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第3章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ppt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ppt课件
高基三础自物测理一轮复习
教材梳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基础律自测
教材梳理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内容
考点一 对超重、失重的理解


考点二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考点三 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 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 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 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 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 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 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 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 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 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 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 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 。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

高三物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新人教

高三物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新人教

分析瞬时加速度问题,主要抓住 1.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列出相应的规律方程. 2.紧抓轻绳模型中的弹力可以突变、轻弹簧模型中的弹力不能突变这个力学特征.
1-1 如图3-3-5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 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2 kg,它们处于 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竖直向下的 力施加在物块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g =10 m/s2)( ) A.10 N B.20 N C.25 N D.30 N 解析:对AB整体分析,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 弹力等于整体AB的重力,当施加力F的瞬时,弹力在瞬间 不变,故A、B所受合力为10 N,则a=F合/(2m)=2.5 m/s2,后隔离A物块受力分析,得F+mg-FN=ma,解 得FN=25 N,所以A对B的压力大小也等于25 N. 答案:C
2.“极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 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往往达到某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的物理 量将发生突变,此状态叫临界状态.相应的待求物理量的值叫临界 值.利用临界值来作为解题思路的起点是一种很有用的思考途径,也可 以说是利用临界条件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满足临界值的条 件,准确地分析物理过程,进行求解.
解析:当A、B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力F最大,此时,对于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μmg.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A= =μg,对于A、B整体,加速度a=aA=μ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ma=3μmg. 答案:C
【例3】如图3-3-8所示,一辆卡车后面用轻绳拖着 质量为m的物体A,A与地面的摩擦不计. (1)当卡车以a1= g的加速度运动时,绳的拉力为 mg,则A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2)当卡车的加速度a2=g时,绳的拉力为多大? 解析:(1)卡车和A的加速度一致.由图知绳的拉力 的分力使A产生了加速度,故有: mgcos α=m· g, 解得cosα= ,sin α= . 设地面对A的弹力为FN,则有 FN=mg- mg·sin α= 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地面的压力为 mg. (2)设地面对A弹力为零时,物体的临界加速度为a0, 则a0=g·cot α= g,故当a2=g>a0时,物体已飘 起,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mg,则由三角形知识可 知,拉力F2= 答案:(1) mg (2)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课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课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地面上,人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Fm=mg=500 N,在电梯中 人能举起 60 kg 物体,物体一定处于失重状态,对 60 kg 的物体:m′g-Fm=m′a, 即 a=600- 60500 m/s2=53 m/s2,所以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
从受力的 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角度判断 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图1
B.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 演员在空中时,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当演员落地加速时, 加速度a向下,处于失重状态;落地后期减速,加速度a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所以 演员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选项C正确;同理可知, 演员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 C
解析 (1)当v=0时,由图(b)知a0=4 m/s2, 由mgsin θ-μmgcos θ=ma0, 得 μ=gsgincoθs-θa0=0.25。 (2)当v=5 m/s时,a=0, 由mgsin θ-μFN-kvcos θ=0, FN=mgcos θ+kvsin θ 得 k=mvg((μssiinnθθ-+μccoossθθ))=0.84 kg/s。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说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 界点; (2)假设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说明题述的过程存在 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学习目标 1.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计算物体的瞬时加速度。

2.掌握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3.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并会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1.2.3.4.1.思考判断(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求解运动学物理量时,应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可根据运动速度、位移、时间等信息求解,所以加速度由运动情况决定。

(×)(3)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一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5)加速上升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6)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7)根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

(×)2.(2023·江苏卷,1)电梯上升过程中,某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电梯加速上升的时段是()A.从20.0 s到30.0 sB.从30.0 s到40.0 sC.从40.0 s到50.0 sD.从50.0 s到60.0 s答案A考点一瞬时问题的两类模型两类模型例1 (多选)(2024·湖南邵阳模拟)如图1所示,两小球1和2之间用轻弹簧B相连,弹簧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小球1的左上方用轻绳A悬挂在天花板上,绳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小球2的右边用轻绳C沿水平方向固定在竖直墙壁上。

