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科大学生的亲身经历

合集下载

19探界者钟扬

19探界者钟扬

作业布置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 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 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写下你的感受,200字左 右。

课 后 习 题
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课后题

【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写作背景
本文选择《时代楷模2018钟扬》,钟扬长期致力于植物多样性 的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植物种子库收集了数千 万颗植物种子,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 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院,但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 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 贡献。2017年9月25日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 ,不幸逝世。2018年3 月29日,中宣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答案: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 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廷伸至西欧。
板书设计
“探界者”钟扬
“种子达人”——“钟大胆”(爱岗敬业)
“接盘导师”——“暖”(担当关爱)
“生命延续”——“先锋者”(牺牲忘我)
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钟扬不计较生活条件,不顾身体积劳 成疾,几十年如一日深入西藏采种子等事例, 表现了钟扬执着于科学事业的精神和渴望为生 命延续做贡献的人生追求。通过钟扬接收转导 师的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规划 、答应接收一直考不上的学生、从少数民族招 学生并帮助他们补课等事例,突显了钟扬热爱 学生、关爱学生的品质和担当。以钟扬为西部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 究忙碌不止的事例,刻画了他甘于奉献,生命 不止工作不息的精神。
新知讲解
任务二: 这篇新闻通讯是怎样搜集材料、组

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

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

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转贴)作者:未知1.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

我希望那些日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2.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

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

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突然间都消失了。

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

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转折:2007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

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

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

除了变得理性和客观以外,科学院还彻底改变了我的许多价值观。

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它比其他职业更神圣。

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

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

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

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说。

4.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我们的科研基金大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科学家们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

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

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

当然,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选择性地支持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一张安静的书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一张安静的书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一张安静的书桌”作者:吴晓霞来源:《求学·理科版》2011年第09期“四年的学习,中国科大给了我很多。

如果只让我简单地谈谈感受,我想说这里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级少年班一位同学接受采访时说的话,那时她已经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的确,没有太多华而不实的东西,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除了媒体对学校科技研发的报道外,公众有时甚至会将这所偏居小城的名校遗忘。

在中国科大,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为师者不会讲课,院士也要靠边站。

90%以上的教授、副教授都承担本科生基础课或者骨干课的教学任务。

“不要以为基础课只是简单的普及知识,对学生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一、二年级。

因为基础打得好不好,很可能直接决定学生将来能够走多远。

”程福臻教授是国家级名师,也是我国电磁学专家,除了在国外进修交流,这几十年他从来没离开过本科生的讲台。

“1800”,中国科大师生和钟情于此的考生及家长都知道这样一个“中国科大恒数”,它就是连续多年来,中国科大本科招生一成不变的计划数。

2001年,在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大背景下,中国科大的本科生从原来1300人增加到1860人。

当年,校方就明白了扩招带来的后果:一是学生自习的地方紧张,二是任课老师排不过来。

时任校长朱清时说:“每所大学都应有一个‘极限容量’,一个班20~30名学生,学生和老师间就会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如果是40~50人,就已经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如果再多,上课就变成了‘报告会’,很多学生就会失去和老师交流、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等机会。

”此后,中国科大的新生人数再也没有增加。

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一直保持在1800人左右。

这个数字也被戏称为“恒数”。

中国科大正是因为常年都能坚守这样的一个“极限”,才使得精英教育得以实现。

“你们不是来学某个专业的,而是通过这个专业来学习读书的方法。

要尽量把基础打扎实,不要想这样读有没有用。

参观中科大游记作文

参观中科大游记作文

参观中科大游记作文
一直就对中科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这次终于有机会去参观啦,那心情,
就跟中了彩票似的,兴奋得不行!
一走进中科大的校门,我就被那浓厚的学术氛围给镇住了。

校园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感觉连空气里都飘着智慧的味道。

先去参观了他们的图书馆,我的个乖乖,那书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
数不过来。

同学们都安安静静地在里面看书学习,我走路都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生怕打扰了这些学霸们的思路。

接着又去了实验室,各种高科技的仪器设备让我眼花缭乱。

那些穿着白大
褂的学长学姐们,专注地做着实验,那认真的模样,简直太酷了!我在心里暗
暗想,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

路过操场的时候,看到一群活力四射的同学在打篮球,那球技,简直可以
和专业球员媲美。

旁边还有跑步的、打羽毛球的,每个人都充满了朝气,让我
也忍不住想加入他们。

中科大的食堂也必须要夸一夸,饭菜种类丰富,味道那叫一个香。

我是吃
得肚子滚圆,差点走不动路。

这次参观中科大,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下定决心,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习,说不定未来我也能成为中科大的一员呢!。

《“探界者”钟扬》(课件)

