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危害确认设定依据
水土流失危害确认设定依据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灾害,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我们需要依据一些设定依据和准则来进行评估和衡量。
本文将就水土流失的危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水土流失的定义和意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和水在自然地理条件下被水流、风力等外界因素剥蚀和冲刷的过程,导致土壤的流失和水资源的浪费。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包括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确认设定依据要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设定依据和评估指标。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用的设定依据:1. 保土保水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如《土壤保护法》、《水土保持条例》等,可以作为水土流失危害确认的依据。
2. 农田水土保持工程规范:对于农田建设和管理,各级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可作为评估水土流失危害的参考依据。
3. 土壤侵蚀指数和评估模型:通过建立土壤侵蚀指数和评估模型,可以对土壤侵蚀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和预测,为确定水土流失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环境和农田生产状况:对于可能受到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通过对生态环境和农田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直观地评估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评估确认水土流失的危害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应对。
以下是一些水土流失危害评估的方法和指标:1. 土壤侵蚀量评估:通过测算土壤流失量和侵蚀速度,评估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和规模。
2. 生物多样性评估: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通过对植被和生物种类的调查和统计,可以评估水土流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水资源利用评估: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通过评估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和水资源供需情况,可以了解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土壤表面的土壤颗粒、有机质和养分被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带走的现象。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田生产力,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许多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田减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层被侵蚀,表层土壤被剥夺,一旦发生,会造成农田肥沃层的丧失。
这使得农田在水分集中和维持作物生长的能力上受限,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的减少。
此外,土壤流失还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降低了土壤肥力,使得土地变得不再适合农耕。
农田减产会给农民的生计带来困难,并可能导致农村贫困的增加。
2. 水质恶化水土流失所带走的土壤颗粒和有机质含有大量的养分和农药残留物。
当这些物质进入水体时,会造成水质污染。
养分过多的水体会导致水华的滋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药残留物可以残留在水体中很长时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破坏生态链和渔业资源。
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的饮用水安全,也会妨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河道淤积和水灾增加水土流失所带走的大量土壤颗粒会沉积在河道底部,逐渐形成淤积层。
河道淤积会导致河道断流、非常规洪水和水灾问题的加剧。
淤积物的堆积会导致河道变浅,降低河道输送水量的能力。
同时,淤积物也会引起河道的弯曲,增加了河水的摩擦阻力,使得河流更容易泛滥。
水土流失的加剧会导致水灾的频发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4. 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会摧毁土壤中的生物栖息地,破坏土壤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土壤中的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们参与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循环和土壤结构的形成。
水土流失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微生物数量的减少将降低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地恢复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变得差强人意。
另外,水土流失还会破坏土壤中的植被,减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浅析水土流失的和影响及防治措施
浅析水土流失的和影响及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是一种常见的生态问题,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土壤被侵蚀和流失,同时出现水资源的流失。
这一问题对于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1. 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质量的恶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对于农业生产的危害更加明显。
由于缺少足够的土壤和水源,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2.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土壤和水资源的流失,导致植被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这一问题也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使得一些物种濒临灭绝。
3. 人类健康水土流失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由于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比如一些污染物质在水土流失过程中被带走,由于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会导致一些疾病和健康问题。
二、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1. 科学种植科学种植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一环。
有效的种植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农田和自然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加强轮作制度,适时施肥和绿化等,可以减少对土地的损害,同时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2. 防治水土流失的法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法律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应加强对于环境法规的制订和执行,建立和完善环境执法机制,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对于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
