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大学生,生涯,教育,其他论文文档]浅论“90后”大学生生涯教育的作用及实践策略

[大学生,生涯,教育,其他论文文档]浅论“90后”大学生生涯教育的作用及实践策略

浅论“90后”大学生生涯教育的作用及实践策略”论文摘要:在“90后”已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主要对象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结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

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征和近四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新形势可发现,生涯教育是重要的切入口之一。

将生涯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运用“90后”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高校可通过形成多维教育合力,采取立体化、明确化的教育方式,分阶段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关键词:生涯教育;“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背景分析在“90后”出生和成长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全球化、信息化及社会转型期的改革与阵痛决定了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时代差异。

对于“90后”大学生,笔者不倾向于为其贴上性格“标签”,而认为是其在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呈现出的特点。

笔者认为“90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呈现出如下群体特征:个人自主意识强、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弱;乐观自信,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价值取向多元化,但不乏爱国热情;就业理想明晰,但实现过程模糊。

基于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相应地需要调整。

回顾近四年以来的现状,笔者认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呈现出如下新形势:第一,对正确处理学生价值多元化与核心价值观倡导之间的关系提出更高要求;第二,师生之间情感维系方式、交流渠道发生变化;第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监测、干预等工作更为紧迫;第四,对协调学生个性发展与群体性引导的诉求增强。

“生涯教育”强调人的主体性,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旨在将人的潜能、需要与社会关系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将“生涯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有效地贴近实际,为“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一、现状分析职业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

在大学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

据美国职业辅导协会下的青年发展委员会资助的调查显示,美国49个州的百来所大学机构中,几乎所有都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涯课程,有关职业生涯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已成体系,且非常成熟。

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也都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进入新世纪,内地各高校也已经逐步开始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探讨和摸索。

(一)高校方面1、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目前,内地高校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学校服务职能的增强,也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课程,并部分计入学分。

但由于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和课程体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的固定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在很多高校并未能获得落实。

2、职业就业指导较多沿袭传统,还只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指导的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就业指导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就业(职业)辅导课程和咨询仅作为“点缀”,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培训和个体咨询。

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也各自成一体,并未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规范。

3、专业人员配备和相应软环境配套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不具备相应的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大多数是由各高校辅导员兼任。

相应的软环境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也无法满足。

4、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活动之前要制订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并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而规划、组织和实施,但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高校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

有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计入学分,但绝大部分也仅是停留在选修课,甚至只是几次讲座的水平,并没有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

“90后”大学生新特点对于入学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90后”大学生新特点对于入学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90后”大学生新特点对于入学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摘要: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分析“90后”大学生具有的特点,探讨他们给入学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及入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入学教育取得实效,促进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90后” 入学教育“六种能力”“90后”大学新生成长于我国面临社会化、国际化大背景下,他们的思想及心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给大学入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适应“90后”学生的新特点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对于其今后的成长成才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自我意识强烈,带给大学教育新挑战1.时代感强,但价值观较为功利化在互联网带来信息爆炸的今天,“90后”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丰富,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各项信息。

他们更能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现实化,将个人的经济利益看得较重,对物质的追求较强烈,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但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2.目标相对明确,但合作意识略显缺乏“9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生活方式多样化,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崇尚创新精神。

进入大学后,他们希望在大学里全方位地展现自己,自我提升愿望强烈。

他们学习意识强,目标相对明确。

但由于绝大多数新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亲人的宠爱中成长,习惯了“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因此,他们的集体意识淡薄,团结精神缺乏,协作能力较差。

3.思维能力趋向成熟,但理性思考略显薄弱“90后”大学生理想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性格的发展也已进入塑造成型的关键阶段,但其性格的可塑性、理想中的不现实、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犹在。

由于受时代的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缺少热情和理性思考、判断能力,在观察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往往主观、容易迷失自我。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一、现状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育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很多高校仍然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缺乏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

教育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

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还停留在职业规划的表层,缺乏深入的职业探索和个人发展指导。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存在问题在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教育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缺乏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计划。

教育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缺乏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与实践脱节。

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缺乏与社会的联系,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难以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三、对策建议针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教育体系,制定系统的教育计划。

