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营养专家减重共识
医学营养专家减重共识
基于互联网+的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2016)专家共识的应用与推广湖南省胸科医院唐细良中国有庞大的超重和肥胖群体•1992年我国全国营养调查资料显示,20~60岁成年人BMI ≥30Kg/㎡者占1.5%•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人群超重者为17.6%, 肥胖者达5.6%•按2006年我国人口估计,18岁以上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达2.4亿和7千万[1]•2015年卫计委发布2012全国调查结果,超重率 30.1%;肥胖率11.9%[1].马冠生, 李艳平, 武阳丰, 等.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5): 311-315.•《柳叶刀》周刊: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草案中强调“健康中国”要求社会各界全面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2030”第一肥胖大国的 “健康梦”超重和肥胖均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根据1990年代以来我国13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总计约24万成人的数据汇总分析,患者肥胖程度不同,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也有所不同。
•体重指数(BMI)与腰围超标均与国人高血压及心血管病风险独立相关,二者均超标可进一步增加风险[2]。
[2].Hou X, Lu J, Weng J, et al. Impact of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ody mass index on risk of cardiometabolic disord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adults: a national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urvey. PLoS One, 2013, 8(3): e57319.国内尚未建立医学营养治疗减重规范化策略²国内尚未建立医学营养治疗减重规范化策略,缺乏对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u如何评价各种减肥秘诀、偏方?•21天减肥法•巫婆瘦身汤•苹果减肥法•过午不食减肥法•经期减肥法•香蕉减肥法•等等临床营养科因无医疗收费体系而被排除在外²针对超重或肥胖的减重治疗,外科医生、内分泌医生、非医疗机构却成为减重的主体,临床营养科因无医疗收费体系而被排除在外u目前,减肥人群都去哪减肥?•非医疗机构(SPA;针灸;营养屋;功能医学)•医疗机构:外科、内分泌科、体检中心等(干预单一)²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社会及专业人士对营养干预在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计划推出“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2016)专家共识”,并成立了由“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诸多专家组成的编委会。
2022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22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主要内容肥胖的科学有效防治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至关重要。
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分别对中国肥胖流行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面临的挑战、筛查和诊断、治疗、全生命周期防控、全社会参与综合防控策略进行总结,并提出科学建议。
关于个体层面的肥胖预防,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体质量的自我监测定期监测体质量变化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之一,要经常关注自己的体质量,预防体质量增长过多过快。
成年后总的体质量增长最好控制在5kg以内,超过10kg则相关疾病的危险将增加。
对已有超重/肥胖的个体应控制体质量增长或降低体质量。
研究显示,将减少体质量5%~15%及以上作为体质量管理的目标,有利于减少多种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2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体质量管理的关键,需要从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为核心,不同人群应按照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设计平衡膳食,逐步达到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20%~30%,蛋白质供能比10%~2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尽量控制在50%~65%.健康体质量管理及肥胖防控的膳食建议:(1)保证膳食能量来源和营养素充足,三餐合理A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微量营养素摄入量保持在合理水平。
A食不过量,达到能量平衡或负平衡,维持健康体质量。
⑵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平衡膳食结构A增加全谷物消费,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A在保证充足蔬菜摄入的前提下,增加深色蔬菜摄入。
A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豆类及其制品摄入。
A增加新鲜水果摄入。
⑶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A改变较为单一的、以猪肉为主的消费结构。
A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水产品类、低脂或脱脂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
A适量摄入蛋类及其制品。
⑷控制油、盐、糖和酒精等摄入A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g,烹饪油不超过25-30g,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A戒烟戒酒。
A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减少含糖饮料,鼓励足量饮水。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1
高蛋白膳食模式
轻断食膳食
运动治疗
• 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至每周150min以 上(每天30min以上,每周的大多数天)
