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说课稿
24时计时法说课稿[整理版]
![24时计时法说课稿[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ff01f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a.png)
《24时计时法》说课稿老师、同学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2~53页的《24时计时法》。
,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八大板块。
下面我来详细的说一说各个板块:一、说教材:《24时计时法》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题材,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学生之前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感知一天有24小时;2、了解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3、学会简单的计算所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说学情: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时、分、秒以及年、月、日的知识,并且通过生活经验,他们对时间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甚至有些同学已经知道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但是对于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大多数同学可能还不知道。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3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理解24时计时法,能用它正确地表示时刻,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明确两种记时法的不同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定为:学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五、教法、学法: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点拨提示、引导建构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操作、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5c567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d.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本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24时计时法的方便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时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24时计时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能够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24时计时法的方便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能够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的运用,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引出24时计时法的概念。
2.讲解: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3.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的运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24时计时法的规律和特点。
5.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24时计时法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24时计时法的概念、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等。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23fa5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2.png)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24时计时法的原理和方法; 2. 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24时计时法的原理和方法;
2.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的原理;
2.学生如何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问题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张图,上面有4个数字:6、4、3、1,让学生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把这4个数字变成24。
2. 引入24时计时法(5分钟)
老师告诉学生,在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计算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解决像这种问题一样的计算题目。
然后介绍24时计时法的原理和方法。
3. 实战演练(20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题目,要求学生通过24时计时法解决。
每道题目的要求时间为5分钟。
4. 锻炼思维(10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题目,要求学生通过24时计时法解决,并且要求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更快速简便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5. 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教学体会
24时计时法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计算方法,它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和乐趣来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掌握好教学的节奏和氛围,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24时计时法》说课稿
![《24时计时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350532bd64783e09122bb7.png)
《24时计时法》说课杨茜一、说教材“24时计时法”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和掌握了12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
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百货商店的营业时间”入手,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并发现“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学会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学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由于时间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加上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根据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以及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两圈时间图和钟面图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
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老师昨天到国光超市发现了他们的营业时间是9:00—21:00(出示时间牌),谁能告诉老师这里的21时是什么时间?怎么会有21时呢?引发学生对24时的思考,由此导入课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 24时计时法|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 24时计时法|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9dc7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d.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 24时计时法|冀教版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教材中的1.1小节24时计时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4小时的概念和使用指针和刻度盘测量时间的方法。
本节课是延伸和巩固学生对时间的理解与使用,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24时计时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表示24小时的概念;会使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能通过24时计时法完成有关时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老师展示示范与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寓教于乐、小组合作、个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交流、积极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掌握24小时的概念,掌握使用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完成具体的时间计算。
四、教学步骤1. 热身导入介绍小学生日常生活中24小时制的使用(如:起床的时间、上学的时间、吃饭的时间、早自习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日常生活中时间的重要性。
2. 知识点教学讲解24小时制的概念,如何使用时针和分针读出时间。
拿出日历,让学生看一下日历的时间表示方式,引导学生讨论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区别。
讲解24时计时法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图示说明:利用电子表或模拟器展示在24小时制下计时,适当示范其表示方法。
3. 举例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问题,例如:•活动开始时间是13时45分,一共多少分钟?•20时40分走了2小时10分,结束时间是几点?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推算和计算。
通过老师的指导,展开讨论分析,找到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4. 归纳总结根据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24小时制和24时计时法的特点。
