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位移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量,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表达式为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第二章:力的计算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合力矢量的长度,方向与合力矢量的方向相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这种分解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来实现,将力按照不同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力的合力。

第三章:力和运动1.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根据速度和质量计算得出。

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净作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定理说明,物体受到的净冲量等于物体动量变化的速率。

第四章:浮力和压强1.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泡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大小等于被液体或气体排开的体积的重量。

2.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的大小,它可以通过将作用力除以单位面积来计算得到。

第五章:波动1. 机械波和电磁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例如水波或声波;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例如光波或无线电波。

2. 波长、频率和波速波长是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峰通过的数量,波速是波传播的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物理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物质世界更加直观、理性地认识。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八班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起来看看吧。

八班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电路一、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5.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6.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7.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

(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

(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二、电流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八班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的电磁1.光的电磁说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跟光波的一些相似性(都是横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指出,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后经赫兹实验证实;而且还从实验上证实电磁波也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其规律都跟光波的相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frac{s_总}{t_总}。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导语】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重视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特别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产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仅供大家查阅。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视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野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毛病能够避免是不该产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够减小误差6、特别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二、简单的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写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形的描写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运动和力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的位移量;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速率。

2.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情况,速度保持不变。

3. 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4.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如果外力为零,物体将保持现有的状态。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而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力,且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压强和浮力1.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P= F/A,其中P代表压强,F代表受力,A代表受力的面积。

2. 浮力浮力是指物体被液体或气体浸没时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液体或气体排开的体积的重量。

3.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的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液体所取代的液体的重量。

4. 上升力和下沉力上升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等于所取代液体的重量;下沉力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

第三章动能和功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大小等于1/2mV²,其中m代表质量,V代表速度。

2. 功功是力对物体做的移动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的过程,功的大小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大小。

3.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可以表示为P=W/t,其中W代表做的功,t代表时间。

4.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指的是做功的大小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可以表示为W=ΔE,其中W代表做的功,ΔE代表动能的变化量。

第四章能量守恒原理1. 动能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当没有非弹性碰撞发生时,系统内物体的动能不变。

2.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指的是在一个力系统内,物体由于位置变化而发生的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运动1.物体变化位置的过程2.运动的本质是相对的3.参照系的选择二、运动的描述1.位移2.速度3.加速度4.匀速直线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第二章力的大小一、什么是力1.力的基本概念2.测量力的大小3.力和物体的接触与否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平行四边形法则与速度的关系3.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章力的效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的概念3.参照系与惯性4.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力和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三、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的运动状态第四章力的性质一、力的方向1.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2.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方向问题3.斜面上物体的运动4. 挠度与伸展长度二、力的种类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浮力5.弯曲力6.张力第五章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与速度的关系3.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内容2.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3.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关系第六章功和功率一、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2.力的方向与功的正负3.功与势能的关系4.功与机械能的转化二、功率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2.功率的物理意义3.功率与能量的关系第七章弹簧力一、弹簧的伸长和缩短1.胡克定律2.损失的弹性力3.用弹簧测力二、形状和位移的关系1.悬挂弹簧的伸长和缩短2.曲线形状的变化第八章静电力和静电场一、静电现象1.电荷的两种状态2.静电感应3.避雷针的原理二、静电场1.电场强度2.电势能和电势差3.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第九章电流和电阻一、电路1.电路的基本概念2.串联和并联电路二、电流和电流强度1.电流的基本概念2.电流强度的计算三、电阻1.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阻的系列和并联3.电阻和电路的功率以上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且可以通过这门学科更好地理解世界。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篇xxx、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xxx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xxx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xxx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5.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2篇xxx、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

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

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xxx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电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历史与希望1. 古代电学的探索2. 电学的应用领域3. 电学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基本概念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 电子和离子3. 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三节电路1.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2.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3. 戴维南和伏安定律第四节电阻和电功率1. 电阻的性质和特点2. 电阻和导体的区别3. 电功率的计算第五节原子结构和导电性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性3. 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原理第二章电路中的电学元件第一节电流表和电压表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电压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阻器和电源1. 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特点2.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开关和导线1. 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作用2. 导线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3. 电路中的串联导线和并联导线第三章电流与电阻的探究第一节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2. 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3. 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2. 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第三节发热和热效应1. 电能的转化与发热2. 热效应的计算3. 发热和热效应的应用第四章电能的转化与运用第一节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3.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第二节电能到热能的转化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 电热器的种类和应用3. 电热器的能量损耗第三节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1. 电解的概念和分类2. 电解的用途和电解方程式3. 电解产物的探究和应用第五章电流的磁效应第一节电磁铁和磁铁1. 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定义3. 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第二节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1. 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节发电机和电动机1. 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应用第六章自然界中的电第一节闪电和静电1. 闪电的形成和原理2. 静电和静电现象的特点3. 静电和闪电的防护方法第二节光电效应和半导体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 光电效应的应用3. 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节声、光、热的传播速度1.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特性2.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速度3. 声音、光和热的应用与探究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机械运动、质量与密度)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机械运动考点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长度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3)常考长度估测:○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考点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3.使用(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L/n。