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1A.球1和球2的质量之比为1∶2B.球1和球2的质量之比为2∶1C.在轻绳A突然断裂的瞬间,球1的加速度大小为3gD.在轻绳A突然断裂的瞬间,球2的加速度大小为2g答案BC解析对小球1、2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B=m1g,F B sin30°=m2g,所以m1m2=21,故A错误,B正确;在轻绳A突然断裂的瞬间,弹簧弹力未来得及变化,球2的加速度大小为0,弹簧弹力F B=m1g,对球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合=2m1g cos 30°=m1a,解得a=3g,故C正确,D错误。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二传送带与滑块问题课件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二传送带与滑块问题课件
答案:A
【考点突破 1】某工厂检查立方体工件表面光滑程度的装置如
图 Z2-2 所示,用弹簧将工件弹射到反向转动的水平皮带传送带上,
恰好能传送到另一端是合格的最低标准.假设传送带两个转轮之间
的长度为 18 m、运行速度是 6 m/s,工件刚被弹
射到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是 12 m/s,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则( )
①v0>v,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 速再匀速
②v0=v,一直匀速 ③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 加速再匀速
(续表) 三种情景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①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
左端
情景 3
②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
传回右端.其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 当v0<v返回时速度为v0
度变大,木板静止
变大,滑块静止
(续表)
动摩擦因数
物体运动情况分析
μ2=0, μ1≠0
μ1=μ2≠0
若M+F m<μ1Mmg,共同加速;

F M+mLeabharlann <μ1g,







F-μ1mg m

μ1mg M




F-Mμ1mg>μ1g,相对滑动,木板
动,滑块加速度大
加速度大
若 F<μ2(M+m)g,静止;若
μ1=μ2≠0
滑块减速,木板静止
滑块加速,木板减速,
达到共同速度后以μ2g共 同减速
(续表) 动摩擦因数
μ1m≤ μ2(M+m)
物体运动情况分析
滑块减速,木板静止
滑块加速,木板减速,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2022高考题模考题训练专题13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解析版)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2022高考题模考题训练专题13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解析版)

2023高考一轮知识点精讲和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1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一部分知识点精讲1. 瞬时加速度问题(1)两类模型(2). 在求解瞬时加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i)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ii)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会发生突变。

(3)求解瞬时加速度的步骤2.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不管是哪一类动力学问题,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都是关键环节。

(1)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作为“桥梁”的加速度,既可能需要根据已知受力求解,也可能需要根据已知运动求解。

(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步骤(3)掌握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两个分析”“一个桥梁”,以及在多个运动过程之间建立“联系”。

(i )把握“两个分析”“一个桥梁”(ii)找到不同过程之间的“联系”,如第一个过程的末速度就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若过程较为复杂,可画位置示意图确定位移之间的联系。

3.物体在五类光滑斜面上运动时间的比较第一类:等高斜面(如图1所示)由L =12 at 2,a =g sin θ,L =h sin θ可得t =1sin θ 2h g, 可知倾角越小,时间越长,图1中t 1>t 2>t 3。

第二类:同底斜面(如图2所示)由L =12 at 2,a =g sin θ,L =d cos θ可得t = 4d g sin 2θ, 可见θ=45°时时间最短,图2中t 1=t 3>t 2。

第三类:圆周内同顶端的斜面(如图3所示)在竖直面内的同一个圆周上,各斜面的顶端都在竖直圆周的最高点,底端都落在该圆周上。

由2R ·sin θ=12·g sin θ·t 2,可推得t 1=t 2=t 3。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1 .(2020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B 两块木板,在木板 A 的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A、B、C 之间以及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若用水平恒力 F 向右拉动木板 A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要使 A 从 C 、B 之间抽出来,则对 C 有aC=mg=gm对 B 受力分析有: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力,有f= μ(2M+m )g因为μ(M+m )g<μ(2M+m )g 所以 B 没有运动,加速度为0 ;所以当a A>a C 时,能够拉出,则有F mg M m g M解得F> 2μ(m+M )g,故选C2 .(2020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如图,个可以看作质点,质量为m=1kg 的物块,以沿传动带向下的速度v0 4m/s 从M 点开始沿传送带运动。

