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相关计算和证明(习题及答案)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习题及答案)
∵∠DB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_____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如图,E为DF上的点,B为AC上的点,∠1=∠2,AC∥DF.
推理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其作用是从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特别是可以得到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掌握的未知知识.几何推理是我们中学接触最多的一种推理形式.
要想进行严格的几何推理,首先要有一些对应前提.这些前提我们叫做“基本事实”或“定理”,比如我们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都是一些基本事实.这些作为大前提,是我们进行推理的主要依据.而根据这些“基本事实”或“定理”,我们对某个句子进行判断或说明的过程就是证明.
例如,如下的推理:
已知:如图,∠ABC=∠1.
求证:AD∥BC.
证明:如图,
∵∠ABC=∠1(已知)
∴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我们分析可知,每一个判断都有自己的条件和结论.上述推理中的条件就是∠ABC=∠1,代表着一组同位角相等,而结论就是AD∥BC.由条件得到结论的过程叫做证明,而这个证明必须依据基本事实.我们把基本事实放在结论后的括号中,表明我们是以此为依据进行推理的.
6.已知
对顶角相等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思考小结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最新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4.4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公式(三)教案(含习题及答案)
关系: 2α+β =( α+β ) +α ,( α +β )- α =β可证得结论 .
证明: sin( 2α +β )- 2cos( α +β) sinα
=sin[( α +β) +α ]- 2cos( α +β) sinα
=sin( α +β )cosα +cos( α +β ) sinα - 2cos(α +β ) sinα =sin( α +β )cosα - cos( α+β ) sinα =sin[( α +β )- α ]=sin β. 两边同除以 sinα 得
为简、左右归一、变更命题等方法,使等式两端的“异”化为“同”
.
2.条件等式的证明,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已知条件和待证等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 途径把条件用上去 .常用方法有代入法、消去法、综合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待证式为 目标进行代数或三角恒等变形,逐步推出待证式) 、分析法等 .
4.4 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公式(三)
●知识梳理
1.化简要求 ( 1)能求出值的应求出值 . (2)使三角函数种数、 项数尽量少; 分母尽量不含三角函数; 被开方式尽量不含三角函数 .
2.化简常用方法 ( 1)活用公式(包括正用、逆用、变形用) . ( 2)切割化弦、异名化同名、异角化同角等 .
3.常用技巧
2 sin 20
sin 10
sin 10
cos(30 =
3 cos 20 20 ) 2 sin 20 = 2 sin 10
1 sin 20 2 sin 10
2 sin 20
3
3
cos 20 =2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证明、计算(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总结角平分线的相关定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下图中成立的比例_________________.问题2:总结角平分线常见的组合搭配: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___________重合,考虑角平分线;②平行线+角平分线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填“三大变换”)会出现角平分线,四边形背景下会出现角平分线+_____________,进而出现等腰结构.以下是问题及答案,请对比参考:问题1:总结角平分线的相关定理:①;②;③在下图中成立的比例.答:问题2:总结角平分线常见的组合搭配: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重合,考虑角平分线;②平行线+角平分线出现;③(填“三大变换”)会出现角平分线,四边形背景下会出现角平分线+ ,进而出现等腰结构.答: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证明、计算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1分)1.如图,点A,C在直线上,点B在射线AD上,,分别是∠BAE,∠CBD的平分线.若,则∠BAE的度数为( )A.150°B.168°C.135°D.160°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2.如图,梯形ABCD中,∠ABC和∠DCB的平分线相交于梯形中位线EF上的一点P,若EF=3,则梯形ABCD的周长为( )A.9B.10.5C.12D.15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过B作BE⊥AD于点E,过E作EF∥AC交AB于F,连接CF,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E=BFB.BE=EFC.BF=EFD.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4.如图,已知等腰Rt△ABC中,∠ACB=90°,点D为等腰Rt△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连接BE,若CD=2,则BE的长为( )A. B.C.6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边三角形5.(用两种方法进行求解)如图,在△ABC中,若∠C=90°,,AD平分∠CAB,则sin∠CAD=______.( )(提示:从角平分线的相关思考角度出发)A. B.C. 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6.(用三种方法进行求解)如图,在Rt△ABC中,AB=10,AC=6,AF平分∠BAC交BC于点F,BD⊥AF,交AF的延长线于点D,则AD的长为____________.( )(提示:从角平分线的相关思考角度出发)A.8B.6C. D.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 )A. B.C. D.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折叠问题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CE交OB于点E,过点B作BF⊥CE于点F,交AC于点G,则的值为( )A.1B.C. D.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二、填空题(共1道,每道12分)9.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的平分线CE交AB于点E,且CE⊥AB,BE=2AE.若四边形AECD的面积为7,则梯形ABCD的面积为____.答案:15解题思路:试题难度:知识点:三线合一。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题型归纳及习题含详解
题型 53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与区别 思路提示
(1)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与识别可用列举归纳法和双向等差数列的方 法解决.
(2) 注意正角、第一象限角和锐角的联系与区别,正角可以是任一象限角,也 可以是坐标轴角;锐角是正角,也是第一象限角,第一象限角不包含坐标
4. 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函数关系式和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
和简单恒等式的证明.
命题趋势探究
1.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角的概念考查多结合函数的基础知识.
3.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是重要考点. 知识点精讲 一、基本概念
正角---逆时针旋转而成的角; (1)任意角 负角---顺时针旋转而成的角;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定义 已 知 角 终 边 上 的 任 一 点 P(x, y) ( 非 原 点 O ), 则 P 到 原 点 O 的 距 离
r OP x2 y2 0 . sin y , cos x , tan y .
r
r
x
此定义是解直三角形内锐角三角函数的推广.类比,对 y ,邻 x ,斜 r , 如图 4-2 所示.
的终边逆时针旋转整数圈,终边位置不变.
注:弧度或 rad 可省略 (5)两制互化:一周角= 3600 2 r 2 (弧度),即 1800 .
r
1(弧度)
180
0
57.30
57018
故在进行两制互化时,只需记忆 1800 ,10 两个换算单位即可:如: 180
5 5 1800 1500 ; 360 36 .
C. 0, ,是第一、二象限角
三角形内角和综合习题精选(含答案)
三角形内角和综合习题精选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2.如图,DB是△ABC的高,AE是角平分线,∠BAE=26°,求∠BFE的度数.3.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三角形ABD中线,(1)∠ABE=15°,∠BAD=35°,求∠BED的度数;(2)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3)若△ABC的面积为6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4.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2)当P点在线段AD上运动时,猜想∠E与∠B、∠ACB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5.(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A=30°,则∠ABC+∠ACB=_________,∠XBC+∠XCB=_________.(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使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6.如图1,△ABC中,∠A=50°,点P是∠ABC与∠ACB平分线的交点.(1)求∠P的度数;(2)猜想∠P与∠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3)若点P是∠CBD与∠BCE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4)若点P是∠ABC与∠ACF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2)、(3)、(4)小题只需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8.如图,A、B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点A以每秒x个单位长度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长度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1)若|x+2y﹣5|+|2x﹣y|=0,试分别求出1秒钟后A、B两点的坐标;(2)设∠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问: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P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延长BA至E,在∠ABO的内部作射线BF交x轴于点C,若∠EAC、∠FCA、∠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过点G作BE的垂线,垂足为H,试问∠AGH和∠BGC的大小关系如何?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9.如图所示,点E在AB上,CE,DE分别平分∠BCD,∠ADC,∠1+∠2=90°,∠B=75°,求∠A的度数.10.如图,∠AOB=90°,点C、D分别在射线OA、OB上,CE是∠ACD的平分线,CE的反向延长线与∠CDO的平分线交于点F.(1)当∠OCD=50°(图1),试求∠F.(2)当C、D在射线OA、OB上任意移动时(不与点O重合)(图2),∠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11.如图,△ABC中,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BC>∠C),(1)试说明∠BOA=90°+∠C;(2)当AD是高,判断∠DAE与∠C、∠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2.已知△ABC中,∠BAC=100°.(1)若∠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如图1所示,试求∠BOC的大小;(2)若∠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即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三等分的射线)相交于O,O1,如图2所示,试求∠BOC的大小;(3)如此类推,若∠ABC和∠ACB的n等分线自下而上依次相交于O,O1,O2…,如图3所示,试探求∠BOC的大小与n的关系,并判断当∠BOC=170°时,是几等分线的交线所成的角.答案与评分标准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线、面角的计算(习题及答案)
5 1. 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处理步骤:平移找角、证明说理、利用三角形求解、结果验证.2. 转化为线线垂直关系,考虑证明线线垂直的思考角度,可考虑证明线面垂直,也可以利用三垂线定理进行证明.➢ 例题示范线、面角的计算(习题)例 1:如图,在正方体 ABCD -A 1B 1C 1D 1 中,M ,N 分别是 CD , CC 1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 1M 与 DN 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思路分析:解题过程:方法一:如图,取 CN 的中点 E ,连接 ME ,A 1E ,AM ,A 1C 1, ∵M 是 CD 的中点,∴ME ∥DN ,故 A 1M 与 DN 所成的角为∠A 1ME (或其补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2,则在 Rt △A 1AM 中,A 1A =2,AM = ,∴A 1M =3,在 Rt △A 1C 1E 中,A 1C 1= 2 ,C 1E = 3 ,2∴ A 1E = 41 ,2 又ME = 1 DN = 5 ,2 2在△A 1ME 中,A 1M 2+ME 2=A 1E 2,∴∠A 1ME =90°,即异面直线 A 1M 与 DN 所成的角为90°. 方法二:如图,连接 D 1M ,∵A 1D 1⊥平面 CDD 1C 1,∴A 1D 1⊥DN ,在正方形 CDD 1C 1 中,M ,N 分别是 CD ,CC 1 的中点, 易证 D 1M ⊥DN ,又 A 1D 1 D 1M =D 1,∴DN ⊥平面 A 1D 1M ,∴DN ⊥A 1M ,则异面直线 A 1M 与 DN 所成的角为 90°.2例2: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BD=CD=1,AB⊥BD,CD⊥BD.如图,将△ABD 沿BD 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BCD.(1)求证:AB⊥CD;(2)若M 为AD 的中点,求直线AD 与平面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思路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AB⊥平面BCD,进而得到AB⊥CD.(2)思路一:考虑作点D 到平面MBC 的垂线,分析线面间的垂直关系,得到垂线,进而得到线面角,在直角三角形中研究边角关系求解;思路二:转化为求点D 到平面MBC 的距离,利用三棱锥的等体积法,建立等式,求解.解题过程:(1)证明:∵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 平面BCD=BD,AB⊥BD,∴AB⊥平面BCD,又CD⊂平面BCD,∴AB⊥CD.(2)由(1)可得,CD⊥平面ABD,∴CD⊥BM,CD⊥AD,在Rt△ABD 中,AB=BD,M 为AD 的中点,∴BM⊥AD,又CD AD=D,∴BM⊥平面CDM.方法一:如图,过点 D 作DE⊥CM 于点E,∵DE⊂平面CDM,∴BM⊥DE,又BM CM=M,∴DE⊥平面BCM,则∠DMC 即为直线AD 与平面MBC 所成的角,在Rt△CDM 中,CD=1,DM =2,2∴CM =6,sin∠DMC=CD=1=6,2 CM 6 322即直线 AD 与平面 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 3 方法二: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即V D -BCM 设点 D 到平面 MBC 的距离为 d , 直线 AD 与平面 MBC 所成的角为θ,如图,取 BD 的中点 F ,连接 MF ,则 MF ∥AB , MF = 1 .2= V M -BCD .∵AB ⊥平面 BCD ,∴MF ⊥平面 BCD ,在 Rt △BCD 中,BD =CD =1,∴BC = , S = 1 ⨯1⨯1 = 1 ,△BCD 2 2在 Rt △ABD 中,AB =BD =1,M 为 AD 的中点,∴ BM = 2 ,2由 BM ⊥平面 CDM 得,BM ⊥CM ,在 Rt △BCM 中, BM = 2 ,BC =,2 ∴ CM = 6 , S = 1 ⨯ 2⨯ 6= 3,2 △BCM 2 2 2 4 ∵V D -BCM = V M -BCD ,∴ 1 ⨯ d ⨯ 3 = 1 ⨯ 1 ⨯ 1 ,解得d = 3 ,3 4 3 2 2 33则sin θ= d = DM 3 = 6 ,2 32即直线 AD 与平面 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322 2 1 DE 2∴ tan ∠CED = CD = = 2 .22 2 在 Rt △CDE 中, CD = 2 , DE = 1,例 3:如图,已知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 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ACB =90°,AC =1,AA 1= A -A 1B -C 的正切值.,连接 A 1B ,A 1C ,求二面角解题过程:在 Rt △ABC 中,AC =BC =1,则 AB = , CD = BD = 2 ,2在 Rt △AA 1B 中,AB =AA 1= ,则∠A 1BA =45°,在 Rt △BDE 中, BD = 2 ,则 DE = 1 ,2 2如图,取 AB 的中点 D ,过点 D 作 DE ⊥A 1B 于点 E ,连接 CD ,CE ,则 CD ⊥AB .在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 中,A 1A ⊥底面 ABC ,又 CD ⊂平面 ABC ,∴A 1A ⊥CD ,又 CD ⊥AB ,且 AB A 1A =A ,∴CD ⊥平面 AA 1B 1B ,∴CD ⊥DE ,CD ⊥A 1B ,又 DE ⊥A 1B ,且 DE CD =D ,∴A 1B ⊥平面 CDE ,∴A 1B ⊥CE ,则∠CED 为二面角 A -A 1B -C 的平面角.思路分析:观察此二面角,点 C 到平面 AA 1B 的垂线易得,利用三垂线法, 先找到垂足 D ,再过 D 作棱 A 1B 的垂线 DE ,连接 CE ,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CED ,进而研究相关的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2 2➢巩固练习1. 如图,在三棱锥S-ABC 中,E 为SC 的中点,若AC= 2 3 ,SA=SB=SC=AB=BC=2,则异面直线AC 与BE 所成的角为()A.30°B.45°C.60°D.90°第1 题图第2 题图2.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CD,且AB 与CD(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40°,若E,F 分别是BC,AD 的中点,则EF 与AB 所成的角是()A.70°B.20°C.70°或20°D.以上均不对3. 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则AB1 与侧面ACC1A1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第3 题图第4 题图4. 如图,在三棱锥O-ABC 中,三条棱OA,OB,OC 两两垂直,且OA=OB=OC,若M 是AB 的中点,则OM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是.5. 如图,在△ABC 中,∠ABC =90°,SA⊥平面ABC,若SA=AB=BC,则二面角B-SC-A 的大小为.6.如图,已知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a,E 为AD 的中点,连接CE.(1)求证:顶点A 在底面BCD 内的射影是△BCD 的外心;(2)求AD 与底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CE 与底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7.如图,四棱锥S-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AD=2.(1)求证:AC⊥SB;(2)求二面角C-SA-D 的正弦值.8.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 中,AB=AC=1,∠BAC=90°,且异面直线A1B 与B1C1 所成的角为60°.(1)求AA1 的长;(2)求平面A1BC1 与平面B1BC1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9. 如图,在直棱柱ABC-A1B1C1 中,D,E 分别是AB,BB1 的中点,AA =AC =BC =2AB .12(1)求证:BC1∥平面A1CD;(2)求二面角D-A1C-E 的正弦值.【参考答案】1. C2. C3.644.5. 60°6. (1)证明略;(2)AD 与底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3)CE 与底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7. (1)证明略;(2)二面角C-SA-D 的正弦值为6.38. (1)AA1 的长为1;(2)平面A1BC1 与平面B1BC1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60°.9. (1)证明略;(2)二面角D-A1C-E 的正弦值为6.32。