3. 建设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保护区,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源头抓起,通过建设生态保护区来限制和管理人类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加强环境宣传加强环境宣传,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每个人开始,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的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是由于土地表面的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沙石等物质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有关水土流失的材料:
1.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水土流失还会淤积河床、水库等水利设施,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降雨量过多、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了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修建水利工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可以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建议咨询环境领域专业人员或查阅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政策解读。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
所以,水土保持一直以来都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提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日益增多,在开发中而忽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剧,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而实施水土保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面对水土流失造成的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把水土保持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实现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性循环和建设农工一体化高效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特殊和重要意义。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我国的环境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流失,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了多发的水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严重的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1、严重破坏土壤质量,威胁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发生较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的情况下,土壤的肥力受到严重影响,耕地急剧减少。
在水土流失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泥沙造成了河道的淤积,导致河床不断升高的同时还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威胁到沿岸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另外,各种各样的有机农药和化肥污染等对水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威胁到广大的群众用水安全。
2、造成了经济发展的落后废黄河地区的水土流失是形成本地区的土地沙化及河道淤沙(山洪和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
这些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严重的降低了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质量,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都受到一定的威胁。
在救灾中大量的消耗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同时也给本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而效应。
可见,水土流失,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国家的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有点厚重,但可别小看了这个地方。
它可是我们国家的“粮仓”之一,藏着不少宝贵的资源。
不过,有件事儿让人心痛,那就是水土流失。
这就好比是咱们家花园里的泥土被雨水冲走了,花儿也跟着黄了,真是让人揪心啊!1. 水土流失的原因1.1 自然因素首先,咱得说说自然因素。
黄土高原的地形复杂,山丘起伏不定,加上这里的降雨量不均匀,有时天上撒下来的雨就像是开了闸的洪水,瞬间把土壤冲得七零八落。
这不,春天来时,那可真是春雨绵绵,但一场暴雨过后,很多地方的土壤都成了“滑坡”的舞台,真是让人心疼。
1.2 人为因素再来看看人为因素。
咱们都知道,农民伯伯为了种地可真是费尽心思,然而过度的耕作、过度放牧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刀,狠命地割着这片土地。
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山坡,树木被砍得差不多,根本没有遮挡,雨水一来,土壤就像“滑滑梯”,一下子就滑了下去。
这就像人家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土地没了,咱的饭碗也得跟着受影响。
2. 水土流失的危害2.1 对生态的影响说到水土流失的危害,那可真是一言难尽。
首先,咱们的生态环境就受到了严重影响。
土壤流失后,原本丰饶的土地变得干巴巴的,植被减少,动物们也没了栖息之地。
就像是家里没有了玩具,孩子们玩得也不高兴了。
生态失去平衡,整个高原的生机都仿佛被抽空了。
2.2 对经济的影响其次,经济方面也是不容小觑的。
水土流失就像是一场无形的“偷盗”,把本该丰收的粮食都“偷”走了,农民的收入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人们常说:“田地有粮,心中不慌。
”可如今,粮食减少,心里难免不慌呀!这可让很多家庭的生活都捉襟见肘,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治理措施3.1 植树造林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治理这个问题呢?当然有!首先,植树造林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
树木就像是大自然的“卫士”,它们的根系可以牢牢固定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一棵树,那得多漂亮,多有生机呀!而且,这树长得好,空气也变得清新,真是一举多得。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是指坡面土壤、水体等自然要素受到过度蚀减、损失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的危害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会加速土地的退化,导致土地变得贫瘠、
沙化、荒漠化,使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会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源层,导致
水资源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会破坏生态环境,使土壤、植被、水
文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
4. 经济损失:水土流失会加剧土地的价值损失,包括土地的价值、森林的价值、草原的价值等,导致经济损失。
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水土流失的原因调查: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
2. 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调查:调查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包
括坡面、水面、山谷等不同地形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3. 水土保持措施调查:调查当地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沟渠、堤防、水土保持性能测试等。
4. 水土保持效果评估: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水土流失减少程度、土地退化程度、水资源恢复程度等。
5. 水土保持管理情况调查:调查当地水土保持管理的情况,包括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监督管理等。
