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阿维菌素生物活性比较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Emamectin benzoate1、简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是1984年美国默克公司对4″-(α-1-齐墩果糖基)-α-1-齐墩果糖上的羟基进行衍生化研究的结果。
甲维盐是以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为先导化合物,通过衍生合成、优化改进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它具有超高效,低毒(制剂近无毒),无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的特点,与阿维菌素比较,首先,其杀虫活性提高了1-3个数量级,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其它许多害虫及螨类的活性极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在非常低的剂量(0.084~2g/ha)下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对益虫没有伤害,有利于对害虫的综合防治;另外,扩大了杀虫谱,降低了对人畜的毒性。
目前已在多个国家获得登记,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和欧盟,用于防控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1999年首次登记进入中国市场。
截止2019年12月31日,中国已有10家原药生产商,349个制剂登记。
2、适用范围甲维盐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所有作物高度安全,国外已经广泛用在很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在我国作为一种绿色农药可以防治虫害应用于烟草、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和所有蔬菜作物。
尤其对鳞翅目、双翅目、蓟马类超高效,如红带卷叶蛾、烟蚜夜蛾、棉铃虫、烟草天蛾、小菜蛾粘虫、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甘蓝银纹夜蛾、菜粉蝶、菜心螟、甘蓝横条螟、番茄天蛾、马铃薯甲虫、墨西哥瓢虫等。
是一种高效抗蠕虫药,作为绿色无公害杀虫剂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
3、作用机制/靶点信息甲维盐可以增强神经质如谷氨酸和γ一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从而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幼虫在接触后马上停止进食,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在3-4天内达到最高致死率。
由于它和土壤结合紧密、不淋溶,在环境中也不积累,极易被作物吸收并渗透到表皮,使施药作物有长期残效,在10天以上又出现第二个杀虫致死率高峰,同时很少受环境因素如风、雨等影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害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害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谌巧;何恒果
【期刊名称】《世界农药》
【年(卷),期】2024(46)1
【摘要】以阿维菌素为基础研究开发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对鳞翅目害虫幼虫、螨类和其他害虫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具有超高效、低毒、低残留和无公害等特点,广泛用于经济作物。
甲维盐的大量使用使很多害虫对其产生了抗药性,且已有报道甲维盐对海洋动物有毒性作用。
从甲维盐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亚致死浓度的甲维盐对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及抗药性的影响,害虫抗性机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甲维盐在害虫防治中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谌巧;何恒果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3
【相关文献】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亚致死剂量对不同敏感性棉铃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2.3.2%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3.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食物利用的影响4.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对草地贪夜蛾消化酶活性和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种杀虫剂对甘薯小绿龟甲的毒力及温度对啶虫脒毒力的影响

7种杀虫剂对甘薯小绿龟甲的毒力及温度对啶虫脒毒力的影响作者:兰亦全洪金梅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年第06期摘要:采用浸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甘薯小绿龟甲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甘薯小绿龟甲的毒力顺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啶虫脒>氟虫腈>溴氰菊酯>敌敌畏。
在15~35℃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啶虫脒对甘薯小绿龟甲的毒力显著提高,表明该药剂属于正温度效应类型杀虫剂。
关键词:甘薯小绿龟甲;杀虫剂;毒力;啶虫脒;温度中图分类号:S4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57(2017)06-0072-02 国际DOI编码:10.15958/ki.sdnyswxb.2017.06.013Abstract:oxicity of seven insecticides to Cassida circumdata adults was determined by leaf dipping method in the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xicity order of the insecticides was arranged as follows: emamectin benzoate > abamectin > spinosad > acetamiprid > fipronil > deltamethrin > dichlorvo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5~35℃, the toxicity of acetamiprid to C. circumdata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dicating that acetamiprid is a positive temperature effect insecticide.Key words:Cassida circumdata; insecticide; toxicity; acetamiprid; temperature甘薯小绿龟甲(Cassida circumdata)属鞘翅目龟甲科,主要为害甘薯、蕹菜等旋花科植物。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福达农药临时登记证号:LS农药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号:产品标准号:产品性能(用途):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a开始合成的超高效生物杀虫剂,害虫接触药液后大量氯离子进入害虫的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在3-4天内达到最高致死率。
注意事项:1、对蜂、鸟、鱼、蚕有毒,使用时注意对它们的安全性。
应避免污染水源和池塘等。
