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对策论文
跟骨骨折治疗研究论文

跟骨骨折治疗研究论文【关键词】骨折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其中约75%为关节内骨折,致残率在20%以上。
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保守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常发生骨折畸形愈合。
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虽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术后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软组织并发症。
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1.1一般资料本组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50岁,平均34.6岁。
右侧23例,左侧9例。
高处坠落伤27例,车祸伤5例。
根据Sanders分型[1,2],Ⅱ型21例(ⅡA型5例,ⅡB型13例,ⅡC型3例),Ⅲ型11例(ⅢAB型3例,ⅢAC型5例,ⅢBC型3例)。
损伤至手术时间为3~7d,平均3.5d。
术前均摄双侧足正侧位X线片,术前所有患者均在X线上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
克氏针选择:用2枚直径为1.5mm的AO 克氏针固定21例;加1枚空心螺钉固定8例;加用2枚直径为2.5mm的AO空心螺钉固定3例。
1.2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使用气囊止血带,不用电刀。
单足采用健侧卧位,双足取俯卧位。
取足跟外侧入路,以距下关节为中心,水平切口约4cm,位于足底与足背皮肤之间。
全层切开皮肤、皮下,显露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辨清骨折线及移位塌陷部分。
以骨膜剥离器自骨折线进入推拨撬顶复位塌陷的关节面,辅以克氏针撬拨纠正Bhler角、Gissane角及外翻畸形,同时侧方挤压纠正跟骨增宽或侧方凸起。
C型臂X线机监视下克氏针固定。
经皮肤穿入克氏针、螺钉固定,尽量平行靠近关节面并把持有力,复位后形成空腔大于3cm3者选取异体骨块填充支撑,伤口放置皮片,全层缝合,弹力绷带包扎。
1.3术后处理术后患肢抬高,选用抗生素5~7d,24~48h拨除引流皮片。
24h后鼓励患者足趾及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16~19d拆线,8~10周部分负重,应根据复查X线片情况定。
跟骨骨折固定术后并发症探讨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跟骨骨折固定术后并发症探讨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对策。
方法对7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随访时间5~42个月,平均12个月。
结果按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rylandFootScore)评价术后功能,患足功能优27足,良33足,可13足。
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7足,发生率为10%。
其中切口边缘皮肤坏死2足,伤口感染2足,伤口排异反应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
晚期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2足,发生率为3%。
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和跟骨骨折机制有关,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关键词】跟骨;骨折固定术;内固定跟骨是最易受损的跗骨,大部分跟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受累于高能量损伤。
以青壮年伤者较多,损伤后遗留伤残,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对于SandersⅡ、Ⅲ型骨折,现多主张采用足跟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但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切口皮瓣坏死、感染、切口皮肤不愈合、跟骨及其周围疼痛等并发症[1]。
从2002年以来,我院对60例7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73侧跟骨闭合骨折,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7~60岁,平均411 / 7岁。
骨折按Sanders分型[2],ⅡA型6例,ⅡB型9例,ⅢA型7例,ⅢB型16例,ⅢC型19例,Ⅳ型3例。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策略

保持 皮瓣 与骨 面 紧 贴 , 以免 皮 瓣 下 积 血 。负 压 引 流 最 好在 外踝后 侧 另作切 口 , 应在 原 切 口内 , 不 易引 发 切 口 边 缘坏死 、 感染 。本 组有 1例患 者 由于脑 外伤 术后 1d 5
再行 跟 骨手术 , 引流不 到 2 h患者 自行 拔 除 引 流 管 , 4 皮 下 积血 , 分 伤 口敞 开 清 除 血 肿 后 加 压 包 扎 , 层 坏 部 浅 死, 换药 后伤 口愈 合 。高 压 氧对 预 防切 口皮 肤 坏 死 效 果 明显 , 高压 氧辅 助 治疗 的 基 本机 理 是 改善 创 面 的 缺
i s fp ro e ai n i oi p e e t fc i f e u e o e i p r t e a t it s t r v n ne t n,fl w u i f o 3 n h ,a v rg f1 nh .Re u t I n v b c o i o ol — p t o me o t 5 mo t s n a e a e o 0 mo t s 5 sl s n a c r a c i ry a d F o c r e e e a u td,t eaf ce o t u ci n f e2 e t o d4 e t f e .E r o l- c o d n e w t Ma r l n o tS o e w r v l ae h h f td f o n t n 7 fe ,g o 2 f e ,1 e t a l c mp i e f o i 3 y c t n c u r d i i g o p o 6 fe ,t er t a 9 5 ,o h c e t u d e o k n n c o i ,w u d i e t n i o t ai s o c re n t s r u f1 t h ae w s1 . % o h e fw i h9 f e t g s i e r s c e f s o n n ci 4 f o , f o n
中药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

