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幅、周期和频率6
多媒体技术复习题汇总
多媒体技术复习题汇总多媒体技术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多媒体技术将各类媒体以数字化的方式集中在一起B.“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C.多媒体技术就是能用来观看的数字电影的技术D.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开发出一个多学科的崭新领域2.下面的图形图像文件格式中,可实现动画。
A.WMF格式 B.GIF格式C.BMP格式 D.JPG格式3.下面的多媒体软件工具,由Windows自带的是。
A.Media:Player B.GoldWaveC.Winamp D.RealPlayer4.下面功能中不属于MPC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基本要求。
A.可产生丰富形象逼确实图形B.实现三维动画C.能够逼真、生动地显示彩色静止图像D.实现一定程度的二维动画5.下面说法中是不正确的。
A.电子出版物存储容量大,一张光盘可存储几百本书B.电子出版物能够集成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与音频等多媒体信息 C.电子出版物不能长期储存D.电子出版物检索快6.下面4个工具中属于多媒体制作软件工具。
A.Photoshop B.FirworksC.PhotoDraw D.Authorware7.要把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不是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A.视频音频信号的共享B.多媒体数据压编码与解码技术C.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与特技D.视频音频数据的输出技术8.数字音频采样与量化过程所用的要紧硬件是。
A.数字编码器B.数字解码器C.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器(A~D转换器)D.数字到模拟的转换器(D/A转换器)9.下面设备中不是多媒体计算机中常用的图像输入设备。
A.数码照相机 B.彩色扫描仪C.条码读写器 D.彩色摄像机l0.下面硬件设备中,不是多媒体硬件系统务必包含的设备。
A.计算机最基本的硬件设备 B.CD.ROMC.音频输入、输出与处理设备 D.多媒体通信传输设备11.不是MPC对音频处理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角函数的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初相
三角函数的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初相三角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函数之一,可以用来表示和描述曲线的特征。
它在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音频技术,电力学和信号处理中。
本文旨在介绍三角函数的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以及初相,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由三角函数描述的曲线、频率与相位的概念。
首先,三角函数的振幅是指函数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距离,即振幅定义为A = ( f (t0 + t) - f (t0)),其中t0为函数的最大值,t为函数的最小值。
在数学中,常用振幅来表示三角函数,如A = sin(θ),表示sin(θ)的振幅为1。
其次,三角函数的周期是指曲线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循环次数,一般而言,周期的长短取决与函数的参数。
通常情况下,三角函数的周期为2π,即每隔2π距离(也就是2π时间),曲线会完成一次循环。
接着,三角函数的频率是指曲线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循环次数的倒数,频率也就是函数的周期的倒数,即 T = 1/f,其中T为函数的周期,f为函数的频率。
测量电子设备信号时经常会用到频率,例如声音频率为20Hz-20kHz,其中Hz为赫兹,表示频率的单位。
此外,三角函数的相位是指曲线的形状在时间上的位移,即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曲线开始的起点有所变化。
此外,曲线的相位也可以指定曲线在某一点开始的值,有时也指定曲线最高/低点出现时点,相位可以用角度来表示,取值范围为0°-360°,一般而言,用相位可以确定曲线的形状与大小。
最后,三角函数的初相是指函数在原点开始时的相位角度,也就是用角度度量其在曲线起点的位移,通常用Φ表示,取值范围是0°-360°。
初相的变化会导致曲线的形状发生变化,在信号处理中,初相的变化也可能引发信号翻转,从而可以来控制曲线的行为。
综上所述,三角函数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以及初相是描述曲线特征的重要参数,准确掌握这些参数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曲线特征,进而更好地运用三角函数的技术,更好地适应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
高二物理振幅、周期和频率
一、振幅
弹簧振子 的振幅就是 图中的OA或 OA’大小
•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叫做振动的振幅,单位是m.
如图:单摆 摆动时的振幅 是OB或OC的 大小
振幅和位移的区别:
• 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 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位移是矢 量,振幅是标量,它等于最大位移的数 值.
解析:
由于它经过 a、b 两点时的速度相同,说明 a、b 两点一定是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的,又由于第一段 时间较短而第二段时间较长,说明运动情况一定 是如图所示,即从a先经过平衡位置O而到达b,再 从b经过最大位移c点再回到b.不难看出,这0.6s 时间恰好是半个周期,经过的路程恰是振幅的2倍, 因此它的振动周期是1.2s,振幅是5cm.
小结:
• 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 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周期;单 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当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 经历的过程就是一次全振动; 由于物体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只与振动系统本身 有关,所以也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 •
;诺亚娱乐 诺亚娱乐 ;
达万年の战争,让彼此之间の仇恨已经刻到了骨头里,一见面必然是不死不休の局面.而此时一个妖族,就算他是堪比诸侯境の妖皇,今日也必定陨落.所以众人很轻松众,只是感觉第一次见到异族都有些兴奋和好奇. 轻声快速前行了十多里路,妖族の身影终于暴『露』在众人眼前,而结果众人一看, 内心深处都涌起一种失落感.在他们心中一直以为,妖族既然配上了妖这个字,那么应该长得妖气冲天,三头六臂,牛头马面,虎背熊腰什么の. 结果眼前这个看起来和和人类差不多,只是头比正常人大了点.手脚极其粗壮,头发是金『色』の长长の披在身后,鼻子比人类大又高,牙齿微微有些突起, 看起来有些狰
振幅周期和频率教案
振幅周期和频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2.掌握计算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方法。
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振幅、周期和频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振幅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周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振幅、周期和频率之间的数学关系。
2.频率的数量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出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不同振动现象的特点,进一步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使学生掌握振幅、周期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一个物体的振动现象,如钟摆、弹簧振子,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带入课题:“为了描述这种振动现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概念和数学工具呢?”2.振幅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通过讨论不同振动现象的特点,引出振幅的概念。
然后,给出振幅的定义:“振动物体在最大偏离平衡位置时的偏离距离。
”接下来,通过实验测量,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振幅。
3.周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0分钟)引出周期的概念,并给出周期的定义:“一个完整的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然后,通过实验测量,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周期。
4.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通过比较不同振动现象的特点,引出频率的概念。
给出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然后,通过实验测量,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频率,并且要求学生掌握频率的数量单位换算。
5.振幅、周期和频率之间的数学关系(15分钟)讲解振幅、周期和频率之间的数学关系: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所以频率等于1除以周期。
即f=1/T。
进一步讨论振幅、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6.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给出不同振动现象的特点,让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振幅、周期和频率相关的问题。
举例:1)民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求周期是多少秒?2)一颗星每秒钟发出1000个光子,求其频率。
振动的周期与频率的关系
振动的周期与频率的关系振动是一种物体或者粒子在周围平衡位置附近来回移动的运动形式。
无论是机械振动还是电磁振动,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特征的重要参数。
一、周期的定义与意义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出发,经过一次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在数学上,周期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T = 1 / f其中,T为周期,f为频率。
周期是与频率相互关联的,两者的关系决定了振动形式的特征。
周期对于描述稳定运动的特征非常重要。
通过周期,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在振动中循环运动所花费的时间,并可以预测未来的运动状态。
