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845a40033687e21af45a954.png)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襄阳七中盛满华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被提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上。
实践证明,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顺利进行,培养一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队伍是关键。
对校本课程而言,教师已由传统的课程实施工具,转变为课程开发的主力军。
这就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建设特色学校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实施方式与国家课程大不相同。
开发校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学校、立足社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实现“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同时,使学校在此过程中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和风格。
二、正确定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扩大了信息来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所以学生很可能超过教师,并提出一些教师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成为主流,这就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
面对这些新的变化,教师应以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要让学生成为演奏者,而自己则是一个伴奏者。
三、将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统一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一是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需求和学科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二是教师要能偏写教材,至少能根据参考书目编写教材;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四是要能确定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要具备以上素质,仅凭以住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
教师要先学习,学习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先进文化,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积累知识;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现象,作出科学的判断;要勤于实践和总结,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检验工作的思路是否正确,并加以概括,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四、培养合作的意识和精神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的创造性的专业活动。
新课标下对高中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新课标下对高中英语教师素质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fa1301dcc7931b765ce15e1.png)
浅谈新课标下对高中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本文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实施进行了适当解读;并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在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相应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对课程的变化和英语课堂教学做出快速的反应,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自身素质终身学习评价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
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
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
但象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
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首先,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
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918ddcc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a.png)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学院: 班级: 姓名:学号:【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本文首先就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情况进行浅述.其次,通过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把课程改革的重点主要通过三方面(课程结构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改革和课程评价的改革)进行理解与分析。
进而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改革;教师;影响;【正文】一、基本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撞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在这里,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话说回来,但就目前看来,基础教育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
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而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因素.除课程设置外,其他均非短期内所能解决。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8478cfd9b9f3f90f76c61b81.png)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实施以来,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
这十年里,我从学生转变成了教师,和新课改一起成长。
新课程改革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源头活水,使教育工作者焕发了极大的热情,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逐渐形成,熔知识、趣味、合作、探究为一炉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教师产生了困惑。
本文就对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及如何应对提出几点体会。
一、教师面对新课改的困惑1、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
2、教参、教具、学具的缺乏,教师只能依靠自己制作课件。
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不足。
在探索学习的实践中,他们却想动而不知如何动,敢做而不懂如何做。
如果老师启发、诱导不够,他们或者缩手缩脚、或者手忙脚乱、或者毫无头绪、或者乱七八糟,往往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
4、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却不好把握。
太难了,不易讨论出所以然;太易了,又缺乏讨论的必要性。
时间久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太短,又停留于形式。
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
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
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二、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材,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权威,发挥角色作用。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45356df360cba1aa811da29.png)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自 觉抵制社 会不 良风气的影响,不 利用教师身份澡求私利 。 不受 名利场上的诱惑和影响 ;教师还应注意 自己的言行举 止 ,注意语言文明 、 穿着得体 ;教师I 立安心于教育教 ( 下转第s页) 5
作者简介:史晓茵( 6 年—) 1 8 9 。女 ,中学一级教师,长期担任初中语文、政治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
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阶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基础教育改革 ,以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综合 能力为 目标 ,实现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 、知识本位 向关注每位学生发展转变 ,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个 巨大的挑 战。是墨守成规 、穿新鞋走老路 、 还是顺应 课程改革的需求 ,不断 自我更新 ,提高素质 ,自觉成
参考文献
[ 李伯 黍 ,燕 国材 ,教 育 心理学 [ . :华东师 范大 1 】 M】 上海
学 出 版 社 ,2 0 0 0:2 5 3.
