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七版 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8746e25770bf78a6429542b.png)
1.光敏色素:植物体内存在着的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具有可逆转能力的水溶性色素蛋白。
2.自由水:指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或吸附力很小而能自由移动的水。
3.束缚水: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性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不能自由。
移动的水。
4.单盐毒害: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某种单一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这种单一盐溶液对植物的毒害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5.离子拮抗: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者消除。
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称离子拮抗,也称离子对抗。
6.平衡溶液:由多种盐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能使植物生长良好的溶液。
7.无氧呼吸消失点:指使植物体内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外界气体环境中氧的含量。
8.转移细胞:在疏导组织末梢存在的一些具有物质转移功能的特化细胞,其显著特点是:细胞壁向内伸向细胞质,形成许多褶皱,质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富含ATP酶,为跨膜运输提供足够的能量。
9.第二信使:又称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是指细胞感受胞外环境信号和胞间信号后产生的、将细胞外信息转变为细胞内信息的胞内信号分子。
10.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的现象。
同时这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11.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刚刚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中尚存的水分含量(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数)。
达到永久萎蔫时土壤所含的水分植物不能利用,属无效水分。
12.生长大周期:指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总是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
如果以植物生长的体积、干重等参数对时间做图则可得“S”形曲线。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称为生长大周期。
13.生物钟:也称生理钟,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测时系统,由此系统控制生物在无重力、光照、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下,按其原有的时期呈周期性运动。
接近24小时周期性、节奏性的变化现象。
14.光周期现象:指植物生长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即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对植物有利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3d4b16647d27284b7351f3.png)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摩尔体积的水与一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水,温,湿)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 表示。
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
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
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永久萎蔫: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的萎蔫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
植物生理学之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植物生理学之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4186d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4.png)
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2.分化3.种子寿命4.种子活力5.植物组织培养6.细胞全能性7.愈伤组织8.光敏色素9.脱分化l0.再分化11.生长最适温度12.胚状体13.外植体14.光形态建成15.光范型作用16.温周期现象17.细胞周期18.生长大周期19.植物生长的相关性20.顶端优势21.再生作用22.极性23.植物的昼夜周期性24.生物钟25.生长运动26.向性运动27.感性运动28.人工种子29.根冠比30.协调最适温度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 R/T2. LAR3. AGR4. RH5. RGR6. UV-B7. NAR Pr、Pfr8. CaM9. R 10. FR三、填空题1.种子萌发适宜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及少部分种子萌发需要______。
2.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3.种子保存在______ 条件下不易失去生活力。
4.快速检验种子死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
5.种子的吸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6.植物的运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向性运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性运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
7.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即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_吸收红光后转变为______。
8. 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9.种子后熟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
10. 细胞伸长期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光形态律成是由______控制的一种低能反应。
12.植物细胞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组成。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8b5093977232f60dccca140.png)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指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2、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3、光形态建成:光形态建成是指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4、三重反应:用乙烯处理植物幼苗后,出现的抑制伸长生长、促进茎增粗、促进茎横向生长的现象称为三重反应。
5、末端氧化酶: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H+或e-传递给O2,从而形成H20或H2O2的氧化酶。
6、临界日长:临界日长是指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长度或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长度。
7、临界夜长:临界夜长是指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暗期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暗期。
8、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受无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运动。
9、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外界单方向刺激产生的生长性运动。
10、向光性:向光性是指植物向光照入射方向弯曲的反应。
11、自由水:自由水是指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含量制约植物的代谢强度。