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2、本品属微毒制剂,但使用时应穿防护用品,施完后用肥皂彻底清洗着药部位。
请按照国家农药安全使用准则使用本品。
3、本品对昆虫主要是胃毒作用,因此喷雾要均匀周到,保证足够的药液量。
叶片正反及幼嫩部位有药液均匀分布。
4、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3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
中毒急救:中毒症状: 早期症状为瞳孔放大,行动失调,肌肉颤抖,严重时导致呕吐。
急救措施:经口:立即引吐并给患者服用吐根糖浆或麻黄素,但勿给昏迷患者催吐或灌任何东西。
抢救时避免给患者使用增强γ-氨基丁酸活性的药物如巴比妥、丙戊酸等) 。
储存和运输:1、运输:装卸时要轻拿轻放,不得乱扔乱摔。
运输时,后部适当固定,并加盖毡布或绳网,避免滑落。
应防湿、防晒,不得与碱性物质、食物、种子、饲料混运。
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
2、贮存:包装件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远离孩童。
净含量(重量):毫升(克)生产日期: 年月日批号: 有效期:2年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有效成分含量:1%剂型:微乳剂微毒生产企业名称:四川福达农用化工有限公司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籍田镇红阳村邮编:610222电话:, 传真: 网址:。
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检测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检测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常见的农药残留物,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
由于其广泛使用,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潜在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来监测和控制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残留水平。
在农药残留物的检测中,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检测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可靠准确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对于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定义和特性入手,介绍其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随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检测方法,旨在向读者介绍各种常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通过对现有检测方法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优化和完善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检测标准。
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升级。
进一步加强对农药残留物的监管和控制,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检测标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2. 正文:正文分为两个子部分。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定义和特性,包括其化学性质、来源、用途以及对人体和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
其次,我们将探讨目前常用的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质谱法等,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3.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重要性,并提出对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检测标准的一些建议,以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通过上述结构的安排,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农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检测标准与方法,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6种药剂对小菜蛾的药效比较试验

8 . %, 88 3 在生产上也可选。5 %虱螨脲 E 20 倍 C 00 液对小 菜蛾 2龄幼 虫 校正死 亡 率仅为 8 .4 , 15 % 4龄 幼虫校 正死 亡率仅 为 6 .4 , 2 5 % 田间药后 7 d的防效
仅为 7 .4 , 16 % 在生 产上 不宜 选 。
嗪、 虱螨脲 , 与茚虫威差异不显著 ; 茚虫威、 甲维盐 、 氯虫苯甲酰胺 ・ 噻虫嗪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虱螨脲的
平均气温 2 .8 , 78℃ 最高气温 3 ℃, 3 最低气温 2℃。 3
133 药效计 算公 式及 方差 分析 ..
死亡率( = %) 校正死亡率( ) %=
×10 0 × 0 1 0
计, 每小区按药 剂试验设计用量 对水配成药液 , 用 “ T B ”ue gen6背负式手压 喷雾器 , MA A Ispr r l e 双喷 头喷雾 , 空白对照喷等量 清水 。试验期 间只施 1 次 药。在喷药之前先进行小菜蛾的虫 口基数调查 , 然 后分别在药后 1 、 d 药后 3 、 d 药后 7 d调查 残存 活虫
集于心 叶为 害 , 响生 长 或 包 心 ; 留种 菜 上 为 害 , 影 在
药液 有 限公 司生产 ) 。
室内供试虫源 : 田间采 回小菜蛾在室内饲养 从 繁殖 2 , 代 分别选取 2 龄幼虫供试验。 ~4 田间试验虫源 : 以广西大学农学院实验实习基 地蔬菜地为试验 田, 小菜蛾 自 然发生为害 , 在小菜蛾 盛发期 , 田间幼虫大部分个体 为 3 龄期 前时施药处
防效 方差分 析采用 D S6 5 P v .5版专业软件按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室 内药效 测定 结果 . 2 11 对 2龄 幼虫 的药效 ..
甲维盐

剂型:微囊悬浮剂
河南丰尔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3.2%甲维盐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 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杀螨剂, 它具有超高效,低毒(制剂近无毒),无残留,无公害 等生物农药的特点。 与阿维菌素比较首先杀虫活性提高了1-3个数量级, 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其它许多害虫及螨类的活性极 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在非常低的剂量 (0.084~2g/ha)下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稻纵卷叶 螟、玉米螟、红带卷叶蛾、烟蚜夜蛾、二点委夜蛾、 甜菜夜蛾、小菜蛾、烟草天蛾、棉铃虫、夜蛾、菜粉 螟、甘蓝横条螟、番茄天蛾、马铃薯甲虫等害虫具有 超高防效。广泛用于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 等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的防治。
囊 心 隔 离 层 包衣层
二、微囊悬浮剂
优点
1、较少用药,省工省时; 2、持效期长,施药后农药成分缓慢释放,可维持120天,地下害虫 防治一季使用一次; 3、无药害,用于拌种或灌根时可以避免药剂对种、苗危害; 4、有效成分与水及碱性农药隔离,与碱性农药同时使用稳定性不 受影响; 5、毒性极低,极大降低药害风险,并使作业者免受危害; 6、果树花期用药对蜜蜂等有益生物无害;确保瓜果花期授粉; 7、可以减少淋溶,使有效成分被吸附于土壤表面,有利于提高农 药利用率和减轻药害、避免作物阴性减产现象,提高作物产量。
