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最新版)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的个人防护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的个人防护措施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中,个人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正确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保障处置人员安全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介绍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时应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并强调其重要性。
一、穿戴防护服和个人防护装备为了保护处置人员免受危险物质的伤害,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个人防护装备。
以下是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清单:1. 防护服:选用防护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的防护服,能够有效阻隔有害物质的侵入。
常用防护服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等,其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 防护手套:选择符合标准的化学品防护手套,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浓度来选择手套材料。
手套必须紧贴皮肤,并能够抵御腐蚀和刺激。
3. 防护面具或护目镜:对呼吸道和眼睛的保护至关重要。
根据化学品形态和蒸气的毒性来选择合适的面具或护目镜。
确保其密封性良好,以防止气体和颗粒物质的进入。
4. 防护鞋和鞋套:选择能够有效抵御化学品侵蚀的防护鞋,并配备防滑鞋套,提供足部的全方位保护。
5. 其他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实际需要,可佩戴耳塞、防护头盔、防护手臂套等特殊装备,全面保护处置人员。
二、呼吸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空气中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有毒烟雾或有害颗粒物。
因此,采取适当的呼吸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呼吸防护措施:1. 改善通风:在事故现场进行处置时,确保现场通风状况良好,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
2. 使用呼吸过滤装置:如无法改善通风,处置人员应佩戴适当的呼吸器。
呼吸器选择应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和有害物质的性质来确定。
3. 定期检查呼吸器:在使用呼吸器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使用期间应定期更换滤芯或滤罐,依据使用说明进行维护。
三、安全操作和正确处置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中,安全操作和正确处置是防护措施的重要补充。
以下是应注意的事项: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处置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人员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人员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方案背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人员中毒的突发事件。
人员中毒是指个体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微生物、动植物毒素、动植物等物质后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此类情况需要及时有效地应急处置,以保障被中毒人的生命安全。
人员中毒的分类人员中毒情况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进行分类,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化学中毒:指接触于化学性质有毒的含氧化合物、强酸、强碱、氧化剂或那些含有类似铅、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等。
常见的如一氧化碳中毒。
•生物性中毒:指接触于细菌、病毒、真菌、食物毒素等有害的微生物和其代谢产物。
常见的如食物中毒。
•物理性中毒:指接触于较高或较低温度、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的物理信息。
常见的如电击中毒。
•其他类型的中毒:如药物中毒,工业污染导致的中毒等。
应急处置方案为了有效应对人员中毒的应急事故,需要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在制定方案时,应考虑以下诸方面因素:1. 预案制定组织编写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应急处置组织机构以及各级应急响应部门和人员职责。
各部门的任务要尽量具体、详细,对于物资、设备要制定清晰易懂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
同时,应当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初步掌握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效能。
2. 应急处置组织在人员中毒事件发生时,协调组织各部门协同工作,制定好应急处置方案,组成事故应急指挥部,及时统一指挥,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
3. 紧急救治针对不同的中毒类型,制定相关应急处理方案,尽快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相应救治点,获得妥善的医疗救治。
无论是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救治,都要尽可能排除现场可能的干扰因素,提高转运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4. 现场环境控制在人员中毒事件发生时,首先要对现场进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现场的安全,警戒隔离区、包扎伤口或诊治病人时,要穿戴好面罩、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掌握较深的中毒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
5. 信息报告及时、准确上报事件的相关信息,然后对于上级组织和社会公众提供帮助、获得各种资源和协助,保障应急处置顺畅进行。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个人防护 (一)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个人防护 (一)化学事故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在进行救援行动时,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防护是确保他们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个人防护。
1.穿戴适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这种装备通常包括化学护目镜、呼吸器、手套、衣服和靴子。
这些装备可以防止他们受到有害物质的气味、烟雾、腐蚀物、毒气和粉尘等。
化学护目镜和呼吸器可以有效地保护他们的眼睛和呼吸系统。
同时,衣服和靴子可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皮肤和鞋底渗透。
2.遵守安全规定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在进入事故现场时,应按照事故等级确定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他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每种化学物质的特性和防护要求,如对特定物质应使用适当的呼吸器,在特定情况下应使用防护手套和靴子等。
3.定期检查防护装备应急救援队员应定期检查他们的防护装备是否损坏或过期。
