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课时 物质的密度.docx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 物质的密度.doc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  物质的密度.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6.3 物质的密度重、难点解析:1. 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它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大小。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无关。

如:1 g 水和1 kg 水密度是相同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

如:铁与铝的密度,油与水的密度都不相同。

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因此一滴水的密度仍要比一桶油的密度大。

密度是个复合的物理量。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出密度计算公式:V m ρ=,绝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由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它们的比值不变,所以,密度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密度公式的意义包含有:(1)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较小,如: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铜块体积小于铁块体积。

即当质量相等时,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较大。

如:同一个瓶装满水和装满油相比较,装满水的质量大。

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2. 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中,质量单位是kg ,长度单位是m ,体积单位就是m 3。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知密度单位是kg /m 3。

水的密度是1.0×103kg /m 3,其读法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

意义是:1m 3的水,质量是1.0×103kg 。

在常用单位中、质量单位经常取g ,体积单位经常取cm 3(即mL ),因此常用密度单位是g /cm 3。

它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是:以水的密度为例,可写成1g /cm 3,其意义是1cm 3的水质量是1g 。

密度的常用单位除g /cm 3外还可用kg /dm 3和t /m 3,有时使用这些单位能使计算简化。

3. 应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1)量筒(或量杯)的使用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6.3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6.3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6.3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学会计算物质的密度,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天平、毛细管、滴管、小试管等。

2.实验材料:水、盐、沙子、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质量和体积的物体(如铁钉、水杯、棉花等),让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了解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为引入物质的密度做铺垫。

2. 密度的讲解•定义: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3)。

3. 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教授密度的计算方法。

可以先从简单的情况开始,引导学生计算物质的密度,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示例一:计算铁钉的密度–铁钉的质量:10克–铁钉的体积:5立方厘米–密度 = 10克 / 5立方厘米 = 2克/立方厘米•示例二:计算水的密度–水的质量:500克–水的体积:500立方厘米–密度 = 500克 / 500立方厘米 = 1克/立方厘米4. 密度的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密度。

实验一: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实验材料:水、盐、沙子•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盐和沙子,分别记录它们的质量。

2.将盐和沙子分别倒入两个滴管中,并用毛细管固定。

3.将两个滴管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位置变化。

•实验结果:–沙子的密度大于水,所以沙子下沉;–盐的密度小于水,所以盐上浮。

实验二:密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材料:水、糖•实验步骤:1.在两个等大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糖水。

2.观察并记录两种溶液的状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第三课时课程导学(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第三课时课程导学(苏科版)

[课题]:第四节:第3课时——替代法在密度问题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密度应用的探究活动,继续巩固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换算等。

2.学会应用替代法解决密度问题。

3.巩固上节课液体残留带来的误差问题的讨论,学会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复习与预习]:1.水的密度是Kg/m3,合g/cm3,其物理含义是。

2.⑴50mL= m3= cm3;⑵5g/cm3=kg/m3。

⑶1Kg/m3= g/cm3;3.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它的质量______ ,体积______ 。

(变大/变小/不变)4.一个实心的物体是由密度为7.9×103Kg/m3的物质组成的,如果体积是0.5m3,则它的质量是Kg,如果将它去掉一半,它的密度是g/cm3。

[课堂交流与导学]:1.体积的替代例:一个瓶子能装1Kg的水,试计算用这个瓶子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煤油?学法指导:由于两次液体都装满同一个瓶子,两种液体的体积必然相等。

所以可以用水的体积去替代煤油的体积。

体积就成了水和煤油之间的桥梁。

[跟进练习]: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图1(2) 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图2A.加水到标记(矿石浸没水中)A.取出矿石(准备补充水)C.将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点评:本题也巧妙的利用了体积的替代。

用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替代矿石的体积。

解决了因矿石体积过大而无法用量筒直接测量的问题。

但由于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不可避免会带出一些水,所以会使测出矿石的体积偏大而最终造成计算密度时的误差。

