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论文开题报告
新联结主义:二语习得的认知视角的开题报告
![新联结主义:二语习得的认知视角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d285d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f.png)
新联结主义:二语习得的认知视角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二语习得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语言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主要研究了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差异、习得顺序、习得机制、习得难度等问题,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
联结主义理论是知识表达和记忆的一种观点,它认为知识不是储存在人的大脑中,而是以连接的方式存储。
这种连接建立在各种不同的元素之间,形成了网络结构。
联结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假设是,思维和学习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进行的,也就是说,信息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的。
联结主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习研究中,以探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认知过程。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主要从认知视角出发,分析联结主义和二语习得的关系,并探讨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
3. 研究问题1) 二语习得和联结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联结主义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二语习得过程?3) 联结主义对二语习得教学具有什么启示?4) 目前在联结主义视角下进行的二语习得研究有哪些?5) 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是什么?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主要收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联结主义与二语习得的文献,包括学术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探究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总结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限制。
5.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并探究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科研和教学实践具有启示作用,为提高学生的二语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6. 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归纳和收集,确定研究框架和研究问题。
第二阶段:文献分析,梳理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总结分析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限制。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89c38cc1c708a1294a444f.png)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对学生位论文选题工作的论证和审核,是高校生培养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汉语国际教育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题目:二语习得理论促进中国外语教学的完善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在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二语习得理论在全球内蓬勃发展。
但我国的外语教学仍是外语课堂教学,并非二语教学。
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外语教师仍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不屑一顾,以致课堂教学呆板传统,学生积极性不高。
本课题通过提出二语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指导原则与意义,以此为我国教师提供外语教学实践活动的灵感和启示,改革创新外语教学方法,促使我国外语教学日趋完善。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近十年来,国外二语习得研究原著不时出版,国内学者将该领域与中国外语教学相结合撰写了许多关于二语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的研究专著,还通过论文或书评形式将有关专著完善与传承下去,研究领域日益拓宽,队伍日益强大。
2002年,杜文捷提出:外语教学应借助于二语习得理论作为指导,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即让学生沉浸于教师创设的目标语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
另外,周平、张吉生在2003年指出:二语习得有其自身的规律,语言教学应遵循这一规律,同时希望我国的外语教师充分了解二语习得过程,将二语习得研究结果及理论运用于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
国外学者在关于二语习得的领域中也相继提出独特的见解。
2001年,Richards和Rodgers提出两个领域:过程导向和条件导向。
语言学习过程导向论和条件导向论影响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和应用。
2003年,Doughty和Long认为,广义的二语习得研究涵盖了儿童和成人在自然或教学环境中习得的现象。
纵观国内外学者深刻独到的见解,他们强调学习者应沉浸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愉快地学习。
所以,我国的教师应突破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真实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自然习得的机会。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启示的开题报告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启示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59ec6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b.png)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启示的
开题报告
题目: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启示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儿童在特定的年龄段内学习外语的效果是最好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关键期假说”。
然而,这一假说在二语习得中是否成立仍然存在争议。
因此,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儿童外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研究问题:
1. 什么是“关键期假说”?
2. 在二语习得中,是否存在“关键期假说”?
3. 儿童外语学习中的关键期假说对教学有哪些启示?