12、束缚水:束缚水是指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
13、溶液培养法:又名水培法,是指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14、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15、同化能力: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CO2的同化,因此将这两种物质统称为同化能力。
16、光补偿点:光补偿点是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外界光照强度。
17、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这个数值称为光饱和点。
18、CO2补偿点:CO2补偿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与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的CO2浓度。
植物生理学 第7版 潘瑞炽编 知识要点
![植物生理学 第7版 潘瑞炽编 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a5ddb4c1c708a1294a4423.png)
欢迎阅读绪论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内容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2.植物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植物生产实践中3.Sachs,Sachs4. 1) 2) 3) 4)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水分在植物细胞内通常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2)3)4)3.4.化学势(浓度差)——扩散动力集流(压力)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5.6.7.土壤中的水分分为3种:重力水、毛细管水、束缚水重力水: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土壤颗粒间的孔隙下降的水分毛细管水:是指存在于土壤颗粒间毛细管内的水分(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是毛细管水)束缚水:是土壤颗粒或土壤胶体的亲水表面所吸附的水合层,植物一般不能利用(分为吸湿水和薄膜水)8.根系吸水的途径有3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阻力小,速率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9.10.1)2)3)4)11.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12.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分为角质膜蒸腾和气孔蒸腾)13.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蒸腾作用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以及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14.气孔——蒸腾过程中水蒸气从体内排到体外的主要出口,也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大门1)2)3)15.1)2)3)4)CO25)16.1)a)光照——光照促使气孔开放,蒸腾作用增强b)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减弱c)温度——大气温度增高,蒸腾作用增强d)风——微风促进蒸腾;强风抑制蒸腾2)内部因素a)气孔频度(每平方厘米叶片的气孔数)b)气孔大小c)叶片内部面积大小(内部面积指细胞间隙的面积)17.水分临界期:是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18.节水灌溉的方法1)喷灌2)滴灌3)调亏灌溉4)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1.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2.必需元素1)完成植物整个生长周期不可缺少的2)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的3)3.4.1)2)3)4)5)6)7)5.1)2)离子通道运输3)载体运输4)离子泵运输5)胞饮作用6.植物吸收矿质主要通过根部特点1) 对盐分和水分的吸收是相对的,既有关(盐分要溶解在水中)又无关(吸水是被动过程,吸盐则以消耗能量的主动吸收为主)2) 植物对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吸收比例不同3)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时,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4) 离子颉颃——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里,加入其他离子,能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7.1) 2) 3) 8.1) 2) 3) 温度4) 9.1) 2) 10.氮的同化1) 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a) 还原型NADH 氧化为NAD +,并放出H +和e —,使FAD 还原为FADH 2 b) FADH 2放出H +和e —,氧化为FAD ,把电子传到Cytb 557,使Fe 3+还原为Fe 2+ c) Fe 2+将电子交给MoCo (钼辅因子)的Mo 6+,使之还原为Mo 4+d) Mo 4+释放电子,连同H +将NO 3—还原为NO 2—,并生成水2) 亚硝酸盐还原成铵a) 由光合作用提供e —经过Fd 还原b) 提供电子给NiR (亚硝酸还原酶),最后将电子传给NO 2—而还原为NH 4+3) 当植物吸收铵盐的氨后,氨立即被同化,包括a) 铵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与α—酮戊二酸反应形成谷氨酸(NH 4+b) c) NH 4+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1.高等植物的光合色素有2类: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色b——黄绿色),具有收集和传递光能的作用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具有收集和传递光能的作用2.叶绿素分子含有4个吡咯环,它们和4个甲烯基(=CH—)连接成1个大环,叫做卟啉环,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如图3.这些粒子称为光子,光子所带有的能量称为光量子(亦称量子)4.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红光部分和蓝紫光部分类胡萝卜素光谱的最强吸收区:蓝紫光部分5.1)ALA合成胆色素原(PBG)2)4个绿素3)(关键需4) a6.影响叶绿素生成的因素1)光2)温度(温度低时,叶绿素解体慢,这也是低温保鲜的原因之一)3)矿质元素4)遗传7.光合作用包括原初反应:是指光合色素分子从被光激发至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光反应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还原形28.1),再递给2)ph3)白4)质,推动ADP和Pi结合形成ATP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有下列3种:1)非环式电子传递2)环式电子传递3)假环式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分为3种类型(由于光合磷酸化与光合电子传递是耦联在一起的):1)非环式光合磷酸化2)环式光合磷酸化3)假环式光合磷酸化9.抑制电子传递链和光合磷酸化的因素:1)光照少了的还原;百草枯抑制P SⅠFd的还原2)敌草隆(DCMU)阻止P SⅡPQB3)膜的流动性降低10.碳同化途径C31)羧化2)还原3)更新是3C途径4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1.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1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2)CO2CO2CO2 3)温度4)5)水分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能量的过程2.1)2)3)3.1)2)酸菌)4.(看之前总结)三羧酸循环的意义1)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既是糖、脂肪和氨基酸等彻底分解的共同途径,其中间产物又是合成糖、脂肪和氨基酸的原料5.磷酸戊糖途径:在高等植物中,还发现细胞内糖类的氧化可以不经过糖酵解的途径,,就是磷酸戊糖途径(PPP)即由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5—磷酸核酮糖和CO2(看之前总结)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1)产生大量NADPH,为细胞各种合成反应提供主要的还原力2)6.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传递电子的一组酶的复合体,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成的传递链注:复合物Ⅰ:(NADH-CoQ-还原酶)(FMN?