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创新教育方法,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高校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校应该加强对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四、实施路径为确保上述对策的顺利实施,以下是具体的实施路径: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有效实施。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教育对策摘要:随着2008年秋季高校新生的入学,199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群体开始在大学校园里大量出现。

这些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大学生被人们冠以“90后”的头衔,成为继“80后”群体之后的又一个饱受争议的群体。

“90后”大学生既有以往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i也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对他们的评价有积极的一面:性格开朗,充满阳光,富有创新精神、进取意识和前卫思想,但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娇生惯养、意志薄弱等。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教育对策一、“90后”大学生群体的显著特征“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他们除了具有各自鲜明的个体特征,也突显出显著的群体特征。

1.思想上:政治心态健康,但信念意识淡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90后”大学生在对党和国家的建设道路和建设成就上有着积极正面的评价,对中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有着坚定的信念。

他们对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持肯定态度,在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但是,他们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信念和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学习,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比较淡漠,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倾向。

2.性格上:自我意识较强,关注个体价值。

“90后”大学生在对周围人和事的判断上,强调依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不依附他人的意见。

他们不喜欢口号,讨厌形式主义,更加注重实际和实用。

对理想的追求更多元化,不会人云亦云,不会是空中楼阁,更不会好高骛远。

而价值观则更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

3.学习上:竞争意识强烈,普遍有自信心。

“90后”大学生需要在高校里不断竞争,才能够在未来艰难的就业选择和社会竞争中崭露头角。

他们在高物价、高房价和高失业率的社会背景下,早早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不进则退的竞争压力。

2024年浅谈90后大学生特点及教育环境影响

2024年浅谈90后大学生特点及教育环境影响

2024年浅谈90后大学生特点及教育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每一代人的成长背景和价值观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90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群体,他们的特点及其所受的教育环境影响,无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90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环境因素,并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了这一代人的性格和行为。

90后大学生的特点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中,这使得他们的知识获取方式和思考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他们普遍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开放与多元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多元化的思想和观点。

这种环境的熏陶使他们更具开放性,愿意接受和尝试新事物,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持有包容的态度。

2. 独立与自我90后大学生强调个体价值,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他们倾向于独立思考,追求个性发展,不愿意被传统的束缚所限制。

在教育环境中,他们更倾向于自主学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3. 创新意识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普及,90后大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

他们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成为了90后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他们通过参与各种团队项目和活动,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也更加注重沟通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环境是塑造90后大学生特点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社会教育,每一个环节都在对90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90后大学生成长的起点。

现代家庭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现象也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是90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

“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

“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90后”大学生的特点 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持续他们的动态,适时调整教育对策,以适应时 代的需求。此外,高校和家庭也需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90后”大学生的 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大学生群体——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 有着显著的不同。研究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代人 的行为和思想,为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指导。
21、教育手段和内容方面针对“90后”青年群体的特点,教育手段和内容也 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教育手段应该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育内容也应该更加丰富和实际,注重与社会的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情感和心理方 面的问题。
“90后”青年群体教育对策探析
针对“90后”青年群体的特点,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应 该设置更多的个性化课程和活动,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和特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 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针对“90后”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次演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 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明确“90后”大学生择业观的概念和影响 因素。其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某高校“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 其择业观现状。最后,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相关假设。

浅析“90”后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析“90”后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析“90”后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引言“90”后是指出生在1990年代的一代人,他们是网络时代的第一批互联网用户,接受的教育和环境也有着明显的特点。

随着中国大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许多“90”后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压力。

本文将对“90”后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对策。

二、“90”后大学生就业观现状1. 就业期望高,但实际就业难根据多项调研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很高,普遍希望能在知名企业、高薪职位、热门行业找到理想工作。

但实际上,由于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要求高、竞争激烈、招聘难度大等原因,很多“90”后大学生发现自己很难如愿以偿。

2. 对就业环境不满意,对公司留存率低“90”后大学生对于就业环境和公司文化要求较高,如果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他们就容易产生离职、跳槽的念头。

因此,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在招聘中注重公司品牌宣传、用人制度设计、团队建设等方面,以吸引和留住这些“90”后大学生。

3. 人际关系影响就业机会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个人能力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人际关系也很重要。

由于“90”后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主要在“线上”,他们对于现实中人际关系的缺乏容易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

三、“90”后大学生就业观对策分析1.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由于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要求不断提高,因此“90”后大学生要在各个方面提升综合素质,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水平。

