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第五章《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第六章《调查与报告》: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4. 第七章《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实践成果的质量,如调查报告、制作作品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第四章《探索与发现》第二课时:第五章《设计与制作》第三课时:第六章《调查与报告》第四课时:第七章《综合实践活动》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六、教学策略1.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改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综合实践教学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增强对社区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社区基本情况调查。
2. 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社区调查。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调查问卷、社区地图、调查报告模板等。
2. 学生准备:分组,每组准备一个调查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调查主题,如社区环境、社区设施、社区文化等。
二、社区调查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制定调查计划。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团队合作与沟通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调查结果。
2.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调查成果,其他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撰写调查报告1.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2. 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报告,包括报告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
3. 学生互评报告,提出修改意见。
五、展示与交流1.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分享调查成果。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实践活动。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本次实践活动,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与沟通方面的表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调查报告整理成册,作为班级资料。
2. 学生可以将调查成果向社区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走进社区,了解社会”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目的,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
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第三章“身边的科学”第二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蒸发的基本概念,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蒸发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棒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蒸发的现象(如湿衣服晾干、水杯里的水逐渐减少等),引导学生思考蒸发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蒸发的基本概念。
(2)介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风速、表面积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湿衣服晾干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受蒸发影响的现象。
(2)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提高生活品质。
5. 实验探究(4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 内容:(1)蒸发的基本概念。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风速、表面积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夏天湿衣服晾干得更快。
(2)思考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为家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答案:(1)夏天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小,有利于蒸发,所以湿衣服晾干得更快。
(2)例如:在夏天,可以将衣物晾晒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提高蒸发速度。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最新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教材第二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
(2)讲解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
(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 实践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究。
(2)学生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
2. 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普场馆、参加科技竞赛等,拓宽科学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活动主题:走进自然,关注生态环境2. 活动目标: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3. 活动内容: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调查地点,收集相关资料。
2. 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活动主题。
3. 分组讨论: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提出今后关注的重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汇报等环节的表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2. 辅助材料:生态环境调查表、实践活动报告模板等3. 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生态环境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课前准备(1课时)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调查地点,收集相关资料。
2. 第二步:课堂导入(1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活动主题。
3. 第三步:分组讨论(2课时)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 第四步:总结提升(1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提出今后关注的重点。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最新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识别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杠杆、滑轮、轮轴等)、实验器材。
2. 学具:尺子、剪刀、绳子、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a. 讲解杠杆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b. 讲解滑轮和轮轴原理,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
b.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键步骤。
5. 随堂练习:a. 设计具有实际生活背景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2. 内容:a. 杠杆原理b. 滑轮和轮轴原理c.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3个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实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b. 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用工具,并简要说明其功能。
2. 答案:a. 示例:剪刀、开瓶器、自行车把手。
工作原理分别为:杠杆原理、杠杆原理、轮轴原理。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例题讲解,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明显提高。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第一章:走进大自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自然之美,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欣赏:组织学生走进公园、山区、海滩等地,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眼光。
2. 自然生态保护: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3. 野外生存技能:学习简单的野外生存技能,如野外求生、辨别方向等。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景观考察,让学生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 开展自然生态保护讲座,邀请专家讲解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方法。
3. 举行野外生存技能比赛,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
四、作业与评价:1. 学生完成自然景观考察报告,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探索科学奥秘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2.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实验:学习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浮力、杠杆等。
2. 化学实验: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酸碱中和、氧气制取等。
3. 生物观察:观察植物、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生命现象。
三、教学活动:1. 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2. 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安全操作、观察现象的能力。
3. 组织生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奥秘。
四、作业与评价:第三章:传承中华美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美德,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
3. 提高学生沟通协调、表达演讲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学习: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成语、故事等,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2. 美德实践:开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美德素养。
3. 演讲与沟通:学习演讲技巧,培养自信、善于表达的能力。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完整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5章节《探索与实践:光的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镜子、透镜等,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3. 实践探究:b. 例题讲解:针对实验现象,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c.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应用:分析生活中光的传播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原理2. 光的反射、折射现象3. 光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活中光的传播现象。
b. 分析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c. 探讨光的传播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2. 答案:a. 例如:镜子、透镜等。
b. 例如:眼镜、投影仪等。