中药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9例3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29例32侧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
术后1w5足发生局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其中伤口乙级愈合4侧,丙级愈合1例。
结论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可最大限度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9例3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32足跟骨闭合性骨折,男:23例,3例双侧跟骨骨折;女:6例,。
年龄21~65岁,平均38岁;均为高处坠落伤。
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6足,Ⅳ型7足。
骨折部位皮肤皱褶征阳性时行手术治疗。
1.2方法1.2.1术前入院后抬高患肢,跟骨冰敷,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组成:刘寄奴、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当归、丹参、大黄、川芎、山芋肉、甘草等)。
禁止吸烟,积极治疗合并症,忌辛辣食物。
待水肿明显后再行手术治疗,判断时以局部皮肤皱褶试验阳性为标准。
1.2.2术中患者取健侧卧位,止血带下手术。
外侧扩大L形切口,显露原始骨折线及距下关节。
骨折复位,使后跟距关节面恢复平整,恢复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如骨质缺损严重,可植入自体髂骨或异体骨。
钢板塑形后置于跟骨外侧壁,螺钉固定。
术中C型臂透视见:关节面平整,内固定稳定。
全层缝合皮下,缝合皮肤。
伤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
用厚层敷料覆盖绷带加压包扎。
1.2.3术后抬高患肢。
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肿胀明显加泽兰、茯苓皮;局部皮温高、发红者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
1.3评价指标术后切口并发症评定:甲级愈合指无不良反应愈合时间为14d 左右的切口;乙级愈合指切口处有炎性反应,但未化脓,通过换药等可好转愈合,愈合时间大于14 d的切口;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拆开缝线引流。
跟骨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探讨

跟骨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预防。
方法回顾研究我科于2006年8月至2009年收治的跟骨骨折病例27例,其中2O例26足采用手治疗,并随访8~24个月,观察其有无并发症发生,分析治疗过程各因素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骨折7-14周愈合,平均11.4周。
表浅感染1足,皮瓣坏死2足,距下关节间隙欠清2足。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局部皮瓣坏死、伤口延迟愈合、疼痛、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9.2%(5/26)。
结论术前确定骨折类型,确定具体治疗方法,选择恰当手术时机,精细化手术技巧和内固定技术,可有效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跟骨骨折并发症预防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65%,占全身骨折的2%[1-3],骨折大部分涉及距下关节,其致残率较高,并发症较多。
如何有效避免并发症一直争论很大,若处置不当易造成跟骨疼痛、创伤性关节炎、扁平足、行走困难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治疗远期效果。
近年来,跟骨骨折治疗进展较大,预防并发症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
本科于2006年8月至2009年收治的涉及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27例,本科对其中20例26足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3~24个月随访,并发症预防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26足)跟骨骨折,男13例(18足),女7例(8足);年龄18~62岁,平均33岁。
损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
6例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
合并胸腰椎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例。
本组术前均行跟骨正、侧位及轴位X线摄片;9例行跟骨CT扫描。
本文Sanders分型:Ⅱ型7足,Ⅲ型14足,Ⅳ型5足。
1.2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作传统经典外侧L形切口。
锐刀切开直至骨膜,注意保护腓肠皮神经及腓肠肌腱,以3枚克氏针“不接触”牵开技术[4]牵开皮瓣,显露距跟、跟骰关节、跟骨外侧壁及后关节面,骨膜剥离器撬起塌陷的关节面骨折块,恢复跟骨前中后关节面,同时恢复Bo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
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极易发生骨折,由于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营养低下、长期卧床等因素的存在,可导致全身情况进一步恶化,有时还会引起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老年多脏器衰竭、褥疮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麻痹、深静脉血栓、肺栓死、伤口感染及老年性骨折病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取积极的护理政策,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健康教育是关键教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笔者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与护理,正确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就会很快恢复。
2 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如正确指导患者家属备齐床上护理得生活用物,如爽身粉及海绵垫等。