周期是时间的度量,因此更加接近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感知和认知。
二、频率的定义与意义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往复运动的次数。
频率f用赫兹(Hz)作为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频率:f = 1 / T,或者 f = N / t其中,f为频率,T为周期,N为振动次数,t为振动所花费的时间。
频率描述了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振动情况,可以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就越多,振动速度就越快。
频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于种种现象之中。
三、周期与频率的关系周期和频率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数学关系。
如前文所述,周期T和频率f满足公式 T = 1 / f。
该公式可以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钟摆在完全静止后开始振动,用秒表记录下它每次往复运动所花的时间,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间是固定的,例如2秒。
这个数值就是钟摆的周期。
如果我们将周期2秒带入公式T = 1 / f,则可以求得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即每秒钟摆动的次数。
在这个例子中,频率的计算结果为 1 / 2 = 0.5 Hz。
可以看出,周期和频率是倒数关系,互为倒数。
周期的倒数就是频率,频率的倒数就是周期。
这种关系是相应振动特征的数学表达方式,通过周期和频率的换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不同振动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方式。
振动分析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振动分析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在振动分析中,有许多常用的计算公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和它们的应用。
1. 频率(Frequency)计算公式:频率是指振动系统中单位时间内的往复运动次数。
频率的计算公式为:f=1/T其中,f为频率,T为周期,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2. 周期(Period)计算公式:周期是指振动系统中一个完整循环所需的时间。
周期的计算公式为:T=1/f其中,T为周期,f为频率,周期的单位是秒(s)。
3. 振幅(Amplitude)计算公式:振幅是指振动系统中最大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振幅的计算公式为:A = (x1 + x2 + ... + xn) / n其中,A为振幅,xi为第i个测量值,n为测量次数。
4. 谐振频率(Resonant Frequency)计算公式:谐振频率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振动系统自然地振动的频率。
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为:f=√(k/m)/(2π)其中,f为谐振频率,k为系统的弹性系数(刚度),m为系统的质量,谐振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5.等效刚度(Equivalent Stiffness)计算公式:等效刚度是指在多个弹簧(或多个质量)连接的振动系统中,与整个系统的振动特性相同的单个刚度。
等效刚度的计算公式为:keq = k1 + k2 + ... + kn其中,keq为等效刚度,ki为第i个弹簧(或质量)的刚度。
6.等效质量(Equivalent Mass)计算公式:等效质量是指在多个质量连接的振动系统中,与整个系统的振动特性相同的单个质量。
等效质量的计算公式为:meq = m1 + m2 + ... + mn其中,meq为等效质量,mi为第i个质量。
7. 阻尼比(Damping Ratio)计算公式:阻尼比是指振动系统中阻尼力与临界阻尼力之比。
阻尼比的计算公式为:ζ = c / (2√(mk))其中,ζ为阻尼比,c为阻尼系数,m为质量,k为刚度。
8. 动力响应(Dynamic Response)计算公式:动力响应是指系统在受到外界力作用时的振动响应。
振幅和频率的关系公式
振幅和频率的关系公式振幅和频率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是描述物体振动特征的两个基本参数。
振幅表示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频率则表示物体振动的周期性,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在物理学中,振幅和频率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这个公式是:振幅 = 峰值 / 2其中,峰值表示波形的最大值,也就是振动时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这个公式表明,振幅和峰值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只需要将峰值除以2即可得到振幅。
另一方面,频率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和周期的关系是:频率 = 1 / 周期周期是指物体振动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秒(s)来表示。
这个公式表明,频率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也是简单的倒数关系。
振幅和频率的关系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振动的一些基本参数。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物体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就可以计算出物体振动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最大速度等于振幅乘以频率,最大加速度等于振幅乘以频率的平方。
这些参数对于研究物体振动的性质和应用都非常重要。
振幅和频率的关系公式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例如,当我们听到声音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就是由振幅和频率决定的。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度,它与声音的振幅成正比。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它与声音的频率成正比。
因此,当我们听到高音时,声波的频率较高,振幅较小;当我们听到低音时,声波的频率较低,振幅较大。
总之,振幅和频率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振动的基本特征。
振幅和频率的关系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振动的一些基本参数,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在学习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振幅和频率的概念,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简谐振动周期频率与振幅问题
简谐振动周期频率与振幅问题简谐振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和数学推导来解释这种关系。
一. 简谐振动的定义与基本特点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一个稳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以固定的频率和振幅进行的振动。
其基本特点包括周期性、振幅和频率不变等。
二. 周期频率与振幅的关系根据物理学基本原理,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其振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1. 周期与振幅的关系简谐振动的周期是指振动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所需的时间。
根据实验观测,周期与振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即振幅增大,周期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振幅增大会使振动的速度变慢,从而使振动周期延长。
2. 频率与振幅的关系简谐振动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实验结果表明,频率与振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即振幅增大,频率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振幅增大会使振动的速度变快,从而使振动频率增加。
三. 实验验证与数学推导为了验证周期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实验。
首先,选取一个简谐振动的系统,如弹簧振子或简单摆,用各种不同的振幅进行实验测量。
然后,记录振动周期和频率的数值,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将证明周期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上,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推导出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关系。
根据简谐振动的数学模型,周期T与角频率ω之间存在如下关系:T = (2π)/ω。
而角频率ω与振动频率f之间有如下关系:ω = 2πf。
结合两个公式,可以得到周期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T = 1/f。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周期是振动频率的倒数,也即周期与频率呈倒数关系。
而振幅增大会导致振动频率增大,从而周期相应减小。
这一数学推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周期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四. 应用与拓展周期频率与振幅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弹簧振子、声波传播、电路振荡等领域,频率和振幅的控制和调节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振幅、周期和频率
M B’ O
B
A’
A
当振子从某一个振动状态 (s、v),第一次再回到该振动 状态(s、v),所经历的过程为 一个全振动。
2.周期: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经历的时间 案例:参考导与练例二 思考下面问题
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某时刻位于A 点,经过时间0.5s它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通 过B,再过0.5s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速度再次通过B,则质点振动的周期是?
C’
A
O
B
C
C’
A t1
O
B t1
C
t2
3.半周期的对称性
B’ A’
O A B
(1)从振子经过B点开始计时,确定半周期 后振子的位置;寻找两个位置上振子的s,v, F,a的关系;振子在这半个周期内走的路程? (2)从振子经过A点并向左运动开始计时呢? (3)从振子经过A点并向右运动开始计时呢?