• 推荐更高水平的身体活动(如每周200300min),以维持体重下降及防止减重后 的体重反弹(长期,1年以上)
运动治疗
认知-行为及心理干预
• 通过调整超重和 肥胖患者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理解和认识体重管理、肥胖及其危害,从而 做出行为改变。其中包括自我监控、控制进食、刺激控制、认知重建和放松技巧。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体重管理
超重/肥胖者合并代谢综合征体重管理
蛋白质
• 提高蛋白质供给量比例1.2-1.5g/kg,或 15%-20%),以在减重过程中维持氮平衡, 同时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骨矿 物质含量等作用
• 大豆蛋白的减脂作用优于酪蛋白,且减低 血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也更明显
碳水化合物
• 根据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来确定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 (40%-55%)。
• 母体孕前及孕期的肥胖与孕期合并症及不 良妊娠结局相关
–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子痫、早产、死 胎、巨大儿、过期产、剖宫产、先天畸形等
– 远期不良影响:产后母体及子代肥胖、增加母 婴罹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它代谢综合 征的风险
围孕期体重管理
• 超重女性生育能力下降8% • 肥胖者下降占18% • 增加自然流产及孕期并发症的风险 • 减重5-10%就可以成功减掉30%的内脏脂肪,更有利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 共识(2016年版)
廊坊市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 李欲来
体 质 指 数(BMI)
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kg/m2) 我国成人正常范围:18.5≦BMI<24kg/m2 超重:24≦BMI<28kg/m2 肥胖:BMI≧28kg/m2
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22版)
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22版)肥胖是指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目前,我国居民超重及肥胖问题不断凸显。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及肥胖率持续上升,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超过总人口50%。
2016年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人体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的肥胖人口数量(8960万)已超过美国(8780万),跃居全球第一名。
体质量不只是身体肥胖或消瘦的反映,更是个体内部功能及组织代谢分泌的外在表现,是反映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超重及肥胖的治疗,西医主要推荐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认知干预、药物疗法和减重手术几种方法。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中,亦不乏体重管理、治未病的思想,以及维持体重平衡、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就已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
实际上,中医特色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减重治疗当中,逐渐形成肥胖症的中医诊疗模式,并在临床实践中呈现显著的优势。
然而,目前尚缺乏一套完善、规范的诊疗规范,亦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临床实践共识,限制了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综上,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原则,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证据,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旨在对有临床循证证据支持或经专家共识形成的中医治疗肥胖症临床方案作出推荐,参考《中医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报告规范》[5]制定及报告。
1适用范围1.1适用人群本共识适用于符合超重及肥胖诊断的成年人。
1.2诊断依据参考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WS/T428—2013)》及2011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发布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提出的体质量指数(BMI)界定值,BMI介乎24.0-27.9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总论众所周知,肥胖的发生常常是由遗传、少动以及摄入过多能量共同导致的结果。
从代谢研究角度看则是基于代谢紊乱,代谢紊乱是肥胖从基因到临床表现的中心环节。
肥胖者多存在脂类代谢紊乱,脂肪合成过多,而脂肪水解和脂肪分解氧化无明显异常。
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一般高于正常水平。
应用低能量饮食治疗肥胖症时,血浆酮体增加或酮血症倾向往往低于正常人。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进展,人们发现在基因多态性上的差异,使得在各年龄层次的人群都有对肥胖更易感者。
在上述背景下,加之膳食结构变化后肠道菌群结构发生的适应性变化,使得这类具有遗传易感性者对三大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应答出现显著差异,进而造成肥胖的发生。
超重/肥胖者医学减重流程膳食类型01限制能量平衡膳食(CRD)背景CRD对于延长寿命、延迟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明确干预作用。
CRD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1、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递减(减少30%~50%);2、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500kcal左右;3、每日供能1000~1500kcal。
证据Huffman等对超重者进行了6个月CRD干预(能量摄入减少25%),发现与非CRD相比,CRD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有明显改善,并认为这是降低体重的原因。