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
研究步骤:
1. 回顾文献,梳理二语习得中的“关键期假说”研究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
2. 利用问卷、访谈等方法,调研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中关于“关键期假说”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安排;
3. 分析数据,总结研究结论;
4.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儿童外语学习的教学建议。
预期成果:
1. 梳理二语习得中的“关键期假说”研究;
2. 揭示儿童外语学习中“关键期假说”的成立情况;
3. 提出针对儿童外语学习的教学建议,促进儿童外语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研究限制:
1. 本研究针对的是儿童英语学习,可能存在年龄分布的限制;
2. 调研样本的局限性,可能不能够反映全面的情况;
3. 实地调研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语料处理及语言生成间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语料处理及语言生成间的关系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4dca0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b.png)
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语料处理及语言生成间的关系的开题报告题目: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语料处理及语言生成间的关系研究背景和意义:语言习得一直以来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人的语言习得开始于婴幼儿阶段,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在成年后学习第二语言是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了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进程。
其中一项因素是动机。
尽管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广泛讨论了动机因素,但其作用在学习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能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也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之一。
语料输入和处理是指个体接收和加工语言输入时的认知和神经过程,而语音生成是指生成(口头或书面)回应时的过程。
了解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第二语言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帮助第二语言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度访谈,探讨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之间的关系。
问卷调查将调查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包括内在和外在动机因素。
个别深度访谈将深入了解每个参与者在实际学习中的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经验,以进一步了解动机因素与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
预期结果:本研究可以增进人们对成人二语习得的理解,具体而言,研究结果将加深人们对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之间关系的认识,这可以为第二语言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策略。
二语习得中的认知风格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语习得中的认知风格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1409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2.png)
二语习得中的认知风格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二语习得中的认知风格研究1. 研究背景与意义二语习得是指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认知风格是个体处理信息的方式,涉及信息加工、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
研究二语习得中的认知风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研究问题与目标问题: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对语言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标:探究学习者认知风格与其二语习得过程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认知风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为教学提供相关建议与指导。
3. 研究内容与方法内容: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进行。
方法:(1)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分类、二语习得过程的关键步骤及其与认知风格的关系,整理二语习得过程中常见的教学策略。
(2)实证研究。
本研究将招募一定数量的二语习得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设计,探究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a. 制定问卷,了解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分类。
b. 给学习者设计语言学习任务,监测他们的二语习得过程。
c. 对学习者进行二语习得能力测试。
d. 对比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实验结果和其认知风格分类的差异,分析认知风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4. 研究预期成果预期成果:a. 对二语习得中学习者认知风格的分类与特点进行总结。
b. 探究学习者认知风格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形成相关的理论框架。
c. 提出不同认知风格学习者的教学策略。
d. 推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5. 研究进度安排进度安排:第1年: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设计、实验设计第2年:招募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分析结果第3年:撰写论文,整理成果,准备论文答辩。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用迁移研究的开题报告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用迁移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03965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b.png)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用迁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其中包括英语、汉语、法语、德语等世界范围内通用的语言。
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也逐渐兴起。
语用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也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第二语言的语用习得不仅涉及到语言技能的提高,更需要深入理解其文化、社会和语言背景。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用迁移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语用上的学习需求和问题;(2)研究语用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3)提出有效的语用教学策略,促进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用能力提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学习者对语用习得的认知和需求;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语用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语用教学策略。
同时,还将借鉴先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比较和总结。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用概述2.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用需求和问题3.语用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4.有效的语用教学策略5.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五、论文结构本研究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等。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用迁移现象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第三章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用需求和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确定学习者的语用需求和问题。
第四章为语用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深入探讨语用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机制。
第五章为有效的语用教学策略,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第六章为结论和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语言习得博士论文开题
![第二语言习得博士论文开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9d5bdef78a6529657d533e.png)
第二语言习得博士论文开题篇一:二语习得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研究综述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启示学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背景: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对学习者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一致认为学习者因素对于外语和二语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
其中,对学习成效产生重大影响的当属情感因素,如态度、动机、焦虑、性格、移情等。
