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心力衰竭会给大家造成的影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如果产生心力衰竭的现象会给大家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危害,虽然大家都知道对于心衰的治疗是当务之急,但是在治疗的时候是一定要选择一种最为安全的治疗方法,这样才有真正的保障。那么,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介绍。

1.一般治疗

目前有通过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西药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现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

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即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2)Ⅱ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即钙拮抗药。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2+内流,

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对于心力衰竭的病人来说选择

治疗的方法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真正的找到治疗心衰的最好方法,才能将疾病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所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这也是对人们最有帮助的。

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 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

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进展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进展 北京安贞医院刘小慧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 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复 杂,预后不良。严重者一年内病死率高达50%以上。 一、心衰的分期和治疗原则 心衰可分为ABCD四期,针对不同分 期的病人应分别采取什么治疗措施 美国心脏学会和心脏病协会2005年修订了慢性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南采用了一种新的心力衰竭分级方法,将病程分为ABCD四期。A期:有发生心衰的高危因素,但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无心衰症状;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无心衰症状;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即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衰;指南虽没有重大的突破,却对临床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A期患者:治疗目的是控制心衰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降低心衰危险。高血压是心衰主要危险因素,理想的血压控制可使心衰危险降低50%。糖尿病显著增加A期患者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影响心衰患者预后,因此应严格控制血糖。调脂治疗可显著减少心衰发生。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史、糖尿病或高血压合并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II拮抗剂(ARB) B期患者:治疗目的是延缓左心室重构,预防心衰发生。所有A期建议均适用于该期患者。应根据最新指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血运重建可降低心衰危险。对于所有有适应症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可降低梗死或死亡发生率。 C期患者:A期和B期患者I类建议中的措施也适用于该期患者。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治疗C期心衰的基石,有液体潴留证据或曾有液体潴留史的患者应使用利尿剂并限制钠盐摄入。及早联合使用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因副作用不能耐受ACEI患者,ARB为有效替代药物。中度心衰和LVEF降低的患者

心衰中药治疗

心衰的治疗: 1心气不足型: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2脾肾阳虚型:咳嗽、气喘、畏寒尿少、面色苍白。 方药:真武汤加减 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真武汤 - 用法 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3气虚血瘀型:口唇青紫、咳嗽气喘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克),川芎一钱 半(克),牛膝三钱(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 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 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 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4痰瘀阻肺型: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 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 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78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患者现在自觉胸口发闷,患者自诉:晚上躺下就开始咳嗽.不能正常 入睡.在他院诊断为心脏衰竭. 请问,对于这样的病情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应给予什么进行治疗. 心衰是由于慢性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 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 本病临床又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合心衰三种。多数右心衰乃左心衰影响到右心所致。其主要 临床是心胸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黯、脉弦滑,常用的,如下。 1、辨证论治: ●心气不足,心阴(血)亏型 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疲乏无力,头晕,心烦,,,,舌质偏红,脉细结代或细数。 治法:益气敛阴,活血利水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方剂名称】:五苓散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歌诀】: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 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心衰的治疗