Yoshimura等对内脏脂肪面积≥100cm2的成人进行12周CRD (CRD目标:25kcal/kg,基线能量摄入约为30kcal/kg)干预后,有效降低了体重、脂肪组织重量、内脏脂肪面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1、脂肪:多项研究证实CRD的脂肪供能比例应与正常膳食(20%~30%)一致,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膳食模式的不平衡。
在CRD中补充海鱼或鱼油制剂的研究均报道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对肥胖者动脉弹性、收缩压、心率、血甘油三酯及炎症指标等均有明显改善,可增强CRD的减重效果。
2、蛋白质:由于CRD降低了摄入的总能量,必然导致产热的宏量营养素摄入降低,应适当提高蛋白质供给量比例(1.2~1.5g/kg,或15%~20%),这样就能在减重过程中维持氮平衡,同时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骨矿物质含量等作用。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概述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
作为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ICD编码E66),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的程度。
在2005年WHO工作报告中估计全球大约有16亿成人(15岁以上)超重,肥胖的成人至少有4亿。
同时WHO预计到2015年,全球成年人口中将有23亿人超重,7亿人口达到肥胖水平。
资料还显示2005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至少有2000万人肥胖。
肥胖不仅发生在高收入国家,在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在城市)超重和肥胖人口的增加更加引人瞩目。
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危害在于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而且随着体重指数(BMI)的上升这些危险呈上升趋势。
与BMI增加有关的主要慢性疾病包括:(1)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头号致死原因,每年有l700万人因上述疾病死亡。
(2)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
WHO估计在未来10年中,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死亡将增加50%。
(3)肌肉骨骼疾病:尤其是骨关节炎。
(4)某些癌症: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病与肥胖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疾病的“双重负担”:即在面临感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挑战的同时,也正在经历诸如肥胖和超重等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迅速增加的窘境,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突出。
营养不良和肥胖同时存在于一个国家、一个社区甚至于同一个家庭的现象并不少见。
这种疾病双重负担常常表现为出生前或者婴幼儿期间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继而暴露于富含高脂高热量而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食物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的环境中,现有的证据表明上述过程是促使青春期或成年期肥胖和发生多种疾病的原因。
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基本原因是摄入和消耗的能量不平衡,肥胖症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减重手术的营养与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减重手术的营养与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要点目前减重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膳食和体育运动)调整、内科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非手术治疗方法一般可减少肥胖患者5%~10%的体重,并改善其健康状况,但对于某些中重度肥胖患者,多学科营养管理下的减重手术是减轻体重、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长期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国内外已对减重手术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尚缺乏多学科参与的中重度肥胖患者的减重手术营养共识。
在减重手术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部分患者缺乏规范的营养指导,出现了一系列营养紊乱相关并发症、术后复胖及需要再手术等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器官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手术决策相关评估一、适应证1.体重指数≥37 kg/m2,无合并症或无严重相关风险的患者,可行减重手术。
2.体重指数≥32 kg/m2,至少合并1个严重的肥胖相关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胃食管反流病(GERD)、支气管哮喘、严重尿失禁、严重关节炎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可考虑行减重手术治疗。
3.体重指数28~32 kg/m2,合并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亦可接受减重手术,但目前该方面的证据有限。
4.不考虑体重指数而仅为控制血糖、血脂或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危险因素而行减重手术的证据不足。
二、术前评估肥胖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OHS 等多系统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或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评估应由多学科合作团队进行,一般以减重外科医师、内分泌科医师、临床营养师、精神心文科医师为核心成员,视患者详细情况请麻醉科、呼吸外科、心外科、XXX等专科医师联合会诊,目的在于明确患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有无手术忌讳证、评估手术风险及明确如何降低手术风险。
1.肥胖症:术前需对肥胖症进行鉴别诊断,并完成相关的内分泌代谢性评估。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是指由中国专家在肥胖防治领域达成的一致意见和建议。