浅谈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
浅谈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1.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概述地域性:由于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程度和表现形式各异。
人为性:人类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建设过程中的挖掘、填埋、材料堆放等行为破坏了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加剧了水土流失。
持续性:一旦发生水土流失,恢复难度极大。
即使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复杂性:水土流失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降雨量、植被覆盖、土壤类型等,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在规划和实施建设项目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
1.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地表土壤受到降雨、径流、风力等外力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表现为土壤表层逐渐变薄,结构破坏,甚至裸露地面的现象。
水土流失不仅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还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众多,而且相当复杂,在各类建设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尤其显著。
首要原因包括不恰当的人类活动,如过度耕作、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等,这些活动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抗蚀能力。
建设项目中的施工活动如挖方、填方、道路建设等,往往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和土壤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自然因素如降雨强度大、地形坡度陡峭等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在这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土壤容易受到侵蚀和流失。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不到位,缺乏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治水土流失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从源头上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和恶化。
1.3 水土流失的危害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导致表层肥沃土壤流失,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养分和水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耕地的生产能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021-04-16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当地农作物产量下降。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使当地耕地面积减少。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并形成“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了巨大困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给黄土高原地区带来的危害: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地区地形更加破碎,耕地面积减小,影响农业生产;
(2)使大量表层土壤流水,是土地肥力下降,导致农业减产;
(3)河流含沙量增大,使河流水资源难以利用;
(4)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起伏更大,遇到暴雨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交通线和城市安全;
(5)大量表层土壤流水,使植被更难生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给黄河下游带来的危害:
(1)大量的泥沙随水流到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加剧了防洪隐患;
(2)泥沙大量淤积,使原来的一些水利工程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篇一 : 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指的是人类对土地的过渡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经营,使得土壤受到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影响下,产生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损失和被破坏,包括土地表层侵蚀。
那么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吗?水土流失现象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
首先,它直接破坏了土壤资源,导致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减少。
其次,流失的泥沙物质进入江河、湖泊和水库,造成大量淤积,从而给相关的地表径流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我国北方的黄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泥沙使下游河段的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表,成为地上悬河。
此外,因长期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又带来了沙尘暴等其它形式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
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并非今天的模样,几千年前,那里森林密布,气候湿润,最初的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地区。
此后,一方面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降水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度的开发,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因为过度的土地开发,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反过来,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又导致耕地或牧场的减少。
长期来看,过度开发不仅不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收益,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危机。
目前,我国北方和西北内陆等生态脆弱地区普遍存在的过度开荒和过度放牧现象是造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地矛盾突出。
当地农民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开垦坡地,广种薄收,形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制约了经济发展,加剧了贫困。
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中,黄土高原地区贫困县有126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21.3%,贫困人口2300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28.8%。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1. 冲毁土地,破坏耕田尤其在丘陵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2.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按照一个大概的比例,在流失的地表土中,每吨差不多含氮0.5公斤、磷1.5公斤、钾20公斤。