《“探界者”钟扬》(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04课 “探界者”钟扬
导入
看到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时,你会想到什么? 看到巍峨耸立的雪峰时,你会幻想些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讲到了一个人, 他从渺小和苍茫中,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人类 的未来,亦看到了含蓄而厚重的生命之光,在热忱 中不断的探索与前行。让我们一起走近--《“探界 者”钟扬》。
在新闻写作上展现人物通讯的语言美 1、运用白描和零度修辞描写人物,审慎使用形容词
由于新闻的特性,新闻作品的语言美本就不是体现在华丽的辞藻上,它不像文学作品,可以合理 想象、夸张、类比。人物通讯作品在运用语言时,不仅要真实的反映人物的本来面貌,还要运用文字 将作者的审美意识顺利的传达给读者。白描和零度修辞是展现人物特色的好方法。 2、具体准确,少用含混不清、笼统的词语
问 题 探 究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①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 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儿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 到了通知—考上了! 明确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②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 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 明确 勤奋刻苦、勤学上进。
和叶雨婷同行的,是经验丰富的各大媒体的老牌记者,她不惊不畏,在轮番轰炸的激烈同 题竞争中,她没有选择一味煽情,而是给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 与众不同的探索者,文风清新扑面。
叶雨婷讲述“在采访前期,我与部门主任堵力老师策划沟通了一周多。在采访和写作中, 我发现钟扬是一个很多面的人,他是少年天才、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在历时一周 的实地采访中,我曾去过他的家和多处工作地点,见到并采访了60多位与他相关的人,收集到 了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庞大的采访素材中,我筛选出这些‘小故事’,希望用它们还原出 一个真实的钟扬。”

大学三年科学学习的心路历程

大学三年科学学习的心路历程

大学三年科学学习的心路历程在大学的三年里,科学学习如同一位充满智慧且多变的导师,带领我穿越复杂的知识迷宫,探索未知的领域。

刚踏入大学校园时,我对科学的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公式和理论。

那时的我,仿佛只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渴望着内在潜能的释放。

第一年的学习是我与科学初次亲密接触的阶段。

课堂上,教授的讲解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我开始领略到物理的力量、化学的魅力以及生物的奥秘。

实验室中的每一次实验都让我兴奋不已,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分裂,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在试管中混合化学试剂,我体会到了反应的惊喜。

然而,面对繁杂的公式和各种实验的步骤,我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困惑。

第二年,科学的面纱逐渐被揭开,真相开始浮出水面。

我意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记忆和公式,更是一个需要严谨思维和创造力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课程的深度和难度不断增加,挑战也随之而来。

面对复杂的定理和实验设计,我常常感到迷茫。

然而,在一次次的讨论课上,与同学们的交流让我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我们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彼此的见解,慢慢地,我开始理解科学的本质:不是单纯的答案,而是提问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

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其探索性,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可能引发新的发现。

我开始参与一些课外科研项目,虽然困难重重,但正是在这些挑战中,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

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也让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科学的严谨和魅力。

我领悟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从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前行。

进入最后一年,科学已然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课堂上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成为了我理解世界的桥梁。

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更加深入,我们共同探讨前沿的科学问题,分享各自的研究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仿佛我和这个科学的大家庭融为一体。

每当看到自己所做的实验取得成果,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中科大 物理学博士 -回复

中科大 物理学博士 -回复

中科大物理学博士-回复史上最年轻的物理学博士:中科大的骄傲在科学界中,物理学一直被视为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科。

然而,近年来有一个令人惊叹的事件发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科大)物理系,一位年轻的学生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努力,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物理学博士。

这名学生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地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这位年轻学生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年轻学生的背景。

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就读,并在入学时就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天赋。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生,他在物理学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天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他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追求驱使他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

这位学生在大二时加入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物理研究项目。

这个项目涉及到一个未被完全解决的难题,要求参与者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他毫不退缩地迎接了这个挑战,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

他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和仔细思考,逐渐揭示了这个难题的一些关键点。

在大三时,这位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验经验和研究成果。

他的导师意识到了他的潜力,并决定提出一个更加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这个课题需要探索一个新的物理现象,并在该领域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这名学生勇挑重担,经历了数月的艰苦实验和理论推导,最终他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

随着这位学生的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他开始撰写论文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他的工作被同行们普遍赞誉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他的成果成为科学界的热点话题。

这位学生以他年轻的年纪和令人惊讶的研究成果闻名于世,成为中科大的骄傲。

最终,这位学生成功地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并收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物理学博士,引发了全球各界的注目。