其次,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实践经验、工作经验。

另外,要注意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2.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招聘和求职都是一个繁琐而繁重的过程。

通过自身的了解,可以提升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匹配程度,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3. 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发展趋势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和发展趋势对于“90”后大学生非常重要。

浅谈大学新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大学新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大学新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前言进入大学是每个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不仅是转折点,也是我们正式踏上职业发展的开始。

因此,大学新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在大学新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急需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

问题分析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教育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时,缺乏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认知,更缺乏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和规划。

他们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缺乏自信和认识,这使得大学生往往在毕业之后需要去重新规划职业发展道路,这会对大学生本身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浪费时间的情况。

技能教育虚胖技能教育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然而现在的技能教育往往采用“虚胖”的方式进行,即只有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机会,这会导致学生的技能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对职业发展的认识过于狭隘目前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识过于狭隘,仅持有就业的观念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具有长远性和个性化规划的特征。

这使他们从一个侧面看待就业,而不考虑如何利用自己的特长达到职业生涯的规划。

解决对策职业规划教育普及为了让大学生对自己和未来的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应在大学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我认知测评和职业分析帮助,以及介绍职业多样性和未来职业发展趋向展望,教育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展望。

实践性技能教育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技能教育方面应该加强实践性教育,提供更多的实习、实验等机会,使学生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和实行经验,同时,适当增加和改进当前大学教学和课程设置,推选社会创业、实训等现代技能课程。

开拓职业发展视角在职业发展规划倡导方面,应该鼓励大学生拓展其对职业发展的认识和视角,培养他们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思维方式。

除了传统的就业外,学生也应考虑如何创造就业机会,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市场。

结论在大学新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方面,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将能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描绘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摘要】现代社会,“90后”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在思想观念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

他们普遍存在消极思想观念,渴望个性和自由,追求快速成功。

这些特点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教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引导健康成长是当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只有通过教育的力量,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特点, 分析, 消极思想观念, 崇尚个性和自由, 追求快速成功, 教育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健康成长.1. 引言1.1 背景介绍“90后”是指出生在1990年至2000年之间的一代人,他们是当今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他们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受了更加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资源。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思想特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

他们在生活中展现出消极的思想观念,如悲观失望、怠慢消极等;同时也表现出崇尚个性和自由、追求快速成功等积极的一面。

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引导健康成长等措施,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至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通过深入研究分析他们的思想特点,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从而更精准地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措施。

90后大学生教育及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对策-8页精选文档

90后大学生教育及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对策-8页精选文档

90后大学生教育及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对策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是“老大难”问题,教育效果不明显。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主体工作的多样化,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高校辅导员需要以“90后的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社会的背景下,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教育原则,科学评价90后大学生。

辅导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90后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话语体系,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关系和良好的沟通。

一、高校辅导员要科学评价90后大学生(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90后大学生是一群刚刚走出“应试教育”环境、渴望接触社会却又缺乏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群体,他们热情而又冲动、好学但又迷惘,高校辅导员应在工作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出发,对学生全面认识,客观评价青年学生的时代性,充分肯定“90后”的优点,相信他们一代有一代的特点、一代胜过一代。

贯彻“仁爱与责任”的理念,给予学生宽容、关怀和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才可能关爱学生、善待学生,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正确看待90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大胆张扬,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聚焦了新时代的批评。

很多人批评90后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贪图享受、不学无术、高分低能、浮躁不实、意志薄弱等,批评的焦点在于理想信念薄弱、社会责任感差、个人功利强、艰苦奋斗精神欠缺。

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从问题出发,从现象到本质,正确看待他们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科学的维度来观察90后大学生:1.90后大学生问题的性质社会性: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作为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90后大学生的思想也必然反映了社会价值理念的最新变化,其困惑反映了全社会的困惑。

特殊性:90后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是社会人身份,二是在校生身份;大学时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与不成熟阶段;在成长过程中的边缘性特点,要么懂事奋进,要么愤青颓废。

“90后”大学生就业观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精品文档

“90后”大学生就业观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精品文档

“90后”大学生就业观及其教育引导对策就业观是一个人对就业的认知和态度,是由就业动机、就业定位、就业选择、就业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整体,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就业方面的具体体现,指导着一个人的求职行为。

