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统筹城乡调研活动研究报告090501525477608
2019年有关成都市锦江区城乡统筹考察报告
有关成都市锦江区城乡统筹考察报告篇一:关于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关于成渝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旅游的考察报告11月16日-20日,赴成都、重庆就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考察学习。
期间,先后实地考察了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两江新区北碚区块水土组团、重庆农谷、和谐天香、台湾农民创业园、成都市双流县规划展览馆、三星镇南新社区、籍田镇地平村、锦江区三圣街道“五朵金花”以及重庆“山城”夜景、成都双流县黄龙溪古镇、青羊区“宽窄巷子”和锦江区“锦里”的城市旅游。
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学习成渝,思考淳安,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进一步明晰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旅游的思路和重点。
一、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一)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成都、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1、推进“六个一体化”。
成都市通过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大刀阔斧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全方位构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提出“四性”的规划建设原则:发展性,突出产业支撑和持续增收;多样性,确定多样形态避免千村一面;相融性,注重与环境和生产生活相融;共享性,让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
通过“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超越了社会公平的范畴。
以双流为例,按照“生态田园城市”、“全域双流”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等要素,在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统筹编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实现了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全域覆盖。
双流县在西部率先实现了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镇村全覆盖和光纤电视“十元通”,推行城乡公交“一元通”,24小时内帮助解决工作,从20XX年开始免除农村高中学生学杂费,从今年起全面免除高中学生学费,群众幸福指数高。
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土地制度改革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城镇扩张的同时,农村的耕地、宅基地等土地资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探讨如何更好地统筹城乡土地资源,本文基于对成都市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成都市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二、成都市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2.1 成都市土地利用状况成都市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该市的土地利用面积约为14376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用地仅占3.4%,而农村用地占96.6%。
成都市土地质量较差,土地资源难以满足城乡发展需求。
城市用地与农村用地分离,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导致了成都市土地的紧缺。
2.2 成都市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近年来,成都市政府积极召开座谈会和听取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主要包括:调整耕地升值收益分配比例、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推行,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转,同时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收益,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2.3 成都市城乡土地制度划分成都市城乡土地制度的划分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状况、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来划分。
城区土地主要用于商业、办公和住宅等城市建设用地。
农村土地主要用于耕地和宅基地,个人房屋和村庄公共建设用地。
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留作土地储备用地,以备未来城市扩张和配套用地。
三、对成都市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3.1 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力求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推进城乡土地统筹,需要政府发挥其监管和引导职能,把握各部门利益协调机制,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关键技能。
3.2 坚持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不可分割的双重任务。
城市扩张和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但土地资源的不断消耗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
关于成都市锦江区、温江区、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成都市锦江区、温江区、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考察报告近日,区人大常委会抽调人员组成“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考察组”,赴成都市锦江区、温江区、双流县考察学习了他们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解读“成都模式”锦江三圣街道的“五朵金花”、双流永安镇的“新农村”——白果村、温江万春镇的“国色天乡”主题公园等,给考察组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三个区(县)选择的发展道路各异,但指导其发展的思路却完全一致,即“三个集中”。
考察组将这种发展模式称为“成都模式”。
解读“成都模式”,其核心价值就是“三个集中、四条经验”。
(一)“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他们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租售并举、分区经营、分类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鼓励企业、集体、个人参与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和管理经营,促进工业企业集群化发展,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他们大力推进土地优化重组,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采取集中承包、竞标承包、业主承包、股份合作等模式,加快土地在集体内重组和集体外合理流转,使土地逐步向资本足、技术强、巧经营、善管理的规模业主集中,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整合土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
他们采取统一规划,统拆统建、统一安置的“离土离乡”模式,大力实施集中安置工程。
即改变了以农民建房各自为阵、一户一楼浪费土地资源的状况,节约了土地,又让农民离土离乡,加快了传统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
同时,由于按规划建农民小区,政府也有效地控制了土地一级市场,为工业园区的发展用地提供了较多的空间。
(二)“四条经验”:土地流转:一项革命性的改革尝试。
不管是锦江还是双流、温江,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都抓住了一个“牛鼻子”——土地流转。
双流县积极探索和建立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机制,改平均承包为竞争承包,改土地使用权分配为经济收益分配,着重推进土地使用权向经营实体集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创造了四种土地流转模式。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5篇》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5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推动发展——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要靠城市带动。
我国总体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阶段。
但目前不少城市发展水平还不高,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仍是首要之务。
