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五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五篇《伤仲永》教学设计1一、自主、探究真正有效地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课标,我校从20xx年进行课程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小组合作为形式,三步五环节为课堂模式,因而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准和学习阅历,循循善诱,在课堂上鼓舞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目标指向明确,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同时也决不偏离语文,在设计导学案时,就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整理有关“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
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既拓展了课堂空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导入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附一]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定对那个聪慧机智的陈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再来说说几个类似的故事,请发挥你的聪慧才智,将珍藏在你脑中的故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生(主动上台,老师带头鼓掌):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故事略)生:老师同学们好,我给大家讲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略)生:大家好,我给大家说一个郭沫若智对对子的故事……(故事略) 师:是啊,刚才上台的三位同学都讲得很好,这三个故事讲了同一个道理,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同学们七嘴八舌在议论)——自古英雄出少年。
但是一个人即使很聪慧,在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但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学习,也会怎么样?生:很危险。
(大家笑)师笑着问:为什么啊?生:因为他小时候很聪慧,大家对他的期望就会很高,但他如果长大后不仔细学习,就会不学无术,大家就会看他的笑话,那当然就很危险了。
(同学鼓掌表示认同)师: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学习是不是照样能取得成就?生齐答:不会。
师:谁能否用一句句人句言来证明你们的观点?生:所谓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王安石《伤仲永》教案
王安石《伤仲永》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安石《伤仲永》教案王安石《伤仲永》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伤仲永》教学设计1一、导人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
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隶扳谒称泯耶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父异焉书诗立就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利其然环谒泯然受于天固众人伤仲永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完成练习题三。
2.齐读课文。
①完成练习题一。
说明:教师先读文中需要注意停顿的句子。
②理清课文的写作层次和表达方式。
第1、2段写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为什么伤”,采用记叙的形式。
第3段写作者阐明的观点看法,即”伤什么”,采用议论的方式。
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伤仲永》教案》。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3,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四、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伤仲永》教案(优秀11篇)
《伤仲永》教案(优秀11篇)伤仲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
3、理解文章大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知识。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同学: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组织参辩人员,准备辩辞。
教师:指导同学准备课堂争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掌握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课文导入什么是天才?怎样才干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考虑这些问题。
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材的格言,如:天才来自勤奋,聪明来自积累等。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它从另一个角度告洁我们:人才决不是天生的。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同学提问,教师答疑。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京口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同学朗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问题组]a、全文可分为几局部,规范是什么?b、仲永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c、最后一段讲了什么道理?d、作者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是怎样的?3、朗读背诵。
(教师指导)巩固训练1、背诵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三。
3、准备课堂争辩。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借事说理的方法,认识后天教育的意义;课堂争辩。
公开课教案:巩固旧知精读研讨引导同学逐字逐句的深入阅读,并通过四人小组讨论。
[问题组]1、课文的两局部有什么联系,重点在哪一局部?2、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3、叙事局部有祥有略,为什么对仲永的才干初露写的这样详细?4、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找出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明确]1、本文采用了借事说理的写法,第一局部是叙事,第二局部是说理。
两局部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重点在第二局部的议论。
2、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不使学”造成的,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9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9篇)伤仲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掌握文章大意。
2.感受课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叙述特点。
3.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察、品味课文精当、朴实的语言,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和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和翻译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3.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观点。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掌握有关字词的读音或意思,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二)教学难点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生(齐读):语文大讲堂,家家展风采,有你有我更精彩。
(老师将此内容提前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出示给学生。
)师:同学们,今天的语文大讲堂节目,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王安石的《伤仲》(板书标题)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老师将全班8个小组分成四个“代表队”。
每联在一起的两小组作为一个“代表队”。
并在课前准备“黄队”、“红队”、“绿队”和“蓝队”四个标志牌,将其分别放在各“代表队”前面。
同时把黑板平分四等份,从左至右分别写上这4个“代表队”名称。
然后公布平分细则。
即实行积分制,每一关总分以10分记,纪律好加2分,否则扣2分。
在有限的时间内内容答对、读准确、翻译正确的给满分。
同时教师宣布自己为主持人兼评委,记分由学生记。
二、课堂教学五步曲——(一)走进语文大讲堂第一关:过生字词关。
规则:每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完黑板上的生字词,同队人发现错误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改正,改对将不扣分,改错照常扣分,是多音字的要注完其余的音,否则不能给满分,如其他队无人回答别队可抢答。
师: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本注释中的注音放回原文,并在文中找出不易理解的字词句。
伤仲永教案3篇
伤仲永教案3篇伤仲永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2、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3、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伤仲永”的教学方案。
我的整体思路是: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了诵读法、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及分组讨论法。