专练06 三角形中有关角的计算与证明-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高分突破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练06三角形中有关角的计算与证明1.已知△ABC ,点P 为其内部一点,连结PA 、PB 、PC ,在△PAB ,△PBC 和△PAC 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其内角与△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那么就称点P 为△ABC 的等角点.(1)判断以下两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若为真命题,则在相应横线内写“真”;反之,则写“假”. ①内角分别为30°、60°、90°的三角形存在等角点;________命题; ②任意的三角形都存在等角点;________命题.(2)如图 ①,点P 是△ABC 的等角点,若∠BAC=∠PBC ,探究图 ①中∠BPC ,∠ABC ,∠AC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②,在△ABC 中,∠BAC<∠ABC<∠ACB ,若△ABC 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P 是该三角形的等角点,直接写出△ABC 三个内角的度数.【答案】 (1) ①内角分别为30°、60°、90°的三角形存在等角点,是真命题; ②任意的三角形都存在等角点是假命题,如等边三角形不存在等角点; 故答案为:1、真,2、假.(2)解:如图①,∵△ABC 中, ∠BPC=∠ABP+∠BAC+∠ACP , ∠BAC=∠PBC ,∴∠BPC=∠ABP+∠PBC+∠ACP =∠ABC+∠ACP. (3)∵P 为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PBC=12∠ABC ,∠PCB=12∠ACB , ∵P 为△ABC 的等角点,∴∠PBC=∠A,∴∠ABC=2∠PBC=2∠A,∴∠BCP=∠ABC=2∠A,∴∠ACB=2∠BCP=4∠A,又∵∠A+∠ABC+∠ACB=180°,∴∠A+2∠A+4∠A=180°,∴∠A=180°7,∴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180°7,360°7,720°7.故答案为:180°7,360°7,720°7.2.将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ABC上,使得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分别经过点B,C.(1)如图1,当∠A=45°时,∠ABC+∠ACB=________度,∠ABX+∠ACX=________度.(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使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点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没有变化,请探究∠ABX+∠ACX与∠A的关系.【答案】(1)在三角形ABC中,∵∠A=45°∴∠ABC+∠ACB=180°-45°=135°∵∠A=45°∴∠ABC+∠ACB=180°-∠A=180°-45°=135°∵∠YXZ=90°∴∠XBC+∠XCB=90°∴∠ABX+∠ACX=135°-90°=45°(2)解:不变化,∠ABX+∠ACX =90°-∠A,理由如下∵∠x =90°,∴∠XBC+∠XCB =90°∵∠A+∠ABC+∠ACB =180°,∴∠ABX+∠ACX =(∠ABC-∠XBC)+(∠ACB-∠XCB)=(∠ABC+∠ACB)-(∠XBC+∠XCB)=180°-∠A-90°=90°-∠A3.如图(1)如图,请证明∠A+∠B+∠C=180°(2)如图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证明∠A+∠B=∠C+∠D(3)如图,E在DC的延长线上,AP平分∠BAD,CP平分∠BCE,猜想∠P与∠B、∠D之间的关系,并证明(4)如图,AB∥CD,PA平分∠BAC,PC平分∠ACD,过点P作PM、PE交CD于M,交AB于E,则①∠1+∠2+∠3+∠4不变;②∠3+∠4﹣∠1﹣∠2不变,选择正确的并给予证明.【答案】(1)证明:如图1,延长BC到D,过点C作CE∥BA,∵BA∥CE,∴∠B=∠1,∠A=∠2,又∵∠BCD=∠BCA+∠2+∠1=180°,∴∠A+∠B+∠ACB=180°;(2)证明:如图2,在△AOB中,∠A+∠B+∠AOB=180°,在△COD中,∠C+∠D+∠COD=180°,∵∠AOB=∠COD,∴∠A+∠B=∠C+∠D;(3)解:如图3,∵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1=∠2,∠3=∠4,∵(∠1+∠2)+∠B=(180°﹣2∠3)+∠D,∠2+∠P=(180°﹣∠3)+∠D,∴2∠P=180°+∠D+∠B,∴∠P=90°+ 1(∠B+∠D);2(4)解:②∠3+∠4﹣∠1﹣∠2不变正确.理由如下:作PQ∥AB,如图4,∵AB∥CD,∴PQ∥CD,由AB∥PQ得∠APQ+∠3+∠4=180°,即∠APQ=180°﹣∠3﹣∠4,由PQ∥CD得∠5=∠2,∵∠APQ+∠5+∠1=90°,∴180°﹣∠3﹣∠4+∠2+∠1=90°,∴∠3+∠4﹣∠1﹣∠2=90°.4.如图,在△ABC中,AB=AC,D为直线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在AD的右侧作△ACE,使得AE=AD,∠DAE=∠BAC,连接CE.(1)当D在线段BC上时,①求证:△BAD≌△CAE.②请判断点D在何处时,AC⊥DE,并说明理由.(2)当CE∥AB时,若△ABD中最小角为26°,求∠ADB的度数.【答案】(1)解:①∵∠DAE=∠BAC,∴∠DAB=∠EAC,在△ABD和△ACE中,{AB=AC∠DAB=∠EACAD=AE,∴△BAD≌△CAE(SAS);②如图,连接DE,若AC⊥DE,又∵AD=AE,∴AC平分∠DAE,∴∠DAB=∠CAE=∠CAD,∴AD平分∠CAB,又∵AB=AC,∴BD=CD,∴当点D在BC中点时,AC⊥DE;(2)解:当CE∥AB时,则有∠ABC=∠ACE=∠BAC=60°,∴△ABC为等边三角形,①如图1:此时∠BAD=26°,∴∠ADB=180°﹣∠BAD﹣∠B=180°﹣26°﹣60°=94°.②如图2,此时∠ADB=26°,③如图3,此时∠BAD=26°,∠ADB=60°﹣26°=34°.④如图4,此时∠ADB=26°.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DB的度数为26°或34°或94°5.如图,P是等腰△ABC内一点,AB=BC,连接PA,PB,PC.图1 图2(1)如图1,当∠ABC=90°时,PA=2,PB=4,PC=6,求∠APB.(2)如图2,当∠ABC=60°时,PA=3,PB=4,PC=5,求∠APB.【答案】(1)解:将△APB沿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BCP′,连接PP′,可得∠P′BP=90°,且BP=BP′=4,∴△BP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P′P=45°,PP′=4√2,在△PP′C中,PC2=62=36,P′C2+P′P2=22+(4√2)2=4+32=36,∴PC2=P′C2+P′P2,∴△PP′C为直角三角形且∠PP′C=90°,∴∠BP′C=90°,∴∠BP′C=∠BP′P+∠BP′C=45°+90°=135°,又∵旋转,∴∠APB=∠BP′C=135°(2)解:将△APB沿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CP′,连接PP′,可得:BP′=BP=4,∠PBP′=60°∴△PBP′为等边三角形,∴∠BP′P=60°,PP′=4,在△PP′C中,PP′2+P′C2=42+32=25,CP2=52=25,∴△PP′C为直角三角形且∠PP′C=90°,∴∠BP′C=∠BP′P+∠PP′C=60°+90°=150°,∴∠APB=∠BP′C=150°6.如图,CA=CB,CD=CE,∠ACB=∠DCE=40°,AD、BE交于点H,连接CH.(1)求证:ΔACD≌ΔBCE;(2)求证:CH 平分∠AHE;(3)求∠CHE的度数.【答案】(1)证明;∵∠ACB=∠DCE=40°,∴∠ACD=∠BCE,在△ACD和△BCE中,{CA=CB∠ACD=∠BCECD=CE,∴△ACD≌△BCE(SAS)(2)证明;过点C作CM⊥AD于M,CN⊥BE于N,∵△ACD≌△BCE,∴∠CAM=∠CBN,在△ACM和△BCN中,{∠CAM=∠CBN∠AMC=∠BNC=90°AC=BC,∴△ACM≌△BCN(AAS),∴CM=CN,∴CH平分∠AHE(3)解;∵△ACD≌△BCE,∴∠CAD=∠CBE,∵∠AMC=∠AMC,∴∠AHB=∠ACB=40°,∴∠AHE=180°-40°=140°,∠AHE=70º∴∠CHE= 127.我们将内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对顶三角形”.例如,在图1中,△AOB的内角∠AOB与△COD的内角∠COD互为对顶角,则△AOB与△COD为对顶三角形,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对顶三角形”有如下性质:∠A+∠B=∠C+∠D.(1)性质理解:如图2,在“对顶三角形” △AOB与△COD中,∠EAO=∠C,∠D=2∠B,求证:∠EAB=∠B;(2)性质应用:①如图3,则∠A+∠B+∠C+∠D+∠E的度数为;②如图4,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BOD=∠A.若∠ECD比∠DBE大20∘,求∠BDO的度数;(3)拓展提高:如图5,已知BE,C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和∠BEC的平分线DP和EP相交于点P,设∠A=α,求∠P的度数(用α表示∠P).【答案】(1)证明:据题意,得∠BAO+∠B=∠C+∠D,∴∠BAO−∠C=∠D−∠B,∵∠EAO=∠C,∠D=2∠B,∴∠BAE=∠B(2)解:①∠A+∠B+∠C+∠D+∠E=∠A+∠C+∠B+∠E+∠D=∠FGD+∠GFD+∠D=180°;故答案为:180°;②由题意得∠ECD−∠DBE=20°,由(1)得∠EBD+∠BDO=∠ECO+∠OEC,∴∠BDO−∠OEC=20°,∵∠BOD=∠A,∴∠A+∠DOE=180°,故∠ADO+∠AEO=180°,∵∠AEO+∠CEO=∠BDO+∠ADO=180°,∴∠BDO=∠AEO,∴∠BDO+∠CEO=180°,∵∠BDO−∠OEC=20°,∴∠BDO=100°;(3)解:∠P=180∘−α4,理由如下:∵∠BDC和∠BEC的平分线DP和EP相交于点P,∴∠BDP=∠CDP,∠BEP=∠CEP,由(1)得∠BDP+∠DBE=∠BEP+∠P①,∠CDP+∠P=∠CEP+∠DCE②,由①−②得∠DBE−∠P=∠P−∠DCE,∴∠P=12(∠DBE+∠DCE),即∠P=14(∠ABC+∠ACB),∴∠P=14(180°−∠A)=180°−α48.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ACD和△BCE,且CA=CD,CB=CE,∠ACD=∠BCE,直线AE与BD交于点F,(1)如图1,若∠ACD=60°,则∠AFB=________;如图2,若∠ACD=90°,则∠AFB=________;如图3,若∠ACD=120°,则∠AFB=________;(2)如图4,若∠ACD=α,则∠AFB=__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4中的△ACD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至少在BD、AE中的一条线段上),变成如图5所示的情形,若∠ACD=α,则∠AFB与α的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答案】(1)如图1,CA=CD,∠ACD=60°,所以△ACD是等边三角形.∵CB=CE,∠ACD=∠BCE=60°,所以△ECB是等边三角形.∵AC=DC,∠ACE=∠ACD+∠DCE,∠BCD=∠BCE+∠DCE,又∵∠ACD=∠BCE,∴∠ACE=∠BCD.∵AC=DC,CE=BC,∴△ACE≌△DCB.∴∠EAC=∠BDC.∠AFB是△ADF的外角.∴∠AFB=∠ADF+∠FAD=∠ADC+∠CDB+∠FAD=∠ADC+∠EAC+∠FAD=∠ADC+∠DAC=120°.如图2,∵AC=CD,∠ACE=∠DCB=90°,EC=CB,∴△ACE≌△DCB.∴∠AEC=∠DBC,又∵∠FDE=∠CDB,∠DCB=90°,∴∠EFD=90°.∴∠AFB=90°.如图3,∵∠ACD=∠BCE,∴∠ACD﹣∠DCE=∠BCE﹣∠DCE.∴∠ACE=∠DCB.又∵CA=CD,CE=CB,∴△ACE≌△DCB.∴∠EAC=∠BDC.∵∠BDC+∠FBA=180°﹣∠DCB=180°﹣(180﹣∠ACD)=120°,∴∠FAB+∠FBA=120°.∴∠AFB=60°.故答案为:120°,90°,60°;(2)∵∠ACD=∠BCE,∴∠ACD+∠DCE=∠BCE+∠DCE.∴∠ACE=∠DCB.∴∠CAE=∠CDB.∴∠DFA=∠ACD.∴∠AFB=180°﹣∠DFA=180°﹣∠ACD=180°﹣α.故答案为:180°﹣α;(3)解:∠AFB=180°﹣α;证明:∵∠ACD=∠BCE=α,则∠ACD+∠DCE=∠BCE+∠DCE,即∠ACE=∠DCB.在△ACE和△DCB中{AC=DC∠ACE=∠DCBCE=CB,则△ACE≌△DCB(SAS).则∠CBD=∠CEA,由三角形内角和知∠EFB=∠ECB=α.∠AFB=180°﹣∠EFB=180°﹣α.9.己知∠ABC=90°,AB=2,BC=3,AD∥BC,P为线段BD上的动点,点Q在射线AB上,且满足PQPC=AQAB(如图1所示)(1)当AD=2,且点Q与点B重合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PC的长;(2)在图1中,联结AP,当AD= 32,且点Q在线段AB上时,设点B、Q之间的距离为x,S△APQS△PBC=y,其中S△APQ表示S△APQ的面积,S△PBC表示△PBC的面积,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3)当AD<AB,且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求∠QPC的大小【答案】(1)解:∵AD∥BC,∠ABC=90°,∴∠BAD=∠ABC=90°,当AD=2时,AD=AB,∴∠D=∠ABD=45°,∴∠PQC=∠D=45°,∵PQPC =AQAB,∴PQ=PC,∴∠C=∠PQC=45°,∴∠BPC=90°,∴PC=BC·sin45°=3√22(2)解:如图,作PE⊥AB于E,PF⊥BC于F,∵∠ABC=90°, ∴四边形EBFP 是矩形, ∴PF=BE , 又∵∠BAD=90°, ∴PE ∥AD ,∴Rt △BEP ∽Rt △BAD , ∴BE BA =EPAD , ∴BEEP =BAAD =232=43, 设BE=4k ,则PE=3k , ∴PF=BE=4k ,∵BQ=x ,AQ=AB-BQ=2-x ,∴S △APQ =12AQ·PE=12(2-x )·3k ,S △PBC =12BC·PF=12×3×4k=6k , ∵S △APQS △PBC=y ,∴12(2−x )·3k 6k =y ,∴y=2−x 4(0≤x ≤78);(3)解:∵Rt △BEP ∽Rt △BAD , ∴BE BA =EPAD ,∴BEEP =BAAD ∴PFEP =BAAD , ∵PCPQ =BAAD , ∴PFEP =PCPQ , ∴Rt △PCF ∽Rt △PQE , ∴∠FPC=∠EPQ ,∵∠EPQ+∠QPF=∠EPF=90°,∴∠FPC+∠QPF=90°,即∠QPC=90°。
数学课件余角和补角
余角的性质包括角度和为90度、余角之间的角度差为90度等。余角的定理包括同 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互补角的余角互为补角等。这些性质和定理是数学中关于 角度的基本规则,对于理解几何图形和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补角的性质和定理
总结词
补角的性质和定理是数学中关于角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几何图形和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公式
如果角A和角B互为补角,则它们 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即A + B = 180度。
实例
如果一个角是60度,那么它的补角 就是120度;如果一个角是90度, 那么它的补角就是90度。
余角和补角的综合计算
综合计算公式
如果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之和等于 180度,则这个角的度数为90度。
实例
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是30度,它的补角 是150度,那么这个角的度数就是90 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互补性和互余性是余角和补角的基本性质。如果两个角互为 余角或补角,则它们的角度互补或相等。此外,同角或等角 的余角或补角也相等。这些性质在几何学中非常重要,可用 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02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和定理
余角的性质和定理
总结词
余角的性质和定理是数学中关于角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几何图形和解决几何 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设这个角为x度,根据补角和余角的定义, 我们可以列出方程:180° - x = 2(90° - x)。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的值为60°。
余角和补角的综合练习题及解析
题目
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 1/3,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析
设这个角为x度,根据余角和补角的定 义,我们可以列出方程:90° - x = 1/3(180° - x)。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 的值为45°。
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练习题附详细答案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如图,从地面上的点A看一山坡上的电线杆PQ,测得杆顶端点P的仰角是45°,向前走6m到达B点,测得杆顶端点P和杆底端点Q的仰角分别是60°和30°.(1)求∠BPQ的度数;(2)求该电线杆PQ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m).备用数据:,【答案】(1)∠BPQ=30°;(2)该电线杆PQ的高度约为9m.【解析】试题分析:(1)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即可;(2)设PE=x米,在直角△APE和直角△BPE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表示出AE和BE,根据AB=AE-BE即可列出方程求得x的值,再在直角△BQ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QE的长,则PQ的长度即可求解.试题解析: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1)∠BPQ=90°-60°=30°;(2)设PE=x米.在直角△APE中,∠A=45°,则AE=PE=x米;∵∠PBE=60°∴∠BPE=30°在直角△BPE中,33米,∵AB=AE-BE=6米,则3,解得:3则BE=(33+3)米.在直角△BEQ中,QE=33BE=33(33+3)=(3+3)米.∴PQ=PE-QE=9+33-(3+3)=6+23≈9(米).答:电线杆PQ的高度约9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6分)某海域有A,B两个港口,B港口在A港口北偏西30°方向上,距A港口60海里,有一艘船从A港口出发,沿东北方向行驶一段距离后,到达位于B港口南偏东75°方向的C处,求该船与B港口之间的距离即C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作AD⊥BC于D,于是有∠ABD=45°,得到AD=BD=,求出∠C=60°,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CD的长,得到答案.试题解析:作AD⊥BC于D,∵∠EAB=30°,AE∥BF,∴∠FBA=30°,又∠FBC=75°,∴∠ABD=45°,又AB=60,∴AD=BD=,∵∠BAC=∠BAE+∠CAE=75°,∠ABC=45°,∴∠C=60°,在Rt△ACD中,∠C=60°,AD=,则tanC=,∴CD==,∴BC=.故该船与B港口之间的距离CB的长为海里.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3.已知:△ABC内接于⊙O,D是弧BC上一点,OD⊥BC,垂足为H.(1)如图1,当圆心O在AB边上时,求证:AC=2OH;(2)如图2,当圆心O在△ABC外部时,连接AD、CD,AD与BC交于点P,求证:∠ACD=∠APB;(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连接BD,E为⊙O上一点,连接DE交BC于点Q、交AB 于点N,连接OE,BF为⊙O的弦,BF⊥OE于点R交DE于点G,若∠ACD﹣∠ABD=2∠BDN,AC=,BN=,tan∠ABC=,求BF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4.【解析】试题分析:(1)易证OH为△ABC的中位线,可得AC=2OH;(2)∠APB=∠PAC+∠ACP,∠ACD=∠ACB+∠BCD,又∵∠PAC =∠BCD,可证∠ACD=∠APB;(3)连接AO延长交于⊙O于点I,连接IC,AB与OD相交于点M,连接OB,易证∠GBN=∠ABC,所以BG=BQ.在Rt△BNQ中,根据tan∠ABC=,可求得NQ、BQ的长.利用圆周角定理可求得IC和AI 的长度,设QH=x,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QH和HD的长度,利用垂径定理可求得ED的长度,最后利用tan∠OED=即可求得RG的长度,最后由垂径定理可求得BF的长度.试题解析:(1)在⊙O中,∵OD⊥BC,∴BH=HC,∵点O是AB的中点,∴AC=2OH;(2)在⊙O中,∵OD⊥BC,∴弧BD=弧CD,∴∠PAC=∠BCD,∵∠APB=∠PAC+∠ACP,∠ACD=∠ACB+∠BCD,∴∠ACD=∠APB;(3)连接AO延长交于⊙O于点I,连接IC,AB 与OD相交于点M,连接OB,∵∠ACD﹣∠ABD=2∠BDN,∴∠ACD﹣∠BDN=∠ABD+∠BDN,∵∠ABD+∠BDN=∠AND,∴∠ACD﹣∠BDN=∠AND,∵∠ACD+∠ABD=180°,∴2∠AND=180°,∴∠AND=90°,∵tan∠ABC=,∴,∴,∴,∵∠BNQ=∠QHD=90°,∴∠ABC=∠QDH,∵OE=OD,∴∠OED=∠QDH,∵∠ERG=90°,∴∠OED=∠GBN,∴∠GBN=∠ABC,∵AB⊥ED,∴BG=BQ=,GN=NQ=,∵∠ACI=90°,tan∠AIC=tan∠ABC=,∴,∴IC=,∴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I=25,设QH=x,∵tan∠ABC=tan∠ODE=,∴,∴HD=2x,∴OH=OD﹣HD=,BH=BQ+QH=,∵OB2=BH2+OH2,∴,解得:,当QH=时,∴QD=,∴ND=,∴MN=,MD=15,∵,∴QH=不符合题意,舍去,当QH=时,∴QD=∴ND=NQ+QD=,ED=,∴GD=GN+ND=,∴EG=ED﹣GD=,∵tan∠OED=,∴,∴EG=RG,∴RG=,∴ BR=RG+BG=12,∴BF=2BR=24.考点:1圆;2相似三角形;3三角函数;4直角三角形.4.