通过让学生互相讲解彼此的理解和思考,达到互动交流和相互启发的效果。
时计时法的说课稿
![时计时法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96ca6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8.png)
时计时法的说课稿《24 时计时法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4 时计时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24 时计时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时间经验。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后续学习年、月、日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逐步引入 24 时计时法,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24 时计时法与12 时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进行相互转换。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
在学习 24 时计时法之前,学生已经习惯了用 12 时计时法来描述时间,对于 24 时计时法可能会感到陌生和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4 时计时法。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 24 时计时法,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够将 12 时计时法与 24 时计时法进行相互转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经历 24 时计时法的产生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 24 时计时法,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将 12 时计时法与 24 时计时法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理解 24 时计时法的原理,能够准确地将 12 时计时法转换为 24 时计时法。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2《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2《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84dd9ab8ec3a87c24128c40b.png)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内容:1、说内容: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第二课时。
2、说教材:24时计时法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
这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发(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难,应该先学习年月日再学习24时计时法,改为先学习24时计时法再学习年月日,这样编排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因为24时计时法与前面学习的认识钟表和时分秒联系更为密切。
二、说学情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钟表”和“时分秒”及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鉴于以上分析,我确定的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
3、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三、说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我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节目预报表上的时间和12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看小精灵提出了什么问题?14:00就是下午2:00,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结合具体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不同学生对两个不同的10时的表示,分析、归纳出两种计时法的不同,并理解12时计时法使用时间词的重要性。
2 、探究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1)观察钟表回答问题(2)12时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通过同桌合作讨论:观察表格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继续观察讨论第二圈除了加时间词以外,还有什么不同?出乎意料学生发现了我打算引导让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年级《24时计时法》一等奖说课稿
![三年级《24时计时法》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f15b1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a.png)
三年级《24时计时法》一等奖说课稿1、三年级《24时计时法》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冊第二单元信息窗一《24时计时法》,下面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难点;4、说教法学法;5、说教学过程;6、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
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24时计时法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计时法,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计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点拨提示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记时法》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记时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12e6f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6.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记时法》说课稿第1篇: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记时法》说课稿一、说教材“24时记时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普通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充分利用了时间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24时计时法的含义。
对于怎样理解与运用24时计时法,其教学应把握两点:(1)要利用时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明白24时计时法是怎样得来的;(2)能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记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12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情境教学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24时记时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冊第49~52页的内容。
2、教学目的: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2895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6.png)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说课稿一、说教材《24时计时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
教材以一个周末的一天(24时计时法)为题材,例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例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具体某一时刻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会看、会写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2.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在教法与学法上我做如下设计: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始,我按排了一首与课题相关且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小星星》,通过歌曲中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当一个引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全班交流时,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了解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全班指导,对一两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采取个别辅导。
同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和体验教学过程。
3.归纳方法,强调重点。
学生在学习讨论后汇报学习结果,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方法。
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效的。
这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方法,并引导他们优化方法。
最后强调重点:知道两种计时法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五、说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小星星》视频片段。
请学生说出这首歌的名字。
(《小星星》)请学生跟着唱一唱这首歌的歌词。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d2cfc865ce05087732132e.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 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 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 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
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24小时计时法说课稿9篇
![24小时计时法说课稿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50e50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7.png)