他的成就是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的一大荣耀,也是中国年轻科学家的榜样。

中科院一日游作文

中科院一日游作文

中科院一日游作文
《中科院一日游》
嘿呀,今天我可算是去了中科院玩了一天呐!那感觉,啧啧,真的挺特别。

一进中科院的大门,我就被那股子科技的氛围给震住了。

哇塞,到处都是一些我叫不上名字,但看着就很高大上的设备和仪器。

我这人吧,对啥都好奇,东瞅瞅西看看的。

在一个实验室里,我看到有个科学家在鼓捣一个奇怪的装置。

嘿,我就凑过去看。

原来他在研究一种新型材料呢。

他特别认真地在那操作着,一会儿测这个,一会儿测那个的。

我就在旁边呆呆地看着,感觉自己像个啥都不懂的小笨蛋。

不过呢,咱不懂就问呗。

我就弱弱地问了一句:“大叔,这是干啥用的呀?”那科学家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小朋友,这以后可没准能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我虽然没太听懂,但觉得好厉害呀。

然后我就在那想,哇,说不定以后我家里用的什么东西就是从这里研究出来的呢。

我在中科院里逛了一大圈,看到了好多厉害的科学家在努力工作,他们那种专注的样子真让人佩服。

我还看到了一些超级大的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各种我看不懂的数据和图像,感觉好神秘哦。

等我逛得差不多了,准备回家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眼中科院的大楼。

这一天的经历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啊,虽然我好多都不懂,但就是觉得特别有意思。

以后有机会呀,我还得来好好玩玩,说不定我也能沾上点科技的光,变得聪明点呢,哈哈!
这就是我的中科院一日游啦,虽然简单,但真的很有趣呀!。

欢迎报考中科大:校风谨严女生最吃香

欢迎报考中科大:校风谨严女生最吃香

欢迎报考中科大:校风谨严女生最吃香假如你想出国,请报考中科大;假如你想在国内读研,读博,请报考中科大。

假如你想大学四年空虚不虚度,为自己担任,科大将是你最好的选择。

欢迎报考我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y Longsky白驹过隙,时间荏苒,再过三个月,我就要分开我的大学,分开我的祖国,踏上留学(微博)之路。

纽约是我的下个目标地,但他还很边远。

趁着我还在科大晃荡,领会着大学生活的最后时间,闲下来悄悄的回想着这是怎么的一所大学,悄悄地回想着他带给了我怎么的影响。

也愿望我对科大的介绍,能让给多的人来了解这所稍显神秘的学校,这所祖国为之自满的大学。

愿望更多的同窗能报考我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大的排名高考(微博)录取中,科大的分数线大概离北大清华还有些间隔,和浙大交大复旦一个层次,这也证实了社会对科大的认可。

可是常常有些排名给科大排的很往后,比方武书连(微博)(咱们一般戏称他为武大郎)的那个排名,科大每年都排到15名之后,浙大却排到了第一位,不必我说大家也知道这是如许的可笑至极。

反观2010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科大排在全球49位,仅次于北大,甚至比清华排的都高。

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广阔的高考考生有么有过这个疑虑。

其实答案很简略,科大的范围非常小,是纯正的理工科学校(理科生请绕过),在国内很脑残的排名中科大自然没有优势。

科大每年仅仅招收1800个本科生,招的研究生却远远超越这个数量,大概要3000人。

好比咱们系每年本科生就招60多人,教授副教授加在一起却有近30个。

就这一点,无论是在师资气力,还是在科研程度,人均所获得的教导资源全中国没有第二个学校可以比。

所以我认为,从本科生教导程度看,很多看似排名排在科大前面的学校离科大的间隔还很远很远,不要说武大华科吉大这些学校,就是浙大交大我认为在本科生的学习的引诱上做的都不及科大。

科大的本科生教导上面提到了科大是纯正的理工科学校,所以理科生是没时机报考科大了(其实我是如许愿望科大发展一下社会科学)。

历年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名单

历年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名单

历年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名单中科大少年班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培养优秀中小学生而设立的特殊班级。

自1986年创办以来,中科大少年班已经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子,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本文将回顾历年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名单,展示他们的杰出才华和成就。

1986年,中科大少年班迎来了第一届学生。

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中考中表现出色,被中科大选拔入学。

这些学生中有许多后来成为了科学家、工程师、教授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

他们的名字可能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们的贡献却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1990年代,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名单中出现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比如,著名物理学家郭永怀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

他在中科大少年班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永怀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

2000年代,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名单中出现了更多的优秀学子。

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比如,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李开复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

他在少年班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成为了全球科技界的一位领军人物。

近年来,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名单中出现了更多的年轻才俊。

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展现出了中国青年的智慧和创造力。

比如,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

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成为了国际数学界的一面旗帜。

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名单中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学子,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们的名字可能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们的贡献却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科学家、工程师、教授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起来,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名单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学子。

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展现出了中国青年的智慧和创造力。

他们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科技事业的骄傲。

一位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

一位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

一位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北大本硕博毕业,毕业到中科院北京某所。

今年是我工作第三年,年前刚刚调动了工作,转战南京某高校。

为什么?细说起来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房子。

上学的时候不了解墙外的世界,以为房子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租房、买房只是差一张房本那么简单。