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治疗 主讲人:马瑞玲 一.积极控制引起心衰恶化的原因 慢性心衰患者出现心衰的急性加重是急性心衰的一种表现形式,与首次发作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不同。此种类型的患者常常伴有引起心衰恶化的原因,治疗首先要针对诱发心衰恶化的原因进行处理。常见引起心衰恶化的原因如下[15]: 1.非心源性: 不遵从医嘱(盐、液体、药物摄入不当)。?最近的伴随用药(除胺碘酮以外的抗心律失常药、b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感染。…酗酒。…肾功能不全(过量应用利尿剂)。?肺栓塞。?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不全(例如应用胺碘酮)。?贫血。 2.心源性: AF。?其他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肌缺血(通常无症状),包括MI。…新出现的或恶化的二尖瓣或三尖瓣反流。?过度的前负荷降低,例如利尿剂+ACEI和(或)硝酸酯类。 二.氧疗与通气支持 尽管很少有证据显示增加氧供量能改善预后,但对于伴有低氧血症的急性心衰患者,维持氧饱和度在95%~98%的水平有助于防止外周脏器衰竭。首先可通过增加吸氧浓度的方法,如效果不佳可考虑应用无创性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三.加强利尿剂的应用 在发生急性加重症状之前,常有水钠潴留,因此对于CHF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监测体重变化,如3天内体重增加2 kg以上,应及时加大利尿剂用量。多数患者经过上述相应处置症状会迅速改善。对于CHF急性加重时伴有液体潴留的患者适用利尿剂治疗,推荐静脉给予襻利尿剂,同时注意监测血钾。 四.给予适当的静脉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急性加重期患者消化道淤血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建议此时应予静脉用药,以尽快达到疗效,但应尽量避免含钠的液体。 静脉用药的选择[42] 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分别选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①如收缩压>100 mmHg , 有肺淤血,可应用呋塞米加血管扩张剂( 硝酸甘油、硝普钠)。②如收缩压85~100 mmHg,有肺淤血,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或)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③如收缩压<85 mmHg,无肺淤血,也无颈静脉怒张,应予快速补充血容量。④如收缩压<85 mmHg,有肺淤血,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补充血容量( 肺嵌压应≤18 mmHg) ,应用正性肌力药和(或)多巴胺>250 mg/ min 或去甲肾上腺素等。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以心力衰竭为关键词在各大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下载相关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治疗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以便于为临床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心力衰竭;发病机制;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患者的心室重构,主要表现为心脏的泵血功能出现障碍,临床上的血流动力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肺循环有淤血现象,体循环也有淤血现象,组织的血压也表现为灌注不足[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增多,心力衰竭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因此,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文则主要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1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心力衰竭与炎性反应 很多研究证明了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炎性反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3],炎性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炎性细胞会释放较多的炎性因子,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促进心力衰竭的发展[4]。但是,到目前为止,其中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是特别确定,但是可能与很多微生物、神经激素以及内毒素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5]。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脏出现了超负荷的情况,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细胞因子进行了表达,包括了各种类型的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6],这些物质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对心肌损伤发挥一定的诱导作用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7]。 1.2 心力衰竭与脑利钠肽 BNP是一种在心肌中合成并由其分泌的一种天然类激素物质,它通常出现在左右心室的心肌细胞以及脑组织周围细胞中[8]。当病人心脏的左心室功能出现损伤并发生扩张时,会刺激心肌细胞大量的合成BNP物质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进而起到抑制心脏不受损伤的功能[9]。研究发现,BNP释放进血液后可以促进血管的舒张作用,并加快钠以及尿的排除,其还具有促进抗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血管收缩能力[10],抑制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以及血压升高等,作为抑制剂参与到了血压、血容量以及机体中水含量和钠盐之前的平衡,增强肾

心衰治疗的新进展

心衰治疗的新进展 1西医治疗心力衰竭 1.1 药物治疗[1] 经过近几十年对心衰的研究提高了认识, 由于新药的不断涌现, 也促进了对心衰的治疗进展,而心衰治疗方案的演变可分为5 个阶段。 1.1.11948- 1968 年, 主要是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至今,这两类药仍是心衰基础治疗不可 缺少的药物。 1.1.21968- 1978 年,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可分为3类: 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的 药物,中对小动脉影响较大的肼苯达嗪。通过阻滞血管A 1 受体、肾上腺能受体而扩张血管的药物:哌唑嗪、压宁定。降低血管阻力的ACEI药物:卡托普利。 1.1.31978- 1988 年,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1988 年至今, 维护衰竭心脏, 提出了早期预防心衰的发生。主要是ACEI和B 受体阻滞剂能提高心衰患者存活率。ACEI 目前已成为心衰及收缩功能障碍者的第一线药物。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ACEI、 B 受体阻滞剂、螺内酯为核心的/ 神经内分泌拮抗药物能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临床主要应用药物有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钙镁剂、1,6-二磷酸果糖,心肌营养补充剂、以及针对病因的相关药物。 1.1.4已知钠尿肽家族(NPs)中的心房钠尿肽( ANP)、脑钠尿肽( BNP)和C 型钠尿肽( CNP) 具有抗心力衰竭(HF)作用。由于Nesi ri t i de /Natrecor[5]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纯化 得到的人BNP ,是美国迄今惟一批准临床使用的NPs ,所以对它的研究比较集中。N esi ritide是动、静脉舒张剂,可以降低PCWP和周围血管阻力, 导致心脏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指数( CI)增加, 对神经内分泌调节似乎也具有正性作用肌。Nesi ri t i de还有 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利尿排钠和负性肌力作用,并且其此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正性肌力药物。但事实上, Nesiri tide仅在症状改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PC WP) 方面 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肯定, 而排钠利尿的作用没有得到证实。1.1.5随着药理发展,新药不断进入临床之外,一些老药在新的领域也得到应用[6],如酚 妥拉明加多巴胺,,既保证了多巴胺正性肌力作用,又减少了酚妥拉明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 是治疗肺心病心衰的有效方法。654- 2 与酚胺拉明合用疗效相加,显著改善了心脑肺肾功能。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组织缺氧, 进食少, 感染及某些药物应用等因素而并发低镁血症。缺镁是难治性心衰的原因之一。补充镁后改善了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镁还可以扩张外周血管及支气管,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心衰的纠正。部分专家认为特别是对伴有心律失常的病人以及糖尿病人大剂量应用胰岛素时, 补充镁剂应列为常规。 1.2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1] ,即双心室起博用于伴有室内传导障碍的心衰患者; 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联合应用,在降低心衰住院率、病死率方面优于单纯的CRT, 最大限度地恢复心脏的生理性房室顺序,同步收缩功能。ICD 的植入研究表明, 病变心肌的电不稳定性使心衰患者本身就是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利用ICD 在心衰患者中开展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能使预期病死率较传统治疗下降近30%。CRT + ICD 能使心衰患者总体死亡危险性降低43.14%。 1.3 干细胞移植[4]。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可分化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自体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会继冠状动脉介人技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之后, 给心血管疾病治疗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 该技术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1.4 基因治疗。血管生长基因治疗心衰是采用裸核DNA 携带重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

