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强行割占香港岛

合集下载

献花 定稿

献花  定稿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1997年6月30日
小组合作:
1.思考“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 什么?为什么? 2.小组内交流、补充,并在组长 的组织下进行汇报。 3.每组每位组员汇报结束后,本 组或其他小组组员要及时补充并 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7年6月30日
星期一
小雨
在午夜钟声敲响的时候,1997年7月1日开始了,激动人 心的时刻到采了香港回归了。现在举国欢腾。我们,全家人 坐在电视机前观看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看到中国国旗升起、 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讲话,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众所周知,在上香港原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鸦片战争 后英帝国主义者把它从腐败的清政府手中夺走,成为英国的 殖民地。但是明天香港不再是殖民地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特别行政区。香港的回归归功于我们强大的祖国,她在和经 济上正日益强大。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 展做出贡献。
(在哪儿)
(干什么)。
jiá 脸 颊
diǎn 踮 脚
xián tī 舷 梯





wēi










xī 兴高采烈 pín 频频挥手 欣喜若狂

zhì 秩序井然 chǐ 百年耻辱 热泪盈眶
淅淅沥沥 满面春风 激动万分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秩序井然 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 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等待
1997年6月30日下午5时,我冒雨 来到了启德机场。停机坪前铺上了长 长的红地毯。兴高采烈的人们手拿国 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秩序井然地等待 中央代表的到来。

高三历史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高三历史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四、台湾问题
• 1、基本史实 • ①1292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
巡检司,管理台湾
• ②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侵占达 38年之久
• ③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 收复台湾
• ④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 派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
• ⑤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 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台湾从此沦为日 本殖民地达50年。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 斗争(刘永福、袁锦清、徐骧、王德标等)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 行使主权
二、澳门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 1、1553年,葡萄牙骗取在澳 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居 澳门
• 2、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 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 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 复行使主权
三、港澳回归祖国具有重大的历史
意义:
• ①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 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 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 ⑥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收复台湾 • 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
成立。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造成海峡两
岸分离状态至今
• 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1980年以 后,海峡两岸出现一股和缓松动的暖 风,民间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 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不过,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 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 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 言论,严重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
• ②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 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③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 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 ④我们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 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 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 供了新的范例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区旗
香港区徽


澳门的回归: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 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区旗
澳门区徽
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3、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 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视频
阅读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以下材料来自新华网《香港回归十周年专题〉) 材料一、英国新任外交大臣米利班德:香港回归10 年来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香港实现了‚一 国两制’‛,‚香港正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香港回归祖国后仍能保留 其独特生活方式,这一史无前例的试验迄今可以说 是成功的。在香港回归的10年间,香港面临亚洲 金融危机、网络企业泡沫的破灭和禽流感及非典疫 情暴发等严峻挑战,但香港经受住了考验,香港经 济现在正处于20年来的最好时期。 材料二、法国《欧洲时报》总编辑梁源法: 香港今 天的实践证明,由于历史原因生活在不同制度下的 中国人,通过‘一国两制’模式完全可以很好地相 处,这是一个成功的榜样。‛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 ‚一国两制‛? (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 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 据。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施 ‚一国两制‛国策所取得的重大成 果。


SEE YOU NEXT TIME!


香港回归十年来,保持了经济社会 的繁荣、稳定和发展。香港的回归 ①使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②体现 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证明 ‚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 ④ 使 我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英国又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地区,称为“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为收复失地,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香港被英国占领之后的100多年,是中国灾难深重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自强自救的时期。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在反侵略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被日本抢占半个世纪的宝岛台湾也得以收复。

中国以作出重大贡献的战胜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赢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尊崇地位。

当时中国政府希望借此机会收复香港,但终因国力所限,被日本占领三年多的香港重又被英国接管。

香港的回归过程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明确阐述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983年7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长姚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为首的英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中英香港问题第二阶段会谈举行第二次会议。

1984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660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经过投票选举,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

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由港人来选择最高行政首长,也是香港历史上第一位主政的中国公民。

