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味文化课件 2

合集下载

政治:1.1.1《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政治:1.1.1《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福娃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 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 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 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 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的头 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 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代表 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福娃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 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 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 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 更快、 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欢 欢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 世界的热情。 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 画中火焰的纹样。他性格外向奔 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 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必修课程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政治 文化
(文化属于精神范畴)
经 济
文化建设的 (1)个人 (2)民族和国家 重要性? (3)目前国情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6、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 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 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A
7、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申办2008年奥运会 ② 参加人大代表选举 ③ 参加元旦文艺晚会 ④ 买车购房 A.① 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② ③ 8、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B.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C.文化以物质为载体 D.文化素养是自然形成的
辨析点 (1)文化的转化性: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的两重性:具有阻碍和推动作用

体味文化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体味文化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双重影响(正促错阻)
文化的力量——作用的对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 就垮,没有民族的精神不打就垮。
杨叔子院士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 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2019·江苏卷)“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
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
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
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小林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政治现象) (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共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解开了人体感受外界的工作原理,这个核心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
(8)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自然现象) (9)小林参观燕都文化遗址
这些是文化吗?
深度理解文化的特点 (人化—实践、主动培养、与物质密切联系)
(1)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 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与物质密切联系。(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1.1 体味文化 课件(共39张PPT)

1.1 体味文化 课件(共39张PPT)

例1:江阴市投资5个多亿,建成集文化馆、图 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功能于一体的“天华文化 中心”。宜兴市投资3个多亿,先后建成6个文化广 场,并规划新建高标准的文化中心。江阴、宜兴大 力发展公共文化设施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
B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D.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有人认为: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并能促进社 会发展的全部精神活动。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 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所以,认为 “文化仅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的观点是片面的。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 进社会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社会进步。所以,不能笼统地 认为“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A
材料:由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 活动自开展以来,各地群众推荐了大批感人的好人好事,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道德模范的选树工作,营造了学习、 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发挥了引领道 德风尚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 度。 运用“文化的力量”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我推 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意义。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 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 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利 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 文明程度,更好地发挥先进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 展的促进作用。

1.1.1《体味文化》(共25张PPT)

1.1.1《体味文化》(共25张PPT)

A、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B、 张家界的自然风光 C、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画 D、大汶口文化遗址 E、宗教活动和宗教建筑 F、克隆技术 G、道德观念 H、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I 、 乡镇企业 J、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K、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 L、 千年古树 M、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N、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在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 勤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他们是 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 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 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
•在中国正南的广东,我们看到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充 满了种族的活力,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 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 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
第一课 体味文化
本课的逻辑线索
文化 现象
文化的 内涵 文化 的力量
数数身边的文化现象?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北京的符号》
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不同人 群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 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 他们是自然之子。他们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他们 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小结:文化是什么
二:文化的外延
即文化的形式 (丰富多彩)
艺术、科学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 私塾。一位带着5岁的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 孩子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在竞争激烈的社 会,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 《巴黎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无独 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 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 大家心里扎根的话,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文化生活1.1同步课件体味文化 (新人教必修3)

文化生活1.1同步课件体味文化 (新人教必修3)

*文化是什么
掌握文化含义,应注意以下三点 (1)人类特有 人类实践的产物
(2)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实 践中培养出来的 P7 漫画 (3)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练习2:
• • • • • •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3 4 5 6 7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乡镇企业 10)军队
• 思考讨论材料3和4说说文化会给社
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 参考结论:
•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和社 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 反动的、腐朽的、没落的文化则对个 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 用.
辨别以下观点:
• 1)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 2)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 的影响 • 3)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 4)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和社 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框 体味文化
讨论:
• 1、从地点上看,这几幅图片有 何特点? • 2、从时间上看,这几幅图片有 何特点?
云南沧源新时期时代太阳神巫祝岩画,画中 间手持弓箭的是太阳神,旁边头戴长羽冠饰、 手举弓箭的当为对着太阳祭祀舞蹈的巫祝。
课 室 文 化
芭蕾舞
杂技 合唱
变脸
巡逻兵飞行表演队
雅尔音乐会
个人成长的 催化剂
• 3〉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 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 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 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 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 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她必将成 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 精神力量.

1.1体味文化(共38张PPT)

1.1体味文化(共38张PPT)

思考: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注意点:
1.正确理解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 先进文化
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具有两重性 落后、腐朽文化 对社会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先进文化
塑造人,促进人的发展 阻碍人的发展,把人的活动 引向歧途
文化
落后、腐朽文化
我们怎么办?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防止腐朽文化的侵蚀
归纳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月 舟 家
鱼 鸟

思考:
我们许多 同胞到底缺什 么?应该怎样 解决?
归纳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 “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的文化会把 人们引向歧 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 途 争?
2〉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中译本出版。青年 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 说:“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 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 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周恩来、朱德、刘 少奇、邓小平等。 • 结合材料1〉、2〉讨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何影 响?
妈 祖 文 化
书 画 文 化
莆仙文化
祈 梦 文 化 宗 教 文 化
莆仙文化
根 木 雕 艺 术
平 潭 贝 雕
寿 山 石 雕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惠 安 石 雕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
无处不在(空间),无时不在(时间)

1.1体味文化(共29张PPT)

1.1体味文化(共29张PPT)