且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原因,城镇化推进中存在两类突出问题:一是城乡脱节、忽视农村的片面城镇化;二是遍地开花、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无序城镇化。
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城镇化的弊端,带领农村一起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子,就成为现阶段各地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难题。
为此,成都自xx年起,深入总结、认真借鉴,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三个集中”、“三次产业互动”为核心,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走好这条路,“三个集中”、“三次产业互动”是关键。
一是推动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成都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将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和一批区(市)县产业功能区,在优化空间发展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为城市的追赶跨越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了对城镇发展和农村富余人口转移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
成都顺应城镇化梯度推进的趋势,一面努力推动中心城区和县城加快发展,一面大力实施重点镇优先发展战略,选择了一批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通过政策倾斜和多方支持,促使其迅速转变为现代小城市,产业水平持续提升,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适应农民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7年多来,上百万农民有序进入城镇、农村新型社区和二、三产业,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也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三是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通过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市1/3的耕地已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67%的农户实现农业产业化,形成了优质粮油等十大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通知要求,我们就全市城乡、区域统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相关部门情况介绍,走访有关乡镇,发放情况调查表,与近100位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实地察看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同时到诸暨、丹阳、句容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成绩与问题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统筹的理念指导决策,以统筹的方法分配资源,以统筹的思路推进工作,狠抓重点,突破难点,城乡和区域统筹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
但由于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惯性作用依然强大,统筹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统筹发展的经济基础仍薄弱。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14.6%。
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是的3.5倍、2.7倍,年递增28.2%和21.9%。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的2倍和1.8倍,年递增14.3%和12.7%。
虽然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支撑统筹发展的经济基础仍较薄弱。
财政刚性支出逐年增加,可用于统筹发展的财力明显不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4603元,到,这一差距扩大到两倍多,达10688元。
,沿江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老区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只高出1130元,但,这一差距拉大到近3000元。
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脱贫压力较大。
至底,全市349个村中,村集体经济无纯收入的村39个(黄桥老区32个),低于3万元的99个(黄桥老区84个),村级债务总额2亿元,村均58.1万元。
城乡、区域部分指标对比表指标名称单位沿江地区GDP亿元57.41155.14老区GDP亿元72.42154.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728来,我市大力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培植经济增长极,重点园区和乡镇发展势头良好。
整合园区资源,改革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明确“一区四园”为市直管园区,重点加以扶持。
城乡统筹的改革样本——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体 化 的 龙头 和基 础 、 科学 发 展 的 引领 。 长 期 以来 重 城市 轻 农 村 的规 划 管理 体 制 随 之发 生 根 本性 改 变 ,城 市 规划 局 改 为
学 的城 乡 关 系? 已经 持 续 了近 7 城 乡 年
一
利 、发展 机 会 。
2 0 年 6 7 , 国 家批 准 成 都 市 07 月 日
体 化 改 革实 践 的 四J 省 成都 市 ,为我 I l
们 提 供 了一 个 全 方位 、趟 “ 水 ” 推进 深 的全 景式 改 革样 本 。
~
农 ” 问题 顽 症 ,推 动 发 展 方 式 根 本 转 变 ,推 进城 乡全面 现 代化 。
这 项 改 革 既要 让 农 村 人 口大 量 地
成 都 推 进 城 乡 一体 化 之 初 ,既
工 业 强 县又 是 人 口大 县 、 农业 大 县 的
转移 到 城市 ,从 生产 生 活 方式 上 真 正成
的试验 ,其 核 心就 是 要破 除城 乡 二元 体 制 ,让 农 民 享 有 和 城 镇 居 民 一 样 的权
中 、土 地 向适 度规 模 经 营集 中。 成 都 市 委 、 市 政 府 总 结 推 广 双 经 验 ,将统 筹 推 进 “ 个 集 中 ”确定 三
Z O G H UC N T U TO H N Z O O S R C IN
探 索创 造 了 “ 个 集 中 ” :工业 向集 三
发 展 区集 中 、农 民 向城镇 和 新 型社 区
因此 ,有舆 论 认 为 :成都 的城 乡一体 化
改革 ,其 主要 内容 、具 体 特征 和 深 刻 意 义究 竟 有哪 些? 记 者 进行 了调 查 。
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调查研究报告城乡统筹发展是新时代下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愈发明显,城市的发展相对集中,而乡村则矛盾突出、不平衡不充分。
因此,为了解决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必须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调查研究,寻求有效的发展路径和措施。
一、搜集与整合城乡统筹发展相关数据在调查研究中,需要搜集城乡统筹发展所需的各种数据,如各地区城乡经济收入、人口分布、教育、医疗保障、文化娱乐等各方面数据。
通过搜集和整合数据,可以系统地分析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城乡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城乡人口流动及职业机会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城乡人口流动导致的结果。
调查城乡人口流动,掌握城乡人口职业结构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正确把握人口流动趋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三、调查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城乡发展不均衡,往往造成城乡社会保障的不平衡。
因此,调查城乡社会保障现状,了解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进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可以大力推进城乡发展的协调性。
四、调查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城乡协调发展密不可分。
必须调查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了解城乡建设间的差距和不平衡情况,确保城乡公共服务的同步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协调发展。
五、调查城乡环保现状城乡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调查城乡环保现状,分析城乡环境问题,以期制定环保政策和管理措施,促进城乡环境保障有序推进。
为了更好地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调查研究,我们需要深入调研实际情况,了解各地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同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工匠精神,推动城乡共同发展。