24小时计时法说课稿9篇24小时计时法说课稿(篇1)关于《24时计时法》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24时记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刻。
知道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的含义。
难点:掌握两种不同记时法的特征,发现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实物钟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故事:李老师寒假时约好和朋友去北京旅游,飞机票是由朋友负责买的,出发前一天,朋友提醒我说,明天7时,飞机场门口不见不散。
怕堵车,我出发比较早,7点半就到了,可是我左等右等,还不见我朋友,快到7点时我给我朋友打电话,你猜是怎么回事?——1天有两个7时二自主探究(1)1天=24小时。
师:从钟面上看,时针走一圈最多也就12个小时,怎么会有两个7时?师: 1天有几个小时(板书:1天=24小时)师: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个时间都会出现2次,比如10时有可能是……(2)认识一天的开始——0时。
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先不作答复。
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一起在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景。
(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提问: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 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
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凌晨0时。
凌晨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时候了么?一起说说看。
24时计时法说课稿
![24时计时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b455c0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e.png)
24时计时法说课稿24时计时法说课稿5篇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
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下面给大家分享24时计时法说课稿,欢迎阅读!24时计时法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之甚少,再加上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上午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由于概念不能简单植入学生的头脑,学生要将概念内化,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才能使数学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
课堂上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学生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学生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把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定为学习重点,把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定为学习难点。
三、说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我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探究问题课件出示:安阳市新华书店门口牌子上写着:营业时间冬9:00——19:00、夏9:00——20:00,如果你想去书店买书,你可以几点到书店呢?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到:上午10时,上午11时,下午1时,下午2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到:因为20时就是晚上8时,所以只要在晚上8时之前到都可以。
24时计时法数学说课稿(三年级)
![24时计时法数学说课稿(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8ca2742fad51f01dc381f1be.png)
24时计时法数学讲课稿(三年级)【导语】数学的学习能够说很乏味,记公式做题,做大批的种类题。
这时候,假如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讲课稿,将会大大提高教课效率,提高讲堂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优异的老师常常都有自己风格的讲课稿,逐渐形成自己独到的讲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以下是WTT 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一、教材与学情剖析“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的基础长进行学习的。
教材先编排了“认识 24 时计时法和研究 24 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辰的差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4 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有着宽泛应用,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一般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之甚少,再加上平时极少使用24 时计时法,所以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上午几不时,学生往往感觉不太习惯。
因为观点不可以简单植入学生的脑筋,学生要将观点内化,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才能使数学构造与学生的认知构造对接。
讲堂大将采纳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着手操作中,增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研究一般计时法与24 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质问题的过程中,成即刻间观点,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鉴于以上剖析,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1、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形中,认识24 时计时法的特色,会用24 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辰,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交换。
2、学生经历认识、采集、应用24 时计时法的过程,领会24 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成即刻间观点。
3、学生在研究24 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交换中,促使思想发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把运用 24 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辰定为学习要点,把研究 24 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关系定为学习难点。
三、学习过程及设计企图为了突出本课的要点,打破难点,促使学生发展,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活动。
24时计时法的解决问题的说课稿5篇
![24时计时法的解决问题的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a4451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6.png)
24时计时法的解决问题的说课稿5篇24时计时法的解决问题的说课稿(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拨一拨,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三分钟)1一天羊群里收到一封灰太狼的信,信上说:“我要和你进行一次和平谈判”,明天7点不见不散,谈判好了我还要请你们吃早餐,看完信后,美羊羊说:“这肯定是灰太狼的诡计”,村长说:是呀,但我们如果不去,说明我们怕他,去了就会有危险,这该怎么办呢?这时站在一边的喜羊羊说:不要急,我们明天肯定要去,但是,我们晚上7点去,那样,他拿我们就没办法了,村长和美羊羊一脸疑惑?2。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分析疑惑什么呢?(是灰太狼没说清楚时间。
)你能帮助灰太狼把时间表示清楚吗? 3师:说明一天里有几个7时?(2个)。
4那么应该怎样说才能把时间表述清楚?(早上7时晚上7时)引出12计时法你还知道哪些时间词,用时间词说一句话。
5有其他表示方法也能区分这两个7时吗?(生答)6举例生活中的用24时表示时间的情境。
7导入24时计时法二检查前置性作业师:老师很好奇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呢?(一天有24小时)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怎么能有24个小时呢?师:今天你如果认真听讲,动脑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你一定会弄明白的。
大家知道一天有24小时,那么一天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呢?(半夜12时)板书介绍时间尺,引出0时。
拿出前置性作业。
1交流前置性作业2汇报(学生前面演示拨钟面)一人拨一人说在每个时刻做什么?3 引出24时的表示方法4组内边拨边填写记录单5小组汇报通过刚才动手拨我们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下面在跟着课件再来感受一下。
《24时计时法》说课稿
![《24时计时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fe99a2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e.png)
《24时计时法》说课稿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第三课时《24时计时法》,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七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和“12时计时法”等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的,有关时间的知识经常出现在生活和研究中,因此,对于24时计时法,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
同时,学好本节课为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研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上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
二、学情分析XXX说过:对讲授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4时计时法在糊口中有遍及的应用,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等途径,已经有过不少的接触,只是没有系统地熟悉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干系。