8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 六大报告强调: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 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c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 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 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 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 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3、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 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甲骨文
简 牍
纸书
电子书
第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理解文化的内涵 第一,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 的产物。(社会性)
第二,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后天性)
第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载体离不开物质载体。(间接性)
我们所指文化的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文化即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B、纯粹“自然”的东西也可称之为文化 C、人类社会出现之前,文化就已经产生 了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5.我国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 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 精神,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里的航天精神是( ) ①文化 ②自发形成的 ③人类社会特有 的现象 ④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体味文化(1)2PPT课件

体味文化(1)2PPT课件

是什么 文化概念的界定

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


为什么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怎么看 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怎么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 :当代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 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 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 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 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我们还 是从一些文化现象说起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归纳二: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 “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归纳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
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作用)

1.1 体味文化(共19张PPT)

1.1 体味文化(共19张PPT)
于举手投足之间。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 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甲骨文
简 牍
纸书
电子书
归纳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特点
其一,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 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 西不能称为文化。 其二,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 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逐步培养出 来的。
—— 著名作家 钱钟书
各抒己见
我们学校开展的“语 文文化节”就是文化。
我觉得“纯自然的 东西”也是一种文 化!
你同意他们谁的观点?为什么?请 说说你对文化的理解。
归纳:“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 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
其三,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 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探究共享
案例一:当汶川地震、举国神伤之时,文化成为灾区军民赖以 生存、斗争的精神食粮:一台晚会《爱的奉献》,49个国家 和地区争相播放,创造了5.5亿的国内收视纪录,现场募得 15.1亿元的善款…… 案例二:犹太民族亡国近2000年,1948年才立国,2000年的 亡国历程中她的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一般而言,一个民族如 果亡国2000年,这个民族早就被别的民族同化了,但是犹太 民族为什么在亡国2000年后还能复国,还能成立以色列国呢? 因为她的文化、她的信仰没有消亡,他们民族的文化被保留了 下来,于是他们就有了凝聚力,有了复国的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3优质课件:1.1 体味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3优质课件:1.1 体味文化

[名师点拨] 1.文化是什么
(1)对文化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 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者人们受 教育的活动。“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非广义文化,也非狭义文化。 (2)“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产品。从内容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也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形式看,文化包括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现象,也包括 进行上述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文化活动过程;从表现看,文化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3)判断一种现象是否是文化,一是要看它是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否是由人所 创造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二是看它是否是人们的精神活动或精神 产品,纯粹的物质产品不是文化。 (4)区分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主要是看它是否带有阶级性质。 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带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没有阶级性。
(1)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 无时不在 。 (2)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 无处不在 。 2.文化特色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 文化环境。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各自 特有 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2)内容 ①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等。 ②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 技术 、语言和 文字 等。
小提示:(1)文化的力量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与文明是不同的。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 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简单来说,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

思想政治③必修1.1《体味文化》PPT课件

思想政治③必修1.1《体味文化》PPT课件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一、导入新课
钱钟书说过:“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 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 真正内涵,的确是一言难尽。本课就此提出问题, 来探究究竟什么是“文化”?
二、新课讲授
(一)文化“万花筒”
四、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 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政治 现象、经济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 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民族、 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 涵义以及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谁 更 有 文 化
4.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 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 迹的反映。 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 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 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 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 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 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 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1)人的文化素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 成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 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 活、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 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 得和享用文化。 (2)人的文化素养表现在日常言行中。
1.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由于文化设施的不断完 善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人民都有机会欣赏 高水平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明的阶级性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区域性
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 第一,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 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文化(如交换、分配); 第三,纯粹“自然”的东西是不是文化?
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 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 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 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 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结提论问::1.张文家化界是的人山是类文社化会吗特?有将的这现些山象开,辟是成人旅们社 会游 什实区么践或区的拍 别产摄 ?物成。艺(术相作对品于能自称得然上而文言化)吗?两者有
这么“年这 对出文和两 我现化稚个 们差”气镜 提异?未头 高,人脱中 文是们的, 化先的学西 素天文生装 养形化,革 有成素谁履 何的养更的 启吗为有男 示?什 青 文化的特点之二: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
思考:文化是什么?
合作探究
• 小组讨论前置作业【析文化】、【议文化】, 要求:
• (1)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力量(影响) • (2)讨论高效,脱稿展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组成: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文化是一种素养 4、精神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 可以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learning and using, the courseware is freely edited after downloading
自然现象: (1) (2) 经济现象: (8) (9) 政治现象: (10) 理解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1:3)
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三、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影响。
复习提问
“当代国际社会”(第四单元)相关原理
• 1、主权国家的地位、构成要素、权力、义务。 • 2、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 • 3、联合国的地位、宗旨、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 4、国家利益相关原理 • 5、时代主题 • 6、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 7、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 8、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
音乐
小品
舞蹈 影视
图腾崇拜
信息高速公路
社 区 文 化
校园文化
企 业
网 络




这几幅图片表现有什么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一、文化万花筒
⑴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艺术、科学 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⑵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⑶文化特色: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 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 “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文化的特点之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
(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影响 理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 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的、没落的文化则对个人成 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本课小结】
一、文化万花筒
体 味 二、文化是什么 文 化
三、文化的力量
1、形式多种多样 2、现象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3、各具特色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 第一单元 是什么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

般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中 第三单元 怎么看 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 第四单元 怎么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 :当代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练一练: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3)(4)(5)(6)(7)(11)(12 )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9)乡镇企业 (10)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11) 苏州园林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 统治机器
活动,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是什么?
1、内涵:
2、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并非与生俱来.人们在社 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 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