【归纳】振子经过半个周期,初、末状 态的S、v、F、a具有等大反向的特点; 且振子经过的路程为2A。 【辨析】初、末状态的s等大反向,能否 判定初末状态时间间隔一定是半个周 期吗? 【思考】如何从S、v、F、a角度确定半 周期? 当初、末状展
简谐运动的周期(推导)
说明:m为振子质量;k为回复力F和 位移s的比例常数,对于弹簧振子,k 为弹簧劲度系数。
由简谐运动周期公式可知:振动系统的振动 周期完全由系统自身因素(m,k)决定。 所以简谐运动的周期也叫固有周期。
m M B’ O
B
V V
B’
m M O
B
应用:在前面的案例中,振子振 动的周期如何变化?
振幅、周期和频率
一.振幅(A)
1.定义: 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标量,无方向 2.标、矢性: 3.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机械振动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2 简谐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 1.知道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知道全振动的含义.2.了解初相和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3.了解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能依据简谐运动表达式描绘振动图像或根据简谐运动图像写出表达式.一、振幅1.概念: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2.意义: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振动物体运动的范围是振幅的两倍. 二、周期和频率1.全振动: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称为一次全振动.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总是相同的.2.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作振动的周期,用T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周期的单位是秒(s).3.频率: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作振动的频率,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用f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4.周期和频率的关系:f =1T .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越大,表示振动越快.5.圆频率ω: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其与周期T 、频率f 间的关系式为ω=2πT ,ω=2πf .三、相位1.概念:描述周期性运动在一个运动周期中的状态.2.表示:相位的大小为ωt +φ,其中φ是t =0时的相位,叫初相位,或初相. 3.相位差:两个相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相位的差值,Δφ=φ1-φ2(φ1>φ2). 四、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 =A sin (ωt +φ0)=A sin (2πT t +φ0),其中:A 为振幅,ω为圆频率,T 为简谐运动的周期,φ0为初相位.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在简谐运动的过程中,振幅是不断变化的.( × )(2)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它是矢量.( × ) (3)振子从离开某位置到重新回到该位置的过程为一次全振动过程.( × )(4)振动周期指的是振动物体从一侧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另一侧最大位移处所用的时间.( × )(5)相位反映了振动物体的振动步调.( √ )(6)两个振动物体相位相同,则其振动步调相反.( × )(7)按x =5sin (8πt +14π) cm 的规律振动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0.25 s .( √ )2.弹簧振子在A 、B 间做简谐运动,O 为平衡位置,A 、B 间距离是20 cm ,振子从A 到B 运动的时间是2 s ,如图1所示,则弹簧振子的振幅A =________ cm ,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________ s ,圆频率ω=________ rad/s.图1答案 10 4π2一、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导学探究如图2所示为理想弹簧振子,O 点为它的平衡位置,其中A 、A ′点关于O 点对称.图2(1)从振子某一时刻经过O 点开始计时,至下一次再经过O 点的时间为一个周期吗? (2)先后将振子拉到A 点和B 点由静止释放,两种情况下振子振动的周期相同吗?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位移相同吗?路程相同吗?答案 (1)不是.经过一个周期振子一定从同一方向经过O 点,即经过一个周期,位移、速度第一次同时与初始时刻相同.(2)周期相同,振动的周期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与振幅无关.位移相同,均为零.路程不相同,一个周期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与振幅有关. 知识深化 1.对全振动的理解(1)经过一次全振动,位移(x )、加速度(a )、速度(v )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2)经过一次全振动,振子历时一个周期. (3)经过一次全振动,振子的路程为振幅的4倍. 2.振幅和位移的区别 (1)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2)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 (3)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 3.路程与振幅的关系(1)振动物体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四个振幅. (2)振动物体在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两个振幅. (3)振动物体在14个周期内的路程不一定等于一个振幅.4.一个振动系统的周期和频率有确定的值,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振幅无关.如图3所示,将弹簧振子从平衡位置下拉一段距离Δx ,静止释放后振子在A 、B 间振动,且AB =20 cm ,振子由A 首次到B 的时间为0.1 s ,求:图3(1)振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2)振子由A 首次到O 的时间;(3)振子在5 s 内通过的路程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 答案 (1)10 cm 0.2 s 5 Hz (2)0.05 s (3)1 000 cm 10 cm 解析 (1)由题图可知,振子振动的振幅为10 cm , t =0.1 s =T2,所以T =0.2 s.由f =1T得f =5 Hz.(2)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振子由A 首次到O 的时间与振子由O 首次到B 的时间相等,均为0.05 s.(3)设弹簧振子的振幅为A ,A =10 cm.振子在1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4A ,故在t =5 s =25T 内通过的路程s =40×25 cm =1 000 cm.5 s 内振子振动了25个周期,故5 s 末振子仍处在A 点,所以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10 cm.(2020·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 )图4A .质点振动的频率是4 Hz ,振幅是2 cmB .质点经过1 s 通过的路程总是2 cmC .0~3 s 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6 cmD .t =3 s 时,质点的振幅为零 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以直接看出振幅为2 cm ,周期为4 s ,所以频率为0.25 Hz ,故A 错误;质点在1 s 即14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等于一个振幅,故B 错误;t =0时质点在正向最大位移处,0~3 s 为34T ,则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A =6 cm ,故C 正确;振幅等于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与质点的位移有本质的区别,t =3 s 时,质点的位移为零,但振幅仍为2 cm ,故D 错误.二、简谐运动的表达式、相位 1.相位相位ωt +φ描述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各个不同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是描述不同振动的振动步调的物理量.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相当于一个角度,相位每增加2π,意味着物体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2.相位差频率相同的两个简谐运动有固定的相位差,即Δφ=φ1-φ2(φ1>φ2). 若Δφ=0,表明两个物体运动步调相同,即同相; 若Δφ=π,表明两个物体运动步调相反,即反相. 3.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 =A sin (2πTt +φ0)(1)表达式反映了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2)从表达式x =A sin (ωt +φ)体会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当Δφ=(ωt 2+φ)-(ωt 1+φ)=2n π时,Δt =2n πω=nT ,振子位移相同,每经过周期T 完成一次全振动. (2020·福建泉州永春第一中学月考)有一个弹簧振子,振幅为0.8 cm ,周期为0.5 s ,初始时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则它的振动方程是( )A .x =8×10-3sin(4πt +π2) mB .x =8×10-3sin(4πt -π2) mC .x =8×10-3sin(4πt +3π2) mD .x =8×10-3sin(π4t +π2) m答案 A解析 由题可知,A =0.8 cm =8×10-3 m ,T =0.5 s ,则ω=2πT =4π rad/s ,初始时刻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则初位移x 0=0.8 cm ,初相位φ0=π2,得弹簧振子的振动方程为x =8×10-3sin(4πt+π2) m ,A 正确. 三、简谐运动的周期性与对称性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简谐运动的物理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如图5所示,物体在A 、B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O 点为平衡位置,OC =OD .