如图,某公园内有一座古塔AB,在塔的北面有一栋建筑物,某日上午9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2°,此时塔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了高3米的影子CD.中午12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此时塔尖A在地面上的影子E与墙角C的距离为15米(B、E、C在一条直线上),求塔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sin32°≈0.5299,cos32°≈0.8480,tan32°≈0.62492 1.4142.【答案】塔高AB 约为32.99米. 【解析】 【分析】过点D 作DH ⊥AB ,垂足为点H ,设AB =x ,则 AH =x ﹣3,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过点D 作DH ⊥AB ,垂足为点H .由题意,得 HB = CD = 3,EC = 15,HD = BC ,∠ABC =∠AHD = 90°, ∠ADH = 32°.设AB = x ,则 AH = x – 3.在Rt △ABE 中,由 ∠AEB = 45°,得 tan tan451ABAEB EB∠=︒==. ∴ EB = AB = x .∴ HD = BC = BE + EC = x + 15. 在Rt △AHD 中,由 ∠AHD = 90°,得 tan AHADH HD∠=. 即得 3tan3215x x -︒=+. 解得 15tan32332.991tan32x ⋅︒+=≈-︒.∴ 塔高AB 约为32.99米.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0,0O ,点()3,0A ,点()0,4C,连接OB ,以点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CB ,旋转角为()0360αα︒<<︒,得到矩形ADEF ,点,,O C B 的对应点分别为,,D E F .(Ⅰ)如图,当点D 落在对角线OB 上时,求点D 的坐标; (Ⅱ)在(Ⅰ)的情况下,AB 与DE 交于点H . ①求证BDE DBA ∆≅∆; ②求点H 的坐标.(Ⅲ)α为何值时,FB FA =.(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Ⅰ)点D 的坐标为5472(,)2525;(Ⅱ)①证明见解析;②点H 的坐标为(3,258);(Ⅲ)60α=︒或300︒. 【解析】 【分析】(Ⅰ) 过A D 、分别作,AM OB DN OA ⊥⊥,根据点A 、点C 的坐标可得出OA 、OC 的长,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 、OB 的长,在Rt △OAM 中,利用∠BOA 的余弦求出OM 的长,由旋转的性质可得OA=AD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D=2OM ,在Rt △ODN 中,利用∠BOA 的正弦和余弦可求出DN 和ON 的长,即可得答案;(Ⅱ)①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DOA=∠ODA ,根据锐角互余的关系可得ABD BDE ∠∠=,利用SAS 即可证明△DBA ≌△BDE ;②根据△DBA ≌△BDE 可得∠BEH=∠DAH ,BE=AD ,即可证明△BHE ≌△DHA ,可得DH=BH ,设AH=x ,在Rt △ADH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即可得答案;(Ⅲ)如图,过F 作FO ⊥AB ,由性质性质可得∠BAF=α,分别讨论0<α≤180°时和180°<α<360°时两种情况,根据FB=FA 可得OA=OB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O 的长,由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BAF 的度数. 【详解】(Ⅰ)∵点()30A ,,点()04C ,, ∴3,4OA OC ==. ∵四边形OABC 是矩形, ∴AB=OC=4,∵矩形DAFE 是由矩形AOBC 旋转得到的 ∴3AD AO ==.在Rt OAB ∆中,225OB OA AB +=, 过A D 、分别作B,DN OA AM O ⊥⊥在Rt ΔOAM 中,OM OA 3cos BOA OA OB 5∠===, ∴9OM 5=∵AD=OA ,AM ⊥OB , ∴18OD 2OM 5==. 在Rt ΔODN 中:DN 4sin BOA OD 5∠==,cos ∠BOA=ON OD =35, ∴72DN 25=,54ON 25=. ∴点D 的坐标为5472,2525⎛⎫⎪⎝⎭.(Ⅱ)①∵矩形DAFE 是由矩形AOBC 旋转得到的, ∴OA AD 3,ADE 90,DE AB 4∠===︒==. ∴OD AD =.∴DOA ODA ∠∠=.又∵DOA OBA 90∠∠+=︒,BDH ADO 90∠∠+=︒ ∴ABD BDE ∠∠=.又∵BD BD =, ∴ΔBDE ΔDBA ≅.②由ΔBDE ΔDBA ≅,得BEH DAH ∠∠=,BE AD 3==, 又∵BHE DHA ∠∠=,∴ΔBHE ΔDHA ≅. ∴DH=BH ,设AH x =,则DH BH 4x ==-, 在Rt ΔADH 中,222AH AD DH =+, 即()222x 34x =+-,得25x 8=, ∴25AH 8=.∴点H 的坐标为253,8⎛⎫ ⎪⎝⎭. (Ⅲ)如图,过F 作FO ⊥AB , 当0<α≤180°时,∵点B 与点F 是对应点,A 为旋转中心, ∴∠BAF 为旋转角,即∠BAF=α,AB=AF=4, ∵FA=FB ,FO ⊥AB , ∴OA=12AB=2, ∴cos ∠BAF=OA AF =12, ∴∠BAF=60°,即α=60°, 当180°<α<360°时,同理解得:∠BAF′=60°, ∴旋转角α=360°-60°=300°.综上所述:α60=︒或300︒.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知识,正确找出对应边与旋转角并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关键.6.已知:如图,AB 为⊙O 的直径,AC 与⊙O 相切于点A ,连接BC 交圆于点D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AC 于E . (1)求证:AE =CE(2)如图,在弧BD 上任取一点F 连接AF ,弦GF 与AB 交于H ,与BC 交于M ,求证:∠FAB +∠FBM =∠EDC .(3)如图,在(2)的条件下,当GH =FH ,HM =MF 时,tan ∠ABC =34,DE =394时,N为圆上一点,连接FN 交AB 于L ,满足∠NFH +∠CAF =∠AHG ,求LN 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4013 NL【解析】【分析】(1)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ADC=90°,由切线长定理得EA=ED,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C=∠EDC,进而得证结论.(2)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AD=∠C,再通过等量代换,角的加减进而得证结论.(3)先由条件得到AB=26,设HM=FM=a,GH=HF=2a,BH=43a,再由相交弦定理得到GH•HF=BH•AH,从而求出FH,BH,AH,再由角的关系得到△HFL∽△HAF,从而求出HL,AL,BL,FL,再由相交弦定理得到LN•LF=AL•BL,进而求出LN的长.【详解】解:(1)证明:如图1中,连接AD.∵AB是直径,∴∠ADB=∠ADC=90°,∵EA、ED是⊙O的切线,∴EA=ED,∴∠EAD=∠EDA,∵∠C+∠EAD=90°,∠EDC+∠EDA=90°,∴∠C=∠EDC,∴ED=EC,∴AE=EC.(2)证明:如图2中,连接AD.∵AC是切线,AB是直径,∴∠BAC=∠ADB=90°,∴∠BAD+∠CAD=90°,∠CAD+∠C=90°,∴∠BAD=∠C,∵∠EDC=∠C,∴∠BAD=∠EDC,∵∠DBF=∠DAF,∴∠FBM+∠FAB=∠FBM+∠DAF=∠BAD,∴∠FAB+∠FBM=∠EDC.(3)解:如图3中,由(1)可知,DE=AE=EC,∵DE=394,∴AC=392,∵tan∠ABC=34=ACAB,∴39 32 4AB ,∴AB=26,∵GH=FH,HM=FN,设HM=FM=a,GH=HF=2a,BH=43a,∵GH•HF=BH•AH,∴4a2=43a(26﹣43a),∴a=6,∴FH=12,BH=8,AH=18,∵GH=HF,∴AB⊥GF,∴∠AHG=90°,∵∠NFH+∠CAF=∠AHG,∴∠NFH+∠CAF=90°,∵∠NFH+∠HLF=90°,∴∠HLF=∠CAF,∵AC∥FG,∴∠CAF=∠AFH,∴∠HLF=∠AFH,∵∠FHL=∠AHF,∴△HFL∽△HAF,∴FH2=HL•HA,∴122=HL•18,∴HL=8,∴AL=10,BL=16,FL=22=413,FH HL∵LN•LF=AL•BL,∴413•LN=10•16,∴LN=4013.13【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问题,涉及到的知识有: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交弦定理;相似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等,熟练掌握圆的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AD=8cm,连接BD,将△ABD绕B点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D′(B′与B重合),且点D′刚好落在BC的延长上,A′D′与CD相交于点E.(1)求矩形ABCD与△A′B′D′重叠部分(如图1中阴影部分A′B′CE)的面积;(2)将△A′B′D′以每秒2cm的速度沿直线BC向右平移,如图2,当B′移动到C点时停止移动.设矩形ABCD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移动的时间为x,请你直接写出y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在(2)的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时间x,使得△AA′B′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你直接写出对应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答案】(1)452;(2)详见解析;(3)使得△AA ′B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x 的值有:0秒、32 秒、95- . 【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B ′D ′=BD =10,CD ′=B ′D ′﹣BC =2,由tan ∠B ′D ′A ′='''''=A B CE A D CD 可求出CE ,即可计算△CED ′的面积,S ABCE =S ABD ′﹣S CED ′; (2)分类讨论,当0≤x ≤115时和当115<x ≤4时,分别列出函数表达式; (3)分类讨论,当AB ′=A ′B ′时;当AA ′=A ′B ′时;当AB ′=AA ′时,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详解】解:(1)∵AB =6cm ,AD =8cm ,∴BD =10cm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B ′D ′=BD =10cm ,CD ′=B ′D ′﹣BC =2cm ,∵tan ∠B ′D ′A ′='''''=A B CE A D CD ∴682=CE ∴CE =32cm , ∴S ABCE =S ABD ′﹣S CED ′=8634522222⨯-⨯÷=(cm 2); (2)①当0≤x <115时,CD ′=2x +2,CE =32(x +1), ∴S △CD ′E =32x 2+3x +32, ∴y =12×6×8﹣32x 2﹣3x ﹣32=﹣32x 2﹣3x +452; ②当115≤x ≤4时,B ′C =8﹣2x ,CE =43(8﹣2x ) ∴()214y 8223x =⨯-=83x 2﹣643x +1283. (3)①如图1,当AB ′=A ′B ′时,x =0秒; ②如图2,当AA ′=A ′B ′时,A ′N =BM =BB ′+B ′M =2x +185,A ′M =NB =245, ∵AN 2+A ′N 2=36,∴(6﹣245)2+(2x+185)2=36,解得:x=6695-,x=6695--(舍去);③如图2,当AB′=AA′时,A′N=BM=BB′+B′M=2x+185,A′M=NB=245,∵AB2+BB′2=AN2+A′N2∴36+4x2=(6﹣245)2+(2x+185)2解得:x=32.综上所述,使得△AA′B′成为等腰三角形的x的值有:0秒、32秒、66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能够数形结合,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全面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如图,某次中俄“海上联合”反潜演习中,我军舰A测得潜艇C的俯角为30°.位于军舰A正上方1000米的反潜直升机B侧得潜艇C的俯角为68°.试根据以上数据求出潜艇C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68°≈0.9,cos68°≈0.4,tan68°≈2.5,3≈1.7)【答案】潜艇C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约为308米【解析】试题分析: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AD即为潜艇C的下潜深度,用锐角三角函数分别在Rt△ACD中表示出CD和在Rt△BCD中表示出BD,利用BD=AD+AB二者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试题解析: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AD即为潜艇C的下潜深度,根据题意得:∠ACD=30°,∠BCD=68°,设AD=x,则BD=BA+AD=1000+x,在Rt△ACD中,CD=tan AD ACD=tan30x= 3x在Rt△BCD中,BD=CD•tan68°,∴325+x=3x•tan68°解得:x≈100米,∴潜艇C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为100米.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从题目中找出直角三角形并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求解.视频9.小明坐于堤边垂钓,如图①,河堤AC的坡角为30°,AC长米,钓竿AO的倾斜角是60°,其长为3米,若AO与钓鱼线OB的夹角为60°,求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如图②).【答案】1.5米.【解析】试题分析:延长OA交BC于点D.先由倾斜角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在Rt△ACD中,米,CD=2AD=3米,再证明△BOD是等边三角形,得到米,然后根据BC=BD−CD即可求出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试题解析:延长OA交BC于点D.∵AO的倾斜角是,∴∵在Rt△ACD中, (米),∴CD=2AD=3米,又∴△BOD是等边三角形,∴(米),∴BC=BD−CD=4.5−3=1.5(米).答: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为1.5米.10.如图,在航线l的两侧分别有观测点A和B,点B到航线l的距离BD为4km,点A位于点B北偏西60°方向且与B相距20km处.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点A南偏东74°方向的C 处,沿该航线自东向西航行至观测点A的正南方向E处.求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km3,sin74°≈0.96,cos74°≈0.28,tan74°≈3.49)【答案】20.9km【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和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如图,在Rt △BDF 中,∵∠DBF=60°,BD=4km ,∴BF=cos 60BD o =8km , ∵AB=20km ,∴AF=12km , ∵∠AEB=∠BDF ,∠AFE=∠BFD ,∴△AEF ∽△BDF ,∴AE BD AF BF, ∴AE=6km , 在Rt △AEF 中,CE=AE•tan74°≈20.9km .故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 的长度是20.9km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根据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3,0),点B (0,33),点O 为原点.动点C 、D 分别在直线AB 、OB 上,将△BCD 沿着CD 折叠,得△B'CD .(Ⅰ)如图1,若CD ⊥AB ,点B'恰好落在点A 处,求此时点D 的坐标;(Ⅱ)如图2,若BD=AC ,点B'恰好落在y 轴上,求此时点C 的坐标;(Ⅲ)若点C 的横坐标为2,点B'落在x 轴上,求点B'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D (02)C (12﹣﹣18);(3)B'(0),(20).【解析】【分析】(1)设OD 为x ,则x ,在RT △ODA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由题意易证△BDC ∽△BOA ,再利用A 、B 坐标及BD=AC 可求解出BD 长度,再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即可求解;(3)过点C 作CE ⊥AO 于E ,由A 、B 坐标及C 的横坐标为2,利用相似可求解出BC 、CE 、OC 等长度;分点B’在A 点右边和左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由翻折的对称性可知BC=B’C ,再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可逐一求解.【详解】(Ⅰ)设OD 为x ,∵点A (3,0),点B (0,),∴AO=3,BO=∴AB=6∵折叠∴BD=DA在Rt △ADO 中,OA2+OD2=DA2.∴9+OD2=(﹣OD )2.∴∴D(0)(Ⅱ)∵折叠∴∠BDC=∠CDO=90°∴CD ∥OA ∴BD BC BO AB =且BD=AC , ∴66BD -= ∴BD=18∴OD=﹣(18)=18﹣∵tan ∠ABO=OB 3AO = ∴∠ABC=30°,即∠BAO=60°∵tan ∠ABO=BD CD = ∴CD=12﹣∴D(12﹣63,123﹣18)(Ⅲ)如图:过点C作CE⊥AO于E∵CE⊥AO∴OE=2,且AO=3∴AE=1,∵CE⊥AO,∠CAE=60°∴∠ACE=30°且CE⊥AO∴AC=2,3∵BC=AB﹣AC∴BC=6﹣2=4若点B'落在A点右边,∵折叠∴BC=B'C=4,3CE⊥OA∴22B C CE-='13∴13∴B'(130)若点B'落在A点左边,∵折叠∴BC=B'C=4,3CE⊥OA∴22-=B C CE'13∴132∴B'(2130)综上所述:B'(130),(2130)【点睛】本题结合翻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相似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第3问中理解B’点的两种情况是解题关键.12.如图,⊙O为△ABC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AE为⊙O的切线,过点B作BD⊥AE于D.(1)求证:∠DBA=∠ABC;(2)如果BD=1,tan∠BAD=,求⊙O的半径.【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连接OA,由AE为⊙O的切线,BD⊥AE得到∠DAO=∠EDB=90°,于是得到DB∥AO,推出∠DBA=∠BAO,由于OA=OB,得到∠ABC=∠BAO,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可求出AD,从而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即可得出⊙O的半径.试题解析:(1)如图,连接OA,∵AE为⊙O的切线,BD⊥AE,∴∠DAO=∠EDB=90°,∴DB∥AO,∴∠DBA=∠BAO,又∵OA=OB,∴∠ABC=∠BAO,∴∠DBA=∠ABC;(2)∵BD=1,tan∠BAD=,∴AD=2,∴AB=,∴cos∠DBA=;∵∠DBA=∠CBA,∴BC=.∴⊙O的半径为2.5.考点:1.切线的性质;2.勾股定理;3.解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与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与性质一、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1.定义:三角形内角和指的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度之和。
2.计算公式:三角形内角和 = 180°。
3.证明:通过三角形的对角线划分,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从而得出内角和为180°。
二、三角形的性质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小于90°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为90°的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一个内角大于90°的三角形。
4.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在边长不变的情况下,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5.三角形的边长关系:a)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6.三角形的分类:a)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7.三角形的内角关系:a)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b)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c)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即任意两个内角之和为180°。
8.三角形的面积计算:a)底乘高除以2。
b)海伦公式: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半周长为p,则面积S=√(p(p-a)(p-b)(p-c))。
三、三角形的应用1.建筑设计:三角形在建筑设计中具有稳定性,常用于桥梁、塔架等结构的构建。
2.测距:利用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可以通过测量两边和夹角来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3.几何作图:三角形是几何作图中的基本元素,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
4.物理:三角形在物理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力的合成、电磁场等。
5.计算机科学:三角形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如三维模型、图形渲染等。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学和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计算以下三角形的内角和。
