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地球与宇宙复习(2)

合集下载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 测试卷(含答案)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 测试卷(含答案)

第3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主要位于()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大西洋板块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3.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A.地壳的凹陷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6.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C.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D.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7.下列经度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20°E、0°、20°W、40°W B.160°E、180°、160°W、140°WC.120°E、100°E、80°E、60°E D.80°W、100°W、120°W、140°W8.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A.1:10 000B.1:1 000C.1:100 000D.1:1009.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①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②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③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④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10.花岗岩、砂岩、大理石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11.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B.富士山是死火山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埋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1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13.如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从地下喷出的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A.岩浆岩和变质岩B.变质岩和沉积岩C.沉积岩和岩浆岩D.沉积岩和变质岩14.在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15.在科学研究或学习中,常因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要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2课时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2课时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第2课时)
昼夜长短变化
1.__极__昼____现象——太阳整日不落;_极__夜_____现象——太阳 整日不出。 2.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_长__于___夜,越往北, 昼 ______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 各地长夜于________昼,越往夜南,______越昼长,______南越极短圈; __________内出现极夜现象。
11.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地球公转产生了( C )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现象
C.四季的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
(2)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 S)的时候,杭州地区的昼夜长 短是( B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白昼最长
(3)我国首都所在地北京一年太阳光直射的次数是( A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8.读地球公转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西向东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夏__至__日____,此时 南极地区是_极_夜______(填“极昼”或“极夜”)。
(3)当地球运行到位___C_____位置时(填字母),哈尔滨白昼时间 最短。 (4)当地球运行到D处时,太阳直射在___赤_道____上。
1.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我国国庆节这天,太阳直射点在( C ) A.北极 B.北半球 C.南半球 D.赤道
3.全球昼夜等长的时间是在( C ) A.春分日或夏至日 B.秋分日或冬至日 C.春分日或秋分日 D.夏至日或冬至日
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D ) A.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C.赤道到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 复习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 复习教案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11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7、太阳活动情况小结: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2021-2022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复习试卷(单元测试)

2021-2022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复习试卷(单元测试)

2021-2022学年苏教版(2017)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A.托勒密B.伽利略C.开普勒D.哥白尼2.小熊座()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A.头部B.腰部C.尾部D.背部3.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土星B.木星C.水星D.地球4.下列属于类木行星的是()。

A.水星B.地球C.土星D.火星5.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是()。

A.杨利伟B.费俊龙C.翟志刚6.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1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乐曲。

A.天宫1号B.风云1号C.东方红1号7.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地球B.土星C.木星8.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

A.嫦娥1号B.东方红1号C.天宫1号D.长征1号二、判断题9.火星漫游车属于空间探测器的一种。

(______)10.银河中每一个亮点都是一颗恒星。

(______)11.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太空没有氧气。

(______)12.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

(______)13.首先发现天王星的是法国人勒威耶。

(______)14.银河系中有超过1000亿颗恒星。

(______)15.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______)16.土星周围的卫星数量最多。

(______)三、填空题17.1957年,_________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8.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________。

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_______、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__________。

19.为了方便交流,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全天划分成_____个星座,如猎座、天鹅座、大熊座、小熊座等。

20.银河系中有超过___________颗恒星。

第4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及圈层结构(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4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及圈层结构(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第4讲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及圈层结构【解读】地球的宇宙环境需要培养形成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大概认知,能从不同尺度看待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位置关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深刻的且多方面的,探究人地关系;地球的演化历史着重学生对地理过程的理解,能站在不同的时空尺度看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需对地球的各圈层位置及其组成的环境形成认知;并理解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讲解】一、地球的位置及特征(一)地球的位置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具有层次性:3.地球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是太阳系中的一员。

(二)特征:(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遍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成员主要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在土星和木星之间。

1.普通性:主要是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

在运动特征上:运动平面具有共面性(黄道平面);运动方向具有同向性(自西向东);运动轨道具有近圆性。

在结构特征上: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均不是最特殊的。

2.特殊性:地球存在生命。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内部的氢氦核聚变产生的热量会源源不断的地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地球。

1.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外力作用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3)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太阳能。

2.太阳分布的辐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特点:(1)太阳分布的辐射影响因素: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辐射越强②昼长: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③地势:地势越高,空气稀薄,透明度越高,日照越强,辐射越强④天气: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小,辐射越强(2)空间分布:①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a.空间分布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地区差异: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第四章 第五节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

第四章 第五节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

第五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 1.三种宇宙速度(1)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和__赤道__平面重合。