物块运动过程的部分v-t 图像如图所示,取g=10m/s 2,则()F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A.F (m 2M )g B.F (2m 3M )gC .F 2 (m M )gD .F (2m M )g答案】C解析】要使 A 能从C、 B 之间抽出来,则,A要相对于B、C 都滑动,所以AC 间,AB 间都是滑动摩擦力,对 A 有a A=mg M m gμ(M+m )g,B 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MN 是一段倾角为=30 °的传送带A .物块最终从传送带N 点离开B .传送带的速度v=1m/s ,方向沿斜面向下C .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a=2m/s 2D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32【答案】D【解析】从图象可知,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向上运动,最终的速度大小为1m/s ,因此没从N 点离开,并且能推出传送带斜向上运动,速度大小为1m/s ,AB 错误;v—t 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a=2.5m/s 2,C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cos30o mg sin 30o ma,可得3,D 正确。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2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学案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2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学案

第12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考点1 多过程问题1.多过程问题就是物体的运动过程由许多“子过程”组成,各“子过程”有关键物理量前后相联系,往往叫做过程“衔接量”。

2.对各个“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一般采用画出过程示意图,关键找出过程“衔接量”进行分析研究。

3.各“子过程”分析列关系式时,一般前后过程中都有“衔接量”。

4.联方程组,分析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或讨论。

[例1] (2017·福建厦门双十中学质检)如图,将质量m =2 kg 的圆环套在与水平面成θ=37°角的足够长直杆上,直杆固定不动,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杆上依次有三点A 、B 、C ,s AB =8 m ,s BC =0.6 m ,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μ=0.5,对环施加一个与杆成37°斜向上的拉力F ,使环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杆向上运动。

已知t =4 s 时环到达B 点,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sin37°=0.6,cos37°=0.8。

(1)求F 的大小;(2)若到达B 点时撤去力F ,求此环到达C 点所用的时间。

解析 (1)根据题意知,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s AB =12a 1t 2,解得a 1=1 m/s 2,对环进行受力分析,若F sin37°<mg cos37°,则杆对环的弹力垂直于杆向上,如图甲所示:则有N +F sin37°=mg cos37°F cos37°-μN -mg sin37°=ma 1以上两式联立代入数据解得:F =20 N 。

若F sin37°>mg cos37°,则杆对环的弹力垂直于杆向下,如图乙所示: 则有N +mg cos37°=F sin37°F cos37°-μN -mg sin37°=ma 1以上两式联立代入数据解得:F =12 N(不符合F sin37°>mg cos37°,舍去)。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答案 AD
一题一得 超重和失重现象,只决定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 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进行定性分析问题时,一 定要对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特别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 加速度,从而判定物体视重变化.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 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 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这一现象表明( )
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计的示数
(表内时间不表示先后顺序):
时间
t0 t1 t2 t3
体重计示数(kg) 45.0 50.0 40.0 45.0
若已知 t0 时刻电梯静止,则( ) A.t1 和 t2 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 B.t1 和 t2 时刻物体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所受重力 发生了变化
考点三 考查临界与极值问题 从一物理过程转入另一物理过程中,将出现临界与极值问 题.题中常用“刚好”“恰好”“最大”“最小”等语言叙 述. 常出现的临界条件为:(1)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绳子或杆 的弹力为零;(2)相对静止的物体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通常在 计算中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物理思想方法:用极限法分析临界问题
A.电梯一定是在下降 B.电梯可能是在上升 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上 D.乘客一定处在失重状态
【答案】BD
【解析】因“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 所以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向下,加速度向下,乘客处于失重状态, C 错误,D 正确;仅知加速度的方向,无法判断电梯的运动方 向,其运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上升或下降,A 错误,B 正确.
考点二 超重、失重和视重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仅由加速度的方向决 定,而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无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 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未发生改变.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由 于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将消失.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 应用
-2-
一、超重和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 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 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再等 于物体的重力。
-3-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关闭
解析 答案
-10-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 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地面上,m2 在空中)。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m1的加速度大小为( )
把 m1A、.���������m���1c2+o看s������������2作一个B.整������������1体s+in���,������在���2 水平方C.向������c������o上1s������加速度D相.���������s同���in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1 对点训练1
-13-
4.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下的液体的浮力公式分别为
超重状态下:F浮=ρV排(g+a); 失重状态下:F浮=ρV排(g-a)。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的液体的浮力F浮=0,即液体对浸在液体中 的物体不再产生浮力。
-14-
考点一
现象
实质
视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系统具有竖直向上
超重 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 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 F=m(g+a)
自身重力的现象
竖直向上 的分量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系统具有竖直向下
失重 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 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 F=m(g-a)
自身重力的现象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PPT课件(共33张)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PPT课件(共33张)