2.质量的替代例:请计算体积为0.45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化了多少?(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学法指导:由于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所以质量的替代是解题的关键。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通过对密度公式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密度是什么,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讲解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分析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3. 例题讲解:利用例题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增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密度公式计算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铁块的质量,并解释计算过程。

答案:质量 = 密度× 体积= 7.9g/cm³ × 100cm³ = 790g。

2. 请分析下列现象,并解释原因:将100g的水和100g的酒精混合后,混合物的质量为200g,体积小于200cm³。

答案:由于水和酒精的密度不同,混合后体积减小,但质量不变。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物质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物质的密度
2.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例2]一块碑石的体积是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50cm3,这块碑石的密度是多少kg/m3,碑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解:ρ=m1/V1=140g/50 cm3=2.8g/cm3=2.8×103kg/m3
m=ρV=2.8×103kg/m3×30m3=8.4×104kg=84t
没,而又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步骤: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读出示数V1
将石块放入水中,读出示数V2,石块的体积为V=V2-V1
石块的密度ρ=m/( V2-V1)
实验表格:
石块的
质量m
( g )
水的体积
V1( m3)
石块放入水中后的示数V2(m3)
石块的体积V/( m3)
1 g/cm3=103kg/m3
3.水的密度1.0×103千克/米3
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课堂练习)
1.单位换算:
5 kg/m3=__________g/cm32.7g/cm3=___________kg/m3
2.通常说“铁比木头重”,其实是指铁的______比木头大。
答:碑石的密度为2.8×103kg/m3,质量为84t。
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厚度、长度等)
[例3]测得一长方形薄铝板的长为5m,宽为1m,称得质量为13.5kg,查得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则该铝板的厚度为多少毫米?
解:V=m/ρ=13.5kg/(2.7×103kg/m3)=5×10-3m3
3.阅读课文中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密度最大的物质和密度最小的物质,并读出它们的密度值、说出密度的物理意义。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 物质的密度.doc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      物质的密度.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6.3 物质的密度引例: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智 能 提 要问:怎样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答: 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能相互区分辨认的一种性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性质,它表示相同的体积情况下,不同的物质质量不同;或者说相同质量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体积不同的性质。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所以说,密度不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在学习密度公式时,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十分重要。

问:如何理解密度公式Vm=ρ的物理意义? 答:对于公式Vm=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即当一定时,2121V V m m =.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2121ρρ=m m .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物 质的 密 度密度的应用计算质量 计算体积 鉴别物质 概念、公式、单位 测量原理、仪器、方法、步骤 公式、单位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2121ρρ=V V . 问:怎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答:根据密度公式Vm=ρ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

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宽、高等有关数据,根据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可利用量筒(量杯)采用排液法测出体积。

但对于不规则且不沉于水的固体可用沉锤法,如测石蜡的体积,方法有二:(1)在量筒(杯)中放适量水V 1,用大头针压着石蜡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V 2,则V 2-V 1就是蜡体积;(2)在盛水的量筒(杯)中放入一铁块,读出体积V 1,然后取出铁块并用细线与石蜡拴在一起,沉入量筒(杯)中,读出体积V 2,则V 2-V 1就是石蜡的体积,值得注意的是用此法测固体的体积,该固体必须是不溶于水的。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PPT课件 (2篇)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PPT课件  (2篇)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知识回顾
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我们用______ 测量物体质量,用_______测量物体体积,再 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
一、测量物质的密度
【活动】 测量一块金条的密度
原理
质量m/g 体积V/cm3
密度ρ/g/cm3
1、用天平测出金条质量m
方案
2、用刻度尺量出金条长a、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水、物块、细线。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物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栓着物块,将物块慢慢浸没水中,读出水面
到达的体积(V2),求出物块的体积(V2-V1)。 4)算出物块的密度。ρ= m/ (V2-V1)
问它是否是纯金做的?为什么?
练习.有一质量为300g的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为 800g,若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700g, 求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大,可能是什么液体?
六、密度知识的应用
【类型1】 概念理解
1、关于密度公式ρ=m/V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砖 冰 蜡 干松木
密度
/(kg m3 )
2.7 103
(2.6 ~ 2.8) 103 (1.4 ~ 2.2) 103
0.9 103
0.9 103
0.5 103
物质名称
水银 硫酸 海水 纯水
一些液体的密度
密度
/(kg m3 )
13.6 103 1.8103
1.03103 1.0 103