这些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依据“三有利”原则确定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
《伤仲永》教案设计(精选14篇)
《伤仲永》教案设计(精选14篇)《伤仲永》教案设计篇1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目标(一)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让同学自己利用课文解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的思想观点。
(四)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的思想观点;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
思索:方仲永才能进展变化经受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灵敏.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平凡,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思索: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凡之辈的缘由是什么?是怎样看的?(缘由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缘由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假如不注意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行设想的感受。
)论:你同意的这种看法吗?(分组争论)(说明:应让同学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留意句中的停顿。
(重在培育同学把握句中停顿的诵读力量,但也可以培育理解句意的力量。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余闻之也/久。
其次课时一、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 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伤仲永(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伤仲永(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伤仲永(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伤仲永的事迹和文化背景,认识伤仲永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2)能够阅读并理解《伤仲永》一文的内容,掌握与此相关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3)能够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3. 进行能力:(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伤仲永》一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伤仲永的事迹,认识伤仲永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2)通过阅读《伤仲永》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相关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3)通过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伤仲永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2)让学生掌握《伤仲永》一文中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伤仲永的事迹和文化背景,向学生介绍伤仲永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2. 阅读理解法通过让学生阅读《伤仲永》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相关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
3. 模仿写作法通过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伤仲永》一文的课文,以及与伤仲永有关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让学生了解伤仲永的事迹和文化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阅读理解教师让学生阅读《伤仲永》一文,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4. 模仿写作教师让学生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5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5篇)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伤仲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
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难点: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具准备】准备歌曲《爱拼才会赢》,指导学生准备课堂辩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诵读品味、谈话启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读句“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教育及自身学习有关”让学生讨论:天资与后天教育对成才哪个重要?,而后发表看法。
(根据学生意见把学生分成两组)今天我们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让我们在品学中感悟真知、品析事理,体味怎样才能成才的人生真谛吧!简介作者:请1~2名学生根据积累的知识介绍王安石,教师适时补充。
二、多元感知,品悟分析1、投影出示课文原文,找一生读文,其他学生纠错、正音。
2、学生自读全文,指出疑难,投影出示重点词句,师生释疑。
(生问生答、师生对话)3、学生分小组合作再读文章,探究文意,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方仲永的故事。
(学生合作研析、全班交流)4、相信大家通过读文与听故事你肯定认识了仲永这个人,那么你认识到了一个的方仲永呢?5、请大家再细读课文,思考仲永的变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学生小组分析,教师明确:(1)阶段:“仲永生五年……可观者。
”写方仲永天资过人、才能出众;(2)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写仲永才能衰退;(3)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写仲永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6、再读分析仲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7、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8、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明确:“伤”。
伤仲永(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伤仲永(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伤仲永(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伤仲永(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悉伤仲永这段历史故事,了解故事的产生背景和相关事实;理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谚语的含义;学生能够领会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内涵,认识到文学作品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和启示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感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从故事中领悟君子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原则;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增强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让学生理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名言的含义;②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和人生哲理探讨的价值;③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2.教学难点:①使学生能够理解古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这些准则作为参考和借鉴;②主题思想较为深刻,需要降低语言难度,让学生容易理解。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身临其境的方式引入课程,使学生真正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掘作品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和人生哲理。
3.讲解,叙事式教学法:对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叙事结构和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将学生带入到伤仲永这个历史人物的生活环境中,使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到历史的色彩和故事的情境。
2.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讨论两种方式,理解作品含义,整个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指导。
3.巩固让学生利用所学,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在练习中体现出教学目标的要素和难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加以辅导。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15篇)《伤仲永》篇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文言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较有吸引力的,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详尽的书下注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步骤〗一、对照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大致内容对照书下注释,自己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字词理解疑难,自行解决。