[Fe-S]n)(FMN——黄素单核苷酸)7.8.末端氧化酶:是把底物的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系统的最后一步,将电子传递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9.4)机械损伤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1.短距离运输系统包括胞内运输和胞间运输胞内运输:是指细胞内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包括分子扩散、微丝推动原生质环流等胞间运输:指细胞之间短距离的质外体、共质体及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包括2.3.4.1)2)3)5.6.过程7.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和溶质的运输只经过胞壁而不经过任何膜的途径(图中细箭头)共质体途径:是指胞间连丝把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汁液从一个细胞运送到另一个细胞的途径(图中粗箭头)8.韧皮部卸出:是指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的过程9.韧皮部卸出过程同样存在两条途径共质体途径:是指同化物通过胞间连丝沿浓度梯度从筛分子—伴胞复合体释放到库细胞()质外体途径:同化物从筛分子—伴胞复合体通过扩散被动地或在运输载体的帮助下,10.1)2)3)11.1)a)b)合成贮藏化合物c)形成运输化合物,从叶输出到植株其他部分2)分配:是指新形成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第六章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1.初级代谢产物:像糖类、脂肪、核酸和蛋白质等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对生物生存和健康必须的产物次级代谢产物:由糖类等有机物质次级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贮存在液泡或细胞壁中2.1)以32)形3.1)2)4.1)4)(来Pi,形成分支酸2)分支酸以后有两个去向a)一个走向色氨酸b)另一个形成苯丙氨酸和酪氨酸5.酚类的功能1)鞣质——树干心材的鞣质,能防止真菌和细菌引起的心材腐败2)木质素——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3)类黄酮类——呈现颜色(花色素苷)和防御敌害和叶酸的组成成分,对动物有6.生物碱: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是核酸、维生素B1毒性,有防御敌害的作用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1.受体:是指能够特异地识别并结合信号、在细胞内放大和传递信号的物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cc0d0052ea551810a687e5.png)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名词解释1.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2.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3.渗透作用: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4.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符号:ψw。
5.渗透势即溶质势(ψπ):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符号ψπ。
用负值表示。
亦称溶质势(ψs)。
6.压力势(ψp):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
一般为正值。
符号ψp。
初始质壁分离时,ψp为0,剧烈蒸腾时,ψp会呈负值。
7.衬质势(ψm):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
符号ψm 。
8.小孔扩散律: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9.水分临界期:1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1.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2.质壁分离:将植物细胞放到水势较低的浓溶液中,细胞渗透失水,细胞壁弹性有限,原生质体弹性较大,细胞继续失水造成细胞壁和细胞质分离的现象13.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
(g/dm2·h)14.蒸腾比率(效率):植物每消耗l公斤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克)。
15.蒸腾系数:植物制造 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克),又称为需水量。
它是蒸腾比率的倒致。
16.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
即以水分的内聚力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说。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名词解释1. 矿质元素:2.灰分元素:亦称矿质元素,将干燥植物材料燃烧后,剩余一些不能挥发的物质称为灰分元素。
3.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包括钙、镁、硫、氮、磷、钾、碳、氢、氧等9种元素(C、H、O、N、P、K、Ca、Mg、S)。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版)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7936fea8114431b80dd85f.png)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版)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内容大致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水孔蛋白:细胞膜或液泡膜,可减少水分跨膜运输阻力,加快水分子进出生物膜的跨膜通道蛋白质,具有选择性压力势:当细胞吸水,原生质体膨胀,形成一种压迫细胞壁的力量。
细胞壁受到挤压后,形成一股反弹力,限制原生质体的膨胀,压力势是这两股力存在而增加的水势的值(一般正数)伤流:由于根压作用,从植物伤口或折断的部位流出液体的现象吐水:由于根压作用,从叶尖或叶边缘的水孔流出液滴的现象蒸腾作用:水分从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离子的选择吸收:植物对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或同一盐分中的阴、阳离子吸收比例不同的现象单盐毒害:用只含一种盐的溶液培养植物时,会引起植物生长不正常而表现出毒害的现象离子颉颃: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能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之间这种作用称之为离子颉颃诱导酶:植物本来不含的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这种酶生物固氮: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分子氮还原成氨的过程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荧光现象:叶绿体色素溶液在透射光时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原初反应:光合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指色素分子吸收光能、传递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利用光能驱动电子传递建立跨类囊体的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将ADP和无机磷酸合成ATP的过程碳同化:利用光反应形成的同化力将CO2还原形成糖类物质的过程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些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TP的过程末端氧化酶:把底物的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系统的最后一步,把电子传递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巴斯德效应:氧气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腺苷酸能荷调节: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质外体:物体中的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的连续系统共质体:由胞间连丝及原生质膜本身把植物各细胞原生质连成一体的体系初级代谢产物: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糖类、脂肪、核酸、蛋白质等次级代谢产物:萜类、酚类、生物碱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级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生长:植物体积增大,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来完成发育:在整个生活史上,植物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表现为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态建成: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由于不同细胞逐渐向不同方向分化,从而形成具有各种特殊构造和机能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细胞分化:分生组织的幼嫩细胞发育成为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成形细胞的过程种子的寿命:种子成熟到失去生命力所经历的时间极性:植物分化和形态建成中的一个基本现象,植物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且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脱分化:已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和组织,在培养条件下逐渐丧失其特有分化能力的过程愈伤组织:脱分化后新形成的细胞群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生长大周期:植物器官或整株植物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一快一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速度后又减慢以至最后停止,这一生长全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生长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日温较高和夜温较低的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生理钟:生物因对昼夜的适应而产生生理上有周期性波动的内在节奏光周期: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感受部位:叶片传输途径:韧皮部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同源异型:分生组织系列产物中一类成员转变为该系列中形态或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成员受精作用:植物开花之后,经过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花粉管进入胚囊和配子融合等一系列过程完成受精作用自交不亲和性:植物花粉落在同花雌蕊的柱头上不能受精的现象呼吸跃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之后又下降的现象花粉萌发的群体效应:单位面积内,花粉的数量越多,花粉管的萌发和生长越好蒙导花粉:授予生活的不亲和性花粉的同时,混合一些杀死的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细胞程序性死亡:主动的、生理性的细胞死亡,死亡过程由细胞内业已存在的、由基因编码的程序控制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体内的水分以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与代谢强度呈正比、束缚水与抗逆性呈正比水在植物体中的作用①细胞质主要成分②参与代谢反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同化和异化作用③物质运输和吸收的溶剂④保持植物坚挺水分跨膜运输途径:膜脂双分子层(慢)和水通道(快)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三种方式:扩散、急流、渗透作用(为水分跨膜运输动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传输途径:径向运输(根系吸水)和轴向运输(水分向上运输)渗透作用就是水分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移向水势低处水孔蛋白根据存在部位分为质膜内在蛋白和液泡膜内在蛋白每偏摩尔水的自由能就是水的化学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就是水势,纯水自由能和水势最大植物细胞的水势由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衬质势组成,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衬质势可以忽略不计(水势计算方式P14~15)植物吸水主要器官是根系,主要区域是根尖根毛区,主要方式是被动吸水。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79e003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7.png)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科学领域,涉及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代谢、运输、激素调控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
些植物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氧气。
2. 呼吸作用,植物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以产生能量和维
持生命活动的过程。
3. 蒸腾作用,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释放水蒸汽,以保持水分平
衡和调节温度的生理过程。
4. 激素,植物内部分泌的化学物质,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
花结果、休眠等生理过程。
5. 营养元素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用于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
6. 生长素,一类植物激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生长。
以上是一些植物生理学的名词解释,这些名词涉及了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方面,帮助我们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长发育。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7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7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34d577ce2f0066f53322e3.png)
绪论0.1复习笔记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1)定义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指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内容①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a.生长(growth)生长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
b.发育(development)发育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②物质与能量转化物质与能量转化是生长发育的基础。
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紧密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统称为代谢(metaboli s m)。
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环节。
a.信息传递(message transportation)信息传递是指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b.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信号转导是指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产生生理反应。
2.植物生理学的任务(1)植物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植物生产实践中。
(2)植物生理学的重要地位①植物的生长发育为畜牧业和水产业提供了有机物质基础;②水土保持和环境净化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③植物合成的生物碱、橡胶、鞣质等是工业原料或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植物生理学的孕育时期(16 世纪至17 世纪)①荷兰的van Helmont 是最早进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学者,进行柳树枝条实验,探索植物长大的物质来源。
②英国的S.Hales 研究蒸腾,从理论上解释水分吸收与运转的道理。
③英国的J.Priestley 发现小鼠在密封钟罩内不久即死,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钟罩内则不死。
④荷兰的J.Ingenhousz 了解到绿色植物在日光下才能清洁空气,初步建立起空气营养的观念。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f3a77401f69e31433294fc.png)
