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广袤的国土,土壤的分类及分布情况多种多样。
本文将对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进行详细介绍。
二、中国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等因素,中国土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份。
红壤呈红色或棕红色,富含氧化铁、铝和有机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常用于农田耕作。
2. 黄壤黄壤是中国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
黄壤呈黄色或浅黄色,富含砂粒和粘粒,透水性较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来改良土壤。
3. 黑土黑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土壤,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黑土呈黑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4.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湿地地区,如长江流域、东北平原等地。
沼泽土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湿度高,适宜水生植物的生长,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5. 砂土砂土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
砂土颗粒较大,透水性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和水分来改良土壤。
三、中国土壤的分布根据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形成过程,土壤在国土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点:1. 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红壤和沼泽土。
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呈现出条带状分布的特点。
沼泽土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湿地地区,如江苏的洪泽湖、江西的鄱阳湖等。
2. 北方地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黄壤和黑土。
黄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呈现出块状分布的特点。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3.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分布着砂土和盐碱土。
砂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等省份的沿海平原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本文将对中国的土壤类型进行基本介绍,并探讨其分布特点。
一、黄土土壤黄土是中国土壤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种类型。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区。
它的颜色呈黄褐色或暗棕色,质地疏松,富含粘土颗粒和砂粒,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黄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常常需要进行施肥和改良。
二、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台湾等地。
红壤的颜色呈红褐色,质地较重,富含铁氧化物。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宜种植酸性作物如茶叶、柑橘等。
然而,红壤同时也面临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等问题,需要适当的保护与管理。
三、盐渍土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
盐渍土的主要特点是含盐量较高,对植物生长不利。
这种土壤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排盐和淋洗等处理措施,方便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盐渍土的形成与水分蒸发和排水不畅有关,因此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对改良盐渍土具有重要作用。
四、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湿润地带,如黑龙江、云南等。
沼泽土是一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植物残酷物的分解和富集。
沼泽土常常被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同时也是某些特殊农作物(如水稻)的理想生长环境。
五、中性土中性土是中国土壤类型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如华中平原、华北平原等。
中性土的酸碱度适中,质地较好,富含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区多数是中性土分布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六、其他土壤类型除了上述提到的土壤类型之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土壤类型,如砂壤、粘壤、石砾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分布范围。
总结起来,中国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合理的耕作措施。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
西
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就是指所着山体高度的增加,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土壤垂直带与水平带的相关性示意图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
上图为红壤景观
上图为红壤剖面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和蚕丝的生产基地。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种植经济林木。上图为石灰(岩)土剖面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沼泽土:是指地表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地下水位高(在1m 以上),具有明显的生草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但厚度不足50cm ,且全剖面均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上图为沼泽土景观
土地利用:种植水稻,结合渔业与畜牧业生产,开发旅游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黄 棕 暗 灰棕 壤 棕 化壤 壤 土
南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西北受干旱内陆性气候影响,所以我国西北部土壤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向西的主要土壤类型为:
灰色森林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棕 灰 灰 棕灰钙 钙 漠 漠棕土 土 土 土漠土
盐土:大陆季风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壤蒸发蒸腾量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含量高到使作物不能生长的土壤。可溶盐在土壤中的分布呈表聚型。