由 v-t 图象可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 a=������0,根据牛顿第二定
������1
析 律得 mgsin θ+μmgcos θ=ma,即 gsin θ+μgcos θ=������0。同理向下滑行时
������1
gsin θ -μgcos θ =������1,两式联立解得 sin θ =������0+������1,μ= ������0-������1 ,可见能计算出斜
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项正确。
考点巧讲
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变式1
如图所示,某发射系统内有一木箱,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轻质 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内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装有压力传
感器。木箱静止时,上表面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12.0 N,下表面
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20.0 N。当系统竖直向上发射时,上表面 压力传感器示数变为下表面压力传感器示数的一半,重力加速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失重的特点: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状态。
(2)完全失重的特点: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知识清单
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基础过关
考点巧讲
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例3 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一个箱子,箱内有一个斜面,在斜面上放置一 个重为60 N的球,如图甲所示,当箱子在斜面上下滑时,球对箱子后壁和箱
内斜面的压力大小分别是( C )。(g=10m/s2,sin53°=0.8,cos 53°=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解题思路 (1)分析所研究的问题适合应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 (2)对整体或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整体或隔离体的 加速度. (3)结合运动学方程解答所求解的未知物理量.
考向 1 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例 3 (2018·海南海口质检)(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1、
m2 的 A、B 两个物体放在斜面上,中间用一个轻杆相连,A、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μ1、μ2,它们在斜面上加速 下滑.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 ) A. 若 μ1>μ2,m1=m2,则杆受到压力 B. 若 μ1=μ2,m1>m2,则杆受到拉力 C. 若 μ1<μ2,m1<m2,则杆受到压力 D. 若 μ1=μ2,m1≠m2,则杆无作用力
当 t=2 s 时,物体也有最大加速度 a′m F′m=ma′m a′m=Fm′m=-22 m/s2=-1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左.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Fm合=1-t(m/s2) 画出 a-t 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t=1 s 时速度最大,最大值等于 a-t 图象在 t 轴上方与横、纵轴 所围的三角形的面积 v=12×1×1 m/s=0.5 m/s.
锁定高考 第三章 物 理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二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考点研析 互动提升
|考点 1| 超重与失重 1. 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 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 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 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 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 0 的现象称为 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 a=g,方向竖直向下.
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从速度变化 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的角度判断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题组突破 1-1 (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 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 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D )
A. t=2 s 时最大 C. t=8.5 s 时最大
例 2 (2018·全国Ⅰ卷)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
上,上端放有物块 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x 表示 P 离开 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 F 和 x 之间关 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
审题眼:“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找关联: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求解.
题组突破
2-1 (2018·天津一中模拟)(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 m1 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 为 m2 的木块.t=0 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 F.分别用 a1、a2 和 v1、 v2 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AC )
解析 木块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 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木块可能相对木板向前滑动,即木块的加 速度大于木板的加速度,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D错误,C正 确.
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 θ,A、B 一起下滑,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以 A、B 和 杆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1gsin θ+m2gsin θ-μ1m1gcos θ- μ2m2gcos θ=(m1+m2)a,假设杆受拉力以 A 为研究对象,则 m1gsin θ-F -μ1m1gcos θ=m1a,联立可得 F=(μ2-μm1)1m+1mm22gcos θ,若 F 为正值,则 杆受拉力;若 F 为负值,则杆受压力;若 F 为 0,则杆无作用力,故 A、 D 项正确.
