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小学常识--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表意到表音,或者 兼表意和表音的重大根本性变化。
传统小学与西方语言学比较

西方语言学分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
1、文字学在西方这个三分法中没有地位,因为他们只用 为数不多的字母来记录自己的语言,用不着像中国语言 学那样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 2、音韵学大体上相当于语音学,训诂学有一部分内容和 词汇学相当,但是侧重点不同。 3、西方的语法学,我国传统的语言学里没有和它相应的 部门。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不研究语法,词在句子中的 次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我国 古代研究语法正是抓住这个特点,在虚词和句读方面下 了不少功夫。它不像西方的语法学对语言的规则作全面 的描写,而是着重干难解的虚词和特殊的句法结构的分 析。就这个意义看,它属于训诂学的范围,但训诂学主 要研究的还是语言的历史。
汉字
义 形




韩愈:凡作文章,宜略识字。 戴震:自昔儒者,其结发从事,必先小学。 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未 有能外于小学文字者也。 训诂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我心自然之义理,乃因 之以明。 段玉裁: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 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 知义。 钱大昕: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有训诂以求义理。 陈澧: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小学”释义

《大戴礼记·保傅》篇: 及太子少长,知妃(好)色,则入于小学。
北周卢辨注:
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太学也。 “小学”为古代教育幼童的机构。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小序
古小学所教,不过“六书”之类。故《汉志》以《弟 子职》附《孝经》,而《史籀》等十家四十五篇列为“小 学”。《隋志》增以金石刻文,《唐志》增以书法、书品, 已非初旨。自朱子作《小学》以配《大学》,赵希弁《读 书附志》遂以《弟子职》之类并入“小学”,又以《蒙求》 之类相参并列,而“小学”益多歧矣。考订源流,惟《汉 志》根据经义,要为近古。今以论幼仪者别入“儒家”, 以论笔法者别入“杂艺”,以《蒙求》之属隶故事、以便 记诵者,别入“类书”。惟以《尔雅》以下,编为训诂; 《说文》以下,编为字书;《广韵》以下,编为韵书。庶 体例谨严,不失古义。其有兼举两家者,则各以所重为主。 (如李焘《说文五音韵谱》实字书,袁子让《字学元元》 实论等韵之类)悉条其得失,具于本篇。
上图为罗振玉拓毛公鼎文铭文
朱子《小学》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朱熹
《小学》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 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 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鉴古、嘉言和善行,均 各有立教、明伦、敬身三纲目。 鉴古,按三个纲目记载夏商时三代时圣人贤者已行之迹;嘉言 和善行则是按三个纲目记载汉以后贤者的嘉言善行:这三部分 都是相对应地实证内篇的论述的。三个纲目中,最主要的是明 伦。立教的目的是为了明伦,敬身也是为了明伦。 明伦便是明人之伦,便是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 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人之伦理不明则尊卑上下轻重厚薄之序 混乱而不可理,所以教者必须以明伦为教,学者必须以明伦为 学。
解字系传》,解明《说文解字》一书。
《说文解字》体例

《说文解字》首创 部首编排法,共分 为540部。总结了 先前的“六书”理 论,创造了系统解 释文字之法,先解 释字义,再剖析形 体构造,最后注明 读音。
历史发展中“小学”的内容
1、字书——《史籀》十五篇、《八体六技》、《仓颉》一篇、《凡将》 一篇、《急就》一篇、《元尚》一篇、《训纂》一篇、《别字》十 三篇、《仓颉传》一篇、扬雄《仓颉训纂》一篇、杜林《仓颉训纂》 一篇、杜林《仓颉故》一篇。 (《汉书·艺文志》) 2、训诂书——《尔雅》(《汉书·艺文志》入《孝经》类) 3、韵书——自《隋书·经籍志》始:《声类》、《声韵》、《韵集》 4、金石刻文——《隋志》:《秦皇东巡会稽刻石文》、一字石经《周 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 《论语》、《典论》,三字石经《尚书》、《春秋》 5、书法书品——旧、新《唐志》:庾肩吾《书品》一卷、颜之推《笔 墨法》一卷等 6、幼仪——《弟子职》(《汉书·艺文志》入《孝经》类)、《朱子 小学》 7、《蒙求》类——《蒙求》,唐李瀚撰。取经传故事,编为四言韵语, 取《易·蒙》“童蒙求我”之义,以教学童。后代仿作者多有。
文字学
汉字文字的发展
1、商周系统、六国文字 2、秦、汉文字 3、隶书 4、草书 5、行书 6、正书(真书、楷书)
字书初祖——《说文解字》
许慎解释《说文解字》书名: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 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后汉书》说许慎“性纯笃﹐博学经籍﹐马融常 推敬之﹐时人为之语﹕五经无双许叔重”。
小学常识
——文字、音韵、训诂
内容提要
总论:“小学”的历史发展 一:文字学 二:音韵学 三:训诂学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

如果中国人屈从西方国家的再三要求,引 进一种字母文字,„„中国人就会失掉他 们对持续了四千年的丰富的文化典籍的继 承权。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

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 的文化基础之时。 ——高本汉
字书初祖——《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 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 汉时期的许慎。该书原十四篇,叙目一篇。正 文以小篆为主,收入9,353字,还有古文、籀 文等异体重文1,163字,解说133,441字。现 在通用版本由北宋徐铉(鼎臣)校定。徐氏本 的篇目很多,每篇又分成了上下两卷,总共三 十卷,收入9,431字,重文1,279字,解说 122,699字。徐铉之弟徐锴(楚金)则撰有《说文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 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 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 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钱穆《朱子新学案》
《四库全书总目》之“小学”

1、字书——文字学—— 字形 2、音韵——音韵学—— 字音 3、训诂——训诂学—— 字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