植物的矿质营养及其吸收、运输、同化1.灰分:将在105摄氏度下烘干的植物材料在600摄氏度下高温烘烤,剩余的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称为植物的灰分。
2.灰分元素/矿质元素:构成植物灰分的元素称为植物的灰分元素,由于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土壤矿质,故又称为矿质元素。
3.必需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4.大量元素:包括C H O N P K Ga Mg S 9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
5.微量元素:包括Fe Cu B Zn Mn Mo Ni Cl 8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0001%-0.01%。
6.溶液培养法/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7.砂基培养法:是在洗净的石英砂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利用砂基作为固定植物根系的支持物来培养植物的方法,与溶液培养法并无实质性的不同。
8.有氧溶液培养法/气培法/雾培法:是将植物根系置于营养液气雾中培养植物的方法,植物根系并不直接浸入营养液。
9.有益元素:有些元素并非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或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有积极影响,这些元素被称为植物的有益元素。
10.有害元素:有些元素少量或过量存在时均对植物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将这些元素称为有害元素。
11.质外体/自由空间:植物组织中细胞质膜外部的细胞壁部分在组织内构成一连续的结构空间被称为质外体。
土壤溶液中的各种矿质元素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自由扩散进入质外体空间,固有时又将质外体称为自由空间。
12.相对自由空间(RFS):活组织自由空间的体积大小可通过某种离子的扩散平衡实验来估算,这个估算值称为相对自由空间。
13.共质体运输:溶质通过跨膜运转进入原生质,并通过活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或连续不断的跨膜运转而从一个活细胞运输至另一个活细胞的过程称为共质体运输。
14.生理碱性盐:将这类由于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而使环境PH升高的盐类称为生理碱性盐,硝酸盐类(硝酸铵例外)一般均属于生理碱性盐。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 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ba3a81d55270722192ef7b4.png)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名词解释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2.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3.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4.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5.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6.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7.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8.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9.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10.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11.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1.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2. 大量元素: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3. 微量元素: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4. 溶液培养: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5. 透性: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6. 选择透性: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7.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8. 被动运输: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9. 主动运输: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10. 单向运输载体: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质膜运输。
11.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12. 诱导酶: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生成的酶。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67a5a347fd5360cbb1adb24.png)
植物的矿质营养及其吸收、运输、同化1.灰分:将在105摄氏度下烘干的植物材料在600摄氏度下高温烘烤,剩余的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称为植物的灰分。
2.灰分元素/矿质元素:构成植物灰分的元素称为植物的灰分元素,由于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土壤矿质,故又称为矿质元素。
3.必需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4.大量元素:包括C H O N P K Ga Mg S 9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
5.微量元素:包括Fe Cu B Zn Mn Mo Ni Cl 8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0001%-0.01%。
6.溶液培养法/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7.砂基培养法:是在洗净的石英砂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利用砂基作为固定植物根系的支持物来培养植物的方法,与溶液培养法并无实质性的不同。
8.有氧溶液培养法/气培法/雾培法:是将植物根系置于营养液气雾中培养植物的方法,植物根系并不直接浸入营养液。
9.有益元素:有些元素并非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或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有积极影响,这些元素被称为植物的有益元素。
10.有害元素:有些元素少量或过量存在时均对植物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将这些元素称为有害元素。
11.质外体/自由空间:植物组织中细胞质膜外部的细胞壁部分在组织内构成一连续的结构空间被称为质外体。
土壤溶液中的各种矿质元素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自由扩散进入质外体空间,固有时又将质外体称为自由空间。
12.相对自由空间(RFS):活组织自由空间的体积大小可通过某种离子的扩散平衡实验来估算,这个估算值称为相对自由空间。
13.共质体运输:溶质通过跨膜运转进入原生质,并通过活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或连续不断的跨膜运转而从一个活细胞运输至另一个活细胞的过程称为共质体运输。
14.生理碱性盐:将这类由于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而使环境PH升高的盐类称为生理碱性盐,硝酸盐类(硝酸铵例外)一般均属于生理碱性盐。
植物生理学课后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课后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e12ee39cc22bcd127ff0cab.png)
植物生理学课后名词解释绪论1.植物生理学:就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
2.生长:就是指增加细胞数目与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与质量得增加、3.发育:就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4.代谢:就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与运动等)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化与分解)得总称、第一章植物得水分生理1.水势(ψ):每偏摩尔体积水得化学势差、2.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得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得系统移动得现象。