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

2017年4月份教学查房 时间:2017年04月22日 地点:急诊内科护士长办公室 主持人:马丽 主查人:潘冬梅 记录人:李梅 题目: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心衰的定义、病因、诱因。 2、了解心衰的辅助检查、症状及体征。 3、掌握心衰的治疗、护理。 4、掌握心衰的出院指导。 5、提高病人的护理效果,探讨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方案。 参加人员: 内容: 马丽(主管护师):各位同事,下午好!今天我们按照标准化病人的模式进行教学查房,由三名护士合作完成本次查房。A护士潘冬梅负责病史汇报,床边护理评估与疾病相关知识讲解,B护士李梅负责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C护士潘塞标准化病人。本月教学查房选择的病例就是一名心力衰竭的患者,查房的内容就是心力衰竭的护理。作为急诊内科的护士,心力衰竭对我们来说就是平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疾病,而左心衰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下面我们跟随潘冬梅一起查房,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共同学习。 潘冬梅(护师):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主讲今天的教学查房,今天我所讲的案例就是11床患者陆广新 ,我想针对这个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及护理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心力衰竭”这个疾病,希望大家相互学习。首先汇报下病史。陆广新 ,男,90岁,住院号201711127,患者“系反复活动后胸闷气喘3余年,加重一周”于04、09入院,拟“急性心力衰竭,心脏辧膜病”收住院,患者一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加重,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在家休息后不能缓解,。病程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大便3天未解,小便正常。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药物及其她过敏史。查体:T:36、5 ℃P:60次/分 R18次/分 BP180/90mmHg 神志清楚,精神较差,高枕位,口唇轻度紫绀,查体合作,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怒张,肝颈返流症(+),双肺呼吸音粗,两肺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四肢肌张力正常实验室及其她辅助检

慢性心衰的发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

慢性心衰的发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 覃亮 摘要:本文结合对心力衰竭病理发病机制的认识,探讨了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方法。在传统治疗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的基础上,其他针对心衰生物学机制的新型制剂正在不断问世。 关键词:心力衰竭,机制,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定义是: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泵血量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按其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后者又称充血性心衰(CHF),目前(CHF)治疗的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认为慢性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内源性缺陷通过治疗可以有真正的生物学改善[1]。 1 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20世纪 50- 80年代,医学界一直认为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肌损伤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心衰发生发展的机制。因而研究多集中于循环病理生理,如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等如何影响心脏做功。所以,在治疗和药物作用的评价方面也主要是针对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外周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然而,血流动力学参数仅与症状相关,与心衰进展和长期预后、死亡率无关。 20世纪 80 年代后期,人们认识到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激活(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管升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不仅对血流动力学状况有恶化作用,而且有独立于血流动力学的、对心脏的直接毒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认识到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神经体液紊乱情况发生。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使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血管加压素水平增高[2],引起血管收缩、血容量增多、心率增快和收缩力增强。其他升压因子有内皮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P物质、利钠肽等。这些神经体液因子除了引起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外,还可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途径干扰正常心肌细胞的活动、诱发细胞凋亡及促进纤维化[3],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功能异常。基于心衰时有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的激活,推测对这些系统进行调控在改变心衰的病理生理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衰处理原则