二、微囊悬浮剂
定义
微囊结构示意图
微囊悬浮剂是目前国内外科技含量最高的一种 杀虫剂新剂型,属于缓慢释放有效成分的剂型。农 药微囊悬浮剂是指利用合成或者天然的高分子材料 形成核壳结构的微小容器,将农药包裹其中,并悬 浮在水中的农药剂型。 它包括囊壳和囊蕊两部分,囊蕊是农药有效成分 及溶剂,囊壳是成膜的高分子材料。微囊悬浮剂具 有能够将有效成分包裹、降低药害风险、持效期长 等优势。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6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6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游泳;林涛;李建宇;史梦竹;郑丽祯;傅建炜;魏辉【摘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类杀虫剂、杀螨剂,其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展其对相关环境生物毒性的研究。
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意大利蜜蜂、日本鹌鹑、斑马鱼、家蚕、大型溞和赤子爱胜蚓6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蜜蜂的急性经口LC50(48 h)为0.555 a.i.mg・ L-1,对鹌鹑的经口LD50(7 d)为148.369 a.i.mg・ kg-1,对斑马鱼的LC50(96 h)为0.368 a.i.mg・ L-1,对家蚕的急性摄入毒性LC50(96 h)为0.005 a.i.mg・ L-1,对大型溞的运动抑制毒性EC50(48 h)为0.020 a.i. mg ・ L-1,对蚯蚓的急性毒性LC50(14 d)为18.397 a.i.mg・ kg-1。
该农药对家蚕和大型溞均为剧毒,对蜜蜂和斑马鱼均为高毒,对鹌鹑中毒,对蚯蚓低毒。
总体而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环境生物危害大,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
%Background Emamectin benzoate is a novel antibiotic insecticide and acaricide .Its extensive use may lead to serious ecological risks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its biological toxicity in relation to untargeted species .[Method]The acute toxicity of 5% emamectin benzoate on six representative untargeted species , i.e.honeybee ( Apis mellifera) , Japanese quail ( Coturnix japoni-ca) , zebra fish ( Danio rerio) , silkworm ( Bombyx mori) , Daphnia magna and earthworm ( Eisenia fetida) , was tested in laborato-ry.[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C50(48 h) for acute oral toxicity (microemulsion) on bee was 0.555 a.i.mg・ L-1(high-lytoxic).The LD50(7 d) for quail was 148.369 a.i.mg・ kg-1(moderately toxic);the LC50(96 h) for zebra fish was 0.368 a.i. mg・ L-1;the LC50(96 h) for silkworm was 0.005 a.i.mg・ L-1(extremely toxic), the EC50(48 h) for Daphnia magna was 0.020 a.i.mg・ L-1(extremely toxic);and the LC50(14 d) for earthworm was 18.397 a.i.mg・ kg-1(weakly toxic).[Conclusion and significance]In general, the emamectin benzoate can be considered of high risk to untargeted organisms and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期刊名称】《生物安全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6页(P40-45)【关键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环境生物;急性毒性【作者】游泳;林涛;李建宇;史梦竹;郑丽祯;傅建炜;魏辉【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正文语种】中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化学名称4′-脱氧-4-表甲氨基阿维菌素B1苯甲酸盐,是1984年美国Merk & C.公司(Demchak &Dybas,1997)对阿维菌素进行衍生化合成,1994年又经优化改进开发得到的半合成农药品种,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类杀虫剂、杀螨剂。
话说阿维菌素和甲维盐

有关阿维菌素与甲维盐一些鲜为人知的知识如果说2008年国外产品的热点是康宽、福戈、垄歌和艾法迪等产品的话,那么国内产品的热点绝对集中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上。
08年威远的阿维菌素(蓝锐)在水稻上的销量突破1亿元,广西田园以全铲为代表的系列水稻杀虫剂(成份也以阿维菌素为主)销量也不会小。
阿维菌素在水稻上的市场一下子打开,让国内很多厂家蠢蠢欲动,在09年纷纷推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系列产品,以抢占水稻杀虫剂这块农药的最大蛋糕。
阿维菌素是一个老药,几年前已广为人知。
我在这里先跟大家简单回顾一些阿维菌素的基本知识,然后关于阿维菌素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在土壤中发现1株菌株,它经发酵后的发酵液几乎无毒,但有很高的驱肠道寄生虫的活性。
我们知道动物身上都有很多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不仅影响动物本身的健康(比如我们很多城市里养的宠物狗在2-3个月大的时候,常常为严重拉肚子,这其实是一种内寄生虫引起肠炎,如果不采取措施会引起小狗狗死亡。
)而且会传染到人身上引起人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
现在发现这么好的一个可以驱寄生虫的药,马上引起了美国Merck(默克)公司的兴趣。
默克公司对该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在1976年分离出其物质,并将它命名为Avermactin,中文名为阿维菌素。
1981年阿维菌素真正商品化,默克公司作为兽药投放市场,当年获得巨大成功。
1985年阿维菌素作为农药投入市场。
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阿维菌素研究,1996年登记了第一个阿维菌素原药,到目前为止我国占全球80%以上阿维菌素产量,是真正的阿维菌素生产消费大国。
阿维菌素发现及其应用是继青霉素科学对人类的又一巨大贡献,对全世界的农牧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讲的阿维菌素系列化合物实际上包括三类:阿巴菌素、伊维菌素和埃玛菌素。
阿巴菌素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主要用在兽药上,埃玛菌素的苯甲酸盐就是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