呼吸器和化学护目镜的有效期,根据规定,应定期更换以确保其功能恢复到最初水平。
确保防护装备的有效性,防止在操作期间人们受到损害。
4.进行事故模拟练习应急救援人员需要参加定期的事故模拟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类型的事故,并测试他们的应急反应和个人防护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处置化学事故的能力。
5.注意个人卫生在完成救援任务后,应急救援人员应尽可能快地清洗防护装备和身体。
手套和靴子必须在每次结束时进行消毒,并定期更换。
化学品也不能留在身上,避免对皮肤造成损害。
个人卫生的注意还能避免很多健康问题。
6.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脱离在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人员必须能够快速撤离事故现场,为此,他们应掌握正确脱离技巧。
如应学会快速脱离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呼吸器和护目镜,脱离时应先解开防护海衣的后侧織带,再解开护目镜的前带和护目镜。
脱离技巧不当,容易影响到撤离速度和个人安全。
结论:化学事故救援有一定的风险,而应急救援人员的个人防护能够减少潜在的伤害。
突发 中毒事件 医疗卫生 应急人员防护导则
无;或随弃式颗 粒物防护口罩
选配 器材
主要 限制
非气密式化学防 护服 (C1) 或透气 式防毒服(C2) 化学防护手套 化学防护靴 安全帽 安全帽 安全帽 通讯器材 通讯器材 通讯器材 制冷背心 便携式毒物检测仪 动力送风式呼吸 便携式毒物检测 制冷背心 器(PAPR) 仪 便携式毒物检测 仪 有限作业时间 (一 有限作业时间(一 有限作业时间 (一 般约 40 分钟) 般约 40 分钟) 般约 60 分钟) 严重的热和体力 严重的热和体力负 较严重热负荷 负荷 荷
性评价等)方可进入隔离区,其余情况医疗卫生应急人员应避免进入; 4.2.4 一般来说,对一级和二级突发中毒事件应划定相应的风险区域边
界,而三级突发中毒事件的风险区域通常不会形成“隔离区” 。 5 医疗卫生应急人员的防护等级及装备要求 在处臵突发中毒事件过程中,医疗卫生应急人员的防护分为 A、B、C、D 四个 等级,各防护等级及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要求见表 2。
后果 管理 阶段
对卫生撤离人员的洗消, 解除防护 对使用防护装备的处理或维护 结束处臵任务
3.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的相关工作内容 ................................ 2 3.2 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的相关工作内容 ..................................... 3 3.3 医疗机构承担的相关工作内容 ......................................... 3
3
表 1 突发中毒事件的危险度分级 突发中 毒事件 危险度 分级 高毒 或剧 毒 √ 一级 √ √ 二级 三级 √ √ √ √ √ √ √ 中等 或低 毒 再次 发生 的可 能性 √ √ √ 恐怖 或特 殊性 质 人员 及动 物伤 亡 经口 中毒 事件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危险度分级、现场分区和分级防护的方法,以及个体防护决策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及人员运用和管理个体防护装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 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GB/T 24536 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突发中毒事件poisoning incidents在短时间内,毒物通过一定方式作用于特定人群造成的群发性健康影响事件。
3.2卫生应急处置人员health emergency disposal personnel突发事件发生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中参与现场调查、检测鉴定及救治等处置的人员。
3.3卫生应急处置机构health emergency disposal agency依法设立的从事卫生应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
4 基本要求4.1 卫生应急处置机构4.1.1 应建立个体防护管理制度,包括个体防护装备管理、卫生应急处置人员在作业环境及应急救援活动中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管理,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处置工作和使用人员安全。
4.1.2 配备的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4.2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4.2.1 应具备个体防护装备运用能力,了解其局限性,安全完成现场作业任务。
4.2.2 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应2人或2人以上协同进行,现场必须有监护人员。
4.2.3 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时应考虑风向,安排在上风向作业。
4.2.4 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时应注意有毒物质扩散影响及处置伤员时可能引起的二次(次生)污染,及时调整防护决策。
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抢险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抢险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一、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概述危化品事故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需要进行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是指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减轻事故的影响,保护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二、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抢险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1. 着装要求应急处置抢险救援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服装,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防护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检测合格。
2. 器材准备应急处置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携带符合要求的器材,包括呼吸器、气体检测仪、泵等。
这些器材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使用。
3. 安全距离在进行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时,抢险救援人员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在没有进行气体检测前,不能靠近泄漏源。
在进行泄漏处置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距离。
4. 呼吸器使用在进行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时,抢险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呼吸器。
呼吸器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使用。
佩戴呼吸器时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并及时更换滤芯。
5. 气体检测在进行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时,抢险救援人员必须进行气体检测。
气体检测仪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使用。
在进行气体检测时,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并及时更换传感器。
6. 防止火源在进行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时,抢险救援人员必须防止火源。
不得携带明火、电火花等易引起爆炸的物品进入现场。