心衰得治疗原则 (一)治疗原则(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 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诱因。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以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阻止心室重塑,降低心衰得发生率与死亡率。 (二)一般治疗 (三)心力衰竭得基本用药 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包括洋地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受体激动剂),近年来强调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1.利尿剂 缓解心衰淤血症状疗效确切、迅速、 (1)制剂选择与应用方法 1)轻度心力衰竭选用噻嗪类(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作用弱且依赖肾小球滤过率。代表制剂为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25~50mg/次,1次/日或l次/隔日。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钾及代谢性碱中毒,长期应用可出现高尿酸症与血糖增高。 2)中度以上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或肺水肿)选用袢利尿剂(作用于亨利襻升支),强效,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肾灌注减少时仍有利尿作用。代表制剂为呋塞米(速尿),20~40mg/次,1~2次/日口服或20~40mg/次,静脉注射,效果不佳可增至100mg/次,静脉注射。低血钾为主要副作用,必须补钾;过度利尿可出现肾前性氮质血症。 3)保钾利尿剂(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主要有氨苯蝶啶50~100mg/次,每日2次,螺内酯(氨体舒通)20~40mg/次,1~3次/日,因螺内酯有抗醛固酮作用,近年大样本临床研究表明20~40mg/d能抑制心室重塑,降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得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 (2)利尿剂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无症状心衰不利尿,以避免神经内分泌激活。 2)有症状心衰即使无水肿,也可使用、应每日测体重以检出隐性水肿、 3)需与ACEI合用有协同作用、 4)宜用能缓解症状得最小剂量。 5)可无期限使用。 6)排钾利尿剂+保钾利尿剂合用纠正低血钾优于补钾。 7)慢性心力衰竭伴淤血性肝硬化时,应用螺内酯可增加利尿作用。 8)过度利尿可致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脏器灌注降低、神经内分泌激活,应密切观察出入量及血压改变。 9)噻嗪类利尿剂对脂代谢、糖代谢均有不良影响,并可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应用应注意监测。 10)肾小球滤过率30~40ml/min时不用噻嗪类,除非与襻利尿剂合用。 11)保钾利尿剂与ACEI合用,需5~7天测定一次血钾,至稳定为止。 2.血管扩张剂 降低心脏前或后负荷,减少心脏能量消耗,改善淤血症状、各种血管扩张剂得血流动力学效应与降低死亡率得效应不一致、 (1)硝酸盐制剂:主要扩张静脉与肺小动脉,显着降低前负荷。 1)制剂选择与用法:①硝酸甘油0、3~0。6mg含服,2分钟起效,持续15~30分钟,可重复使用。②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10~30mg/次,每日3~4次、③硝酸甘油静脉点滴,初始量10μg/min,每5分钟增加l0μg/min,直至产生疗效或血压降低等副作用。最大量至200μg/min。适用于轻到中度肺淤血,特别适用于瓣膜狭窄所致得心功能不全。 2)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①心衰中治疗地位不肯定,但它提供外源性N0,可保护内皮功能。②由于耐药性,应用中应每天保留数小时药物浓度空隙,以防耐受产生。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423628750.html,/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识别和消除诱发因素识别、迅速治疗和尽可能预防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的特殊疾病,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至关重要。例如控制感染和心律失常、治疗肺栓塞、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过度摄入酒精、不间断的心动过速、甲状腺疾病等既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基础病因,也可以在其它疾病(如慢性瓣膜病或冠状动脉疾病)所致的心力衰竭中成为病情恶化的诱发因素。因此,必须对此加强治疗;还应对抗感染治疗的重要性提高认识;除此之外,心房颤动常突然诱发心力衰竭,甚至肺水肿,心力衰竭时由于心房压力升高又可诱发心房颤动,二者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迅速转复成窦性心律或减慢心室率,对于心力衰竭的控制特别重要;对于病因去除不了或暂时不能去除者,这时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注意消除能够诱发心力衰竭发生或加重的因素。 2、去除基础病因主要针对引起心力衰竭的病理解剖性病因。也就是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手术疗法。缩窄性心包炎时实施心包剥离术,瓣膜病时进行瓣膜替换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时外科根治手术,冠心病时导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手术、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激光血运重建术等,严重晚期心脏病时心脏移植均有可能去除心力衰竭的基础病因,从而彻底治疗心力衰竭。不过,手术时机甚为重要,许多病人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心脏衰竭,这是因为心力衰竭的各种基础病因已经引起了不可逆的心肌损害。因此,必须把握手术时机,才能有效地根治心力衰竭。 3、控制心力衰竭的状态,以下偏方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效果不错:(1)人参、三七、檀香若干克。将3药等分为末,每次2—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本方适用于气虚血滞所致的心力衰竭。(2) 黄芪30—6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量,陈皮末1克。先将黄芪浓煎取汁,再入粳米、红糖同煮,待粥成时调入陈皮末少许,稍沸即可,早晚温热分服。(3)党参(或人参)10克,炙甘草9克,麦冬、玉竹各10克,五味子、白芍各9克,丹参、赤芍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以上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都是目前常用的。患者就诊时应仔细询问医生,以便根据自己的病情作出抉择。

