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观后感影评范文四篇
《十二怒汉》观后感影评范文四篇《十二怒汉》观后感影评范文(一)一个会议可以判决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是这个会议的成员,会怎么表现?《十二怒汉》是一部场景非常简单的电影,不过传达了很多内容。
一个18岁的少年被认为杀害了他的父亲,所有出现的证据对这个孩子都很不利的时候,这场会议可以决定少年的生命,每个人在这场会议中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格,但美国法律让大家聚在一起,要如何发挥手中的权利与义务。
在会议中,有理性负责的人,有只关注个人私事对会议结果无所谓的人,有只想达到个人目的的人,但也有负责任的人,这些负责任的人会试着把会议引导到好的方向。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细节很重要,如果拼凑出足够多的细节,虽然不能完全还原事实,但可以推翻不符合事实的猜测。
细节有很多,人的言谈举止,外表特征,语气,行为,更深一层可能是一个人的环境等,观察的越仔细,我们可能得到的越多。
此外,我还明白要尊重事实,而不是仅仅听一个人说了什么。
人是会自我欺骗的,可能我们会说服自己相信某事,然后我们就信以为真的拿出来说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实事求是,语言是廉价的,要学会用脑子。
简单不一定不深刻,不是非要花费多少钱,才能做的好,有资源可以做的更好,但资源不是把事情做好的必要条件。
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说的是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甚至有不同目的的人,最终怎么讨论出事情结果。
十二怒汉,因为大家性格不同,不容易相处,暂时在一起,容易让各自生气吧。
《十二怒汉》观后感影评范文(二)打开电影《十二怒汉》,这一次我的心很静。
这是一部黑白电影,场景很简单,一个会议室里,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一台开不动的风扇,十二个男人,另加一个守门人,门被反锁,天气闷热,窗外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
十二个男人,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经历,带着不同的性格,怀着不同的理念,素不相识,从未谋面,在一个阴沉的下午,聚在一间屋子里,在法律面前决定着一个18岁男孩的生与死。
这在其中的十一个人心里,本是一件十分十分简单的事,证据凿凿,只要达成一致,这男孩有罪,便成了。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剧情片,讲述了一名少年被指
控谋杀父亲的案件,而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必须在一个炎热的夏日里
进行艰难的讨论和决定。
这部电影在多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的剧情紧凑而紧张。
整部电影几乎全部发生在一个
封闭的房间里,但是导演通过精巧的镜头运用和紧张的对话,成功
地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了屏幕上。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观
点和动机,他们之间的交锋和碰撞让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其次,影片的人物塑造非常出色。
每个陪审团成员都有自己独
特的性格和背景,他们的对话和行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最初的固执己见到最后的观点改变,每个角色都经历了一个心灵
的历程,这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影片所探讨的主题也非常深刻。
在审判一个人的命运时,我们需要的是客观公正和理性思考,而不是被偏见和情绪所左右。
影片通过展现陪审团成员之间的争论和辩论,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
公正和理性的重要性,这对当下社会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它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主题探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启发。
强烈推荐给所有喜爱法庭剧情片的观众。
十二怒汉观后感影评
十二怒汉观后感影评十二怒汉观后感影评十二怒汉观后感影评1理性与感性,家庭与亲情,种族与歧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各种冲突与调和,完全靠台词推动剧情发展,独特的封闭空间构成整部影片的叙事环境,叙事节奏有急有缓,有张有驰,十二个人的性格,观点交替展示,加强观众理解。
镜头平缓运动辅助叙事,潜移默化的突出人物与心理,时刻保证观众的关注点在主要叙事人物身上。
黑白影片,光线偏于昏暗,却能营造阴影来突显人物心理。
小空间,大格局,用个人与集体的冲突上升到个人与社会层面的认识,用民主、理性、责任来战胜专制、情绪化与敷衍,进而弘扬美国精神。
不得不说,美国电影习惯性的弘扬美国精神,却又让每个人心甘情愿的被感染,什么时候当代中国电影能脱离低俗娱乐与价值观灌输,能细致又自然的展现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品质,那中国电影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腾飞十二怒汉观后感影评2史上最豪华阵容的“无领导小组”。
刚看到15分钟,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那个男孩是否真的有罪了。
那些插科打诨的人真是讨厌,当然也是在逗梗,营造紧张气氛。
“你以为自己很聪明,对吧”,看到这个人笑容渐渐消失的样子真得好想笑,哎呦喂,肚子疼。
什么叫“力排众议”!抽丝剥茧的叙述方式真是张力十足。
怒汉们都憋着一股气,有很多次就要爆发了,但终于又被按了下来,就这样,一次次攫住了观众的心,像是掐紧又松开,把观众的注意力死死地钉在了影片之上。
说服靠的是陈述事实以及依据事实作出的合理的置疑与推论,而不是靠发泄情绪和大嗓门。
“你没有权利那样和我说话”“我当然有权利那样和你说话!如果你要投无罪一票,必须是因为你相信被告的确是无罪的,而不是因为你觉得厌烦。
如果你觉得他有罪,你必须坚持下去,难道你没种去做你认为是对的事吗?”他挺身批判麻木与冷漠时的勇敢,令人敬佩,他担起了正义与良知,而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看清真相却保持沉默的人,多的是敢怒而不敢言的人。
美国的陪审团发挥着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作用。
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地规避人的偏见之恶。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戏剧片,由导演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于1957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宗谋杀案的审判过程,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在密室中进行辩论,最终改变了对被告的看法。