7. 防止污染在进行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时,抢险救援人员必须防止污染。
在进行泄漏处置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化学品进入水源、土壤等环境。
8. 防止电击在进行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时,抢险救援人员必须防止电击。
不得接触带电设备、导线等。
9. 疏散路线在进行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时,抢险救援人员必须熟悉疏散路线。
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10. 专业培训应急处置抢险救援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
公共卫生应急学MBA课程 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
四、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基本任务
3.分级响应的实施
(4)现场处置
1)脱离接触 2)现场分区和警示标识; 3)现场快速检测和现场采样; 4)现场洗消; 5)现场检伤; 6)病人转运; 7)医疗救护人员的防护; 8)公众的安全保护:
皮肤防护装备呼吸防护装备和配套防护装备二个体防护装备防护鞋靴皮肤防护装备一般工装防护服1气密型2非气密型3液体致密型4喷溅致密型5粉尘致密型6有限喷溅致密型欧洲标准中国标准二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装备口罩呼吸器过滤式空气净化式呼吸器隔绝式供气式呼吸器二个体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选配装备便携式氧气报警器和毒物报警器一突发中毒事件临床特点医疗机构确认没有发生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比确认发生中毒事件难度更大二突发中毒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要点中毒患者的转运三洗消及毒物清除技术洗消装备及器材洗消车辆洗消帐篷皮肤洗消机洗眼器不同部位洗消需要不同成分和浓度的洗消液常用洗消液
三、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3.专业机构--医疗卫生机构
(1)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构 (2)相关医疗机构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卫生监督机构
(1)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职责:
现场医学处理; 辖区内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和临床诊治技术指导; 提供中毒信息服务; 开展中毒检测、诊断和救治技术的研究(国家级); 协助制订中毒事件的应急技术方案(国家级); 检测、救治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国家级、省级); 开展中毒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国家级、省级)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紧急情况下的人员防护方法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紧急情况下的人员防护方法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处理需要高度重视人员的安全,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人员防护措施,保护人员免受危险物质的损害。
本文将介绍应急情况下的人员防护方法,以确保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一、了解和评估危险性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首要任务是对事故的危险性进行了解和评估。
这需要专业人员了解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性质和毒性,以及其在事故发生时可能造成的危害。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人员防护计划。
二、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1.防护服:穿着化学防护服能够有效隔离危险化学品,常见的材料包括乙烯塑料、聚丙烯纤维等。
2.呼吸器具:选择合适的呼吸器具,如过滤式面罩、短管式呼吸器等。
根据事故现场的危险程度,选择正确的呼吸器具以确保呼吸系统的安全。
3.防护手套和鞋套:使用合适的化学防护手套和鞋套,以防止危险物质对手和脚的直接接触。
4.护目镜和面罩:佩戴护目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免受化学物质的飞溅或气体的刺激。
三、控制环境在紧急情况下,必须尽快控制事故现场的环境,以减少危险物质的扩散。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控制方法:1.隔离区域:设立隔离区域,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并确保事故现场周围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2.通风系统:启动或加强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并排除危险物质。
3.应急喷淋系统:事故发生时,应急喷淋系统能够提供迅速的水源,用于冲洗暴露在危险化学品下的人员。
四、培训和演习紧急情况下的人员防护方法需要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培训和演习。
通过培训和演习,人员可以熟悉应急处置计划,并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此外,定期演习还可以提高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
五、事故后的处理在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注意事故现场的清理和消毒工作。
人员需要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残留危险物质的再次接触。
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施
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施化学毒物主要是以气体、液体、固体等形式存在,而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伤口等,所以化学毒物自我防护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好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的防护,防止化学毒物经这些途径进入人体。
一、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1、对化学毒物存在的初步判断(1)闻味:大部分化学毒物都有一定气味,如芥子气有大蒜味,光气、双光气有烂苹果味、硫化氢有臭鸡蛋味等。
但不能有意去闻味而致吸入更多的毒物。
神经性毒剂几乎闻不到气味。
(2)看植物染毒的特征:许多植物被化学毒物污染后,染毒局部都会发生颜色改变,如被芥子气染毒的树及地面等呈黑褐色;有的甚至枯萎,或留有油状液滴及毒剂斑点。
(3)专业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可运用比色法、试纸法、侦检管法、生化法和快速检测仪器等多种侦检方法,对化学毒物的种类进行快速检定。
2、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1)呼吸道防护:在未知现场存在何种有毒有害气体或未知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原则上应使用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或正压式呼吸防护用品);当你所处的场所没有上述防护用品时,在紧急情况下,你可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如果你手边也没有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你只能选择一些简易的呼吸防护方法,如:①戴防毒面罩和防毒口罩等,如防氯气、光气用碱石灰、活性碳作吸附剂的防毒口罩,防氨用硫酸铜或硫酸锌的防毒口罩。
防毒口罩应定期进行检查,以防失效。
②用毛巾、纱布、衣襟等做成厚口罩(8-30层),然后浸以下列的液体,如浸过碳酸钠饱和溶液及10%甘油可用来防二氧化硫、氯化氢、酸雾等;浸过10%碳酸氢钠溶液、草木灰水、石灰水可防沙林和氰化氢;浸过碳酸钙或乳酸钙的可防氟化氢。