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东方明珠”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归后的繁荣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于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 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 弗里·毫说,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可以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 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 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 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 照顾到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怎样? 怎样才能照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 际情况呢?
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 行资本主义制度,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 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 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 顺利回归。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 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解决香港和澳门问 题的最佳方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004.08
2004.08
香港被英国割占或租借的过程
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占香港 岛
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司地方一区
1898年租借新界ຫໍສະໝຸດ 2004.08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 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 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知识网络
从 香港 和澳门的百年 沧桑历史200中4.0你8 有何启 示?有何认识?有何 感触 ?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区徽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步 ③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984年10月22日)
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指导
3.中英、中葡的共同努力
……
现场专题专访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谁何时提出来的?最早是针对什 么问题提出的?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4.港开澳动大回脑归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 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我要回来!” ——《七子之歌•澳门》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我国能够成功于1997年、1999年分别收回香
B 港和澳门主权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A 2.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意义有(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标志我国在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

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一、港澳问题 2.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1.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 进入澳门。

问 2.1557年,葡萄牙人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 题 在澳门半岛的定居权。
的 3.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又先后侵占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

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

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

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呈圆形,徽面由红色环形窄边、文字区外圈、红色内圆及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所组成。

紫荆花图案为白色,由5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中均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及一条红色花蕊镶在其间。

各片花瓣环绕徽面中。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展拓⾹港界址专条》《展拓⾹港界址专条》(英语:The Convention for the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在1898年6⽉9⽇由清朝政府和英国在北京签订。

英国强⾏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及附近235个岛屿,总⾯积975.1平⽅公⾥,即现在所说的“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30⽇期满。

《展拓⾹港界址专条》 - 概述展拓⾹港界址专条《展拓⾹港界址专条》(英语:The Convention for the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在1898年6⽉9⽇由清政府和英国在北京签订。

专条的主要内容为:英国向清廷租借⾹港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及附近⼆百多个离岛,为期99年,到1997年6⽉30⽇届满。

该部份的⼟地即被港英政府划为新九龙和新界。

但清政府当时仍坚持保留九龙寨城管治权,并可继续在该处派驻官员。

这条约的期限就做成⾹港主权移交过程的起点。

签约国:中国,英国时间地点:1898年6⽉9⽇,光绪⼆⼗四年四⽉⼆⼗⼀⽇,北京双⽅代表:清政府总署⼤⾂李鸿章与英驻华公使窦纳乐《展拓⾹港界址专条》 - 历史背景《展拓⾹港界址专条》英国割占中国领⼟⾹港岛和九龙以后不久,并未放弃进⼀步占据中国领⼟的图谋。

1894年中⽇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军节节败退。

港英当局认为有机可乘,正式提出展拓界址的主张。

1894年11⽉9⽇,⾹港总督威廉·罗便⾂以⾹港“防务安全”为由,向殖民部建议将⾹港界址展拓到⼤鹏湾、深圳湾⼀线,并将隐⽯岛、横澜、南丫岛和所有距⾹港3英⾥以内的海岛割让给英国。

他还着重指出:“应当在中国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之前,向它强⾏提出这些要求。

”威廉·罗便⾂的建议实际上是后来扩界的蓝图。

他的建议得到英国巨商的⽀持。

英商遮打在给威廉·罗便⾂的信中,曾以种种“理由”⿎吹扩界。

鸦片战争与香港割让

鸦片战争与香港割让

鸦片战争与香港割让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这里休养生息,所谓“荒岛”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英国早在鸦片战争前200年,已蓄意侵占中国领土。

19世纪初,它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肯定香港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积极谋求占领。

鸦片战争中,义律交互使用外交讹诈与武力威胁,于1841年1月26日将香港岛强行占领。

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江宁条约》,清朝廷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同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香港是最早被西方侵略者割占的中国领土。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被英国强占150多年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在这民族屈辱得到洗雪之际,回顾这段历史,牢记惨痛的历史教训,这对激励我们为振兴中华民族更加奋发图强,具有重要意义。

一、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有人曾经妄称,香港原是“一处连一所房子都难找到的荒岛”(1)。

这是对历史的恶意歪曲。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充分的历史根据,决不容许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任意抹煞。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香港地区(含香港岛、九龙半岛及周围岛屿)休养生息。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香港岛西南的南丫岛和西边的大屿山,均有新石器遗存。