[儿F】 内光 哉著 ,李蔚 等译 . 习与 教学 心理学 【 . 2 t山 学 M】 北
京 :教育科学 出版社 ,18 :2 l l . 9 6 1一2 2 [ 董文 军 ,李尚 明. 学 教程 [ . 安 :腰北 大学出版 3 J 心理 M】
一
52—
维普资讯
教 育 科 技
强的学 生 ,应 以表扬 鼓励 为主 ,善于发 现学生 的闪 光点 ,抓 住其点滴进 步 ,尽可能 面向 全体 学生 予以
汉中 技 2 8 第 期 科 0年 2 0
须主 动适应 国家建 设对人才涉 外业 务交际能力的需 求 。高 职教 育 在 以培 养 学 生职 业能 力 为本 位的 同
习 ,合作探 究的精神 ,让 学生充 分参与教育教 学活 动之中 ,达到 自我训练 , 自我教育 的 目的。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新要求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新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b938285680203d8ce2f2485.png)
浅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新要求【摘要】浅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出新要求,充分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基础教育;观念;发展;要求;改革当前仍有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教学需要。
他们认为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思想品德教材变得简单无物,教师不知教什么,学生不知学什么,进入教与学的两难境地。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越来越不感兴趣,教师感到思想品德课越改越难上,甚至对基础教育改革持着抵触情绪,影响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因此,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明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一些教师感到基础教育改革后初中思想品德课难上,学生不愿学。
归根到底是教师本身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受传统教学的束缚,使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要成为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合格老师,首先要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认清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新课程的优势所在。
这样教师才会被新课程改革的魅力所吸引,驱动自己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中去。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展、探究学习;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
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
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坚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原则,才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基础教育改革是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effe4b9358f5f61fb736666c.png)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素养作者:刘美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8年第08期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是掌握语文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为此,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本文就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素养问题,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师;提高素养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不断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是掌握语文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调查发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素养整体状况还很可观,优秀的高素质修养的教师不断涌现,然而我们仍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仍有少部分语文教师的素养不很令人满意,他们的自身素养状况与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跟不上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人们对语文狭隘的理解,大语文学习观尚未形成气候。
在语文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只教课本而没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们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其实,语文教育是集“工具性” “思想品德” “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教育,不能分解开。
语文的外延几乎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读杂志看报纸,给人写信,看电视新闻,旅游观光,都是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只注重知识能力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2.语文教学方法陈旧是当前语文教师素养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绝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五步教学法到现在语文教学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僵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大都不胜其烦。
教学手段上,年复一年,一本教参、一本教案,没有新的招式,即使是进入网络时代,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几乎是空白,尤其是农村山区,无法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这种古老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浅谈化学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自我提升
![浅谈化学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自我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fd24e716998fcc22bdd10d07.png)
浅谈化学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自我提升自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化学作为12门新课改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理念、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将进行全面的更新。
新课改下的教材观点新、内容新、体例新、标准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中使用新教材,就不能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实现自我的多方面的提升。
1 自身的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原来的化学课程相比,新课改下的化学课程一大特点是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如将各种材料的合成、海水的综合利用、能源利用、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内与化学相关的一些技术都引入了化学课程中,更多地融入了与社会、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化学知识。
不必说在习题中出现的许多有关“STS”的题目(科学、技术和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就是在课本上出现的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教师也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
如高中化学的实验部分将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等先进仪器及分析测试手段也引入了化学课程中。
这是我们教师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一次机会,这也是对我们教师的一大挑战。
面对挑战,我们只有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实。
新课改之后的化学教科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在高中原有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将更多原来只有在进入大学之后才涉及到的知识编入现在的高中化学教科书,虽然这些知识不是十分深入,可能更多地是要求学生达到知道是什么,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要点识别有关的材料或懂得为什么,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等认知要求。