当你对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有一定了解时,你应事先准备好供事故状态下有效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2)皮肤防护:①防止化学毒物损伤皮肤和经皮肤侵入体内,应穿防化服、防护靴及戴防护手套,或者可选用适当的防护油膏,如防酸用3%的氧化锌油膏,防碱可用5%硼酸油膏。
危险化学品的个体防护与紧急处理技术
危险化学品的个体防护与紧急处理技术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危险特性的化学物质。
在工业生产、实验室和其他领域中,正确使用和处理危险化学品是至关重要的。
个体防护和紧急处理技术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个体防护和紧急处理技术。
一、个体防护技术个体防护技术是指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个体防护技术。
1.穿戴防护服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是必要的。
防护服应具备抗腐蚀、防火、防静电等功能。
同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防护服材料,如耐酸碱、防静电等。
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防护服的完好无损,避免穿戴破损的防护服。
2.戴好防护眼镜和面罩化学品的喷溅和飞溅可能对眼睛造成危害,所以戴上适当的防护眼镜或面罩是必要的。
这有助于防止液体或固体颗粒进入眼睛造成损伤。
3.佩戴防护手套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手套材料,如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等,以防止化学品对手部造成刺激、腐蚀或烧伤。
4.戴上防护鞋防护鞋应具备防滑、防穿刺和防腐蚀等功能。
穿戴防护鞋有助于防止液体化学品对脚部的伤害。
二、紧急处理技术即使采取了个体防护措施,也无法完全排除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紧急处理技术对于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紧急处理技术。
1.应急停电和放风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如果出现火灾或泄漏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应急停电和放风操作。
停电可以切断电源,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放风则有助于扩散有害气体,减少工作场所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2.紧急启动安全设备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需要安装并学会正确使用各种紧急安全设备,如紧急停止按钮、喷淋系统、紧急喷淋淋浴等。
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启动这些安全设备可以迅速减轻事故的危害。
3.控制泄漏源在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泄漏源的措施。
可以使用栓堵、化学品吸附剂等方法控制泄漏,防止泄漏进一步扩散。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示例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示例1一氧化碳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热区或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的环境),采用B级防护的呼吸防护,即携气式呼吸器,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
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温区,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突发中毒事件现场,使用全面罩防毒面具配适用的过滤元件,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
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突发中毒事件现场进行调查和医疗救援时采用D级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应系好安全带绳,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并携带通讯工具。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现场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见表1。
表1突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现场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全面罩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满足以下要求: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的综合防护过滤元件或含一氧化碳的多用气体和颗粒物的多功能综合防护过滤元件。
如符合GB2890一2009的防护含CO和至少P2级别的颗粒物(含白+粉色标色);CE认证防护含CO和P3级别的颗粒物;NIOSH认证防护含CO和P80级别的颗粒物2氨进入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内(如出现因毒物造成人员或动物昏迷/死亡的氨气泄漏热区或氨气浓度高于360mg/m3),采用A级防护,即携气式呼吸器和气密型防护服,并携带氨气气体报警器。
进入氨气泄漏温区,或氨气浓度在30mg/m3一360mg/m3,采用C级防护,即配适合过滤元件的全面罩防毒面具、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并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
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氨气浓度低于30mg/m3的环境,采用D级防护。
卫生应急人员为液氨/高浓度氨气灼伤病人洗消时,采用C级防护,即全面罩防毒面具配适合的过滤元件、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
救治中毒病人采用D级防护,穿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戴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和防护眼罩。
氨突发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见表2。
表2突发氨中毒事件现场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全面罩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满足以下要求:氨气和颗粒物的综合防护过滤元件,或包括氨气在内的多用气体和颗粒物的多功能综合防护过滤元件。
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最新版】
精选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一、总则为有效处理化学中毒事故,提高应对化学中毒事故的医疗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将化学中毒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以保护患者、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和减少财物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二、成立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医院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化学中毒的应急救援工作,其职责之一是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一)发现或接到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三)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四)负责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三、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的责任划分(一)医院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的组织及指挥工作。