这部电影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偏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的剧情非常引人入胜。
整部电影几乎全部发生在一个密闭的审判室内,但是导演通过精彩的剧情和对话,成功地将观众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在屏幕上。
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观点,他们在审判过程中展现出了人性的各种面貌,这让人不禁感叹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其次,影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十二位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个人物都有着饱满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性格特点。
特别是在审判的高潮部分,每个演员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表演技巧和情感投入,让观众在情节发展中感同身受。
最后,影片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也让人深思。
在审判过程中,十二名陪审团成员都面临着自己的偏见和成见,但是通过辩论和交流,他们逐渐打破了这些偏见,最终做出了公正的判决。
这种对社会偏见和成见的深刻揭示,让观众不禁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偏见,以及如何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法庭戏剧片,它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表演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感悟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部让人反复品味的佳作。
十二怒汗影评
《十二怒汉》电影不断的告诉我们:我们不是要证明这个孩子没有杀人,我们只是无法确切的证明这个孩子杀了人。
一个又一个看似确凿的证据被推翻,一个又一个笃定的人产生了怀疑,每个人开始对自己的偏见怀疑和动摇,但是每个人的心里,对良知,对一条未知的生命,对自己的责任,越来越明确坚定。
作者通过剧中人说:“这是美国司法制度中最神圣的一条,也是我们的国家如此强大的原因。
”我最喜欢电影的结尾,并没有出现法庭上陪审团声张正义的激动场面,电影的结尾,就是雨过天晴,绕过那象征着美国司法制度的法院巨大石柱,男主人公和睿智的老者碰了头,彼此淡淡的问了姓名,散开,融入人群。
他们本就是最普通的美国公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英雄。
这是57年的电影。
看这种电影的时候,看这种好莱坞电影的时候,会对美国这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信仰的理想肃然起敬。
他们的电影,让我们强烈感知到人性中最重要的,最温暖的,最有希望的种种。
我想,这才是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吧。
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Life is in their hands,Death is on their minds。
影片并非揭示某种结果,因此从头至尾,法庭的镜头极少无比。
一个下午,12个人关在一间房内,设备破旧,他们最主要的道具是那一张方形桌子,至最后,全部人离开,桌子的全貌缓缓展现,几个小时的争论后只剩余几张纸与碎屑,曾有过的人的愤怒的吼叫与平静的论述不再重放。
即便所有观影的人都从一开始便了解他们辩论后的结局,影片也能够不失去任何一秒钟的魅力,简单的布局下,12个人在表达各自思想进而流露出人生百态。
12 Angry Men实际上是一种冷静的平和的态度,少数两个人总在声音高昂话语粗鲁,而更多人会睁大清醒的双眼平静地一步步表述,每个人的想法都自成一体,即使它们相撞击后的磨擦尤为剧烈,但最终会有人道歉,也有人谅解。
两类人群相对立的理念并非不平凡的内容,事实上随处可见这样的纷争,不同的是他们的争论必定要代表正义,并且要给一个孩子平等的命运的对待。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剧情片,讲述了在一个陪审团中,一名年轻的男子被控谋杀,而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必须在审判前做出决定。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和紧张的情节而闻名,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的表演非常出色。
每位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特别是在审判过程中,每个角色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都被演绎得非常真实,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法庭现场,与他们一同经历了整个审判的过程。
其次,影片的剧情设置非常紧凑,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安排,让观众在整个审判过程中都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尤其是在最后的审判结果揭晓时,观众们都陷入了紧张的氛围中,一同为被告的命运而祈祷。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通过审判的过程,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每个陪审团成员都代表了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他们在审判过程中的争论和辩论,让观众们思考了正义和道德的本质。
同时,影片也揭露了社会中存在的偏见和歧视,让观众们对社
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总的来说,电影《十二怒汉》是一部让人深思的法庭剧情片,它通过精彩的表演和紧凑的剧情,让观众们对正义和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部让人深刻思考的艺术品。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第一次看《十二怒汉》是在刚接触法律不久的时期,那时就被这种黑白画面牵住眼球和思绪一直到最后一个镜头,再次看来还音犹未尽。
这部拍摄于1957年的电影,反映美国美国司法制度中的陪审团制度,堪称是法律电影的经典之作。
这种经典之处在于虽然过去半个多世纪,影片所要表达的一切,能够穿越时光和空间毫无损耗的呈现在我眼前,让我去理解美国式的民主、平等与自由。
影片开始于一个纽约法院的门口,经过一个简短的庭辩总结之后,进入了陪审团讨论阶段。
这是一个几乎被定罪的弑父少年的案子,十二名成员需要对案件达成一致,如果判定有罪,少年的一级谋杀罪名成立,将会被送上电椅。
陪审团成员进入了陪审团讨论室,本片的绝大多数情节都在这个约40平方的封闭空间中展开,没有外景、没有案件的演绎,一切都是从这十二个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中获得。
这种拍摄手法在今天依然不俗套。