[1]当下,“90后”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主体力量,成规模步入社会。

他们身上独有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身对待就业的态度,这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针对“90后”大学生就业观状况、成因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成为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及社会、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

一、“90后”大学生就业观状况社会环境开放、家庭环境宽松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赋予了“9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点。

这些特点某种程度上影响了“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使他们相较于“80后”大学生有一些差异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就业不能妥协的是兴趣多数“90后”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将专业对口看得十分重要,而是更看重工作内容是否与自身兴趣契合,“我喜欢”已成为“90后”大学生择业的首选项。

某大型网站发布的《2013大学生实习反馈调查报告》显示,在近15万份调查问卷中,关于“实习中遇到最大的困扰”这一题,选择“工作内容琐碎,与爱好兴趣不符”选项的样本比例高达43.3%,排在首位,可见在“90后”大学生眼中,更多的是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兴奋,“找工作唯一不能妥协的就是兴趣”。

从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出发,“90后”大学生将兴趣与职业结合是有利于活动目标实现的,但是需要对个人兴趣与职业兴趣加以区分和重组,因为个人兴趣带有随意性,它有时并不专业,一旦转化为职业,则对个人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那么势必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相关的积累。

2、就业观趋于务实不少人认为“90后”大学生群体存在较强的实用主义倾向,例如他们重视各类考证而不重视专业学习,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实际,追求的目标也日趋功利。

[2]针对这点,可以将此现象解读为务实。

浅议“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浅议“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特点;对策
一、“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
“90后”是我国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非常溺爱。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进一步开放;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部分“90后”的父母开始下岗。此时90年代出生的孩子已经十二三岁,对周围的环境已经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他们又在国际化的环境下成长,因而对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三、教育与管理对策
“90后”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群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由于多方面的差异,虽然同样是“90后”,性格和作风可能千差万别。针对“90后”不同的特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真诚地帮助学生,做到管理、教育同步进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需求,通过采取因材施教、转化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做好引导工作、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等,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2.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更务实,但价值观带有功利色彩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国家整个经济形式呈现多样化,“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学生中有“哈韩”“哈日”的,有崇尚欧美文化的,当然也有喜爱传统文化的,总之持各种价值观的都有。“90后”大学生追求务实的同时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如以南方医科大学2008级护理学本科为例调查显示,有相当数量的“90后”学生认为凡是对其找工作有用的活动就参加,没用的就不管不顾。而综合素质测评、评优以及入党等对学生顺利就业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活动,成为了最受学生青睐的活动。特别是在入党的问题上更加突出,许多学生在入学的第一个月就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同时赤裸裸地表达了其入党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功利行为的增加和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压力是息息相关的,学校应当给予理解,同时学校一定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90后”学生教育与管理应对的策略与技巧

“90后”学生教育与管理应对的策略与技巧

“90后”学生教育与管理应对的策略与技巧经贸系张海静目前,“90后”大学生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其思想和价值取向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特点,面对这些变化应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经验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新课题。

一、“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新特点。

(一)、网络畅通,接受“知识”的渠道广泛,但缺乏深度,人际交往能力差。

“90后”的学生从小与电脑、网络为伴,课外人机交流的时间远远超过人际交流的时间,与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普遍较弱。

由于网络成为“90后”学生离不开的学习工具,他们从网络媒体上可以轻易获得各种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由于“浅阅读”。

对知识缺少进一步的学习和借鉴。

(二)、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分享,集体观念薄弱。

“90后”的孩子基本都是独身子女,这一代从小在长辈的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中成长起来,很多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好”的心理,进入大学后,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很多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者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懂得与人分享。

(三)、内心情感丰富,但敏感且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力差。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90后”大学生接受的思想相对开放,更容易表达内心的情感,对于恋爱观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于没有经历过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极差,容易受到伤害,进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90后”学生教育管理应对的策略与技巧。

作为辅导员,面临“学生难管,辅导员难当,集体活动难组织”的境况,只有抛弃以往的老思维、老方法,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大学师生的共同成长。

(一)、增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精神投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工作理念上的创新。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辅导员英爱以尊重、接纳、平等的态度鼓励、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把学生作为主体来看待,要从理解的角度出发,积极地面对血神,尊重学生的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与优化。