(二)医院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中人员、物资的调动调配工作,向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快速上报,最迟不得超过两小时。
(三)工会组织的负责人应全力协助安全第一责任人。
在抓好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同时,协助做好受伤害人员的家属的安抚工作。
(四)化学中毒事故工作部门要认真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调查事故、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并做好记录。
(五)参加事故应急救援人员要自觉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完成救援任务尽职尽责,通过积极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为尽快恢复工作创造条件。
(六)加强对发生事故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化学中毒事故工作部门安全责任人要密切配合、协助党政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保卫工作,防止现场物资及财产被盗或丢失。
化学事故中人员防护与中毒急救的处置
化学事故中人员防护与中毒急救的处置化学灾害性事故是指导致一种或几种有害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或危险事件,其能在短期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类健康或危害环境造成的事故。
化学灾害性事故包括可引起疾病、损伤、残废或死亡的有毒物质的泄漏、释放、火灾、爆炸等。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同时化学灾害性事故也随之增加。
化学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往往出呼人们的预料,由于其突发性、扩散迅速,群众的防护能力低等特点,容易造成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从消防抢险救援角度来看,化学灾害事故是一类与化学危险品有关的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某些意外情况或人为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突发地发生大量泄漏或伴随火灾爆炸,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危害的事故。
因此,研究有毒化学品意外中毒及急救,对挽救受害人员的生命、减少损矢是非常重要的。
一、救护人员安全进入现场的安全防护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安全防护是首要的,应配备性能良好的呼吸器具、穿防护服、防化靴、佩带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否则,救护人员在救护过程中自身会中毒。
根据化学毒物对人体无防护条件下的毒害性,可把毒物由强到弱分成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等五大类,并充分考虑消防员所处毒害环境的实际安全需要,确定相对应的防护等级。
由于化学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救护人员应根据现场的风向、地形地貌及其他条件尽快使中毒人员向上风方向迅速脱离污染区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到安全区或相对安全区,在脱离污染区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就地取材,进行简易而有效的防护,如头部罩以透明的塑料袋,口鼻用毛巾捂住等。
针对毒物的不同等级和毒害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我们在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现场安全防护时,可以将现场的安全防护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二、现场急救救人是化学灾害性事故救援的最基本、最首要的任务,因为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化学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造成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当人体受到化学伤害时,应进行现场急救处置,以便赢得时间和生命。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危险化学品是指那些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和爆炸性等特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溢出、起火等意外情况,给人体和环境带来巨大风险。
因此,掌握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以及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一、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1. 快速撤离现场: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首要任务是迅速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2. 避免直接接触:如果发生了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应尽量避免与其直接接触。
在目视距离外,尽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受到泄漏物质的伤害。
3. 防止扩散:如果泄漏物质未扩散到较大范围,可以尝试采取措施阻止其进一步扩散。
比如,可以用沙土或泥浆等物质封堵泄漏源,避免泄漏物质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4. 吸附和稀释:如果泄漏物质无法控制,可以使用吸附剂或稀释剂对泄漏物质进行处理。
吸附剂可以将泄漏物质吸附并固定,稀释剂可以将泄漏物质稀释到较低浓度,降低其危险性。
5. 紧急处理伤员:如果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首先应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如止血、包扎等。
如病情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以便及时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6. 保护自身:在处理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时,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上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质,减少受到伤害的风险。
二、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预防措施:1.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在使用危险化学品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其性质和危险性。
包括了解其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和爆炸性等特性,以及可能引起的安全风险和预防措施等。
2. 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明确责任人,制定操作规程,制定紧急预案等。
3.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对于从事与危险化学品有关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包括化学品的安全操作、急救知识、应急预案的掌握等。
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范本(3篇)
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范本中毒分为职业中毒和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苯)含量超标造成缺氧而发生的窒息及中毒现象。