该共识旨在为中国居民肥胖问题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降低肥胖病发生率。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肥胖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便于早
期发现和干预。
2.肥胖病因和影响因素:分析和总结肥胖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因素,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3.肥胖的危害和并发症:详细介绍肥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和可
能引发的并发症,为公众普及肥胖危害的认知。
4.肥胖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肥胖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指导、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方法。
5.肥胖防治策略:制定全面的肥胖防治策略,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学校食品环境、减少儿童和青少年的电子娱乐时间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可以提高公众对肥胖问题的
认知,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肥胖病的发生和发展。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医学体重管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开展校园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对超重肥胖问题的认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抗阻运动
如举重、引体向上等,每周进行2-3次,以增强 肌肉力量。
3
柔韧性运动
如瑜伽、舞蹈等,每周进行1-2次,以提高身体 柔韧性。
运动强度和时间安排
运动强度
根据个体心肺功能、运动经验和健康状况来制定,通常采用最大 心率百分比或代谢当量来表示。
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
控制高糖食品
减少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高糖食品的摄入, 以降低热量摄入并预防龋齿。
限制高脂肪食品
减少炸鸡、薯条、薯片等高脂肪食品的摄入,以 降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适度摄入零食
允许儿童青少年适量摄入健康零食,如水果、坚 果等,但需控制摄入量。
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鼓励儿童青少年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 道蠕动和消化。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体重管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监督作用。
学校配合
与学校合作,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对健康体重的认 识。
社会资源
利用社区、医疗机构等资源,为患者提供便捷的体重管理服务。
长期随访与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
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定期了解患者的体重变化和心理 状况。
效果评价
采用相关指标,如体重指数(BMI)、腰围等,评价体重 管理效果。
健康问题。
05 心理干预与支持体系建立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
评估心理状况
01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医学体重管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家庭支持策略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01
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健康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孩子
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教育
02
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健康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
更好地指导孩子。
设定家庭规则
03
规定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饮食和运动规则,如限制高糖、高脂
食品的摄入,鼓励户外运动等。
长期随访管理机制
遵医行为指标
反映儿童青少年在医学体重管 理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1 2
数据来源
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途 径收集数据。
数据整理
采用统一的数据录入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准确 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 分析,评估管理效果。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和实施
共识制定背景与目的
背景
针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医学界亟需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体重管理方 案。
目的
本共识旨在为医生、家长、学校等提供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医学体重管理的指 导建议,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02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诊断 标准
超重诊断标准
身体质量指数(BMI)
根据儿童青少年的年龄和性别,使用BMI来判断是否超重。具体标准可参考国家 卫生部门或专业机构发布的BMI标准表。
学校参与途径和措施
健康课堂教育
将营养健康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饮食观念。
校园体育活动
增加体育课时,丰富体育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运动。
校园餐饮改革
推广健康餐饮,提供营养均衡的餐点,限制高热 量食品摄入。
社会参与途径和措施
解读,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解读:2016 中国超重/ 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转载)当前超重/ 肥胖的患病率呈现线性增长态势,超重/ 肥胖的危害早已深入人心。