未来,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不断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一、背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然而在城市化的同时,成都的土地制度也不断面临着挑战。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已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市用地扩张导致农业用地被转化,乡村土地无法有效利用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政府正在积极地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二、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调查成都市目前的土地制度改革情况,并探讨城乡土地统筹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成都及其他城市提供参考。
三、现状1. 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成都市的土地制度主要由城市和农村的土地规划、管理和利用构成。
然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很多土地管理上的难题。
比如,城市的土地开发对农村土地利用造成了破坏,而农村用地不能向城市用地流转,导致土地不充分利用和农民收益低下等等。
2. 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改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成都市政府开始实施土地制度改革。
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土地托管制度,鼓励农民将土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经营实体,实现农地与城市用地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益。
•推进城乡统筹,制定城乡用地总体规划,保护农村土地和生态环境。
•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宅基地规划上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完善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包括形成权属证明、拆迁安置等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以上措施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土地制度体系,更好地满足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开发和管理需求。
四、调查1. 调查方法我们在成都市区和近郊的农村地区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有100份有效问卷。
2. 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会给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70%的受访者认为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民的收益会有所提升。
然而,受访者在政策具体实施上仍然存在很多担忧,比如担心土地流转可能会导致农民的土地收益下降,城市用地扩张造成受访者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
五、思考1. 对土地托管制度的思考由于土地托管制度在实施时涉及到农民的生计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确保农民的收益不会因为土地流转受损。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学习考察的汇报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学习考察的汇报按照《关于xxx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载体十项工程落实项目中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的汇报》的指示精神,我们一行五人,对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学习考察,收获是很大的,体会是颇深的。
在成都期间他们同成都市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成都市发改委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介绍,参观了统筹城乡发展成果,亲眼看到了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变化。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成都市的主要经验及成果2003年以来,成都市按照党中央确立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全国率先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探索成都科学发展之路。
1、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全党全市人民的工作中心。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正局级单位(简称统筹委),具体负责统筹城乡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各区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
市委、市政府都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加大宣传力度,使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全党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保证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还依托四川大学成立了成都科学发展研究会,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文件。
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组织编制了《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同时,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国土、劳动保障、金融、行政管理体制(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教育、卫生等8个专项方案。
3、以统筹城乡规划为龙头。
成都市提出了“全域成都”理念,在1.2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化发展,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统筹发展城乡共荣
统筹发展、城乡共荣——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考察报告6月19日—27日,市委党校组织我们到四川省成都市进行异地教学和考察。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听取了成都市委党校教师们关于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都市社区建设,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成都市构建基层治理机制的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考察了龙华区和锦江区的“五朵金花”。
总体来说:成都市走出了一条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城市一体化发展之路。
现形成考察报告如下:一、成都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2003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开始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其基本做法是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配套政策措施一体化和构筑城乡市场一体化体制。
工业向园区集中:制定城乡一体的工业布局规划,将原规模小,布局分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调整归并为21个工业集中区,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之路。
土地向规模化集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现在农业发展。
农民向城镇集中:科学规划建设城镇新型社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引导兴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有组织地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二、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做法(一)统筹城乡规划。
市、县、乡、村一次性在规划中通过“一体化,一盘棋”安排。
在规划中,按照城郊、近郊和远郊分成三个圈层,根据各自优势进行错位发展。
如城郊为商业、服务业发展圈层;近郊为重点工业发展圈层;远郊为特色产业发展圈层。
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措施方面,实行城乡一体化布局,同时,强化规划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严格规划执法,杜绝“拍脑袋”决策,随意性规划。
(二)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
(修改)考察学习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心得体会
赴四川考察学习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心得体会市委党校第十五期县干班何茂(2013年5月24日)2013年5月16日至22日,在铜仁市委党校第十五期县干班学习期间,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市委党校统一组织的赴四川成都市锦江区、郫县战旗村、农科村考察学习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活动。