石器有石刀、石斧、石凿、石环、石箭簇等,属于我国华南文化体系。

南丫岛西部有个大湾,曾发现一些田园遗址。

榕树湾、洪圣爷庙和大湾肚,都发现青铜器和大量陶器碎片。

青铜器有剑、匕、斧、镞等,大体是周秦时代的遗物。

陶器有缸、碗、钵之类。

有些陶器上有隶书的年号,大部分属于西汉时期的遗存。

另外,还发现古代的不少石刻,如石壁、东龙岛、西湾、大浪湾、蒲台岛、长洲等地的石刻,其花纹与我国古代青铜器及同时期的陶器纹饰极为相似。

九龙李郑屋村汉墓中出土的器物,其形制及其装饰方法,均与广州及邻近一带汉墓出土的器物差不多。

这些古物有力地证明,早在4000年前,这里就有我国的先民在此生活。

根据文献记载,香港地区在秦朝时属南海郡番禺县统辖,汉代属于南海郡博罗县。

《别了,“不列颠尼亚”》 讲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 讲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讲义一、背景介绍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而“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 150 多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在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香港岛。

之后,又通过一系列手段逐步扩大其在香港的管治范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收回香港主权。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谈判,终于在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

二、文章内容解析1、标题含义“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个标题富有深意。

“别了”表明了一种诀别、告别的态度,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

“不列颠尼亚”则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字,它在这里象征着英国的殖民统治。

2、开头部分文章开头,作者通过描写“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为整个事件定下了基调,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略带感慨的氛围。

3、主体部分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英国撤离香港的过程。

从港督彭定康的离开,到英国士兵的撤离,再到“不列颠尼亚”号的驶离,作者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这一历史时刻。

例如,“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生动地描绘了彭定康当时的心情。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通过对比,突出了香港回归的必然性和历史性。

4、结尾部分文章结尾,“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 1997 年 7 月 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总结了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开始和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一段充满屈辱与沧桑的被割让历史。

1840 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这是香港被割让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一个重要标志。

香港岛的割让,使得英国在远东地区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和贸易枢纽。

英国开始在香港岛上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开发,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航运中心。

然而,英国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

1860 年 10 月 24 日,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割让给了英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对香港的侵占进一步加剧。

1898 年 6 月 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强行租借了新界,租期为 99 年,从 1898 年 7 月 1 日开始,至 1997 年 6月 30 日结束。

新界的租借,使得英国对香港的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的时期,香港人民经历了诸多的苦难和不公。

英国殖民者实行的是一种歧视性的统治政策,对华人进行种种限制和压迫。

在政治上,香港的统治权完全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华人几乎没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

在经济上,英国的资本家和商人占据了主导地位,华人企业面临着诸多的不公平竞争和限制。

尽管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香港人民从未放弃过对祖国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抗日战争期间,香港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为保卫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逐步强大,中国政府始终没有忘记香港这块被割让的土地。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的谈判,终于在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英国长达 150 多年的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统治前期的香港(1841-1941)

英国殖民统治前期的香港(1841-1941)

英国殖民统治前期的香港(1841-1941) 英国对香港的割占英国对香港觊觎已久,早在1793年10月3日,借向乾隆皇帝祝寿之机访华的英国全权大使马戛尔尼就提出割据广州附近的海岛,被乾隆拒绝;1806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调查员霍斯伯格连续多年考察,绘制香港一带地图,为英国政府提供香港水域的情报;1808年在英国从葡萄牙手中武力夺取澳门未果后,对于占据香港的愿望更加强烈;1833年,东印度公司驻华代表司当东向英国下议院报告,称香港是轮船停泊的良港,鼓吹武力夺取香港,到了8月21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致函英政府,正式建议占领香港;此时香港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英商贩运鸦片的重要集散地,在19世纪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香港被割据成了历史不可逆的必然。

1841年1月26日,英军强行登上香港岛,不日即宣布香港岛已归英国统治。

这是英国对香港推行殖民统治的开端,它开始改变了香港的法律地位,打破了香港居民传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随后,英国利用清朝政府的衰败腐朽,于1842年8月29日迫签《南京条约》,正式割占香港岛。