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人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中毒现象。
中毒事故在企业中时有发生,特别是食物中毒,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因此,必须提高劳动者对防止中毒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一、.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1、根除毒物。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
2、降低毒物的浓度。
控___物进入人体的剂量,生产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应从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将毒物处于封闭的管道或器具之中,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应有通风排毒设施,降低空气中的浓度,使其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且有个体防护用具并正确使用,尽可能减少毒物进入人体。
3、严格遵守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消除或减少误操作,避免毒物外逸。
严格执行个人卫生保健制度,人体表面接触毒物以后,对污染部位进行必要的清洗处理。
4、革新技术,改造工艺。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过程,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
有可能时采用遥控乃至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亦可从根本上控___物的逸散。
5、通风排毒。
___通风装置时,首先要考虑在毒物逸出的局部就地排出,尽量缩小其扩散范围。
最常用的是局部抽出式通风。
在地下室和密闭房间作业以及储存油漆等有毒化学物品的仓库,都必须___通风设备,保持新鲜空气流通。
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理中的个体防护
装备 • 7、部分呼吸防护用品不能适于矫正视力者
三、个体防护的评估
• 防护性能:对代表性工业有毒化学品、化 学毒剂的防护才能
• 适用性:使用时间、匹配性、负荷等
四、个体防护主要常见错误点评
个体防护装备分类
• 呼吸防护装备 • 1、呼吸器:空气净化式和供气式呼吸器 • 2、呼吸防护用品:口罩及过滤元件〔滤棉
、滤毒罐〕
个体防护装备分类
• 配套防护装备: • 1、平安帽 • 2、防坠落设备 • 3、通信设备 • 4降温背心 • 5、洗消用品 • 6、便携式氧气报警器和毒物报警器
一、个体防护装备的科学应用
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理中的个 体防护
个体防护装备
• 个体防护装备〔PPE〕:从业人员为防御物 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 装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
• 是预防危害,保护人员安康与平安的重要 措施和最后防线。
• PPE的防护原理就是一种将人体与外界相对 隔离的物理防护机制。
个体防护装备分类
• 淡红色是防护支援区即暖区
一、个体防护装备的科学应用
• 系统配置: • 化学中毒防护是一个系统防护,相关防护
设备配合使用才能形成一个完好的体系。 • 详细配置参照A、B、C、D级分级防护准那
么
一、个体防护装备的科学应用
• 使用检验 • 1、一般检验:外观、形状 • 2、专业检验:合适性检验、密合性检
• C级防护装备着装顺序:
• 安装滤盒、检查外表、确认完好—戴呼吸防 护器、检查气密性—戴眼罩—防护服、帽 子—防护靴、手套
• C级防护装备脱去顺序:
中毒事故预防措施化学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中毒事故预防措施化学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特点,一旦管理和操作失误易酿成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化学事故一般包括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窒息、灼伤等类型。
一旦发生化学事故,迅速控制泄漏源,采取正确有效的防火防爆、现场环境处理、抢险人员个体防护措施,对于遏制事故发展,减少事故损失,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化学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程序1.报警当发生突发性化学事故时,应立即向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或119报警。
报警时应讲清发生事故的单位、地址、事故引发物质、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一般易燃气体、蒸气泄漏是以下风向气体浓度达到该气体或蒸气爆炸下限浓度25%处作为扩散区域的边界;有毒气体、蒸气是以能达到“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浓度(IDLH)”处作为泄漏发生后最初30min内的急性中毒区的边界,或通过气体监测仪监测气体浓度变化来决定扩散区域。
在实际应急过程中,一般在扩散区域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缓冲区,作为警戒区。
3.人员疏散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
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
一般是从侧上风向撤离,撤离工作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
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可采取就地保护。
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4.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要立即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咨询有关专家或向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机构咨询,了解事故引发物质的危险特性和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为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知识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知识危险化学品是指:天然气、液化气、管道煤气,香蕉水等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氯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
(一)应急处置要点1.注意防护(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
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
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
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3)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4)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2.撤离: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上侧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撤离现场。
3.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4.救治:迅速拨打“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医院救治。
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二)现场应急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急救,一是要防止烧伤和中毒程度继续加深,二是要使患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这是两条最为重要的现场救治原则。
1.危险化学品烧灼伤的现场急救化学腐蚀物品对人体有腐蚀作用,易造成化学灼伤。
腐蚀物品造成的灼伤与一般火灾的烧伤烫伤不同,开始时往往感觉不太疼,但发觉时组织已灼伤。