结果被狠狠地教做人。

很多兄弟都感到了一点:收入赶不上北京房价的涨幅。

这种感觉是令人绝望的。

但这一点对于我来说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从我拒了某企45万年薪选择了一个月到手不过万的科学院研究岗,在收入这一条我就是有心理准备的。

其实最终让我下定决定离京的,是儿子快到学龄了。

1北京的小学入学是就近入学原则,翻译成可操作的语言就是学区制。

具体说来,片区内的孩子要排顺序,按顺序招录,招满为止,这个排序标准并不看小孩本人的资质,而是完完全全看家长,同一个片区内人分三六九等。

房子在此、全家落户在此且父母双方社保、工作在本区的排第一;房子在此、落户在此、父母单方社保工作在此的排第二;房子在此、落户在此、社保不在的第三,房子在此、户口在本区的第四;房子在此、北京户口的排第五;接下来才是我等租房并且所在单位归本片区的。

按这个顺序,第一的全部招完了才考虑第二,第三……然而我们是第六,只比片区内非本市户口、无本区房产的外来流动人口高一等。

其实往年没有这么严峻,因为作为科学院员工,子女教育还是很有优势的:中关村如今那些全国闻名的优质小学,过去都是我们的附属学校。

大人工作,小孩顺理成章被安排到这些学校。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学校如今能成为名校的原因: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哪个学校哪个老师不喜欢要?学校成绩好了,学校就好了;学校好了招的老师也就好了,学校的发展也就能受到政府的重视了。

这是一个马太效应。

海淀之所以在教育方面能与东、西城这种有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大力倾斜的地方一战,靠的就是科学院和各大学的存在。

唯一意外的是:在学区房大卖的今天,名校意味着天价的二手房价格,意味着名和利。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四课《“探界者”钟扬》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四课《“探界者”钟扬》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钟扬16年坚持学术援藏,不畏艰险盘点世界屋脊的植物家底,寻找⽣物进化的真实轨迹。

从藏北⾼原到喜马拉雅⼭区,从阿⾥⽆⼈区到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江畔,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影。

他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粒种⼦,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的空⽩。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四课《“探界者”钟扬》课⽂原⽂ 拟南芥,⼀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长快、体型⼩、分布⼴、基因组⼩,常被植物学家⽐作“⼩⽩⿏”,是进⾏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乎有⼀半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在植物学家很少涉⾜的青藏⾼原,执着的钟扬发现了它,他把拟南芥栽种在⾃⼰位于西藏⼤学安置房的后院中,把它做成标本带回了复旦⼤学。

植物学家、科普达⼈、援藏⼲部、教育专家······哪⼀个⾝份都可以以⼀种完整的⼈⽣⾓⾊在他⾝上呈现,在⽣命的⾼度和⼴度上,他⼀直在探索⾃⼰的边界,直到他⽣命戛然⽽⽌的那天······ “英雄”少年 “这是我所经历的1979年⾼考:全省录取率不到4%,我所在班级80%的同学是农村户⼝,⼀半考上了北⼤、清华和科⼤。

”钟扬曾经这样回忆⾃⼰⾼考的经历,他就读的是如今⿍⿍⼤名的黄冈中学。

1977年,学校在⼤操场上举⾏隆重的欢送仪式,庆祝恢复⾼考后的第⼀届⼤学⽣即将⼊学,4名考上⼤学的同学胸前戴着⼤红花,像英雄⼀般。

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

⽗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亲不让他以在读⽣⾝份提前参加⾼考,在与⽗亲赌⽓的同时,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失去信⼼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 这个15岁考⼊中科⼤⽆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

钟扬的母亲王彩艳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

我的科大,我的梦作文

我的科大,我的梦作文

我的科大,我的梦作文
“哇,要是我以后能在科大上学,那该多棒呀!”我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天空,嘴里喃喃着。

记得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小区里玩耍。

那天阳光特别好,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我们在花园里你追我赶,笑声回荡在整个小区。

“嘿,你们说,以后我们会上什么大学呀?”我一边跑一边问。

“我要上清华!”小明大声说。

“我要去北大!”小芳也不甘示弱。

“那我要上科大!”我坚定地说。

“科大?那是什么大学呀?”小伙伴们好奇地围过来。

“科大可厉害了,是一所特别有名的大学呢!”我兴奋地给他们介绍着,眼里满是憧憬,“那里有超级厉害的实验室,有很牛的教授,能学到好多好多知识呢!”
从那以后,科大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为了我的科大梦而奋斗。

每次学习累了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和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的对话,想起我对科大的向往,然后又充满了动力。

科大对我来说,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我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并不容易,但我不怕困难,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它前进。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的科大梦一定会实现!我一定要在科大的校园里绽放属于我的光芒!。

一个中科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国为了什么?