(2)周期一定:与地球__自转__周期相同,即T =24 h =86 400 s 。

(3)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__相同__。

(4)高度一定:据G Mm r 2=m 4π2T 2r 得r =3GMT 24π2≈4.24×104 km ,卫星离地面高度h =r-R ≈3.6×104 km(为恒量)。

(5)速率一定:运行速度v =2πrT ≈3.08 km/s(为恒量)。

(6)绕行方向一定:与地球自转的方向__一致__。

3.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的__半径__,其运行线速度约为7.9 km/s 。

[自我诊断]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近地卫星距离地球最近,环绕速度最小。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其轨道平面一定过地心。

(√) (3)地球同步卫星根据需要可以定点在北京正上空。

(×)(4)极地卫星通过地球两极,且始终和地球某一经线平面重合。

(×) (5)发射火星探测器的速度必须大于11.2 km/s 。

(√)(6)不同的同步卫星的质量不同,但离地面的高度是相同的。

(√) (7)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8)若物体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则物体可以绕太阳运行。

(√)[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考点一 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方法一:由G Mm R 2=m v 21R 得v 1=GM R= 6.67×10-11×5.98×10246.4×106m/s =7.9×103 m/s 。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专题复习-月相和日食月食.docx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专题复习-月相和日食月食.docx

三.月相和日食、月食复习看图说识太阳光图1典题成形1.某个星期六的早晨,小明同学外出旅游,一早起来只见弯弯的月亮挂在东方天边,此日 大约为农历( )(1) H 食的发生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2)月食的发生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 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 ②月球是个球体 ③月球的自转 ④月球绕地球运动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 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太阳的阻挡,形成不同的月相B. 月相证明地球有自转C. 由于月球发光的面朝向我们的角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D. 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月相 3.当日、地、月三球大致成一直线而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A^新月B 、上弦月C 、满月D 、下弦月4. 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OOO © O O ® CDA B C D E F G HA 、 A-B-C-D-E-F-G-H-AB 、 Ef A-G->B-—D-*EC 、 F-A-G->B-F-C-H->D-FD 、 E-D-H-C-F-B-G-A-E 5.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月相相同的是( )A .清明节和元宵节B .屮秋节和重阳节A •二十六、二十七B.、十二C.十七.十八D.初七.初八2.小马在农历二十二、 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屮的( )3.用下列的代号表示日、月食过程。

B (: I)C.元宵节和中秋节D.重阳节和端午节6•下图是丰子恺所作的一幅漫画,题为♦'杨柳岸晓风残月S 根据图中的月相判断,哪一幅 是原作( )7.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这是因为( )A.月球各个方向的形状差不多B.月球离我们太远了,我们无法分辨C.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样D.月球的背面对着地球时为新月,故只能看到同一面孔2010年3月大22MB-庚寅年初七二月9. 不同类型日食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时间不同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 ④、太阳大小不同 八、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0. 月食发生时的月相是() A 、朔B 、下弦月C 、上弦月D 、望 11・下列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A 、日环食 B 、日偏食 C 、月环食D 、月全食12.当地球上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A 、日全食B 、日偏食C 、日环食D 、明亮的地球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在农历的 ,月球正处在图1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置(阅14. 我国古代有许多诗词,其中的语句不仅优美,而且有些还涉及到月相的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填空练习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填空练习答案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一、太阳: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2.太阳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1500万℃,日地距离: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500秒,约8分钟。

3.太阳大气(由里至外):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4.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①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使指南针不指南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气候,造成洪涝,旱灾⑤使地面上紫外线增强。

5.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6.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

(2)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

二、月球: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环形山,主要是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一些是古老火山的爆发形成。

2.月球的直径: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3/11倍,是太阳直径的1/400倍,月球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质量为地球的1/81。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1/400。

3.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昼夜温差大,听不到声音,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月球上没有水,因此没有生命,没有天气变化。

由于月球质量小,所以月球引力是地球的1/6。

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浙教出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整章思维导图

浙教出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整章思维导图

第4章地球与宇宙思维导图目录太阳和月球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绕日运动 月相日食和月食 太阳系 探累宇宙地球与宇宙节节节节节节节 12 3 4 5 6 7第第第第第第第曰己能菽光和凝热的气体恒星亘聲j为1如方干米r表面逅度约为£000艾”中心題高达1 50C万弋,质星知亟的茹万僅r体积为tfilk的伯0万倍*勻地窗N均常鬻旳玄n 勺亿十米为地球生物和人栄活动汪匕导宝羔士菲星植物叶選袞*亘光性著与太吧有关衣阳概况月球枫况口黑子、權斑活訪増强时・人们聿曹用各种防陋措束壷免太:口光中过强的紫小线对馬肤旳按伤丸如人弋:龙阳活动耀斑嵋強吋也珠丄的绘;皮通信兰SZF』月昱空阳太阳慝子的同莊性盍化:同期均対门年月球不会最光,只是反射木阳光月球直径约为昭7右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 f本阳的1/400e月球休积很少,约为地琢的V49 r J^S只有地球KV81.巨球和地球闾的平目距聶创为曰地距聶妙1/40。