大量调查研究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任如意运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归纳了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孟建新,张宗胜通过论述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和外向、自尊心以及动机这五个方面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探讨了个人情感因素如何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
王尚峰阐述了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指出了在外语教学中怎样运用情感因素。
易红波分析了二语习得中的个人情感因素,并就外语教学中如何处理情感因素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建议。
自己的见解:情感因素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它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亚于认知技能。
前人的研究多聚焦于教师应该怎样认识学生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这些因素带来的问题,而很少有人以学生的角度,归纳分析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并从中得到作为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启示。
故本论文试对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的研究与所得到的启示做扼要评述与分析,以便更深刻的了解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促进大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
研究的意义: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过程与结果的重要因素——情感因素的研究已引起国内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通过对二语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研究,如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个人性格和语言焦虑的调查与研究,可以促进外语教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的了解与学习促进自身外语学习的效果。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分析和评述了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首先阐述了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的界定与类型并分析了其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其次从定义、类型、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方面详细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三大重要的情感因素:动机、焦虑以及态度,最后他把套了对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的研究对大学生外语学习的启示。
年龄因素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及其对二语教学的启示的开题报告
![年龄因素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及其对二语教学的启示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3c075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b.png)
年龄因素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及其对二语教学的启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第二语言习得愈发重要。
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第二语言习得已成为语言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之一。
而年龄因素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研究,儿童和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儿童在习得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而在语用、修辞和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则相对较差;成人则相反,成人更擅长理解语言的语用、修辞和抽象思维等方面,但语音、语法和词汇习得相对较难。
针对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探究其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以此为语言教育领域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探究其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 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什么?2. 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与何种因素相关?3. 如何针对年龄因素进行二语教学?三、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问卷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其次,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不同年龄段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困难以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年龄因素的重点促进措施。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二语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结果:1. 分析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2. 探究年龄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深入了解年龄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3. 分析不同年龄段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困难,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二语教学。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fdb79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a.png)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语法结构,它的使用方式和语法规则较为繁琐且与英语等其他语言不同,因此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较为难以掌握的问题。
然而,由于“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者必须掌握其正确使用方式才能提高汉语语言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表达。
目前,对“把”字句的研究多集中于语法、语义和词汇语义等方面,而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将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对“把”字句在汉语学习中的应用和习得进行研究,旨在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把”字句,提高其汉语语言能力。
二、研究问题和目标2.1 研究问题(1)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对“把”字句的理解存在哪些问题?(2)学习者在运用“把”字句时常犯哪些错误?(3)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把”字句习得有何影响?2.2 研究目标(1)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把”字句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分析学习者在使用“把”字句时的错误类型和原因。
(3)探究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者“把”字句习得的影响。
(4)为教学者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指导方案,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把”字句。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3.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口头思维实验和语料库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学习者在使用“把”字句时的数据,确定错误类型和规律,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指导方案。
3.2 研究步骤(1)收集相关文献,了解“把”字句的语法和应用规则。
(2)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对于“把”字句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3)招募研究对象,进行语音录制和口头思维实验,分析学习者在使用“把”字句时的错误类型和原因。
(4)收集并整理语料库数据,分析不同语境下“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和习得规律。
(5)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指导方案,供教学者参考和实践。
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动语结构的二语习得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动语结构的二语习得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76bd6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5.png)
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动语结构的二语习得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动语结构的二语习得研究
背景和重要性: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交流和商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接触英语,并在教育、工作等方
面需要使用英语。
然而,英语动语结构作为英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掌握对
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动语
结构的二语习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研究问题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动语结构的二语习得情况,具体
包括以下研究问题:
1. 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动词时态的掌握情况如何?
2. 中国大学生在使用被动语态时存在哪些常见错误?