水土流失不仅减少了土壤中的氮、磷、钾主要养分,也减少了土壤中硼、锌、铜、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
据测定,流失的坡耕地比不流失的梯田,微量元素要减少1/3~1/2,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导致生态失调,进而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4. 淤积水库,堵塞河道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水库、河道和渠道,影响水利发展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
5.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
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化”和“石化”,特别是土石山区,由于土层流失殆尽、基岩裸露,有的群众已无生存之地。
据初步估计,由于水土流失,中国每年损失耕地3.7万公顷,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左右。
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损失已直接威胁到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存,其价值是不能单用货币计算的。
水土流失怎么治理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经研究,顺坡开直沟种植造成的土壤侵蚀严重。
根据杨一松等人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侵蚀程度的研究,在坡耕地上种植植物篱哺,能将坡地逐步转变为以植物篱为地埂的梯地。
植物篱形成梯地的成本仅为传统坡改梯的3%一17%,且由于长期耕种与土壤侵蚀,会沿植物篱逐步形成梯坎,最终使坡地变梯田。
生物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实践证明,植被覆盖率是影响土壤流失最为关键的因素,良好植被覆盖地面水土流失量是自然裸地土壤流失量的1/1 000。
且林地凋落物数量明显减少,森林的上述作用也随之下降。
小议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水土保持措施
小议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水土保持措施摘要: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使土壤侵蚀造成的水土资源破坏、流失现象,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水土流失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文章从水土流失的危害着手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水土保湿工作的主要措施与保障建议。
以期为水库水土保湿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研究一.水土流失的危害1.1对水资源的危害水土流失对水资源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影响水质和水量,还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先,水土流失会导致大量的泥沙淤积在水库、河道等水源地,降低水源的蓄水能力,导致水量减少,给水资源供应带来很大影响。
其次,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淤积还会使河流湖泊沉积物增加,使水体变浑浊,不仅影响水质,还会引起水生生物死亡或大量外迁。
最后,水土流失还会导致水源地的生态破坏,使水生植物减少、种类单一化,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殖和繁衍,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1.2土地资源的危害水土流失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流失的土壤含有大量的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失去了原有的肥力,对土地资源造成诸多危害。
首先,水土流失使耕地减少,破坏了土地的可持续性和生产力。
大量的土壤被冲走,导致土地裸露和疏松,失去了原有的肥力,再次种植时需要额外的土地和肥料。
其次,水土流失会引起河流淤积,导致河岸冲刷,甚至形成河岸崩塌。
同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被冲走,使土地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植被和土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最后,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地表水污染和土地退化,使植物种类减少、生长周期变长,甚至死亡,导致土地的贫瘠化。
1.3生态环境的危害水土流失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
首先,水土流失直接破坏了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降低了土壤的良好质量,导致植被的减少和区域荒漠化的加剧,对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往往具有潜在性,若形成水土流失危害后才实施治理,不但造成了土地资源破坏和土地生产力下降、淤积水系等问题,而且治理难度大费用高,因此必须根据有关经验,综合分析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根据沿线地形、地质、土壤、植被以及施工方式等特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堵塞(淤积)排水系统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将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排水管网,造成管道道淤积,影响管网行洪排涝功能。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降低水土保持功能施工过程中,各种建设活动,扰动原地表,损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使其截留降水、涵蓄水分、滞缓径流、拦沙固土等的作用降低,造成水土保持功能下降,加剧水土流失。
3)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在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对地表的扰动,导致其涵养水源、拦挡泥沙的能力下降,在遇到暴雨的情况下,就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表土堆放场堆置土方,若防护不当,极易流失,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固体颗粒进入空气,造成扬尘、雾霾天气工程施工期间挖填、堆置、运输土方易产生扬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总的来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进行防护,工程建设将对周边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但是由于工程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防治责任范围内,因此,只要按照主体工程设计的施工时序组织,以及方案中的水土保持设计进行施工,加强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可以得到减轻或避免。
水土流失危害往往具有潜在性,若形成水土流失危害后才实施治理,不但造成了土地资源破坏和土地生产力下降、淤积水系等问题,而且治理难度大费用高,因此必须根据有关经验,综合分析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摘要:水土保持是指对由自然环境和人类行为引起的水土流失所进行的防治和控制,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阐述了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阐述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位开展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系统。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效益;措施;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现象造成了对生态系统的严重损害。
水土保持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整,是目前控制水土流失和沙化的最佳途径。
1.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人类对天然资源的过分开采,破坏了森林中原始的生态平衡,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洪灾过后,表层的沃土被冲刷而被冲刷,造成了耕地的地力和产量的不断下降,对区域的发展不利。
由于长期的淤积,使得河流的水位升高,对周围的建筑物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在发生了天灾之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进行修补。