图5(1)时间的对称①物体来回通过相同两点间的时间相等,即t DB =t BD .②物体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等长的两线段的时间相等,图中t DB =t BD =t CA =t AC ,t OD =t DO =t OC =t CO . (2)速度的对称①物体连续两次经过同一点(如D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物体经过关于O 点对称的两点(如C 点与D 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位移的对称①物体经过同一点(如C 点)时,位移相同.②物体经过关于O 点对称的两点(如C 点与D 点)时,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命题角度1 简谐运动的对称性(2020·吉林八校期中联考)如图6所示,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 =0时刻,振子从O 、B 间的P 点以速度v 向B 点运动;在t =0.2 s 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 ;在t =0.5 s 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 ,已知B 、C 之间的距离为25 cm.图6(1)求弹簧振子的振幅A ;(2)求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T 和频率f . 答案 (1)12.5 cm (2)1 s 1 Hz解析 (1)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所以振幅是B 、C 之间距离的一半,所以A =252cm =12.5 cm.(2)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从P 到B 的时间与从B 返回到P 的时间是相等的, 所以t BP =0.22s =0.1 s 同理可知:t PO =0.5-0.22s =0.15 s , 又t BP +t PO =T4可得:T =1 s , 则f =1T=1 Hz.命题角度2 简谐运动的多解性一质点在平衡位置O 附近做简谐运动,从它经过平衡位置起开始计时,经0.13 s 质点第一次通过M 点,再经0.1 s 第二次通过M 点,则质点振动周期的可能值为多大? 答案 0.72 s 或0.24 s解析 将物理过程模型化,画出具体的图景.第一种可能是M 点在O 点右方,质点从O 到M 运动时间为0.13 s ,再由M 经最右端A 返回M 经历时间为0.1 s ,如图甲所示.另有一种可能是M 点在O 点左方,如图乙所示,质点由O 点经最右端A 点后向左经过O 点到达M 点历时0.13 s ,再由M 向左经最左端A ′点返回M 历时0.1 s.根据以上分析,质点振动周期共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情况,由图甲可以看出质点从O →M →A 历时0.18 s ,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得T 14=0.18 s ,得T 1=0.72 s .另一种情况,由图乙可知,质点从O →A →M 历时t 1=0.13 s ,质点从M →A ′历时t 2=0.05 s ,则34T 2=t 1+t 2,解得T 2=0.24 s.1.周期性造成多解:物体经过同一位置可以对应不同的时刻,物体的位移、加速度相同,而速度可能相同,也可能等大反向,这样就形成简谐运动的多解问题.2.对称性造成多解:由于简谐运动具有对称性,因此当物体通过两个对称位置时,其位移、加速度大小相同,而速度可能相同,也可能等大反向,这种也形成多解问题.1.(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弹簧振子在A 、B 间做简谐运动,O 为平衡位置,A 、B 间的距离是20 cm ,振子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2 s ,如图7所示,则( )图7A .从O →B →O 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 B .振动周期为2 s ,振幅是10 cmC .从B 开始经过6 s ,振子通过的路程是60 cmD .从O 开始经过3 s ,振子处在平衡位置 答案 C解析 振子从O →B →O 只完成半个全振动,A 错误;从A →B 振子也只完成了半个全振动,半个全振动的时间是2 s ,所以振动周期是4 s ,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A =10 cm ,B 错误;t =6 s =112T ,所以振子经过的路程为4A +2A =6A =60 cm ,C 正确;从O 开始经过3 s ,振子处在位置A 或B ,D 错误.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多选)(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检测)一弹簧振子A 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x =0.1sin 2.5πt ,位移x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则( ) A .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2 m B .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25 sC .在t =0.2 s 时,振子的运动速度为零D .若另一弹簧振子B 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x =0.2sin (2.5πt +π4)(m),则A 滞后B π4 答案 CD解析 由振动方程可知振幅为0.1 m ,圆频率ω=2.5π rad/s ,故周期T =2πω=2π2.5πs =0.8 s ,故A 、B 错误;在t =0.2 s 时,x =0.1 m ,即振子的位移最大,速度最小,为零,故C 正确;两振动的相位差Δφ=φ2-φ1=2.5πt +π4-2.5πt =π4,即B 超前A π4,或者说A 滞后B π4,故D 正确.3.(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如图8所示,一质点沿水平直线做简谐运动,先后以相同速度通过a 、b 两点,经历时间t ab =1 s ,过b 点后再经t ′=1 s 质点第一次反向通过b 点.O 点为平衡位置,若在这两秒内质点通过的路程是8 cm ,求该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图8答案 4 s 4 cm解析 简谐运动是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对称运动,因为通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相同,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质点从b 点返回a 点所用的时间必与从a 点到b 点所用的时间相同,即t ba =t ab =1 s ,质点从a 点经最左端位置d 再返回a 点所用的时间t ada 必与质点从b 点经最右端位置c 再返回b 点所用的时间t bcb 相等,即t ada =t bcb =t ′=1 s.综上所述,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 =t ab +t bcb +t ba +t ada =4 s .由题图和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s =2ab +2bc +2ad =2(ab +2bc )=2×8 cm =16 cm.所以质点的振幅为A =s4=4 cm.考点一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1.(多选)下列关于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振幅是矢量,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处 B .周期和频率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 .振幅增加,周期必然增加,而频率减小 D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频率固定,与振幅无关 答案 BD解析 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A 错误;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即T =1f ,故T ·f =1,B 正确;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振动周期和频率只与振动系统本身有关,与振幅无关,C 错误,D 正确.2.(多选)(2020·江苏苏州高二下期中)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在A 、B 之间做简谐运动,O 为平衡位置,测得A 、B 间距为8 cm ,小球完成3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为60 s ,则( )图1A .振动周期是2 s ,振幅是8 cmB .振动频率是2 HzC .小球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是16 cmD .小球过O 点时开始计时,3 s 内通过的路程为24 cm 答案 CD解析 由题意可知T =6030 s =2 s ,A =82 cm =4 cm ,A 错误;频率f =1T =12 Hz =0.5 Hz ,B 错误;小球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振幅的4倍,即4×4 cm =16 cm ,C 正确;小球在3 s 内通过的路程为s =t T ×4A =32×4×4 cm =24 cm ,D 正确.3.(2021·临漳一中月考)如图2甲所示,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其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振子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图2A .振子的振幅为4 cmB .振子的振动周期为1 sC .t =1 s 时,振子的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 .t =1 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答案 C解析 由振动图像可知,振子的振幅为2 cm ,周期为2 s ,故A 、B 错误;t =1 s 时,振子处于平衡位置,加速度为0,速度为正的最大值,故C 正确,D 错误. 4.(多选)如图3是一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振动周期是2×10-2 s B .物体振动的频率为25 Hz C .物体振动的振幅为10 cmD .在6×10-2 s 内通过的路程是60 cm 答案 BCD解析 由题图知周期是4×10-2 s ,A 项错误;又f =1T ,所以f =25 Hz ,B 项正确;由题图知物体振动的振幅A =10 cm ,C 项正确;t =6×10-2 s =112T ,所以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A +2A=6A =60 cm ,D 项正确.5.关于弹簧振子的位置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一个周期,位置一定不变,路程一定等于振幅的4倍 B .运动半个周期,位置一定不变,路程一定等于振幅的2倍 C .运动34个周期,位置可能不变,路程一定等于振幅的3倍D .