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
生物: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2)
![生物: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48b39bfd52d380eb63946dcc.png)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杜庚辰一.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二.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学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 .最后组织学生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共同进化。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七.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的方法.八.课前准备:分组查阅相关的生物进化理论:1.中性学说2.自然选择学说3.骤变论4.渐变论九.教学流程示意图:十.教学过程: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节1.导课201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地震、火山爆发、洪灾、泥石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7c7ac76edb6f1afe001f26.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word教案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紧内容(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紧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要紧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进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缘故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看和文字阅读,进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紧密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明白得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缘故四、学情分析学生关于本节内容了解专门少,需要教师预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缘故。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预备1.学生的学习预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缘故2.教师的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形并了解了学生的疑问,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形导入、展现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以后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依照生活体会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动身,创设情境(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要紧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共同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区一等奖】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共同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859eb2cb9f3f90f77c61b57.png)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教学难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讲授相结合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
教学设计9:7.2.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设计9:7.2.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3da62a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a.png)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生物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难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五、教学反思本节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行动上。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潜移默化地形成关爱生命、自觉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第2课时一、教学过程[情境创设](1)引言:我们居住的星球美丽多彩,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你们知道这些“最美丽的、最奇异的、无限多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显示课题)(2)播放几段动物捕食的录像片。
[师生互动]1.播放几段录像和一个“两种生物共同进化动画”来吸引学生,接着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1)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来?为什么?(2)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为什么?(3)两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以上三个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进行小组交流,再由三位同学分别回答三个问题。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438d07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f.png)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以下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立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及教学反思这十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1)教材内容概述:本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主要介绍协同进化的概念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
协同进化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种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过程。
例如,捕食者与猎物、寄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常常导致这些物种的共同进化。
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生物的适应性进化,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材详细描述了协同进化的机制和类型,包括捕食者-猎物进化、寄生物-宿主进化以及互惠关系中的协同进化。
通过实例(如蜜蜂与花的关系、捕食者与猎物的进化关系),说明协同进化如何影响生物种群的适应性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协同进化的生物学意义:协同进化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它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物种的共同进化和适应。
协同进化不仅增加了生物多样性,还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通过协同进化,生物体能够在复杂的生态环境中实现更好的适应,维持物种之间的动态平衡。
了解协同进化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互作用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生物如何在进化中相互影响,也为我们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3)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进化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捕食者与猎物、寄生物与宿主、互惠关系中的协同进化,生物种群不断进化出新的特征,从而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
这一过程使得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通过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互作用,并为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说课.ppt1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说课.ppt1](https://img.taocdn.com/s3/m/2752589c6bec0975f465e21f.png)
第一部分 说教材
3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共 同进化的含义 2.掌握生物的进 化过程及物种多 样性的形成过程
重 点
难 点
•理解共同进化的 含义 共同进化与物种 多样性形成的关 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创设 情境
学生 探讨
教师 讲授
解决 师生共同 问题 总结
学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总结法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1 教学背景
2
教学目标
3
教学重难点
第一部分 说教材
1 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 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 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 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 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 物多样性的形成。探讨 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 想观念的影响。
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此 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 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 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 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 主的教
反馈练习再提高
循序渐进探新知
过程
师生互动得结论
小组合作解疑难
第四部分 板书设计
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 多样性的形成
一 ,回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 三,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基因多样性 2.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3.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生态系统多样性 突变 —— 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 二, 共同进化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 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由低等到高等。 含义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存在共同进 化 共同进化的概念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说课稿 教案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6f68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f.png)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二.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讲授相结合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有条件的学生可搜集一些有关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和化石形成的资料。
高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说课稿
![高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d53616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c.png)
高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说课稿自新一轮课改开展以来,以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走入课堂,本次说课就以理念为基,以学生为先,以问题为导向来展开。
一、说教材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在授课前要悉心研读,对于本节课,我是这样理解的。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变异,通过一些实例,初步感受了生物变异的来源,所以本堂课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而学好本课,也为后续学习进化性变化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要想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对教材非常熟悉,还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
下面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积累,但是学生在理解生物体模式的统一性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借助一些实例,并进行全面的比较,因此有一定难度。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快速掌握知识点。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2.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明白人与其他生物均有一个共同的由来,领悟保护自然人人有责。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及所面对的学生特点,我把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重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统一性的概念。
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统一性的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此,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小组讨论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将重点说明一下我的教学过程,这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和上帝创世的图片,提问: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讲了什么故事?学生通过观察能够迅速说出图片中的人物。
《第7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
![《第7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https://img.taocdn.com/s3/m/e89098d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e.png)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共同进化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例理解共同进化的过程,以及如何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用于解释共同进化的概念和过程。
2. 准备讨论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准备实验或模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4.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阅读。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和课堂小结。
1. 课前预习: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和预习问题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首先,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共同进化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3. 知识讲解:(1)共同进化的概念和过程:通过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解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2)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和特点: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和特点,如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通过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如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4. 课堂小结:在课程结束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98bf45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3.png)