3. 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完成时态的正确理解程度如何?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语料库分析法,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大学生
的英语动语结构的二语习得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预期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语料库分析,本研究将得出以下预期结果:
1. 大多数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动词时态的掌握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不规则动词
的使用上。
2. 中国大学生在使用被动语态时存在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混淆、被动语态主语不清晰
等常见错误。
3. 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完成时态的正确理解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预期贡献:本研究将为英语教学提供实际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
1. 针对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动语结构中的常见错误,提供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
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
2. 促进英语教学中对于语料库分析的应用,提高语言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1903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b.png)
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语习得是指在学习母语之后,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过程。
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对年龄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二语习得的过程和规律,提高二语教学质量,提升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分析不同年龄组二语学习者在语言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差异,阐述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首先系统回顾前人在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研究,分析不同学者对年龄因素的看法和结论,并探讨不同年龄段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和学习策略。
然后,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语言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不同年龄段的二语学习者进行调查和测试,对他们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
最后,对调查和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不同年龄段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进行比较,以便找出年龄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机制。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能够探讨出年龄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分析不同年龄段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学习策略,探讨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机制,提高二语教学的质量,为二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研究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研究的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调研和文献综述阶段,预计用时2个月。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和实验测试阶段,预计用时3个月。
第三阶段: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总结阶段,预计用时2个月。
第四阶段:论文撰写和修改阶段,预计用时3个月。
总计用时10个月。
《二语习得引论》(第四章)翻译报告的开题报告
![《二语习得引论》(第四章)翻译报告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92f8c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0.png)
《二语习得引论》(第四章)翻译报告的开题报告
题目:《二语习得引论》(第四章)翻译报告
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一门或多门外语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而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发展也对外语学习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学术、商务、文化领域的沟通交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掌握好翻译技巧,则有赖于对于外语习得的深入理解。
本文拟以《二语习得引论》(第四章)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二语习得方面对翻译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翻译的定义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2. 二语习得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二语习得对翻译能力的作用及相关研究。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二语习得引论》(第四章)的翻译和研究,探讨二语习得对翻译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好二语习得的过程,提高翻译能力,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好的支持。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二语习得和翻译的
相关理论,分析归纳其相关影响因素和研究成果,提出研究结论和展望。
预期结果:
本文预期通过对《二语习得引论》的翻译和相关研究,探讨二语习
得对翻译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提出研究结论和展望,进一步探讨如何
利用好二语习得的过程,提高翻译能力,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好的支持。
网络二语学习与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开题报告
![网络二语学习与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571a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4.png)
网络二语学习与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语言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出现为语言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网络二语学习也成为一个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话题。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二语学习有着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的特点,但同时也有一些挑战,例如缺乏面对面交流、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网络二语学习中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情况,希望为优化网络二语学习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前人研究综述学生语言学习的课程和教材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网络二语学习成为时下较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目标语言,而且教学材料可以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例如,Hwang和Wang(2016)的研究表明,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二语学习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网络学习对语音和语调的习得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网络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听力和发音练习机会(Basturkmen, Loewen & Ellis, 2004)。
但是,网络二语学习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面对面交流,这会导致学生在语音、语调、流利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Sun, 2014)。
此外,网络学习环境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降低(Liu, Lin & Yuan, 2017)。
关于学生词汇习得与网络学习的关系,也有一些研究进行过调查。
例如,Chun和Plass(1996)的研究发现,使用交互式多媒体的网络学习环境,相对于传统课堂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