4. 对超重和失重的“三点”深度理解 (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3)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 在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 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竖直向下
审题眼:“地面上最多可举起 50 kg 的物体”——人的最大承受力为 500 N. 找关联:当人在电梯中举起 60 kg 的物体时对物体的支持力仍然是 500 N, 此时 m′g-Fm=m′a,由此可以求出电梯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地面上,人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Fm=mg=500 N, 在电梯中人能举起 60 kg 物体,物体一定处于失重状态,对 60 kg 的物体: m′g-Fm=m′a,即 a=600- 60500 m/s2=53 m/s2,所以选项 D 正确.
3. 解决图象综合问题的三点提醒 (1)分清图象的类别:即分清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 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轴的交点, 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 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反馈出来的有用 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
2.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1)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则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 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 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 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1-2 (2018·天津六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竖直运动的电梯底面上放有 托盘弹簧测力计,质量为 2 kg 的物体放在水平托盘中,当电梯运动时,发 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4 N,g 取 10 m/s2.电梯的运动情况是( AB ) A. 电梯可能以 2 m/s2 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B. 电梯可能以 2 m/s2 的加速度向下做匀减速运动 C. 电梯可能以 12 m/s2 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D. 电梯可能以 12 m/s2 的加速度向下做匀减速运动
解析 对物体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支持力,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F-mmg=24-22×10m/s2=2 m/s2,方向竖直向上, 知电梯以 2 m/s2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或以 2 m/s2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故 A、 B 正确,C、D 错误.
|考点 2|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3 年 2 考) 1. 常见的动力学图象 v- 图象、a-t 图象、F-t 图象、F-a 图象等. 2. 图象问题的类型
2-2 (2018·吉林公主岭模拟)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 O 处有一质量 为 m=2 kg 的物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 N,方向向 右,F2 的方向向左,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如图乙所示.物体从零时刻开 始运动.
(1)求当 t=0.5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 t=0 至 t=2 s 内何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3)物体在 t=0 至 t=2 s 内何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1)0.5 m/s2 (2)当 t=0 时,am=1 m/s2;当 t=2 s 时,a′m=-1 m/s2 (3)t=1 s 时,v=0.5 m/s
B. t=2 s 时最小 D. t=8.5 s 时最小
解析 当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人处于超重状态,人对地板的压 力大于重力,向上的加速度越大,压力越大,因此t=2 s时,压力最 大,A项正确;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人处于失重状态,人对地板 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向下的加速度越大,压力越小,因此t=8.5 s 时压力最小,D项正确.
解析 设物块 P 的质量为 m,加速度为 a,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0,弹 簧的劲度系数为 k,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mg=kx0, 以向上为正方向,木块的位移为 x 时弹簧对 P 的弹力 F1=k(x0-x), 对物块 P,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1-mg=ma, 由以上式子联立可得 F=kx+ma, 可见 F 与 x 是线性关系,且 F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0 时,kx+ma>0,故 A 正确,B、C、D 错误.
6 m/s2 16 N
解析 A、B 两个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分别对两物体分析可知: 对 A:mAg-FT=mAa① 对 B:FT-mBg=mBa② 由①+②得 mAg-mBg=(mA+mB)a 解得 a=6 m/s2 并由①式得 FT=mAg-mAa=16 N.
[考点师生共研] 涉及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具体类型: (1)通过滑轮和绳的连接体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离 法.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两物体虽然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采 用隔离法. (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系统)中各物体保持 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整体法、隔离法交替应用. (3)斜面体与上面物体组成的系统的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 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解题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4)“板块”问题从实质上讲也是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
例 1 (2018·吉林松原模拟)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 50 kg 的物体,当他
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 60 kg 的物体时,电梯加速度的大小
和方向为(g 取 10 m/s2)( D )
A. 2 m/s2 竖直向上
B.
5 3
m/s2
竖直向上
C. 2 m/s2 竖直向下
D.
5 3
m/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