(2)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nC。

(3)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考点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4.停表的读数方法: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 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0.1s;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 s读数;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严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分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假如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物理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如果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纳米(nm )4、换算关系:m 10km 13= m 10dm 11-= m 10cm 12-= m 10mm 13-= m 10m 16-=μm 10nm 19-=5、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0m 70μ;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两端示数,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俯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两端示数之差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3)换算关系:minmin1=h1=s6060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认识停表:在表盘中认清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分针(短指针)和秒针(长指针)、各按钮作用(开始、停止、复位等)(2)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开始按钮表针停止走动.(3)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即“先分后秒”,测量时间=分针位置读数+秒针位置读数;如图停表所示的时间是4min41.9s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人的估读(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3)测量的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合适的、精密的测量工具(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选取的规则(1)认为参照物是不动的(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3)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尽量使研究问题简单,易于描述.(4)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5)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6)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一般不加以说明.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有相对于其他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他物体都是运动的,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静止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利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4利用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比值小的物体运动得快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3、公式:t S =ν 公式变形:⎪⎩⎪⎨⎧==⇒=νννS t tS t S4、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s /m 或1s m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h /km 或1h km -⋅;换算关系,h /km 6.3s /m 1= s /m 6.31h /km 1=5、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5℃)约340m/s ,真空中光速为3×108m/s 三、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机械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其t s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ν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叫作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反应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ts=-ν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ts=-ν ;实验中先测量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21S S 、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时间21t t 、 (3)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1t S =-全ν;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2t S=-上ν;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21t t S S --=-下ν 3、结论(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间关系:下全上---<<ννν 4、注意事项(1)为了计时方便,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接近相等),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①防止小车滑落;②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如下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可以通过乒乓球弹起显示,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 4、声音的记录(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 (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即声波)向周围传播 三、声速1、声速(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ννν>>);②介质的温度(声音在C o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s /m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 2、回声(1)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2)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t S ν21=其中,t 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3)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听见回声(4)回声与原声间隔s1.0≤—加强原声(5)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空气传导:听觉→→听小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2、骨传导:听觉→头骨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3、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表示振动得越快;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比如一个物体2s内振动了50次,频率就是25Hz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4、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减小声音分散(喇叭、听诊器就是通过减少声音分散,来增大响度的)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即音品)1、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2、影响因素: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声音特征总结归纳知识点三: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与人的交流,利用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1)次声波与信息:如大象的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的监测等.(2)超声波与信息: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探伤等.3、人能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原因(1)声音在产生时本身会携带相关的信息(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传递有关信息(3)声波被反射时,回声也能传递一定信息.二、声与能量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听到的声音更加强烈,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1)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空气加湿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除尘.(4)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如次声波武器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及其来源1、噪声(1)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噪声: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等(2)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工作时的声音(3)工业噪声: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机器等运转的声音(4)工地噪声:如挖掘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声音(5)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市等人群密集地的声音(6)电器噪声: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单位:声音强弱的等级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划分2、常见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30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40~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处于90dB 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2)生理效应:如引起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3)物理效应:如高强度的声音能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表)3、噪声的利用: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一、温度(用T表示)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通常情况下温度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3、摄氏温度的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至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4、常见的温度值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舒适的室内气温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42℃、绝对零度为-273.15℃.二、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2、常用温度计的构造(1)玻璃外壳内是内径很细而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2)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外壳上标有均匀的刻度及符号.3、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常用温度计分类(1)按用途分: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2)按测温物质分:如“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5、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C1.0o35o C42~寒暑表CC1o30o~50三、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量程是C4235o,分度值是C1.0o,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三、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设计(如上图)(2)实验现象海波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当海波升至一定温度时,有液态海波出现,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有更多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通过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3)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4)实验结论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石蜡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现象将熔化后的海波和石蜡停止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石蜡完全凝固后在记录几次温度;同时会发现海波开始处于液态、温度下降,然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最后变成固态,温度下降;石蜡由硬变软、由软变稠、由稠变稀、最后变成液态,温度一直在下降.(2)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3)实验结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下降.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3)晶体和非晶体区别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和凝固点.四、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2、晶体的熔化(1)晶体的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点)3、晶体凝固(1)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2)晶体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5、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晶体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3)实验现象及图像(如图所示)(4)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5、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6、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2)蒸发具有至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能使液体和它附近物体温度下降.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吸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部分气体,在体积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先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4、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如灯丝变细,“干冰”不见了等)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如窗玻璃上结的“冰花”,“雪”等)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热三、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如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存放食品等)2、利用凝华放热形成“白云”(舞台上的“白云”是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气温迅速降低,使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被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大气中漂浮而成为“白云”)四、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三组互逆过程(如图所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对应固液间变化、气液间变化、固气间变化.3、吸热的过程和放热的过程(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五、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洋的海水蒸发升到空中,形成云(小水滴);小水滴凝结成为雨(雪或雹)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水主要成为小溪或地下水,最终汇合为江河,流向大海.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天然光源(如: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等)2、人造光源(篝火、火把、和蜡烛、发光的电灯、电视、电脑等)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3、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特点:成倒立、实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像是等大的)(3)像的形状: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快的.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m/s=⨯c8103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3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42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3知识点二: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一点、二角、三线”(如图所示)即(1)入射点O(2)入射光线AO(3)反射光线OB(4)法线ON(5)入射角i(6)反射角r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1)平而光滑的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射出(如上图所示)2、漫反射(1)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如上图所示)3、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现象(如下中图所示)(1)在玻璃板另一侧成蜡烛的像(2)蜡烛所成的像都能与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重合(3)蜡烛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5)像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2、实验结论:蜡烛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较薄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像(3)玻璃板竖直放置是为了使所成的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上(4)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下左图所示):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显示在光屏上.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上右图所示)2、利用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