苏科版《6.3物质的密度》(第3课时)ppt课件

苏科版《6.3物质的密度》(第3课时)ppt课件

m 46.8g V= = = 17.3cm3 3 ρ 2.7 g / cm
2、你能利用天平测出厚度相同、形状不规则的玻璃片的 总体积吗? (不能用量筒,其他工具可用) 器材:天平,砝码, 镊子 步骤: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测量出玻璃片的总质量:m m (3)玻璃片的总体积: V = ρ 玻
苏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六章
物体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密度
(第三课时)
复习:
密度: “ρ”
(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 物质的密度 m (2)表达式: ρ= V
(3)单位: 千克/立方米, “kg/m3”
3” “ g/cm 其他单位: 克/立方厘米,
换算关系: 1g/cm3 =
103 kg/m3
3、你能用天平测量出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 的长度吗?
器材: 天平,砝码, 镊子, 刻度尺
步骤: (1)调节好天平
(2)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段铜线的长度为:L0,再用 天平测出这段铜线的质量为:m0 (3)用天平测量出一卷铜线的质量为:m m (4)一卷铜线的长度: L = m L0 0 思考: 若要测出这些碎玻璃片的总表面积,你会 怎么做呢?是否还要添加器材?
(2)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的 m 质量或体积(m = ρ• v 或v = ρ )
练一练:
一、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某一皇冠的质量为 2.36 kg,用排水法测 得其体积为 125 cm3,则皇冠是否用纯金制成 的呢? V = 125cm3 = 1.25×10-4m3 ρ= m V 2.36kg 1.25×10-4m3

3、你能测量一个空瓶内空气的质量吗? 器材: 量筒,烧杯, 水,细线, 小玻璃瓶,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6.3物质的密度》PPT课件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6.3物质的密度》PPT课件

图6-3-4
三、 物质的密度
(2)艾力同学用实验器材测出了第一个木块和第二个木块质量和体 积的数据并填入下表,请根据乙、丙两图的示数,在下表中填写出第三 个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注:量筒中装有35 mL的水)
木块 木块的质量 /g 木块的体积
第一个木 第二个木 第三个木 块 块 块
9.45
13.40
三、 物质的密度
应 用 示 例
类型一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例1 艾力同学在做“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 所用实验器材有量筒、水、细针、天平和从同一木头上截取的三个大小 不同的木块。 (1)艾力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6-3-4甲所示,则应向 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____________。 左 平衡螺母
三、 物质的密度
[点评] (1) 正确使用天平的步骤:放水平、调平衡、称质量、记 数据、回砝码。天平在使用过程中有两次调平:测量前调节平衡需用平
衡螺母,而称量物体时调节平衡要用游码。(2)根据测量的三个木块质 量和体积的数据,利用ρ =m/V分别进行计算密度,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即可总结出规律。
三、 物质的密度
三、 物质的密度
1.0×103 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问题3:水的密度ρ 水=__________kg/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体积为1m3水的质量为1.0× 103 kg
问题4:通过观察常见物质的密度可知,物质密度的大小与物质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状态 压强 种类 温度
的、不随_______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不变的 外部 _______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的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4. 密度的测量: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密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密度计算。

3. 了解密度的特性,理解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密度的特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的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物理课本,一本笔记本,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漂浮的冰块,引导学生思考冰块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密度的概念,通过示例解释密度的计算公式,讲解密度的特性。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例题,自己计算密度,巩固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5. 练习: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自己计算密度,加深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

3. 密度的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课本上的一道密度计算题。

2. 答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否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密度计算。