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7):133~138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7.018收稿日期:2023-04-21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3A26)作者简介:高德良(1987 )ꎬ男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农药生物测定及应用技术ꎮE-mail:gaoliang03@163.com通信作者:于伟丽(1985 )ꎬ女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农药生物测定和环境毒理ꎮE-mail:313304200@163.com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高德良1ꎬ吴希宝1ꎬ高祥文2ꎬ赵圣英3ꎬ宋化稳1ꎬ庄占兴1ꎬ于伟丽1(1.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ꎬ山东济南㊀250100ꎻ2.山东仕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ꎬ山东济南㊀250100ꎻ3.山东仕邦农化有限公司ꎬ山东济南㊀250100)㊀㊀摘要:本研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和若虫的毒力ꎬ并开展了高效药剂联合毒力评价及打孔注射法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ꎮ毒力测定结果表明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噻虫嗪㊁联苯菊酯㊁呋虫胺㊁阿维菌素㊁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毒力相对较高ꎬ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2.525㊁5.823㊁6.665㊁7.659㊁8.361㊁9.679mg/Lꎬ对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1.145㊁4.686㊁4.435㊁5.406㊁2.781㊁6.918mg/L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有效成分量以1ʒ2的比例混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ꎬ共毒系数达157.37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有效成分配比1ʒ2)10mL/棵㊁15mL/棵处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效相对较好ꎬ药后10d防效达80%以上ꎬ药后20d和30d防效保持90%以上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5mL/棵㊁10%噻虫嗪微乳剂10mL/棵㊁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mL/棵处理药后20d和30d防效在80%左右ꎮ关键词:杀虫剂ꎻ悬铃木方翅网蝽ꎻ毒力ꎻ联合毒力ꎻ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6.8+5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7-0133-06ToxicityofTenPesticidesandtheirSynergisticEffectsonCorythuchaciliataGaoDeliang1ꎬWuXibao1ꎬGaoXiangwen2ꎬZhaoShengying3ꎬSongHuawen1ꎬZhuangZhanxing1ꎬYuWeili1(1.ShandongAcademyofPesticideSciencesꎬJinan250100ꎬChinaꎻ2.ShandongShibangAgriculturalTechnologyCo.ꎬLtd.ꎬJinan250100ꎬChinaꎻ3.ShandongShibangAgrochemicalCo.ꎬLtd.ꎬJinan250100ꎬChina)Abstract㊀InthisstudyꎬthetoxicityoftenpesticidestoadultsandnymphsofCorythuchaciliateweremeasuredusingtoxicleafmethodꎬandthentheco ̄toxicityofemamectinbenzoateandthiamethoxamwaseval ̄uatedandtheircontroleffectswereanalyzedbyinjectingpesticidesintotrunk.ThetoxicityresultsshowedthatemamectinbenzoateꎬthiamethoxamꎬbifenthrinꎬdinotefuranꎬabamectinandspirotetramathadhighertoxicitytoC.ciliatewiththeLC50valueas2.525ꎬ5.823ꎬ6.665ꎬ7.659ꎬ8.361and9.679mg/LtoadultsꎬandtheLC50valueas1.145ꎬ4.686ꎬ4.435ꎬ5.406ꎬ2.781and6.918mg/Ltonymphsꎬrespectively.Themixedpro ̄portionscreeningresultsindicatedthatemamectinbenzoatemixedwiththiamethoxamattheratioof1ʒ2hadthehighestco ̄toxicitycoefficientas157.37.Thefieldtrialresultsshowedthatemamectinbenzoate5%MEmixedwiththiamethoxam10%ME(theratioofactiveingredientwas1ʒ2)weresuitableforcontrollingC.ciliateꎬandthecontroleffectsof10mL/treeand15mL/treetreatmentswereallabove80%after10daysofapplica ̄tionandwereallabove90%after20~30days.Thecontroleffectsof5mL/treetreatmentofemamectinbenzoate5%MEmixedwiththiamethoxam10%MEꎬ10mL/treetreatmentofthiamethoxam10%MEand5mL/treetreatmentofspirotetramat22.4%SCreachedtoabout80%after20~30daysapplication.Keywords㊀PesticideꎻCorythuchaciliataꎻToxicityꎻCo ̄toxicityꎻControleffect㊀㊀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a)属于半翅目网蝽科(Hemiptera:Tingidae)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ꎬ原产于北美的中东部和加拿大东部[1]ꎬ2002年在湖南长沙首次被发现[2]ꎬ2006年湖北武汉大发生[3]ꎬ随后扩散至华东㊁华中㊁西南等多个地区[4]ꎬ目前已发展成为悬铃木属绿化林木上的重要害虫ꎬ严重影响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ꎮ该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叶背刺吸汁液ꎬ轻则造成黄白色花斑和叶片失绿ꎬ重则至叶片萎黄㊁干枯及坏死ꎬ从而造成提前落叶㊁树势衰弱[5ꎬ6]ꎮ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繁殖能力强㊁传播速度快㊁适应性强等特点ꎬ一旦传入新的地区ꎬ能快速形成相当稳定的高密度种群ꎬ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是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地[7]ꎬ且多地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其为中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8-16]ꎮ目前国内尚未有登记用于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药剂ꎬ对其防治药剂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也相对较少ꎮ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方法包括植物检疫㊁生物预防㊁园艺防治和化学防治ꎬ但仍以化学防治为主ꎮ化学防治具有使用方便㊁效果迅速㊁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特点ꎬ通常使用的方式有树冠和树干喷雾㊁药剂根灌㊁树干注射[17]ꎮ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类型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和大龄若虫的毒力ꎬ并开展了高效药剂联合毒力评价ꎬ以及打孔注射法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ꎬ以期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高效㊁安全防控技术探索及应用提供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