Shin(2017)的研究表明,互联网资源和在线课程对于学生词汇的习得有着显著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前人研究表明,网络二语学习在词汇习得方面有着一定的前景和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因素的开题报告
![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因素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ee59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8.png)
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因素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二语习得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
然而,二语习得中的文化因素却往往被忽视。
事实上,文化与语言是紧密相关的,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交际方式等方面。
因此,在二语习得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研究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因素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如何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来学习词汇。
同时,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寻找更为有效的词汇教学途径,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探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文化背景对词汇习得的影响;(2)文化元素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3)文化差异对词汇教学的影响等。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归纳,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文化因素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三、预期结果:通过研究,我们预期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文化因素对词汇习得影响的大小程度;(2)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上的差异;(3)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应怎样进行词汇教学。
四、研究局限性:本文存在以下局限性:(1)文化因素的影响并非单一、固定的,而是随着时代、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2)本文所涉及区域是有限的,没有涵盖全球各地区域;(3)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能对结论产生一定影响。
五、参考文献:1. Chen, G. X., & Zheng, L. X. (2015). The Impact of Cultural Background o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5(4), 864-869.2. Kasper, G. (2008). Linguistic politeness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sues and implication. 探究外语教学, 41(2), 153-172.3. Hulstijn, J. H. (2003). Incidental and intentional learning. In C. J. Doughty & M. H. Long (Eds.),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pp. 349-380). Oxford: Blackwell.。
有关二语习得第二语言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有关二语习得第二语言学习论文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070c2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2.png)
有关二语习得第二语言学习论文开题报告有关二语习得第二语言学习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导师指导下自拟题目。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的区别与联系2、探讨国内外对二语习得的不同研究3、通过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探寻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意义:1、通过对影响二语习得因素的研究,如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个人个性的调查与研究,可以促进外语教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2、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二语习得中影响因素的了解与学习促进自身外语学习的效果。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外: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为二语习得研究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有机结合催生了影响深远的对比分析学说。
该学说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对比分析的理论方法存在的致命弱点:人们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
Chomsky(1965)对母语习得本质的阐述为70年代初的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国内:由于历史原因, 国内学界接触二语习得理论和发展相关研究要比国外晚10 多年。
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按前10 年和后11 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理论的介绍、探讨和初步应用;研究深入发展并走向成熟。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主要内容: 简单介绍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的区别和联系;国内外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对比。
主要通过对影响二语习得因素的研究,探讨促进二语习得学习及教学的可行方案。
主要问题:1、国内外专家对此问题的看法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作者在选取角度资料时经过了许多的筛选。
2、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本文部分理论研究并不透彻。
3、研究与分析中论者个人主观意见较少。
解决方法:1、按时间先后对二语习得研究进行系统的整理。
2、查看相关书籍,寻求指导老师帮助。
3、结合具体材料,并通过独立研究,加深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1. 2012年11月12日至12月4日:选导师及撰写论文方向。
二语习得论文开题报告
![二语习得论文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615b36376baf1ffc4fadb9.png)
怎样使外语教材的编写需符合语言习得自然顺序。 英语语法教学是否应该遵循语法习得的自然顺序。 外语教学应如何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如何更好的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
研究方案
3.2.2解决方法:
需要进行大量文献整理并进行分类处理。 在图书馆搜集并阅读大量与之相关的著作、期刊等。 咨询相关学者,并与相关课题研究老师进行详细讨 论,作为佐证文中观点的论据。
第一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our home
[6]杨晖.二语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习得及相互关系研究 [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1):68—71.
[7]丁言仁锑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简明实用英语语法》,气象出版社,2003.
My class one, our home
文献综述
“自然习得顺 序假说”是由 Krashen提出, 其主要观点为: “语言规则或 者语言要素的 习得是依据可 预测的顺序, 无论有无教学 指导,这种顺 序都是不变的。
2.1国外研究现状
2.2国内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Krashen对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的观点
3.3 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3.3.1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案例法、
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3.3.2研究手段: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中外文献,借助互联网 以及相关期刊读物获取最新信息。
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实践调查手段,
第三部分 第 二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二语习得与网络英语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语习得与网络英语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38d96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b.png)