运动一段时间位置不变时,路程一定等于振幅的4倍 答案 A解析 运动一个周期,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回到起始位置,故位置一定不变,路程是振幅的4倍,故A 正确;例如:振子从一端开始运动,经过半个周期,则振子恰好到达另一端点,位置变化,故B 错误;若从最大位移处与平衡位置之间的某点开始运动,运动34周期时由于速度不是均匀变化的,路程并不等于振幅的3倍,故C 错误;只有振子振动一个周期时,路程才等于振幅的4倍,例如:振子回到出发点,但速度反向,则不是一个周期,路程不等于振幅的4倍,故D 错误. 考点二 简谐运动的相位及表达式6.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3sin(2π3t +π2) cm ,则( )A .质点的振幅为3 mB .质点的振动周期为23sC .t =0.75 s 时,质点到达距平衡位置最远处D .质点前2 s 内的位移为-4.5 cm 答案 D解析 从关系式可知A =3 cm ,ω=2π3 rad/s ,故周期为T =2πω=3 s ,A 、B 错误;t =0.75 s时,质点的位移为x =3sin(2π3×34+π2) cm =0,质点在平衡位置处,C 错误;在t =0时刻质点的位移x =3 cm,2 s 时质点的位移x ′=3sin(2π3×2+π2) cm =-1.5 cm ,故前2 s 内质点的位移为-4.5 cm ,D 正确.7.(多选)如图4所示,A 、B 为两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A 、B 之间的相位差是π2B .A 、B 之间的相位差是πC .B 比A 超前T4D .A 比B 超前T4答案 AD解析 由题图可知A 比B 超前T 4,相位差为Δφ=π2,选项A 、D 正确.8.(多选)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A sin π4t ,则质点( )A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B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相同C .第3 s 末与第5 s 末的位移方向相同D .第3 s 末与第5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 AD解析 根据x =A sin π4t 可求得该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 =8 s ,则该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图线切线的斜率为正表示速度为正,反之为负,由图可以看出第1 s 末和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但斜率一正一负,故速度方向相反,选项A 正确,B 错误;第3 s 末和第5 s 末的位移方向相反,但两点的斜率均为负,故速度方向相同,选项C 错误,D 正确.考点三 简谐运动的周期性与对称性9.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它从最大位移处经0.3 s 第一次到达某点M 处,再经0.2 s 第二次到达M 点,则其振动频率为( )A .0.4 HzB .0.8 HzC .2.5 HzD .1.25 Hz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从M 位置沿着原路返回到起始最大位移处的时间也为0.3 s ,故完成一个全振动的时间为:T =0.3 s +0.2 s +0.3 s =0.8 s ,故频率为f =1T=1.25 Hz ,D 正确.10.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相距10 cm 的A 、B 两点,历时0.5 s(如图5所示).过B 点后再经过t =0.5 s ,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再次通过B 点,则质点振动的周期是( )图5A .0.5 sB .1.0 sC .2.0 sD .4.0 s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由振动的对称性可知:AB 的中点(设为O )为平衡位置,A 、B 两点对称分布于O 点两侧,如图所示.质点从平衡位置O 向右运动到B 的时间为t OB =12×0.5 s =0.25 s .质点从B 向右到达右方最远位置(设为D )的时间t BD =12×0.5 s =0.25 s ,所以,质点从O 到D 的时间:t OD =14T =0.25 s +0.25 s =0.5 s ,所以T =2.0 s ,C 正确.11.(多选)如图6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M 、N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以向右为正方向.振动物体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6A .t =0.8 s 时,振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向左B .振动物体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12sin (1.25πt ) cmC .t =0.4 s 和t =1.2 s 时,振动物体的加速度相同D .从t =0.4 s 到t =0.8 s 时间内,振动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 答案 ABD解析 t =0.8 s 时,x -t 图像中图线切线的斜率为负,说明振动物体的速度为负,即速度方向向左,A 正确;由题图乙可知,ω=2πT =2π1.6 rad/s =1.25π rad/s ,振幅为A =12 cm ,振动物体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A sin ωt =12sin (1.25πt ) cm ,B 正确;t =0.4 s 和t =1.2 s 时,振动物体分别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和负向最大位移处,位移方向相反,其加速度方向相反,C 错误;从t =0.4 s 到t =0.8 s 时间内,振动物体由正向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靠近,速度逐渐增大,D 正确.12.(多选)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从振子通过O 点时开始计时,振子第一次到达M 点用了0.3 s ,又经过0.2 s 第二次通过M 点,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 点还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 )A.13 sB.815 s C .1.4 s D .1.6 s 答案 AC解析 假设弹簧振子在B 、C 之间振动,如图甲,若振子开始先向左振动,振子的振动周期为T =0.3+0.223×4 s =1.63 s ,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 点还要经过的时间是t =1.63 s -0.2 s =13 s .如图乙,若振子开始先向右振动,振子的振动周期为T =4×(0.3+0.22) s =1.6 s ,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 点还要经过的时间是t =1.6 s -0.2 s =1.4 s ,A 、C 正确.13.如图7所示为A 、B 两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试根据图像求:图7(1)质点A 、B 的振幅和周期;(2)这两个质点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3)在时间t =0.05 s 时两质点的位移分别为多少.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题图知质点A 的振幅是0.5 cm ,周期为0.4 s ,质点B 的振幅是0.2 cm ,周期为0.8 s.(2)由题图知,质点A 的初相φA =π, 由T A =0.4 s 得ωA =2πT A=5π rad/s ,则质点A 的位移表达式为x A =0.5sin (5πt +π) cm , 质点B 的初相φB =π2,由T B =0.8 s 得ωB =2πT B=2.5π rad/s ,则质点B 的位移表达式为x B =0.2sin (2.5πt +π2) cm.(3)将t =0.05 s 分别代入两个表达式得 x A =0.5sin (5π×0.05+π) cm =-0.5×22 cm =-24cm , x B =0.2sin (2.5π×0.05+π2) cm =0.2sin (58π) cm.14.(多选)如图8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0.1sin (2.5πt ) m .t =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平衡位置h 高处自由落下;t =0.6 s 时,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 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8A .h =1.7 mB .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 sC .0.6 s 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0.2 mD .t =0.4 s 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答案 AB解析 简谐运动的周期是T =2πω=2π2.5π s =0.8 s ,选项B 正确;t =0.6 s 时,物块的位移为x =0.1sin (2.5π×0.6) m =-0.1 m ,则对小球h +|x |=12gt 2,解得h =1.7 m ,选项A 正确;t =0.6 s=34T ,则0.6 s 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3A =0.3 m ,选项C 错误;t =0.4 s =T2,此时物块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则此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同,选项D 错误.。
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的计算
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的计算振动是物体围绕其平衡位置来回运动的现象,所有振动都有一个周期和一个频率。
周期是振动完成一个完整循环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T 表示。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发生振动的次数,通常用 f 表示。
周期和频率之间有以下的关系:f = 1 / T (频率等于周期的倒数)要计算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可以利用已知的物理量进行推导和计算。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振动情景,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
一、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计算简谐振动是一种最基本的振动形式,运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
当物体受到一个恢复力,且该力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时,物体将进行简谐振动。
1.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计算假设有一个弹性系数为 k 的弹簧振子,重物质点质量为 m。