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180°e)大于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90°,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90°。
三角形内角和综合习题精选(含答案)
...三角形内角和综合习题精选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2.如图,DB是△ABC的高,AE是角平分线,∠BAE=26°,求∠BFE的度数.3.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三角形ABD中线,(1)∠ABE=15°,∠BAD=35°,求∠BED的度数;(2)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3)若△ABC的面积为6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4.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2)当P点在线段AD上运动时,猜想∠E与∠B、∠ACB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5.(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A=30°,则∠ABC+∠ACB= _________ ,∠XBC+∠XCB= _________ .(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使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6.如图1,△ABC中,∠A=50°,点P是∠ABC与∠ACB平分线的交点.(1)求∠P的度数;(2)猜想∠P与∠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3)若点P是∠CBD与∠BCE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4)若点P是∠ABC与∠ACF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2)、(3)、(4)小题只需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8.如图,A、B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点A以每秒x个单位长度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长度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1)若|x+2y﹣5|+|2x﹣y|=0,试分别求出1秒钟后A、B两点的坐标;(2)设∠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问: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P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延长BA至E,在∠ABO的内部作射线BF交x轴于点C,若∠EAC、∠FCA、∠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过点G作BE的垂线,垂足为H,试问∠AGH和∠BGC的大小关系如何?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9.如图所示,点E 在AB 上,CE ,DE 分别平分∠BCD ,∠ADC ,∠1+∠2=90°,∠B=75°,求∠A 的度数.10.如图,∠AOB=90°,点C 、D 分别在射线OA 、OB 上,CE 是∠ACD 的平分线,CE 的反向延长线与∠CDO 的平分线交于点F. (1)当∠OCD=50°(图1),试求∠F .(2)当C 、D 在射线OA 、OB 上任意移动时(不与点O 重合)(图2),∠F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 .11.如图,△ABC 中,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ABC >∠C ), (1)试说明∠BOA=90°+∠C;(2)当AD 是高,判断∠DAE 与∠C 、∠ABC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2.已知△ABC 中,∠BAC=100°.(1)若∠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如图1所示,试求∠BOC 的大小;(2)若∠ABC 和∠ACB 的三等分线(即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三等分的射线)相交于O ,O 1,如图2所示,试求∠BOC 的大小;(3)如此类推,若∠ABC 和∠ACB 的n 等分线自下而上依次相交于O ,O 1,O 2…,如图3所示,试探求∠BOC 的大小与n 的关系,并判断当∠BOC=170°时,是几等分线的交线所成的角.答案与评分标准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高一三角函数公式及诱导公式习题(附答案)
三角函数公式1. 同角三角函数根本关系式 sin 2α+cos 2α=1 sin αcos α=tan α tan αcot α=12. 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一) sin(π-α)=sin α 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 cos(π+α)=-cos α tan(π-α)=-tan α tan(π+α)=tan α sin(2π-α)=-sin α sin(2π+α)=sin α cos(2π-α)=cos α cos(2π+α)=cos α tan(2π-α)=-tan α tan(2π+α)=tan α 〔二〕 sin(π2 -α)=cos α sin(π2+α)=cos αcos(π2 -α)=sin α cos(π2 +α)=- sin αtan(π2 -α)=cot α tan(π2 +α)=-cot αsin(3π2 -α)=-cos α sin(3π2 +α)=-cos αcos(3π2 -α)=-sin α cos(3π2 +α)=sin αtan(3π2 -α)=cot α tan(3π2+α)=-cot αsin(-α)=-sin α cos(-α)=cos α tan(-α)=-tan α3.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sin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sin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4. 二倍角公式 sin2α=2sin αcos αcos2α=cos 2α-sin 2α=2 cos 2α-1=1-2 sin 2α tan2α=2tan α1-tan 2α5.公式的变形(1)升幂公式:1+cos2α=2cos2α1—cos2α=2sin2α(2)降幂公式:cos2α=1+cos2α2sin2α=1-cos2α2(3)正切公式变形: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 (4)万能公式〔用tanα表示其他三角函数值〕sin2α=2tanα1+tan2αcos2α=1-tan2α1+tan2αtan2α=2tanα1-tan2α6.插入辅助角公式asinx+bcosx=a2+b2sin(x+φ) (tanφ= b a)特殊地:sinx±cosx= 2 sin(x±π4)7.熟悉形式的变形〔如何变形〕1±sinx±cosx 1±sinx 1±cosx tanx+cotx1-tanα1+tanα1+tanα1-tanα假设A、B是锐角,A+B=π4,那么〔1+tanA〕(1+tanB)=28.在三角形中的结论假设:A+B+C=π, A+B+C2=π2那么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tan A2tanB2+tanB2tanC2+tanC2tanA2=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一、选择题1.如果|cos x |=cos 〔x +π〕,那么x 的取值集合是〔 〕 A .-2π+2k π≤x ≤2π+2k π B .-2π+2k π≤x ≤2π3+2k πC .2π+2k π≤x ≤2π3+2k π D .〔2k +1〕π≤x ≤2〔k +1〕π〔以上k ∈Z 〕2.sin 〔-6π19〕的值是〔 〕 A .21 B .-21 C .23 D .-23 3.以下三角函数:①sin 〔n π+3π4〕;②cos 〔2n π+6π〕;③sin 〔2n π+3π〕;④cos [〔2n +1〕π-6π];⑤sin [〔2n +1〕π-3π]〔n ∈Z 〕.其中函数值与sin 3π的值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4.假设cos 〔π+α〕=-510,且α∈〔-2π,0〕,那么tan 〔2π3+α〕的值为〔 〕 A .-36B .36C .-26 D .26 5.设A 、B 、C 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以下关系恒成立的是〔 〕 A .cos 〔A +B 〕=cos C B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D .sin2B A +=sin 2C6.函数f 〔x 〕=cos 3πx〔x ∈Z 〕的值域为〔 〕 A .{-1,-21,0,21,1} B .{-1,-21,21,1} C .{-1,-23,0,23,1}D .{-1,-23,23,1} 二、填空题7.假设α是第三象限角,那么)πcos()πsin(21αα---=_________. 8.sin 21°+sin 22°+sin 23°+…+sin 289°=_________. 三、解答题9.求值:sin 〔-660°〕cos420°-tan330°cot 〔-690°〕.10.证明:1)πtan(1)π9tan(sin 211cos )πsin(22++-+=--⋅+θθθθθ.11.cos α=31,cos 〔α+β〕=1,求证:cos 〔2α+β〕=31.12. 化简:︒+︒︒︒+790cos 250sin 430cos 290sin 21.13、求证:)π5sin()πcos()π6cos()π2sin()π2tan(θθθθθ+-----=tan θ.14. 求证:〔1〕sin 〔2π3-α〕=-cos α; 〔2〕cos 〔2π3+α〕=sin α.参考答案1一、选择题1.C 2.A 3.C 4.B 5.B 6.B 二、填空题7.-sin α-cos α 8.289 三、解答题 9.43+1. 10.证明:左边=θθθθ22sin cos cos sin 2-1--=-θθθθθθθθθθcos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2-+=-++,右边=θθθθθθθθcos sin cos sin tan tan tan tan -+=1-1+=1+-1--, 左边=右边,∴原等式成立.11.证明:∵cos 〔α+β〕=1,∴α+β=2k π.∴cos 〔2α+β〕=cos 〔α+α+β〕=cos 〔α+2k π〕=cos α=31.12.解:︒+︒︒︒+790cos 250sin 430cos 290sin 21=)360270cos()70180sin()36070cos()36070sin(21︒⨯+︒+︒+︒︒+︒︒+︒-+=︒-︒︒︒-70sin 70cos 70cos 70sin 21=︒-︒︒-︒70sin 70cos )70cos 70(sin 2=︒-︒︒-︒70sin 70cos 70cos 70sin =-1.13.证明:左边=θθθθθθθθθθsin cos cos )sin )(tan ()sin )(cos ()cos()sin()tan(--=-----=tan θ=右边,∴原等式成立.14证明:〔1〕sin 〔2π3-α〕=sin [π+〔2π-α〕]=-sin 〔2π-α〕=-cos α. 〔2〕cos 〔2π3+α〕=cos [π+〔2π+α〕]=-cos 〔2π+α〕=sin α.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一、选择题: 1.sin(4π+α)=23,那么sin(43π-α)值为〔 〕 A.21 B. —21 C. 23 D. —23 2.cos(π+α)= —21,23π<α<π2,sin(π2-α) 值为〔 〕 A.23 B. 21 C. 23± D. —233.化简:)2cos()2sin(21-•-+ππ得〔 〕A.sin2+cos2B.cos2-sin2C.sin2-cos2D.± (cos2-sin2) 4.α和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那么以下各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 A.sinα=sinβ B. sin(α-π2) =sinβ C.cosα=cosβ D. cos(π2-α) =-cosβ 5.设tanθ=-2, 2π-<θ<0,那么sin 2θ+cos(θ-π2)的值等于〔 〕, A. 51〔4+5〕 B. 51〔4-5〕 C. 51〔4±5〕 D. 51〔5-4〕二、填空题: 6.cos(π-x)=23,x ∈〔-π,π〕,那么x 的值为 . 7.tanα=m ,那么=+-+++)cos(-sin()cos(3sin(απα)απ)απ .8.|sinα|=sin 〔-π+α〕,那么α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 9.)cos(·3sin()cos()n(s 2sin(απα)παπα)π----+-απi .10.:sin 〔x+6π〕=41,求sin 〔)67x +π+cos 2〔65π-x 〕的值.11. 求以下三角函数值: 〔1〕sin 3π7;〔2〕cos 4π17;〔3〕tan 〔-6π23〕;12. 求以下三角函数值:〔1〕sin3π4·cos 6π25·tan 4π5; 〔2〕sin [〔2n +1〕π-3π2].13.设f 〔θ〕=)cos()π(2cos 23)2πsin()π2(sin cos 2223θθθθθ-+++-++-+,求f 〔3π〕的值.参考答案21.C 2.A 3.C 4.C 5.A 6.±65π7.11-+m m 8.[(2k-1) π,2k π]9.原式=)cos (·sin()cos()n s (sin αα)παπα--+--αi =)cos ?(sin )cos (sin 2αααα--= sinα 10.161111.解:〔1〕sin 3π7=sin 〔2π+3π〕=sin 3π=23.〔2〕cos4π17=cos 〔4π+4π〕=cos 4π=22.〔3〕tan 〔-6π23〕=cos 〔-4π+6π〕=cos 6π=23.〔4〕sin 〔-765°〕=sin [360°×〔-2〕-45°]=sin 〔-45°〕=-sin45°=-22. 注:利用公式〔1〕、公式〔2〕可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终边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角的三角函数,从而求值.12.解:〔1〕sin 3π4·cos 6π25·tan 4π5=sin 〔π+3π〕·cos 〔4π+6π〕·tan 〔π+4π〕 =〔-sin3π〕·cos 6π·tan 4π=〔-23〕·23·1=-43.〔2〕sin [〔2n +1〕π-3π2]=sin 〔π-3π2〕=sin 3π=23.13.解:f 〔θ〕=θθθθθcos cos 223cos sin cos 2223++-++=θθθθθcos cos 223cos cos 1cos 2223++-+-+=θθθθθcos cos 22)cos (cos 2cos 2223++---=θθθθθcos cos 22)1(cos cos )1(cos 223++---=θθθθθθθcos cos 22)1(cos cos )1cos )(cos 1(cos 222++--++-=θθθθθcos cos 22)2cos cos 2)(1(cos 22++++-=cos θ-1, ∴f 〔3π〕=cos 3π-1=21-1=-21.。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三角形的外角练习题(含答案) (67)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三角形的外角作业练习题(含答案)如图,向两边延长ABC ∆的边AB ,点P 是直线AB 上B 点右边的一动点,PE AC ∥,CO 平分ACB ∠,PM 平分APE ∠,OC 与PM 交与点M ,当点P 在直线AB 上运动时,探求M ∠与ABC ∠数量关系.【答案】12M ABC ∠=∠. 【解析】【分析】过点A 作AG PM ∥,交MO 的延长于点G ,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G M ∠=∠,再得出6030m n =⎧⎨=-⎩平分NAC ∠,再根据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的交角的结论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A 作AG PM ∥,交MO 的延长于点G ,则G M ∠=∠ PE AC ∥,NAC APE ∴∠=∠,AG ∴平分NAC ∠, CO 平分ACB ∠,由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的交角的基本图形与结论得,12G ABC ∠=∠,即12M AB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角之间的关系.62.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BAC ∠,ACB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 ,DE BC ⊥的延长线于点E ,已知30∠=︒CDE ,50ABC ∠=︒,求ADB ∠、BDC ∠的度数.【答案】30ADB ∠=︒;35BDC ∠=︒.【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得出1302∠=∠=︒ADB ACB ,1352∠=∠=︒BDC BAC 即可 【详解】解:30CDE ∠=︒,DE BC ⊥,60DCE ∴∠=︒. DC 平分ACE ∠,120∴∠=︒ACE60ACB ∠=︒∴.ADB ∠是内、外角平分线的交角,1302ADB ACB ∴∠=∠=︒. 180180506070BAC ABC ACB ∠=︒-∠-∠=︒-︒-︒=︒.BDC ∠是内、外角平分线的交角,1352BDC BA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角之间的关系.63.如图,已知射线OE ⊥射线OF ,B 、A 分别为OE 、OF 上一动点,ABE ∠、BAF ∠的平分线交于C 点.问B 、A 分别在OE 、OF 上运动的过程中,C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说明理由.【答案】不变,45C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C=90°-12∠O . 【详解】解:∠C 的度数不会改变.∵∠ABE 、∠BAF 的平分线交于C ,∴∠CAB=12∠FAB ∠CBA=12∠EBA ∴∠C=180°-(∠CAB +∠CBA )=180°-12(∠ABE+∠BAF ) =180°-12(∠O+∠OAB+∠BAF ) =180°-12(∠O+180°) =90°-12∠O=4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4.如图,在ABC ∆中,角平分线AD 、BE 、CF 相交于点O ,过点B 作BG CF ⊥于点G ,12OBG BAC ∠=∠成立吗?说明理由.【答案】12OBG BAC ∠=∠ 成立,见解析.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角的基本图形和结论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2OBG BAC ∠=∠成立. 理由如下:∵在ABC ∆中,角平分线AD 、BE 、CF 相交于点O ,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角的基本图形和结论得,1902BOC BAC ∠=︒+∠.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90BOC G OBG OBG ∠=∠+∠=︒+∠,190902BAC OBG ∴︒+∠=︒+∠, 12OBG BA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65.如图,BG 是ABD ∠的平分线,CH 是ACD ∠的平分线,BG 与CH 交于点O ,若150BDC ∠=︒,110BOC ∠=°,求A ∠的度数.【答案】70A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出燕尾角的基本图形的结论得出∠BDC 、∠BOC ,在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详解】解:由燕尾角的基本图形与结论可得,BDC BOC OBD OCD ∠=∠+∠+∠①BOC A ABO ACO ∠=∠+∠+∠② BG 是ABD ∠的平分线,GH 是ACD ∠的平分线ABO OBD ∴∠=∠,ACO OCD ∠=∠.①-②得,270A BOC BD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注意利用“8字形”的对应角相等求出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利用.66.如图,已知DE 分别交ABC ∆的边AB 、AC 于D 、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62B ∠=︒,76ACB ∠=︒,93ADE ∠=︒,求DEC ∠的度数.【答案】135DEC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在ABC 中,=180--∠︒∠∠A B ACB =180︒-62︒-7642︒=︒,∴∠DEC=9342135A AD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67.课本拓展旧知新意:我们容易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尝试探究(1)如图1,∠DBC与∠ECB分别为△AB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DBC+∠EC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初步应用:(2)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______;(3)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 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______.3拓展提升:(4)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若需要利用上面的结论说明,可直接使用,不需要说明理由)【答案】(1)∠DBC+∠ECB =180°+∠A,理由见解析;(2)50°;(3)∠P=90°-12∠A;(4)∠BAD+∠CDA =360°-2∠P,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DBC+∠ECB,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2)根据(1)的结论整理计算即可得解;(3)表示出∠DBC+∠EC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PBC+∠PCB,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延长BA、CD相交于点Q,先用∠Q表示出∠P,再用(1)的结论整理即可得解.