如何按摩受压部位,床上擦浴,指导患者床上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排便,同时对一些有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的患者进行术前各项检查及时调整,使其生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标准。
3 术后护理准确及时有效的护理,不仅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是患者顺利出院的根本保证。
3.1 术后48 h的动态心电监护,可及时有效准确的预防老年多脏器的衰竭。
大多数老年人在骨折前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骨折后原本低下的心肺功能可进一步恶化,很快引起储备能力减少,而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恶性循环而死亡。
因此要严格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及时准确的发现病情变化,防患于未然。
3.2 预防脑血管意外尽量不使用镇痛泵因使用镇痛泵,使患者处于镇静安眠状态,一般表现神志淡漠、酣睡,叫痛主诉减少,常可掩盖病情恶化的症状,导致病情迅速发展恶化,从而失去抢救时机。
3.3 预防褥疮术后6 h是压创易发的重要时期,由于手术采取卧位,术后要求护理人员特别重视,及时给予海绵垫,按摩受压部位,用爽身粉放于守信,对准受压部的骨突出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6 h后按时翻身,每天床上擦浴后涂爽身粉,而对腰椎骨折术后的患者采取轴式翻身,身,可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发生。
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二)文献观点

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二)文献观点在过去几十年内,骨科手术技术与内植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尽管如此,跟骨骨折的治疗仍然是该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不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均有可能发生。
因此,对于跟骨骨折,并发症的管理与手术技术同样重要。
我们向大家推荐一篇相关文献——「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今天是第二部分。
关键词:跟骨骨折,并发症,伤口裂开,骨折不愈合正文共计2330字 | 阅读时间约7分钟 | 速读时间约2分钟精华摘要•跟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任何治疗策略下的损伤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处理。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关节的自然解剖,以最大化关节的功能和寿命。
•细致的手术技术和全面的三维病理解剖知识对于减少跟骨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至关重要。
•对损伤后遗症和并发症的深入了解,是跟骨骨折治疗的的骨科知识的一部分。
文献观点5.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保守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可导致畸形愈合,这通常与骨科医生不熟悉跟骨骨折切开复位的技术,或因为担心潜在的手术并发症有关。
同时,保守治疗跟骨骨折可能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包括:因残留关节不匹配所致的距下关节炎及跟骰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残留的跟骨外侧壁膨隆可导致的外踝下撞击、腓骨肌腱撞击、狭窄与脱位,跟骨高度丢失所致的踝关节前方撞击及踝穴内距骨相对背伸所致的踝关节背伸受限,后足力线不佳影响正常步态及足部生物力学,胫后肌腱及腓肠神经炎。
畸形愈合也可发生在手术后的患者中。
Poeze等研究指出,术后距下关节炎发生率与结构性骨折块体积成负相关,表明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存在学习曲线。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分型Stephens和Sanders提出了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分型系统(图6),用于指导治疗及术后长期随访。
分型包括:——I型,跟骨外侧壁明显膨隆,伴或不伴有距下关节外侧部分关节炎;——II型,跟骨外侧壁膨隆,合并广泛的距下关节炎,不伴有后足力线的改变;——III型,跟骨外侧壁膨隆,合并广泛的距下关节炎,伴明显的跟骨内外翻畸形。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关键词】跟骨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跟骨骨折多数为关节内骨折,近年来,关节内骨折现已基本趋向于切开复位异性钢板固定,虽然抗生素、影像技术、内固定和微创技术在迅速发展,但术后仍有出现皮瓣坏死、感染、神经损伤、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回顾及随访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于切开复位异性钢板固定的35例42足患者完全随访,临床疗效基本满意,但并发症处理仍较棘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42足,男28例,34足;女7例,8足,年龄17~72岁;平均35.7岁。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4例,车祸7例,其他致伤4例。
开放骨折3例,根据Sanders[1]分型标准:Ⅱ型24足,Ⅲ型13足,Ⅳ型5足。
1.2 术前准备1.2.1 所有患者均摄跟骨侧位、轴位。
并行水平面及额状面CT扫描给予分型。
1.2.2 手术时机开放骨折6 h内清创、骨折复位异性钢板固定。
闭合骨折一般7~14 d给予20%甘露醇脱水消肿后手术。
1.3 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上止血带。
应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口上端起自外踝尖端上1.5 cm处,位于外踝与跟腱外侧缘间垂直向下,至足底皮肤与足背皮肤交界处弧形弯向前,至第五跖骨基部。
切开皮肤、皮下直达跟骨,不使用电刀,紧贴骨膜锐性剥离全层皮瓣,牵开腓骨长、短肌腱,显露跟骨外侧、距下关节及远侧的跟骰关节,辨清解剖结构,根据术前评估和直视下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后撬拨复位,根据骨折情况克氏针钻入跗骨保持临时固定后透视见Gissane 角、bohler角及关节面恢复后根据骨折类型及粉碎程度选择合适的异性钢板固定(Ⅲ型或Ⅳ型骨折压缩严重,空腔加大,给予取髂骨植骨),应用螺钉固定外侧壁骨折至载距突骨皮质下,以确保固定可靠。