治病必求其本,因此营养治疗对于超重/ 肥胖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内67 位营养专家组成了共识编写委员会,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诸多证据和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首次形成了2016 中国超重/ 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三种膳食,减重推荐1. 限制能量平衡膳食(CRD):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递减(减少30%~50%);或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500kcal 左右;或每日供能1000~1500kcal。
推荐意见:(1)蛋白质充足供给(1.2~1.5 g/kg,或15%~20%);使用大豆蛋白部分替代酪蛋白;(2)脂肪供能比例20%~30%;适当增加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或补充鱼油制剂;(3)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40%~55%;增加蔬菜、水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量25~30 g/d;严格限制简单糖(单糖、双糖)食物或饮料的摄入;(4)适当补充维生素D 和钙等微量营养素;(5)营养代餐模式的CRD 更有助于减重。
2. 高蛋白膳食模式:蛋白供能>20%(或>1.5 g/kg)。
推荐意见:(1)对于单纯肥胖以及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症者、高胆固醇症者采用高蛋白膳食模式较正常蛋白膳食模式更有利于减轻体重以及改善血脂情况,并有利于控制减重后体重复重。
(2)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应慎重选择高蛋白饮食。
3. 轻断食膳食模式:也称间歇性断食5:2 模式,即1 周内5d 正常进食,其他2d(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 能量(女性约500 kcal/d,男性约600 kcal/d)的饮食模式。
推荐意见:(1)在体重控制的同时,或可通过代谢和炎症反应的改善,间接增加体重控制获益;(2)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获益。
两个结合,减重增效1. 运动治疗推荐意见:(1)推荐采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抗运动的模式预防与治疗超重/ 肥胖;(2)与单纯饮食或运动相比,饮食结合运动的减重效果更加显著;(3)针对儿童肥胖,采用饮食结合运动短期和长期干预均能达到减重和代谢改善的效果;(4)针对孕期体重管理,饮食或结合运动干预是有效的干预模式。
《超重或肥胖个体体重管理指导的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超重或肥胖个体体重管理指导的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超重或肥胖个体体重管理指导的专家共识(2023年)1.简介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帮助个体有效管理体重,专家们共同制定了以下管理指导,旨在提供科学、全面和个体化的建议。
2.体重管理原则个体化:每个人的体重管理需求不同,应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目标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
渐进性:体重管理应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以稳定而健康的方式减轻体重。
持久性:体重管理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防止体重反弹。
3.饮食管理建议均衡饮食:摄入多种类别的食物,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减少热量摄入:通过适量减少饮食中的能量密度,如减少高度加工食品和高糖饮料的消耗,以控制总体热量摄入。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和白面包,增加摄入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品和蔬菜。
注意饮食节律:定期进餐,避免过度饥饿和暴饮暴食,保持健康的饮食节律。
4.运动计划有氧运动:在医生或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促进脂肪燃烧。
肌力训练:进行适度的肌力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加肌肉质量和代谢率。
活动积累: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上下班、爬楼梯等,以减少久坐时间,保持身体活跃性。
5.行为改变策略设定明确目标:制定明确的体重管理目标,并设定可衡量的里程碑,以持续激励个体。
监控进展:定期监测体重、腰围和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将其记录下来,以便及时调整管理计划。
支持体系:建立支持体系,如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分享目标和进展,以获得支持和鼓励。
应对诱惑:学习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诱惑和情绪饮食,采用替代性的行为,如喝纯净水、进行休闲活动等。
处理压力:找到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冥想、艺术创作等,以避免以食物作为压力释放的手段。
6.维持健康体重长期监测:维持健康体重需要长期监测和调整,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减重手术营养与多学科管理
手术前评估
➢ 肥胖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OHS 等多系统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或导致其生活质 量下降。评估应由多学科协作团队进行,一般以减重外科医 师、内分泌科医师、临床营养师、精神心理科医师为核心成 员,视患者具体情况请麻醉科、呼吸内科、心内科、重症医 学科等专科医师联合会诊,目的在于明确患者是否符合手术 指征、有无手术禁忌证、评估手术风险及明确如何降低手术 风险。
p
a
ppt课件
g e
术前管理
3.麻醉管理: 评估气道管理(包括面罩通气和插管)及麻醉并 发症风险。
4.重症管理: 对于合并复杂或难治合并症的肥胖患者,建议术 前请重症医学科会诊,必要时术后入ICU监测。
p
a
ppt课件
g e
术后管理
术后中长期随访与营养管理
一、随访计划
1.建议所有减重手术后患者规律随访,随访频率取决于手术术式 和合并症情况,并进行常规的代谢和营养学监测。
ppt课件 19
围手术期管理
ppt课件 20
术前管理
(一)入院前管理
1.营养管理:2.心理-行为管理:
(二)入院后管理
1. 血糖管理: 术前应采用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达到血糖控制目
标,即术前糖化血红蛋白≤5%,围手术期空腹血糖