【详解】(1)∠DBC+∠ECB=180°-∠ABC+180°-∠ACB=360°-(∠ABC+∠ACB)=360°-(180°-∠A)=180°+∠A;(2)∵∠1+∠2=∠180°+∠C,∴130°+∠2=180°+∠C,∴∠2-∠C=50°;(3)∠DBC+∠ECB=180°+∠A,∵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BC+∠PCB=12(∠DBC+∠ECB)=12(180°+∠A),在△PBC中,∠P=180°-12(180°+∠A)=90°-12∠A;即∠P=90°-12∠A;故答案为:50°,∠P=90°-12∠A;(4)延长BA、CD于Q,则∠P=90°-12∠Q,∴∠Q=180°-2∠P,∴∠BAD+∠CDA=180°+∠Q,=180°+180°-2∠P,=360°-2∠P.【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68.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1)若∠B=35°,∠ACB=85°,求∠E得度数.(2)当点P在线段AD上运动时,设∠B=α,∠ACB=β(β>α),求∠E得大小.(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 25°;(2) ∠E=β-α【解析】【分析】(1)由∠B=35°,∠ACB=8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可得∠BAC的度数,因为AD平分∠BAC,从而可得∠DAC的度数,进而求得∠ADC 的度数,由PE⊥AD,可得∠DPE的度数,从而求得∠E的度数.(2)根据第一问的推导,可以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E.【详解】(1)∵∵B=35°,∵ACB=85°,∵∵BAC=180°-∵B-∵ACB=60°.∵AD平分∵BAC,∵∵DAC=∵BAD=30°.∵∵ADC=∵B+∵BAD=65°.又∵PE∵AD,∵∵DPE=90°,∵∵E=90°-∵ADC=25°.(2)∵∵B=α,∵ACB=β,∵∵BAC=180°-α-β.∵AD平分∵BAC,∵∵DAC=∵BAD=(180°-α-β).∵∵ADE=∵B+∵BAD=90°+α-β,又∵PE∵AD,∵∵DPE=90°,∵∵E=90°-∵ADE=β-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应用,关键是可以根据题意,灵活变化,最终求出所要求的问题的答案.69.,D E 分别为ABC ∆的边,AC BC 上两点,将CDE ∆沿DE 翻折,C 点落在C '处,11,44PDC ADC PEC BEC ''''∠=∠∠=∠.(1)如图(1)若90C ∠=.求P ∠的度数.(2)如图(2)若180C P ∠+∠=,求C ∠的度数.【答案】(1)45︒;(2)120︒.【解析】【分析】(1)易得180ADC BEC ''∠+∠=︒,求出45PDC PEC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P ∠;(2)由题意得4ADC PDC ''∠=∠,4BEC PEC ''∠=∠,2ADC BEC C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P ∠11802C EDC DEC =︒-∠-∠-∠,结合180CDE CED C ∠+∠=︒-∠,可求出120C ∠=︒.【详解】解:(1)2180ADC BEC C ''∠+∠=∠=︒,又44ADC BEC PDC PEC ''''∠+∠=∠+∠,45PDC PEC ''∴∠+∠=︒,45PDE PED PDC EDC PEC C ED CDE CED ''''∠+∠=∠+∠+∠+∠=︒+∠+∠4590135=︒+︒=︒,180********P PDE PED ∠=︒-∠-∠=︒-︒=︒(2)14PDC ADC ''∠=∠ 4ADC PDC ''∴∠=∠14PEC BEC ''∠=∠∠, 4BEC PEC ''∴∠=∠2ADC BEC C ''∠+∠=∠,442PDC PEC C ''∴∠+∠=∠12PDC PEC C ''∴∠+∠=∠, 180180P PDE PED PDC EDC PEC DEC ''''∠=︒-∠-∠=︒-∠-∠-∠-∠11802C EDC DEC =︒-∠-∠-∠ 180C CDE CED ∠+∠+∠=︒180CDE CED C ∴∠+∠=︒-∠()1118018022P C C C ∴∠=︒-∠-︒-∠=∠ 又180P C ∠+∠=︒11802C C ∴∠+∠=︒, 120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的性质,涉及的角较多,分析起来较为复杂,结合题意求出12PDC PEC C ''∠+∠=∠是解题关键.70.如图1,直线m与直线n垂直相交于O,点A在直线m上运动,点B在直线n上运动,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1)求∠ACB的大小;(2)如图2,若BD是△AOB的外角∠OBE的角平分线,BD与AC相交于点D,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D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3)如图3,过C作直线与AB交于F,且满足∠AGO-∠BCF=45°,求证:CF∥OB.【答案】(1)135°;(2)45°;(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AC =∠CAB,∠ABC=∠G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OAB+∠ABO=90°,即可求出∠CAB+∠AB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GBD=∠EBD,则∠CBD=∠GBC+∠GBD=12(∠ABG+∠GBE)=90°,根据∠ACB=135°即可求出∠ADB的大小.(3)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AGO=∠GCB+∠GBC=45°+∠GBC,∠AGO-∠BCF=45°,可得到∠GBC=∠BCF,即可证明.【详解】(1)∵AC、BC分别是∠BAO和∠ABO角的平分线,∴∠OAC =∠CAB,∠ABC=∠GBC,∵m⊥n,∴∠AOB=90°,∴∠ACB=180°-(∠CAB+∠ABC)=180°-12(∠OAB+∠ABO)=180°-12×90° =135°.(2)∵BD是∠OBE角的平分线,∴∠GBD=∠EBD,∴∠CBD=∠GBC+∠GBD=12(∠ABG+∠GBE)=90°,又∵∠ACB=135°,∴∠DCB=45°,∴∠ADB=180°-∠CBD-∠DCB=45°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DB不发生变化,其值为45°.(3)∵∠AGO=∠GCB+∠GBC=45°+∠GBC,又已知:∠AGO-∠BCF=45°,∴ 45°+∠GBC-∠BCF=45°,∠GBC=∠BCF,∴CF∥OB.【点睛】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综合性比较强,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角的相关计算和证明过程训练(一)(人教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请书写过程)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1=120°,求∠2的度数.问题2:(请书写过程)已知:如图,点D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B=55°,∠BCD=30°,求∠ADC的度数.问题3:(请书写过程)已知:如图,AD与BF相交于点C.若∠D=∠A+∠B,求证:BF∥DE.(利用外角证明)以下是问题及答案,请对比参考:问题1:(请书写过程)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1=120°,求∠2的度数.答:解:如图,∵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120°(已知)∴∠2=120°(等量代换)问题2:(请书写过程)已知:如图,点D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B=55°,∠BCD=30°,求∠ADC的度数.答:解:如图,∵∠ADC是△BCD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DC=∠B+∠BC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55°,∠BCD=30°(已知)∴∠ADC=55°+30°=85°(等量代换)问题3:(请书写过程)已知:如图,AD与BF相交于点C.若∠D=∠A+∠B,求证:BF∥DE.(利用外角证明)答:解:如图,∵∠ACF是△ABC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CF=∠A+∠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D=∠A+∠B(已知)∴∠D=∠ACF(等量代换)∴BF∥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角的相关计算和证明过程训练(一)(人教版)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16分)1.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E为AD上一点,且EF⊥BC于F.若∠B=30°,∠C=70°,求∠DEF的度数.解:如图,∵在△BAC中,∠B=30°,∠C=70°(已知)∴∠BAC=180°-∠B-∠C=180°-30°-70°=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AD平分∠BAC(已知)∴∠BAD=∠BAC=×80°=40°(角平分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F⊥BC(已知)∴∠EFD=90°(垂直的定义)∴∠DEF=90°-∠ADF=90°-70°=2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横线处应填写的过程最恰当的是( )A.∴∠BDA=180°-∠B-∠BAD=180°-30°-40°=11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B.∵∠ADF=∠BAD+∠B(外角的定义)∴∠ADF=40°+30°=7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C.∴∠DAC=40°(等量代换)D.∵∠ADF是△ABD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DF=∠BAD+∠B=40°+30°=7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2.已知: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DF∥EG,∠1=30°,∠2=50°,求∠3的度数.解:如图,∵DF∥EG(已知)∴∠AMD=∠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50°(已知)∴∠AMD=50°(等量代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线处应填写的过程最恰当的是( )A.∵∠AMD是△AMB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MD=∠1+∠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30°(已知)∴∠3=∠AMD-∠1=50°-30°=20°(等式的性质)B.∵∠AMD是△AMB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3=∠AMD-∠1=50°-30°=2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C.∴∠3=∠AMD-∠1=50°-30°=2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D.∵∠AMD是△AMB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3=2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3.已知:如图,AB∥CD,∠A=∠D.求证:AC∥DE.证明:如图,∵AB∥CD(已知)∴∠A=∠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线处应填写的过程最恰当的是( ) A.∴∠ACD=∠D(等量代换)∴AC∥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ACD=∠D(等量代换)∴AC∥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AC∥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ACD=∠D(等量代换)∴AC∥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4.如图,AB∥CD,EF交AB于点G,交CD于点H,HP平分∠GHD,交AB于点P,∠AGE=50°,求∠PHD的度数.解: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HD=180°-∠GHC=180°-50°=130°(平角的定义)∵PH平分∠GHD(已知)∴∠PHD=∠GHD=×130°=65°(角平分线的定义)横线处应填写的过程最恰当的是( )A.∵AB∥CD(已知)∴∠GHC=∠AG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GHC=50°(等量代换)B.∵AB∥CD(已知)∴∠GHC=5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AB∥CD(已知)∴∠GHC=∠AG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GE=50°(已知)∴∠GHC=50°(等量代换)D.∵AB∥CD(已知)∴∠GHC=∠AG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GE=50°(已知)∴∠GHC=50°(等量代换)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5.如图,在△ABC中,BD⊥AC于点D,CE⊥AB于点E,且BD,CE交于点O.若∠ABC=55°,∠ACB=75°,求∠BOC度数.解:如图,∵CE⊥AB(已知)∴∠BEC=90°(垂直的定义)∴∠1+∠ABC=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ABC=55°(已知)∴∠1=90°-∠ABC=90°-55°=35°(等式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OC中,∠1=35°,∠2=15°∴∠BOC=180°-∠1-∠2=180°-35°-15°=13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横线处应填写的过程最恰当的是( )A.∵BD⊥AC(已知)∴∠BDC=90°(垂直的定义)∴∠2+∠AC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ACB=75°(已知)∴∠2=90°-∠ACB=90°-75°=15°(等式的性质)B.∵BD⊥AC(已知)∴∠BDA=90°(垂直的定义)∴∠A+∠ABD=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A=50°(已知)∴∠ABD=90°-∠A=90°-50°=40°(等式的性质)C.∵BD⊥AC(已知)∴∠BDC=90°(垂直的定义)∴∠A+∠ABD=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A=50°(已知)∴∠ABD=90°-∠A=90°-50°=40°(等式的性质)∴∠2=∠ABC-∠ABD=55°-40°=15°(等式的性质)D.∵BD⊥AC(已知)∴∠BDC=90°(垂直的定义)∴∠2+∠AC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90°-∠ACB=90°-75°=15°(等式的性质)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垂直的定义6.如图,在△ABC中,∠B=∠C,D为CA延长线上一点,DF⊥BC于点F,交AB于点E.求证:∠D=∠AED.证明: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对顶角相等)∴∠1=∠D(等量代换)即∠D=∠AED横线处应填写的过程最恰当的是( )A.∵DF⊥BC(已知)∴∠EFB=∠DFC=90°(垂直的定义)∴∠D+∠C=90°,∠2+∠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B=∠C(已知)∴∠2=∠D(等角的余角相等)B.∵DF⊥BC(已知)∴∠EFB=∠DFC=90°(垂直的定义)∵∠B=∠C(已知)∴∠D+∠C=90°,∠2+∠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D(等角的余角相等)C.∵DF⊥BC(已知)∴∠EFB=∠DFC=90°(垂直的定义)∴∠D+∠C=90°,∠2+∠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D(等角的余角相等)D.∵DF⊥BC(已知)∴∠EFB=∠DFC=90°(垂直的定义)∴∠D+∠C=90°,∠2+∠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D+∠B=90°,∠2+∠C=90°(等量代换)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垂直的定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 证明(一)练习题(带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 证明(一)练习题(带解析)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卷I 分卷I 注释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x 的两条边被一直线所截,用含α和β的式子表示∠x 为( ) A .α-β B .β-α C .180°-α+β D .180°-α-β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大于相邻的外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2∶3,则此三角形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③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 ④三角形的外角都是钝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是( )C .三角形的外角都比锐角大D .三角形中的内角中没有小于60°的 7、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一定是( ) - A .钝角--- B .直角; C .大于60°的角- D .大于等于60°的角 8、在△ABC 中,∠A-∠B=35°,∠C=55°,则∠B 等于( ) - A .50°- B .55°- C .45°- D .40° 9、△ABC 中,∠A+∠B=120°,∠C=∠A ,则△ABC 是( )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B .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第三个内角; C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D .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 11、关于三角形内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B .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60° C .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 D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所对的边最长 12、如图所示,BC ⊥AD ,垂足是C ,∠B=∠D ,则∠AED 与∠BED 的关系是( ) - A .∠AED>∠BED- B .∠AED<∠BED C .∠AED=∠BED- D .无法确定 更多功能介绍/zt/ 13、如图,OP ∥QR ∥ST ,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C .∠1-∠2+∠3=180°D .∠1+∠2+∠3=180° 14、如图,AB ∥CD ,AD 、BC 相交于O ,∠BAD =35°,∠BOD =76°,则∠C 的度数是( ) A 、31° B 、35° C 、41° D 、76° 15、已知∠A =50°,∠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B 的两边,则∠B =( ) A .50° B .130° C .100° D .50°或130° 16、如图,AB ∥CD ,∠α=( ) A .50° B .80° C .85° D .95° 17、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交CD 于F ,直线MN 交AB 于M ,CD 于N ,EF 于O ,则直线AB 和CD 之间的距离是哪个线段的长( ) A .MN B .EF C .OE D .OF 18、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B .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C .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D .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1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 ) -①如果△A 1B 1C 1∽△A 2B 2C 2,△A 2B 2C 2∽△A 3B 3C 3,那么△A 1B 1C 1∽△A 3B 3C 3 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③如果=0,那么x="±2" ④如果a=b ,那么a 3=b 3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 .所有的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 B .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 C .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D .所有的公理都是真命题分卷II分卷II 注释二、填空题(注释)21、如图,把△ABC的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ED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出这个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22、如图,比较∠A、∠BEC、∠BD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图,∠1,∠2,∠3是△ABC的不同的三个外角,则∠1+∠2+∠3=________.24、在△ABC中,∠A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这个外角等于等于∠B的两倍,那么∠A=______,∠B=_______,∠C=_______.25、如图△ABC中,∠B=∠C,FD⊥BC,DE⊥AB,∠AFD=158°,则∠EDF=________.26、直接根据图示填空:(1)∠α=_________ (2)∠α=_________ (3)∠α=_________(4)∠α=_________ (5)∠α=_________ (6)∠α=_________(1) (2) (3) (4) (5) (6) 27、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个钝角,至少有______个锐角. 28、如图,在△ABC 中,∠BAC=90°,AD ⊥BC 于D ,则∠B=∠___,∠C=∠____. 