对钢板不能完全固定的骨块可辅予螺钉固定。
再次确定复位固定可靠后拔下克氏针。
盐水冲洗术口后放置引流条并分层缝合,加压包扎。
跟骨骨折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跟骨骨折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引言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并发症可能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
本文将介绍跟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处理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跟骨骨折可能导致以下并发症:1. 不贴合愈合不贴合愈合是指骨折两端未能完全对齐并愈合的状况。
这可能导致疼痛、关节僵硬和行走困难等问题。
2. 足弓塌陷足弓塌陷是指足部的足弓结构发生变形。
这种并发症可能导致足部功能受限,步行困难以及其他骨骼相关问题。
3. 滑脱滑脱是指骨折两端在愈合过程中发生错位或脱离的情况。
这会导致骨折不稳定以及其他移位相关的并发症。
4. 感染骨折部位可能出现感染的风险。
感染可能导致疼痛、发热以及伤口愈合延迟等问题。
5. 血管和神经损伤跟骨骨折可能引起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这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跟骨骨折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跟骨骨折的并发症,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正确的急救处理跟骨骨折发生后,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
保持休息、用冰敷降低肿胀、固定受伤部位等措施有助于减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及时就医及时就医是很重要的一步。
专业医生能够评估骨折情况,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 严格遵循治疗方案骨折治疗通常包括固定、理疗和康复训练等步骤。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并发症的行为。
4. 饮食调理良好的饮食对于骨折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均衡摄取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5. 合理活动在康复期间,合理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运动,并避免过度活动或不适当的运动,以免加重受伤部位的负担。
6.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用于监测康复进展和可能的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结论了解跟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56例跟骨骨折切口并发症预防和分析

f e e t w e r e i c e d w i t h i n 2 4 h o u r s a f t e r i n j u r y . T h e p a t i e n t u n d e r w e n t d e h y d r a t i o n a n d l i mb r i s e t o r e d u c e t h e s w e l l , b l o o d s u g a r a n d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w e r e a d j u s t e d , ma l n u t r i t i o n w a s c o r r e c t e d .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r a z o r —s h a r p b l a d e s w e r e u s e d t o c u t s o t f t i s s u e
a n d e l e c t r i c l a n c e t a n d a l o ng—t i me t o ur n i qu e t we r e a v o i d e d. Re s ul t s Al l c a s e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f o r 1 t o 7 mo nt h s, t h e me a n
5 6例 跟骨 骨 折 切 口并 发 症 预 防 和 分析
许新, 游木荣, 陈磊 , 朱斌 , 汤建
( 安徽 医科 大学第二 附属 医院骨科 , 安徽 合 肥 摘要 : 目的 2 3 0 6 0 1 )
通过对 5 6例跟骨骨折术后伤 口的回顾性研究 , 探讨 跟骨骨折术 后伤 口并发症 的预防策略 。方法
张俊峰、跟骨骨折1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与对策张俊峰学号:1204018摘要:目的:总结预防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方法。
方法:查阅文献,对影响并发症的手术入路,手术时机,及软组织血运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通过术前饮食指导,术中钢板固定复位技巧,术后康复等方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跟骨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由跟骨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构成的跟距关节,在人体负重与行走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承担着人体约45%左右的体重[1]。
跟骨骨折( fracture of calcaneus) 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占跗骨骨折的60% ~65%,约占全身骨折的2% 左右[2]。
跟骨骨折的发生多是因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由于跟骨血运丰富,骨折愈合较好,但若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临床患者疼痛很常见,若处理不当常引起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3],常遗留后遗症,致残率高达30% 左右[4]。