由于水土流失、降雨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该地区的沟谷发育程度越来越高,并出现了“深沟”的特征。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造成了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在河流中下游的河床、水库、河道等处产生了沉积作用,造成了水库内的泥沙沉积减少了库容,河床阻塞了河道,对水利水电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水土保持概述2.1水土保持的含义水土保持就是利用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以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国,已经渐渐的建立起了以小流域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控体系。
利用修建梯田、等高耕作、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修建堤坝等方式,降低了地表水土流失、侵蚀,促进了农林牧的全面有效发展。
以小流域为边界,以坡地、出水剖面为主要边界,对相对封闭的小流域实施分区治理,其最大治理范围以50km2为限。
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单独的天然单位,但它也是一个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的经济独立体。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
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钾肥估计达4000万吨,与中国当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当,折合经济损失达24亿元。
2、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浙江省虽然水土流失较轻,可是省内有8条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内河航行里程当前比60年代减少了1000公里。
3、污染水质影响生态平衡:当前,中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江、河湖(水库)水质的严重污染。
水土流失则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例子。
由此可见,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不仅很大,而且还具有长期效应。
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到。
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保护耕地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保护耕地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保护耕地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是指水和风对陆地表面形成侵蚀和搬运作用,导致土壤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保护耕地、防治水土流失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耕地损失:水土流失导致耕地的表土层被冲刷走,使得土地贫瘠、肥力下降,丧失了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2. 水质污染:水土流失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农药等物质随水流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使得水资源无法正常利用,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3. 河流淤积:水土流失导致河流的底泥增多,河床升高,从而减小了河流的水位容量,影响了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
4.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土壤失去保护层,容易受到灾害的侵袭,使得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破坏。
二、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为了保护耕地,防治水土流失,农业部门和农民们共同采用了一系列的防治方法:1. 植被保护:通过种植适宜的植被,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
2. 水土保持工程:采用坡面覆盖、梯田、沟壑治理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环境。
3. 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安排农田和林地的格局,减少滥占土地的行为,保护耕地不受水土流失的侵袭。
4.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水土流失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中。
5. 系统治理: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体系,提高对水土流失具体情况的了解和掌控能力,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耕地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的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有针对性的保护耕地有助于维持农业的持续生产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并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 提高土壤质量: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优化农田灌溉制度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耕地的生产潜力,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隐患及事故处理
水土流失隐患及事故处理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灾害和事故,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水土流失隐患及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土流失隐患的表现1、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水土流失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当雨水或水流冲击地面时,如果地表缺乏植被覆盖或土壤结构不稳定,土壤颗粒就会被冲走,导致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在山区,陡坡上的土壤更容易受到侵蚀,形成沟壑和滑坡的隐患。
2、植被破坏植被是保持土壤稳定的重要因素。
过度的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会导致植被大面积减少,使土壤失去保护,容易受到雨水和风力的侵蚀。
同时,植被破坏还会影响生态平衡,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水资源失衡水土流失会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质量。
大量的土壤被冲走会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淤积,减少水资源的存储容量。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使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资源减少,造成水资源的失衡,影响农业灌溉和居民用水。
4、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物种数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受到削弱。
二、水土流失事故的类型1、滑坡和泥石流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由于土壤侵蚀和山体结构的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事故。
滑坡是指山体或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则是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的特殊洪流。
滑坡和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强大的破坏力,会对下方的居民点、道路、桥梁和农田等造成严重的破坏。
2、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河道淤积,降低河流的行洪能力。