3.渗透势(ψs):由于溶质颗粒得存在,降低了水得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得水势下降值。
4.压力势(ψp):就是指细胞得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得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得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得反作用力。
5.质外体途径:就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得移动,阻力小,所以这种移动方式速度快、6.共质体途径:就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得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得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得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7.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得压力称为根压。
8.内聚力学说:亦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得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得学说。
9.蒸腾作用:就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得表面(主要就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得现象、10.蒸腾速率:即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得水量、11.蒸腾比率(TR):蒸腾比率=蒸腾H2O摩尔数/同化CO2摩尔数,指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得H2O得摩尔数。
12.水分利用效率(WUE):就是指光合作用同化CO2得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得速率得比值。
13.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得时期。
第二章植物得矿质营养1.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得吸收、转运与同化、2.溶液培养法:亦称水培法,就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得溶液中栽培植物得方法。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最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66d5c1d12b160b4e777fcf22.png)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一、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二、1.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3.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4.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5.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6.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7.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8.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9.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10.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11.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3.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4.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 g·kg-l表示。
15.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 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 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16.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
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17.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
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18.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d2228dd9ec3d5bbfd0a7446.png)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一、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二、1.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3.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4.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5.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6.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7.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8.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9.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10.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11.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3.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4.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 g·kg-l表示。
15.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 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 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16.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
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17.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
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18.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d304ffa941ea76e58fa04ce.png)
名词解释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
2.生长: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
3.发育: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4.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5.诱导酶:又叫适应酶。
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
6.三重反应:是指乙稀可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其横向生长(加粗);上胚轴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
7.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往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8.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9.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与一些植物的开花有关。
10.光周期诱导:是指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开花,这种现象成为光周期诱导。