跟骨骨折是临床较难处理的一种骨折,其损伤机制和分型复杂,为恢复跟距关节面的平整,恢复跟骨的宽度与高度,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就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所致的并发症相关因素综述如下,旨在提高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1并发症的表现1.1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外侧切口浅表感染2%一14%,深部感染1.3%一7%[5]。
邹剑等[6]报道,坠落高度<3.4m、受伤至手术时间<7天、手术时间>2小时及止血带使用时间>1.5小时是引起切口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Maskill等[5]总结认为,开放性骨折、吸烟、超过14天后手术和肥胖是导致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数。
1.2刀口皮缘坏死及不愈合[7]黄俊伍等认为,高能量损伤可能导致足后跟及周围皮瓣的血供部分或完全中断。
由于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均会加重组织水肿及微血管损伤,从而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的血供,最终导致切口愈合不良、裂开。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和并发症防治张卫兵;刘忠;孙建平;刘伟【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8例30足.术前均行X线摄片及CT检查按Sanders分型:Ⅱ型6足、Ⅲ型17足、Ⅳ型7足.闭合性骨折28足,开放性骨折2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术后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无深部感染、骨髓炎、骨不连.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93.3%.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只要我们能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有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进行必要的植骨.对术后并发症有正确的认识,尽早干预就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2(030)002【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跟骨骨折;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作者】张卫兵;刘忠;孙建平;刘伟【作者单位】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骨科,233600;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骨科,233600;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骨科,233600;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骨科,23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大多数累及距下关节,85% ~90%属关节内骨折,约有75%为高处坠落伤足跟着地后遭受重直撞击所致[1]。
常伴有脊柱、骨盆骨折、头胸腹伤。
其治疗原则和下肢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一样,应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即使治疗方案正确,但这种高能量损伤的疗效因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常常不能令人满意,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的提高、手术技术改进与内固定材料的发展,目前,基本肯定了切开复位内固定在移位型关节内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价值。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效果也得到改善。
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28例30足,并注意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分析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所有患均行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4例出现皮肤坏死,1例感染,1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出现距下关节疼痛,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根据Maryland足部评价标准,治疗优良率为89.74%。
结论: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并发症现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9例进行研究,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5.31±8.24)岁,根据Sanders分类:5例II型,27例III型,7例IV型。
1.2方法患者麻醉后侧卧,跟骨外侧L形切开,剥离外侧壁贴骨,将跟骰、距下关节显露出来,在距骨、骰骨中临时钻入克氏针,在透视下恢复距下关节面,跟骨撬拨恢复Bohler角,挤压跟骨外侧,恢复跟骨宽度,透视复位良好后用钢板固定,如有需要,进行植骨,置入引流管。
1.3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术后随访,4例出现皮肤坏死,发生率为10.26%,3例消肿后切除坏死皮肤缝合,1例进行小腿岛状逆行皮瓣修复,经处理后均愈合。
1例感染,经对症治疗后愈合。
1例腓肠神经损伤,术后1年感觉存在,没有进行特殊处理。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综述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综述【摘要】: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且大部分为关节内骨折。
跟骨为人体负重骨,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案。
跟骨骨折有明显规律,本文从跟骨解剖特点、手术复位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评价,在跟骨骨折治疗中,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