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问题探讨

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问题探讨

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问题探讨【摘要】随着90后新生的不断增加,高校入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教育观念的变化、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教育方式的调整、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及创新教育的探索展开讨论。

90后的新生对教育的认识和期望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高校及时调整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个性化教育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成为90后新生入学后的重要难题,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和解决。

教育方式的调整、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及创新教育的探索也是解决高校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探讨来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教育观念,学习压力,心理问题,教育方式,课程设置,优化,创新教育,探索,结论,问题探讨1. 引言1.1 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问题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进入高校接受教育。

他们是成长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一代人,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和观念。

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问题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90后”一代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加开放、自主、独立,对权威不盲从,更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这些特点对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问题,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观念的变化、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教育方式的调整、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及创新教育的探索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深入剖析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问题,为完善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观念的变化是当前高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再仅仅追求成绩的高低。

90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word精品文档9页

90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word精品文档9页

90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前言:由于目前我国的大学越来越容易考上,而且随着高考一二本的逐渐合并,以后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容易考上大学,那么伴随着的后果就是应届毕业大学生会越来越多。

然而我国的社会岗位又呈现出一种近乎饱和的状态,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即便是上了大学也很难就业。

因此,部分90后大学生逐渐倾向于自主创业,成为了创业一族。

但是,自主创业就意味着要面对不可计数的挫折、困难,更何况是缺乏社会经验的90后大学生。

同时,90后大学生自主创业面对的不仅仅是自身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校的以及社会的各方各面的问题。

如何在大学期间实现高效的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为大学生是否能够成功创业的核心点。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等教育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毕业生的数量就呈现出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调查显示,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45万;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50万;四年之间毕业生的数量就增加了140万。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38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413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495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559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11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80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99万,同时也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27万,另外又被称为更难就业年;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750万,已经不能用更难就业来形容了。

近十年来,毕业生人数增长了近500万,然而国内生产总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才可能为社会提供大约80-100万个社会岗位,面对着普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愈发的突出,随而导致的就是90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愈发的严峻,更严峻的是这一问题或者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长期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案、长期存在。

“9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及模式探析

“9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及模式探析

“9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及模式探析近年来,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许多高校在大学新生入学前都积极制定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通过入学教育来指导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但是,随着在大学新生中“90后”对“80后”的逐步替代,其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在“90后”大学新生中取得的效果逐步在弱化。

因此,根据“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找出当前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是我们学生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

1 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时间上看,为了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了解学校,入学教育基本都安排在新生入校后的头一两个月,可是入学教育包含了很多模块,不同的模块需要的教学时间不一样,比如校史校情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只用三四个课时就可以完成,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可能要持续一个学期再能取得效果。

同样,多模块的入学教育,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吸收理解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填鸭式教学,等学生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时,入学教育却已经结束了。

从内容和方式上看,目前的新生入学教育是以各高校自发的学生手册为主要参考内容,里面基本包含了校纪校规、安全教育、困难生资助、学籍管理等内容,即使学校要求附加的有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专业型教育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学校的教育过程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不能统一,教育形式单一,与时代脱节,因此而并没有把入学教育这一环节应有的意义体现出来。

从入学教育的实施人员来看,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讲人主要是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

就笔者所在学校,入学教育的实施者就是带班辅导员,因为辅导员的自身年龄、工作经验、专业水平等方方面面的不一致,导致对入学教育体系中所涉及的内容不能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规范的表达,最终难以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

从入学教育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大学新生在经历了为期一两个月的入学教育之后并没有体现出高校赋予入学教育本身的意义。

比如,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对大学学习的迷茫、对人际交往的不知所措等等。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因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们的父母在改革开放中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所以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而且90后在出生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不断完善,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发展,以及关于独生子女问题在全社会受到重视和反思,使到学校和家庭愈加重视对独生子女的培养,90后大学生的素质总体上比80后大学生有了相对大的提高。

(一)自信张扬,独立特行90后在出生时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普及,教育民主程度提高,学习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使90后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也使他们在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理性上超越了他们的前辈,在知识结构的复杂和多样性方面甚至知道或考虑得比老师还多。

90后大学生思想上独立开放,行动上独立特行。

他们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喜欢通过深度思考,争论和碰撞再认同,并结合实际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90后大学生非常乐意组织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他们自信有能力搞好活动,并尽力在活动中展现自己才华,磨炼自已的斗志。