月球表面明暗弔同f亮区是高地.玮区是平原或鑰地等地陷地帚,分布看坏花山归旳年了月20日F美国宇航员叵姆H>f特朗(Armstrong )第一个踏上月球月球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10_____________ 月球上沒有空气,不能传声音月球的特征 |月球上昼册S差復大月球津是一卜面朝向地球F因此自转廣期是i月成功发射“神舟东列飞船命嫦播'廉列卫呈中国登月2007年10^240「媲娥一^探测器从函昌卫星境射中右由呆证三号曰运裁火前成功轴婦娥二号吁2010^10月1曰在西昌卫皇发射申右炭砂空,号了圖满如昼夜现衆-地球不友光、不透明昼夜交替现標我们把地球绕地5由的施筠运动叮械絶球自转陀球不停地自转r昼直也就不断地更普南扱上空看: 顺昭十(SS )自转方向是 自苕向东自转自转一周「昼夜更音一次「时闾约为24小时地球的 自转顺把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 为燻线:庄昼谨入磧为香纯 -自转法 夜半球东<»尢晨线,西侧为昏续; 昏半瑾母伽天昏耀.两侧为晨弊方位法晨酉线的判断夜年球晨坝是太阳升起的地肓・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指太光的入茹方向和地平面之间匡夫角地球自转-—雄衣阳直套角的变尢不同爭节,r相同时何太阳高匿诵变七太阻高度角地球上的现象&阳爾原枉发生变化:春分时直射在赤晅r夏至时鱼在北回归线,秋分时直射在齐道,冬至时直射在南回归鏡館夜氏短娈化、四垂專替祈从吕到b到再到(:「太阳直肘在:!洋球:!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从匚到日荐到日太阳苴射在南半球二胖球亘短複枚「冬至日夜最枚春分秋分龙阳盲时族请.令琲昏南平分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r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西m天,称为朔望月月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只能照亮月球一^日*地、月三考相对位曽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原因看图耍点:从地球上箭头方向看空中的月球来判断月相与农历新月(朔}:初一上弦月:初七或初八满月崖}:十五或十六下弦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月相画口诀指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出来。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浙教版七年级下第4章 地球与宇宙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浙教版七年级下第4章 地球与宇宙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正午影子最长的时间是()A. 冬至日B. 夏至日C. 春分日D. 秋分日【答案】A【解析】2.地球自转、公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B.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C. 地球绕地轴自转且每小时自转15°D. 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答案】A【解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的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着且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A3.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 年 2 月 7 日 22 时某工程师在长城站(西四区)参加了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活动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A. 2月7日22时B. 2月6日22时C. 2月7日10时D. 2月8日10时【答案】C【解析】东八区与西四区相差12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2个小时当北京时间(东八区)是2016年2月7日22时长城站(西四区)正是2016年2月7日10时4.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 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B. 昼夜长短的变化C. 时间的差异D. 地球上五带的形成【答案】C【解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故C正确5.(1)人类对地球真实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选项中不能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5.(2)对于地球的真实形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5.(3)下列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①昼夜更替②昼夜长短的变化③太阳的东升西落④四季冷暖的差异A. 中国古代提出了“盖天说”和“浑天说”B.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C. 从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D. 地球卫星照片【答案】A【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盖天说”和“浑天说”都不能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故A 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D【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C【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和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故②④正确故选C6.(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6.(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 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 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C. 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D. 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答案】B【解析】(1)A.我们应该按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结合图示此时光线直射南回归线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C【解析】(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地球的自转现象该现象能够产生昼夜交替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都是地球运动形成的故选C7.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需要()一天A. 加B. 减C. 不加不减D. 东加西减【答案】B【解析】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即从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一天即从西十二区向西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故选B8.(1)读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8.(2)前旗四中的小蓉同学在上图中四个位置观察了正午身影长短的变化选项中最接近上图丁位置的是()A. 地球运行到甲位置时前旗昼夜等长B. 地球运行到丁位置时南寒带有极夜现象C. 地球运行到丙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D.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1)地球公转至丁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约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南寒带有极昼现象故选B【答案】A【解析】(2)物体的影子长短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小反之越来越小上图中丁的位置太阳光线直射了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约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此时物体的一个影子最长据下图可知 A图物体影子最长故选A9.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地球要“流浪” 首先就要停止自转和公转假如真是这样现在地球上的哪些现象将不复存在()①日月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②昼夜现象③正午旗杆的影长变化④四季的变化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依据题意地球若停止自转和公转那么①③④将消失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现象依然存在故选B10.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停地自转的自然现象是(()A. 站得高看得远B. 苹果落地C. 水往低处流D. 太阳东升西落【答案】D【解析】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选项ABC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无关11.(1)当日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是()11.(2)当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11.(3)秋分日时泰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11.(4)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是()11.(5)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11.(6)北半球的12、1、2三个月是什么季节()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答案】C【解析】9月3日地球的公转运动处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最接近秋分【答案】A【解析】9月3日地球的公转运动处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最接近赤道【答案】A【解析】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 B【答案】B【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根据题意【答案】D【解析】地球公转时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这一天为12月22日北半球的冬季为12月和次年的1、2月共三个月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2.(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12.(2)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________处(填字母)北极圈内有________(极昼”或者“极夜”)现象12.(3)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是北半球________日(节气)太阳直射在________(写纬线名称)上12.(4)当太阳直射23.5°S时齐齐哈尔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12.(5)我们学校的期中考试总是安排在每年的11月初进行这个时候正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________处向________处运动的过程(填字母)12.(6)右图中①②③三地中一年能得到两次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 得到一次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 四季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3.(1)A点的经度是________ C点的经度是________ B点的纬度是________13.(2)在A、B、C、D四点中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的是________ 北面是高纬度南面是中纬度的是________ 位于东半球高纬度的是________13.(3)A点在D点的________方向 A点所在的纬线比B点所在的纬线长度________ 13.(4)在A、B、C、D四点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________【答案】(1)15°W, 120°E, 25°S【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西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自西向东度数减小的为西经由南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由南向北度数减小为南纬根据图中经纬网的分布可知图中A点的经度为15°W C点的经度为120°E B点纬度为25°S【答案】(2)B, D, C【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半球是以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其中20°W—0°—160°E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南北半球是以赤道为界划分的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高中低纬度是以30°、60°为界划分的纬度数小于30°的区域为低纬度纬度数介于30°—60°之间的区域为中纬度纬度数大于60°的区域为高纬度图中ABCD四点中 A的经纬度为(15°W 20°S) B的经纬度为(40°W 25°S) C的经纬度为(120°E 70°N) D的经纬度为(165°E 60°N)因此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的是B点北面是高纬度南面是中纬度的是D点位于东半球高纬度的是C点【答案】(3)西南, 长【解析】(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若两地的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由分析可知 A的经纬度为(15°W 20°S) B的经纬度为(40°W 25°S) C的经纬度为(120°E 70°N) D的经纬度为(165°E 60°N)因此A点在D点的西南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随着纬度的增加纬线长度逐渐变短 A点的纬度是20°S B点的纬度是25°S 因此A点所在的纬线比B点所在的纬线长度长【答案】(4)D【解析】(4)由分析可知 A的经纬度为(15°W 20°S) B的经纬度为(40°W 25°S) C的经纬度为(120°E 70°N) D的经纬度为(165°E 60°N)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东面的地方比西面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日界线日界线东侧日期比西侧晚一天因此新一天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在180°西侧即东经度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因此图中ABCD四点中最早见到日出的是D。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4章第5节日食和月食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4章第5节日食和月食