少年来自贫民窟,年幼丧母,父亲曾被判入狱,所以曾在孤儿院呆过两年多。
父亲出狱后被接回家。
但生活贫苦,父亲酗酒,稍有不快便拳脚相加。
他连英语的简单句式和简单的会话都没能掌握,这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一级谋杀案,没人在意少年是否真的杀了他父亲,没人指望少年活着能对社会有怎样的贡献。
连他的辩护律师也怠于替他辩护,法官则一副懒散的摸样,所有人都相信,这个孩子曾经杀死他的父亲并且必须为之付出代价。
十二个人的人物随着整个案件的推进而显现,他们当中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建筑师、毫无见地的富家子、歧视平民的新贵族、性情暴躁的老警察、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只赶时间的推销员。
经过第一次投票。
只有一个人认为无罪,这个人就是建筑师。
由于陪审团制度的表决一致原则,案件不得不进入了讨论,这个案件的关键点有:一,两个目击证人,75岁的老人听到楼上的响动,出门看到男孩逃走,45岁的妇女在电车经过时亲眼看到男孩举起弹簧刀刺向他的父亲。
二,男孩陈述事发时他在看电影却记不清内容和主角的姓名,同时称他丢失了同父亲胸口类似的弹簧刀。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剧情片,由悉心打磨的剧本和
出色的演员演技构成。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陪审团在一宗谋杀案的
审判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惑,以及他们最终如何通过辩论和思考达
成了一个公正的裁决。
影片通过强烈的对话和情节展示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道德的挑战,令观众深思。
首先,影片的剧本非常出色。
编剧通过精巧的对话和情节设计,将每个陪审员的性格和动机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清晰地看
到每个人的立场和态度是如何随着证据和辩论的展开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剧本的深度和复杂性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人不禁思考起自己在
类似情况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其次,影片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每位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
演绎得非常逼真和令人信服。
特别是主演亨利·方达饰演的陪审员
8号,他的表演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让观众不禁为他的勇气和正
义感而感到敬佩。
整个演员阵容的默契和配合也让影片的氛围更加
紧张和引人入胜。
最后,影片所展现的道德挑战和人性复杂性也让观众产生了深
刻的共鸣。
在审判的过程中,每个陪审员都面临着自己的偏见和局
限性,而他们最终所做出的选择也让人感到震撼。
这种道德挑战和
人性复杂性的展示,让观众在电影结束后仍然沉浸在思考之中,对
自己和社会的认知也有了新的启发。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法庭剧情片,它通
过精湛的剧本和出色的演员表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挑战,让观众在影片结束后依然沉思不已。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法庭剧
情片,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电影,它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更是通过深入的角色描写和精妙的剧本构建,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触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在情感上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影片以一场陪审团对一名被控谋杀的青年进行审判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十二名陪审员的辩论和思考,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正义的不同理解。
每位陪审员都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经历,他们之间的冲突和辩论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对于正义和道德的理解。
其次,电影通过细腻的角色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
每个陪审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审判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
有的陪审员坚持自己的观点,有的则主动去了解真相,有的则被他人的观点所影响。
这些细腻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
这种人性的多样性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此外,电影的剧本构建也非常出色。
整个故事紧凑而有张力,每个场景都充满了紧张和悬疑。
陪审员们的辩论和思考过程被巧妙地展现出来,让观众跟随着他们的思路一同推理真相。
这种剧本构建让电影充满了悬念和惊喜,让我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观影兴趣。
总的来说,电影《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情节的引人入胜、角色的细腻描写和剧本的巧妙构建,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触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思考了正义和道德的边界,也让我对人性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十二怒汉》将会成为一部永远流传的经典之作。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戏剧电影,由悉尼·卢梭执导,于1957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名年轻的拉丁裔青年被控谋杀父亲,而陪审团的十二名男性成员必须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他的有罪或无罪作出裁决。
这部电影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更在演员表演和导演手法上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首先,影片的叙事结构非常吸引人。
整个故事几乎全部发生在陪审团的讨论室内,这种封闭的空间让人感到压抑和紧张。
观众随着陪审团的讨论逐渐了解案件的细节和证据,而每个陪审团成员的个性和观点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