盐土的利用:农林牧综合发展,耐盐作物,种稻改盐。
上图为盐土剖面
上图为盐土景观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第4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第4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第一节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一、自然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二、土壤剖面的发育三、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四、土壤的基本成土过程五、土壤分类一、自然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土壤统一形成学说的主要内容为:(1)土壤的本质是土壤肥力,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也就是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过程,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统一。
(2)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决定于以生物为主导,包括母质、气候、地形、时间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3)随着土壤肥力的发展,土壤类型也不断更替,土壤类型更迭是土壤肥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和土壤生物的演化更迭相统一的。
1、地质大循环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物理、化学风化,形成细小的颗粒,同时有一部分元素溶于水,这些岩石矿物的风化物随流水进人海洋,在海洋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重新形成各种沉积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地质大循环。
2、地质小循环土壤中的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选择吸收各种矿质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当生物体死去之后,生物残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各种养分又重新释放出来,供给土壤生物循环利用,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之为生物小循环。
在生物小循环过程中土壤养分得到固持富积。
3、地质大、小循环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土壤发生的基础,没有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没有生物小循环,土壤难以形成。
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同时同地进行,通过土壤相互连接在一起。
二、土壤剖面的发育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
土壤有着统一的形成过程,其土体构型也有共同的规律性。
自然土壤土体构型一般模式如下页图:三、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自然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及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
(一)母质母质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原料,土壤的某些性质是从它的母质那里继承过来的,二者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
1土壤矿物质源于土壤母质,并在土壤发育过程中进一步风化2土壤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了土壤的机械组成3母质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影响4总而言之,土壤母质与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土壤机械组成有着先天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土壤成土作用。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 (1)气候;
▪ (2)母质;
▪ (3)生物;
▪ (4)地形;
▪ (5)时间
▪ 4.1.3 自然成土过程中的发生学层次和诊断层
▪ 土壤发生学层(soil genetic horizon):在土壤形成过 程中,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母质中一些物质 发生分解、迁移、化合、淀积等,也就是物质发生 重新分配,使原来不分层的母质,逐渐在形态上分 化为不同的层次,土壤这些层次就叫做土壤发生学 层。
▪ 4.3.3 雏形土土纲 ▪ (1) 雏形土 ▪ (2)潮土 ▪ 4.3.4 均腐土土纲 ▪ (1)黑土 ▪ (2)黑钙土 ▪ 4.3.5 人为土土纲
▪ 人为土是在自然因素影响下,主要是在人为因素作 用下形成的土壤。这类土壤相当于部分水稻土、肥 熟土、娄土、灌淤土、堆垫土等。
▪ 本节主要介绍水稻土 ▪ 4.3.6 盐成土土纲 ▪ (1)盐土 ▪ (2)碱土
▪ 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和诊断特征(diagnostic character):
▪ 在土壤分类中用以鉴定土壤类别的,性质上有一系 列定量规定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 而在土壤分类中用以鉴定土壤类别的,具有一系列 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 称为诊断特征。
▪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层次的异同点可以把具有相同 层次的土壤划分为一类,这就叫土壤分类。
▪ 第4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 4.1 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 4.1.1 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与功能
▪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 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构成 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引言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农业文化背景的国家,土壤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是土壤科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有效管理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并根据其在土壤科学中的价值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是指根据土壤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将中国国土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
主要包括红壤、黄壤、黑土、褐土、草地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等类型。
1. 红壤红壤是中国最重要且分布广泛的土壤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颜色红艳,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
红壤有良好的通气条件,适合发展农作物。
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长期的低度风化和淋溶作用使得土壤呈红色,造就了丰富的红壤资源。