<11.1mmol/L。 降血糖方案调整建议如下:(1)术前单纯生活方
式和(或)联合口服药物血糖控制良好者术前无需调整治疗方案;
• Pories等在肥胖症的外科治疗中“意外”发现, 经Roux-en-Y胃旁路术(GBP) 治疗后:
– 298例糖尿病患者中91%的高血糖得到逆转 – 353例高血压患者中86%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一、背景近二十年来,我国超重/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呈流行态势。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显示【1】,从1993年至2009年的17年间,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从13.4%增加至26.4%,总体呈线性增长;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从18.6%增长至37.4%,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
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潜在危险因素。
减重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膳食和体育运动)调整、内科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联合运动干预仍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基础治疗。
近年来,国际上对肥胖/超重的营养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2-3】。
然而,以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为核心的肥胖/超重管理必须与特定的地域性饮食习惯及社会文化相适应。
为更好地发挥医学营养治疗在肥胖防治中的作用,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诸多证据和专家的集体智慧,特制定本共识,以便使医学减重更加科学、规范和易于实施。
二、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的形成在制定本共识的过程中,首先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的《WHO指南编写手册》【4】和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协作网【5】发表的临床指南编写的方法学原则(表1),结合中国现况,建立制定本共识的方法学,将2009年更新后的AGREEⅡ协作网推出的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作为质控标准【5】。
2015年9月,成立了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以下简称“共识”)撰写证据方法学小组,负责起草方法学工作方案,并协助编委会进行证据评价的相关工作。
证据级别与推荐意见分级标准的制定见表2。
注:RCT(随机对照试验);A、B、C、D:(推荐意见优先级别从高到低)三、共识编写委员会组织机构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的67位专家组成了本共识编写委员会。
肥胖症中医减重体质膳食模式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二、内容
“肥胖症中医减重体质膳食模式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肥胖症中医减重体质膳食模式诊疗方案。
1、共识原理
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环境平衡失调有关。因此,治疗肥胖症 的关键在于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恢复阴阳平衡。中医减重体质膳食模式通过调节 个体的饮食结构,以适应个体体质状况,从而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减轻体重的目 的。
此外,专家共识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运动建议和日常生活习惯调整方法, 以辅助饮食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3、共识研究成果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专家共识总结出一套肥胖症中医减重体质膳食 模式的规范化流程。该流程包括:体质辨识、制定饮食计划、实施饮食治疗、定 期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等环节。通过这套流程,可以有效地改善肥胖症患者的体 质状况,减轻体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肥胖症中医减重体质膳食模式临床 诊疗专家共识
01 一、背景
03 三、意义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二、内容 04 四、总结
肥胖症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身 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病率 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针对肥胖症的治疗,中医减重体质膳食模式作为一种新 兴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本次演示将围绕“肥胖症中医减重体质膳食模式临 床诊疗专家共识”展开,介绍其背景、内容和意义。
超重或肥胖个体体重控制流程的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超重或肥胖个体体重控制流程的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超重或肥胖个体体重控制流程的专家共识(2023年)前言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专家组于2023年制定了以下的体重控制流程专家共识。
流程概述该体重控制流程专家共识旨在为超重或肥胖个体提供科学合理的体重控制指导,以实现减重、维持健康体重和生活方式转变的目标。
流程内容1.评估和诊断初次诊断时需要对个体进行综合性评估,包括测量体重、身高、腰围,并通过BMI指数评估其体重状况,并排除其他引起体重增加的疾病因素。
此外,还需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饮食惯和心理状况,以全面了解个体的体重问题。
2.制定个性化计划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体重控制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以下内容:设定减重目标:根据个体的体重、身高和其他相关因素,确立适合其身体情况的减重目标,一般每周减重不超过0.5公斤。
设计饮食计划:结合个体的饮食喜好和营养需求,制定适合其体重控制的饮食计划。
应强调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各类营养素,并避免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制定运动计划: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制定适合其的运动计划。