1856年,英国纠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24日《北京条约》签订,九龙半岛被割占。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又趁机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6月9日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的200多个岛屿(后统称为“新界”)。

英国对香港的割占香港殖民前期的社会状况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设总督为政府首长,按照英国的法律,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的总督是英皇在香港的全权代表。

港总督统揽香港的行政、立法大权,兼任英驻港三军总司令。

同时成立议政局(现称行政局)、定例局(现称立法局),其职能为协助港督处理政务,1843年年初英国政府指示成立香港法庭,从此英国统治下的政府架构彻底形成。

从19世纪40年代起,香港政府实行种族歧视、分区而治的政策。

香港居民分成泾渭分明的两大群体:华人社会与欧人社会。

香港问题的历史回顾

香港问题的历史回顾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是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

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150多年风风雨雨,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这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回顾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经过,回顾香港同胞始终如一的爱国精神,总结历史经验,这对于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是非常重要的。

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问题是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大背景下,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瓜分在华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形成的。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很早就图谋占据中国沿海岛屿,作为对华侵略的基地。

1793年,英国全权大使马戛尔尼到承德会见乾隆皇帝时,要求割占舟山附近一个小岛,遭到断然拒绝。

1830年,47名旅华英商向英国下议院呈交请愿书,要求“取得邻近中国沿海的一处岛屿”。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于1840年8月打到天津白河口。

道光皇帝派琦善到广东议和,并将林则徐革职。

在谈判过程中,英方提出割让香港岛的要求,并突然发动进攻,于1841年1月7日占领位于珠江口的大角和沙角炮台,对琦善施加压力。

琦善答应代英方请求皇帝将香港给他们“泊舟寄居”。

谈判尚在进行,英军就于1月25日强行在香港岛登陆,后又发布文告,谎称已与琦善达成割让香港岛的协议。

1842年6月,驻华全权使臣兼商务监督璞鼎查,指挥英军北上进犯长江。

英军攻占上海后,“采用了极端残酷的手段”攻下长江、运河交汇处的重要城市镇江,占据了清朝的漕运枢纽。

接着长驱西进,兵临南京城下。

此时清政府已无力阻止英军的进攻。

当双方还在长江沿岸交战时,道光皇帝就密令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按照璞鼎查提出的要求,与英方讨论议和问题。

8月18日,他下令说:“香港准其赏借。

”“赏借”即割让。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方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该条约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这是英国侵占香港地区的第一步。

咸丰皇帝在位时,清代政治更加腐败,内外交困。

先是南方爆发太平天国起义,接着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割占了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

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B.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C.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2.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曾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 奴隶贸易主要针对的是非洲黑人,而鸦片贸易主要针对的是中国人B. 奴隶贸易中奴隶的身体还是健全的,而鸦片既摧残人的精神又摧残人的身体C. 奴隶贸易中欧洲人赚的钱少,而鸦片贸易中欧洲人赚的钱多D. 奴隶贸易中黑人奴隶没有人反抗,鸦片贸易中中国人民不断地反抗3.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

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在谈到为什么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一位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指的是()A. 广州B. 台湾C. 香港岛D. 辽东半岛5.1896年的某一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

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辛丑条约》的签订D. 《马关条约》的签订6.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英国强占香港的过程