月食亏于东缘,复圆于西缘。
第4章 地球和宇宙
月食是月球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所以我们看见部分月面或全部月面变暗。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1)日食、月食的成因是什么?
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

科学
七年级 下册
新课标(ZJ)
第4章 地球和宇宙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第 4 章 地球和宇宙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常考透视 挑战自我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常考透视
常考1 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差异,了解日食和月食是 很普通的天文现象。 【考试热度】 ★ ★ ★
例1 形成模拟“日食”和“月食”现象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乒乓球、皮球(或气球)。 实验步骤和方法: ①点燃蜡烛,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一手持乒乓球(代表月 球),另一手持皮球(代表地球)。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解析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和月食就是光的直线传播 产生的现象。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球 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所以我们看不见或 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月食是月球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是由于地球挡住了 太阳照向月球的光(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所以我们看见部分月面或 全部月面变暗。
C)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解析 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 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位于月球背光一侧形成的长长的阴 影区内,月球挡住了我们观测太阳的视线,从而产生了日食。当太阳、地球、 月球的位置呈一直线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为农历初一左右。当农 历八月十五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不会发生日食。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 地球与宇宙同步习题精讲课件(A)(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 地球与宇宙同步习题精讲课件(A)(新版)浙教版

2.(4分)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地貌的变化
3.(4分)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自转一周时间是1年
第九页,共28页。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1课时(kèshí) 地球的
公转
7.(9分)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jiāo jiǎo)大小有关。这个交角(jiāo jiǎo)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午,即杆影朝 着正北或正南方向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地球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
C.一直向北移 D.先向南移,后又向北移
10.(4分)当太阳照射的方向和地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4分)每年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时,垂直于地球表面的物体影子最短地方是(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南极
12.(4分)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地点可能位于(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 球转速(zhuàn sù)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 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 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 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 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 月球。
2.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声音无法传播,是个 寂静的世界。表面(biǎomiàn)昼夜温差很大,达300 ℃。月球表 面(biǎomiàn)最引人注目的是表面(biǎomiàn)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 山,即月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4章第4节月 相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4章第4节月 相

第4节 月 相
解析 应该是农历初七、初八前后。从“月落”发生在“夜半”推断出来的。 因为上弦月月出正午,月落半夜,所以可以判断这首诗当时描写的是农历初七、 初八前后的夜景。
第4节 月 相
方法透视 每一种月相都有它的具体形状,所以人们根据月相及其 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断当时的日期和时间。
【试题链接】 小试身手3、4,创新培优9、10
科学
七年级 下册
新课标(ZJ)
第4章 地球和宇宙
第4节 月 相
第 4 章 地球和宇宙
第4节 月 相
常考透视 挑战自我
第4节 月 相
常考透视
常考1 探究并理解月相形成的原理。 【考试热度】 ★ ★
例1 形成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B )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 ②月球绕地球运动 ③月球自转 ④月球、地 球、太阳三者间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4节 月 相
方法透视 解答本题要在认真分析月相变化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月
月球本身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③ ①月月球球相、 本地 身球 不变、 发太 光化阳②三月者的貌之不间同过相对位程置不图断变化,根据日、地、月三者位置判断月相和农历时间。
C.月相是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的表现 图D表示下弦月,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 解析 应该是农历初七、初八前后。
第4节 月 相
3.如图4-4-7 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其中表示新月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4节 月 相
4. [ 绍兴中考] 2014 年5 月4 日,木星与月球上演“木星合月” (两者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图4-4-8 表示相关天体的位置,地球 上的人观察到此次木星合月的景象最接近的是( A )

浙教版 2021年 七年级科学(下学期) 第4章 地球与宇宙 单元检测练习

浙教版 2021年 七年级科学(下学期) 第4章 地球与宇宙   单元检测练习

第四章单元检测练习说明:本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规律,形成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B)A.地球的公转B.地球的自转C.月球的自转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下面关于各城市正午旗杆影子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B)A.北京旗杆的影子一年中都是朝北的B.海口旗杆的影子一年中都是朝北的C.香港旗杆的影子一年中可能朝北D.天津旗杆的影子一年中都是朝北的3.2021年5月24日21时10分在台湾嘉义县发生了4.1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

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A.①B.②C.③D.④第3题图第4题图4.小敏用一个一半涂白(表示阳光照射的半球)、一半涂黑(表示背光的半球)的球模拟月相变化,如下图。

当球位于乙时,他模拟的月相是(B)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5.以下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导致的(C)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浙江衢州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⑤衢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⑥D.①③⑤6.以下关于银河系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A.银河系是由河外星系构成的B.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多光年C.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个大漩涡D.银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7.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A.由于太阳的阻挡,形成不同的月相B.月相证明地球有自转C.由于月球发光的面朝向我们的角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D.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地球上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月相8.假设地轴不倾斜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以下说法不可能的是(D)A.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白昼12小时,黑夜12小时B.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在同一地区不会出现季节变化D.没有昼夜交替现象9.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便可见天上有一轮红日,但其周围的景象是(D)A.一片天蓝色,万里晴空B.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闪烁C.一片亮堂,无法看到星星D.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10.以下有关太阳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B.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1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A.彗垦没有固定的运动周期B.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太阳系的所有天体中,土星的体积最大,木星体积居第二位D.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12.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

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地球运动与宇宙(含解析答案)

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地球运动与宇宙(含解析答案)