运动可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身体代谢率和促进脂肪燃烧。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个体逐步改变不良饮食惯和生活方式。
3.实施和监控个体按照计划开始实施体重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体重监测。
每周进行一次体重测量,评估个体的体重变化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评估个体的生理指标和健康状况。
4.长期维持在达到理想体重后,个体需要继续进行长期维持。
通过定期体重监测、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帮助个体长期维持健康体重。
结论超重或肥胖个体体重控制流程的专家共识(2023年)》为超重或肥胖个体提供了系统科学的体重控制流程指导,旨在帮助个体实现减重和长期维持健康体重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互联网+的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2016)专家共识的应用与推广湖南省胸科医院唐细良中国有庞大的超重和肥胖群体•1992年我国全国营养调查资料显示,20~60岁成年人BMI ≥30Kg/㎡者占1.5%•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人群超重者为17.6%, 肥胖者达5.6%•按2006年我国人口估计,18岁以上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达2.4亿和7千万[1]•2015年卫计委发布2012全国调查结果,超重率 30.1%;肥胖率11.9%[1].马冠生, 李艳平, 武阳丰, 等.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5): 311-315.•《柳叶刀》周刊: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草案中强调“健康中国”要求社会各界全面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2030”第一肥胖大国的 “健康梦”超重和肥胖均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根据1990年代以来我国13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总计约24万成人的数据汇总分析,患者肥胖程度不同,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也有所不同。
•体重指数(BMI)与腰围超标均与国人高血压及心血管病风险独立相关,二者均超标可进一步增加风险[2]。
[2].Hou X, Lu J, Weng J, et al. Impact of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ody mass index on risk of cardiometabolic disord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adults: a national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urvey. PLoS One, 2013, 8(3): e57319.国内尚未建立医学营养治疗减重规范化策略²国内尚未建立医学营养治疗减重规范化策略,缺乏对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u如何评价各种减肥秘诀、偏方?•21天减肥法•巫婆瘦身汤•苹果减肥法•过午不食减肥法•经期减肥法•香蕉减肥法•等等临床营养科因无医疗收费体系而被排除在外²针对超重或肥胖的减重治疗,外科医生、内分泌医生、非医疗机构却成为减重的主体,临床营养科因无医疗收费体系而被排除在外u目前,减肥人群都去哪减肥?•非医疗机构(SPA;针灸;营养屋;功能医学)•医疗机构:外科、内分泌科、体检中心等(干预单一)²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社会及专业人士对营养干预在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计划推出“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2016)专家共识”,并成立了由“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诸多专家组成的编委会。
共识编委会专家共识编委会组织机构Ø全国共67位营养专家参与本共识的制定,分别是(按姓氏字母排序):陈伟、陈怡、陈洁文、常翠青、窦攀、冯颖、葛声、顾萍、韩磊、韩婷、洪莉、胡雯、胡怀东、华鑫、江华、江涛、景洪江、李增宁、李莉、李丽、李响、刘景芳、刘英华、刘晓军、刘燕萍、柳萍、柳鹏、吕阳梅、林宁、马方、马文君、钮丹叶、邱小文、沈旸、施万英、孙明晓、孙新、孙萍、谭桂军、谭荣韶、唐琼雄(香港)、陶晔璇、汤庆娅、滕越、王静、王朝霞、许红霞、谢雯霓、辛宝、闫雅更、杨大刚、姚颖、杨勤兵、袁文臻、张春梅、张明、张片红、张胜康、张勇胜、赵秋玲、郑锦锋、郑璇、周莉、周春凌、周芸、朱翠凤、朱惠莲国内外审稿专家:李兆平(美国UCLA);李铎(澳大利亚);纪立农;杨月欣;于健春;杨晓光;赵文华;母义明;张坚百位专家,数年积累,1年深入研讨共识主要内容一、循证共识的制定背景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的形成二、总论限能量平衡膳食高蛋白膳食轻断食膳食运动治疗认知-行为及心理干预减重治疗后的维持三、分论儿童/青少年肥胖体重管理围孕期体重管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体重管理超重/肥胖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体重管理附录:操作规范-工作流程ü制定专家共识的方法学主要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WHO指南编写指南》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中国的现况,首先建立本共识制定的方法学原则ü成立证据方法学小组2015年9月,成立了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2015)专家共识撰写证据方法学小组,负责起草方法学工作方案,并协助编委会进行证据评价的相关工作。
证据方法学小组:江华(成都)、陈伟(北京)、杨浩(天津),马文君(广州)、胡怀东(重庆)、陶晔璇(上海) 质控专家组:江华(成都)、陈伟(北京)、陶晔璇(上海)ü证据级别与推荐意见分级标准的制定共识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整合体系Ø限能量平衡膳食:一类在限制能量摄入的同时保证基本营养需求的膳食模式,其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应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Ø目前的CRD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递减(减少30%~50%)②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500kcal左右③ 每日供能1000~1500kcal,即低能量饮食。