供试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ꎬ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ꎻ10%噻虫嗪微乳剂ꎬ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ꎻ10%呋虫胺可溶液剂ꎬ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ꎻ22.4%螺虫乙酯悬浮剂ꎬ拜耳股份公司生产ꎻ100g/L联苯菊酯乳油ꎬ河北伊诺生化有限公司生产ꎻ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ꎬ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ꎻ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ꎬ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ꎻ5%阿维菌素乳油ꎬ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ꎻ0.5%苦参碱水剂ꎬ永济市环球生物制剂厂生产ꎻ6%鱼藤酮微乳剂ꎬ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生产ꎮ1.2㊀供试虫源供试悬铃木方翅网蝽采自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院内从未施过药的悬铃木叶片ꎬ挑选健康成虫和4~5龄若虫用于毒力测定[18]ꎮ1.3㊀室内毒力测定毒力测定采用浸叶接虫法ꎮ根据预试验结果将供试药剂分别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ꎬ把新鲜无损的悬铃木叶片在配置好的各种药液中浸渍10s后取出ꎬ用滤纸吸干多余药液并晾干后放入含有湿润滤纸的塑料养虫盒中ꎬ再将叶柄用含水的脱脂棉包裹并包上保鲜膜进行保湿ꎬ将健康且活动性较强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若虫)转接至养虫盒中的叶片上ꎬ每盒接入20头ꎬ盖上带有多个通气孔的盖子后置于温度(25ʃ2)ħ㊁相对湿度60%~80%㊁光周期LʒD=12hʒ12h的人工气候室内培养ꎮ设清水为对照ꎬ每个处理重复3次ꎮ48h后观察记录各处理靶标死亡情况ꎬ用毛笔轻触虫体ꎬ完全不动者视为死亡[19ꎬ20]ꎮ1.4㊀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设在济南市章丘区唐王镇大刘家庄道路两旁ꎬ悬铃木行距约8mꎬ株距4~5mꎬ树木胸径20~35cmꎮ试验时间为2022年6月下旬ꎬ悬铃木方翅网蝽处于始盛期ꎬ发生量较多ꎬ分布较均匀ꎮ采用打孔注射的方法进行施药ꎮ选用8mm钻头在树干基部(距地面50~60cm)打孔ꎬ斜向下45ʎꎬ孔深6cm左右ꎮ每棵树钻孔3个ꎬ每个孔不要在一个水平线上ꎮ将药剂按照设计剂量量取后ꎬ用清水稀释成30mL药液ꎬ平均分装至3个尖嘴瓶中ꎮ将装好药液的尖嘴瓶插入孔中ꎬ在瓶底部用锥针扎一个通气孔ꎬ便于药液点滴进入树干[21ꎬ22]ꎮ待尖嘴瓶中的药液滴完后ꎬ及时回收空瓶ꎬ并用伤口愈合膏封口ꎮ田间试验共设7个处4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理(表4)ꎬ每处理重复3棵树ꎮ分别在施药前及施药后3㊁10㊁20㊁30d调查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虫口数ꎮ每棵树选择东㊁西㊁南㊁北4个方位ꎬ各方位随机剪下1根枝条ꎬ统计从枝梢起5张叶片上的成㊁若虫的数量ꎬ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23]ꎮ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基数-处理后存活虫数)/(处理前虫口基数)ˑ100ꎻ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ˑ100ꎮ1.5㊀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MicrosoftExcel2007和DPSv7.0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24]ꎮ以药剂质量浓度对数值为x㊁死亡率的机率值为y的机率值分析法ꎬ计算不同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回归方程㊁相关系数㊁致死中浓度LC50㊁95%置信限㊁相对毒力指数ꎮ设LC50值最大的药剂相对毒力指数为1ꎬ其它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是最大的LC50与其LC50的比值[20]ꎮ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准则[25]比较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ꎬ当共毒系数(CTC)ɤ80时为拮抗ꎬ80<CTC<120为相加ꎬCTCȡ120为增效ꎮ采用Duncan 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由表1可以看出ꎬ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ꎮ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噻虫嗪㊁联苯菊酯㊁呋虫胺㊁阿维菌素㊁螺虫乙酯㊁溴氰虫酰胺㊁氟啶虫胺腈㊁苦参碱㊁鱼藤酮ꎬLC50值分别为2.525㊁5.823㊁6.665㊁7.659㊁8.361㊁9.679㊁20.902㊁43.873㊁124.674㊁483.237mg/Lꎬ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91.381㊁82.988㊁72.504㊁63.094㊁57.797㊁49.926㊁23.119㊁11.014㊁3.876㊁1.000ꎮ其中ꎬ微生物源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㊁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和呋虫胺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联苯菊酯㊁季酮酸类杀虫剂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成虫的活性相对较高ꎮ㊀㊀表1㊀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值(mg/L)(95%置信限)相对毒力指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y=4.230+1.914x0.9772.525(1.977~3.225)191.381噻虫嗪y=3.908+1.427x0.9705.823(4.040~8.393)82.988联苯菊酯y=3.672+1.613x0.9826.665(5.321~8.348)72.504呋虫胺y=3.736+1.430x0.9847.659(6.143~9.549)63.094阿维菌素y=3.649+1.465x0.9488.361(5.492~12.727)57.797螺虫乙酯y=3.555+1.466x0.9669.679(6.780~13.819)49.926溴氰虫酰胺y=2.610+1.810x0.92020.902(11.563~37.781)23.119氟啶虫胺腈y=2.439+1.560x0.93743.873(22.458~85.708)11.014苦参碱y=1.894+1.482x0.974124.674(95.555~162.668)3.876鱼藤酮y=1.799+1.193x0.949483.237(246.934~945.669)1.0002.2㊀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的毒力由表2可以看出ꎬ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阿维菌素㊁联苯菊酯㊁噻虫嗪㊁呋虫胺㊁螺虫乙酯㊁溴氰虫酰胺㊁氟啶虫胺腈㊁苦参碱㊁鱼藤酮ꎬLC50值分别为1.145㊁2.781㊁4.435㊁4.686㊁5.406㊁6.918㊁17.664㊁32.866㊁92.889㊁274.268mg/Lꎬ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239.535㊁98.622㊁61.842㊁58.529㊁50.734㊁39.646㊁15.527㊁8.345㊁2.953㊁1.000ꎮ各药剂对方翅网蝽若虫的活性均高于成虫ꎬ且同样是微生物源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㊁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和呋虫胺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联苯菊酯㊁季酮酸类杀虫剂