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淹没农田、村庄和城市,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3、土地沙漠化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会使土地逐渐失去植被覆盖,土壤变得干燥、疏松,在风力的作用下容易形成沙漠化。
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容小觑
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容小觑1、水土流失的定义及种类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力和人为活动影响造成的土壤表面流失和淋溶现象,导致土壤层次破碎、土壤质量贫瘠,甚至出现沙漠化、荒漠化等现象。
其种类主要有水流侵蚀、风蚀、冻融碎裂、土壤物理性质改变、人为破坏等。
2、水土流失的危害(1)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地退化加剧。
(2)农业生产减产:因为土壤质量劣化,使得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产量及商品率等压低。
(3)水源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湖泊、水库等沉积物增加,节约用水成本高涨。
(4)水面源污染:土壤中过量的化肥、农药、杀虫剂等物质流水到相关水体,使环境等级迅速下降,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5)气候异常的出现:土地植被的消失会使得土壤表面的温度急剧上升,同时使得空气中的悬浮物增多,影响机体健康。
(6)生物多样性削减:水土流失加剧,植被保护范围内生物种类、数量急速滑落,破坏生态平衡。
3、水土保持措施(1)植被措施:保护植被是最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的管理措施之一。
(2)减轻农药使用:减少农药及化肥的使用量和频率是减轻水体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3)土地管理:出台土地管理规定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大到一级单位的土地整治,小到各自农户的管理管理均需严格管理。
(4)水土保持设施:大型水利工程、引水渠道、水泵站、防洪堤等设施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重要手段。
4、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土地政策对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有关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土地流失统计系统、加强试点工作、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管理和调控、落实生态绩效指标等。
在一个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面对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这项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目标、综合使用措施、注重联合行动,大力推行高效节约型环境治理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人类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的危害
1、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土壤肥力。
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
肥沃的土壤,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如腐殖质、氮、磷、钾等)、空气和热量。
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据考察,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中含氮、磷、钾等养分达数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
(2)加剧沟壑发展。
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
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千米一般有支、干沟50条以上;沟道长度可达5千米~6千米,个别地区达10千米以上;沟谷约占流域面积的10%,个别可达40%~50%。
这样,就使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耕种不便,以至弃耕荒废。
(3)淤积水库、阻寒河道、抬高河床。
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
有些河流还因河床不断抬高而成为“地上河”。
这些“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黄河自然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
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
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个阶梯。
地貌类形有黄土塬、梁、峁、沟等。
地表起伏变化剧烈,相对高差大,黄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
黄河在上中游地区,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早在人类活动以前,黄土高原就有土壤侵蚀。
由于当时地面大部分有林草覆盖,土壤侵蚀轻微,不致造成严重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贫困、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根源。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形成地上悬河,也是黄河下游泛滥成灾、难以治理的症结所在。
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垦越流失”和黄河下游大堤“越加越险,越险越加”两个恶性循环。
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年因沟壑侵蚀约损失6000多公顷土地,占总耕地面积90%以上的坡耕地,每公顷每年流失土壤120~150吨,流失水量300~450立方米。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成为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对土地的危害,主要是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地面完整,加剧干旱发展等。
黄土高原的坡耕地土壤遭受侵蚀以后,水、土、肥一起流失,以致土地日益瘠薄,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新中国建立前,在丘陵沟壑区,一般年景坡耕地每公顷产粮300~450公斤,灾年只有150~220公斤,甚至颗粒无收。
黄土高原之所以成为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水土流失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据统计,山西省在1464~1949年的486年中,共发生旱灾284次,平均不到2年一次。
陕西省北部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亦十分频繁,在1629~1949年的321年间,共发生旱灾131次,平均2.5年一次。
水土流失导致的沟蚀的发展,将黄土高原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面积日益扩大,耕地面积日益缩小。
黄土丘陵沟壑区,一般沟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沟长2~7公里,沟壑面积占地面积的30%~50%。
此外,水土流失对河流的危害也很大。
水土从坡面流失后,洪水泥沙即进入黄河干、支流,一是引起洪涝灾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二是淤塞水库、河道,降低其蓄水、行洪和综合利用功能。
这两种危害在黄河流域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洪水威胁在黄河下游十分严重。
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大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道年均抬高约10厘米,年复一年,造成举世闻名的地下悬河。
这是造成黄河洪水决口的重要原因,每次决口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黄河洪水威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其根据就是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还淤塞河道,影响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