2. 黄壤黄壤是我国南方的另一重要土壤类型,以黄色为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黄壤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黄壤的肥力较高,适宜农业生产。
3. 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土壤类型,以黑色为主,含有机质丰富。
黑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适合发展小麦、大豆等作物。
黑土的良好保水能力和保肥性能,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 褐土褐土是我国华南、台湾和西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颜色呈棕色或黑褐色。
褐土在多年受雨蚀和风蚀的影响下,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土层。
褐土广泛用于发展茶叶、水果和果树等农业作物。
5. 草地土壤草地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土壤类型,适于草原植被的生长。
由于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草地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但缺乏养分。
草地土壤的发展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6. 河流湖泊沉积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华南地区的平原地带,颜色多样,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中国的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黄壤、红壤、赤壤、黑土、棕壤、灰化土、草甸土等。
每种土壤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区域。
黄壤是中国最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
黄壤色泽黄褐,肥沃且排水良好。
这种土壤富含养分,适合农作物种植,是中国的“粮仓”。
红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等地。
红壤呈红色,贫瘠且排水性差。
由于长期风化和水蚀,红壤对养分的流失严重,因此不太适合耕种,但适宜用于茶叶、橡胶、桑蚕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赤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鄱阳湖平原等地区。
赤壤呈红褐色,肥力较差,含有较高的氧化铝和铁,适合种植柑橘、蔬菜和茶叶等农作物。
黑土是中国的特色土壤之一,多分布于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黑土呈黑色,贫瘠但肥力极高。
这种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合种植大豆、小麦和玉米等作物,被誉为“中国的谷物仓库”。
棕壤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
棕壤呈棕色,肥沃但含水量较高,通透性良好。
这种土壤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尤其是水稻和小麦。
灰化土广泛分布于北方地区,尤其是草原地区。
灰化土呈灰色,含有较高的石灰和盐类,肥力较差。
这种土壤适宜用于畜牧业和草坪的建设。
草甸土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地区。
草甸土呈灰褐色,肥沃且通透性良好。
这种土壤适合牧场的建设,是养殖业的重要基础。
除了上述主要土壤类型,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土壤类型,如褐土、钙土、沙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中国的农业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课件
地形对土壤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山地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土壤分布通 常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而在平原地区,土壤的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
植被因素
植被对土壤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森林地区,由于植被的覆盖作用,土壤中的 水分和养分含量通常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而在草原地区,由于植被较为单 一,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常较低。
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出现垂直分布的特点。如高山 草甸土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而高山寒漠土则分布在5000米 以上的地方。
土壤分布的区域性
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华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棕壤和黄土,而华南地区 的土壤类型则主要为红壤、砖红壤和赤红壤。
得名。
分布
02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包括江西、湖南、广东
、福建等地。
特点
03
红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
农作物。
黄壤
定义
黄壤是一种富含黄色氧化铁的土壤,因颜色呈黄色而 得名。
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
特点
黄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烟草、咖啡等 农作物。
相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土壤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华北地区,褐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区,而棕壤 则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土壤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气候对土壤的分布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 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积累,因此2
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等化学物质,增加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及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 15 种主要土壤种类和详尽分布地区960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体有 15 种主要的土壤种类,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顶峰草甸和顶峰漠土。
这些土壤详尽分布地区以下:1、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体位于北纬 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 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 1600~2000 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邃,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体在北纬 22°至 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种类。