(二)思维方式开阔,价值观念更加西化从199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教育慢慢脱离死记硬背,思维定向的模式,迈向注重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个性教育。

同时,90后所接受的学习方法教育也与前一代的大为不同,因此,90后大学生思维方式开阔。

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日益强盛的国力和富裕起来的人民,吸引全球各地物品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

90后从小就接触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90后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不同,思想价值、行为方式更明显的带上西方色彩。

(三)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强,个人规划长远90后的父母们刚成家立业,就遭遇国家经济转型,他们习惯的生活模式——“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不得不在改革的阵痛中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强迫自己去学习新的生存技能,去重新选择职业和创业,奋斗使他们饱偿辛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1卷第4期“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王文婷【摘要】如今,2011级大学新生已属于“90后”一代,“90后”身上明显有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特点,他们有着与以往学生截然不同的思想特点,他们走进大学校园后,势必对高等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下的大学始业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对始业教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90后”;始业教育;就业教育【作者简介】王文婷,浙江财经学院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始业教育是为了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开展的引导性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大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角色转变、尽快熟悉大学的新生活顺利迈入人生的新阶段并最终能够稳定健康成长与成才的有效方法。

如今,2011级大学新生已属于“90后”一代,“90后”身上明显有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特点,他们有着与以往学生截然不同的思想特点,他们走进大学校园后,势必对高等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下的大学始业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

高校教育者一定要根据“90后”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全新的准确定位,强化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了解其价值观与世界观、关注其情绪动态、引导其行为作风,有预见、有针对性地做好“90后”大学生的始业教育工作。

一、当今“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的现状始业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随着“90后”一代大学生的入学,始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由于高校对大学始业教育不够重视,因而从学校层面开始就缺少部署的全面性。

在教学人员的组织和落实上欠缺专业性,很多组织者和工作者都仅仅局限于学工部的工作人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又缺乏计划性,没有系统性;在教学时间上存在短暂性,在和其它教学安排冲突的时候都要进行妥协让步;在教学形式上又显得传统陈旧,普遍采取家长交流会、迎新大会、听讲座的方法。

(一)缺乏系统性是现今始业教育在组织上的问题。

各高校必须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全面做好“90后”大学生的始业教育工作,这也就势必要求学校必须基于全盘考虑的基础上进行整体部署。

但是,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始业教育原有变量仅在一个因子变量上具有较高载荷,而在其余因子变量上的载荷尽量小。

常用的方法包括正交旋转、斜交旋转、方差极大旋转等。

四、实例分析根据实际选取了八个指标作为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卧推(X1),卧拉(X2),卧推/50kg(X3),卧拉/55kg (X4),引体向上/自重25%(X5),双杠屈伸/自重25%(X 6).通过SPSS软件做因子分析得出Bartlett值为62.522,P 值<0.05,可考虑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527,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共因子。

表1中给出了相关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根据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要求,我们选取三个主因子。

表2给出了各个因子在各个变量上的载荷,这些载荷也恰好是它们的相关系数。

从表2中的因子载荷来分析,各因子的含义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们再对因子作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旋转后的因子矩阵如表3所示。

表3给出了各个旋转因子(即旋转后所得的因子)在各个变量上的载荷,这些载荷仍然是相应的旋转因子和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因子的含义。

旋转后各个因子的载荷出现两级分化,绝对值的大小拉开了距离,这样更便于解释因子的含义。

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我们选取卧推、引体向上/自重25%、双杠屈伸/自重25%三个因素作为皮艇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因素,这样我们以三个因素代替了原有的七个因素,从而可以更快捷的对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1.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012年第11卷第4期工作往往只依托学工部门,从组织者到实施者都由学生工作的管理教育人员如辅导员来完成,这导致了始业教育缺乏系统性,而且辅导员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教学经验。

这些都导致了始业教育在操作性上就开始存在弊端,从而使始业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教育时间缺乏连续性是现今始业教育在时间上的问题。

当前,各大高校都在开展“90后”的始业教育,但也都存在时间安排较短,缺乏计划性的问题。

大学的始业教育基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或和新生入学前的军训时间相结合,在时间安排上都比较集中和短暂。