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s)。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减小误差。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v=s/t)。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

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光现象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对光有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1. 摩擦力(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有关,满足不等式f≤μN,其中f为静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静摩擦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当物体受到的外力大于动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

2. 力的合成(1)几何法:将各个力的方向、大小用图形表示出来,在图形上用合成的方法得到合力的方向与大小。

(2)分解法:将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分解为垂直于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再将这两个力合成得到合力。

3.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静止,会保持静止;如果在运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4. 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它所受到的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是其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动能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沿着它自身运动方向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的动能的增量。

7.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造成的动量变化率等于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

二、热学1.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能量。

3.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传递。

(2)热对流: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流体的传递。

(3)热辐射:热量通过无介质空间热传递。

4. 热平衡: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温度差异。

5. 热容: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6. 热参数:(1)热导率:物体单位面积的厚度之间传递热量的数量。

(2)比热:物体每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3)比热容:物体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7.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既不能从自己流入,也不能到自己流出,只有热量出入不平衡时,物体温度才会发生变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阶段性的复习对于我们能更高效的学习非常的重要,那么关于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m单位换算2.长度的测量:测量前,测量中注意的问题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基本单位是s单位换算4.误差(概念、和错误的区别)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概念)2.参照物(概念、选参照物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判断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2.重点:速度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单位及单位换算(注意计算题过程的书写)3.匀速直线运动(概念),变速直线运动要研究的平均速度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器材、方法、测量数据及应注意的问题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2.以什么形式传播,在哪里传播3.声速:与什么因素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三种介质中声速大小4.回声(怎样产生,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条件)第二节声音的特性(重点)1.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概念,单位)的关系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次声波,声音和声的区别2.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概念)的关系及距发声体远近的关系3.音色(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第三节声的利用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举例会判断,了解课本上的例子)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来源(1)从物理学角度(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表示:?(后边内容作为了解)3.控制噪声(两种说法(记忆)防止噪声产生(声源处)——阻断噪声传播(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人耳处))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温度(概念)2.温度计(原理和里边的液体)3.摄氏温度℃(0℃、100℃的规定)4.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因观察和注意的,使用中应注意的)5.体温计量程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三种状态及物态变化的概念)2.熔化实验:使用加热的方法,目的3.★晶体和非晶体(概念、例子、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的图像)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例子)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1)蒸发①影响因素②吸热致冷③概念(2)沸腾①实验现象②概念、沸点、沸腾的条件(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表格)2.液化:两种方法:(1)降温(例子)(2)压缩气体体积(例子)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云、雨、雪、霜、露、雾形成所需经过的物态变化现象★(本章重点(记住))六种物态变化(即课上让画的这个三角图)一定要记住第三章物态变化先找起初物体的状态和最后物体的状态然后判断现象第四章《光现象》重点内容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的定义及分类和例子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3.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第二节: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的定义2.光的反射定律⑴探究实验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⑵认识反射光路图(课本P74图4.2-4)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状态或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方向、改变物体的位置。