导演通过这种叙事手法,让观众对案件的真相和每个角色的内心感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影片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十二名男性演员在片中都展现出了精湛的
表演技巧,每个角色都有着饱满的个性和情感。
尤其是主角亨利·方达饰演的陪审团成员8号,他的坚持和对正义的追求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他与其他陪审团成员的辩论和交流,观众也能够思考关于正义、道德和人性的深刻问题。
最后,影片所探讨的主题也非常有深度。
《十二怒汉》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法律
和正义的电影,更是在探讨人性、偏见和社会问题。
影片通过每个陪审团成员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偏见,让人深思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的现实。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充满深度和情感共鸣的电影。
无论是在叙事结构、演员表现还是所探讨的主题上,都展现出了卓越的艺术价值。
这部电影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人对法律、正义和人性有了新的思考。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电影《十二怒汉》影评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有幸观看了经典影片《十二怒汉》,这是一部让我深受感动和共鸣的作品。
这部电影以其出色的剧本、精湛的演技和紧张的情节,让我沉浸其中,难以忘怀。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本令人印象深刻。
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十二个陪审团成员被要求就一宗谋杀案作出裁决。
整个电影几乎全部发生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但剧本却能够将观众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观点,他们的对话和争论充满了张力和悬念。
剧本通过展现陪审团成员的思维过程和情感变化,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刻板印象的危害。
其次,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动机,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他们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亨利·方达扮演的陪审团成员号码8,他的演技令人叹为观止。
他以他独特的洞察力和毅力,逐渐改变了其他陪审团成员的观点,最终让他们重新审视证据和质疑他们的偏见。
观众可以通过他的角色感受到正义和良知的力量,这让我深感敬佩和敏感。
最后,电影中的紧张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整个电影几乎都发生在一个房间内,但导演通过运用摄影技巧和剪辑手法,成功地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每个角色的发言和行动都对案件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观众不禁为他们的选择和决策感到紧张和焦虑。
这种紧张感让我一直紧紧盯着屏幕,期待着故事的发展。
总的来说,电影《十二怒汉》以其精彩的剧本、出色的演技和紧张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法律和司法系统的电影,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和正义的作品。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不仅对陪审团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继续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共鸣。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剧情片,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男子被指控谋杀父亲,陪审团中的十二名男性成员要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这一案件达成一致的裁决。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紧张的情节而闻名,让观众们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思。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本非常出色。
通过对每个陪审团成员的逐一描绘,观众们得以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动机。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使得电影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同时,剧情的发展也非常紧凑,让人难以离开屏幕,一直想知道案件的真相。
其次,这部电影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每个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内心挣扎。
特别是主角亨利·方达饰演的陪审团成员8号,他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展现了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男人形象,这种坚持和勇气令人动容。
最后,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在法庭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和立场,但当他们开始认真思考案件的细节和证据时,他们的观点也开始发生变化。
这让观众们不禁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会被偏见所左右,是否应该更加理性地对待事物。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庭剧情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观众们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紧张的情节,更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共鸣。
这部电影绝对是一部必看的经典之作。
《十二怒汉》影评。
经过刘老师的推荐,我欣赏了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十二怒汉》。
这是一部场景设置以及故事内容十分简单的电影:一个在平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旁观者和凶器均以呈堂铁证如山。