南亚热带季风天气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 21~22℃,年降水量在 1200~2000 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天气温暖,雨量充分,年平均气温 16~26℃,年降水量 1500 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本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存储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平均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 15~18℃,年降水量为 750~ 1000 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拥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这些土壤具体分布区域如下:1、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5、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中国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类型我国由南向北土壤分布状况: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我国由东向西土壤分布状况:黑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1.砖红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云南和台湾南部,是我国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能发育于任何母质上。
基本特征: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盐基高度不饱和,呈强酸性。
2.赤红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南亚热带,是砖红壤和红壤的过渡性土壤。
基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深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 红壤、黄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形成于中亚热带条件下,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强烈的脱硅富铁铝作用下形成的。
除石灰岩外,其他岩石均可发育。
基本特征:粘粒多,品质差,养分贫乏,酸度高,土层厚而耕层浅。
4.黄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形成于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基本特征: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5.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形成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基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6.暗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形成于弱酸性淋溶过程和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基本特征: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7.漂灰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的垂直带上部,形成于寒温带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的条件下基本特征:土壤酸性强和有效养分少8.黑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形成于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基本特征: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灰褐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山西的五台山、吕梁山,内蒙古的大青山等,形成于温带山地旱生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基本特征:土层薄,坡度大,石块多栗钙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所造成的水热条件有利于矿物风化及粘粒的形成基本特征:殖质含量比黑土少,是比较肥沃的土壤棕钙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形成于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石灰质、石膏和易溶盐类的淋溶与淀积基本特征:旱化,生物量低,有机质含量低;钙积作用强灰漠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银川平原的西北角基本特征:土壤的砾质化程度很弱。
中国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上图为栗钙土剖面
上图为栗钙土景观
土地利用:植被干草原;属于农牧兼宜 型土壤。建设口粮田和人工草场育肥基 地;主要发展畜牧业,防超载过牧,草 场退化;秸杆还田,少耕免耕,等高耕 作,保持水土;防风蚀,防护林体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黑土: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形 成旳淋溶土壤。 微酸性土壤,具有深 厚旳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很高,土 壤肥沃。
上图为黑土剖面
上图为黑土景观
土地利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甸或 草原化草甸。黑土区是我国主要旳 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大豆、高粮、 玉米、小麦。易发展畜牧,进行大 农业生产。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过 程”,同步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化过 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有机 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 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 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 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 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旳地 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 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构造。
上图为红壤剖面
上图为红壤景观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 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 等人工林,是主要旳粮、棉、油、茶、柑枯 和蚕丝旳生产基地。
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
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由岩石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是研究土壤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一、黄棕壤黄棕壤是我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的亚热带地区。
