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天
战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副
辆头
吨副
只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7.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947.6——1948.9
0
1947年6月
战略决战 三
1948年秋
大 战
国民党 解放军
1948.9——1949.1役
4.三大战役: (1)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经过 锦州、长春、沈阳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形势图 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 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刘邓大军) (3)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进攻的序幕。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 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 插入他们的心脏”
——毛泽东
武汉
南京
2.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
连续作战,歼灭国民
党军队200多万,迫
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 守沈阳、北平、徐州 等孤城,战略决战时
430 万人
机已经成熟。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 经过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 华北人民解放军
北平、天津、张家口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北平和平解放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
时间 指挥者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 粟裕、谭震林
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经过
徐州为中心
结果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 广大地区 歼敌改编敌人数最多
民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共25张PPT)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含视频)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A.《天津条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D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 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视频: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解放南京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探究主题二:解放战争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视频:《亮剑》截取片段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秀课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3、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
师兵分三路,横渡
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
陆的统治。国民党
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垮了军事
力量强大的国民党。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4.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三大战役慨况表
辽沈战役 时间 解放区域 歼敌人数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1948年9月—11月 东北地区 47万+ 锦州 黑山 沈阳 长春
1948年11月—1949 年1月 华北地区 52万+ 张家口 新保安 天津 北平(北京)
1948年11月—1949 年1月
长江以北的中原和华 东地区 55万+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反 饥 饿 游 行 示 威
巩固 危机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②三大战役
辽 北
长春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吉 林 安
指挥员:林彪
罗荣桓
作用:攻占长春、 沈阳,解放东北 全境
热 河
锦州
塔山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
【点拨】三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共同说明共产党重视农民 的革命作用,故C正确。A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 除;B是指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是指全民族抗战时 期,排除。
【答案】C
2.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 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 形势的影响( )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南京条约》签订于南京,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 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答案】A
4.【史料实证】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 来……一惟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 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 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 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 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 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 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 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
1.【2020·铜仁】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 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全民族抗战时期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5. 新素材 时空观念[2021太原期末]下列四幅战役形势图中与解放东北全境有关的是 ()
答案
5.A 观察形势图可知,A反映的是辽沈战役,B反映的是平津战役,C反映的是台儿庄战 役,D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故选A。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答案
9.A 由材料中的“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创 造了有利条件”等可知,此“战役”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 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A正确。B与淮海战役相关;C与
1. [2021南宁一模]美国的《密勒氏评论报》曾这样叙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 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 “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材料叙述的是解放区实行土 地改革的 ( ) A.目的 B.背景 C.经过 D.影响
4. [2021南充中考]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答案
4.D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中原”。观察图片可知,图中尖刀 指向中原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中原地区, 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D。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 [2022东莞期末]“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 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 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上。”这十年发生的变化是因为 (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C.土地制度的变革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6张PPT)
东A.北•辽全单沈•境击第战(此二役处级A编)辑母B版.文平本津样战式役
C.渡江战• 役第三级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 第陈四级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 马第五高级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 第二后级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 第巩三固级 大大改善 • 第四级
国民党 危机• 第五级略占优势
280万 365万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反
饥
国
饿
统
游
区
行
的
示
饥
威
民
三单击大此战处编役辑简母况版标题样式
战役
作战部队
战役
解放
歼灭
名称
和指挥员
时间
地区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辽沈战役• 第东林二北彪级解、放罗军荣桓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单94击7年此夏处,编刘辑伯母承版、文邓本小样平式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 河第天二级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 第三级
• 第四级
影响:揭开• 第五了级 人民源自点解放军战略进攻的 重
序幕
南京
武汉
2.三单大击战役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 党单的击力此量处严编重削辑弱母,版共文产本党样的力式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5张PPT)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 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出来了。 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 脏” -----毛泽东
重
点
作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 解放军也相继进入进攻。
南京 武汉
①决战的条件
找出该三大战役的 并思考战争中用了什么样的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1947年夏 战 人民解放军: 略 国民党军队: 进 430 365 万人 攻 万人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 280 时 万人 著增强,决战的时机来到。 130 机 万人 成 熟 1947年6月 1946年6月
互动探究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年来帝 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 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一尺布来缝军装,最后亲骨肉送到战 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互动探究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55万+ 碾庄 பைடு நூலகம்官庄 双堆集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 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 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 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1.解放区为何要进行土改?是如何进行土改的? 土改有何意义?
(指导纲领、内容、总路线)
2.找出三大战役的概况。(时间、作战部队、结果、意义)
3.思考:为何共产党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
回顾:中共·土地团政结策一切可以团结的
人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抗战时期
抗战胜利后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以来)各解放兼区顾的地土主地与改农革民取的得利了益很大的成绩。但约有1/3 的地区尚未实行土改;已经实行土改的地区,有的在没收和分配土地 上不彻底。这就与日益深入发展得革命形势不相适应。
——《中国现代史(上册)第二版》,王桧林主编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民工
543万人
思考: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牲畜 76.7万头
①人船民只群众8是500革只 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得筹民粮 心者9.的6亿天斤 下。 挑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部队
结果
意义
弊
1946-1949
分裂
内战爆发,祖国 至今未能统一
期待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1、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军参军农 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 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房屋等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指导纲领、内容、总路线)
2.找出三大战役的概况。(时间、作战部队、结果、意义)
3.思考:为何共产党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
回顾:中共·土地团政结策一切可以团结的
人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抗战时期
抗战胜利后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以来)各解放兼区顾的地土主地与改农革民取的得利了益很大的成绩。但约有1/3 的地区尚未实行土改;已经实行土改的地区,有的在没收和分配土地 上不彻底。这就与日益深入发展得革命形势不相适应。
——《中国现代史(上册)第二版》,王桧林主编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民工
543万人
思考: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牲畜 76.7万头
①人船民只群众8是500革只 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得筹民粮 心者9.的6亿天斤 下。 挑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部队
结果
意义
弊
1946-1949
分裂
内战爆发,祖国 至今未能统一
期待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1、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军参军农 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 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房屋等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4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南京
12.4万人挥师南进,分三路向南疾驰
武汉
千里跃进大别山。
毛泽东曾经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这
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
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住这两个拳
头……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风卷残云如卷席
——三大战役
叁·风雨欲来——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参战部队
结果
关门打狗
叁·风雨欲来——三大战役 (2)淮海战役
探究:针对土地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改革的?
➢ 时间:1947年7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 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发展农业生产。
➢ 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 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 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 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宋子文被认为是20世纪40 年代时期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作用 探究: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 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
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 上。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分到土地后的喜悦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壹·未雨绸缪——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
“谁赢得了农民土,地谁就占会有赢情得况中不国均,衡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
赢得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