29、在△ABC 中,∠A+∠B=120°,∠A-∠B+∠C=120•°,则∠A=___,∠B=____. 30、在△ABC 中,∠A=∠B=∠C ,则∠C=_______. 三、计算题(注释) 四、解答题(注释) 31、如图,P 是△ABC 内一点,请用量角器量出∠ABP .∠ACP .∠A 和∠BPC 的大小,再计算一下,∠ABP +∠ACP +∠A 是多少度?这三个角的和与∠BPC 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能判断∠BPC 和∠A 的大小吗?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看谁说得更有道理. 32、如图,D 为AC 上一点,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BD ,DE.求证:∠ADB >∠CDE. 33、如图,D 在BC 延长线上一点,∠ABC 、∠ACD 平分线交于E.求证:∠E =∠A 34、D 为△ABC 的边AB 上一点,且∠ADC =∠ACD.求证:∠ACB >∠B35、如图,求证:∠A +∠B +∠C +∠D +∠E =180° 36、我们已经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等于180°”,易证“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2×180°,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3×180•°……”,试猜想一下十边形的内角等于多少度?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37、请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ABCD 如图所示. 38、小明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用了如图所示的辅助线的方法,即延长BC 到D ,延长AC 到E ,过点C 作CF ∥AB ,你能接着他的辅助线的做法证明出来吗? 39、如图,一块梯形玻璃的下底及两腰的一部分被摔碎,量得∠A=120•°,∠D=105°,你能否求出两腰的夹角∠P 的度数. 40、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已知∠AEF=30°,∠BCF=28°,求∠EFC 的度数. 41、如图,在△ABC 中,∠B=30°,∠C=65°,AE ⊥BC 于E ,AD 平分∠BAC ,求∠DAE 的度数. 42、如图,已知:∠A=∠C.求证:∠ADB=∠CEB. 43、如图,AB ∥CD ,EF ⊥AB 于O ,∠2=135°,求∠1的度数. 下面提供三个思路: (1)过F 作FH ∥AB , (2)延长EF 交CD 于I ; (3)延长GF 交AB 于K . 请你利用三个思路中的两个思路,求∠1的度数. 44、如图,已知AB ∥CD ,分别探究下面四个图形中∠APC 和∠PAB 、∠PCD 的关系,并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证明所探究的结论的正确性.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结论________,说明理由是什么. 45、如图,直线AD 与AB 、CD 相交于A 、D 两点,EC 、BF 与AB 、CD 相交于E 、C 、B 、F ,如果∠1=∠2,∠B =∠C.说明∠A =∠D46、如图,已知∠B=∠C,AE∥BC,说明AE平分∠CAD.47、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变结论,结论变条件,那么所得的是不是一个命题?试举例说明.48、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49、在讨论“对顶角不相等”是不是命题的问题时,甲认为:这不是命题,因为这句话是错误的.乙认为:这是命题,因为它作出了判断,只不过这一判断是错误的,所以它是假命题,你认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50、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试卷答案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可判断.由图可得用含α和β的式子表示∠x为β-α,故选B.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点评:熟练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内角与相邻的外角是互补的关系即可判断.∵内角大于相邻的外角∴这个内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选B.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点评:熟练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及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是初中平面图形的基本要求,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为360°即可求得三个外角,再求得相邻的内角,从而可以得到结果.由题意得,这三个外角的度数分别为,,则对应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均小于直角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故选A.考点:三角形的外角和点评: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是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依次分析即可.当内角为钝角时,内角为锐角,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此类问题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要求较高,因而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即可求得这个内角的度数,从而得到结果.∵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内角为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依次分析即可.A、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与三个外角的和为540°,本选项正确;B、当内角为钝角时,外角为锐角,C、当内角为锐角时,外角为钝角,D、三角形中的内角中有小于60°,故错误.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7.【解析】试题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可以进行假设验证,如果最大角小于60度,则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据此选择即可.假设三角形的最大角小于60°,则不能满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相矛盾,所以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一定不小于60°,即大于等于60°的角故选D.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此类问题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要求较高,因而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8.【解析】试题分析:由∠C=55°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B的度数,再结合∠A-∠B=35°即可组成方程组求得结果.∵∠C=55°∴∠A+∠B=180°-∠C=125°∵∠A-∠B=35°∴∠B=45°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方程思想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极为重要,也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9.【解析】试题分析:由∠A+∠B=12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的度数,即可得到∠A的度数,从而可以得到结果.∵∠A+∠B=120°∴∠C=180°-∠A-∠B=60°∴∠C=∠A∴△ABC是等边三角形故选D.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此类问题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1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依次分析各项即可判断.C、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本选项正确.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1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依次分析各项即可判断.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C.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D.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所对的边最长,均正确,不符合题意;B.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可能小于60°,故错误,本选项符合题意.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1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B=∠D,公共角∠A,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BC⊥AD即可得到结果.∵∠B=∠D,∠A=∠A,∠AED=180°-∠A-∠D,∠ABC=180°-∠A-∠B∴∠AED=∠ABC∵BC⊥AD∴∠ABC=90°∴∠AED=90°∴∠AED=∠BED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通过题目中的条件找到不相关的两个量的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13.【解析】试题分析:由ST∥QR,可得∠QRS=∠3,由OP∥QR,可得∠QRP=180°-∠2,即得结论. ∵ST∥QR,∴∠QRS=∠3,即∠QRP+∠1=∠3;∵OP∥QR,∴∠QRP=180°-∠2,∴180°-∠2+∠1=∠3,即∠2+∠3-∠1=180°.故选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点评: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14.【解析】试题分析:由AB∥CD可得∠BAD=∠D=35°,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结果. ∵AB ∥CD ∴∠BAD =∠D =35° ∵∠BOD =76° ∴∠C =∠BOD-∠D =41° 故选C.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15.【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若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如图:∠B=50°或130°;故选D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点评:分类思想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分类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16.【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过α的顶点作AB 的平行线,运用两次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α=180°-∠B+∠C ,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即可求出∠α. 如图,过F 作EF ∥AB , ∵AB ∥CD , ∴AB ∥CD ∥EF , ∴∠ABF+∠BFE=180°,∠EFC=∠C , ∴∠α=180°-∠ABF+∠C=180°-120°+25°=85°. 故选C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点评:辅助线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17.【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即为两平行线的距离,即可判断. 因为直线AB ∥CD ,EF ⊥AB 于E ,交CD 于F ,所以直线EF 也垂直于直线CD ,则直线AB 和CD 之间的距离是线段EF 的长. 故选B . 考点:平行线的距离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18.【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 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位角和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所以C 错误.故选C . 考点:角平分线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19.【解析】 试题分析: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结论. ①如果△A 1B 1C 1∽△A 2B 2C 2,△A 2B 2C 2∽△A 3B 3C 3,那么△A 1B 1C 1∽△A 3B 3C 3,本小题正确; 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本小题错误;③如果=0,那么x=-2,本小题错误; ④如果a=b ,那么a 3=b 3,本小题正确; 故选B. 考点:真命题 点评:此类问题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20.【解析】 试题分析: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结论. A.所有的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C.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D.所有的公理都是真命题,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只有真命题才是定理,故错误,本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定义与命题 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21.【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果. ∠1+∠2=360°-(180°-∠A )-(180°-∠A )=360°-180°+∠A-180°+∠A =2∠A.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折叠的性质 点评:图形的折叠变换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发现规律的能力,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即可判断.∵∠A<∠BEC,∠BEC<∠BDC∴∠A<∠BEC<∠BDC.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2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均为360°即可得到结果.由图可得∠1+∠2+∠3=3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和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2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即可求得∠A及其相邻的外角的度数,从而得到∠B的度数,即可求得∠C度数.∵∠A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A=36°,其相邻的外角的度数为144°∵这个外角等于等于∠B的两倍∴∠B=72°∴∠C=72°.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是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2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FD=158°,FD⊥BC可得∠B=∠C的度数,再根据DE⊥AB可得∠BDE 的度数,即可求得结果.∵∠AFD=158°,FD⊥BC∴∠B=∠C=68°∵DE⊥AB∴∠BDE=32°∴∠EDF=180°-32°-90°=68°.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此类问题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2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依次分析即可. (1)∠α=38°+62°=100°;(2)∠α=30°+25°-20°=35°;(3)∠α=150°-90°=60°;(4)∠α=180°-(180°-70°)=70°;(5)∠α=180°-60°-20°-70°=30°;(6)∠α=135°-20°-45°=70°.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是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27.【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果.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钝角,至少有2个锐角.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此类问题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要求较高,因而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28.【解析】 试题分析:由∠BAC=90°,可得∠B+∠C=90°,∠BAD+∠DAC=90°,由AD ⊥BC 可得∠B+∠BAD =90°,∠DAC+∠C=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结果. ∵∠BAC=90° ∴∠B+∠C=90°,∠BAD+∠DAC=90° ∵AD ⊥BC ∴∠B+∠BAD =90°,∠DAC+∠C=90° ∴∠B=∠DAC ,∠C=∠BAD.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角的余角相等 点评:通过题目中的条件找到不相关的两个量的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29.【解析】 试题分析:由∠A+∠B=120°可得∠C 的度数,再根据∠A-∠B+∠C=•120•°可得∠A-∠B 的值,再结合∠A+∠B=120°即可求得结果. ∵∠A+∠B=120° ∴∠C=180°-∠A-∠B=60° ∵∠A-∠B+∠C=120•° ∴∠A-∠B=60° ∵∠A+∠B=120° ∴∠A=90°,∠B=30°.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30.【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设∠A=∠B=x°,则∠C=10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列方程求出x 的值,从而得到结果. 设∠A=∠B=x°,则∠C=10x°,由题意得 解得 则∠C=10x°=150°.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方程思想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极为重要,也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31.【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可得到结果. ∵∠PDC =∠ABP +∠A , ∴∠BPC =∠PDC+∠ACP =∠ABP +∠ACP +∠A.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 点评:熟练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32.【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即可判断. ∵∠ADB >∠ACB ,∠ACB >∠CDE ∴∠ADB >∠CDE.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 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33.【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再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 ∠E =∠ECD -∠EBC =(∠ACD -∠ABC )=∠A.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 点评:熟练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34.【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即可判断. ∵∠ADC =∠ACD ,∠ACD >∠B ∴∠ACB >∠B.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 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35.【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B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证得∠FBC +∠FCB =∠D +∠E ,结论. 连接BC , ∵∠FBC +∠FCB =180°-∠BFC ,∠D +∠E =180°-∠DFE ∴∠FBC +∠FCB =∠D +∠E ∴∠A +∠ABE +∠ACD +∠D +∠E =∠A +∠ABE +∠ACD +∠FBC +∠FCB =180°.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辅助线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36.