黄棕壤呈黄褐色或棕色,质地疏松,肥力较高。
它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通常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黄棕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农田土壤类型之一。
二、红壤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于亚热带地区。
红壤呈红色或红褐色,质地疏松,水分渗透性较好。
红壤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影响,通常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酸性岩石地区。
红壤富含铁和铝氧化物,但贫乏有机质和养分,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但通过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可以改善红壤的肥力,使其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三、盐碱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过高的土壤类型。
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盐碱土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地下水位的影响,通常形成于干旱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盐碱土的盐分和碱分含量较高,对植物生长有害。
为了利用盐碱土进行农业生产,可以采取排盐、化盐和改良土壤等措施,使土壤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四、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于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
黑土呈黑色或暗褐色,质地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黑土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通常形成于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以及草原植被区域。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农田土壤类型之一,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五、沙质土壤沙质土壤是指土壤中颗粒粗大、质地疏松的土壤类型。
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沙质土壤的颗粒粗大,水分保持能力较差,肥力较低。
为了利用沙质土壤进行农业生产,可以采取灌溉、施肥和种植适合的作物等措施,改善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状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土壤已经成为新教材中添加的一个内容,现在的地理考试中也常见到以土壤为情境材料的知识考查.土壤的成分和类型其实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了土壤,有些人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一直搞不清楚,总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微生物多的时候有机质多还是少,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小侧面去解读:有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使之成为腐殖质,但有的微生物却会以这些有机质为食物,会消耗掉它们,另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枯枝落叶是否多。
再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这些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有机质是不是能够在当地累存,比如热带雨林枯枝及败叶较多,微生物也丰富,但分解后这些腐殖质一部分被雨水淋溶带走,一部分被生物转化为无机物吸收,所以土壤中腐殖质并不多,反而在亚寒带针叶林的腐殖质较多。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几大黑土地都不是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形成的,形成后到现在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地表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地层有所变薄!其实土壤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土壤总是在你脚下。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获得养分,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宝藏之一!那么,土壤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一起来看看吧!在地球历史的初始时期,地球的表面主要是岩石,十分贫瘠。
而随着时间发展,土壤开始逐渐在地球表面形成。
当幼儿时期的地球冷却下来后,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就陆续开始了。
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将岩石破碎成较小的岩石,侵蚀作用是指这些较小的岩石被风或水从较大的母岩中带走。
根据风化岩石的大小,可以将其视分为黏土(clay)、粉土(silt)或砂土(sand),更大的则为砾石。
在前三种物质中,黏土是最小的,而砂土是最大的,粉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三种不同大小的风化和侵蚀岩石共同组成了土壤。
根据这三种不同大小颗粒的比例,土壤将具有不同的性质。
下面这张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组成。
如果一种土壤中有25%是砂土,40%是粉土,35%是黏土,那它为黏壤土。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
我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一、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土壤类型繁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分类系统》的规定,我国的土壤主要分为石漠化土壤、盐碱土壤、红壤、黄壤、棕壤、草甸土壤、土壤侵蚀、土壤污染等多种类型。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壤资源,对土壤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对土壤进行代码化处理,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库管理和信息检索,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我国土壤分类体系1. 石漠化土壤石漠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在地理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内蒙古几大戈壁荒漠地带,土地质量差,容易形成石漠化地区。
2. 盐碱土壤盐碱土壤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受到干旱、人为开垦和水盐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地逐渐变成了盐碱地。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土壤。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植热带作物。