因此,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24时计时法”还是个很笼统的概念,他们的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过渡,还依赖于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形象。
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达成研究目标。
三、教学目标课程尺度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在运用数及适当的怀抱单位描述现实糊口中的简单现象的过程中,展开数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24时计时法”“能结合糊口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学情的分析我肯定了以下讲授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熟悉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利用钟表和“时间尺”,理解24时计时法和12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24时计时法说课稿
![24时计时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cb2a8f804d2b160a4ec0b1.png)
24时计时法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这是一节新授课。
我们对这节课的内容分析如下:一、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内容分析:(出示幻灯片)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一个非常熟悉的场景引出1日=24时及24时计时法,借助钟面认识两种不同的计时法,并能够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本课是对年、月、日知识的拓展,也是对用时刻表示时间的延伸。
学情分析如下:(出示幻灯片)学习本节课,学生已经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1日=24时,另外还有个别学生知道了24时计时法。
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具演示法,但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比较困难,还需要教师适时的交流、点拨来完成。
(出示幻灯片) 根据教材内容解析,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根据学情分析,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两种计时法的互换二、目标分解和重构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我们把本节课目标分解和重构如下:(出示幻灯片)依据《课程标准》第13页内容,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本小节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在本节课中标准要求了解24时计时法,在标准第3页对了解是这样陈述的: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了解了呢,通过我们的集体研讨,我们把这个心理动词分解为可操作的外显的行为动词,把“了解”一词细化为:识别、说出、能借助图示或具体事例说明等等。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师教学用书》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最终我们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出示幻灯片)1、学生能说出1日=24时,能借助钟面说明什么是24时计时法。
这个要到达百分之百掌握。
2、会说出外圈数的含义,以及外圈数和内圈数之间的关系。
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9篇
![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bb5b3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0.png)
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9篇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9篇说课稿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内容。
它旨在通过文字材料的形式对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展示教师的教学思路和专业能力。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24小时计时法的说课稿精选篇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钟面(上面是7时)1.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已经认识时钟,看看现在是几时?(7时)你们昨天7时在干什么?(看电视、吃早餐、睡觉)为什么会这样呢?2.揭示课题:24时计时法【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数学学习,唤醒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新课伊始,设疑激趣,一方面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围绕目标,合作学习。
1.关于24时计时法你有哪些了解?2、.谈话交流。
a.晚上12时谈话: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呢?思考:这是夜里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新的一天的开始。
我们把这一刻称为0时。
闭上眼睛想一想,时针一天正好走几圈呢?接着演示时针是怎样走的。
b.上午7时思考:现在是几时?你在做什么?c.中午12时追问:上午的学习结束,该吃午饭了。
是几时?到中午12时为止,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d.晚上7时怎样用24时计时法表示?有什么电视节目?(思想教育:关心国家大事)e.又到晚上12时思考:这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呢?1日=时?3. 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吗?4.反馈练习a. 0时指什么时候?b.上午7时,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中午12时怎么表示呢?c.下午1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呢?d.下午7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建立0时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教案8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345fe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1.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教案8篇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24时记时法读法与写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娴熟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树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导入师:现在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小故事。
(播放视频)出示情境:小兰:小丽你好,我是小兰,明天是星期六,我们明天一起去新华书店看书好吗?小丽:好的。
小兰:那明天8时在新华书店门口等,不见不散哦。
小丽:好的,明天见。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她们明天能按时见面吗?出示情境:(小兰家) 2 其次天,门铃响。
小兰:谁呀?小丽:小兰,你在做什么啊?你约我8时一起到书店看书,现在都10点了,让我等了2个小时。
小兰:不会吧?我是约你晚上8时,不是早上8时。
小丽:啊!师:原来她们把上午8时和晚上8时弄混了,这样在生活中常常会引起误会。
像这些需要在时刻前加上上午、晚上等词才能清晰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计时方法,叫做一般计时法。
人们为了计时简便不易出错,就采纳一种新的计时方法,知道吗?在哪里见过?(学生发言)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记时法。
师讲解:交通、邮电、播送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
为了计算简便,不简单出错,都采纳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师:24时记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宠爱的节日之一。
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优秀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52-54上的内容和例3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熟悉1日=24时,熟悉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24时计时法》说课稿
![《24时计时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cf14babb9d528ea81c779ec.png)
《24时计时法》说课稿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第三课时《24时计时法》,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七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和“12时计时法”等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时间的知识经常出现在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对于24时计时法,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
同时,学好本节课为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学习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上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
二、学情分析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等途径,已经有过不少的接触,只是没有系统地认识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因此,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24时计时法”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还依赖于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形象。