担任此案陪审团的个人要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里讨论案情,并要一直通过讨论结果,才能正式结案。
十二个人各有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说话的方式。
刚开始的时候,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最终还给了那个小男孩一个公正的判决结果。
看似简单的影片却反映出了一个比较强大的制度——美国的司法制度中的陪审团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让一部分公民以普通人的情感、常识和判断力参与司法活动,将普通公众的一般认识和社会价值观反映到司法审判中,以弥补职业法官过于理性及相对固定思维方式的不足。
法律的主体是人,它是由统治阶级制定,并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在很大程度上的作用是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公平,尊重人的价值。
片中的小男孩虽然不是什么权贵,也不是一个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力或知名度的人,甚至他只是一个大部分人眼中的不良青年,社会的不安因素。
但是就是为了这么一个“不安因素”,十二个陪审员放弃了下午的球赛,放弃了本来十分惬意的午休时光。
挤在一个闷热的小屋里,根据他们各自的思维尽心地分析着实事的真相。
他们不是专业的法律人员,但却跟专业人员一样地尊重实事的真相和生命的价值。
他们用一种实际行动在诠释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没有权利随意去剥夺,所有对生命的审判都应当是慎重的。
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陪审团对案情的决定不是按照我们传统中国思维中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是“裁决一致”原则,十二个陪审员必须意见全部一致才能给案件下定论。
我认为这样的制度更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对公平的尊重。
毕竟生命不是儿戏,法律不是猜谜。
只有尽心尽力地去维护法律尊重法律,法律才能更好地为公平正义服务。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电影《十二怒汉》影评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有幸观看了经典之作《十二怒汉》。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剧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要赞扬电影的剧本。
《十二怒汉》是根据雷吉纳德·罗斯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成,剧本紧凑而富有张力。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但通过对话和争论,剧本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法庭内部,让我们感受到了紧张和压力。
剧本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观点,这使得影片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其次,影片的演员表现令人叹为观止。
十二位演员每个人都饰演着一个陪审团成员,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背景和观点。
每个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自己的角色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特别是亨利·方达饰演的陪审团成员8号,他的坚持和独立思考引发了其他成员的质疑和思考,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此外,电影通过对法律和正义的探讨,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影片中的陪审团成员们在审判一个被指控犯罪的年轻人时,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惑。
他们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偏见和成见,还要面对其他成员的不同观点和压力。
这引发了我对正义和公正的思考,让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偏见。
最后,我要提及电影的导演和摄影。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以其出色的导演技巧,将整个故事紧凑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摄影师鲍里斯·考夫曼通过运用黑白摄影的方式,增强了影片的紧张氛围和戏剧性。
这些技术手法使得电影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电影《十二怒汉》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剧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通过对法律和正义的探讨,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一直被人们铭记和赞赏。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还深刻揭示了正义与道德的力量。
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被这部电影所触动,它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情紧凑而引人入胜。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狭小的陪审团室内,十二位陪审员面对一个被控谋杀的年轻人的案件进行讨论。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观点,他们的对话和辩论让观众深入思考案件的真相。
剧情的推进非常紧凑,每个细节都被精心安排,让观众一直保持着紧张的情绪。
其次,这部电影的演员表现出色。
每一位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特别是亨利·方达饰演的陪审员8号,他的坚持和独立思考精神令人钦佩。
他不畏强权,勇敢地提出质疑,最终改变了其他陪审员的观点。
这种勇气和正义感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此外,这部电影还通过对陪审员们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陪审员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经历,他们的观点和决策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有些陪审员受到了社会舆论和个人偏见的影响,而另一些则表现出公正和客观的态度。
这种对人性的描绘让观众反思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