11.水势: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下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12.抗氰呼吸:指在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这种呼吸成为抗氰呼吸。
13.呼吸骤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最后又下降的现象。
此时果实便进入完全成熟。
这个呼吸高峰,便称为渗透调节。
14.平衡溶液:几种盐类按一定比例和浓度配制的不使植物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
这种配制的溶液是使其中各种盐类的阳离子之间表现它们的拮抗作用。
15.单盐毒害:如果将植物培养在只含一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即使这种离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如钾离子,而且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很低,)植物也不能正常生活,不久即受害而死。
16.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作用,像漏斗一样把光能聚集起来,传到反应中心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分子、全部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分子。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第1章水分代谢8.10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第1章水分代谢8.10](https://img.taocdn.com/s3/m/dc611f8ae53a580216fcfe8d.png)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 水是植物体温调节器:水具高的汽化热和比热。
2. 水对可见光的通透性:水对红光有微弱吸收,阳光可通
过无色表皮细胞进入叶肉叶绿体进行光合。短波蓝、绿 光可透过水层,使海水深处的含藻红素的红藻正常光合。 3. 水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水可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土 壤及土壤表面大气温度。早春寒潮降临时稻田灌水可保 温抗寒。Fra bibliotek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4)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细胞胶体物质对水吸
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 组成:Ψw=Ψs+Ψp+Ψg+Ψm
※ Ψg通常很小,可忽略不计。
※ 对于有液泡细胞,Ψm接近与0,可以忽略不计,即
有液泡细胞的Ψw = Ψp+Ψs 。 ※ 对于干种子, Ψs、Ψp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即干种 子的Ψw =Ψm
海水—— -2.69MPa
第二节
(二)渗透现象 蔗糖 溶液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漏斗内液 跨膜的水分子净移动 蔗糖 蔗糖 溶液
面升高
水 半透膜 图1-3 渗透现象
第二节
(三)植物细胞可以 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1. 细胞液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 原生质体(质膜、
细胞质、液泡膜) 3. 环境溶液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 复原现象可证明植物
细胞外 第二节
水分子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水孔蛋白
一、水分跨膜运输的途径
1. 跨膜脂双分子层的扩散: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 的间隙扩散入细胞内,速度较 慢。 双层膜 2. 跨膜水孔蛋白的扩散:许多水分子通过膜的水通道呈线 细胞质 形扩散,水分流速快。 水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名词解释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2.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3.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4.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5.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6.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7.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8.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9.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10.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11.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1.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2. 大量元素: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3. 微量元素: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4. 溶液培养: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5. 透性: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6. 选择透性: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7.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8. 被动运输: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9. 主动运输: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10. 单向运输载体: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质膜运输。
11.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12. 诱导酶: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生成的酶。
13. 生物膜: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 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
3.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光照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红光的现象。
4.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
5.碳反应: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
6.光和单位:由聚光色素系统和反应中心组成。
7.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将光能聚集起来传给反应中心色素。
包括绝大多数的色素。
8.原初反应:指光和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9.反应中心: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膜蛋白复合体。
包括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10.光和链:在类囊体摸上的PSII 和PSI 之间几种排列紧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11.光和磷酸化:是指在光合作用中由光驱动并贮存在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的能量把ADP 和磷酸合成为ATP 的过程。
12.光和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 的量或放出O2 的量,或者积累干物质的量。
13.同化力:由于A TP 和NADPH 用于碳反应中CO2 的同化,把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
14.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CO2 的受体是一种戊糖,CO2 的固定的出产物是一种三碳化合物。
15.C4 途径:CO2 固定最初的稳定产物是四碳化合物。
16.景天酸代谢途径:植物在夜间气孔开放,利用C4 途径固定CO2,形成苹果酸,贮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将夜间固定的CO2 释放出来,再经C3 途径固定CO2 的过程。
17.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 和放出CO2 的过程。
18.表观光合作用:没有把叶子的线粒体呼吸和光呼吸考虑在内的光和速率。