用自己认为科学的方法,整理、积累相关字词知识。
然后交流,根据积累内容的价值、形式、全面与否和书写进行评比。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字音:隶邑乞扳谒称泯耶词意:隶邑乞扳谒称泯耶为意未尝自为其名收族立就文理自是通悟受贤彼其词类活用:伤仲永父异焉借旁近与之邑人奇之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一词多意:于之其二、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1、要求不读破句。
自己读,听同学读,校正不正确的朗读,调整理解偏差。
结合课后练习二,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还可让学生揣摩停顿规则。
2、要求读出层次。
先理性认识课文中的大小层次,标记后再读,养成把理解渗透于朗读中的习惯,以期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这一环节中贯彻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全文借事说理,一、二两段叙述方仲永的故事,第三段说后天教育对成才极为重要之理;从叙事部分看,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幼年天资过人,禀赋极高,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二十岁时才思衰竭,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也有层次之分:从写仲永幼时才能之“奇”的第一段来看,还有层次──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二至五句写他忽有赋诗才能,六、七两句写成名后的状况。
本环节实际上是要学生既能整体把握课文,又能从细微处思考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
3、要求读出感情:学生自己读,表演读,要能读出作者的惊喜、愤慨、惋惜、哀伤、告诫之情。
三、熟读课文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探究读课文,说说自己在理解中遇到的疑难,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你们认为有普遍意义的思考和解答提出来,全班共同探究。
课文理解难点:1、仲永的故事是真的吗?作者力图写真,人物有名有姓,哪里人氏、身份家世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仲永如何神奇也有明明白白的细节描写,还有“父异焉”“邑人奇之”的确证,另外叙事所用见闻录的方式,使仲永成为“我”生活视野里的一个真真切切的人,叫人不得不信。
《伤仲永》教案设计五篇
精品实用文档Boutique Practical Document《伤仲永》教案设计五篇《伤仲永》教案设计五篇教案设计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方式和专用工具之一,《伤仲永》是宋朝作家王安石写作的一篇短文。
下边便是我梳理的《伤仲永》教案设计,期待大伙儿喜爱。
《伤仲永》教案设计1一、独立、研究真真正正合理地变成学员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注重“学员是学习培训和发展趋势的行为主体,语文教学务必依据学员心身发展趋势和学习语文的特性,关心学员的个别差异和不一样的学习培训要求,爱惜学员的求知欲、好奇心,充足激起学员的积极观念和开拓精神,提倡独立、协作、研究的教学方式。
”融合课程标准,我院从2013年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导学案为媒介,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三步五阶段为课堂教学方式,因此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到学员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谆谆教导,在课堂上激励学员,正确引导学员,与学员公平会话,另外总体目标偏向确立,既能让学员充分运用,另外也决不会偏移语文课,在设计方案导学案时,就布局学生们回来收集整理相关“自古以来英雄出少年”的小故事。
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们说得侃侃而谈,既扩展了课堂教学室内空间,训炼了学员的口头上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导进新课干了非常好的埋下伏笔。
[附一]一、导进新课师:学生们一定对那一个聪明机智的陈元方留出深入的印像。
下边大家请好多个同学们再而言说好多个相近的小故事,请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智慧,将收藏在你脑中的小故事说出来与学生们共享。
生(积极登台,教师带领欢呼):各位好!,今天我给大伙儿讲《曹冲称象》的小故事……(小故事略)生:教师学生们好,我给大伙儿讲一个《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小故事略)生:各位好!,我给大伙说一个郭沬若智对对子的小故事……(小故事略) 师:对啊,刚刚登台的三位同学们都讲得非常好,这三个小故事讲了同一个大道理,大家可以用一句俗话来归纳(学生们七嘴八舌在讨论)——自古以来英雄出少年。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加深您对于伤仲永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15篇《伤仲永》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伤仲永》教学设计篇一【教案背景】《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
【教学课题】《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借事说理的议论文,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
【教材分析】《伤仲永》是一篇说理文言文,它的特点是借事说理,借仲永故事来阐明作者的观点。
说理的同时还蕴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一、达成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的读音、难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概括文中的故事,学习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
3、了解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4、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释义,以养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够阅读、释义,以养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人的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勤奋起决定性作用。
让学生认识到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学习。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方仲永从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文章的立意四、教学方法设想: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
自读在课内进行。
二、试改变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场生活及其道德底线;2. 能够理解、记忆本文,熟练掌握相关生词语和简单词语的使用;3. 能够运用中学语言文字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适当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能够面对新的生活场景,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记忆文中的情节与语言,掌握相关生词以及掌握简单词语的使用;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3. 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本词汇,如名词、动词等;2.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了解如何运用修辞提高文笔;3. 学习如何写出正确表达的文字。
四、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2. 学生讲解;3. 分组讨论;4. 作业互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本文的故事背景是在明代,阐述了古代的一种执政方式,与现代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借鉴。
2. “伤仲永”中的“伤”意为丑化、谩骂,而“仲永”是某个鬼才官员的名字。
故事说的是,这位鬼才官员被陷害后,镇子上人们追着他辱骂,结果导致他的父亲终日悲伤,自杀身亡的故事,这其中涉及到了古代官场的黑暗面。
3. 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诵或者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到这篇课文的气氛。
2. 课堂阅读1.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懂这篇课文的核心信息及其相关的生词、词语。
2. 跟学生们一起分析一些语言的深意也许能够起到加深对古文语言逻辑思路的认识及升华语文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表述与思考1. 让学生们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发表看法。
2. 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自己是小说中的仲永,面对当时的社会,如何应对别人的辱骂、诋毁。
4. 写作1. 以本文中的一些情节为蓝本,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篇短篇小说。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9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9篇《伤仲永》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了解课文先扬后抑的写法2、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学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2、顺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板书:“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因斯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明确:世界上是没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