本文还全面综述了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并发症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占全部跟骨骨折的83%,以青壮年伤者最为多见[1]。
多年来对其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一直有较多争议。
近年来较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后有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
有文献报道高达30%~50%[2]。
因此,对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对策的探讨十分重要。
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点:跟骨为最大的附骨,呈不规则长方体,其上有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后关节面最大,为主要承重区及活动区。
前方有以关节面与骰骨相关节。
临床解剖观察发现,关节面下部软骨下骨质比较致密,特别是跟骨后关节及Gissane角部,跟底远端关节部;另外,跟骨结节部骨质也比较致密,因为共为负重区,生物力学也决定了它有较高的强度。
梅焗等[3]对30例成人跟骨样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跟骨骨小梁分布特点为跟骨内、后、上部致密,外、前、下部稀疏。
同时发现载距突部骨质、内侧骨皮质均较厚且较致密,这使得跟骨结节及载距突成为跟骨骨折内固定可靠的固定点,而跟骨体部及外侧部成为跟骨骨折塌陷最为常见的区域。
梅焗等[4]在另一篇研究中发现,这些结构周围有着坚强的肌腱、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当跟骨骨折时,这些结构限制了载距突的移位,使得它保持正常的解剖部位,这也为其外侧关节面塌陷移位的骨折块解剖复位提供可靠的参考点。
跟骨骨折多数是由距骨在跟骨上直接的垂直暴力造成的,包含有剪切力及压缩力,前者造成纵行的骨折线,由上方斜向内下方,纵贯或斜贯后关节面或嵌于跟骰关节。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对策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对策作者:马超申良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683.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62-02【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形成和预防。
方法:2010.5-2011.7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重操作技巧等,治疗SandersⅡ、Ⅲ、IV型跟骨骨折例,总结其预防方法及对策。
结果:70足均获随访,出现皮肤坏死2例,浅表感染2例,腓骨肌腱炎1例,距下关节炎疼痛2例。
结论: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引流及术后处理等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预防跟骨为不规则骨,骨折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1],近年来,关节内骨折现已基本趋向于切开复位异性钢板固定,部分病例手术伤口皮缘坏死、不愈合、继发感染等,一直困扰医生。
2010.5-2011.7自行68例70足的跟骨骨折手术病例,共发生术口感染术、皮肤坏死、距下关节炎疼痛等不同并发症7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70足),男48例(50足),女20例(20足);年龄16—55岁;本组70足术前均经CT扫描并按Sanders分型:Ⅱ型26足,Ⅲ型30足,Ⅳ型14足。
1.2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摄跟骨侧位、轴位:并行水平面及额状面CT扫描给予分型。
手术时机开放骨折6 h内清创、骨折复位异性钢板固定。
闭合骨折一般7~14d给予20%甘露醇脱水消肿后手术。
1.3 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口上端起自外踝尖端上4cm腓骨后缘,外踝与跟腱外侧缘之间垂直向下,至足底皮肤与足背皮肤交界处弧向前,沿皮肤交界面至第五跖骨基部,远段切口略向上[2],直切到骨面,不分层剥离。
骨膜下作锐性剥离,紧贴骨面向上至距下关节面,向前至跟骰关节。
腓骨长短肌腱和腓肠神经连同皮瓣一起翻起,显露跟骨外侧壁。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摘要】目的对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后都进行x线片拍摄检查,患者的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 角以及长度、高度、宽度都得到了基本恢复。
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2±1.0)个月。
优40足,良30足,可8足,差4足,优良率为85.4%。
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在进行手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围手术期间要对软组织进行有效评估和保护,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切开复位;跟骨骨折;内固定;并发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26-01在临床上,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跗骨骨折,大多数都会累及到患者的距下关节[1]。
然而目前对于跟骨的治疗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对跟骨骨折如何防范术后并发症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72例(82足)患者,都是我院在2009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
其中男性为64例(36足),女性为8例(10足);患者的年龄在21-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2.5)岁;右侧50足、左侧32足;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坠落伤66例;10患者合并胸腰椎骨折、6例患者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2例患者合并同侧踝部骨折、2例患者合并同侧colles骨折;患者受伤到住院手术时间为3-15d,平均为(6.5±2.4)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对策【中图分类号】r683.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62-02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形成和预防。