【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即可得到规律,求得结果. 由题意得十边形的内角和:(10-2)×180°=1440°,n 边形的内角和:(n-2)×180°.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点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指导思想,因而找规律问题在中考中极为常见,常见的不仅有式子的变化规律,往往更多的是图形的变化规律,一般难度较大. 37.【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A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连接AC ∵∠B+∠BAC+∠ACB=180°,∠D+∠DAC+∠ACD=180° -∴ (∠B+∠BAC+∠ACB)+(∠D+∠DAC+∠ACD)=180°+180° -∴∠B+∠D+(∠BAC+∠DAC)+(∠ACB+∠ACD)=360° -∴∠B+∠C+∠BAD+∠BCD=360° -即四边形ABCD 的内角和等于360°.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辅助线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38.【解析】 试题分析:由AB ∥CF 可得∠A=∠ACF ,∠B=∠FCD ,再结合对顶角相等、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结果. ∵AB ∥CF -∴∠A=∠ACF ,∠B=∠FCD -又∵∠ACB=∠DCE -∴∠A+∠B+∠C=∠ACF+∠FCD+∠DCE=18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点评:辅助线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39.【解析】 试题分析:由∠BAD=120•°,∠ADC=105°可得∠PAD 与∠PDA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PAD+∠BAD=180°,∠PDA+∠ADC=180° -∴∠PAD=180°-∠BAD=180°-120°=60°,∠PDA=180°-∠ADC=180°-105°=75° -又∵∠P+∠PAD+∠PDA=180° -∴∠P=180°-∠PAD-∠PDA=180°-60°-75°=45°.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4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9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FE 、∠BFC 的度数,即可求得结果.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90° -∴∠AFE=90°-∠AEF=90°-30°=60°,-∠BFC=90°-∠BCF=90°-28°=62° -∴∠EFC=180°-∠AFE-∠BFC=180°-60°-62°=58°.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是初中数学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41.【解析】 试题分析:由∠B=30°,∠C=65°可得∠BAC 的度数,再根据AD 平分∠BAC 可得∠DAC 的度数,再结合AE ⊥B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B=30°,∠C=65° -∴∠BAC=180°-∠B-∠C=180°-30°-66°=84° -又∵AD 平分∠BAC -∴∠DAC=∠BAC=×84°=42° -∵AE ⊥BC -∴∠EAC=90°-∠C=90°-66°=24° -∴∠DAE=∠DAC-∠EAC=42°-24°=18°.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 点评:此类问题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42.【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C ,公共角∠B ,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果. ∵∠A=∠C ,∠B=∠B ,∠ADB=180°-∠A-∠B ,∠CEB=180°-∠C-∠B ∴∠ADB=∠CEB.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通过题目中的条件找到不相关的两个量的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43.【解析】 试题分析:(2)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FIG 的度数,由∠2的度数可得∠FGI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KO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 (2)如图 ∵AB ∥CD ,EF ⊥AB ∴∠FIG =90° ∵∠2=135°。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角的比较与运算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角的比较与运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用度、分、秒表示91.34︒为( )A .9120'24''︒B .9134'︒C .9120'4''︒D .913'4''︒2.如图,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AOC =∠1+∠2B .∠AOC =∠AOD -∠3 C .∠1+∠2=∠3 D .∠AOD -∠1-∠3=∠23.如图所示,//CD AB ,OE 平分∠AOD ,80EOF ∠=︒,60D ∠=︒,则∠BOF 为( )A .35︒B .40︒C .25︒D .20︒4.若110AOC ∠=︒,OB 在AOC ∠内部,OM 、ON 分别平分AOC ∠和AOB ∠,若23MON ∠=︒,则AOB ∠度数为( ).A .43.5︒B .46︒C .64︒D .87︒5.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连接DE ,过点B 作BF 平分ABC ∠,交DE 于点F ,若4EF =,7AD =,则BC 的长为( )A .22B .20C .18D .166.如图,O 是直线AD 上一点,射线,OC OE 分别平分,AOB BOD ∠∠,则COE ∠的大小为( )A .120°B .60°C .90°D .150°7.如图,在22⨯的正方格中,连接AB 、AC 、AD ,则图中1∠、2∠、3∠的和( ).A .必为锐角B .必为直角C .必为钝角D .可能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8.已知∠A =20°18′,∠B =20°15′30″,∠C =20.25°,则度数最大的是( )A .∠AB .∠BC .∠CD .无法确定9.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1)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2)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模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样做的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若AB=2CB ,则点C 是AB 的中点;(4)若∠A=20°18′.∠B=20°28″,∠C=20.25°,则有∠A >∠C >∠B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已知2,AOB BOC ∠=∠若30,BOC ∠=则AOC ∠等于( )A .90B .120或60C .30D .30或9011.把一副三角板ABC 与BDE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拼接在一起,其中A 、D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BM 为∠ABC 的角平分线,BN 为∠CBE 的角平分线.下列结论∠∠MBN =45o ,∠∠BNE =∠BMC ,∠∠EBN =65o ,∠2∠NBD =∠CBM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2.如图,已知BM 平分∠ABC ,且BM //AD ,若∠ABC =70°,则∠A 的度数是()A .30°B .35°C .40°D .70°二、填空题13.3242'︒=______°.14.下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BAC ∠________DAE ∠.(填“>”,“=”或“<”)15.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13BOD COD ∠=∠,15BOD ∠=︒,则COD ∠=_____,BOC ∠=______,AOB ∠=______.16.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正三角形OEF 绕点O 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当AE =BF 时,∠AOE 的大小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17.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OC 是AOB ∠的平分线,3128COD '∠=︒,求AOD ∠的度数.18.如图,直线,EF CD 相交于点,,O OA OB OC ⊥平分AOF ∠.(1)若40AOE ∠=︒,求∠BOD 的度数;(2)若30BOE ∠=︒,求∠DOE 的度数.19.如图1,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AB 上,∠BCE 与∠BEC 互余,过点E 作EF CD ,交AD 于点F .(1)若EF ∠CE ,求证:∠AEF =∠BCE ;(2)如图2,EG 平分∠BEC 交DC 延长线于点G ,∠BCD +∠ECD =180°.点H 在FD 上,连接EH ,CH ,∠AHE +∠BCH =90°.当∠D +∠AEF =2∠G 时,判断线段CH 与CE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0.已知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M ,N 分别为OA ,OC 上的点,线段OM ,ON 同时分别以30/s ︒,10/s ︒的速度绕点O 逆时针转动,设转动时间为s t .(1)如图(1),若120AOB ∠=︒,OM ,ON 逆时针转动到OM ',ON '处.∠若OM ,ON 的转动时间t 为2,则BON COM ''∠+∠=________;∠若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求M ON ''∠的值.(2)如图(2),若4AOB BOC ∠=∠,当OM ,ON 分别在AOC ∠,BOC ∠内部转动时,请猜想COM ∠与BO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A【分析】根据度分秒的进率''"160,160︒==把度可化为分和秒的形式即得.【详解】由度分秒的进率可得''"'"91.34910.346091200.460912024︒=︒+⨯=︒+⨯=︒故选:A.【点睛】考查了度分秒的进率关系式,注意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60,熟记进率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2.C【分析】结合图形根据角的和差关系逐项作出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A. ∠AOC =∠1+∠2,判断正确,不合题意;B. ∠AOC =∠AOD -∠3,判断正确,不合题意;C. ∠1+∠2=∠AOC ,∠AOC 与∠3不一定相等,判断错误,符合题意;D. ∠AOD -∠1-∠3=∠2判断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图形确定角的和差关系,理解题意并结合图形作出判断是解题关键.3.B【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60BOD D ∠=∠=︒,20DOF ∠=︒,然后即可求出∠BOF 的度数.【详解】解:∠//CD AB ,60D ∠=︒∠60BOD D ∠=∠=︒,18060120AOD ∠=︒-︒=︒,∠OE 平分∠AOD , ∠1120602DOE ∠=⨯︒=︒, ∠806020DOF EOF DOE ∠=∠-∠=︒-︒=︒;∠602040BOF BOD DOF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求出角的度数.4.C【分析】首先根据AOC ∠的度数和OM 平分AOC ∠求出AOM ∠的度数,然后可求出AON ∠的度数,最后根据ON 平分AOB ∠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详解】如图所示,∠110AOC ∠=︒,OM 平分AOC ∠, ∠1552AOM AOC ∠=∠=︒,∠=552332AON AOM MON ∠∠-∠=︒-︒=︒,∠ON 平分AOB ∠,∠264AOB AON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求角度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求出AOM ∠的度数.5.A【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平行线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线段DE 的长度,进一步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出BC 的长.【详解】解:D ,E 为AB ,AC 中点,AD =7, //DE BC ∴,且12DE BC =,AD =BD=7 DFB FBC ∴∠=∠, 又BF 平分ABC ∠,DBF FBC ∴∠=∠,即DFB DBF ∠=∠,7DF BD ∴==,则7411DE DF FE =+=+=,222BC DE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熟练运用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根据平角的概念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列式求解.【详解】解:∠O 是直线AD 上一点∠180AOD ∠=︒∠射线,OC OE 分别平分,AOB BOD ∠∠ ∠12COB AOB ∠=∠,12EOB BOD ∠=∠ ∠1111=()902222COE COB EOB AOB BOD AOB BOD AOD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角及角平分线的概念,正确理解相关概念列出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关键.7.C【分析】标注字母如图所示,正方格,将正方格沿AC 对折,可得∠1=∠HDA ,可求∠3+∠1=90°,可得1∠+2∠+3∠>90°即可.【详解】解:标注字母如图所示,∠正方格,将正方格沿AC 对折,∠∠1=∠HDA ,∠∠3+∠1=∠3+∠HDA =90°,∠1∠+2∠+3∠>90°∠图中1∠、2∠、3∠的和是钝角.故选择C .【点睛】本题考查网格中的角度问题,掌握正方形网格的边有平行,将角转化∠1=∠HDA ,求出∠3+∠1=90°是解题关键.8.A【分析】将∠A 、∠B 、∠C 统一单位后比较即可.【详解】∠∠A =20°18′,∠B =20°15′30″,∠∠A >∠B ,∠∠C =20.25°=20°15′,∠∠A >∠C ,则度数最大的是∠A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转化计算,解决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是把各个角的度数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大小.9.A【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线段的中点的定义以及角的比较即可作出判断.【详解】(1)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错误;(2)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模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样做的原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错误;(3)当C 在线段AB 上,且AB=2CB 时,点C 是AB 的中点,当C 不在线段AB 上时,则不是中点,故命题错误;(4)若∠A=20°18′.∠B=20°28″,∠C=20.25°,则有∠A >∠C >∠B ,正确;所以有1个正确.故选A .【点睛】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以及角的大小的比较,正确理解定义是关键. 10.D【分析】可分两种情况讨论:当射线OB 在AOC ∠中时,当射线OC 在AOB ∠中时,分别求出结果即可.【详解】解:如图1,当射线OB 在AOC ∠中时,2AOB BOC ,30BOC ∠=︒,60AOB ∴∠=︒,90AOC AOB BOC ∴∠=∠+∠=︒,如图2,当射线OC 在AOB ∠中时,2AOB BOC ,30BOC ∠=︒,60AOB ∴∠=︒,30AOC AOB BOC .故选:D .【点睛】本题是角的加减运算,能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1.C【分析】根据三角板中角的度数及角平分线的概念逐个进行分析判断.【详解】解:由题意可得:90EBD ∠=︒,60ABC ∠=︒,∠150EBC EBD ABC ∠=∠+∠=︒,∠BM 为∠ABC 的角平分线,BN 为∠CBE 的角平分线, ∠1302CBM ABC ∠=∠=︒,1752NBC EBN EBC ∠=∠=∠=︒,故∠错误; ∠∠MBN =NBC CBM ∠-∠=45o ,故∠正确;∠BNE =180°-E EBN ∠-∠=60°,∠BMC =90°-CBM ∠=60°,∠∠BNE =∠BMC ,故∠正确;9015NBD EBN ∠=︒-∠=︒,∠2∠NBD =∠CBM ,故∠正确;正确的是∠∠∠,共3个,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B【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C 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 的度数.【详解】解:∠BM 平分∠ABC ,∠∠MBA =12∠ABC =35°.∠BM ∠AD ,∠∠A =∠MBA =3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32.7 【分析】根据42324232+()60'︒=︒︒解答. 【详解】解:42324232+()32+0.732.760'︒=︒︒=︒︒=︒ 故答案为:32.7.【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换算,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4.>【分析】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进行比较大小.【详解】解:如下图所示,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FAG BAC ∠=∠=︒,∠BAC DAE ∠>∠.故答案为.>另:此题也可直接测量得到结果.【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5. 45︒ 30 60︒【分析】根据13BOD COD ∠=∠,15BOD ∠=︒可求出COD ∠的度数,COD BOD ∠-∠即可求BOC ∠的度数,然后根据OC 是AOB ∠的平分线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详解】∠13BOD COD ∠=∠,15BOD ∠=︒, ∠345COD BOD ∠=∠=︒;∠451530BOC COD BOD ∠=∠-∠=︒-︒=︒;∠OC 是AOB ∠的平分线,∠260AOB BOC ∠=∠=︒.故答案为:45︒;30;60︒.【点睛】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16.15°或165°【详解】分情况讨论:(1)如图(1),连接AE 、BF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OA =OB ,∠AOB =90°. ∠∠OEF 为等边三角形,∠OE =OF ,∠EOF =60°.∠在∠OAE 和∠OBF 中,,{,,OA OB OE OF AE BF ===∠∠OAE∠∠OBF (SSS ), ∠1(9060)152AOE BOF ∠=∠=⨯︒-︒=︒. (2)如图(2),连接AE 、BF .∠在∠AOE 和∠BOF 中,,{,,OA OB OE OF AE BF ===∠∠AOE∠∠BOF (SSS ),∠∠AOE =∠BOF ,∠∠DOF =∠COE , ∠1(9060)152COE ∠=⨯︒-︒=︒,∠∠AOE =180°-15°=165°. 综上,∠AOE 的大小为15°或165°.17.5832'︒.【分析】首先根据O 是直线AB 上一点,OC 是AOB ∠的平分线,求出AOC ∠的度数是90°;然后根据AOD AOC COD ∠=∠-∠即可求出AOD ∠的度数.【详解】解:∠O 是直线AB 上一点,OC 是AOB ∠的平分线,∠180290AOC ∠=÷=,∠3128COD '∠=,∠9031285832AOD AOC CO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度的计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清楚角平分线的定义.18.(1)20°;(2)60°【分析】(1)先求出∠AOF=14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C=70°,再由垂线的定义得到∠AOB=90°,则∠BOD=180°-∠AOB-∠AOC=20°;(2)先求出∠AOE=60°,从而得到∠AOF=12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OC =60°,则∠COE=∠AOE+∠AOC=120°,∠DOE=180°-∠COE=60°.【详解】解:(1)∠∠AOE=40°,∠∠AOF=180°-∠AOE=140°,∠OC平分∠AOF,∠∠AOC=1∠AOF=70°,2∠OA∠OB,∠∠AOB=90°,∠∠BOD=180°-∠AOB-∠AOC=20°;(2)∠∠BOE=30°,OA∠OB,∠∠AOE=60°,∠∠AOF=180°-∠AOE=120°,∠OC 平分∠AOF ,∠∠AOC =12∠AOF =60°,∠∠COE =∠AOE +∠AOC =60°+60°=120°,∠∠DOE =180°-∠COE =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中角度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19.(1)见解析(2)∠D =∠BCG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EF CE ⊥得出90FEC ∠=︒,进而根据已知得出90BCE BEC ∠+∠=︒,从而求解;(2)先证明ECD BCG ∠=∠,然后设ECD BCG x ∠=∠=,表示出1802BCE x ∠=︒-,290BEC x ∠=-︒,进而表示出180180FEC ECD x ∠=︒-∠=︒-,18090AEF FEC BEC x ∠=︒-∠-∠=︒-,求出135FEG ∠=︒,45G ∠=︒,进而求出D x ∠=,得出D BCG ∠=∠. (1)证明:∠EF ∠CE ,∠∠FEC =90°,∠∠AEF +∠BEC =90°.∠∠BCE 与∠BEC 互余,∠∠BCE +∠BEC =90°,∠∠AEF =∠BCE ;(2)解:∠∠BCD +∠ECD =180°,∠BCD +∠BEG =180°,∠∠ECD =∠BCG .设∠ECD =∠BCG =x ,∠∠BCE =180°﹣2x ,∠BEC =2x ﹣90°.∠EG 平分∠BEC ,∠∠BEG =∠GEC =x ﹣45°.∠EF CD ,∠∠FEC =180°﹣∠ECD =180°﹣x ,∠∠AEF =180°﹣∠FEC ﹣∠BEC =90°﹣x ,∠FEG =∠FEC +∠GEC =180°﹣x +x ﹣45°=135°,∠∠G =180°﹣CFEG =45°.∠∠D +∠AEF =2∠G ,∠∠D =2∠G ﹣∠AEF =90°﹣(90°﹣x )=x ,∠∠D =∠BCG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 20.(1)∠40゜;∠60゜;(2)3COM BON ∠=∠,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求出∠AOM′、CON′,再表示出∠BON′、∠COM′,然后相加并根据∠AOB=120°计算即可得解;∠先由角平分线求出∠AOM′=∠COM′=12∠AOC ,∠BON′=∠CON′=12∠BOC ,再求出∠COM′+∠CON′=12∠AOB=12×120°=60°,即∠M′ON′=60°; (2)设旋转时间为t ,表示出∠CON 、∠AOM ,然后列方程求解得到∠BON 、∠COM 的关系,再整理即可得解.【详解】(1)∠线段OM 、ON 分别以30°/s 、10°/s 的速度绕点O 逆时针旋转2s ,∠∠AOM′=2×30°=60°,∠CON′=2×10°=20°,∠∠BON′=∠BOC -20°,∠COM′=∠AOC -60°,∠∠BON′+∠COM′=∠BOC -20°+∠AOC -60°=∠AOB -80°,∠∠AOB=120°,∠∠BON′+∠COM′=120°-80°=40°;故答案为:40°;∠∠OM′平分∠AOC ,ON′平分∠BOC , ∠∠AOM′=∠COM′=12∠AOC ,∠BON′=∠CON′=12∠BOC , ∠∠COM′+∠CON′=12∠AOC+12∠BOC=12∠AOB=12×120°=60°, 即∠MON=60°;(2)∠COM=3∠BON ,理由如下:设∠BOC=x ,则∠AOB=4x ,∠AOC=3x ,∠旋转t 秒后,∠AOM=30t ,∠CON=10t ,∠∠COM=3x-30t=3(x-10t),∠NOB=x-10t,∠∠COM=3∠BON.【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读懂题目信息,准确识图并表示出相关的角度,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角的相关计算和证明(讲义及答案)