英国强占香港的过程

英国强占⾹港的过程英国强占⾹港的过程我们祖国的南疆,有⼀颗东⽅明珠,这就是⾹港。

今天⼈们说的⾹港,实际是指⾹港地区,包括⾹港本岛、九龙半岛和周围200多个岛屿。

这些都是英国在19世纪割去或租借的,因此统称⾹港。

今年7⽉1⽇,⾹港地区即全部回归祖国。

重温⼀下这段被割租的历史,对于激发⼈们的爱国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

⼀、英国侵占⾹港蓄谋已久⾹港⾃古就是中国的领⼟。

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器时,我国先民已在这⾥休养⽣息。

⾹港地区在汉代属于南海博罗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始设宝安县。

唐肃宗⾄德⼆年(757年)改为东莞县。

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分东莞南部设⽴新安县。

1914年新安县改称宝安县。

从南北朝起,历代皆派有兵丁在这⼀带驻防。

到了明代,由于倭寇和西⽅殖民者的骚扰,⾹港地区的管理进⼀步加强。

明洪武⼆⼗七年(1394年),明太祖在粤设⽴⼴东海道,建置卫所,加强防守。

这⼀地区属南海卫东莞、⼤鹏千户所巡防。

明末⼜设⽴⼴东⽔师,分别组成六寨。

这⾥属⼴州寨。

寨总部就设在南头,配有战船近60艘,⽔陆兵丁1800名,曾多次击败倭寇和葡萄⽛与荷兰的⼊侵。

到清代,⾹港地区已建⽴相当完善的军政制度。

⾹港上的⾚柱、红⾹炉均派有清朝正规军驻守。

九龙半岛则建有九龙城寨和炮台,派遣兵丁防守。

据1841年5⽉15⽇《⾹港公报》记载,⾹港岛上住着渔民、农民和打⽯⼯⼈等约5000⼈。

九龙半岛居民⽆疑更多。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孙,长期在这⾥从事渔业、农业、盐业、采珠业、制⾹业、商业和航运业等。

英国⾮法侵占⾹港岛是在1841年1⽉26⽇。

但它对⾹港地区的侵扰,则远远在此之前。

还在1683年7⽉,英船卡罗莱娜号即曾到⼤屿⼭岛从事秘密交易。

1689年9⽉,英船防卫号碇泊于澳门东侧的15⾥格处。

据马⼠推测,停泊的地点可能是⾹港港⼝或其邻近,也可能是急⽔门,这是有记载的最早到达⾹港地区的英船。

1741年,英国皇家兵船百夫长号载着海军司令安逊来到中国海域,进⾏武装窥探,曾在⾹港南部停泊修理。

香港被英国占领的历史经过简写30到50个字

香港被英国占领的历史经过简写30到50个字

香港被英国占领的历史经过简写30到50个字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841年1月26日——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的香港殖民地时期,又称香港英治时期、港英时期,是指香港于1841年至1997年期间成为英国殖民地的时期,前后共历经156年。

港英政府殖民地时期称为香港政府,因与香港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简称一样,传媒将殖民地时期的政府称为港英政府,以区别两者。

1941年末至1945年香港被日军统治,英治时期被香港日治时期打断。

1997年7月1日,英国如期将香港主权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象征着大英帝国的结束。

香港主权移交后,根据一国两制的政策,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地位。

鸦片战争简介

鸦片战争简介

鸦片战争简介日期:1840年6月28日- 1842年8月地点:中国结果:英国胜利起因:虎门销烟领土变更:割让香港岛予英国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

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

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

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

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

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

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

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

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

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

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强行割占香港岛
作者:余绳武文章来源:《人民日报》1996年4月12日第10版更新时间:2009年10月13日
近世以来,英国倚仗坚船利炮,在向东方扩张的过程中不断夺占别国岛屿,作为海军基地或通商据点。

在中国,英国人很早便有夺占海岛的打算。

1637年英国海军上校威德尔率武装船队来华贸易,回国后在报告书中写道,为了发展对华贸易,英国应该占据海南岛。

1792年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向清廷提出多项通商要求,并要求把舟山附近一个海岛和广州附近的一地让给英国人作为居留地,被乾隆皇帝拒绝。

珠江口外的香港也是英国人觊觎的目标。

从1806年起,东印度公司派水文地理学家霍斯伯格连续多年在香港等处水域进行勘测,搜集了大量情报。

1833年8月,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律劳卑致函本国外交部,要求派遣海军“占领珠江东部入口处的香港岛,它令人赞叹地适合各种用途”。

律劳卑的后任罗宾逊也于1835年向英国政府提出类似的建议。

更可注意的是,香港岛与九龙间的尖沙咀洋面(英国割占香港后改称维多利亚港),自1821年起即已成为英国对华鸦片走私的重要据点之一;大批鸦片船每年冬季停泊在伶仃洋一带,台风季节移泊金星门和香港水域,从事贩卖毒品活动。