粤教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地球运动与宇宙(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北极星在北极上空,所以在北半球看,它总在正北方向的天空。

可以通过北斗星或其他方法来寻找北极星。

虽然不同季节北斗星斗柄指向不同,但()始终指向北极星,朝斗口方向延长约()斗口两星连线的距离就是北极星。

()A.斗口,5倍B.斗柄, 5倍C.斗口,3倍D.斗柄,3倍2.地球背对太阳的那一半,形成()。

A.昼夜交替B.白天C.黑夜3.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银河。

A.托勒密B.伽利略C.哥白尼4.一年四季,()季物体的影子最短。

A.春B.夏C.冬5.昼夜交替是()的结果。

A.公转B.自转C.自身发光6.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北半球为()季。

()A.多,秋B.少,冬C.少,春D.多,夏7.我们可以通过北斗星寻找北极星,将斗口两星连线的距离向斗口的距离向斗口方向延长()倍,就能找到北极星。

A.3B.4C.58.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9.()能为车辆提供定位,导航等功能,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A.火星探测器B.通信卫星C.GPS10.冬至时,太阳直射(),引起()。

()A.北回归线、昼长夜短B.南回归线、昼短夜长C.赤道、昼夜平分二、判断题11.白天和黑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当北京是白天的时候,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却是黑夜。

( )12.光年是时间单位,是指光传播一年的时间。

( )13.仙女座星系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天体之一,它的直径至少是银河系的5倍,距离我们有数百万光年。