例如,核外电子的能层排布、元素的电离能和电负性、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教师利用原有高中的知识已不能顺利解决课改后教学中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积极寻求自身知识水平的再提高,重新拿起大学中所学的知识或者通过自己的进修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2 思想观念层面的全面更新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要努力改进,教改中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思维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为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de8a4f127cd184254b3535bc.png)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统一,要求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积极互动、平等、对话、互惠式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在精神的理解、情感的沟通过程中获得新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一、教师应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学与课程是相分离的,二者之间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
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
”这实际上将知识和知识产生的过程割裂开来了,教师只是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课堂中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之余,主要是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课堂教学完全是一个简单、封闭的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扮演的是权威的代言人角色,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或理论编成“问题程序”和“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直至得到预定答案为止。
新课程认为教学与课程不是二元分离的,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师不再是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而应成为新课程的积极建构者。
(一)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在我们周围,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地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如校内教育资源——图书室、实验室的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图书馆、展览馆、工厂、企业、农村等;现代信息资源——校内外计算机网络、远程信息教育网络等。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运用好一些隐性教育资源和生成性教育资源,如班级良好的氛围、人与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具体问题等。
作为教师,就应随时随地开发、利用好这些现有的教育资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带来的巨大挑战。
(二)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有人说:“教师像课程的其他作者一样在‘创作’课程,只不过教师是现场‘创作’,而其他作者则是其作品在被阅读。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https://img.taocdn.com/s3/m/9a806df8a6c30c2258019e90.png)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到来,使我们的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应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他们随着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兴趣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课堂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养成坚持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也才会将学习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不光体现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使学生整堂课情感饱满和兴趣盎然上,让学生的境界更上一层楼,激活学生的思维。
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的“难”变成“易”,“复杂”变成“简单”,使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成为自然、成为习惯,真正使学生自觉的提高、全面的发展。
例如: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
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重视“学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呼唤以人为主体的精神,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重点要由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活生生的人,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学习、掌握知识,也要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同时又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浅谈新课程改革与师资培训
![浅谈新课程改革与师资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28aec4a9284ac850ad024277.png)
广大教师来说 , 疑是一次脱胎换 骨、 无 浴火重生。
变, 考核评价没变 , 教学的方法也是空话。 自然也不要奢望一下会
育” 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 新课程的实施
陕 西省 宝鸡 市岐 山县 益店 镇 西街 初级
浅谈 新课程 改革 与师 资培 训
文/ 罗发 海
目前 , 国家新一轮课程教 材改革实验 已在全 国展 开。新课程 衡 。而新课程 的实施 , 需要 的投入是异常 巨大的 , 而很多地方 , 可
改革不仅仅 只是换了一套新教材 , 而是在 教学思想 、 教学 理念 、 教 以说是在基本条 件尚不具备 、 准备也不 足的情况下直接进 入新课
在短短时间内也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正如专家们在调研报告中 选用上 , 走 的是 这样一 条路子 : 把小学 的骨干 教师拔 到 我们 就是
所 称的那样 : 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 烈 , 试教育是搞 得扎扎实 实 , 初中来 , 应 把初 中的骨干教师拔 到高中来 。然 而这一批人在小 学和 而到了初 中和高 中 , 们未 他 新课程 是走得小心翼翼 , 依然是 “ 旧瓶装新酒 ”涛声依 旧” “ 。原因 初 中可 以说 是名副其 实 的骨 干教师 , 何在 ?除了基础跟不上外 , 师资力量 跟不上也是一 个至关重 要的 毕就能成为骨干教师 。相反却把小学 和初 中原本还勉强可 以的基 因素。 脚挖 空 了, 动摇 了基础 , 应 的上一 个 阶段 的教育 教学也 异常 相对
当然 , 这样 的教 师选调 制度 , 好处 就在 于让 优秀 教师能 有一 的校本 培训 , 提高教 师的素质 和教学基 本功 。 这或许 是一 条可行 个 奔头 。 糟糕 的是 , 但 它造成 了一种 恶性循 环 , 使原本就很脆弱 的 的路子 。 基 础教育更加雪上加霜。
浅谈如何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
![浅谈如何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4e8d245c850ad02de80415c.png)
浅谈如何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于2005年在全国全面实施。
这次改革将是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
但其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我国千百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更新,教育方式是否改变。
这是因为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教师是教育政策的最终执行者,课程的诠释者,教学的实施者。
面对教育改革和挑战,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性和适应性。
我们如何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认识:一、课程不是教本——树立开放的课程观在传统课程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按学科知识体系编制而成,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给定的教育因素,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教材成为唯一的依据。
教学大纲是对各科教学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对教学内容作了明确清晰的规定,同时对教材的编写,教材的知识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安排都作了严格的控制和硬性规定。
而新课程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方面,超越单一的“学科中心”,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在新课程内容层面上,突出“领域意识”和“问题中心”,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的关系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尺度和主题。
新课程用课程标准代替了原来的教学大纲,而课程标准是国家按照学生素质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对特定阶段教育的质量提出的具体指标。
它对教学的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只提供翔实的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
因而,新课程不再是给定的制度化的教育要素、单一分化的内容体系、封闭的活动体系,而是创生而成的、整合而成的、开放的、实践的新课程。
它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能提供了较大空间,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