4.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包括黄土高原地区、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我国主要的农田土壤类型。
5. 棕壤棕壤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
棕壤呈酸性,土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6. 草甸土壤草甸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适合生长草原植被,是我国重要的牧草土壤类型。
7.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土壤资源流失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和风蚀两种类型。
8.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活垃圾的堆放等,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三、土壤分类代码excel制作方法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分类系统》,首先将各类土壤的名称和代码进行整理,在excel中创建一个土壤分类代码的表格。
2. 在表格中加入各类土壤的名称和对应的代码,确保名称和代码的对应关系准确无误。
3. 在表格中添加分类字段,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查询和管理。
4. 在表格中添加描述字段,对各类土壤的特点进行描述,包括分布区域、适合种植作物、主要影响因素等,以便对土壤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生物圈
4.1.1 土壤圈(pedosph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 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构成的一种连 续体或覆盖层。
土壤圈的功能主要有: (1)对生物圈(biosphere):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 (2)对气圈(atmosphere):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
小孔隙中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速度慢而使养分得以保存。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
④团粒结构降低了土粒间的粘着性、粘结性,减少了耕作阻力,提高了耕作质量, 土壤耕性好;
⑤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生长; 团粒间较疏松,根系穿插容易;团粒内部相对紧密,有利于根系的固着;
5、土壤耕性: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 内容:①耕作时的难易程度; ②耕作质量的好坏; ③适宜耕作时间的长
特点:土壤圈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上面 或里面有生物栖息。土壤圈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之一,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土壤圈的平均厚 度为5m,面积约为1.3×108km2,相当于陆地总面积 减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占有的面积。
研究意义:旨在从地球表层系统的角度,研究土壤圈的 结构、成因和演化规律,以达到了解土壤圈的内在功 能,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人类与 环境的影响的目的。
a.土壤形成 因素
①母质因素:
(一)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 为土壤母质。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 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 冰碛物和风积物等,则称为运积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 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它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 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 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土壤形成的初期阶段最为显著。随着成土过程进 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间性质的差别也愈大,尽管如此,土壤中总会保存有母质的某 些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黑钙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栗钙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棕钙土: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黑垆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荒漠土: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大。
高山草甸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高山漠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济南市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是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全市共有39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9.1%。
集中分布于长清、历城、章丘三县南部砂石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00~988.8米之间。
此土体通体无石灰反应或表层有微石灰反应,PH值为6.5~7,一般呈微酸性,有明显的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
在酸性岩山区,从上到下分布着两个亚类:(一)棕壤性土是棕壤发育处于最年幼阶段的亚类。
分布于济南市南部由酸性花岗岩、片麻岩等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母质为酸性岩的残、坡积物。
土壤的主要特点是层薄质粗,一般厚度仅10~30厘米,下部为半风化的母岩。
土壤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颜色随岩性不同而异,质粗砾多,孔隙大,疏松,不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贫瘠,是山地丘陵区最瘠薄的土壤。
土壤无剖面发育,只有在荒草坡或林地有厚约5~10厘米的草根层(A层),其下即为母岩的半风化物(C层),故剖面构型多为A-C型。
因山高坡陡,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一种侵蚀类型的土壤。
现状一般是林地与荒草地,其中一部分已辟为农田,是地瓜、花生的重要产区。
(二)普通棕壤是棕壤土类中面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亚类。
它集中分布于章丘、历城、长清三县南部砂石山缓坡或丘陵中下部及山麓地带,所处地形较平缓,土层比较深厚,除部分土壤土层厚60厘米左右外,多在1.5米以上。
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风化物的残坡积与厚层洪积物,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表层质地多为砂壤土或轻壤土,并有较多的石砾和石英、长石风化碎屑。
剖面通体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土壤层次明显,剖面构型为A-B-C型。
淋溶层(A层)之下有较明显的沉积层(B层),淀积层质地较上层粘重,粘粒胶膜明显;也常见黑色的铁锰胶膜;母质层(C层)为明显的半风化母岩。