所以对触及皮肤的腐蚀物品,应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1)对化学性皮肤烧伤,应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裤、鞋袜等,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20至30分钟(强烈的化学品要更长),以稀释有毒物质,防止继续损伤和通过伤口吸收。
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要用脏布包裹;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干净的湿布覆盖创面。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摘要化学品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在便利人们生活,给人们受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危害。
近年,我国和我省化学工业高速发展,化学物品使用量和种类在迅速增长,新的品种被不断开发和应用加大了化学中毒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以及家庭误用化学品各个环节中,中毒事故屡有发生。
不仅给生产和使用者带来危险,有时化学品泄漏危及周边居民。
在突发化学中毒事件中,为保护现场人员免受化学物污染危害,应配备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
关键词:化学品、中毒事故、个体防护装备一、毒物的涵义及化学事故定义与特点1.毒物的涵义及特点:毒物的涵义: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小剂量后与生物体互相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毒物的涵义:“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
只是按剂量区别是否为毒物。
”(1)工业毒物:工业生产中的原料、辅佐剂、中间体、成品、副产品、杂质、废弃物等所含的毒物。
(2)化学物的危险性:是指在生产、使用或清除化学物的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可能性。
既表示接触这些化学物后,机体出现不良反应的预期频率。
(3)注意事项:故对毒物作出正确认识,必须了解动物的刺激性和腐蚀效应以及“急性毒作用带”的宽窄等危险性和毒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就明白低毒物质不一定危害小,而在严格控制下的高毒物质也可以防止危害发生。
(4)急性毒作用带:化学物质对机体有害作用最小浓度(剂量)到Lc50(Ld50)之间的毒作用宽窄。
2.化学事故的定义和特点化学事故是指导致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能在短期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和/或危害环境。
包括造成功能性及器质性损伤、残废或死亡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泄漏或释放。
通常涉及人数较多,受害者病情重,可能只有穿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才能进入有毒区等特点。
二、突发化学中毒事件中的危害因素在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调查中,要考虑现场环境中存在的和接触者携带的几种形态存在的有害因素都可能给现场救援人员带来健康危害,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化学伤害应急措施
化学伤害应急措施
以下是化学伤害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 立即撤离现场:一旦发生化学伤害事故,应立即向安全区域撤离,远离有害物质的释放点,确保人身安全。
2. 拨打急救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医务人员报告发生的化学伤害事故,并提供准确的事故地点和相关信息。
3. 切勿直接接触有害物质:避免与有害化学物质接触,包括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如发生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4. 隔离和限制进入事故区域:将事故区域隔离,限制他人进入以防止进一步伤害和扩散。
关闭相关的阀门或设备,切断有害物质的供应。
5. 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呼吸器等,以防止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6. 安排物质清除和废弃:在专业指导下,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有害物质的清除和废弃处理,确保符合相关环境保护和安全规定。
7. 获取相关资讯和指导:及时向专业机构、当地政府或相关企业咨询,获取有关化学伤害应急的最新资讯和指导。
这些是化学伤害应急措施的一般原则,但具体应采取的措施可能会因不同的化学品和情况而异。
因此,在应急时,应尽量依据实际情况,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
将以上指导作为参考,并在能力范围内做出独立决策,确保安全有效应对化学伤害事故。
注意:以上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在应急时咨询专业机构或相应法律文件以获得准确的指导和法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最新版)摘要化学品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在便利人们生活,给人们受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危害。
近年,我国和我省化学工业高速发展,化学物品使用量和种类在迅速增长,新的品种被不断开发和应用加大了化学中毒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以及家庭误用化学品各个环节中,中毒事故屡有发生。
不仅给生产和使用者带来危险,有时化学品泄漏危及周边居民。
在突发化学中毒事件中,为保护现场人员免受化学物污染危害,应配备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
关键词:化学品、中毒事故、个体防护装备一、毒物的涵义及化学事故定义与特点1.毒物的涵义及特点:毒物的涵义: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小剂量后与生物体互相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毒物的涵义:“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
只是按剂量区别是否为毒物。
”(1)工业毒物:工业生产中的原料、辅佐剂、中间体、成品、副产品、杂质、废弃物等所含的毒物。
(2)化学物的危险性:是指在生产、使用或清除化学物的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可能性。
既表示接触这些化学物后,机体出现不良反应的预期频率。
(3)注意事项:故对毒物作出正确认识,必须了解动物的刺激性和腐蚀效应以及“急性毒作用带”的宽窄等危险性和毒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就明白低毒物质不一定危害小,而在严格控制下的高毒物质也可以防止危害发生。
(4)急性毒作用带:化学物质对机体有害作用最小浓度(剂量)到Lc50(Ld50)之间的毒作用宽窄。
2.化学事故的定义和特点化学事故是指导致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能在短期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和/或危害环境。
包括造成功能性及器质性损伤、残废或死亡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泄漏或释放。
通常涉及人数较多,受害者病情重,可能只有穿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才能进入有毒区等特点。
二、突发化学中毒事件中的危害因素在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调查中,要考虑现场环境中存在的和接触者携带的几种形态存在的有害因素都可能给现场救援人员带来健康危害,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颗粒物: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粒状物质,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
粉尘和烟都是固体颗粒,粉尘一般产生于固体物料受力破碎过程中,烟却是物质燃烧气化后,在空气中冷凝所形成;雾为呈液态的颗粒物,多在液体喷洒或冷凝过程中形成;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在空气中多以附着在其他颗粒物的形式存在。