课题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课人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共同进化。
2.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
3.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4.通过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的争论和疑点,认同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1)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2.教学难点现有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不同观点和未解决的问题。
板书设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含义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存在共同进化共同进化的概念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1)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教学方法等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长距彗星兰及长喙天蛾的图片。
讲述达尔文观察到长距彗星兰之后,就根据这种兰花的特征预测存在具有细长口器的天峨,继而被以后的科学家所证实的故事。
【思考问题】大彗星风兰为什么长着如此长的花距?【回答】1.因为不同的昆虫会有不同长度的口器,植物为了适应传粉者,会长出一个特殊的结构——花距,花蜜就储存在其中。
大彗星风兰的花距很长,也就意味着只有非洲长喙天蛾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展示爱情现代诗《达尔文猜想》,说明生物界存在着浪漫的现象。
【思考问题】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的代有何意义?【思考问题】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PPT展示:海葵和小丑鱼;大豆与根瘤菌够专门为其传粉,二者之间是互惠互利的永久合作伙伴。
它们互相影响着,这些变异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今天的这种大彗星风兰和非洲长喙天蛾。
【回答】优点:双方共同获得生存优势,提高了传粉的效率和成功率,增加获得外源基因的概率,从而获得更多类型的变异,有利于植物更好的繁衍后代。
缺点:但这种一对一的关系建立在不受影响的环境条件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735cd7941ea76e58fa04bc.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崔玉凤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
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7b7e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c.png)
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教材中《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章主要介绍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共同进化、同步进化和协同进化,并探讨了这些进化方式如何推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 教材特点教材采用了科学、生动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键概念。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共同进化、同步进化和协同进化的概念;•掌握共同进化、同步进化和协同进化的影响因素;•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共同进化、同步进化和协同进化的概念理解;•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2. 教学难点•掌握共同进化、同步进化和协同进化的具体影响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进行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生物的形态多样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2. 知识点讲解(1)共同进化•解释共同进化的概念: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因为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同时发生进化的现象。
•展示共同进化的案例:如鸟嘴与花的共同进化,让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具体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共同进化的意义:共同进化可以促进物种适应环境,增加生存竞争力,并推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同步进化•解释同步进化的概念: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因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某些特征上同时发生进化的现象。
•通过实例讲解同步进化的具体情况:如食草动物和草本植物的同步进化,让学生理解同步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同步进化的影响:同步进化可以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实现共生关系的良好稳定,但也可能导致物种相互依赖,潜在风险。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b385405ef7ba0d4a733bca.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识别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说出三个层次的多样性的关系;概述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性问题自主浏览网页相关资料,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通过情景问题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培养温故而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情感目标: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培养学生的物种保护意识2学情分析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概述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关系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预习导学一共同进化1、共同进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1、生物圈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___________。
3、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人教版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案1
![人教版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a97bc53c850ad02de80414a.png)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二.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学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 .最后组织学生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共同进化。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七.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的方法。
八.课前准备:分组查阅相关的生物进化理论:1.中性学说2.自然选择学说3.骤变论4.渐变论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注意师生间的自然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e4913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2.png)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说课人:赵华渠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本节课通过设置自然情景,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今天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讨论总结,在设置情境中,实现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渗透。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二的最后一节课。
课标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生物进化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感知。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整合、汇总资料,做到概述生物进化历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最终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观念。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概述生物进化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
难点在于生物进化历程和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种形成的原因和资料分析、整合与总结的方法,对于学习本节课已经有了相关的知识铺垫和能力基础,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导入、观察分析、交流讨论和总结提升四个部分,每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渐递进。
第一部分共同进化的导入运用的是达尔文发现的特殊兰花的例子。
首先通过视频让大家了解吸食兰花花蜜常见的方式,随后利用当时拍到的视频,让同学知道彗星兰和天蛾之间的特别之处,在看视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印象。
通过两个视频资料分析总结出兰花花矩的长度与其传粉者是相互适应的。
随后拿出两张图片,并提出个问题,结合课本把“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介绍给大家,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将两个实例结合起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论。
同时,抛出“生物只会和生物有相互影响吗?”从而引出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综合全部实例,明确共同进化的含义。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说课稿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b7be36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3.png)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是高中生物学必修 2 中“生物的进化”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在前面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了协同进化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对物种的形成和进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协同进化的概念以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学生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复杂的生物学概念。
1、知识目标(1)理解协同进化的概念。
(2)阐述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协同进化的概念和实例。
(2)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理解协同进化在生物多样性形成中的作用。
(2)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分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1、教法(1)讲授法:讲解协同进化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协同进化的过程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说课稿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d26fc4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e.png)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还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如自然选择学说等。
而本节课则进一步探讨了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关系,以及这种协同进化如何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清晰的图示,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协同进化的概念和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生物进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高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
然而,他们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协同进化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2)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协同进化的概念和实例。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49fc3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7.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
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说课稿
说课人:赵华渠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本节课通过设置自然情景,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今天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讨论总结,在设置情境中,实现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渗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二的最后一节课。
课标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生物进化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感知。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整合、汇总资料,做到概述生物进化历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最终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观念。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概述生物进化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
难点在于生物进化历程和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种形成的原因和资料分析、整合与总结的方法,对于学习本节课已经有了相关的知识铺垫和能力基础,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导入、观察分析、交流讨论和总结提升四个部分,每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渐递进。
第一部分共同进化的导入运用的是达尔文发现的特殊兰花的例子。
首先通过视频让大家了解吸食兰花花蜜常见的方式,随后利用当时拍到的视频,让同学知道彗星兰和天蛾之间的特别之处,在看视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印象。
通过两个视频资料分析总结出兰花花矩的长度与其传粉者是相互适应的。
随后拿出两张图片,并提出个问题,结合课本把“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介绍给大家,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将两个实例结合起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论。
同时,抛出“生物只会和生物有相互影响吗?”从而引出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综合全部实例,明确共同进化的含义。
第二部分在介绍生物多样性之前先复习生物多样性包括的三个层次。
随后对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几个关键节点的介绍,突出显示生物多样性表现的三个层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产生更为直观地认识,更为深刻的理解。
第三部分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对中性突变以及新物种形成时间等问题的说明,使学生明确生物进化的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的,前进的。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反思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拿不同化石让学生比较一下,加深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同样,在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观察模型,或者亲手建立模型。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