最后,这部电影强调了正义与道德的力量。
在面对一个看似明确的案件时,陪审员们经过深入讨论和辩论,最终发现了真相。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
这种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坚守,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它让我们思考自己在面对不公正和错误时,应该如何勇敢地站出来。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动容的电影,它通过剧情紧凑、演员出色的表演和对人性的深刻描写,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它提醒我们要勇敢地追求正义,坚守道德,为自己的信仰而战。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思想深刻的艺术品。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法庭戏剧电影,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男子被控谋杀,而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必须在狭小的房间里进行辩论,最终做出决定。
这部电影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中的不公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情紧凑,紧张而引人入胜。
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立场,他们在狭小的房间里进行激烈的辩论,每个人都试图说服其他人改变自己的看法。
这种紧张的氛围让观众不禁紧张地跟随着剧情的发展,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中的不公正。
其次,影片的演员阵容强大,每个角色都饰演得淋漓尽致。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动机,他们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在最后的辩论环节,每个演员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表演功底,让人对他们的角色产生了共鸣。
最后,这部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共鸣。
通过十二名陪审团成员的辩论和决定,影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中的不公正。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禁思考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并对社会中的不公正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这种共鸣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法庭戏剧电影,通过紧凑的剧情、出色的演员阵容和深刻的共鸣点,让观众对人性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更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之作。
十二怒汉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电影《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紧张的剧情、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画和引人入胜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电影的剧情紧凑而紧张。
整部电影发生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十二个陪审团成员被迫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一个生死决定。
导演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压力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观众们仿佛置身于陪审团中,与角色们一同经历着紧张的审判过程。
这种紧迫感让我完全沉浸在电影中,无法自拔。
其次,电影通过精彩的角色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陪审团成员都有自己的背景、观点和偏见,他们在审判过程中互相交锋、争论不休。
这些角色形象的多样性使得电影更加真实和生动。
我被电影中展示的每个角色的独特性所吸引,他们的争论和思考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偏见。
最重要的是,电影通过审判案件的故事,探讨了正义、偏见和人性的主题。
电影中的十二个陪审团成员代表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观点,他们在审判过程中逐渐摒弃了自己的偏见,最终做出了公正的决定。
这种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探索让我深感共鸣。
电影通过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转变,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积极的力量,让我相信正义和人性的力量是无穷的。
总的来说,《十二怒汉》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以其紧张的剧情、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画和引人入胜的主题,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法庭剧,更是一部关于正义、偏见和人性的思考之作。
我强烈推荐每个人都去欣赏这部经典之作,相信它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二怒汉》影评
《十二怒汉》观后感每次看电影,就会先看片名,就像命题作文,一般便可推测出大致内容。
而乍看片名,十二怒汉,全然不知所为何事怒。
这一怒字勾起了我的无限想象。
于是,我便满怀期待并且做好了与主人翁一起怒的准备。
黑白的影片,不太愉悦的开头场景,第一感觉,不是很舒服,在没有正式入题前,我的心情就像影片里燥热的空气,没了耐性。
渐渐的,影片通过很简短的几人对话为我们描述了故事梗概,内心恍然。
十二个素不相识,来自各行各业的陪审团成员,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在一间没有风扇的休息室里决定一桩谋杀案是否成立。
从他们讨论开始,我便没有在分心,直到影片结束,没有任何场景变换,没有任何特技效果的影片竟让我如此聚精会神。
我仿佛置身其中,会随着每一位成员的推理进行思考,会因为某一个成员的表情而擅自发笑,如小个子陪审员。
从开始的1人坚持“无罪”,11人坚持“有罪”,到最后的第八次战役中11人认定无罪,3号也防线崩溃,投下“无罪”一票,不得不佩服天才编剧,环环紧扣,逻辑严密,构思巧妙。
影片中,法官对陪审团成员的指导中指出:如果能够提出合理的怀疑,从而无法确定被告是否有罪,那么基于这个合理怀疑,必须判定被告无罪;如果找不到合理的怀疑,那么必须基于自己的良知,判决被告有罪。