Ø推荐意见:推荐证据级别推荐意见1.CRD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脂肪含量的作用 1 A2.保证蛋白质充足供给(1.2-1.5g/kg)可能增强限能量平衡膳食的减重效果 2a B3.使用大豆蛋白部分替代部分酪蛋白可增强CRD的减重效果 2a B4.CRD中脂肪的供能比例以20%~30%为宜 2a B5.适当增加富含n-3PUFA的食物或补充鱼油制剂可以增强CRD的减重效果 2a B6.CRD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以40%~55%为宜 2a B7.增加蔬菜、水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增强CRD的减重效果 2b B8.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钙可增强CRD减重效果9.采用营养代餐模式的CRD更有助于减轻体重 2a2bBB高蛋白膳食(High protein diet, HPD)Ø高蛋白膳食:即低能量高蛋白膳食,是一类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能量的20%-24%或(1.2-1.5g/kg/d),但一般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30%(或2.0g/kg/d)的膳食模式。
Ø合并CKD患者应慎重选择高蛋白饮食由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可能因高蛋白饮食而增加肾脏血流负荷,建议合并CKD患者应慎重选择高蛋白饮食。
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减重高蛋白膳食(High protein diet, HPD)Ø推荐意见:轻断食膳食(Intermittent fasting)Ø轻断食膳食:轻断食模式也称间歇式断食,一类采用5+2 模式,即1周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约女性500kcal/day,男性600kcal/day)的饮食模式。
Ø轻断食可有效减重及预防2型糖尿病2014年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预防的Meta分析[7]发现轻断食可有效减重及预防2型糖尿病,对超重和肥胖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代谢标记物差异性均有获益。
当下最流行的轻断食模式20轻断食膳食(Intermittent fasting)Ø推荐意见:Ø运动有益于减肥运动对减肥的影响取决于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总量。
Ø运动与成年人减肥•有氧运动:作为降低内脏脂肪的核心运动•抗阻运动:对提高瘦体重更有效。
•有氧结合抗阻运动:减肥效果更明显•HITT:可作为一种省时的推荐,其减脂效果并不能达到持续有氧运动的相似益处。
Ø推荐意见:Ø进行“认知-行为及心理干预”能够达到减重效果:是通过调整超重和肥胖患者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理解和认识体重管理、肥胖及其 危害,从而做出行为改变。
包括自我监控、控制进食、刺激控制、认知重建和放松技巧等。
Ø干预应不少于6个月配合体力活动和饮食调整,能够明显降低体重,且超过6个月的行为干预比低于6个月的效果更明显。
行为干预对减重后体重的维持也有明显作用Ø推荐意见:Ø医学营养减重治疗后,减重的维持非常重要:机体存在多种机制调控能量平衡以维持自身体重相对稳定。
减重计划结束后一年,大部分人会复重已减掉体重的30-35%,四年后基本恢复到减重前水平。
Ø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是维持体重减轻的关键措施在维持体重减轻时,应以限制能量饮食为首选方案。
Ø在医生和HC的健康监控下进行体重管理,减少复重的风险研究表明,通过网络干预对维持减重(尤其在2年以内)有效。
Ø推荐意见儿童/青少年肥胖体重管理Ø推荐意见:围孕期体重管理Ø推荐意见:Ø推荐意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体重管理Ø推荐意见:超重/肥胖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体重管理医学减重标准临床路径营养减重方案的筛选以上如有1条以上为“是”则应慎用高蛋白减重方案;选择低脂饮食方案或轻断食方案,进一步了解既往有无低血糖反应及低血压的症状(恶心、心慌、大汗、手抖、黑朦),如有,则不选择轻断食方案。
共识推广Ø多家协会共同参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立项,联合世界华人临床营养医师协会联合推广Ø发表于2016-9《中华糖尿病杂志》共识的应用减重门诊患者招募体检减重方案(共识)咨询随诊1. 应用到临床:解决大众肥胖困扰、提升门诊量数据共享医生自行召集互联网平台引流APP随诊工具•方便管理不能定期到门诊的患者•随时查看项目患者数据•自动生成病例2. 应用到学术:共享项目数据实用性推广工具E减为医生配备训练有素的体重管理专员E减为医生配备诊疗工具包智能身体成分分析仪医学级减重专业工具医学减重方案标准文件欧阳姐的杰作医学减重帮助他们……鲍先森before121.4kgafter 92.5.5kg3个月共减重28.9kg患者感言:我从未像相信陈主任那样信赖过任何让我减肥的人。
是您的专业说服了我。
红老师进行每餐指导也必不可少励志变身帅爸爸指导医生:北京协和医院陈伟美丽姐before 82kg,after 69.7kg2个月共减重12.3 kg患者感言:陈医生说我我每减的十斤里面有8斤是脂肪,开心死了!产后妈妈瘦身成功乐开花体重管理专员:于艳红医学减重解决方案医学减重数据库食物信息库运动信息库医学减重分析路径患者信息库医学减重医生端APP医 生艾简健康体重管理专员医学减重用户端APP减重者医学减重HC管理端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情况评估定制减重方案实时监督随诊医生助手患者辅导医学减重服务平台医生指导随时随地 安全减重患者管理患者门诊、随诊医生交流病历数据查询减重档案记录减重日记医生实时咨询减重社区交流选购减重产品逐步完善互联网+的应用医学减重服务平台多层次媒体组合支持医学减重全面推广2010年,美国FDA已批准糖尿病移动医疗服务上市•2010年10月软件通过 FDA认证•2012年8月列入保险公司报销目录作为处方和药物并列互联网+时代:移动生活简易化•“早餐7.8”活动是CDS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发起的一次全国范围内征集糖尿病营养早餐的活动•利用智能手机App平台,患者的早餐经由医护人员的点评,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早餐误区,为给糖尿病患者带去更多的早餐选择•7465份餐单,82719条点评互联网+时代:机遇下的挑战管理问题人员培训资金问题患者能力不足费用收取缺乏法律法规减重管理的未来展望未来的市场巨大技术壁垒正在被逐渐打破政策法规的出台会逐渐扫清障碍接受互联网+服务的人群正在扩大互联网+的落地服务会逐渐完善菩提医疗云智能医生工作站家庭智能健康管家实体医院医 生患 者云医院:延伸诊疗重塑医患关系互联网+减重管理How to embrace?——勿忘初心,融合创新Why to evolve ?——风口下的机遇,多方获益What to expect ?——精准教育,智慧生活共识愿景•设立我国首次标准化医学营养治疗减重管理工作流程;标准化教育教具;•为临床营养工作者提供科学、完善的临床营养管理网络随诊工具•适应中国临床营养需求,帮助更多医院建立和完善临床减重管理策略及规范;•积累临床数据和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国家制定规范临床营养管理的相关制度提供数据支持;安全减重 造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