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卜算子·咏梅》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在词的上阕中,作者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下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托物言志,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主题】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写法】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古诗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八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更加深入的古诗诗经,通过赏析和理解这些古诗诗经,可以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以八下古诗诗经为主题,对其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间歌谣,雅为宫廷歌颂,颂为祭祀歌颂。

这些古诗诗经以其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感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和赏析这些古诗诗经,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风格雅丽的《采蘋》: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實。

我覯之子兮,我心寫懷。

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葉。

我覯之子兮,我心悅悅。

这首诗歌以采蘋的行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的“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實”和“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葉”都表现出诗人对采蘋的热情和专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歌简洁明快,语言雅致流畅,通过对采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表达,是一首优美的古代诗歌。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风格豪放的《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願兮。

这首诗歌以野有蔓草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丽女子的追求。

诗中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和“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和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歌豪放洒脱,语言简练明快,通过对野有蔓草和美丽女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充满豪情的古代诗歌。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首风格含蓄的《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歸究衛之宇。

我其寧留,寧留無所。

(完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学生用)

(完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学生用)

一、阅读《诗经· 蒹葭》,达成( 1)—( 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旺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有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3)意中人的踪影飘忽不定,你由此感觉到诗歌创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请简要剖析。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率《关雎》全篇的诗句是2. 本诗用来形容漂亮和善的姑娘的成语是。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类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5、《关雎》大批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足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频频朗诵,并领会其作用。

6、本诗环绕一个求字,写一个。

7、诗中想念情人令人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经过频频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仔细珍爱的短语是:。

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9.诗中描绘感情波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1.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有关链接,简析《关雎》的境界美。

1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办感人民如何的思想感情?( 2 分)13.诗中有很多句式同样相像的重章叠句,这类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 分)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诗词赏析(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诗词赏析(原卷版)

专题10 诗词赏析(一)赏析古诗《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B.《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C.《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出自《诗经·周南》。

D.“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并非写实,是想象之词。

2.诗中吟咏“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什么作用?(二)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每章的开头二句都是写景,以蒹葭起兴,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惆怅之情。

B.诗中的“宛”字给人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又或许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的幻觉。

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表明时间和地点的的转换。

D.这首诗抒发了求而不得的惆怅和苦闷的心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4.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者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说说这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整理: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4.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较为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汉末诗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实在也是自况。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墨客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忍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言语,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示的画面。

隆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绝不动摇。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墨客)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之:到,去。

2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3悠悠:渺远的模样。

3怆然:悲伤苍凉。

4泪:眼泪。

5“初唐四杰”: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溢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仕进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相识自己的人,天涯天涯好似亲密近邻。

八年级下册诗词理解与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词理解与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词理解及赏析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雨雁鸣来抒发思乡情切的句子是: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诗中表现漫漫长夜、绵绵秋雨,诗人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的诗句是: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池鹤◇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作者分别从形态、羽毛、叫声、特立不群写出仙鹤之美的。

“丹砂”指的是冠如丹砂一样红,“白雪”形容羽毛像雪一样白。

(2)白居易的《池鹤》一诗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渴望回归自然的句子是: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3)诗中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孤高的品格和超凡的风姿的诗句是: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迎燕◇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葛天民的《迎燕》中表现燕子与老百姓的浓厚情谊的句子是:为迎新燕人,不下旧帘遮。

(2)读《迎燕》这首诗,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不少于两点)[答]①鸟是人类的朋友;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创造美好的意境;③春天是短暂的;④爱应该表现在行动上;⑤动物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⑥动物和人类一样也具有博大的母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是不可留的昨天,乱我心绪的是诸多烦忧的今日。

秋日的天空是那么辽阔,万里长风也赶来助兴,坐在谢朓楼上,面对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李云,真的可以开怀畅饮了。

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我的文章也像谢朓一样清新秀发。

两人都怀有超迈的意兴和雄心壮志,想要摘下天上的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倒不如第二天早晨散发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隐遁江湖。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 专题十 古诗词鉴赏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 专题十 古诗词鉴赏