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 = 2π√(m/k) (周期的计算公式)f = 1 / T = 1 / (2π√(m/k)) (频率的计算公式)2.简谐摆的周期和频率计算简谐摆是一个可以在垂直平面内摆动的物体,如小球系在一根轻质线上,被限制在一个平面内做周期性运动。
假设简谐摆的摆长为 L,重力加速度为 g,那么简谐摆的周期和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 = 2π√(L/g) (周期的计算公式)f = 1 / T = 1 / (2π√(L/g)) (频率的计算公式)二、非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计算除了简谐振动外,还存在一些非简谐振动的情况,例如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
1.阻尼振动的周期和频率计算阻尼振动是由于存在摩擦力或空气阻力而导致振动系统能量的损耗。
阻尼振动在周期和频率上都会受到阻尼系数的影响,计算方法如下:T = 2π√(m/k - (c/2m)²) (周期的计算公式)f = 1 / T = 1 / (2π√(m/k - (c/2m)²)) (频率的计算公式)其中,m 是物体的质量,k 是弹簧系数,c 是阻尼系数。
2.受迫振动的周期和频率计算受迫振动是指外力周期性地对振动系统施加作用,使得系统发生振荡。
分析简谐振动的几个概念
分析简谐振动的几个概念简谐振动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振动模式,它在许多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简谐振动的几个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
1. 简谐振动的定义:简谐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给定的恢复力作用下,沿着一条直线或者围绕某个平衡位置作往复运动的振动。
简谐振动的特点是周期性、恢复力的大小与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 简谐振动的公式: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得到,在不考虑阻尼和扰动力的情况下,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mx'' + kx = 0,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k为恢复力的常数,x为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x''为加速度。
3. 简谐运动的特征:简谐振动有几个重要的特征:振动频率、周期、角频率、振幅和相位。
振动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振动次数,它与振动周期的倒数成反比。
振动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角频率是振动频率的2π倍,通常用符号ω来表示。
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相位是指振动物体位移相对于某一参考点的位置,可以用角度或时间来表示。
4. 简谐振动的能量:简谐振动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在振动的过程中,当物体处于平衡位置时,动能为零,势能最大;当物体处于最大振幅位置时,势能为零,动能最大。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的总能量在振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5. 简谐振动的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指当系统中有多个简谐振动同时存在时,每个振动的叠加效果不影响其他振动的情况下,系统的振动可以看作是这些简谐振动的叠加。
这是因为简谐振动是线性的,可用叠加原理表示。
6. 简谐振动的应用:简谐振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钟摆的摆动、弹簧的振动、电路中的交流电振荡等都可以看作是简谐振动。
通过研究简谐振动的特性,可以推导出更复杂振动模式的行为,如非线性振动和混沌振动等。
简谐振动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振动模式,它具有周期性、恢复力与位移成正比等特点。
振动的频率和周期
振动的频率和周期振动是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周期性运动。
频率和周期是描述振动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振动的频率和周期,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频率的定义与计算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表示。
频率的计算公式为:频率 = 振动次数 / 时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物体在1秒内振动10次,则其频率为10Hz。
频率与振动的快慢息息相关,频率越高,振动越快。
不同振动物体的频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钢琴的音调高,频率就相对较高;而大钟的音调低,频率相对较低。
二、周期的定义与计算周期是指一次完整振动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秒(s)表示。
周期的计算公式为:周期 = 时间 / 振动次数。
以前面提到的例子为例,振动10次所需要的时间是1秒,那么该物体的周期就是1s / 10 = 0.1s。
周期与频率是互为倒数的关系,即周期 = 1 / 频率,频率 = 1 / 周期。
在振动学中,周期是一个物体完成一个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是描述振动时间特征的重要指标。
三、振动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和周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1. 弹簧的硬度:在弹簧系统中,弹簧的硬度越大,振动的频率也就越高,周期相应地变短。
2. 质量的大小:质量的增加会使振动的频率减小,周期也相应延长。
这是因为质量越大,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使物体振动,因此振动的频率降低。
3. 摩擦力:摩擦力会减弱振动的幅度,同时也会影响频率和周期。
摩擦力的增加使振动的频率减小,周期增加。
4. 长度和形状:振动物体的长度和形状也会对频率和周期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长度越长,频率越低,周期越长。
同时,物体的形状也会影响振动的频率。
四、振动的应用意义振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振动的应用意义。
1. 音乐与乐器: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基础,乐器的演奏和音乐的欣赏都离不开振动。
不同频率和周期的振动产生出不同音调的音乐。
2. 工程与建筑:振动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波动波动的特性有哪些
什么是波动波动的特性有哪些波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是指物质或能量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变动。
本文将介绍波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波动的特性。
一、波动的定义波动是指由媒质或场所产生的物质或能量的传播过程,其中包含了振动的传递。
波动可以是机械波动,也可以是电磁波动。
二、波动的特性1. 振幅(Amplitude)振幅是波动中最大偏离平衡位置的量度,用于描述波峰或波谷与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越大,表示能量传递的量也越大。
2. 波长(Wavelength)波长是波动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波长决定了波动的频率和速度,不同波动具有不同的波长。
3. 周期(Period)周期是波动完成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在物理学中常用T表示。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为:频率 = 1 / 周期。
周期越短,频率越高。
4. 频率(Frequency)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动重复出现的次数,通常用f表示。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 = 速度 / 波长。
频率越高,波动的重复次数越多。
5. 速度(Velocity)波动的速度是指波动在传播过程中的速度,通常用v表示。
速度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为:速度 = 波长 ×频率。
不同类型的波动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
6. 相位(Phase)相位是指波动在某一时刻与参考点的相对位置,通常用θ表示。
相位差指两个波动在时间或空间上的相位差异,决定着波动之间的干涉和叠加效果。
7. 超振(超振荡)当波动的振幅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会产生超振现象,即超出媒质的承受范围,形成强烈震荡的状态。
8. 吸收和反射波动在传播的过程中会与媒质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吸收和反射。
吸收是指波动能量被媒质吸收导致能量减少,反射是指波动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回原来媒质中。
9. 干涉和衍射波动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干涉和衍射的现象。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动相遇形成新的波动模式,衍射是指波动通过一个孔或物体边缘后改变传播方向。
波的基本概念和波动的传播方式
波的基本概念和波动的传播方式一、波的基本概念1.波的定义: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2.波的类型:根据介质的性质,波可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3.波的要素:波的基本要素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周期和速度。
–波长(λ):波的一个完整振动周期所对应的介质长度。
–频率(f):单位时间内波的完整振动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幅(A):波的最大位移,反映了波的能量大小。
–周期(T):波的一个完整振动所需的时间,与频率互为倒数。
–速度(v):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波长和频率有关。
4.波的表示:波可以用数学函数(如正弦、余弦函数)来表示,称为波动方程。
二、波动的传播方式1.机械波的传播:–纵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如声波。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如光波。
2.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可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与介质无关。