一个中科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国为了什么?

一个中科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国为了什么?在写我的经历之前,最想分享我的两条心得:1、成功的决定因素,不在乎哪个学校毕业,不在你的学历,不在乎进入的企业是否有名,更不在乎你的GPA,你的专业是否热门等等,而最重要的是你对一个领域的热爱、专注与投入,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决心。

2、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过多少事物的时候,是很难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最重要的是尝试,是不必过多地在乎代价地尝试。

因为年纪越大的时候,尝试失败的代价就越大。

我只是在无数科大牛人的衬托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01年入校,生物系;06年去了美国; 去年回国找工作,中间经历了很多,尝试过不同的机会,现在我借此地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吧。

当时出国的时候,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只是被科大的大环境感染,似乎进了科大就是要出国的。

和大家一样,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本来到大四就顺理成章的可以申请了,可是因为大三太堕落,挂了一门课,怕申请材料上很不好看,就在实验室又呆了一年加了些研究经历再申请出去。

因为有个教授看上了我,所以就进了一所前20的学校,我的成绩在班上也就中等偏上,GT也就平均水平,能去那种学校也许真的算是幸运。

新的学校生物类各个方向都非常强,虽然这所学校有些热门专业的排名和他的综合排名并不相符,但是整个生物医学类各个方向的排名还都是很高的,也有很多牛教授。

所以其实我如果想做Faculty,静下心来做研究,和各个教授搞好关系,其实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只是我心里本来就不特别坚定,再加上三年前我出国时父亲刚好被诊断为脑癌,家里来的负面信息让我更加无法静心研究。

特别是想到我研究做的再好也赚不到多少钱,建立不到多少关系,也就根本帮助不到家里人,就更无心做理论研究。

所以干脆咬咬牙,既不浪费我的时间也不再浪费导师的时间,拿了个硕士就回国来找工作了。

回国的原因,一方面是美国的就业市场急剧恶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父母多一些安全感。

我尝试过宝洁、联合利华、麦肯锡、BCG 等等,和许多刚毕业的学生一样,都是找不到北,只看公司名气。

国科大在读证明

国科大在读证明

国科大在读证明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研究型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深造,接受优质的教育和培养。

以下是我对于国科大在读生活的一些真实感受和见闻。

我选择进入国科大是因为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在这里,我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与顶尖的科学家们交流思想,深入了解各个学科的最新进展。

这种学术氛围让我感到无比激动和兴奋,也让我对未来的科研道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国科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我入学的第一年,就有机会参与到了一个科研项目中。

虽然刚开始时感到有些吃力,但是在导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逐渐掌握了实验技能和科研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这个过程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培养了我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科研,国科大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国科大的校园环境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校园宽敞而美丽,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每天走在校园里,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给予我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也让我觉得身心愉悦。

在国科大的生活中,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朋友。

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背景,有的是理工科的研究生,有的是社会科学的学者,有的是外国留学生。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这种多元化的交流和合作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学生,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的来说,国科大给予我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在这里,我不仅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培养,还能够与顶尖的科学家们交流和合作,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我相信,在国科大的培养下,我将能够成为一个有追求、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

我将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科大科技周研学活动感悟小学生

中科大科技周研学活动感悟小学生

中科大科技周研学活动感悟小学生
我们要去绣江河公园研学啦!我好快乐,因为这是第一次和老师、同学去绣江河公园。

怀着激烈的心情,我们踏上了研学之路。

到达绣江河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慈祥的母亲抱着她的孩子的石像。

母亲微微歪着头,温顺地看着她的孩子。

看到这个石像,母爱这个词出现脑海,我不禁想到《游子吟》这首诗。

离开母亲广场,沿着东南角一条弯曲的小路,我们来到子孝园。

从远处只看到一堵棕红色的围墙,墙上有黑色的方块。

走近一看,原来墙上挂着的是印有手印的铜块。

再细致一看,那都是章丘一百零一岁母亲的手印。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他们长寿的秘诀是心态好、爱劳动在母亲广场的北边是问心亭和孝经墙。

问心亭外由三堵弧形的墙围成一个圆形。

问心亭就坐落在中心。

三堵墙上分别刻画着二十四孝的故事,问心亭下是铜筑的年迈母亲的头像,孝经墙上雕刻着孝经。

不知不觉这次研学即将结束,我特别喜爱这次研学,我也学到了要孝顺父母。

中科大一日游观后感

中科大一日游观后感

中科大一日游观后感你知道吗?我前几天去中科大来了个一日游,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充满智慧魔法的神秘城堡。