角的相关计算和证明(讲义)课前预习背默我们到目前学习过的定理: (1)平行线: 判定:①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②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③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性质:①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 ②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 ③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 (2)余角、补角、对顶角:同角(等角)的余角__________;同角(等角)的补角________;对顶角________. (3)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________;三角形的外角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睛在证明的过程中,由平行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垂直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外角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讲精练1. 如图,AB ∥EF ∥CD ,∠ABC =45°,∠CEF =155°,则∠BCE =_________.F ED CBA2. 如图,在△ABC 中,∠B =60°,∠A =40°,DC 平分∠ACB 交AB 于点D ,过点D作DE ∥BC 交AC 于点E ,则∠EDC =_____.EDBAG FEDCBA第2题图 第3题图3.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DC =∠DCB =90°,G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DG ,AE ⊥DG 于点E ,CF ⊥DG 于点F .若 ∠DAE =25°,则∠GCF =_________.4. 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C =45°,在Rt △AFG 中,∠G =90°,∠FAG =45°,∠CAG =20°,则∠AEB =_______,∠ADC =________.GF E DCBAG FEDCBA第4题图 第5题图5. 如图,ED ⊥AB 于点D ,EF ∥AC ,∠A =35°,则∠DEF =______.6. 如图,在△ABC 中,∠B =60°,P 为BC 上一点,且∠1=∠2,则∠APD =________.21PDCBA7. 如图,E ,F 分别在AB ,CD 上,EC ⊥AF ,垂足为点O ,∠1+∠C =90°,∠2=∠D .求证:AB ∥CD .21O E BA8. 如图,在△ABC 中,∠B =35°,∠C =75°,AD ⊥BC 于D ,AE 平分∠BAC ,求∠EAD 的度数.9. 如图,直线AD 分别与直线BF ,EG 相交于点C ,D .若∠D=∠A+∠B ,∠BFE =75°,∠G =35°,求∠EFG 的度数.FEDCBAE DCA10.如图,BP平分∠ABC,CP平分△ABC的外角∠ACE.求证:∠A=2∠P.证明:如图,设∠PBC=α,∠PCE=β∵BP平分∠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ABC=2∠PBC=2α(_____________________)∵CP平分∠ACE (_____________________)∴∠ACE=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ACE是△ABC的一个外角(_____________________)∴∠ACE =∠ABC+∠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_____________________)∵∠PCE是△BCP的一个外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β=2α+2∠P(_____________________)∴∠A=2∠P (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求证:1902D A∠=︒+∠.AB CDCBA【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相等;相等;相等.(3)180°;互余;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知识点睛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精讲精练 1. 20° 2. 40° 3.25°4. 65°,70°5. 125°6. 60°7. 证明:如图,21O E FD CBA∵EC ⊥AF (已知)∴∠COF =90°(垂直的定义)∴∠C +∠2=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1+∠C =90°(已知) ∴∠1=∠2(同角的余角相等) ∵∠2=∠D (已知) ∴∠1=∠D (等量代换)∴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 解:如图,E D C BA在△ABC 中,∠B =35°,∠C =75°(已知)∴∠BAC =180°-∠B -∠C=180°-35°-75°=7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AE 平分∠BAC (已知) ∴∠BAE =12∠BAC=12×70°=35°(角平分线的定义)∵∠AED是△ABE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ED=∠B+∠BAE=35°+35°=70°(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D⊥BC(已知)∴∠ADE=90°(垂直的定义)∴∠AED+∠EAD=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EAD=90°-∠AED=90°-70°=20°(等式的性质)9.解:如图,∵∠ACF是△ABC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CF=∠A+∠B(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D=∠A+∠B (已知)∴∠ACF=∠D(等量代换)∴BF∥D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FE=∠FEG(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FE=75°(已知)∴∠FEG=75°(等量代换)在△FEG中,∠FEG=75°,∠G=35°(已知)∴∠EFG =180°-∠FEG-∠G=180°-75°-35°=7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0.证明:如图,设∠PBC=α,∠PCE=β∵BP平分∠ABC (已知)∴∠ABC=2∠PBC=2α(角平分线的定义)∵CP平分∠ACE (已知)∴∠ACE=2∠PCE=2β(角平分线的定义)∵∠ACE是△ABC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CE=∠ABC+∠A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β=2α+∠A (等量代换)∵∠PCE是△BCP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PCE=∠PBC+∠P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β=α+∠P (等量代换)∴2β=2α+2∠P(等式的性质)∴∠A=2∠P (等式的性质)11.证明:如图,设∠DBC=α,∠DCB=β∵BD平分∠ABC(已知)∴∠ABC=2∠DBC=2α(角平分线的定义)∵CD平分∠ACB(已知)∴∠ACB=2∠DCB=2β(角平分线的定义)∵∠ABC+∠ACB+∠A=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α+2β+∠A=180° (等量代换)∴1902∠Aαβ++=︒(等式的性质)∵∠DBC+∠DCB+∠D=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α+β+∠D=180°(等量代换)∴1902D A∠=︒+∠(等式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习题(答案)
三角形内角和习题(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角形内角和习题(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角形内角和习题(答案)的全部内容。
三角形内角和综合习题精选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2.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三角形ABD中线,(1)∠ABE=15°,∠BAD=35°,求∠BED的度数;(2)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3)若△ABC的面积为6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3.如图,DB是△ABC的高,AE是角平分线,∠BAE=26°,求∠B FE的度数.4.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2)当P点在线段AD上运动时,猜想∠E与∠B、∠ACB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5.(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A=30°,则∠ABC+∠ACB=_________,∠XBC+∠XCB=_________.(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使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6.如图1,△ABC中,∠A=50°,点P是∠ABC与∠ACB平分线的交点.(1)求∠P的度数;(2)猜想∠P与∠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3)若点P是∠CBD与∠BCE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4)若点P是∠ABC与∠ACF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2)、(3)、(4)小题只需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7.如图,已知△ABC中,∠B=∠E=40°,∠BAE=60°,且AD平分∠BAE.(1)求证:BD=DE;(2)若AB=CD,求∠ACD的大小.8.如图,A、B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点A以每秒x个单位长度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长度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1)若|x+2y﹣5|+|2x﹣y|=0,试分别求出1秒钟后A、B两点的坐标;(2)设∠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问: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P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延长BA至E,在∠ABO的内部作射线BF交x轴于点C,若∠EAC、∠FCA、∠AB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过点G作BE的垂线,垂足为H,试问∠AGH和∠BGC的大小关系如何?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9.如图所示,点E在AB上,CE,DE分别平分∠BCD,∠ADC,∠1+∠2=90°,∠B=75°,求∠A的度数.10.如图,∠AOB=90°,点C、D分别在射线OA、OB上,CE是∠ACD的平分线,CE的反向延长线与∠CDO的平分线交于点F.(1)当∠OCD=50°(图1),试求∠F.(2)当C、D在射线OA、OB上任意移动时(不与点O重合)(图2),∠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11.如图,△ABC中,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BC>∠C),(1)试说明∠BOA=90°+∠C;(2)当AD是高,判断∠DAE与∠C、∠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2.已知△ABC中,∠BAC=100°.(1)若∠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如图1所示,试求∠BOC的大小;(2)若∠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即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三等分的射线)相交于O,O1,如图2所示,试求∠BOC的大小;(3)如此类推,若∠ABC和∠ACB的n等分线自下而上依次相交于O,O1,O2…,如图3所示,试探求∠BOC的大小与n的关系,并判断当∠BOC=170°时,是几等分线的交线所成的角.答案与评分标准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
∴∠A+2∠B=180°
(等量代换)
∴∠A=2α
(同角的补角相等)
即∠A=2∠BCD
2
6. 已知:如图,AB∥DE,∠1=∠ACB,AC 平分∠BAD. 求证:AD∥BC.
7. 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E 为 AD 上一点, 且 EF⊥BC 于 F.若∠B=30°,∠C=70°,求 ∠DEF 的度数.
证明:如图,
设∠BCD=α
∵CD⊥AB
(已知)
∴∠BDC=90°
(垂直的定义)
∴∠BCD+_____=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α+2∠B=180°
(等量代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CB
=180°-50°-70° =6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5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 60° 2. 270° 3. B 4. A 5. 证明:如图,
设∠BCD=α
∵CD⊥AB
(已知)
∴∠BDC=90°
(垂直的定义)
∴∠BCD+∠B=90°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α+2∠B=180°
角的相关计算和证明(习题)
例题示范
例 1: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交 BC 于点 D,AE⊥BC 于点 E.若∠ADE=80°,∠EAC=20°,则 ∠B=_______.
思路分析 ①读题标注:
②梳理思路: 从条件出发,看到 AE⊥BC 想到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再 结合已知的角度可求出∠DAE=10°,∠C=70°; 由 AD 平分∠BAC 可知∠BAC=60°; 把∠B 看作△ABC 的一个内角,则∠B=180°-60°-70°=50°. (思路不唯一,也可将∠B 看作△ABD 的一个内角,则∠ADE 是△ABD 的一个外角,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进行求解.)
(等量代换)
∵∠A+∠B+∠ACB =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B=∠ACB
(已知)
∴∠A+2∠B=180°
(等量代换)
∴∠A=2α
(同角的补角相等)
即∠A=2∠BCD
6. 证明:如图,
∵AB∥DE(已知) ∴∠1=∠BA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 平分∠BAD(已知) ∴∠DAC=∠BAC(角平分线的定义) ∴∠1=∠DAC(等量代换) ∵∠1=∠ACB(已知) ∴∠DAC=∠ACB(等量代换)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 解:如图, 在△ABC 中,∠B=30°,∠C=70°(已知) ∴∠BAC=180°-∠B-∠C
解:如图, ∵DE∥BC(已知) ∴∠EFC=∠D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EF=50°(已知) ∴∠EFC=50°(等量代换)
∵EF∥AB(已知) ∴∠B=∠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50°(等量代换)
在△ABC 中,∠C=70°,∠B=50°(已知) ∴∠A=180°-∠B-∠C
巩固练习
1. 已知:如图,AB⊥BD 于点 B,ED⊥BD 于点 D,C 是线段 BD 上一点.若 AC⊥CE,∠A=30°,则∠E=______.
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2. 已知:如图,△ABC 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
线剪去∠C,则∠1+∠2=____________.
1
3. 已知:如图,∠A=32°,∠B=45°,∠C=38°,则∠DFE=( )
4
2. 阅读材料 我们是怎么做几何题的?
例 1:已知:如图,DE∥BC,EF∥AB,∠DEF=50°,∠C=70°, 求∠A 的度数.
第一步:读题标注,把题目信息转移到图形上;(请把条件标 注图上) 第二步:走通思路,要求∠A 的度数,怎么想? 要求∠A,可以把∠A 看作△ABC 的一个内角,∠C 度数已知, 只需求出∠B 的度数即可; 结合题中的条件,由 DE∥BC,∠DEF=50°得∠EFC=∠DEF=50°, 再由 EF∥AB 得∠B=∠EFC=50°; 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得∠A=180°-∠B-∠C=180°-50°-70°=60°. 第三步:规划过程 过程分成三块: ①由 DE∥BC,∠DEF=50°得∠EFC=∠DEF=50°; ②由 EF∥AB 得∠B=∠EFC=50°; 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A. 第四步:书写过程
6
=180°-30°-70° =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AD 平分∠BAC(已知) ∴∠BAD= 1 ∠BAC 2 = 1 ×80°
2 =40°(角平分线的定义) ∵∠EDF 是△ABD 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 ∴∠EDF=∠B+∠BAD(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的和)
∵∠B=30°(已知) ∴∠EDF=30°+40°
=70°(等量代换) ∵EF⊥BC(已知) ∴∠EFD=90°(垂直的定义) ∴∠EDF+∠DEF=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DEF=90°-∠EDF
A.120°
B.115°
C.110°
D.105°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4.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1:2,DE⊥AB 于 E,且
∠FCD=60°,则∠D=( )
A.50°
B.60°
C.70°
D.80°
5. 已知:如,在△ABC 中,∠B=∠ACB,CD⊥AB,垂足为 D. 求证:∠A=2∠BCD.
3
8. 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EF⊥AD 于点 P, 交 BC 延长线于点 M.已知∠ACB=70°,∠B=40°,求∠M 的 度数.
思考小结
1. 我们在做几何证明题的时候,可以从已知出发,看条件如何 用,比如看到平行线,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垂直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也可以从目标出发,根据目标倒推,比如把角看 作什么角,看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考虑__________________, 看作外角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