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达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24时计时法”“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利用钟表和“时间尺”,理解24时计时法和12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一、教材与学情分析“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之甚少,再加上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上午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由于概念不能简单植入学生的头脑,学生要将概念内化,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才能使数学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
课堂上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学生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学生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把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定为学习重点,把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定为学习难点。
三、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我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探究问题课件出示:安阳市新华书店门口牌子上写着:营业时间冬9:00——19:00、夏9:00——20:00,如果你想去书店买书,你可以几点到书店呢?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到:上午10时,上午11时,下午1时,下午2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到:因为20时就是晚上8时,所以只要在晚上8时之前到都可以。
我首先肯定个别同学的生活经验很丰富,同时揭示出:像我们平常说的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这是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而像19时、20时是一种新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在生活中经常会用这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为揭示12时计时法或普通计时法提供物质基础。
而学生在思考“为什么”过程中,引出“19时、20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时”的数学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样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探索任务,而且符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2、交流信息,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哪位同学先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收集到:手机上、电脑上、电视上、电子表上的时间;火车票上、公共汽车站牌上的发车时间;超市门口、药店门口的营业时间;电视报上节目播出时间等等。
学生边交流,教师边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并提问学生:“想一想这个时间你会在做什么呢?这些时间你能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出来吗?”(设计意图:数学教育要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给学生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生经历了收集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过程,了解了这一全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不仅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而且尝试了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激发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1 、动手操作,促进感知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钟表来帮忙,好吗?一天有24个小时,而钟面上却只有12个大格,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能表示24小时的钟面,你会设计成什么样子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设计一个钟面。
(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充分利用“一日有24小时,而钟面上却只有12个大格”这一显性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动手设计的强烈欲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钟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
)2、交流讨论,优化方法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设计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圆形或类似于圆形的大钟面,上面标有24个大格,从1到24;二是仍是12个大格的钟面,不过有两圈,内圈是从1到12,外圈是从13到24 ;三是其他画法。
师:“比较一下,哪种设计方法比较好?好在哪?”学生会发现大圆钟面可以明确看出一日有24小时,但看着钟面要想说出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比较困难;而双圈钟面上能突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个钟面很快找到黑板上的24时计时法所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间。
(设计意图:知识因交流而增值,思维因交流而碰撞,情感因交流而互融。
学生在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在比较、分析钟面的特点时,经历了深层次的思考,体验到数学的优化思想;最后依托钟面的对应关系,把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积累了直观转化的数学经验。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课件展示,强化两种计时法的对应。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播放课件:时针从0时开始,慢慢走动2圈,第一圈,依次从数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上依次出现13到24。
配合演示相应时间的动画画面。
(设计意图:拨开云雾见天日。
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演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探究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方法师问:“同学们看着钟面,能很快找到了两种计时法对应的时间,那没有了钟面,你能发现他们之间互换方法吗?”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普通计时法前面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上午、下午、晚上,而24时计时法却没有这些;经过思考总结出由普通计时法向24时计时法转化时要去掉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加上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加,反之由24时计时法向普通计时法转化时,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减去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减。
(设计意图:数学因抽象、概括而被赋于了简约美的化身。
学生脱离了钟面这一形象、具体的实物载体后,对两种计时法的互换关系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出两种计时法的互换规律,使学生思维达到一次质的飞跃。
)3、巩固训练1)、填空(1)一天有()时,从钟面上看,时针正好走()圈。
(2)17时是下午()时,21时40分,晚上()时()分(3)晚上12时是今天的()时,也是第二天的()时。
2)、连线:3:40 8:20 20:30 17:0015:40下午5:00 下午3:40凌晨3:40上午8:20 晚上8:203)、师生互问(1)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不同的计时法的时刻,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计时法。
(2)由学生写在黑板上一个时刻,让教师写出相应的计时法。
(设计意图:教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
为了巩固本课新知,我设计填空、连线、师生互问三个练习题。
在练习中有意让学生认识多种表示时间的词语,增强对普通计时法的认识。
让学生出题考老师,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四)当堂检测,拓展应用1、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呢?”(设计意图:在下课前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行本课的小结。
不仅是一个回顾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2、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时间用24时计时法,还是12时计时法。
下午6:06 23:38凌晨18:06取信时间:第一次:8:00第二次:14:00第三次:18:30中午12:30 1:202)第二次取信时间是下午()时,第三次取信是晚上()时()分。
3)把下列时刻改写为12时计时法。
18:00 23:00 10:005:304)用24时记法表示下面的时刻小明早晨6时30分起床:()中午12时用餐:()下午2时10分上课:()下午4时50分放学:()下午6时看动画片:()晚上7时30分做作业:()晚上9时睡觉:()5)把下列时刻按一日里的先后进行排序(1)上午10时0时下午1时30分18时13时(2)傍晚凌晨中午上午深夜下午(设计意图:为了更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依据本课的学习重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5道不同层次检测题目,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拓展运用(二选一)1)课外查阅:钟表发明发前,人们是怎样计时的?2)用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一天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好的一节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让学习从课上延伸到课后,在拓展运用中我设计了二选一的题目,达到“课虽止而意犹存”的效应。
)四、板书设计及意图最后,我简单说明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课题是课堂的眼睛,板书是课堂的靓相。
采用数学化的板书方式,以简明、整洁的节奏,体现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符号化、对称化、比较化、分类化和过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