二语习得与网络英语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二语习得与网络英语教学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语习得是指个体在已经掌握一种语言(母语)的基础上学习第二种语言(第二语言)的过程。
二语习得的研究对于外语教学及语言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
导意义。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英语教学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掌握语言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研究二语习得与网
络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索有效的网络英语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语习得与网络英语教学的关系,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 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概念及理论模型
2. 网络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 二语习得与网络英语教学的关系及互动机制
4.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网络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学界对二语习得和网络英语教学的研究进展和现状;然后设计问卷,进行
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对网络英语教学的认识、需求和评价情况;最后根据问
卷结果和文献分析,探讨二语习得与网络英语教学的关系及有效的网络英语教学方法。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对外语教育及语言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同时,在实践层面,本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关于网络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语言
水平和掌握语言技能。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二语习得与网络英语教学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尝试提出适用于网络英语教学的二语习得理论和方法,为外语教育和语言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提
供参考借鉴。
动机取向下二语词汇习得模式的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动机取向下二语词汇习得模式的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910f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7.png)
动机取向下二语词汇习得模式的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的加速推进,二语习得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其中,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二语学习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议题。
针对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究了许多习得因素,如语言输入、频率、语言环境等。
这些因素对于二语词汇习得过程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但在这些因素中,动机一直是二语学习研究中令人兴趣盎然的焦点之一。
动机对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投入精力、努力攻克难关至关重要,同时影响了个体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程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机取向与二语词汇习得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动机取向下二语词汇习得模式的结构进行研究,为二语词汇习得提供新的突破口。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 探讨动机取向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2. 研究动机取向下二语词汇习得模式的结构,并进一步探索动机取向与二语词汇习得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探讨:1、动机取向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本部分将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动机取向对个体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动机取向如何影响二语词汇习得过程。
发现动机取向的种类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分析不同的动机取向在不同阶段对二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2、动机取向下二语词汇习得模式的结构研究在本部分中,将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动机取向与二语词汇习得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据分析,结合相关理论探索动机取向下二语词汇习得模式的结构。
同时,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研究意义短期意义:加深对动机取向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的理解,探究动机取向下二语词汇习得模式的结构。
为二语词汇习得的优化以及二语学习者动机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
长期意义:进一步探究二语习得的本质,为二语习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二语词汇习得的提高。
同时,为二语培训机构和语言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五、预期成果1. 发掘和总结动机取向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动机取向对二语词汇习得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第一语言习得路径的研究。认为儿童习得母语中某些语言结构 遵循一种可预测的路径。这些发现促使研究者思考,若二语习得者在二语 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那么有理由可以预测二语习 得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条自然的路径,类似于学习者母语习得的过程。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第 一部分 第一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our home
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
1.2理论意义
1.2.1 揭示了第二语言的习得 第一部分 机制,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1.3.1 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存 My class one, our home 在一个普遍的可以预见的自 然习得顺序,这为语言教 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 撑。
第二部分 第 二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our home
文献综述
(2)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1 .受试的问题。在一系列的语法词素研究中, 不同的研究者选择了不同语言背景的受试。Dulay和 Burt选择了儿童作为研究受试,而Krashen选择了成 人作为他们的受试,但他们都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但 这真的说明自然顺序假设的存在吗?若没有更多的论 据支撑,那么从词素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其实是属于不 同范畴的,因为各种词素研究 的研究受试不一样,研 究方法也不一致,而统计数据也不一致,所以该假说 成为了最容易被质疑的对象。 2 .结论的过度概括性。“自然顺序习得”假说 的提出主要是依据语 法词素研究的结论,但是他们的 研究仅仅限于某些语法词汇 ,而并没有在更大的范围 内进行研究,而单从语法词素的结论直接得出二语 习 得中习得顺序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是远远不够的。 3 .忽视了语言的多样性。Krashen和其他研究 者只是将英语作为目标语来研究“自然顺序”,但是 英语作为二语的习得顺序不能代表全部的语言。
(一)对外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二)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三)外语教学应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
• • •
第四章 “自然顺序假说”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外语教材的编写需符合语言习得自然顺序 (二)英语语法教学应该遵循语法习得的自然顺序 (三)外语教学应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 • •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第一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our home
[3]《 牛津实用英语语法》,牛津大学出版社 ,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4]冯丽萍,孙红娟.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01):9—16.
[5]蒋德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3(01).