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若虫的活性相对较高ꎮ2.3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混配增效作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混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见表3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有效成分量按1ʒ4㊁1ʒ2㊁1ʒ1㊁2ʒ1和4ʒ1的比例混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或相加作用ꎬ其LC50值分别为3.516㊁2.582㊁2.731㊁2.518㊁531㊀第7期㊀㊀㊀㊀㊀高德良ꎬ等: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2.668mg/Lꎬ共毒系数分别为131.21㊁157.37㊁129.19㊁123.71和106.84ꎬ其中以1ʒ2的配比增效作用最为显著ꎮ㊀㊀表2㊀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值(mg/L)(95%置信限)相对毒力指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y=4.886+1.932x0.9651.145(0.779~1.684)239.535阿维菌素y=4.221+1.753x0.9872.781(2.247~3.443)98.622联苯菊酯y=4.124+1.354x0.9614.435(3.218~6.112)61.842噻虫嗪y=4.096+1.347x0.9894.686(3.833~5.730)58.529呋虫胺y=3.690+1.787x0.9905.406(4.606~6.345)50.734螺虫乙酯y=3.570+1.702x0.9826.918(5.528~8.657)39.646溴氰虫酰胺y=2.661+1.876x0.97517.664(13.200~23.637)15.527氟啶虫胺腈y=2.613+1.574x0.97232.866(22.479~48.052)8.345苦参碱y=2.228+1.408x0.98292.889(75.155~114.807)2.953鱼藤酮y=1.365+1.491x0.978274.268(195.541~384.691)1.000㊀㊀表3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混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值(mg/L)(95%置信限)共毒系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y=4.230+1.914x0.9772.525(1.977~3.225)噻虫嗪(T)y=3.908+1.427x0.9705.823(4.040~8.393)EʒT=1ʒ4y=4.196+1.472x0.9923.516(3.013~4.103)131.21EʒT=1ʒ2y=4.248+1.825x0.9852.582(2.129~3.133)157.37EʒT=1ʒ1y=4.178+1.883x0.9792.731(2.160~3.452)129.19EʒT=2ʒ1y=4.193+2.013x0.9882.518(2.113~3.001)123.71EʒT=4ʒ1y=4.197+1.885x0.9842.668(2.184~3.259)106.842.4㊀不同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不同杀虫剂打孔注射处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见表4ꎮ施药后3d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有效成分配比1ʒ2)10㊁15mL/棵处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效相对较好ꎬ分别达66.00%和73.55%ꎬ其次为10%噻虫嗪微乳剂10mL/棵处理ꎬ防效为54.64%ꎬ其它处理防效均低于50%ꎮ施药后10d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10㊁15mL/棵处理防效达83.76%和88.42%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㊁10%噻虫嗪微乳剂10mL/棵处理防效分别为74.10%和77.95%ꎬ其它处理防效也均达60%以上ꎮ施药后20d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10㊁15mL/棵处理防效达92.39%和95.82%ꎬ防效显著优于其它处理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5mL/棵㊁10%噻虫嗪微乳剂10mL/棵㊁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mL/棵处理防效也均达80%以上ꎮ施药后30d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10㊁15mL/棵处理防效仍保持90%以上ꎬ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mL/棵处理防效为82.18%ꎬ其它处理防效均低于80%ꎮ3㊀讨论与结论悬铃木生长速度快ꎬ抗逆性强ꎬ叶大荫浓ꎬ树姿优美ꎬ能吸收有害气体ꎬ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ꎬ有 行道树之王 的美称ꎬ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优良树种ꎬ同时ꎬ也可做庭园绿化树和农村 四旁 绿化树种[26ꎬ27]ꎮ悬铃木上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㊁红蜘蛛㊁龟蜡蚧㊁方翅网蝽㊁天牛等[28]ꎬ近几年部分地区方翅网蝽的发生较为猖獗ꎬ悬铃木大面积受害ꎬ严重影响景观效果ꎬ甚至干扰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ꎮ传统喷雾方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会导致大量的杀虫剂药液弥散到空气中㊁滴落到地上ꎬ不仅浪费药剂㊁污染环境㊁破坏生态ꎬ而且会加大农药暴露引发的健康风险问题ꎮ树干打孔注射施药不受降雨㊁干旱㊁树木高度㊁危害部位等条件限制ꎬ具有精准施药㊁利用率高㊁保护环境㊁减少农药暴露6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㊀㊀表4㊀不同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处理编号药剂名称有效成分量(g/棵)制剂量(mL/棵)施药后3d防效(%)施药后10d防效(%)施药后20d防效(%)施药后30d防效(%)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噻虫嗪微乳剂0.125+0.2502.5+2.545.58ʃ6.64c68.56ʃ3.40cde81.02ʃ4.48b77.88ʃ7.20cd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噻虫嗪微乳剂0.25+0.505.0+5.066.00ʃ7.06ab83.76ʃ3.91ab92.39ʃ3.68a91.12ʃ5.42ab3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噻虫嗪微乳剂0.375+0.7507.5+7.573.55ʃ10.22a88.42ʃ3.65a95.82ʃ0.99a97.76ʃ0.98a4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0.51047.64ʃ15.85c74.10ʃ11.62bcd78.76ʃ4.29b67.23ʃ7.25d510%噻虫嗪微乳剂11054.64ʃ4.20bc77.95ʃ1.71bc83.06ʃ2.55b78.92ʃ5.01bcd610%呋虫胺可溶液剂11042.36ʃ2.05cd64.81ʃ4.70de74.90ʃ2.07b70.92ʃ6.81cd7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12529.45ʃ8.70d61.53ʃ10.37e80.56ʃ8.54b82.18ʃ8.94bc㊀㊀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ʃ标准差ꎬ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 