( )14.到室外观察星座时,一定要有家长或老师陪同。

( )15.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这都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 )三、排序题16.请用正确的序号标示阳光照射地球直射点变化模拟实验的步骤。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浙教版七年级下第4章 地球与宇宙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浙教版七年级下第4章 地球与宇宙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1)该日漳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1.(2)若此时学生是面北站立则他们的影子朝向是()1.(3)若此时学生的影子朝向正北推断拍照时当地的地方时为()A. 昼长夜短B. 昼夜平分C. 昼短夜长D. 极夜【答案】A【解析】(1)由题目可知这一天是暑假某日这时太阳直射点是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并且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选A【答案】D【解析】(2)若此时学生是面北而立则他们的影子朝向是东北方向说明太阳光是从西南方向照射过来故选D【答案】C【解析】(3)若此时学生的影子朝向北说明此时太阳开始在南边是一天中的正午可推断出拍照的时间为12:00 故选C2.(1)贾湖先民利用骨笛和叉形器观测时应将()2.(2)当贾湖先民进行小麦种植时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移动正确的是()A. 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B. 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C. 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D. 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3.(1)当贾湖先人观测到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3.(2)若在新西兰的南岛使用此“圭表”进行观测时应将()A. ①处时我国各地的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B. ②处时我国各地观测到日出的方位为正东C. ③处时我国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 ①、②之间时我国各地的昼长加长【答案】B【解析】图中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当假湖先人观测到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①处时说明影子达到最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气候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A错②处时太阳直射赤道我国各地观测到日出的方位为正东 B对③处时我国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大值 C错① ②之间时我国各地的昼长可能加长或缩短 D错【答案】D【解析】若在新西兰的南岛使用此“圭表”进行观测时太阳位于南岛北部天空应将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D对 A、B、C错4.(1)读图地球迎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出现了_____现象()4.(2)此时太阳直射哪一条纬线()4.(3)此时邹城市的昼夜长短情况()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温室效应D. 海陆变迁【答案】A【解析】地球迎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上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答案】B【解析】结合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答案】A【解析】图中展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邹城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5.在日界线东西两侧()A. 从东十二时区向东到西十二时区日期减一天钟表往前拨一小时B. 从东十二时区向东到西十二时区日期加一天钟表时刻不变C. 从东十一时区向东到西十一时区日期减一天钟表往前拨两个小时D. 从东十一时区向东到西十一时区日期减一天钟表往后拨两个小时【答案】D【解析】因为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即从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钟表时刻不变所以从东十一时区向东到西十一时区越过了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两地相差2个时区也就是相差2个小时因此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的时刻因此钟表往往后拨两个小时故选D6.(1)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6.(2)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在()6.(3)与甲丙所在经线能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A. 甲→乙B. 丁→丙C. 乙→丁D. 丙→甲【答案】A【解析】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读图可知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从甲到乙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A【答案】C【解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甲(60°N、30°W)、乙(60°N、0°)、丙(30°N、30°W)、丁(30°N、0°W)四个地点均在北半球甲、丙位于西半球、乙、丁位于东半球【答案】D【解析】经线圈的特点是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甲丙所在经线的经度为30°W 可判定与甲丙所在经线能组成经线圈的经线的度数是150°E7.(1)图中四幅地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7.(2)图中可以从正确的图上看出地球自转产生了()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读图可得 D图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2)昼夜更替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故选C8.(1)丁的经纬度是()8.(2)位于北温带的是()8.(3)位于中纬度的是()A. 20°S、150°WB. 20°S、150°EC. 20°N、150°WD. 20°N、150°E【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9.(1)判断正误①模拟旅游路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________(判断对错)②甲半岛的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交流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________(判断对错)③热带草原气候在D大洲分布最广 ________(判断对错)④B和E运河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________(判断对错)9.(2)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________洋、B________运河、C.________洋、D南美洲、E________运河、F太平洋最后回到无锡9.(3)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现象1 印度尼西亚火山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现象2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 √, ×, √【解析】①由图中可以看出模拟旅游路线是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故错误②甲半岛是世界最大的阿拉伯半岛半岛上的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交流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故正确③D是南美洲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热带草原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故错误④B表示的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E表示的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故正确【答案】印度, 苏伊士, 大西, 巴拿马【解析】此次模拟从江苏无锡出发经过了亚洲、A表示的印度洋、B表示的苏伊士运河、C表示的大西洋、南美洲、E表示的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最后返回无锡【答案】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解析】印度尼西亚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发生地中海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挤压地带使得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最后将会消失10.(1)春分日这天 A、B两点先见到日出的是________ 位于西半球、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点是________ 图中E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10.