刚走进中科大的校园,就像被一种独特的氛围给包裹住了。

那树啊,又高又大,感觉像是一群沉默的智者,静静地守护着这个知识的殿堂。

校园里的路七拐八拐的,就像一个个神秘的迷宫通道,每走一步都像是在探索未知的宝藏。

我先去看了那些高大上的教学楼和实验室。

哇塞,那些建筑看起来就特别酷,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从外面看,玻璃在阳光下闪着光,感觉里面像是藏着无数能改变世界的秘密。

我在想,这里面是不是天天都在搞那些超级厉害的科学研究,比如发明时光机之类的(哈哈,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啦)。

透过窗户的缝隙偷偷瞄进去,看到好多仪器设备,那些奇奇怪怪的形状和闪烁的小灯,对我来说就像外星来的玩意儿,我这个外行人完全看不懂,但是却莫名地觉得特别牛。

中科大的图书馆也给我留下了超级深刻的印象。

那地方,一进去就有一种神圣的安静感。

书架一排排的,像一列列等待检阅的知识士兵。

好多学生都在里面埋头看书,那认真的样子就好像周围的世界都和他们没关系了。

我当时都不敢大声喘气,生怕打扰到他们在知识海洋里遨游。

我随手拿了一本书翻了翻,好多字我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完全不明白啥意思了,这时候就特别佩服这些在这儿学习的同学们,感觉他们的脑子就像超级计算机,能把这些复杂的知识都装进去。

然后我去了中科大的操场。

你可别以为搞科研的就都是书呆子。

操场上也有好多活力四射的同学呢。

有跑步的,那速度就像一阵风;还有打球的,那些个矫健的身姿,把篮球玩得像粘在手上一样。

在这个充满智慧的校园里,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这种感觉特别奇妙,就像是智慧和活力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中科大的这一天,我看到了好多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这里就像是一个小世界,既有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气息,又有充满活力的青春热血。

我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们,一定每天都充满了动力,毕竟身边到处都是优秀的人,还有那么多未知的知识等着去挖掘。

中科大应用物理学录取分

中科大应用物理学录取分

中科大应用物理学录取分嘿,朋友!你知道吗?每年高考结束后,总有一群怀揣着科学梦想的学子们,对中科大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录取分那叫一个牵肠挂肚。

就拿我隔壁的小王来说吧,这小子从小就是个科学迷,对物理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

高中三年,他那堆满书桌的物理资料,被他翻得都起了毛边儿。

他常常在台灯下埋头苦算,嘴里还念念有词,那认真劲儿,仿佛要把每一道物理题都“生吞活剥”了。

高考结束后,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小王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成绩出来的那一刻,他兴奋地跳了起来,那高分让他觉得自己离中科大应用物理学专业近了一大步。

可别以为分数高就万事大吉了,中科大应用物理学的录取分可不是吃素的!这就好比攀登一座高峰,分数只是你的登山鞋,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装备。

你想想,那么多优秀的学子都盯着这个专业,竞争得多激烈啊!这录取分就像是一道高高的门槛,拦住了不少人,但也为真正有实力、有热情的学子敞开了大门。

每年招生的时候,中科大就像一个挑剔的考官,拿着那把录取分的尺子,仔细衡量着每一个报考的学生。

那些分数够格的,就像是拿到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入场券;而分数稍差一点的,只能望着那扇门暗自叹气。

再说了,这录取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每年的报考情况、招生计划还有整体考生的水平而上下波动。

就像股市行情一样,让人难以捉摸。

对于那些一心想进中科大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同学来说,这录取分就是他们前进路上的灯塔。

他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奔跑,挥洒着汗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所以啊,中科大应用物理学录取分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背后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努力。

它是一道关卡,是一种挑战,更是对学子们多年寒窗苦读的检验。

总之,中科大应用物理学录取分那是相当高的,想要迈进这个门槛,可得有真本事,还得付出加倍的努力!。

备考中科大少创班经验

备考中科大少创班经验

备考中科大少创班经验自从决定报考中科大的少创班,我的备考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充满挑战和收获。

在此分享一下我备考中科大少创班的经验。

备考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报考之前,我详细了解了中科大少创班的考试科目和要求,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我研究了以往的考试题目,了解到数学、物理和英语是重点科目,因此我在备考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这三个科目上。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对于备考的顺利进行非常关键。

我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能力水平,制定了每天的备考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在备考数学和物理时,我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础题的巩固,同时也注意做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备考英语时,我注重词汇和阅读理解的训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词汇积累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第三,多做题并进行总结反思是提高备考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备考过程中,我不断做题,尤其是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

通过做题,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在做题后,我会总结出错的题目,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并在接下来的备考中加以强化。

第四,互相交流和合作也是备考中的重要环节。

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备考小组,大家互相交流经验、答疑解惑,在备考中互相激励和监督。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得到了一些备考技巧和策略,对我备考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备考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相信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好的成绩。