方法:2010.5-2011.7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重操作技巧等,治疗sandersⅱ、ⅲ、iv型跟骨骨折例,总结其预防方法及对策。
结果:70足均获随访,出现皮肤坏死2例,浅表感染2例,腓骨肌腱炎1例,距下关节炎疼痛2例。
结论: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引流及术后处理等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预防
跟骨为不规则骨,骨折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1],近年来,关节内骨折现已基本趋向于切开复位异性钢板固定,部分病例手术伤口皮缘坏死、不愈合、继发感染等,一直困扰医生。
2010.5-2011.7自行68例70足的跟骨骨折手术病例,共发生术口感染术、皮肤坏
死、距下关节炎疼痛等不同并发症7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70足),男48例(50足),女20例(20足);年龄16—55岁;本组70足术前均经ct扫描并按sanders
分型:ⅱ型26足,ⅲ型30足,ⅳ型14足。
1.2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摄跟骨侧位、轴位:并行水平面及额状面ct扫描给予分型。
手术时机开放骨折6 h内清创、骨折复位
异性钢板固定。
闭合骨折一般7~14d给予20%甘露醇脱水消肿后手术。
1.3 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口上端起自外踝尖端上4cm腓骨后缘,外踝与跟腱外侧缘之间垂直向下,至足底皮肤与足背皮肤交界处弧向前,沿皮肤交界面至第五跖骨基部,远段切口略向上[2],直切到骨面,不分层剥离。
骨膜下作锐性剥离,紧贴骨面向上至距下关节面,向前至跟骰关节。
腓骨长短肌腱和腓肠神经连同皮瓣一起翻起,显露跟骨外侧壁。
为充分暴露距下后关节面,需切断跟腓韧带及距跟外侧韧带。
克氏针临时钻人外踝、距骨、骰骨以保护皮瓣[3]。
经骨折线部翻开部分骨皮质,探查后关节面骨块,也可经距下关节间隙探查,牵引下复位。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重建跟骨高度、长度、宽度及内外翻排列,采用c型臂x线机进行跟骨侧位透视检查,了解bohler角、gissane角及关节面的恢复情况,将跟骨钢板适当塑
形使钢板同跟骨外侧壁相贴附,螺钉固定。
1.4 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3o°,48~72 h内拔除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3~5d复查片,根据骨折类型决定术后负重时间,完全负重应在3个月后视骨折愈合情况而定。
2 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90~100分):38足(54.2%);良(75~89分):25足(35.7%);可(50~74分):7足(10%)。
优良率89.9%。
本组2例浅表感染,给予无菌换药后愈合;2例切口
皮缘坏死,经坏死皮缘切除后直接缝合后愈合;1足出现腓骨肌腱
炎;2例出现距下关节长期疼痛,行关节融合后疼痛消失。
3 讨论
3.1 组织的感染、坏死因跟骨周围组织薄,血运差,骨折后肿胀严重更进一步加重周围的血运障碍。
可在骨折后脱水,待肿胀基本消退出现皮肤皱纹后手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术后常规预防感染可降低感染、坏死的发生,如仅浅表的可经换药、抗炎等处理后愈合,不需取出内固定。
深部感染可在透视下克氏针固定后取出钢板,扩创后石膏固定,经换药、抗炎等处理后愈合,如皮肤缺损大,
可待感染控制后皮瓣转移修复[4,5]。
3.2 腓骨肌腱炎腓骨肌包括腓骨长、短肌.均起自腓骨外侧面,两肌腱均通过腓骨肌上下支持带深面,经外踝后方转向前,短肌腱止于第5跖骨粗隆,长腱绕足底,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简争光[6]报道21例中出现1足(
4.0%)腓骨肌腱炎。
本组出现1例,术中游离腓骨长短肌腱破坏了滑膜鞘而引起。
在腓骨肌腱稍后方作皮肤切口,将腓骨长短肌腱的滑膜鞘
连同皮瓣一同掀起牵开,可以有效避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3.3 距下关节炎疼痛距下关节炎疼痛是跟骨关节内骨折最常
见的晚期并发症,是影响患者远期行走功能的重要因素[7]。
对跟骨关节内骨折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均有可能出现慢性疼痛[8],影响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以距下关节炎引起
的疼痛最为严重和常见。
常见的原因是骨折本身造成的关节软
骨损坏,关节面粉碎不能解剖复位,以及固定不牢,导致后期塌陷,跟骨轴线和负重力线的改变,从而发生距下关节炎。
因此,建议术中尽可能解剖复位骨折移位,恢复距下关节面,而且要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长度及bohler角和gissane角;塌陷骨缺损处植骨;
牢固固定;术后根据骨折愈合程度,逐渐负重。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回顾分析可以认识到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手术操作,术后应加强切口规范换药,合理使用抗菌素等对并发症的发生是可以降低的。
文献资料
[1] rammelt s,barthel s,biewener a,et
a1.calcaneusfractures.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j],2003,l28(6):517—528.
[2]邱贵兴.骨科手术图谱入路与解剖[m].福州:福建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7:634—637.
[3]壬满商.骨折手术操作与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08。
[4]张家红,董海,戴力扬.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骨科杂志,2001,4:135-136.
[5]施继飞,黄建明,李承.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
析.实用骨科杂志2007,2:77-79.
[6]筒争光.磷酸钙人工骨移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实
用骨科杂志,2009,1 5(1):60—61.
[7]林伟斌,林映湖.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实用骨科杂志,2008,14(8):800.
[8]马剑,苗晋新,秦卫斌,等.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实用骨科杂志,2008,14(5):308.
作者单位:250014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