25.“家田输税尽”中的“尽”字有何作用?
一个“尽”字写出贫妇人因租税繁重而卖光土地,被迫捡麦穗为 生的悲惨情景,从而揭示繁重的租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 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覆”字 准确地写出了小麦成熟后压盖田垄的情形。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 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不事农桑”却“岁晏有余粮”,这与贫妇人的处境形 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 D.以前的割麦者,成了如今的拾穗者,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 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
这一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 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表现了诗人对卖炭翁 的同情。
14.(贵州遵义中考)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 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 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即的绝望情绪。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 是正确的,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的情绪
4.诗中的“蒹葭”这一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托物起兴,引出对“伊人”的描写和追寻;②通过描写蒹葭 营造苍茫凄迷的意境,烘托诗中主人公的心情;③通过描写蒹 葭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表现寻求伊人的不易。
“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表述有误,从“草草”“细细” 来看,写出了诗人随意摆弄酒杯,细细品美酒的动作情 态,表现了诗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2.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古诗阅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

八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40首

八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40首

八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40首1.忆江南(其二)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赏析: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

“郡亭枕上看潮头”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

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使人想见到杭州之多彩多姿。

2.忆江南(其三)唐白居易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赏析: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

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

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3.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析: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4.浪淘沙唐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赏析:这首词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

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这首词圆熟流丽、挥洒曲折,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

5.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与赏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素养,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胸怀。

3. 《泊船瓜洲》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江南春景,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4.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5.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苏轼在这首诗中回顾了赤壁之战的历史,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赏析: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词中的“起舞弄清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充满了诗意。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2、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4、本首诗前后两部分内容所体现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基调是凄凉伤感。

后转化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_____ (2)烂柯人:___①“闻笛赋”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以及对亲朋逝去的伤感。

②“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八上八下古诗词

八上八下古诗词

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整理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1.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

3.“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二、《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全诗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时的心情。

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三、《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首句写景。

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时局的忧患意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内容主旨: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内容主旨: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细腻地描写了恋人不至时女子的心理活动,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古代诗歌鉴赏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解析版)

古代诗歌鉴赏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解析版)

第14练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首诗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答案】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诗人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

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全诗语言朴实、准确,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长恨歌》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荣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

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只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一小局部,假如您还需要其他古诗词的鉴赏,请告诉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八首阅读赏析要点汇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八首阅读赏析要点汇编

部编版八下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要点汇编关于作者与作品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孟浩然(689 —740),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常建,生平不详,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

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广为古今传诵。

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诗仙”。

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 ,即苏轼父子三人。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作近万首,是我国历史上丰产的诗人。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名句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提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经典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主旨归纳】《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黄冈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4-28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

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如响③。

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

③响:回响,回声。

④类:种类;物类。

⑤迭:交替地,轮流地。

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⑦本:本来,原本。

24.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制(规模)(2)或异二者之为(不同,不同于)(3)众客和之如响(应和,同意)(4)中坐有献鱼雁者(同“座”,座位)25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B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C.齐田氏祖于庭D.预于次2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2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

【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2015•郴州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连月不开(天气放晴)(2)杂然而前陈者(摆开)(3)长烟一空(全)(4)游人去而禽鸟乐(离开)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

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

(2015•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8~12题。

【甲】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

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⑤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

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⑥妻子以代公偿。

”行省防悟,都中乃得免。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注释】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

②翔踊:物价飞涨。

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

④粜:卖出粮食。

⑤比:等到⑥鬻(yù):卖。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杂然而前陈.者(陈设,摆设)(2)宴酣.之乐(酒喝到高兴时)(3)射者中,弈.者胜(下棋)(4)饶去.杭几二千里(距离)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D )A.行者休于.树/苛政猛于.虎也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C.都中乃.得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行省怒其.专擅/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0.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11.请根据提示,找出选段【甲】中含有“乐”字的相应语句,填写在A处;将米价救灾,惹怒上司。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都这样写有何作用。

百姓对欧阳修的举动是赞同、拥护,对王都中是爱戴。

由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态度,反衬出欧阳修和王都中的政绩极好。

12 (2015•邵阳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4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④,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节选自《大学》)【注释】①踊:yī,通“一”。

偾:fèn,偾事,坏事。

③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

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

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宣悉以班.诸吏(分发)B.使宣叩头谢.主(感谢) C.一国兴.仁(兴起 D.踊人贪戾.(暴戾)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特征..豪强C.生财..有大道 D.为之者疾.,用..为洛阳令 B.由是搏击之者舒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威不能行/一令乎 B.以/宣尝为二千石 C.则/财恒足矣 D.仁者/以财发身1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B.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辆”,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C.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D.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

12.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B.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C.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13.将甲、乙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2)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14.请结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