在备考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进步。

通过这段时间的备考,我深刻体会到备考中科大少创班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备考中科大少创班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但是只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我的备考经验能对其他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学生自负的例子

中学生自负的例子

中学生自负的例子谢彦波11岁就被中科大录取了,所以他被戴上了“神童”的高帽子,所以他一直活在被人推崇里。

之后14岁的谢彦波又提前一年大学毕业,进入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师从于渌院士攻读读硕士;18岁的谢彦波师从周光召院士攻读博士。

原本以为谢彦波能按着人们给与的期待成长,谁知道在中国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他,去了美国,却陨落得更加迅速了。

在美国时,谢彦波因为论文被导师驳回而数次去找导师理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论文是错的,还坚持一定要让导师接受他的论文。

甚至不惜半夜跑到导师家中,与师母发生争执。

因为他从来没有被人否定过,总以为自己做的就是正确的。

所以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哪怕那个观点是错的,所以他才因为自负陨落了。

中学生男孩好胜心强,非常喜欢表现自己,尤其是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

但是骄傲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如果父母不重视,没有及时去引导孩子,这种情绪很容易将孩子拉入失败的深渊。

试想,谁想和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做朋友?又有哪个骄傲自大的人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所以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自大的表现,就得按以下方法引导:骄傲自满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情绪,对我们成人来说尚且如此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一件难事。

所以,父母要让男孩充分认识到骄傲的危害,这样,他们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骄傲自满情绪在心中滋生。

父母可以举例给孩子听,比如:楚霸王相项羽自以贵族出身,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

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

最后,结果是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有一些父母,自身条件比较好,总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看不起别人的样子,这样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他人不如自己等,孩子听到这些话,也只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嘲笑别人的短处。

父母们都应该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效仿的直接榜样。

因此,家长如果想让自己的男孩成为受人欢迎的谦虚的人,首先应为他作出良好的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中科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国为了什么?
Django7收藏于2013-08-28 阅读数:1被转藏:174好友公开原文来源
在写我的经历之前,最想分享我的两条心得:
1、成功的决定因素,不在乎哪个学校毕业,不在你的学历,不在乎进入的企业是否有名,更不在乎你的GPA,你的专业是否热门等等,而最重要的是你对一个领域的热爱、专注与投入,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决心。

2、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过多少事物的时候,是很难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最重要的是尝试,是不必过多地在乎代价地尝试。

因为年纪越大的时候,尝试失败的代价就越大。

我只是在无数科大牛人的衬托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01年入校,生物系;06年去了美国; 去年回国找工作,中间经历了很多,尝试过不同的机会,现在我借此地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吧。

当时出国的时候,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只是被科大的大环境感染,似乎进了科大就是要出国的。

和大家一样,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本来到大四就顺理成章的可以申请了,可是因为大三太堕落,挂了一门课,怕申请材料上很不好看,就在实验室又呆了一年加了些研究经历再申请出去。

因为有个教授看上了我,所以就进了一所前20的学校,我的成绩在班上也就中等偏上,GT 也就平均水平,能去那种学校也许真的算是幸运。

新的学校生物类各个方向都非常强,虽然这所学校有些热门专业的排名和他的综合排名并不相符,但是整个生物医学类各个方向的排名还都是很高的,也有很多牛教授。

所以其实我如果想做Faculty,静下心来做研究,和各个教授搞好关系,其实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只是我心里本来就不特别坚定,再加上三年前我出国时父亲刚好被诊断为脑癌,家里来的负面信息让我更加无法静心研究。

特别是想到我研究做的再好也赚不到多少钱,建立不到多少关系,也就根本帮助不到家里人,就更无心做理论研究。

所以干脆咬咬牙,既不浪费我的时间也不再浪费导师的时间,拿了个硕士就回国来找工作了。

回国的原因,一方面是美国的就业市场急剧恶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父母多一些安全感。

我尝试过宝洁、联合利华、麦肯锡、BCG等等,和许多刚毕业的学生一样,都是找不到北,只看公司名气。

不过不少大外企的管培只找应届,又因为我没有实习经验,对实际工作不太了解,所以屡屡碰壁。

心气和要求也被越打越低。

其中的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自己想去美国干什么,不明确自己真正想学什么,学完以后做什么,也许只是怀着对美国的向往,便要出国,不管是花费近百万元去读硕士,还是用五年以上的时间去读博士。

其实,在美国的生活,困难远比在国内想象的多。

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区别(英语再好也听不懂老美的笑话和俚语,就像中文好的老美听不懂我们谈论金庸和周星驰一样),被歧视和排斥的感觉,与亲人朋友的分离,这是绝对不是一个月2000美元奖学金能够弥补的。

而不管你是有经济负担的硕士生还是没有经济负担的博士生,还都要面对极端严峻的就业市场。

不要低估了这些困难,如果你不明白被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的感觉,那不妨穿着农民工的衣服到北京的金融街或者上海的南京西路去走一圈试试。