考察学习期间,通过教授讲座、现场教学、讨论交流三位一体的学习培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又深感差距与压力、更倍增了动力与挑战,我感到受益匪浅,也深受启迪。
一是科学决策,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战略的气魄值得学习,二是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值得学习,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值得学习,四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求真务实、真闯实干的工作作风值得学习。
一、基本情况(一)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政策依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成都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开始,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局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19个县、市、区全面实施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工作部署,旨在以“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统领城乡发展,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难题,被国家确定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
经过历时八年之久的不懈进取,苦苦探索,真闯实干,位于改革前沿阵地的成都,已经成功走出一条用城乡一体化改革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之路。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其经验和作法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
(二)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基本做法。
可概括为“三三见六,以一化二”。
第一个“三”,是指“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第二个“三”是“三大重点工程”,即: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调研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调研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经济》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为了搞好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组成调研组到成都学习统筹城乡发展经验。
调研发现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五朵金花”模式、农民转市民的“温江模式”和远郊农民合作的“汤营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现将调研报告摘录于后,以飨读者。
【总页数】6页(P3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在成都市灾后重建规划中的运用 [J], 陈国平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推动小城镇建设科学发展——成都市郫县安德镇推进小城镇建设实践调研 [J], 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3.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与启示 [J], 李香兰
4.生态移民、防灾避险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 [J], 徐雷; 杨勤; 毛正强
5.开发性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机制创新研究——基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调研分析 [J], 刘博;孙超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统筹实践报告
城乡统筹------成都市郫县的新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给排水专业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发展就必须先解决农村问题,于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城乡统筹”这个概念。
即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而成都郫县作为一个试行点,实现着农业与工业的逐步结合,城乡差异不断缩小,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打好基础。
关键词: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正文:实践背景及目的:这是我迈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也是我迎来的第一个暑期实践活动。
既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就应该逐步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我想通过这次暑期的社会实践一定能丰富我的社会阅历。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这几年农村的变化让我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发展,我想通过这次对“城乡统筹”的调查了解能让我对现代农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概念,我也想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能发现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时间:2010年8月9日至8月10日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实践内容:实践前期,我搜集了一些关于“城乡统筹”的资料,对“城乡统筹”的概念以及发展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之后便开始到一些试点进行实地调查,向当地的农民及村干部了解情况,具体如下:我所在的郫县新民场镇就是“城乡统筹”一个的试点。
曾经这里是以种植粮食及蔬菜为主要收入来源,如今这里引进了一些第二产业,并实现了部分农民由散户转向集中。
农民不再是单一地依靠农业谋生,而是依靠多种产业致富。
来自浙江,江苏等地的企业在云凌村承包土地种植花卉观赏树木,将土地集中化,产业化,规范化管理,农民将土地承包给企业,在收取承包金的同时也在花卉基地中工作,这样不仅免去了企业招工的烦恼,也为当地的农民增加了收入。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创造出了“西部花乡”这个品牌。
当地的村干部告诉我,不久以后这里还将打造出一个乡村度假村,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
郫县农科村是农家乐的发源地,抓住这一历史渊源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郫县许多地方开始效仿农科村办起了农家乐,三道堰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
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文章来源:【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时间:【2013-04-28】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2003年以来,成都市围绕解决“人往哪里去”和“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和社会结构,努力消除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社保城乡差异,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完善政策制度,到2011年末,全市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险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充分就业、全民社会保险的目标基本实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
一、改革思路(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坚持“政策制度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就业机会城乡均等”,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积极就业政策长效体系,完善城乡就业促进体系,建立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统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城乡充分就业。
(二)统筹城乡社保工作思路。
把人人享有社会保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坚持“制度构架城乡统筹,待遇标准城乡衔接,机构设置城乡统一,经办操作城乡一致”,按照“先分类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然后逐步消除社会保险制度碎片、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步骤,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统筹解决城乡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实现全民社会保险。