普通棕壤绝大部分已经垦为农田,林地和果园面积不大。
土壤肥力水平较好,保水保肥能力中等,但因地形起伏,地块小而不平,受侵蚀威胁,又因灌溉条件差,作物产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褐土褐土又名褐色森林土。
这类土壤是在暖温带、半干旱及高温高湿同时发生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在石灰岩(青石山)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济南市是山东典型褐土集中的分布区。
褐土面积3252.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74.1%,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
此土壤,通体较强的石灰反应,PH值7~7.5,呈微碱性。
此外,土壤具有明显的粘化作用、钙化作用以及微弱的生物积累作用,还有潮化作用和旱耕熟化作用。
在宽广的褐土带中,从上而下,从南到北,分布着褐土性土、普通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5个亚类。
(一)褐土性土俗称石渣子土、粗砂土、石皮土等。
广泛分布于石灰岩或砂页岩以及基性岩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多为荒草坡或岭坡梯田,是褐土中受侵蚀影响最重的亚类。
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的残、坡积物,土层厚度均小于30厘米,并含有大量的母岩碎石,薄层砾多特征明显。
剖面构型为A-C型,表层质地多为砾质壤土,一般剖面无发育,薄层土壤之下即为母岩硬石底。
土壤肥力水平低,水土流失严重。
(二)普通褐土是褐土中面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亚类。
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丘陵和山前倾斜缓平地上。
成土母质为坡洪积、洪积、洪冲积物。
该土壤剖面构型属A-B-C型,层次发育完全,粘化作用和钙化作用都较明显。
表层质地多为中壤,呈褐色;心土(B层)质地较粘重,棕褐色。
全剖面均含有游离的碳酸钙,耕作层下常见假菌丝或碳酸盐的新生体。
石灰反应较强,PH值7.5左右,呈微碱性。
此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养分含量较丰富,是济南市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
部分土壤由于多次洪积的结果,土体较浅的部位出现砾石、砂层或砂姜及厚层粘土等障碍层次,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对作物生长不利。
(三)石灰性褐土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丘陵山体的中部及下部的近山阶地上。
成土母质是钙质岩坡洪积物及黄土母质,区别于普通褐土的主要性状是土壤剖面通体石灰反应强烈,耕作层下的土壤中都有大量的假菌丝体,土壤通体碳酸钙含量较高。
因土壤所处地形部位较高,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土壤体仅厚60厘米左右,而分布于近山阶地上的土壤,虽土体深厚,质地适中,但土壤含有较多的砾石,对耕种管理不便。
(四)淋溶褐土零星分布于石灰岩低缓丘陵及山前倾斜平地上,与普通褐土镶嵌。
成土母质为坡洪积物和红土母质。
在性状上属普通褐土与普通棕壤的过渡类型。
区别于其他褐土亚类在于淋溶作用较强,土壤通体无石灰反应,碳酸钙含量甚微,一般在1%以下,无钙积层。
但PH值高于棕壤为中性至微碱性。
此外,在底土层中粘粒胶膜也较明显。
该土壤土层深厚,质地中壤,下部稍紧,保水保肥,无障碍因素。
(五)潮褐土俗称“夜潮土”。
分布于山前缓平地褐土与潮土交接地带上。
成土母质为冲积物。
土壤地下水位浅,平均4~6米,有时毛管水可达地表,土壤表现潮性,土壤剖面下部常出现锈纹锈斑,其他性状与普通褐土相同。
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耕性良好,灌排设施较完善,基本无干旱威胁,加之耕作比较精细,故土壤熟化程度高,是济南市最好的土壤类型。
三、砂姜黑土砂姜黑土是一种具有“黑土层”和“砂姜层”的暗色土壤。
济南市仅有石灰性砂姜黑土一个亚类,主要分布于章丘、历城两县白云湖周围,在平阴县东部孝直镇和店子乡亦有少量的分布。
土壤面积4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1.1%。
此类土壤所处地形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地表常有积水现象。
成土母质为湖积物,分为“黑土裸露”和“黄土覆盖”两个土属。
土体下部有灰白色的土层或黑土层及砂姜,通体石灰反应强烈。
济南市砂姜黑土多为黄土覆盖类型,表层质地适中,易于耕作。
通常在100厘米左右出现砂姜,下部有黑土层;砂姜多为面砂姜,不成层,一般不影响耕作。
因受人为耕作影响,部分土壤较肥沃,产量较高。
局部土壤质地粘重并有内涝危害。
四、潮土分布于沿黄地区,为黄河冲积母质所形成的潮土。
土壤面积586.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13.4%。
此类土壤是受地下水潮化作用影响,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土壤类型。
土体深厚,沉积层理明显,中下层有锈纹锈斑,表层质地则因沉积过程水流快慢影响而有砂,轻、中、重壤之别。
通体有石灰反应。
共有普通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3个亚类。
(一)普通潮土广泛分布于黄泛平原,是济南市潮土中面积最大的土壤亚类。
其土壤通体有石灰反应,呈碱性反应,PH值高于7.5。
中下层有大量锈纹锈斑。
因受黄河多次泛滥影响,质地多变,依土壤质地分为砂、壤、粘及炉渣菜园土4个土属,土体构型多为砂粘相间的多种多样的土壤层次。
该土壤分布区是济南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西瓜的主要产区。
局部引黄改种水稻、小麦,一年二作,土壤复种指数较高。
但局部地区的60厘米土层质地粘重,耕作管理都较困难,对作物生长不利。
(二)湿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靠近黄河的封闭洼地上,地下水埋深仅0.5米左右,是在较长期积水或较高位潜水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土色较暗,土质粘重,潜育化明显,氧化过程较差,有较多的锈纹锈斑,通体石灰反应强烈。
湿潮土开垦利用晚,土壤熟化程度低,存在着湿、凉、粘、紧等不利因素,多种植芦苇、莲藕等湿生植物。
(三)盐化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上,是潮土中附加盐化过程的土壤。
因地下水位浅,多在1.5~2米之间,加之地下水矿化度高,在1~3克/升之间,地下水在土壤毛管孔隙作用下,沿土体上升到地表蒸发,水去盐留,使盐分积累在土壤的表层,地面常见盐霜或盐斑,尤以干旱季节最为显著。
土壤20厘米土层含盐量高达0.1~1.0%以上,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缺苗断垄现象严重。
盐化较重的地段,尚有柽柳、盐蓬等耐盐作物种植。
耕作层下有锈纹锈斑。
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壤呈碱性,是障碍因素较大的低产土壤。
由于实行稻改,灌排设施的改进和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耕作管理,盐化现象有减弱趋势。
五、水稻土分布在济南市郊区北园、东郊和章丘县明水镇,是经过泉水灌溉、人为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水稻土。
土壤面积8.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2%。
此土壤只有潴育水稻土1个亚类,下分冲积物、湖积物两个土属。
土壤通体有石灰反应,表层以下有大量的锈纹锈斑,55厘米以下有大量鳝血斑,95厘米以下土色呈灰褐色的潜育现象。
土壤质地为壤质。
章丘明水镇稻土为粘质,生产性能较好,产量多在400~500公斤/亩,是明水香稻的产地。
六、风砂土零星分布在长清沿黄的河水决口处及郊区、章丘县的河滩地中。
土壤面积92.4平方公里,占土壤总面积的2.1%。
此土壤是黄河泛滥决口处,由砂粒沉积而形成的,全市只有半固定风砂土一个亚类,土壤通体为松砂土,除表层土壤有极少数作物根系外,剖面中全为均质砂土。
易随风飞扬,故名风砂土,是一种肥力极低,不适宜农用的低产土壤。
受到气候、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国大约有61个土类,主要有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