(2)当太阳直射C点所在的纬线时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左图)的________处10.(3)D点的经纬度为________ 图中甲为二分二至中的________ 时间是________ 10.(4)下列节日中我们学校所在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10.(5)我们期中考试(11月18号)时南非的好望角正值________季当地白昼将变________(填“长”或“短”)这时太阳直射________(南、北)半球【答案】(1)B, A, 南温带【解析】(1)因为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从图中看出B点位于A点的正东所以一天中先看到太阳的是B点从图中知道A点的经度为25°W B点的经度为20°E 在西半球的应是A点又因为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位于西半球、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是A点图中E点位于五带中的南温带【答案】(2)丙【解析】(2)从经纬网图知道 C纬线是南回归线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即丙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答案】(3)23.5°N 20°E【解析】(3)由图可知 D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所以纬度是23.5°N 经度是20°E【答案】C【解析】(4)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这一天白昼时间最长选项中“七·一”建党节距6月22日最近白昼时间最长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5)春, 长, 南【解析】(5)11月18号时南非正值春季太阳直射点往南回归线移动当地昼长变长太阳直射南半球11.(1)在图中的短弧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11.(2)A点的经纬度为________ B点的经纬度为________ ________11.(3)当太阳直射在(图一)的A点时地球位于(图二)公转轨道示意图上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处这一天的节气是________ 日期是________11.(4)图二中当地球公转到③的位置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11.(5)图二中下列节日处于地球公转从③到④这一阶段的是________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C.三八妇女节D.十一国庆节【答案】(1)【解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答案】(2)90°E 23.5°N, 110°E, 0°【解析】(2)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 A点的经纬度为90°E 23.5°N B点的经纬度为110°E 0°【答案】(3)①, 夏至日, 6月22日【解析】(3)当太阳直射在A点即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①处即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答案】(4)昼短夜长【解析】(4)图二中③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答案】(5)C【解析】(5)三八妇女节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即③到④这一阶段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12.(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球五带大洲大洋名称A________ 洲 B________带 C________洋 D________洲 E________洋12.(2)A、B两带分界线①的纬度是________ C、D两带分界线②的纬度是________ 12.(3)地球五带中无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能受到太阳直射的是________带12.(4)地球五带的形成与地球的________运动有关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带12.(5)地球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答案】非, 北温, 印度, 南极, 北冰【解析】图中A是非洲 B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是北温带 C是印度洋 D是南极洲E是北冰洋【答案】23.5°N, 66.5°S【解析】A热带与B北温带分界线①是北回归线纬度是23.5°N C南温带与D南寒带分界线②是南极圈纬度是66.5°S【答案】北温, 南温, 北寒, 南寒, 热【解析】地球五带中无极昼极夜也无无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能受到太阳直射的是热带【答案】公转, 北温【解析】地球五带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答案】大洋洲【解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13.(1)在甲图的赤道上用箭头标注出地球自转方向13.(2)甲、乙两图中 ________图是东半球你能说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13.(3)A是________洲 B是________洋13.(4)C点的经度是________ 纬度是________ C点位于D点的________方向13.(5)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半球13.(6)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________带(温度带)面积广大【答案】(1)略【解析】(1)【答案】(2)乙 20^circ W 160^circ E【解析】(2)20^\circ W和160^\circ 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从20^\circ W向东到160^\circ E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据此判断乙图位于东半球【答案】(3)北美大西【解析】(3)由图可知甲图是西半球乙图是东半球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南北美洲其中北美洲位置偏北南美洲位置偏南 A位于北部是北美洲北美洲西侧是大西洋 B位于北美洲西侧 B是大西洋故A是北美洲 B是大西洋【答案】(4)80^circ E 40^circ S 东南【解析】(4)在经纬网上经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度向西变大为西经度纬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度向南变大为南纬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C点的经纬度为(80^\circ E,\, 40^\circ S) C点位于D点的东南方向【答案】(5)北【解析】(5)从南北半球上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上看我国位于东半球【答案】(6)热【解析】(6)根据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地球划分了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以北、以南地区为寒带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地球上看: 像一条横贯
夜空的银河
在地球上看
五天假期作业:
➢期末复习卷:一至四张做完 下周一 ➢订正:作业本A、B中的错题 上交! ➢复习:第四章全章内容。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初一 新月
初三 峨眉月
初四
初七 上弦月
初八
十五 满月
十六
廿二 下弦月
廿三
廿五 残月
廿六
二、月相形成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2、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相对
位置的变化。
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 月内有规律性的变动,地球上的人 所看到的被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 形状也呈现规律性变化,从而产生 月相变化。
7、光环最美丽的行星——土星
8、自转姿态最独特的行星—— 天王星
古人为了便于认识星星,把天空 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 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
古希腊人把天空分为48个星座; 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28宿; 现在国际上把天空分88个星座。
1、面对北方天空,先找到大熊座的北斗七星。 2、将北斗星斗前两星连线,并朝斗口延 伸约五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旁边有 日冕
月食
日地月 半个 月地日 地球
以上
十五 满月
一个多 小时 先亏东
二种
暗弱的 古铜色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 (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 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 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
2、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应 处于怎样的位置?
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三个星球正好 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
3、日食在农历的哪一天可能发生?
农历初一
未食时
月偏食
月全食
为什么月球被食掉的部分还能看到古铜色的影子?
由于地球大气能折射阳光,地球的背景不完全是黑色。
月食的类型:月偏食、月全食
在地球上看到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看到什日么全现食象!?
三、月相 的 变化规