二、引导才是职责——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职责是帮助学生营造积极氛围、寻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发现个人意义、反思自我和进行自我评价。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水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水教育对教师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1fa220f03d8ce2f00662385.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o. 5
T I ME EDUCAT1 0N M ay
浅 谈 新 课 改形 势 下水 教 育对 教 师 的 要 求
沈海 军 杨 文杰
摘要: 关 于水 资源的保护 , 对人 自 身的素质要求才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 。从基础教 育阶段就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
但在农 村偏 远地 区教学 中所谓的水教育 多数都被淡化 了。本文探讨 了开展水教 育过程 中对教 师的几点要求 。 关键词 : 水资源 保 护 教 学 教 师 中图分类号 : G6 3 3 文献标识码 : C
法:
随着社会 发展 , 教育改革 , 作 为教育行 业的领头 军——教师 , 必须发挥优势 , 充分体现 自身价值 。 2 . 1 对教 师的要求 学会倾 听 , 学会欣赏 , 学会赞 美 : 倾听——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 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
重和关怀 。
欣赏—— 欣赏学生的优秀品质 , 宽容学生的缺点和失误。 赞美—— 赞美是欣赏 的结 果 , 是欣 赏学生 的 自然流露 , 是对 倾听和欣赏的巩 固。
~
在这 一阶段 , 学生们处 于系统意识启蒙 阶段 。因此 , 这一阶 段的重点应 放在对学 习兴 趣和注意力 的培养上 。教育者们 应在 早期教育阶段尽早地 向学生们灌输 回收 、 再利用 、 恢复、 拒绝污染 等环保理 念。他们应该尽 早有机会接触 一些和他们息 息相关的 日常生活水知识 , 这有助 于他们将知识 和实 际联系起来 。在学生 们有 了感官体验之后 , 他们就容易产生进一步学 习相关知识的兴 趣。 2 . 2 . 2 中学 阶段 在这一阶段 , 学生处 于转 型时期 。这一 阶段 的重点放在对学 生进行鼓励和启发 , 并培养他们对水 问题从本地和全球角度批判 性、 创 新性地思考 。他们应该 能够 培养主动行动 的兴趣 , 更 重要 的是发展通过 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积极 变化的积极性 。 2 . 2 . 3 高等 教 育 到 了这一阶段 , 学生们 已经掌握 了牢 固的水及相关知识。这 阶段的重点应该放在加深水知识上 , 从而使他们能够独立地作 出判断 , 并根据实 际情况采取行动 。 3 具有 较 强 的课 堂 驾 驭 能 力 , 能 够 自如 地 实 现 教 学 目标 这将决定 你如何选择 时机 , 怎样充分发挥教学效 能 , 提 升教 学效率。在学生不经意问养成 良好的水资源保 护意识 , 让水资源 保护深深地扎根学生的心灵 。 4 结束 语 让水教 育净化孩子们 的心灵 ; 让水知识渗入青少 年的生活 ; 让水活动走进青少年的行动。 由于不 同于传统文化 教育系统有 固定 完善的考核制度 和效 益指标 , 水教育 属于具有 隐性效 益的公益性教育 , 这种效 益不能 在短期 内显现 出来 , 作为追求功效 的社会人来讲 , 要推 动水 教育 工作发展 , 必须克服 一般意义上 的功利观 , 真正认识到水教 育的 重要性与迫切性。
浅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浅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886e1275901020207409c4e.png)
浅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摘要:人类正在迈入21世纪,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术革命正在到来,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使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教育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针对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这不仅符合人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唯物史观,同时还取决于当前我国现代化的独特时空背景。
此外,这实际上也是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普遍趋势。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对能够培训高质量人才的教育事业极为重视,特别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关注人才辈出的高等教育,同时也极为重视发展基础教育,他们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竞争、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本领。
根据这一时代发展趋势,时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在2001年,我国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轮的改革给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客观地看,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紧抓住时代变革的特征和需要,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全面加以改革,以构筑面向21世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与建国以来历次课程改革相比,这一次的改革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冷静地分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价值取向和改革的实施方式上仍存在诸多偏误和不足,理当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反思。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伴随新世纪的到来,各国的科学技术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全球性问题的突出迫使人们对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于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正逐步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迈向。
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
浅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浅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b33871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7.png)
浅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2001年6月,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为能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当然老师的力量最不可忽视。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感受,浅谈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哪些新的要求?成功的课程改革必须有课程实践者――教师的参与,因此,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好以下的几方面:第一:老师必须认同学生,创建新型、较好的师生关系:在我的小学中,老师就是全然推行灌输式教育,甚至连在竞赛中,作文都必须我们先提早死记硬背下来,老师说什么我们就得遵守着搞好,不然就可以以造句作业或是其它更变相的行政处罚展开所谓的“教育”。
似乎,这不是最出色的办法,老师必须换过另外一种方式展开教育,胁迫学生自学。
自然而然调动无力较好的学生氛围,反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老师厌恶感,排挤自学的整体表现。
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意着学校的面貌,因此老师与学生必须互相认同,践行教育民主思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提升法制意识;教师必须真情看待学生,关心爱惜学生,公平地看待学生;以前我所处于的班级,很多老师只是袒护尖子生,对他们积极主动的照料,而忘怀了普通学生也就是在此班中,也应当获得适当的教育。
另外,教师必须自觉提升自身学识,开拓科学知识视野,加强敬业精神,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积极主动向学,科学知识储备多样的老师才会更好地立足当今社会。
第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与多媒体教学能力;上好一节课首先要看老师如何去设计,改变以前只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模式。
在课程设计中,不要只以老师为中心,要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好的动手能力。
还有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计算机等级知识,现代教学再也不是只以粉笔为主的课堂了,像我们学习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演练,就取不到的生动、形象记忆的效果,使用多媒体讲课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标下教师专业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8a51ffb6c85ec3a86c2c58e.png)
浅谈新课标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注重学生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四个转变”彻底消除满堂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
标签:新课标;四个转变;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下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我国学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论性支点。
这些理念是在认识到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活动观。
二是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三是有与未来教师专业相适应的能力。