s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ꎮ等优点[29]ꎬ更适合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ꎮ本研究测定的10种杀虫剂中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噻虫嗪㊁联苯菊酯㊁呋虫胺㊁阿维菌素㊁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毒力相对较高ꎬ其次为溴氰虫酰胺㊁氟啶虫胺腈ꎬ苦参碱㊁鱼藤酮对方翅网蝽也有一定的生物活性ꎬ但毒力相对较低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以有效成分量1ʒ2的比例混配组合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增效作用显著ꎬ共毒系数达157.37ꎬ且混配组合打孔注射后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突出ꎬ10~15mL/棵处理药后10d防效达80%以上ꎬ药后20~30d防效达90%以上ꎮ噻虫嗪单剂处理药后10~30d防效均在80%左右ꎮ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室内毒力并不突出ꎬ但田间防治效果较好ꎬ且持效性优异ꎬ药后20~30d防效均在80%以上ꎮ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农药产品的开发㊁登记㊁推广工作值得关注ꎬ用于指导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的技术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ꎮ虽然研究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噻虫嗪㊁螺虫乙酯等药剂目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防治效果ꎬ但是应该时刻警惕害虫抗性问题ꎬ做到科学合理用药ꎬ通过混配增效㊁轮换用药等方式减缓其抗性发展ꎮ另外ꎬ多数农药的抗性发展及对环境的压力并不仅是农药本身所造成的ꎬ更多是由于不合理用药产生的ꎬ所以ꎬ如何进一步优化施药技术值得思考和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HalbertSEꎬMeekerJR.ThesycamorelacebugꎬCorythuchaciliata(Say)(Hemiptera:Tingidae)[J].EntomologyCircular(Gainesville)ꎬ1998(2):387-388.[2]㊀李传仁ꎬ夏文胜ꎬ王福莲.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的首次发现[J].动物分类学报ꎬ2007ꎬ32(4):944-946. [3]㊀李绍勤ꎬ董立坤ꎬ夏文胜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ꎬ2008(1):12-13. [4]㊀JuXTꎬXingGXꎬChenXPꎬetal.ReducingenvironmentalriskbyimprovingNmanagementinintensiveChineseagricul ̄turalsystem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 ̄encesꎬ2009ꎬ106(9):3041-3046.[5]㊀夏文胜ꎬ刘超ꎬ董立坤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生物学特性[J].植物保护ꎬ2007ꎬ33(6):142-145. [6]㊀王福莲ꎬ李传仁ꎬ刘万学ꎬ等.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ꎬ2008ꎬ44(6):137-142.[7]㊀朱海燕ꎬ魏和平ꎬ罗卿权ꎬ等.新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6ꎬ44(11):176-178.[8]㊀汤宗斌.合肥市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危害与风险评估[J].林业科技通讯ꎬ2019(3):32-36.[9]㊀邵雅丽ꎬ阿洪江 吾斯曼ꎬ阿地力 沙塔尔.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新疆的风险评估[J].植物检疫ꎬ2022ꎬ36(6):60-64.[10]刘全超ꎬ侯军铭ꎬ韩会智.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沧州地区的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建议[J].河北林业科技ꎬ2022(1):63-65.[11]杨惠ꎬ张诺妮ꎬ何恒果.城市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四川的危害及风险评估[J].四川林业科技ꎬ2019ꎬ40(6):94-100ꎬ104.[12]周英梅ꎬ苓建强.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昆山的风险评估[J].安徽林业科技ꎬ2018ꎬ44(6):36-38ꎬ41.[13]徐丽丽ꎬ解春霞ꎬ郑华英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a(Say)在江苏定殖的危险性及风险评估[J].江苏林业科技ꎬ2018ꎬ45(4):21-24.[14]张勇ꎬ徐芳玲ꎬ张金海ꎬ等.贵阳市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6ꎬ44(34):135-136ꎬ146.731㊀第7期㊀㊀㊀㊀㊀高德良ꎬ等: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15]陈小平ꎬ李映平ꎬ李涛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分析评估[J].四川林业科技ꎬ2009ꎬ30(1):59-61.[16]朱云峰ꎬ蒋平ꎬ杨小丰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J].植物保护ꎬ2008ꎬ34(6):39-42. [17]黄欣伟.法桐方翅网蝽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ꎬ2019(12):37.[18]纪锐ꎬ肖玉涛ꎬ骆芳ꎬ等.九种药剂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药效试验[J].昆虫知识ꎬ2010ꎬ47(3):543-546. [19]郝德君ꎬ陆佳伟ꎬ殷丽.3种生物农药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室内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ꎬ2012ꎬ48(7):86-91.[20]王志华ꎬ于静亚ꎬ沈锦ꎬ等.不同杀虫剂对外来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的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J].农药ꎬ2019ꎬ58(2):136-140.[21]贾功流.不同药剂对法国梧桐方翅网蝽防治效果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ꎬ2021ꎬ49(13):158-160.[22]侯军铭ꎬ韩会智ꎬ王树洪ꎬ等.不同注药时间对杨树自流式打孔注药药液吸收速率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ꎬ2018ꎬ46(7):99-101.[23]王凤ꎬ王章训ꎬ吴时英.不同措施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ꎬ2020ꎬ61(3):440-442. [24]唐启义ꎬ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 实验设计㊁统计分析及数据挖[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7. [25]王晓军ꎬ张宗检ꎬ姜辉ꎬ等.农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NY/T1154.7 2006[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2006.[26]石玉琼.悬铃木栽培技术及园林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ꎬ2013(20):53-54.[27]王勋.悬铃木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ꎬ2017(2):139ꎬ162.[28]邵君霞ꎬ肖永新ꎬ秦佩ꎬ等.悬铃木常见病虫害及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ꎬ2011ꎬ40(8):156-159.[29]唐光辉ꎬ孙平平ꎬ翟梅枝ꎬ等.树干注药后吡虫啉在核桃组织中的分布动态研究[J].农药学学报ꎬ2008ꎬ10(2):232-235.8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试验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试验姬小雪;邱士芬;刘麦丰;赵芹【摘要】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iciency of Emamectin Benzoate 2%EC to control Plutella xylostella on cabbag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mamectin Benzoate 2% EC could control Plutella xylostella in a low incidence and had a better control efficiency than other pesticide without spray damage.%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效果。
