学在探究祥林嫂的死因时依据文本分析得很透彻。相信这节课的小组讨论使得学生们对于小说的主旨对于祥林嫂的形象都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放手去爱,放手去教,让个性再张扬一些,课堂再充满活力一些!创立个性化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我努力着,相信不久即将实现。
教材分析
小说《祝福》是高中语文鲁人版第三册的第七篇课文。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连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鲁迅的《祝福》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当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鲁迅小说中与阿Q、孔乙己齐名的人物之一。研读好这篇文章,对将来小说的阅读,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说的写作都有深广意义。
鲁迅作品以深刻思想、犀利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历年来成为中学生学习的难点,理解鲁迅,走进鲁迅的思想世界,体会其博大的胸怀,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至关重要。为了积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的教育理念,将人文教育运用在《祝福》之中,通过唤醒阶段、实施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切身体验和感悟人间的冷暖情,学会关爱弱势群体,有同情心,有进取心,正确理解生命,正确看待死亡,树立批判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少灌输,多研讨,注重学生自己的思想交流,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以收人文教育研究之成效。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仍然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掌握好母语语言这一交流沟通的工具,又要借由语言工具去广泛阅读、开拓眼界、提高思维和写作能力,涵养人文精神和文化品味,使得学生真正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有素质的人。而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鲁迅作品教学,也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也是彰显了语文的“育人”功能,更科学健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评测练习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延伸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语文知识的正迁移,设计了如下两个课后训练题:
1、以“旧中国妇女的命运”为话题,搜集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2、以祥林嫂的名字为例,鉴赏人物姓名。
《祝福》人物的命名有着特别的含义,或寄寓美的毁灭于其中(祥林嫂、贺老六),或寄寓讽刺于其里(鲁四老爷、柳妈),作者的怜悯与憎恶,无奈与悲愤隐于人物姓名的深处。
祥林嫂:
(1)没有自己的名字,随从丈夫叫了祥林嫂说明她没有人生自主权也说明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严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运多舛,数遭闵凶,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悲悯与同情。
课后反思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小说,篇目较长,在上课前的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鲁迅的文章较难理解,很难领会文本内涵。因此在设计这篇文章教学时,我侧重从人物形象着手来分析文章所表达的反封建礼教的主旨。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第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我所设计的内容过多,导致整堂课有些前松后紧。同时,在各个知识点的衔接方面缺少适当的过渡。
第二,在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方面。我在讲解和提问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我在授课的过程中缺少课外知识或话题的引导,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热情。针对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汲取其他老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认真研究和学习自主课堂的教法,并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因材施教,让学生能踊跃发言,愉快地学习语文。
第三,在情感目标的实现方面。这篇文章的教学情感目标是把握人物的悲剧性,认清封建礼教对人的戕害。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情感的培养,在这方面的处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