物质的密度(课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物质的密度(课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画出铝块的m-V图像。
4. 分析图像(以铝为例):
由图象可看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的关系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其一般式为m=kV,代入一组(m,V)
数据,即可算出k=2.7g/cm3.
80
60
40
20
0
10
20
30
40
一、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为定值;
直到有一天他洗澡时,当他把脚伸
进装满水的木桶时,水就溢了出来,
顿时他灵机一动——有了。
导入新课
几天后他当着国王及大臣的面,取两木盆盛满水,在一只
木盆中放入皇冠,另一木盆中放入等质量的纯金。根据溢出水
的体积,他就断定——皇冠不是纯金做的。
这是为什么? 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就明白了。
导入新课
②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
C. 体积V乙′=5cm3乙的质量m乙′=ρ乙V乙′=2g/cm3×5cm3=10g,正确。
D. 当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小,故D错误。
生活•物理•社会
生活•物理•社会
微小差异引起的重大发现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John
William Rayleigh,1842~1919)发现:由氨制取
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density),通常用ρ表示。
质量
密度=
2.密度公式
体积
3. 密度单位
m
ρ
V
①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3,则密
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 ,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课件(共20张PPT)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课件(共20张PPT)

h=
V S
= 55×m×101-3mm3=10-3m =1mm
答:该铝板的厚度为1mm。
质量 (g)
体积 质量/体积 (cm3) (g/cm3)
实验结论: 1.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2.不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一、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1.公式:
密度=
质量 体积
ρ =Vm
ρ—密度 V—体积 m—质量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千克/米3(kg / m3)
2.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例2]一块碑石的体积是30m3,为了计算它 的 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 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50cm3, 这块碑石的密度是多少kg/m3,碑石的
解ρ:质=量mV是=多15少400c吨gm3?=2.8g/m3=2.8×103kg/m3 m1=ρV1==82..48××110043kkgg=/8m43 t×30m3
4.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意思是: A、每立方米的铝密度是2.7×103kg/m3; B、每立方米的铝质量是2.7×103kg/m3; C、每立方米的铝质量是2.7×103kg。
5.一块砖的密度是1.5g/cm3 ,把它平分成
两块,每块的密度是
()
A、0.75g/cm3 B、1.5g/cm3 C、3g/cm3
物体的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有什么样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
1.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2.与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有关
同种物质
不同物质
设计实验: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想一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需要测量那几个物理量?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物理八年级下:6.3物质的密度(苏科版)

物理八年级下:6.3物质的密度(苏科版)
培养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 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实
验素养。
02 物质的密度概念
密度的定义
总结词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详细描述
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占体积的比值,用符号ρ表示。在物理学中,密度被 定义为质量除以体积,即ρ=m/V。
密度的物理意义
总结词
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值,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和差异。对于同一种物质,密 度是一个定值,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不同种物质,密度可能不同 ,反映了物质的基本性质。
实验结论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 得出了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定值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 些误差来源,如测量误差、仪器误差等。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金属铸造
在铸造业中,根据金属的密度选 择合适的模具,控制金属的凝固
和收缩,提高产品质量。
石油开采
在石油工业中,利用不同物质的 密度差异进行油水分离、原油提
炼等操作。
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器需要高强度、轻质量 的材料,通过测量材料的密度可
以评估其性能和安全性。
在科学探索中的应用
天体研究
4.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质 的密度。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 论。
数据记录与处理
记录实验数据
包括待测物质的质量、体积和计 算出的密度。
处理数据
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 分析误差来源,得出结论。
05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了它们的密度。通过 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值,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和差异。

苏科版 八年级(下) 6.3 物质的密度(共21张PPT)

苏科版 八年级(下) 6.3 物质的密度(共21张PPT)