结果表明,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3.3 g/hm2能够很好的控制甘蓝小菜蛾,且防治效果高于对照,对作物安全。
【期刊名称】《生物灾害科学》【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179-181)【关键词】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小菜蛾;防效【作者】姬小雪;邱士芬;刘麦丰;赵芹【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植保植检站,山东肥城 271600;山东省肥城市植保植检站,山东肥城 271600;山东省肥城市植保植检站,山东肥城 271600;山东省肥城市植保植检站,山东肥城 27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35甘蓝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生产中对小菜蛾用药的选择较为盲目,用药品种单一,随意加大药量等现象屡见不鲜。
致使环境污染,天敌被灭杀,小菜蛾抗药性迅速形成并逐渐提高,而且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增加更促使人们开展对防治小菜蛾高效低毒农药的研究探索[1]。
我国生防微生物代谢产物研发应用进展与展望

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或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
MMP 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源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广的生物农药。
部分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兼具预防与治疗效果,是未来绿色农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和应用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例如成都新朝阳研发生产的冠菌素,分析了我国代谢产物农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态环境多样,作物种类繁多,病、虫、草等危害频繁发生。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需的生产资料,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为辅,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研发和使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生物农药的定义和范畴因不同国家和不同发展时期稍有不同,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主要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
MMP 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用抗生素具有特定的杀菌或杀虫活性,化学结构和防治作用机理明确,如井冈霉素和多抗霉素;植物免疫诱抗剂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反应,增强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如阿泰灵;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或抗逆性,如S-诱抗素。
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发与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研发与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01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点(1)化学结构复杂,不能或不易通过化学方法合成;(2)生物活性具有选择性,病原菌对这些代谢产物不易产生抗药性;(3)兼具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反应,提高植物抗病性,且有增产效果;(4)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时间短,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利用;(5)微生物代谢产物生产原料多为淀粉、糖类、玉米浆、黄豆粉等廉价再生性生物资源;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废液和废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同一套设备略加改造可应用于其它菌种的发酵生产,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阿维菌素生物活性比较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阿维菌素生物活性比较
倪珏萍;侯华民;曾霞;黄春霞
【期刊名称】《现代农药》
【年(卷),期】2003(002)003
【摘要】本文以小菜蛾、二化螟、甜菜夜蛾和朱砂叶螨为靶标生物,比较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阿维菌素的杀虫/螨活性.二者对小菜蛾、二化螟和朱砂叶螨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54、1.50、0.69;对甜菜夜蛾的相对活性倍数为10.50.【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倪珏萍;侯华民;曾霞;黄春霞
【作者单位】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南京,210036;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南京,210036;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南京,210036;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南京,2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
【相关文献】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乳油制剂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B1a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J], 廖海霞;游文莉
2.4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J], 尹兰香;黄琼辉;郑鹏;严为亮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阿维菌素杀螨活性比较 [J], 罗雁婕;吴文伟;浦恩堂;尹可锁;何成兴;郭志祥
4.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 [J], 邹晓娅
5.LC-MS/MS同时测定茭白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J], 杨德毅;吾建祥;刘莉;刁银军;朱丽燕;虞冰;马婧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