心衰治疗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机械支持策略 作者:陈玉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顽固性心力衰竭或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适当病因治疗和常规抗心衰处理(如吸氧、限盐、利尿、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等)后,心衰症状和体征仍然持续存在或进行性恶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预后凶险,属于心脏重症的范畴,其发生与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大、存在多支病变、既往心衰病史、高龄等因素密切相关。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如未能在发病后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 IRA)常可导致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要进行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uideline-directed medical therapy, GDMT),但一般收效不大,而机械支持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目前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主要使用的机械支持手段如下: 1 IABP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的基本原理:主动脉内气囊在舒张早期主动脉瓣关闭后瞬间立即充气,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在等容收缩期主动脉瓣开放前瞬间快速排空气囊,降低心脏后负荷、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室壁张力,减少心脏做功及心肌氧耗,增加心输出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目前较为广泛,2013年ACCF/AHA发布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推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

用IABP作为暂时性循环支持(IIa类推荐,B类证据),但是IABP对患者远期预后的作用仍值得商榷。IABP-SHOCKII研究认为应用IABP不会降低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血运重建后30天的死亡率,然而,尚需要设计更为严格的临床试验来肯定或否定IABP的应用价值。目前心脏重症监护室对于尚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Killip III~IV级)短期内行床旁IABP支持以改善心功能,提高冠脉灌注压,改善微循环,或是在IABP支持下进行冠脉血运重建。 应注意IABP的主要并发症:出血,动脉夹层,球囊位置不佳引起的上肢缺血(少见)或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部分为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等。注意穿刺的熟练程度,及时行床旁胸片以及血常规检查。目前IABP支持应用时间尚无明确规定,通常在病情(如血压水平、尿量等)好转后及早撤出,以3~5天为宜。 2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主要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通常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不能满足SpO2<90%或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后应用。2012年ESC发布的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推荐应用机械通气改善急性心衰患者氧合及肺水肿(IIa类推荐,B级证据),大部分患者需要无创机械通气即可,小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及有创机械通气。最新一项大规模RCT研究认为无创机械通气与传统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及阿片类药物)相比较,在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气管插管率上无明显获益,但可改善患者肺水肿及呼吸窘迫的症状。目前机械通气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

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邹建刚 对于中重度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失同步收缩的患者,目前有充分的依据支持常规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从机制研究、观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来看: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Ⅳ级心衰患者中,积极采用CRT能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1-3]。CRT被证实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衰恶化的危险[1,2]。2001年,第一个心脏再同步化装置在美国市场上出现,随后一年,另两个装置即双心室起搏(BIV-Pacing)和埋入式心脏除颤器(ICDs)经美国FDA批准使用。最近,更新的ACC/AHA/NASPE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指南推荐心衰患者采用起搏治疗成为II a 级指征[4]。另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初步报告显示:进展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CRT,能明显减少联合终点死亡率和住院率[5]。本文简概CRT应用于心衰治疗的基本原理、机制,以及它的适应征和局限,并讨论各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基本原理 近1/3 收缩性心衰患者的QRS时限超过120ms,常见于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6,7]。在LBBB时,从右室(RV)传导到室间隔、再到左室(LV)的激动被延迟;前间隔的激动早于室间隔中、下部,最后传导到左室下壁和侧壁,这就导致了左、右心室收缩的不同步,室间隔的矛盾运动以及LV的整体协调性收缩丧失[8,9]。LBBB也使主动脉延迟开放,主动脉瓣关闭、二尖瓣开放延迟,但并不影响右心室。主动脉瓣关闭时间延迟,导致LV充盈时间缩短;另外心室延迟除极和非正常的复极,使部分心室收缩转为早期舒张,从而导致二尖瓣开放延迟,后者进一步缩短了LV充盈时间[8]。 LBBB患者常常伴有室间隔运动异常,这与心室失同步收缩相关,并造成了左右心室之间压力梯度的异常[8]。因为室间隔矛盾运动,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增大,局部间隔EF下降。LBBB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心脏疾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平均主动脉压力和心室压力阶差dP/dt均下降[8,10,11]。由于心室失同步收缩,可能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引起心衰的原因有很多,如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导致心肌收缩无力;急起的机械性阻塞,引起心脏阻力负荷加重,排血受阻;急起的心脏容量负荷加重,如外伤,急性心肌梗塞或等;急起的心室舒张受限制,如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或积血;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室暂停等,以上的都是导致心衰的原因。 1.心衰的西医治疗 心衰的最佳冶疗方法就是先要选对药物,一般治疗心衰有好几种药物,我们要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去选择,这样才能加大其疗效;(1)增强利钠肽系统是心力衰竭治疗的良策之一,也就是可以通过给予外源性心房利钠肽、脑利钠肽;应用利钠肽受体激动药及应用中性内肽酶抑制药。利钠肽,静脉输注BNP具有较强的排钠、利尿、扩张血管,抗有丝分裂、肾素、醛固酮的效应,能够在心肌舒张过程中起松弛作用。中性内肽酶既能抑制BNP分解、增强有利的神经体液作用,又能同时抑制有害的神经激素作用。(2)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3)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通过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率。(4)EPO一种新的广泛性机体保护因子,在中重度心力衰竭病人应用EPO治疗均可以明显提高病人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5)醛固酮拮抗剂的应用。 2.心衰的中医治疗 心气不足,心阴亏型的患者可以服用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有益于益气敛阴,活血利水;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证的患者,为了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可服