5.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向量的方法进行,即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以用箭头来表示,力的合成则是将多个力的箭头按照顺序首尾相连。

6.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通过力的分解可以研究物体运动的各个因素。

7. 质量和重量:质量指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与地球无关;重量指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的大小,是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二、物体的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弹力和重力:弹力是物体在被拉伸或压缩时所产生的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力。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合外力作用下,静止的物体继续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6. 惯性和滑动摩擦力: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滑动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滑动接触时的摩擦力。

三、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的传递使得周围的物体也发生振动,从而传播声音。

2. 声音的特点:音量、音调、语速、音色是声音的特点,可以通过调节物体的振动来改变声音的特点。

3.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会受到介质的密度和温度的影响。

四、光的传播1. 光的产生和传播:光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电磁波,通过空气或介质的传递使得周围的物体也发生光的反射或折射。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多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多篇)

推荐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清单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清单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清单归纳一、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在光的传播中,需要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等内容。

2. 物体的成像物体的成像是指光线通过透镜成像的过程,主要分为凸透镜成像和凹透镜成像。

在学习中,需要了解物体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上的成像规律和性质。

3. 光的色散和合成光的色散是指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过程,而光的合成则是指三种颜色的光经过合成后形成白光的过程。

在学习中需要掌握光的色散和合成规律以及相关实验方法。

二、声学知识点1.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声波的传播方向等内容。

2.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特征主要包括声音的频率、强度和音色等内容。

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声音的不同特征对人类听觉的影响以及相关实验方法。

3. 声的反射和衍射声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的现象,而声的衍射则是指声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边缘时发生的偏折现象。

在学习中需要掌握声的反射和衍射规律以及相关实验方法。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光学和声学知识点,我认为这些内容不仅仅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光学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光的行为规律,能够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水中的东西看起来会变形等现象。

声学知识则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了解声音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特性。

总结回顾:通过学习本文中提到的光学和声学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光和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性。

这些知识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做一个有理性、有知识的人。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清单归纳一、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
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人的听觉
环保角度
物理学角度
噪声
难听、刺耳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工作和生活, 振动没有规律,杂乱无章
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
的速度也有差异。
(3) 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 340m/s 。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项目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声音的特征
影响因素
频率
振幅和距离
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
描述
尖细或低沉
响亮或微弱
改变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
改变力的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
短、粗细等
描述
如尖锐刺耳
如震耳欲聋
如“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
1、频率:是指物体在 1s 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符号为 Hz
2、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
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
乐音
好听、悦耳
符合人们的需要,有益于人们的
振动有规律
工作、学习或生活
说明: 噪声与乐音并没有绝对的界线, 乐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会变成噪声。 如商店为促销而播放的歌
曲,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是乐音,而对一个正在学习的学生来说,则是噪声。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
措施或方法
举例
在声源处减弱
如摩托车安装消音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如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
在人耳处减弱
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 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 20000Hz 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整理编辑
zp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学生
年级
八年级
备注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
第二章 声现象考Biblioteka 及知识点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 0 dB ,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30~40 dB ,超过 50 dB 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70 dB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dB ,突然暴露在 150 dB 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
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2.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 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5.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海波:①晶体温度上升到熔点时才开始熔化,②晶体熔化过程中 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 石蜡:①非晶体吸热时先变软后变稀,最后变为液体,②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 不断上升。 3. 熔化和凝固图象
三、晶体和非晶体:
1 .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萘、海波、食盐、冰、石英、各种金属)
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 .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4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
有熔点和凝固点。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 :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沸腾
汽化 蒸发
二、沸腾 :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 沸腾时的特点: 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继续吸热,但只能不断地变 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沸点。 3. 沸腾的条件: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并不断吸热 三、蒸发: 1. 概念: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一、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 摄氏温度的规定:
0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
0 摄氏度
100 ℃: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 100 摄氏度
3. 温度计的种类: (如图甲、乙、丙。 ) 4. 温度计的使用: ①量程 ②分度值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作用
实例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通过听广播来了解国家大事;利用回声定位可以判断物体的位置,探
测海洋的深度;利用“ B 超”成像诊断病情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利用超声波振动去除体内结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及知识点
第一节:温度计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 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 汽化 现象,都要 吸收热量。
1.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特点 2. 缓慢平和

3.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点 影响 1. 液体温度的高低 2.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因素 3. 液体表面气流的快慢
1. 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2. 剧烈 3. 只在一定温度(沸点)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