7、单位转换: (1)7.9×103㎏/m3= 7.9 g/cm3 (2)2.7 g/cm3 = 2.7×103 ㎏/m3
1.《物理书》:S11-3,上作业本子 2.《物理补充习题》B5-B7:1-11 3.《物理伴你学》N7-10:自选
下课
水银13.6×103 硫酸1.84×103 水10.5×103 煤油、酒精0.8×103 植物油7.9×103 汽油2.7×103 二氧化碳1.98 空气1.29 氧1.43 氦0.18 一氧化碳1.25 氢0.09
气体
水的密度:1.0×103 kg/m3意义: 1m3水的质量是1.0×103kg
质量m/g
79 158 267
体积cm3
10 20 30
质量/体积g.cm-3
7.9 7.9 7.9
9
18 2
0.9 0.9
塑料块3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
相等或相近?
2、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 体积的比值为一定值; 2.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一般不相等。
5、根据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时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D

6、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由此可以估算出一个 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 B ) A、5dm3 B.50dm3 C.0.5m3 D.5.0m3
三、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了解研究气体密度的一个重大发现。 2、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意义及其换算,会查密度表, 了解常见物 质的密度。 3、知道密度公式的定义、意义及其特点,并能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实验法探究物质密度的方法 2、认识并学会密度单位换算的三种方法及其换算过程 3、掌握用密度公式计算的步骤、要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密度的实验感兴趣,乐意进行实验,对物理学家瑞利有崇敬感, 萌发为祖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奋斗的志向。 2、对密度知识技能有一种求知欲,喜欢学习密度知识, 以至喜欢学习整个物理课程。 重点:密度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应用 难点:为什么引入密度的概念?物质的密度由什么决定? 不随什么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3课时物质的密度
【基础巩固】
1.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将铝块切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_______,合_______g/cm3.
2.如图所示,两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试根据图中液面的高低判断:A杯盛的是_______,B杯盛的是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
3.如图所示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则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cm3.已知石块的质量为26 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g/cm3.
4.体积为100 mL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g,完全结成冰后密度为_______kg/m3,质量为_______g,体积为_______cm3.
5.有一金属块,质量为237 g,体积是30 cm3,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kg/m3,这种金属是_______;若将这块金属块切成两半,则其中半块的密度是_______kg/m3.
6.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瓶,往甲瓶里面注满水,质量增加了250 g,往乙瓶里面注满酒精.将甲瓶放到已调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将乙瓶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则天平的_______盘下沉,应往_______盘里加_______g的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
7.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D.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8.一长方体铁块的密度为p,质量为m.把它平均分成三等份,则每一等份铁的质量和密度分别是 ( )
A.1
3
m、
1
3
p B.
1
3
m、p
C. m、1
3
p D.m、p
9.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上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
②铁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优】
1.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_______;(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p.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p=_______.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下同),测出密度偏_______.
2.小刚家准备建一栋新房,爸爸买了一堆材料相同的石子,小刚选取一块石子在实验室测它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小刚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石子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_______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子的体积是_______cm3,此石子的密度是_______ kg/m3.
3.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容积为3.5 m×2 m×0.6 m,额定载重量为6 t.问:
(1)如果车厢装满泥沙(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汽车载重量为多少?(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103 kg/m3)
(2)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泥沙?
4.给你一台已调好的天平(带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包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5.某工厂用密度为p1和p2的两种纯金属混合熔炼合金材料,若采取3:2的方法来配方,即密度为p1的金属质量取3份,而密度为p2的金属质量取2份,那么混合熔炼所得的合金材料的密度为_______(写表达式,不计金属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6.现有密度分别为p1和p2的两种液体,且p1<p2.在甲杯中盛浦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这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 ( )
A.甲杯中液体的质量大
B.乙杯中液体的质量大
C.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1m 3铝的质量为2.7×103 kg 不变 2.7 2.酒精 水 3.10 2.6 4.100 0.9×103 100 111.1 5.7.9×103 铁 7.9×103 6.左 右 50 7.B 8.B
9.(1)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2)①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或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
值不相同 ②7.9 g /cm 3 ③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
体积的比值不同,这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3)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不行,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拓展提优】
1.m 2-m 1 (m 1-m 2)/V 小 大
2.(1)①用手拿砝码 ②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2)23.4 9.0 2.6×103
3.(1)10.08 t .(2)2.5m 3.
4.具体步骤略
5.1212
523p p p p 6.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