用真武汤加减;对于气虚血瘀,痰湿阻滞证的患者则可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兼以补气之效。 广告 心衰的患者在平时也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而出现发烧、贫血、甲亢等疾病,注意控制饮水量,心衰主要是心脏的泵血有问题,如果喝水过多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同时禁止过量饮茶喝咖啡,因为这对心衰极之不利;积极适当地运动,循序渐进,若是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先在床边坐一下,然后扶着床沿走几步,再走到屋子门口,再逐渐走出去散散步。

心衰处理原则

精心整理心衰的治疗原则 (一)治疗原则(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 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诱因。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以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阻止心室重塑,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一般治疗 (三)心力衰竭的基本用药 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包括洋地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受体激动剂),近年来强调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1.利尿剂 缓解心衰淤血症状疗效确切、迅速。 (1)制剂选择和应用方法 1)轻度心力衰竭选用噻嗪类(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作用弱且依赖肾小球滤过率。代表制剂为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25~50mg/次,1次/日或l次/隔日。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钾及代谢性碱中毒,长期应用可出现高尿酸症和血糖增高。 2)中度以上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或肺水肿)选用袢利尿剂(作用于亨利襻升支),强效,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灌注减少时仍有利尿作用。代表制剂为呋塞米(速尿),20~40mg/次,1~2次/日口服或20~40mg/次,静脉注射,效果不佳可增至100mg/次,静脉注射。低血钾为主要副作用,必须补钾;过度利尿可出现肾前性氮质血症。 3)保钾利尿剂(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主要有氨苯蝶啶50~100mg/次,每日2次,螺内酯(氨体舒通)20~40mg/次,1~3次/日,因螺内酯有抗醛固酮作用,近年大样本临床研究表明20~40mg/d能抑制心室重塑,降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 (2)利尿剂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无症状心衰不利尿,以避免神经内分泌激活。 2)有症状心衰即使无水肿,也可使用。应每日测体重以检出隐性水肿。 3)需与ACEI合用有协同作用。 4)宜用能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 5)可无期限使用。 6)排钾利尿剂+保钾利尿剂合用纠正低血钾优于补钾。 7)慢性心力衰竭伴淤血性肝硬化时,应用螺内酯可增加利尿作用。 8)过度利尿可致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脏器灌注降低、神经内分泌激活,应密切观察出入量及血压改变。 9)噻嗪类利尿剂对脂代谢、糖代谢均有不良影响,并可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应用应注意监测。 10)肾小球滤过率30~40ml/min时不用噻嗪类,除非与襻利尿剂合用。 11)保钾利尿剂与ACEI合用,需5~7天测定一次血钾,至稳定为止。 2.血管扩张剂 降低心脏前或后负荷,减少心脏能量消耗,改善淤血症状。各种血管扩张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降低死亡率的效应不一致。 (1)硝酸盐制剂:主要扩张静脉和肺小动脉,显着降低前负荷。 1)制剂选择与用法:①硝酸甘油0.3~0.6mg含服,2分钟起效,持续15~30分钟,可重复使用。②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10~30mg/次,每日3~4次。③硝酸甘油静脉点滴,初始量10μg/min,每5分钟增加l0μg/min,直至产生疗效或血压降低等副作用。最大量至200μg/min.适用于轻到中度肺淤血,特别适用于瓣膜狭窄所致的心功能不全。 2)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①心衰中治疗地位不肯定,但它提供外源性N0,可保护内皮功能。②由于耐药性,应用中应每天保留数小时药物浓度空隙,以防耐受产生。 (2)硝普钠:同时扩张小动脉和静脉,显着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能迅速改善心功能和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瓣膜关闭不全及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中到重度肺淤血。 1)用法:初始量:10μg/min静滴,每5分钟增加lOμg/min,直至产生疗效或血压降低副作用,最大量可用至300μ 2)注意事项:老年、脑血管病变、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以免发生氰化物蓄积和中枢的毒性反应。 (3)哌唑嗪:为α-受体阻滞剂。能减低外周血管及肺血管阻力,对减低肾血管阻力和增加肾血流量优于其他血管扩张剂;有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根据心力衰竭分期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成 A、B、C、D四个阶段。