(三)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思路。
把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基础工程,坚持“规章制度城乡统一,管理体制城乡一体,运行机制城乡衔接”,创新城乡就业社保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劳动保障维权体系,统筹保障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把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社保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服务项目向下延伸,服务规范全市统一,服务标准城乡一致”,探索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解决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城乡分割问题,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于成都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
体、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近七年的努力, 全市
先后建立了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
农民养老保险、 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 乡居民一体化 城
养老保险、 —体化医疗保险和—体化社会救助等覆盖城乡
所有 ^ 群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 着重抓好涉及最
广大群众的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三大核,体系 、
一
突破 ” 整体推进” 由“ 向“ , 政策调整 ” 制度规范”由 向“ ,
“ 乡分割” 城乡统筹” 城 向“ 的转变,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养 老保险、 医疗保险、 社会救助等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 制度创新 , 一) 努力实现城乡 民社会保障全覆盖 居 成都市委、 市政府在推进城乡—体化进程中, 始终坚 持把创新统筹城 乡居 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关注 民生、 构 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 成果的大事来抓, 运用先进的制度切实解决过去由于制
合政策调研 处副调研 员。 四川 成都 ( 600) 10 0
下, 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用每年制 定出台—至两个文件的速度, - x ̄#各类 ^ 1 群参加各类社 会保险、 享受社会救助作出明确的规定, 逐渐形成城乡一
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 1 6 元, 0 3 2 9 与2 0 年相比实现
医, 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目标 , 的 坚持“ 制度构架城 乡统
筹、 待遇 隹 城乡衔接 、 机构设置城 乡统一、 经办操作城 乡一致” 的思路 , 探索建立统筹城 乡社会保障体 系, 基本
会保障工作中, 特别是在创建全市统筹城乡养老保险、 医
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三大核心体 系方面 , 了显著成 取得
成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研究
成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研究成都市1100多万人口中有农村人口600多万人,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成都一直把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
经过几年的实践,成都统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基本上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着重推进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健全,不断提高农村优抚、五保供养标准,建立了优抚和五保供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新机制,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全覆盖。
一成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所取得的进展近年来,成都在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推进城乡一体化中,高度重视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围绕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大做文章。
2003年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向农村延伸拓展,有效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农民工和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逐步构建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6年,全市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全覆盖,其中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包括农民在内的城乡所有劳动者,目前参保人数达297.22万人,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正在全面试点;医疗制度覆盖了城乡所有劳动者以及全体城乡居民,目前参保人数达1001.95万人,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已经全面开展。
(一)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在农民养老保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7年1月5日,《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以市政府135号令正式颁布施行,将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凡户籍关系在成都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年满18周岁(在校大、中专学生、现役军人除外)及其以上、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可以自愿参加农民养老保险。
建立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以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确定养老待遇,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年度报告2009》发布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年度报告2009》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
【年(卷),期】2010(0)4
【摘要】《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年度报告2009》由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与成都市委统筹委共同编写,共72万多字,由6个部分组成,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成都统筹城乡的战略思路和实施策略。
【总页数】2页(P6-7)
【关键词】年度报告;城乡发展;成都市;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四川大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1.3
【相关文献】
1.城乡统筹的改革样本——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J], 梁小琴
2.统筹城乡教育视角下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以成都、重庆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区为例 [J], 曾维刚
3.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统筹城乡体制机制——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 [J], 殷光胜
4.城乡统筹的改革样本——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J], 梁小琴
5.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职业培训与职业鉴定工作优势,服务城乡统筹和
灾后重建——关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服务城乡统筹,提高城乡劳动力竞争力的思考 [J], 何小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
申万研究·拓展您的价值
2009 年 5 月
制度与发展
制差异低价征占农民土地,为城市化提供低价土地资源;通过公共服务差异化使公共资
源留在城市等促成了城乡分割的居民。毫无疑问,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自然也要以这些制度为突破口。
图 1:制度因素决定城乡关系
战略
2.取经成都································································· 7