其实,新生始业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性的教育过程,在学生刚刚迈入大学校园初期,很多不适应的状态和问题还没有完全呈现,如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大学形式的不适应、心理状态调节的滞后性、人际交往的障碍性等问题。

所以当今的始业教育在“90后”真正进入大学生活后遇到困难时,这种教育却已经结束了,这就违背了始业教育的初衷,不利于新生真正认识自我,适应大学生活。

(三)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现今始业教育在教学质量上的问题。

首先,始业教育的内容单调枯燥,很多高校为了完成教育任务都只简单地安排了学生集中学习学校的校纪校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毕业要求、专业和师资介绍的一些内容,或者为了稳定学生的心态侧重于向新生们宣传学校学院的硬件软件优势、雄厚的师资力量等。

其实这些内容,“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已经在报考学校之前通过网络、学校招生宣传、新生手册、学生手册等各种途径有了普遍的了解,所以在始业教育中再次重复这些内容,只会让大学新生们觉得内容滞后,没有新意可言。

其次,始业教育的内容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有些教育的内容的确涉及到了学生所关注的大学学习、工作或生活的某一方面,但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只能给学生一个粗浅和朦胧的效果,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心,所以,当学生真正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依旧不能及时灵活应对,从而延误其角色转换的进程。

第三,始业教育的方式传统单调,缺乏多样化和有效性。

很多教育者的传授方式过于单一,仅仅局限于开大会、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会或停留在教学PPT内容的宣读上,和学生没有交流与互动,整个教育过程只是注重形式而缺乏有效性,这使富有个性渴望创新的“90后”大学生们很难接受,根本无法从中受益。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和始业教育的初衷目标相差甚远。

此外,当今的始业教育还存在管理队伍有局限性、教育理念过于专业化、没有保障机制等问题。

二、当代“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的对策针对以上当前始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对策:(一)“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组织工作必须系统化。

“90后”大学生的始业教育必须鉴于新生始业教育的时效性,进行系统化管理。

高校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始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合理改变过去只有个别部门负责的单一局面,充分利用学校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整合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二级学院等资源,集中各部门的优势力量,多方协调,齐抓共管,将始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提高到全校管理的高度来完成,形成全面系统的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有效落实各项教育内容和工作。

(二)“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时间必须连续性。

“90后”大学生的始业教育必须摆脱之前短暂缺乏计划性的特点,要系统化合理有效地安排始业教育的时间。

很多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后才会反应出来,所以教育工作者们一定要不断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在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及时地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帮助。

各个高校可以将始业教育纳入课程管理模式,采用必修课的形式,通过修读学分的形式进行量化管理,一些条件相对成熟的高校甚至可以把始业教育的时间延续到整个大学时期。

(三)“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队伍必须科学专业化。

针对“90后”大学生鲜明的群体特性和实际问题,各高校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努力探索出一套既符合“90后”新生的思想特点、又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的始业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机制,通过培训学习、业务选拔等形式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经验丰富、高效务实的始业教育队伍,统一管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规范教学管理,从而来保障教学队伍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四)“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内容必须多样化,创新形式。

“90后”大学生的始业教育必须要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新问题进行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不仅要注意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更要注重教育效果的有效性。

“90后”大学生比之前的大学生们更富个性和特点,如他们个人生活独立能力差、一直以来的中心地位较为明显、具备很强的优越性和独特性、思想具有不稳定性、受挫能力较差、普遍缺乏理想信念主义等。

因此,在教育的内容上,各个高校一定要及时更新,要全面系统有效地培养“90后”大学生的入学素质,要多开展群体环境适应能力、角色转换教育、个人理想信念教育、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健康向上的专业思想、大学生涯规划以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等内容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党团课教育、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新生心理素质拓展等形式进行,注重交流和实践,将单一的填鸭式方式彻底转换成平等和谐的双向性教育,从而在教育方法上保证其灵活多样、科学有效。

此外,“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还必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生命教育,使新生树立起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开展大学专业思想教育,增强新生学习的内动力,提高专业素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提高“90后”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开展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教育,使新生树立正常的交际理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1.郑芳.大学生始业教育的教学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毛诗培,周炳.基于“90后”大学新生特点的始业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物业,20123.陈航峰.大学新生始业教育体系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