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采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准确理解诗歌意思。

2、体会诗歌当中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最后一段。

2、体会诗歌最后一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创造的意象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课时

1、释题:

采薇,薇,野豌豆苗,可食。采薇即采野菜。有的人认为课文一开始就是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图景。粮草不济,士兵以此充饥。

明确:《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感。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2、听课文朗读。

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归聘( pìn )孔疚( jiù)

靡盬( mǐ gǔ)象弭( mǐ)四牡( mǔ)骙骙( kuí)

订正后齐读。

3、结合注释仔细读课文,提出疑问。

亦:语气词,表示语气加强。(不亦:“亦”也是语气词,表委婉语气)

岁亦莫止:莫,同暮,引申为“末”。

遑:闲暇。彼:那。维:语气词,放在句中表判断。室:房屋。

戍:防守边疆。戎车:兵车。牡:雄,与“牝”相对。牝鸡司晨。依依: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雨:动词,落下。莫知我哀:莫,没有谁。

总结几个语气词:亦、维、止、斯、思。通假字:莫(暮,引申为“晚”)、尔、棘

4、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哪几个层次?

这首诗共六章,分三个层次:

一层:(1-3章),叙述军旅生活的劳苦和强烈的思乡之情,说明了难归的原因。

二层:(4-5章),直接写战争。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照应了上文的“王事靡盬”。

三层:(6章),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5、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见课后练习)

《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痛苦。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由于意识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他对狁满怀怨恨。这在第一章有所体现。他在对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主题:体现了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主要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其实在《渔家傲》和《凉州词》中,这种复杂的情感都能体现。“诗无达诂”,有的人认为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仇恨和不满,认为在第二部分透露出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对贵人有嘲讽之意,但我认为有点偏颇。

6、读前三章,看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解字》),即乐曲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

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a、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b、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增强了音乐性,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7、前三节以抒发思乡思归之情为主,那么战斗的责任感在哪些章节体现呢?

明确: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8、从4-5章来看,这首诗描写战争场面有什么特点?

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并没有直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象弭、鱼服,让人想到装备的精良和战争的激烈。

9、全诗最后一节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也被后人评为这部诗集中最好的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你对这节的感悟。(课后练习)

内容: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思所感。

写法:a、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

b、对比。“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今昔对比、物是人非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抚今追昔,到底主人公有着怎样一种复杂的感情?

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人的摧残。“行道迟迟”,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儿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物是人非,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和“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怅惘之情。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风雪,沿着泥泞小路,蹒跚走向画面深处,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末节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忆,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10、小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玁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作业:背诵末段。记重要注释。早读要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