My class one, our home
怎样使外语教材的编写需符合语言习得自然顺序。 英语语法教学是否应该遵循语法习得的自然顺序。 外语教学应如何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如何更好的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
研究方案
3.2.2解决方法:
需要进行大量文献整理并进行分类处理。 在图书馆搜集并阅读大量与之相关的著作、期刊等。 咨询相关学者,并与相关课题研究老师进行详细讨 论,作为佐证文中观点的论据。
My class one, our home
收集关于“自然习得顺序假说”与外语课堂 教学的应用研究的资料。
研究方案
通过哈师大图书馆资料,以及参考中国知
网等各大知名网站的优秀博硕论文。
3.4论文的创新点及重点
3.4.1论文创新点:
用全局性、整体性的视角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研究与总结,对“自然习 得 顺序假说”在英语课堂中应用的作用与问题进行概括。 对于“自然习得顺序假说”在英语课堂中应用所遇到的重点、典型问 题给 予分析判断,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在英语教学的每个阶段,针对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更 好的教学效果,进行详细的研究评述。
建议总结
Proposals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our home
[1]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第一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our home
[9]刘浩,克拉申的“自然顺序假说”与外语教学.辽宁 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2 月第11卷第1期.
[10]Krashen,Stephan D.The Input Hypothesis:Is— 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My class one, our home
文献综述
(2)语法词素的研究。国外研究者Dulay和Burr 进行了二语习得 中的语法词素顺序进行了研究,研 究结果发现,语法词素的习得顺序 与词素本身的难 易程度有关 。 (3)Krashen总结以往“自然习得顺序”的研究, 并提出“所有 的研究有相当大程度的一致性”。他 认为二语习得在自然环境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正 如语法词素的研究所得出习得的“固定顺序”一样,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强调语法的教学是不必要的。 同时也提出了二语习得的“自然顺序”。
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我国外语教 学起 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但是目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My class one, our hom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国内研究者对这一理论的关注较少,我
国研究者较多地在对比分析第一、第二 语言习得者英语语法词素 习得顺序的
基础上阐释了自然顺序假说的合理性,
My class one, our home
文献综述
“自然习得顺 序假说”是由 Krashen提出, 其主要观点为: “语言规则或 者语言要素的 习得是依据可 预测的顺序, 无论有无教学 指导,这种顺 序都是不变的。
2.1国外研究现状
2.2国内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Krashen对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的观点
My class one, our home
学术价值
选题依据
理论意义
1.1学术价值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 家克拉申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1), 这一模式后来发展成为包含 习得——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 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 个假说的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 国内研究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并针对我国英语教 学的现状提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假 说。这些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 上都对我国外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启示 作用。
1.3现实意义
1.3.1 为外语教材的编写提供 了实践指导。 1.3.2 语法词素习得顺序的客 观性为语法教学提供了依据。 1.3.3 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以及教学进度方面的多样化 和灵活性安排提供了统一的 标准。
第一部分
选题依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 第 二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3.3 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3.3.1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案例法、
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3.3.2研究手段: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中外文献,借助互联网 以及相关期刊读物获取最新信息。
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实践调查手段,
第三部分 第 二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并指出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启示。
2.3 总结
调研方法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My class one, our hom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自然习得顺序假 说,无论支持或者是反对,国外有相 对比较丰富的研究文献,特别是对于 自然习得顺序理论应用于语法词素方 面比较深入的分析,对课堂应用该理 论也有着较深的影响。而国内的研究 缺乏对自然顺序假说的创新研究,只 是将国外的理论用于语法方面的教学。
3.1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克拉申的“自然习得顺序假说”,针对国内外对“自 然习得顺序”的质疑,进一步研究“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的内涵, 并对“自然习得顺序假说”做出合理性阐释,进而总结出该假说对 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服务于我国的外语教学工作。
3.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2.1存在问题: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08机电1班 "自然顺序假说 "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江北政治三班1组
答 辩 指导教 专
人:张静谊(组长) 张凯茜 刘姝 徐士伟 师:李晓晴 业:学科教学(英语)
论文框架
• •
• •
导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自然顺序假说”对于外语教学启示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