十二位陪审员的决定必须一致。
“基于自己的良知”一句至关重要,要求每一个人都能摒弃自己的偏见,客观公正地对待整个事件,冷静地思考各种可能性及其背后隐藏的含义。
然而,面对复杂的现实,我们会发现这么高尚的空谈不堪一击。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推理事件的发展,如有人认为“被告出自于贫民窟,其自小生活的环境影响甚至决定了其作出这种行为的百分之百可能性”,而又有人认为,有着可靠的证词,楼下的老人,对面“目睹”凶案经过的妇人。
在第一轮表决中,11:1的结果仿佛已将被告送上了电椅。
然而,8号坚持认为案情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即无法排除其合理的怀疑。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便是8号说服带有偏见的陪审员,大家一点点有依据的推测,每一步判断都拿出合理的怀疑。
《12怒汉》影评
《12怒汉》影评第一篇:《12怒汉》影评从电影《12怒汉》看美国陪审团制度特点吴轲5127509007{摘要}:通过对法律电影《12怒汉》剧情的分析来充分了解美国的陪审团制度特点,普及法律文化知识,达到借鉴和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12怒汉》,美国陪审团制度。
A Study of American Jury System from the Movie Twelve Angry MenAbstract: Through the plot analysis of the movie Twelve Angry Men, we can gain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jury system, popularize legal knowledge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ference and learning.Key words: Twelve Angry Men;American jury system.一、引言(Introduction)1957年由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导演,著名演员亨利·方达主演的演片《12怒汉》作为一部以陪审团为主角的法律电影,巧妙的以写实和知性的风格对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探讨,从而充分展示了美国陪审制度的特色,给观众以深深的启迪和思索。
这部荣获195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5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奖的影片也因曲折跌宕的讨论、简洁明了的故事脉络和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12怒汉》剧情赏析(A brief plot of Twelve Angry Men)电影《12怒汉》讲述了一个出生贫民窟的男孩被指控杀了自己的父亲,面临着被判死刑的危险,由12个与他毫不相干的陪审员来讨论案情,只有得到一致意见,才能结案的故事。
如山的铁证、两个指证的邻居都已经呈堂,其中11个陪审员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于是一致认为男孩有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怒汉影评(转)(2010-01-05 15:56:17)转载标签:分类:转载与收藏法律十二怒汉陪审员被告陪审团制度杂谈今天看了俄罗斯电影《十二怒汉》,十分感动。
上网搜了一下影评,转帖过来一篇收藏于此。
十二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以前素不相识,以后可能也没有什么打交道的机会。
为了一桩杀人案件,他们坐在了一起。
就是这十二个人,被这个司法制度挑选了出来,组成了一个名叫“陪审团”的神圣组织,要开始决定另外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他是有罪还是无罪,是活着还是死亡。
他们本来不懂法律,似乎也没必要懂得法律,因为他们不过是在法律强加的义务之下而被迫来到法庭的。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生活背景,从事不同的职业,有自身更关心的利益,有不同的人生经验,有自己的偏好和性格。
在经过六天冗长枯燥的听审之后,法官终于对陪审团发布裁决指示了。
被告是一名年仅18岁的男子,被控在午夜杀害了自己的父亲。
法庭上提供的证据也极具说服力:居住在对面的妇女透过卧室及飞驶的火车窗户,看到被告举刀杀人;楼下的老人听到被告高喊“我要杀了你”及身体倒地声音,并发现被告跑下楼梯;刺进父亲胸膛的刀子和被告曾经购买的弹簧刀一模一样。
而被告声称从午夜11点到凌晨3点之间在看电影的证词极不可信,因为他连刚看过的电影名字也说不出来。
对于这个铁证如山的案件,裁决有罪应该是板上钉钉。
根据法律,他们只要一致表决通过有罪,就可以完成使命。
驱使他们尽快作出裁决的更重要的理由是:这些陪审员实在已受够这拖沓的审判了;他们被锁在这间闷热的小屋里,汗流浃背,焦躁不安;有人还惦记着自己的生意或下午的球赛。
总之,这些更重要的理由归结到一点就是,这时的他们还没有真正进入“陪审员”的角色,所谓以公正法律的名义、所谓根据证据,不过是他们只想例行公事,然后赶快回家的托辞。
他们的确不知如何进入自己的角色:电影开初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散乱嘈杂的会议室场景,上洗手间的、抽烟的、闲聊的、坐在桌上的、看财经版报纸的、感冒擤鼻涕的、看着窗外风景的、羡慕对面富人大厦的;对此无比厌倦的、因第一次参加陪审而感到莫名其妙激动的。
这给人的印象就是法律裁判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但程序毕竟是要走的。
所以他们按号入座,开始举手表决:11票有罪对1票无罪,结果有一人异议,这意味着必须讨论下去、给出怀疑无罪的理由。
其他人当然不愿意,争论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愤怒。
亨利•方达主演的这个持反对意见的陪审员,抛出了自己的疑惑。
随着辩论深入,控方证据的混乱和矛盾之处不断揭示出来,比如同样的刀子不止一把;楼下老人不可能在列车噪音中听到被告喊叫;老弱残疾的他也不可能在15秒内赶到门口看到被告逃走;声称看见杀人的妇女鼻子两边有凹痕,证明她长期戴眼镜,而晚上她不可能戴着眼镜睡觉,所以她在床上看到杀人的证词不可靠;甚至“我要杀了你”这话也并不意味着被告真的杀了人,因为这也许只是一句气话,况且在辩论中,也有陪审员气急败坏地说过这句话;被告记不住看过的电影也正常,因为经过质问,一位陪审员在清醒的时候也无法记得看过的电影,等等。
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中间经历了六次表决,表决方式有写纸条、举手、口头表示,其结果分别是:11比1;10比2;8比4;6比6;3比9;1比11,同意有罪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顽固坚持被告有罪的陪审员终于放弃立场。
被告终于被宣判无罪。
这就是整个故事的情节,真实似乎得到揭示;正义好像得以伸张。
但是,误读就在这里: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这样的结果就以为上述辩论所指向的就是所谓的事实和真相,或者易言之,不要以为辩论的过程乃是廓清迷雾、显现真理的过程。
即使我们有了上面那么多所谓的“事实”,但从影片的结局来看,这些事实反映的不过是“矛盾的事实”、是一种矛盾的状态,是以证据本身的扑朔迷离来表现客观事实本身的不确定性。