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的。
二、文学常识(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补充: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扫除读音障碍,教师范读。
①、重点词语:隶lì 扳pān 谒yè邑yì 矣yǐ 泯mǐn称chēn 卒zú 焉yān耶yé 为wéi 夫fú②、朗读节奏: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③、朗读情感: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提问:作者对方仲永应该是什么情感?从哪可看出作者的这一情感?(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从标题和较后一段得知,学生再读较后一段)2、熟读课文,结合注解扫除理解障碍。
①、明确重点词语词义:世隶耕隶:未尝识书具尝:并自为其名为:指物作诗立就就: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或以钱币求之或:环谒于邑人环谒:不能称前时之闻称;泯然众人矣泯然:②、明确词类活用:邑人奇之: 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四、复述故事明确: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较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4篇《伤仲永》教学设计篇一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多媒体教学平台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
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例1: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例2: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
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例3: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
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
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
学生齐声朗读。
① 仲永/生五年②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⑤ 传/一乡秀才/观之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⑦ 余闻之也/久⑧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三、作者作品简介。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讲话致辞、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职业规划、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career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伤仲永》教案《伤仲永》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伤仲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原因以及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内容,理解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之”“其”“而”等文言词汇的意思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
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坛。
可是,当他官至光禄大夫时,他的才华就慢慢衰退了,不如从前了,写出的诗文平淡无奇。
到了晚年更糟糕,他才思枯竭,写来的诗文竟没有一句佳句。
人们说他的才思尽了。
这就是“江郎才尽”的故事,不过这节课我们学的不是“江郎才尽”的故事,而是一个“方郎才尽”小文章。
(教师板题:伤仲永)
二、题解
伤----悲伤,为……感到惋惜
伤仲永---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
三、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外知识延伸: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四、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仲(zhòng)隶(lì)尝(cháng)啼(tí)焉(yān)邑(yì)扳(pān)谒(yè)泯(mǐn)称(chèn)
2、小组朗读,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五、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学生边翻译边把难以理解的字词画起来,教师帮助解决。
)
1、重点字词:
(1)尝:曾经(2)旁近:附近,邻居(3)文理:文采和道理(4)稍稍:纷纷(5)宾客:名词作动词,把……当做宾客
(6)扳:牵,拉(7)环谒:四处拜访(8)称:相当,符合(10)、闻:名声,动词作名词(11)泯:消失(12)众人:普通人,一般人2重点句子翻译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内容,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乡里的人感到很奇怪,纷纷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对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到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六、复述故事(播放视频)
要求:
1、交代时间、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尽量不要看课本
3、发言清晰、响亮、流畅
4、可以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进行复述,可以适当地进行创新
七、问题探究,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一)、仲永小时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二)、乡邑之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
父异之,邑奇之人
(三)、作者王安石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方仲永的神奇
补充:记叙文的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
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也叫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
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
象进行刻画描绘
(四)、后来方仲永的才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问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
邑人奇之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相结合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表现在——“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
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泯然众人矣。
”
(五)、你从仲永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自由说,言之有理即可)重视后天的学习,只是天赋很高,
如果不注重学习,最终也会沦为平庸之辈
…………….
六、本文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天资过人“泯然众人”
七、《伤仲永》还有可能为谁而“伤”说说你的理解。
仲永之父:为名利所困,不使学
邑人: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八、课堂小结
九、教师赠言(学生注意积累)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
十、文言知识整理
1、重点虚词一
之
①忽啼求之:代词,它,指书具
②借旁近与之:代词,他,指仲永。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2、重点虚词二
其
①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它,诗
③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3、重点虚词三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4、一词多义
自:①并自为其名自己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
闻:①余闻之也久听说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5、古今异义词
养父母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
古:赡养父母
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文理方面的条理
古:文采和道理
6、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十一、练习巩固,中考连接
(一)对比阅读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
B.未尝识书具()
C.即书诗四句()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E.或以钱币乞之()()
(三)下列语句中的“之”字解释有错误的
一项是()
A.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B.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C.余闻之也久:他,指仲永,代词,
D.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十二、板书设计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表现在——“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
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泯然众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