有些颗粒物还有挥发性,如某些溶剂性喷雾和酸雾以及某些生化毒剂等。
放射性尘埃也为颗粒物,这种颗粒物是具有放射性的,吸入体内后可产生持续内照射危害健康。
2.气态物质: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氮氧化物、氯气、氨气、光气等腐蚀性强的刺激性气体以及一氧化碳、氢化物、硫化氢(刺激和窒息作用)等窒息性气体,还有在常温常压下呈液体和固体的物质经过蒸发或升华产生的蒸气,如各种有机溶剂蒸气、汞蒸气等。
有些气体具有特殊气味或刺激,能够很快的感知到,而有些则没有,部分有毒气体能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刺激作用,有些还能够通过皮肤吸收。
3.液体物质:有害液体种类很多,酸或碱液对皮肤有腐蚀性,并能挥发出有刺激性的气体、蒸气或产生雾,一些有机溶剂不仅挥发出有毒蒸气,也会经皮肤吸收,并刺激或腐蚀皮肤;有些液体还具有可燃性等。
许多生物样本呈液态,传染病患者的部分分泌物具有传染性。
4.缺氧环境:空气中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低于18%为缺氧环境,缺氧环境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甚至窒息死亡。
5.燃烧:包括普通火灾和各种化学火灾,现场除高温、燃烧、塌方等安全危险因素外,燃烧还会产生各种颗粒物和成分复杂的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
三、个体防护装备的分级原则突发事件现场要分区管理,按照与有害源的距离和危害程度分为热区、温区和冷区。
救援人员要明确责任,在相应的区域内开展救援工作,不要超越区域分界线,各区域工作人员要穿戴相应的救援装备。
1.A级个体防护:(1)防护对象:接触可经皮肤吸收的气体、液体;可致癌和高毒性化学物;极有可能发生高浓度液体泼溅、接触、浸润和蒸气暴露的情况;接触未知化学物;有害物浓度达到可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IDLH)浓度的可经皮肤吸收的化学物;缺氧环境。
(2)A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SCBA);防护服: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防酸碱等各类物质,能够防止液体、气体的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物;防护靴:抗化学物;头部防护:安全帽。
2.B级个体防护:(1)防护对象:种类确知的气态有毒化学物质,不经皮肤吸收;达到IDLH浓度;缺氧;(2)B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SCBA;防护服: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非气密性,防化学液体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物;防护靴:抗化学物;头部防护:安全帽。
3.C级个体防护:(1)防护对象:非皮肤吸收气态有毒物,毒物种类和浓度已知;非IDLH浓度;不缺氧;(2)C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空气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正压或负压系统),过滤元件适合特定的防护对象,防护水平适合毒物浓度水平;防护服:隔离颗粒物,防少量液体喷溅;防护手套:抗化学物;防护靴:抗化学物;4.D级个体防护:(1)防护对象:非挥发性固态或液态物质,毒性或传染性低;(2)D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勿需呼吸防护;与所接触物质相适应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靴(或鞋套)。
也就是常规的工作服。
对于未知化学物质和病原体种类、散播方式、浓度或已经成为气溶胶的情况以及不明原因事故现场调查应选用:A级防护服+SCBA 对情况已知,有害物的产生或发散已停止,但仍存在飞溅的危险的应选用:B级防护服+SCBA若不存在能借助空气散播的装置,只靠信封或包裹散播,可容易地加以封装的情况下应选用:PAPR(动力送风)配全面罩+HEPA 滤料除非有接种预防措施,在接触疑似或确诊天花病人时,应佩戴N95口罩。
四、了解各类个体防护装备的性能和选择方法1.防护服:从防护性能最高的正压气密防渗透防护服,到普通的隔离颗粒物防护服,各类防护服的性能有较大的差别,适用范围也不同,除了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涉及的属于应用于传染病疫情处理的隔离服,我国现阶段尚无其他防护服的标准。
在式样上,防护服分连身式和分体式结构,由于材质不同,有些洗消后防护性下降,所以有一次性的,也有限次使用的。
选用可通过向专业机构咨询或通过生产厂家提供的检测数据来确定。
2.眼面防护具:眼面防护用具都具有防高速粒子冲击和撞击的功能。
眼罩对少量液体性喷洒物具有隔离作用。
若需要隔绝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通过眼睛黏膜侵入,应在选择呼吸防护时选用全面罩。
3.防护手套、鞋靴:和防护服类似,各类防护手套和鞋靴适用的化学物对象不同,另外,配备时还需要考虑现场环境中是否存在高温、尖锐物、电线或电源等因素,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能。
4.器呼吸器:常用的呼吸防护分为过滤式(空气净化式)和隔绝式(供气式)两大类。
隔绝式将使用者呼吸器官与有害空气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如SCBA)或导气管(长管供气式),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空气供使用。
A级和B级防护都使用正压全面罩SCBA。
常见的过滤式呼吸器有防尘面罩和防毒面具,分随弃式面罩(也称简易型,半面型)、可更换半面罩和全面罩。
可更换半面罩和全面罩都使用可以更换的过滤元件,按防护对象分为防颗粒物(或称防尘)、防气体或蒸气及尘毒综合防护。
防尘滤料根据效率高低有不同级别,每类滤毒罐、滤毒盒也会有适用的气体或蒸气种类,有些仅防某种气体,有些可综合防护,有些带滤烟层或颗粒物滤料(可拆卸或不可拆卸)。
过滤式呼吸器用于C级防护,考虑到现场有害物种类,配备时一般应考虑选择尘毒组合式过滤元件。
呼吸器的选择应依据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进行,呼吸防护器的选用要与现场环境中有害物种类和浓度相匹配。
(IDLH为立即威胁生命与健康的缩写,具体数值可向中毒控制中心查询)。
五、具体人员的配备根据现今的形势,公安、医护、消防、疾控和环保等部门都有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的任务,各部门要明确在现场救援中的责任,其工作人员进入的污染区级别,对具体事件还要确定各级别区域作业人员数量。
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在配备相应等级的个体防护装备的条件下方可进入作业区。
在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时,防护配备应尽可能明确到具体人,需了解每个人员的具体特征,如身高、体重、头面型、鞋号、手型及是否戴眼镜等,使用A和B级防护的,还应着重评价体能、心肺功能等,确认能够在使用重型防护装备的同时从事指定的作业。
选配时还要成套配置,注意各部分的相互匹配。
一般来说,除非具有在非受控现场具有实地作业功能的部门人员外,一般以配备C级防护最为常见,如医院的院前急救人员,多需要拥有C级防护。
医院急诊科或门诊不仅接收在现场已经除去污染的病人,也接收自行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处理未消除污染的病人,应有专门的区域对患者进行洗消,所以也要配备少量B级、C级防护装置。
六、防护装备的穿戴和脱除方法个体防护装备在现场使用过程中会沾染上现场的有害物质,穿戴错误有可能造成新的污染和健康危害。
每类及每种产品的穿戴顺序有所不同,原则是:一般应先佩戴呼吸器,然后是防护服、眼面护具、手套和鞋靴等,摘除顺序则相反。
穿脱时动作要轻,避免污染物扬起,尽量减少污染面在环境中暴露的面积和时间,脱去的污染装备应装入双层塑料包装袋,并将口扎紧。
七、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与应用演练防护装备的使用有专业性,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但毕竟使用后会给作业带来限制,使用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每种防护装置的性能和限制及使用方法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选用和穿戴。
在完成防护用品配备后,必须安排使用者的培训,应对供货商提出售后培训服务的要求,说明每种防护用品的适用性、使用限制、装配方法、佩戴方法、维护保养及清洗消毒方法等,并介绍不同防护用品配合使用的注意要点,对仅使用呼吸面罩的人员,必须接受面罩适合性检验,确认配发的防护面罩适合本人面型,避免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