2.1 整体受益“三个集中”统筹战略 ························································· 8 2.2 土地流转是撬动农村经济的关键 ························································· 8 2.3 基本公共服务是统筹城乡工作的基础 ················································· 9 2.4 两种模式值得借鉴··············································································· 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原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城 市化动力正在消失,迫切需要启动内需重返内生性经济增长路径。我们认 为新农村改革是未来 30 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阶段的城乡统 筹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成都市城乡统筹的调研活动,我们总结了成都城乡统筹工作的重要经 验:受益于“三个集中”的统筹战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先行;土地流 转撬动农村经济;两种模式值得推广。
联系人 钱康宁
(8621)63295888×346 qiankangning@
地址:上海市南京东路 99 号 电话:(8621)63295888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公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情况下可能持有或交易本报告提到的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投资标的,还可能为或争 取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客户可索取有关披露资料 compliance@ 。客户应全面理解本报告 结尾处的“法律声明”。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
申万研究·拓展您的价值
2009 年 5 月
制度与发展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GDP 从 1978 年的 3645 亿
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246619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 9.9%,不仅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世界。
表 1:中国三十年赶超型增长不仅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世界
结合成都经验,我们总结出我国未来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径以及相关产业投 资方向。三个集中将是未来我国城乡统筹的一般模式:规划先行——土地 流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集中。其中孕育着无限商机:基础 设施建设将深入农村,带动投资品行业;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医疗、 教育、保险行业将长期受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产业集中加速工业 化进程;第一、三产业将受益农业产业化;农民财富增加,消费结构面临 转变,带动消费品行业。
3.2.1 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农村 ·························································································· 12 3.2.2 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 ························································································· 13 3.2.3 第一、三产业受益农业产业化 ············································································· 14 3.2.4 承接产业转移·········································································································· 14 3.2.5 农村消费结构升级·································································································· 15
2009 年 5 月
目录
制度与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1. 统筹城乡发展迫在眉睫 ············································ 3
1.1 国策的“重城轻乡”导致城乡“二元结构” ········································ 3 1.2 农业的先天弱势使城乡问题雪上加霜 ················································· 4 1.3 金融危机加速了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 5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
申万研究·拓展您的价值
2009 年 5 月
制度与发展
图表目录
表 1:中国三十年赶超型增长不仅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世界 ................3 图 1:制度影响城乡关系.......................................4 图 2:中国是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5 图 3:人地关系高度紧张.......................................5 图 4:农业占比越来越低.......................................5 图 6:城镇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 ..................................6 表 2:人口老龄化严重 ........................................6 图 7:中国城市化的住房市场或已饱和..............................6 图 8:城乡收入差距导致农村消费难以启动...........................7 表 3:改革 30 年来农村政策改革演变 ..............................7 图 9:成都市交通系统建设空间大.................................9 图 10: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促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10 图 11:合作社+农户模式变村为镇 ...............................11 图 12:城乡统筹发展路径 .....................................12 图 13: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投资将大幅带动投资品行业 ...........13 图 14:农村FAI空间巨大......................................13 图 14:东部产业渐向中西部转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 4:农户分散经营为主......................................14 图 15:第一、三产业受益农业产业化 .............................14 图 16:城乡消费结构显著不同 ..................................16 图 17:农村消费结构转变空间大 ................................16
CAGR (1952-1978)
CAGR (1978-2007)
CAGR(世 界平 均 1978-2007)
实际 GDP
6.1
人均 GDP
2.7
年末总人口 2.0
进出口总额 9.4
FDI
-
9.9
3.0
8.6
2.9
1.1
1.4
17.4
5.0
20.1
1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IMF、Bloomberg、申万研究
1.2 农业的先天弱势使城乡问题雪上加霜
除了上述制度性因素外,农业的先天弱势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宏 观 经 济
调研报告 2009 年 05 月 05 日 制 度 与 发 展 相关研究
分析师
于旭辉 yuxuhui@ 蒋健蓉 jiangjianrong@
新形势下城乡统筹:路径、实践和投 资机会
——成都市统筹城乡调研活动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 GDP 增速高达 9.9%。 但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城乡差距不断扩 大。城乡差距问题既受到历史上制度因素的影响,也有我国农民先天弱势 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有制度因素决定的。
3.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路径以及未来产业投资方向······ 11
3.1 “三个集中”是未来我国城乡统筹一般模式 ·····································11 3.2 城乡统筹孕育无限商机 ···································································· 12
与城市化一般规律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的工 业化与城市化走过了一条十分独特的发展道路。1949—1978 年、1985—2003 年两个阶 段的“重城轻乡”的国策偏向导致了严重扭曲的城乡关系,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 市的“二元结构”经济体制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