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徐亚南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对儿童教育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略缺乏、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是普遍存在的。这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导致了家长与班主任关系的紧张与恶化,甚至酝酿了尖锐的冲突。目前,对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策略问题的探讨非常迫切而必要,但沟通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交流行为,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我们对沟通策略的研究,决不能就策略谈策略,而应当把它当作一个综合问题来加以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班主任家长沟通有效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从理论上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儿童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统一方面,只有学校(班主任)、家庭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进一步加强沟通。

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儿童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与家庭分别属于不同的教育时空,教师和家长仅仅是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劳动分工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行业信息差别。这样,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信息领域或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意味着“信息不对称性”的必然性。由此,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就显得极其必要。

从学校角度看,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绩效。现代教育科学一致认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还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教育的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那种单一、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将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

(二)从实践角度看,目前不少班主任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略缺乏,甚至存在程度不一的沟通障碍,正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不仅与教育理念发展趋势不符,与儿童教育的规律特征也是相悖的。这一状况必须尽快加以研究解决。

沟通障碍。这是一个普遍的、突出的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47%的教师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才产生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想法;另一方面,在不少家长那里,教师与家长主动沟通,还被视为是“非正常”的“告状”、“求助”;37.3%的家长在孩子犯较大过错时才有与教师交流孩子有关情况的想法。这不仅与国际

惯例不符,与儿童教育的规律特征也是相悖的。目前,家校合作出现的“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等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和“理解与沟通”出现障碍密不可分的。

沟通不当。一方面,尽管不少班主任已经意识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确、合理的沟通方法、沟通形式,缺乏沟通策略和沟通技巧。更有甚者,有的班主任把教育学生的重任按校园和家庭“划清界线”,与家长“各负其责”。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在学业或行为方面出现问题而把责任、罪过推给老师,怨恨老师。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成果不佳时,双方就容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加之双方缺乏正确、合理的沟通方式、方法,有可能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无限拓展了学生的社会空间,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多,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对于学校,他们对学生的可控信息在其全部信息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这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学校与家长协同实现有效沟通,加强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需要和迫切过。那么,如何改善家校的沟通与合作呢?这不仅仅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

二、影响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深层根源剖析

(一)受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双方通过有效沟通以加强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

观念束缚人。一方面,一些教师至今未能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仍然根据这种角色形象指导自己的言行,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这就很难与家长平等沟通,极易产生沟通障碍。另一方面,是家长也深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束缚,加上来自含蓄、内敛型文化的内在约束,许多人还不习惯、不愿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讲,沟通意识不强,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它实质上是一个深层的文化特性问题。

(二) 在班主任和家长社会互动关系中,原本应形成深度互动的社会关系往往停留在表层互动的层面上。

一般来说,如果利益上事关重大,情感上涉及深,时间上持续较久,规范上较为复杂的,则是深度互动。反之则属表层互动。深度互动和表层互动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互动形式。就社会关系而言,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无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属于表层互动关系。但由于二者对儿童发展的重要职能,及其在教育过程中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使他们之间的互动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互动的层面上。就是说,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应付的状态: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应该有较近的心理距离,应该互相了解对方的需要和想法,应该能互相理解对方发出的信息及意义,应该在理解对方意义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反应。但是,这种互动绝不是表层互动所能完成的,绝大多数班主任与家长的互动处于表层互动,而这种表层互动,只会带来或保留着互动双方的不信任和隔阂感,也会由此在双方的互动交流中出现不理解和沟通障碍。

另一方面,因情感和责任的错位与不统一,进一步地会产生对同一问题判断上的分歧。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视角,对同样的客体产生不的评价标准。实践中,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权利的班主任与代表家庭行使教育权利的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不一致,沟通合作的方向不一致,这往往导致沟通合作的基础并不完全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