A期:有心衰的高危因素,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B期:有心 脏器质性病变,但从无心衰症状;C期:有心脏器质性病变,有或曾有心衰症状;D期:终末期心衰。本期专家观点详细为您介绍心力衰竭各个阶段的治疗方法。 ?A期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危险因素的控制 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人群确定目标血压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加ACE抑制剂;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控制高脂血症、戒烟、服用ACE抑制剂;其它引起心脏损害因素:戒酒、停用心脏毒性药物、甲亢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等。B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A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措施(I类适应证)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B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A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措施(I类适应证)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如急性心肌梗死:尽早冠脉再通,尽早应用ACE抑制剂和β-阻滞剂;陈旧性心肌梗死: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脂血症,应用ACE抑制剂和β-阻滞剂防止心脏重构;对于慢性左心功能不全但无症状患者,推荐应用A CE抑制剂、β-阻滞剂、控制快速心律失常;不建议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C期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方法 C期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方法包括A期和B期的有效治疗措施(I类适应证);限钠摄入(3 g以下);鼓励体力活动(失代偿期或急性心肌炎时除外);避免服用下列药物:抗心律失常药 (仅胺碘酮不增加死亡率):钙拮抗剂(仅安氯地平不增加死亡率):非甾体类抗炎药(降低利 尿剂和ACE抑制剂的疗效增加其毒性):监测并维持血钾于安全范围(3.8-5.2);病人教育,增 加依从性。 ?C期心力衰竭应常规使用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阻滞剂、地高辛,除此之外其它有效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还有醛固酮拮抗剂、肼苯哒嗪+消心痛、双心室同步起搏(CRT)以及运动训练。不推荐使用 的药物或治疗措施:营养补充和激素治疗,包括:辅酶Q10、肉(毒)碱、牛磺酸、抗氧化剂、生长 素、甲状腺素。间歇性的静脉正性肌力药物长期使用,增加死亡率。 ?D期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A、B、C期的I类适应证 D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推荐仔细识别和控制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患者液体潴留,进一步限制钠摄入(每天2g以下),增加袢利尿剂剂量或加用其它利尿剂,静脉使用袢利尿剂(可加用增加肾灌 注的药物),轻中度的氮质血症可不停用,严重者透析。D期心衰对ACEI和β-阻滞剂反应良好, 建议小剂量开始使用。收缩压低于80mmHg,或低灌注状态不能使用ACEI,有明显容量超负荷者 和正在用正性肌力药物者不能用β-阻滞剂,不能耐受ACEI和β-阻滞剂者可用肼苯哒嗪+消心痛。 静脉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常同时应用,并不一定需要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一旦病情稳 定及时停用并换上口服药物。上述治疗无效,可考虑心脏移植。

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心力衰竭会给大家造成的影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如果产生心力衰竭的现象会给大家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危害,虽然大家都知道对于心衰的治疗是当务之急,但是在治疗的时候是一定要选择一种最为安全的治疗方法,这样才有真正的保障。那么,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介绍。 1.一般治疗 目前有通过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西药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现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

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即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2)Ⅱ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即钙拮抗药。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2+内流, 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对于心力衰竭的病人来说选择 治疗的方法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真正的找到治疗心衰的最好方法,才能将疾病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所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这也是对人们最有帮助的。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一般原则