1839年春林则徐收缴鸦片时,共有22艘英国鸦片船停泊在虎门口外,其中有16艘停泊在尖沙咀洋面。

林则徐没收的二万多箱鸦片,大部分来自香港水域的鸦片船上。

英国政府获悉中国禁烟后,竟声称这是对英国的侮辱,悍然决定发动侵华战争,其根本目的是要强迫开放华东各口岸对英通商,并攫取与此相关的各种特权。

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则是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因此称为鸦片战争;这个绝妙的名称据说是1840年4月25日《泰晤士报》首先使用的。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攻占舟山群岛定海城,8月来到白河口投递公文,指责禁烟“亵渎大英国家威仪”,要求赔偿烟价和割让岛屿等等。

清廷派直隶总督琦善负责对英交涉。

琦善向英国侵略者暗示赔偿烟价问题不难解决,建议将谈判改在广东进行。

白河口泥沙淤塞,英国舰队不能驶入;相反它们沿珠江可以直趋虎门,便于在谈判中实行武力威胁。

因此,英国人欣然同意琦善的建议。

同年12月,英国代表义律与琦善在广东继续谈判。

关于赔偿烟价,琦善顺从侵略者的勒索,同意付给600万元。

义律又要求除了广州之外,在华东增开两个通商口岸,琦善只允增开一个,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12月29日,义律撇开增开口岸问题,进一步要求“在外洋割让一个适当的地方(指香港岛———引者),英国国旗可以在该处飘扬,就像葡萄牙国旗在澳门飘扬一样。

”琦善断然拒绝了这一割地要求。

英国侵略者在谈判桌上未遂所欲,便悍然使用武力,于1841年1月7日攻占大角和沙角炮台,并以永据沙角相要挟,企图迫使琦善就范。

琦善出于无奈,允许将义律的要求代奏皇帝,由道光帝定夺。

不言而喻,允许代奏并不等于琦善本人允割香港,何况他根本没有擅自割地的权力。

但义律歪曲事实,竟于1月20日向旅华英侨发布公告,声称他已与琦善“达成初步协议”,“把香港岛和海港割让给英国”。

义律捏造这个“初步协议”(后来有些历史著作以讹传讹,称之为“穿鼻草约”),其目的是为了给吞并香港制造“条约根据”。

上述的公告颁布后不到一周,英军先头部队便于1841年1月25日在港岛北部大笪地(今上环水坑口街附近)登陆。

第二天舰队到达,海军陆战队在大笪地公然升起米字旗。

然而香港岛的占领并不能满足英国政府的胃口。

外交大臣巴麦尊接到义律关于此事和所谓“初步协议”的报告后十分不快,严厉斥责他自作主张,没有勒索到英国政府想要得到的更多权益,并决定撤换义律,任命璞鼎查为全权代表,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

巴麦尊虽认为香港是没有商业价值的“荒岛”,他仍然赞成吞并这块中国领土。

璞鼎查离英前,巴麦尊明确地指示他说:“女王陛下政府认为香港岛应予保留。

”实际上,义律在侵占香港后即已在岛上成立殖民统治机构,并廉价拍卖港岛土地,以吸引英商前来贸易居住。

所谓“女王城”(后来改称“维多利亚城”)已在港岛北部开始兴建,第一条马路———“皇后大道”已经施工。

1841年8月璞鼎查东来后,宣布义律关于香港的各种安排继续有效。

此后,港岛的建设进一步加快步伐,大鸦片商人马地臣和其他英国烟商纷纷在岛上建造洋行和仓库,把香港岛变成不沉的鸦片趸船。

1842年2月,璞鼎查正式宣布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公署从澳门迁港。

同年5月他致函英国外交部说:“这个居留地已取得长足进展,为了女王及其臣民的荣誉和利益,不容许再将它交还中国皇帝去统治。

”大量事实表明,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结束以前,早已打定了永久占据香港的主意。

1842年8月29日订立《南京条约》,其中第3款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

这个条约是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画押的卖身契,它根本没有法律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