上上上西西,
上弦月 上半月 上半夜 西天空 西缘亮
下 下 下 东 东。
月相名 农历出 月相 称 现时间 别称
日、地、月 位置关系
视觉形状,出现时间
新月 初一

大致在一条直线 上,月球居中
通宵不可见
上弦 月
初七、 初八

满月
十五、 十六

大致成直角
大致在一条直 线上,地球居中
上半夜可见, 西边明亮
通宵可见, 一轮明月
月相图
下弦 二十二、 无
月 二十三
大致成直角
下半夜可见, 东边明亮
初一 新月

初七、初八 上弦月
十五、十六 满月

廿二、廿三 下弦月
初一 新月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农历月, 又叫朔望月。
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科学备课组
日全食的形成过程
初亏
食甚
复圆
西缘开始,东缘结束
1、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 顺序是怎样的? 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日轮西缘 开始遮掩太阳,东缘结束.
天王星、海王星 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
数量众多,主要在火 星和木星轨道间运转
由彗核、彗发、彗尾 组成;公转周期长。
固态空间物质与地球大气强烈 摩擦而发热、发光的现象
1、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水星2、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海王星 3、体积最大的行星—— 木星 4、最明亮的行星—— 金星 5、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地球 6、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火星
有无可能出现月环食?为什么?
因为地球的阴影区宽度比月球的直径 大得多;所以不可能出现月环食。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且三球的中心接近一直线。
十五或十六
日食和月食的异同点:
比较
三球 位置
可见 发生 范围 时间
持续 时间
先亏 方向
类型
看到 样子
日食
日月地 部分 地月日 地区
初一 新月
几分钟 先亏西
三种
5
1
3、北斗七星的斗柄朝向与季节有关。 (春—东,夏—南,秋—西,冬—北)
由恒星(像太阳的恒星有2000 多亿颗)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 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 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
侧看
俯看
侧看:像个中间厚两边薄的铁饼
俯看:
像个大漩涡, 四条旋臂从中伸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