我没有夸大这些困难,也不是说因为困难太大就不要去美国读书了。

困难对有些人是毒药,对有些人却是甘草,让有些人放弃,却让有些人成长。

最重要的是,是否有明确的目标,是否明白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有足够的决心,这将极大地决定对待困难的态度和在困难面前的表现。

我有一个朋友,北邮通信工程毕业,到我们学校读金融硕士,他并不像其他很多读金融的人仅仅是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他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一流的投资家。

他说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有很多管制,但是注定会不断开放,而他一定会成为把握这个时代的人。

他在UBS实习,老板说可以推荐他到UBS的任何分别工作,除了纽约,他放弃了,他说他一定要在华尔街工作因为只有那样才能给他足够高的视野,给他足够的锻炼。

每次在体育馆,他都去和比他高两个头的黑人打篮球,他说他就是想融入美国社会。

他每天都听一小时VOA或CNN,每天都读华尔街日报,两年后他的英语已经能够和老美进行商业谈判了。

他为了在华尔街发展,无薪实习了大半年,直到最近才找到了正式工作,而这份工作,是他不断地推销自己和谈判得来的。

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其他时候就是工作、运动、读书。

在读硕士的时候,别的中国学生只读课本,而他去读各种经济和金融的经典著作,他对我说,读完经
典著作,发现课本上讲的再深的东西,他都能懂了。

我还有一个朋友,最近拿到了中科院心理所的教职。

他是成都电子科大EE毕业,工作到29岁的时候,发现自己真正适合做的是research,于是他考了东南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2年后到美国读博,后来又到我们学校做postdoc。

现在已经快40了,可以想像30岁的时候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然后拖家带口的四处奔波的痛苦。

他的同学,还在做通信的,他说很多都是2万以上的月薪了。

然而我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单纯的、平和的、专注的对心理学研究的热情。

前进的道路上总是有许多的困难,而我这两位朋友,因为对目标的坚定和对自己领域由衷的热爱,困难便不再是困难了。

我总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坚定和快乐。

而另一方面,没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的人,往往会被小小的困难而搞得心烦意乱,很快丧失热情而放弃。

我曾经是后一种状态,回国尝试了很多,碰了很多壁,让我越来越懂得珍惜每一个机会。

现在的工作,我很喜欢,可以接触不同性格的很多优秀的人,可以用我的经历和思考帮助很多人,我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管是知识还是和人打交道。

虽然我不知道五年后我会如何,但我知道至少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我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试想如果我更早地就去尝试,就去闯,去问我究竟要什么,结果肯定会比现在好很多吧。

现在有无数的大学生并不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就去盲目地考研或者申请出国,这样既缺乏足够的动力克服未知的困难,在毕业走进社会时有没有针对性的能力和技能使其顺利就业。

如果是本科生没有清晰定位地求职、没有目标地进入社会那也罢了,因为毕竟他们多半才21、22岁,而读完硕士一般就有24、25岁了,读完博士至少也有27、28岁甚至30多岁了,这么多年的苦读,如果之前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出来后发现自己学的社会并不需要,或者并不是自己想继续做的,岂不是浪费光阴吗?
特别是对于心气高的科大校友而言,如果浪费掉这些光阴,把未来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不是更可惜吗?
所以,在考研或者申请出国之前最好认真思考一下一面几个问题:
1. 我有明确的事业目标吗?(如从事什么行业,销售类还是市场类还是技术类工作,具体想做到什么地步等等)
2.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有必要读研究生吗?如果有,那我是大学毕业就读比较好还是工作几年再读?
3. 如果要读研究生,我应该出国还是在国内读?(出国的优势是更优质的课程,更广的视野,和锻炼了语言能力;留在国内则有更实际的人脉,和对国内国情的较为准确的认识,还能多一些和亲人朋友的联系。


4. 我对未来的困难是否有比较理性的认识?面对这些困难,我是否有坚定的目标让我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
如果你对这四个问题都是肯定和明确的回答,那就坚定去做吧。

如果你对2个或2个以上的问题都没有清晰的回答,那么我强烈建议你暂时不要考虑读研究生。

千万不要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去读研究生。

不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人生的其他方面,从来没有说博士就比硕士强,硕士就比本科强,海归就比土鳖强,学位和名号带来的荣誉感是一时的,而2年、3年甚至8年的时间如果都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都在学自己以后不想再用的东西,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更何况,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即使能进入Yale的法学院、MIT的工学院、Johns Hopkins的医学院、Princeton的理学院、UPenn的商学院,也都不会学好更不会成功的。

废话了这么多,如果我和我朋友的经历能对师弟师妹激发出一点共鸣,有一点点启发,那就足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