被告之所以被判无罪,是因为这种矛盾的无法解决,而不是因为他事实上没有杀人。
即使被告被宣判无罪,被告本身是否杀人仍然是一个谜,导演仍然没有、而且是故意没有给我们一个关于事实和真相的可靠答案。
这是为什么?这是制度的逻辑。
且让我们再回到电影的一些具体细节当中。
其实,在这样的司法制度中,真正能使被告有罪的理由就是排除合理怀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也就是说,只要一个正常的、谨慎的人对案件的证据产生一个合乎情理的疑惑,被告就可以无罪。
所以,我们发现,在影片中,一直坚持被告无罪的陪审员说得最多的词就是“不知道”:“你认为他是无辜的?”“不知道”;“那你想怎样?”“不知道”;“你到底想拖多长时间?”“不知道”。
他承认自己不能肯定案件的真相,他只是有些疑问,只是不想轻易表决,因为“事关人命,假如我们都判断错呢?”他知道自己判断力的不足,所以他不轻易判断。
不仅如此,除了在前面的辩论中揭示出来的那些证据混乱的理由之外,他还有一些“不算理由的理由”,比如这孩子出生贫寒、童年悲惨,这种理由其实与案件本身无关,因为对方也可以用孩子曾有前科的所谓“品格证据”作为反驳。
但是,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的东西往往会成为双方辩论的焦点。
既然事实问题大家都无法肯定,所以大家就有理由寻找一切合乎自己判断的论据。
正如最先改变立场、支持无罪的老者所说:“这位先生有异议,并不表明他认为男孩无罪,他只是不能肯定。
这是他的立场。
我们能打赌我们的判断一定正确吗?我相信要有动机。
男孩可能有罪,但我希望了解更多。
”所以,在真相无法明晰的情况下,作为有自己感情和个性的普通人,认为被告有罪的陪审员们照样可以提出自己认为是充分的理由。
这些理由更是无关事实,例如其他陪审员用的最多的短语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所以他们想快点表决;还有人是因为自己对被告这个少数族裔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就是天生罪犯;另一个最顽固坚持被告有罪的陪审员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曾经的痛苦记忆,自己的孩子也因为和自己争吵而离家出走两年。
面对这样的“以情感代替法律”的局面,如何让这些决定别人命运的陪审员们真正运用法律的理性来思考和判断?这时,还是要依赖普通人的常识(common sense),一种大家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共同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人类社会维持的纽带。
在这个时候,大家心目中的正义和良知起作用了。
这种正义和良知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和法律契合的部分。
实际上,自从双方开始对立、辩论开始进行,局势就已经向理性的方面扭转,至少大家已不得不以严肃的态度来看待法律,而不再是“玩游戏”、“听故事”。
在这个时候,你的情感偏见必须受到别人的质问,因为他们是和你同等地位的人,现在在履行着与你同样的陪审员的职责。
所以,当你说无论事实如何那个男孩就是该杀,你敢承认自己是刽子手吗?当你说穷小子都是天生罪犯时,别忘了陪审员中就有做清洁工的人;当你把别人的命运当成儿戏,你必须面对旁人逼视的眼睛。
这是一个拷问的过程。
还是我们曾经说过的那个命题:审判别人的同时也在审判自己。
论辩的紧张、交锋的激烈,恰好说明他们在郑重其事地担当法律的角色,他们虽然以前各有其事,但现在不再为了自己的事而随大流;他们开始认真对待而不是应付差事;他们需要说服别人和被别人所说服,而不是草率作出决定,他们是经过长时间“愤怒的”争吵后才表决的。
这也许是一个两难。
我们当然需要真相,但如果由于人类本身局限性,真相不可能完全显现,甚至完全可能遭受曲解,这时候怎么办?我们只有选择,作出在一种制度安排之下可能的选择。
正如那个坚决质疑的陪审员所说:“排除偏见并不容易,每遇到一宗案件,要揭露真相并非易事。
我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也许没有人知道,我只想为清白者辩护。
我们所讨论的各种可能,也许是错误的;也许我们使有罪的人消遥法外,我不敢肯定。
也许有人可以做到。
但我们有合理的质疑,这对法律十分重要。
”的确,这对法律十分重要,特别是当法律让他们成为法律的守护神之时。
在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一个陪审员终于道出了自己对此的心声:“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拥有伟大的民主。
我们被认可和信任为真正无辜的人洗脱嫌疑。
我们拥有权力。
这是我们强大的原因。
”由此,我们才有可能审视这个制度所具有的好处和缺陷。
正如那个坚强的陪审员所说,“普通人也会犯错误。
”所以这个制度也许是比较脆弱的,脆弱得就像人的生命一样;但这个制度无疑也是强大的,因为它是人类为了更好保卫自身、为了延续自己生命而创造出来的,它捍卫了人类基本的自由和权利、捍卫了神圣的尊严和价值。
如果非要我用一个词来描述《十二怒汉》,我将不吝自己的赞誉,用“精彩绝伦”一词来形容它。
这种精彩并不是建立在对法律、对制度、对人们展开表演的具体背景的夸大之上,相反,它是在认识到法律、制度和人类内在外在条件的制约之后的精彩。
这种精彩我们甚至可以从剧情的展开谈起:导演把所有的故事都局限在一间小屋之内,中间只穿插一小段在洗手间的对话。
这也可以说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局限有多大,人类的故事就可以有多精彩。
人类的精彩正是在特定的局限之下才展现无遗。
但同时,我要说,《十二怒汉》也是一部容易让人误解的影片:有研习法律的人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反而因为影片中真相的不明和可以辩论而觉得法律太不确定;有研究哲学的人又认为将它理解成“法律片”而不是“政治哲学片”意味着一种肤浅,认为它展示的主题是“通过相互说理,各种意见最终可以指向对真理的认知”。
这些看法的误会之处就在于他们忽视了决定这些陪审员人论辩的制度背景,并且固执于所谓的真理,而不知道法律问题本身其实并不是真理问题。
相反,这部电影的关注点是对这个制度的优势和缺陷的细微深描,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反思。
它的目的可能恰恰是在让人们认识到一种制度之不足的时候增强对这种法律制度的确信。
让“普通人来裁判普通人”,这就是这种陪审制度的安排。
它与真理无关,但与真理无关并不意味与人们的幸福生活无关,也不意味着人类的生活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确定性。
这种制度的确是有很大缺陷的。
记得有一本书叫《陪审团睡了》,该书分析了造成陪审团作出不公正裁判的许多潜在因素及制度漏洞。
其中有一句话,“谎言如此地被轻信,法庭辩论犹如娱乐圈的一场闹剧,司法尊严已不复存在”。
对陪审团制度的批判可谓淋漓。
是的,陪审制度效率低下,方式笨拙,甚至常常上当受骗,使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更愿意说“陪审团醒了”。
醒着的陪审团当然会在生命的活动中暴露自己的缺点,但是,这种充满活力的制度有着其更大的好处。
它的功能是用一种平等对待的立场,避免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生命受到威胁。
它相信法律制度的构建需要有大量法律专家的存在,但它更愿意相信外行的、普通人的常识和判断。
它是社会正义的良心,其核心的原则是:社会和强权不能因为认定一个人是“坏人”就对其任意处罚;否则有一天丧钟同样会为我们这些不是坏人的人响起。
它是避免每一个置于法律弱势地位的人被不公正对待的最后的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