3.波动的传播条件:–介质的存在: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波源:波动的产生需要波源,即振动的起始点。
4.波动的干涉和衍射:–干涉: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波的振动方向相加或相消的现象。
–衍射: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曲的现象。
5.波动的传播规律:–惠更斯原理:波动过程中,每个波前上的点都可以作为新的波源,形成新的波前。
–反射和折射: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以上是关于波的基本概念和波动传播方式的知识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波长为 10 cm 的横波在介质中传播,波速为 500 m/s,求该波的频率和周期。
方法:根据波速公式v = λf 和周期公式 T = 1/f,可以得到频率f = v/λ = 500m/s / 0.1 m = 5000 Hz,周期 T = 1/f = 1 / 5000 Hz = 2 × 10^-4 s。
声音的特性频率和振幅的关系
声音的特性频率和振幅的关系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震动传播而产生,具有特定的频率和振幅。
频率是指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振幅则表示声音的强度或者说是声音的大小。
频率和振幅是声音特性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参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频率是决定声音音调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以人类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为例,人类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致在20 Hz到20,000 Hz 之间。
当音源震动频率增加时,我们感知到的声音就越高。
比如,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中高音乐器如小提琴的声音频率较高,而低音乐器如大提琴的声音频率较低。
因此,频率是声音特性中最直观、最容易被人们感知的一个参数。
其次,振幅是决定声音音量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
振幅表示声音波的能量大小,也可以看作是声音的强度。
当声音的振幅增加时,我们感到声音更大更响亮;反之,振幅减小,则声音变得较小或者说是柔和。
振幅与声音的物理属性有关,通常用单位分贝(dB)来衡量声音的强度。
人耳可以适应一定范围的声音强度,超过其承受范围将会感到不适甚至损坏听力。
因此,在音响设备中,振幅的控制是调节音量大小的重要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频率和振幅往往是相互影响的。
一般来说,频率和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强烈。
然而,这种关系并非绝对,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音响系统中,如果频率增大而振幅保持不变,声音可能会发生畸变,失真或者无法被人耳清晰感知。
因此,在音响设计和调试中,需要综合考虑频率和振幅,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以保证声音的质量和可听性。
总结起来,声音的特性频率和振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幅则影响声音的音量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频率和振幅需要相互协调,以保证声音的质量和可听性。
我们可以通过掌握这两个关键参数,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声音,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音乐、电影、广播等,丰富我们的生活。
共振和振动的幅度频率和周期
共振和振动的幅度频率和周期共振和振动的幅度、频率和周期振动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某一方向来回运动的现象。
振动的幅度、频率和周期是描述振动特性的重要参数。
而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达到共振频率时,就会引发共振现象。
一、振动的幅度振动的幅度是指在振动过程中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一般用字母A表示。
振动的幅度与外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有关。
外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振动的幅度也就越大。
例如,当我们摆动钟摆时,手给予的力越大,摆动的幅度就越大。
振动的幅度还与物体的特性有关。
通常情况下,物体质量越大、弹性越小,振动的幅度也就越小。
举个例子,铃铛与石头相比,铃铛质量较小、弹性较大,因此在受到相同外力作用时,铃铛的振动幅度较大;而石头质量较大、弹性较小,振动幅度较小。
二、振动的频率振动的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振动周期的次数,一般用字母f表示,单位是赫兹(Hz)。
通常情况下,频率与振动周期存在着倒数关系,即f=1/T,其中T是振动的周期。
振动的频率与振动的时间有关。
振动的周期越短,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振动次数就越多,频率越高。
例如,当我们骑自行车以不同的速度鸣笛时,踏板转动的周期越快,发出的鸣笛声音频率就越高。
三、振动的周期振动的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个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用字母T 表示。
周期与频率是倒数关系,即T=1/f。
振动周期与物体质量和弹性特性有关。
周期的长短与物体的特性有关。
例如,当我们摆动钟摆时,摆动的周期长短与钟摆的材料和长度有关。
材料越轻、长度越短,周期就越短。
共振是指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产生共振现象,振幅增大。
共振现象可以用于增强或减小振动的幅度。
例如,音箱中的共振腔可以放大音乐的声音,机械振动中的共振现象也能够放大振动的幅度。
在日常生活中,共振和振动的幅度、频率和周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见的音乐、乐器以及各种机械振动都是基于这些原理来进行设计的。
通过对振动的幅度、频率和周期的准确把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振动的特性,为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什么是声音的频率和振幅
什么是声音的频率和振幅?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是声学中两个重要的参数,它们描述了声波的特性和能量。
首先,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的振动周期性的重复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即声音是高音还是低音。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
声音的频率与声波的振动周期有关。
振动周期是指声波振动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和振动周期之间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即频率等于振动周期的倒数。
因此,频率越高,振动周期越短,振动速度越快。
其次,声音的振幅是指声波的振动幅度或振动强度,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或响度,即声音是大声还是小声。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微弱。
声音的振幅与声波的能量有关。
振幅越大,声波传输的能量越大,因此声音越响亮。
振幅的大小可以通过声压级来衡量,声压级是一个以分贝为单位的指标,用来描述声音的强度。
声压级与振幅之间存在一个对数关系,即声压级等于20倍以10为底的振幅的对数。
频率和振幅是声音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调节频率和振幅,我们可以产生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
在声学技术和应用中,了解频率和振幅的原理和特性对于声音的录制、放大、处理和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
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周期关系
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周期关系引言物体的振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无论是钟摆的摆动、琴弦的颤动,还是自行车的后轮旋转,都是物体在振动。
那么,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周期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将从频率和周期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讨物体振动的规律。
一、频率和周期的定义频率和周期是描述物体振动的两个基本概念。
频率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表示。
周期则是指物体完成一个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秒(s)表示。
频率和周期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问题。
二、振动频率与周期的关系振动频率和周期之间存在着一种简单的数学关系,即频率等于周期的倒数。
假设一个物体的振动周期为T,那么它的频率f可以表示为1/T。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振动,无论是简谐振动还是非简谐振动。
三、简谐振动的频率和周期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振动形式,它的频率和周期规律非常清晰。
对于一个简谐振动物体,它的周期T与振幅A和弹性系数k有关,可以表示为T = 2π√(m/k),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
由此可见,如果振幅和弹性系数不变,简谐振动的频率和周期之间也是呈倒数关系。
四、非简谐振动的频率和周期非简谐振动的频率和周期相对较复杂,无法通过简单的公式计算。
非简谐振动的物体往往在振幅较大时,其周期会有所变化。
这是因为非简谐振动的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尼、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振动的周期不再保持恒定。
五、影响振动频率和周期的因素除了简谐振动的振幅和弹性系数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物体的振动频率和周期。
例如,物体的质量越大,振动频率越低,周期越长。
物体的长度、密度等也会对振动的频率和周期产生影响。