19.真正光和作用:表观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光呼吸。
20.光饱和点: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光和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强。
21.CO2 补偿点:当光和吸收的CO2 量等于呼吸放出的CO2 量,这时外界CO2 含量。
22.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和过程中吸收的CO2 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 CO2 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23.光能利用率: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 呼吸作用: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 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 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 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4. 呼吸速率:用植物的单位鲜重、干重或原生质表示,或者在一定时间内所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或所吸收的氧气的体积来表示。
5.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率第六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1. 压力流学说:筛管中溶液流运输是由源和库端之间渗透产生的压力梯度推动的。
2. 韧皮部装载:指光和产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3. 韧皮部卸出: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产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的过程。
4. 配置: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产物的代谢转化。
5. 分配:指新形成同化产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1.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2.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植物激素受体:指特异地识别激素并能与激素高度结合的蛋白质。
4.植物激素突变体: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植物激素缺陷的突变体。
5.植物多肽激素:具有调节生理过程和传递细胞信号功能的活性多肽。
6.生长素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7.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8.植物生长促进剂:促进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外施生长抑制剂可抑制其促进效能。
9.植物生长抑制剂:抑制顶端分省组织生长,使植物丧失顶端优势,侧枝多,叶小,生殖器官也受影响。
10.植物生长延缓剂:是赤霉素类,使植株矮小,茎粗,节间短,叶面积小,叶厚,叶色深绿,不影响花的发育。
第九章光形态建成1.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
2.暗形态建成: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表现出各种黄化特征。
3.光敏色素: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光受体。
4.去黄化:给黄化幼苗一个微弱的闪光出现的现象。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1.细胞周期:新生的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至下一次再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2.分化:分生组织的幼嫩细胞发育成为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成形细胞的过程。
3.脱分化:已有高度分化能力的细胞核组织,在培养条件下逐渐丧失其特有的分化能力的过程。
4.酸-生长假说:生长素诱导细胞壁酸化并使其可塑性增大而导致细胞伸长的理论。
5.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6.组织培养:指在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培养的技术。
7.极性: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8.生长大周期: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然后生长速率又减慢以至停止。
9.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10.相关性: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现象。
11.向性运动:由外界刺激而产生,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的刺激方向。
12.向光性:植物随光照入射的方向而弯曲的反应。
13.向重力性:植物在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
14.感性运动: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
15.生理钟:生物对昼夜的适应而产生生理上有周期性波动的内在节奏。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1.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作用。
2.脱春化作用:在春化作用结束之前,如遇高温、低温效果会消弱甚至解除。
3.光周期: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4.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开花。
5.长日植物(LDP):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必须长于一定时数并经过一定天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小麦、胡萝卜、油菜。
6.短日植物(SDP):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大豆、水稻、棉花。
7.日中性植物(DNP):是指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
番茄、黄瓜、辣椒。
8.临界日长:是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能忍受的最长日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须的最短日照。
9.临界暗期:是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第十二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1.呼吸跃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然后又下降的现象。
2.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不经受精而雌蕊的子房形成无子果实的现象。
3.休眠(dormancy):成熟种子、鳞茎和芽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
4.离层:组成离区的排列紧密的细胞。
5.生长素梯度学说(auxin gradient theory):决定脱落的不是生长素的绝对含量,而是相对浓度,即离层两侧生长素浓度梯度起了调节脱落的作用。
当远基(轴)端浓度高于近基(轴)端时,器官不脱落;当两端浓度差异小或不存在时,器官脱落;当远基(轴)端浓度低于近基(轴)端时,加速脱落。
第十三章植物的抗性生理1.植物抗性生理:是指逆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逆境的抵御抗性能力。
2.渗透调节:通过加入或去除细胞内的溶质,从而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势相平衡的现象。
3.交叉适应:植物处于零上低温、高温、干旱或盐渍条件下,能提高植株对另外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与不良环境反应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植物中的交叉适应。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在农业生产上有何作用?答:①生长素: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②赤霉素:1.在啤酒生产上可促进麦芽糖化。
2.促进发芽。
3.促进生长。
4.促进雄花发生。
③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可用于蔬菜、水果和鲜花的保鲜保绿。
其次,细胞分裂素还可用于果树和蔬菜上,主要作用用于促进细胞扩大,提高坐果率,延缓叶片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