1.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一般原则 (1)对心力衰竭合并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不主张常规用抗心律失常药,因其弊多利少或者有害无益。(2)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认真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能性,而不应无休止地给予药物治疗。 (3)应避免并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因它可削弱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效果。 (4)应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能量合剂、白蛋白制剂一般不宜应用于心力衰竭病人。 2.利尿剂使用原则 (1)有充血症状者均应予以利尿剂,但必须与ACEI与(或)β-阻滞剂合用。 (2)利尿剂使用既要达到缓解瘀血症状又要消除体征,应注意勿导致低血压、氯质血症与电解质紊乱。(3)测量体重是调整利尿剂用量的主要依据(每日体重应减轻0.5~1.0㎏)。 (4)体液潴留可减弱ACEI的疗效,也增加β-阻滞剂治疗的风险性(利尿剂不足);而血容量不足(利尿剂过量)则可加剧ACEI等血管扩张药的低血压反应。 (5)利尿剂抵抗的对策有: ①静脉用药;②联合用药;③短期并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④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3.ACEI使用原则 (1)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病人不论有无症状,ACEI治疗均能获益。 (2)应使病人知晓开始用药时可有副作用,但随后长期应用仍可能耐受。 (3)部分病人症状缓解不明显,但仍可延缓病情发展,从而延长寿命, (4)ACEI不是救命药,它的适应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 (5)为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应使用大型临床试验中证实能提高生存率的剂量(卡托普利50ml,1日3次;依那普利20mg/日),对收缩压(BP)<80mmHg、肌酐>3mg/dl、血钾≥5.5mmol/L者使用ACEI 应十分谨慎。 (6)使用方法: 开始剂量要小,增加剂量要慢,临床观察要严,用药1~2周后复查血钾、肾功能。血钠<130mmol/L者,提示RAA系统明显激活,易在用药后发生低血压反应,应予注意。 (7)少数病人出现首剂低血压反应者,在适当调整内环境后,再次用药往往可以耐受。 (8)疗效一般在用药1~2个月后才显现。 4.洋地黄应用的近代观点 (1)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适用于有充血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者用药后可延缓病情发展。 (2)应与利尿剂,ACEI或和β阻滞剂合用。 (3)特别适用于快速性房颤并心力衰竭者,用药后安静时目标心室率应在70次/分左右。 (4)对窦性心律伴心脏扩大与S3奔马律者亦有效。 (5)一般开始量为0.25mg/d,维持量为0.125mg~0.25mg/d。高龄(>70岁)或肾功能不全者剂量要减少,但少数房颤病人可能每日需0.375~0.50mg才能满意控制心室率。 5.肼肽嗪-硝酸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1)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或伴肾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 (2)两药应联合使用,单一用药无效。 6.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与醛固醇拮抗剂的应用 (1)目前尚无确实证据表明ARB优于ACEI,故使用ACEI能够耐受且有效者,不需换用ARB。(2)ACEI应用后出现不能耐受性咳嗽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应换用ARB。 (3)螺内酯(安体舒通)可降低Ⅳ级心功能患者死亡率,且无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病人耐受良好(每日25mg),故推荐使用。 7.β-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 (1)所有病情稳定的Ⅱ~Ⅲ级心功能不全患者如无禁忌症均应给予β-阻滞剂,并推荐与利尿剂、ACEI 合用。 (2)应使病人了解①开始服用时可有副作用,但大部分病人(约90%)可耐受长期用药;②要治疗2~3个月才可出现临床好转;③即使症状改善不明显,仍可延缓病情发展。 (3)切勿在病情不稳定期给药,急性左心衰竭时严禁使用。 (4)应很小量开始,很缓慢加量,很严密观察,且治疗后很缓慢显效。 (5)注意三种副反应,即①低血压;②体液滞留心力衰竭恶化;③心动过缓和心脏阻滞。无症状性低血压一般不需停药,有时将ACEI、β-阻滞剂放在不同时间服用可减轻低血压反应。适当增加利尿剂剂量可能消除第二种反应。心动过缓<50次/分或出现Ⅱ度以上房室阻滞则应减量或停用β-阻滞剂。(6)宜选用亲脂性β-阻滞剂(Bisoprolol,Metoprolol,Carvedilol),因其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交感神经传出冲动,从而减少猝死率,而亲水性Atenolol则无此作用。 意大利专家组“5个W”的意见 意大利专家组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使用β-阻滞剂提出“5个W”的意见,这对临床选择病人和预测治疗效果很有帮助(Maggioni AP,Heart81:453,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