六、应用物体的振动频率和周期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医学上使用超声波进行体内器官的检查就是基于物体振动频率和周期的原理。
此外,工程领域也会利用物体的振动特性进行设计和优化,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物体的振动频率和周期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数学关系,即频率等于周期的倒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幅、周期和频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振幅、周期和频率
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3.知道什么是振动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二、教学重点:
1.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2.关于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
1.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
2.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方法:
1.通过分析类比引入描述简谐运动的三个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
2.运用CAI课件使学生理解振幅和位移、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演示、讲解、实践等方法,加深对三个概念的理解.
4.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的决定因素.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讲授:前边我们学过了直线运动,我们知道: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为零,描述该运动的物理量有位移、时间和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恒量,
描述它的物理量有时间、速度、位移和加速度,而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合外力为回复力的简谐
运动,那么描述简谐运动需要哪些物理量呢?
2.类比引入
我们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往复性的运动,而我们学过的匀速圆周运动也是一种往复性的运动,所以研究简谐运动时我们也有必要像匀速圆周运动一样引入周期、频率等物理量,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描述简谐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板书:振幅、周期和频率]
新课教学
(一)振幅
1.在铁架台上悬挂一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把弹簧振子从平衡位置拉下不同的距离.
2.学生观察两种情况下,弹簧振子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3.学生代表答:
①两种情况下,弹簧振子振动的范围大小不同;
②振子振动的强弱不同.
4.教师激励评价,并概括板书:
同学们观察得很细,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在物理中,我们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强弱.
①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②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③振幅的单位是米.
5. 取一段琴弦,使其两端固定且被张紧,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投影.
①第一次使琴弦的振幅小些,听它发出的声音的强弱;
②第二次使琴弦的振幅大些,听它发出的声音的强弱.
比较后,加深对振幅的理解.
6.用投影片出示问题,振幅和位移有什么区别?
①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弹簧振子所做的振动,并用CAI课件模拟该运动.
②学生观察上述运动,并总结振幅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
③学生代表答:
a.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位移是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b.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
c.位移是矢量,但振幅是标量.
d.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二)周期和频率
1.介绍什么是全振动?
①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全振动[物体从O→A→O→A′→O]
②学生描述: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A→O→A′→O→A]
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A′→O→A→O→A′]
2.在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下挂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让这两个弹簧振子以相同的振幅振动,观察到振子振动的快慢不同.
3.问:用什么来描述简谐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①用周期和频率来描述机械振动的快慢.
②老师总结并板书: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秒.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
1
③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T=
f
4.过渡设问:如果改变弹簧振子的振幅、振动的周期是否会改变呢?
(三)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猜想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由哪些因素决定?
①教师同时演示两个不同的弹簧振子(弹簧不同,振子小球质量也不同),学生观察到: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不同步,说明它们的周期不相等.
②学生猜想:影响弹簧振子周期的因素可能有:振幅、振子的质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2.我们要想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那么同学们讨论一下:研究弹簧振子振动的周期你准备采用哪些实验装置?
3.方案: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小球,让小球在竖直方向上振动.
4.研究弹簧振子周期的决定因素.
①介绍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
a.介绍秒表的正确读数及使用方法.
b.应选择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时刻作为开始计时的时刻.
c.振动周期的求解方法:T=n
t
,t表示发生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
②给每二位同学发一块秒表,全班同学同时测讲台上演示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③实验一:用同一弹簧振子,质量不变,振幅较小与较大时,测出振动的周期T1和
T1′并进行比较后得到结论:
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大小无关.
④实验二:用同一弹簧,拴上质量较小和较大的小球,在振幅相同时,分别测出振动的周期T2和T2′,比较后得到结论.
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子的质量有关,质量较小时,周期较小.
⑤实验三:保持小球的质量和振幅不变,换用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测出振动的周期T 3和T3′,比较后得到结论.
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劲度系数较大时,周期较小.
5.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到:
弹簧振子的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质量和劲度系数决定,而与振幅无关,所以把周期和频率叫做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六、巩固练习
1.弹簧振子振幅取决于开始振动时外界因素,振幅的大小标志着系统总机械能的多少.
2.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AA′间做简谐振动,O 为平衡位置,AA′间距离是10cm ,A′→A运动时间是1s ,则(CD )
A.振动周期是1s ,振幅是10cm
B.从A′→O →A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
C.经过两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是40cm
D.从A′开始经过3s ,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cm
3.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以同样大小的速度通过相距10cm 的A 、B 两点,历时0.5s.过B 点后再经过0.5s 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再次通过B 点,则质点振动的周期是(C )
A.0.5s
B.1.0s
C.2.0s
D.4.0s
七、小结
1.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周期;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当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一次全振动;一次全振动是简谐运动的最小运动单元,振子的运动过程就是这一单元运动的不断重复.
3.由于物体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只与振动系统本身有关,所以也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八、板书设计
A B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m),是标量 A ) 表示振动的强弱
等于振动物体的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s) (T ) 只有物体振动状态再次恢复到与起始时刻完全相同 成一次全振动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Hz)T=f
1 当周期T 与频率f是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时,叫固
有周期或固有频率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