主要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的标志。
一、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注重学生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
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应教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提高他的能力。
教师要做到“四个转变”即转变角色,转变思考的维度,转变教学方法以及转变教学成果意识。
1.1 教师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新课标提出教学的重心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1.2教师对课程的建设和开发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照本宣书,按照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教学大纲机械的传输知识,简单的照搬各种参考资料,并不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解析课程,通过课程剖析教学。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c749cc010975f46526d3e1cf.png)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面对新课程,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实现哪些转变,本文作以简论。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授受者.教师拥有绝对控制课堂教学的权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是单向传递,即教师讲,学生听.且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越准确就越好。
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
由此造成的便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授受,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的强制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产生其期望结果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在此意义上讲,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心理行为,教育只能影响学习并为学习服务.教师的职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各种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
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小学科学课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20dfb1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e.png)
小学科学课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年的反复实践说明,教师的成长既靠来自外界的帮助,更靠自身的努力。
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发展自己,努力学习和钻研,才能得到外界的帮助,获得自身的提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更应该加倍学习,实现自我成长。
1、做一个知识的多面手小学科学不同于初中、高中的分科教学,小学科学教师承担的是综合教学的任务,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即教师们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具体地说,科学教师要占有足够的科学事实材料方面的知识,有丰富的科学表象储备;占有一定数量的、高于科学教材的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和理论,还要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科学教师要具有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
从科学教学实践看,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理论对科学教育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3、科学教师应对科学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以及决定这些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基本事实达到“精通”的程度。
即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应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刻把握其内在含义且运用熟练。
小学科学学科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常见的科学事物和现象,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学等科学领域的知识。
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宇宙这三个方面。
因此,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驾驭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涉及的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并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科学教师还要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合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方法教育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小学科学学科主要教给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方案、实施计划、分析综合整理和表达交流等探究方法。
只有教师了解和掌握这些常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它们,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2001年6月,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为能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当然老师的力量最不可忽视。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感受,浅谈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成功的课程改革必须有课程实践者——教师的参与,因此,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好以下的几方面:
第一:老师要尊重学生,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我的小学中,老师是完全实行灌输式教育,甚至连在竞赛中,作文都要我们先提前死记硬背下来,老师说什么我们就得遵从着做好,不然就会以罚抄作业或是其它更变相的处罚进行所谓的“教育”。
显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老师应该换过另外一种方式进行教育,强迫学生学习。
自然而然调动不起良好的学生氛围,反而增强了学生对老师厌恶感,排斥学习的表现。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因此老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法制意识;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以前我所处在的班级,很多老师只是偏袒尖子生,对他们积极的照顾,而忘却了普通学生也是在此班中,也应得到相应的教育。
另外,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拓展知识视野,强化敬业精神,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积极向学,知识储备丰富的老师才会更好地立足于当今社会。
第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与多媒体教学能力;上好一节课首先要看老师如何去设计,改变以前只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模式。
在课程设计中,不要只以老师为中心,要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好的动手能力。
还有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计算机等级知识,现代教学再也不是只以粉笔为主的课堂了,像我们学习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演练,就取不到的生动、形象记忆的效果,使用多媒体讲课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老师应该尝试转换自己的角色:新课程应该要求老师成为促使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等等。
老师不要把自己当做控制学生的工具,带领学生去互相探讨;在一段时间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促使教学改进,让学生与老师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第四:要求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让自己成为新一代教师的楷模;
现在网上很多事故都有暴露,某个老师怎么变相去处罚学生等等情况,所以老师应该具备教师应有的品德和素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品质高尚、学生爱戴的教师。
第五:教师应该强化教学理念;要强化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传统式的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学会生存”为支柱等等。
当然,在新一轮教师改革中,老师面临着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新的要求,这是机遇也是一种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方案,只有老师切切做好自己应有的新要求,学生配合,才能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做出最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