c. 例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光的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光学小制作,如制作简易望远镜、显微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拓宽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综合教案第一章:网络素养与网络安全1.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3. 培养正确的网络素养,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1.2 教学内容1. 网络的起源和发展;2. 网络的基本功能和用途;3. 网络安全知识,如病毒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4. 网络素养的培养,如合理使用网络、辨别信息真伪等。
1.3 教学活动1. 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案例分析,了解网络安全事件及其影响;3.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网络素养和保护个人信息;第二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1 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 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2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2. 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4. 环保活动和实践,如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等。
2.3 教学活动1. 讲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2. 案例分析,了解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及其意义;3.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和可持续发展;4. 课后作业,制定一个个人环保行动计划。
第三章:法治意识与公民责任3.1 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2. 提高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3. 培养公民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3.2 教学内容1. 法律法规的种类和作用;2. 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如尊重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等;3. 公民责任感的培养,如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等;4. 法律案例分析,了解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3.3 教学活动1. 讲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作用;2. 案例分析,了解法治意识淡薄导致的后果;3.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法治意识和履行公民责任;第四章:心理健康与人际沟通4.1 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2. 心理调适的方法,如情绪管理、压力缓解等;3. 人际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4. 心理健康与人际沟通的关系。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探索光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尺、激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面镜子、一个透明塑料尺、一个激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光的传播现象,并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特点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传播现象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2)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路图。
2. 答案(1)生活中光现象的解释:天空是蓝色的,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阳光中的蓝色光的散射作用更强。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路图如下:空气入射光线↓∠i││││∠r水中折射光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传播特点及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深入了解光学知识,为学习下一节课“光的折射”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例题讲解:生活中的光现象解释。
3. 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光现象分享。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完整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探索与发现》,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方法”;第二节“实践活动案例解析”;第三节“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掌握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会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重点:实践活动意义的理解,案例分析,实践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实践活动教材、笔记本、实践活动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实践活动图片,引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新课讲解:(1)介绍实践活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活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的技巧。
3. 案例分析:(1)呈现实践活动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关键因素。
4. 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1)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方案。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现场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巩固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实践活动的意义2. 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3. 案例分析4. 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方案,并说明实施步骤。
2. 答案:(2)实践活动方案: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创意的实践活动,明确实施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2)组织实践活动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2. 案例分析3. 作业设计一、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1. 确保活动目标明确:实践活动应围绕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走进科学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探索光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的基本原理,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源(手电筒)、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三角板、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手电筒照射在墙面上的光线,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特点,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1)光的直线传播: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3)光的折射:介绍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生活中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6. 实验操作(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 实验结果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品教案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力的作用”,第二节“简单机械”,第三节“能量转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2. 认识简单机械,了解其工作原理,学会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能量转换的原理,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测量,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能量转换的应用。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的使用,能量转换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杠杆,滑轮,斜面,电能转换器。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如拉门、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定义,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讲解其工作原理。
(3)能量转换:以电能转换为实例,讲解能量转换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测量力的大小: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
(2)简单机械应用:分组讨论并设计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能量转换实践:分组进行电能转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简单机械分类:杠杆、滑轮、斜面等。
原理:利用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改变。
3. 能量转换原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实例: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2)简单机械应用:设计一个利用杠杆原理的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能量转换:观察家中电器的工作,分析其能量转换过程。
2. 答案:(1)记录测量结果,计算平均值。
(2)根据杠杆原理,计算力臂和力的大小。
(3)列出能量转换的方程式,计算能量转换效率。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精彩教案完整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精彩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八章“探索与实践”,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生活中的科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与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记录本、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2.1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2 科学探究方法:讲解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学探究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2. 内容:2.1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2 科学探究方法2.3 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1.2 结合所学科学探究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2. 答案:2.1 作业题目1的答案示例:观察楼梯扶手上的细菌,通过洗手前后对比,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2 作业题目2的答案示例: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探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2.1 邀请科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一、实践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加深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解和兴趣;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1.生物学实践:种植观察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步骤:1)种植观察: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观察种子发芽、生长和开花的过程。
记录观察结果和观察时间。
2)讨论:学生根据记录的观察结果,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光合作用的作用。
3)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包括观察结果、实验步骤和结论。
2.物理学实践:电路搭建教学目标: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阻的作用。
教学步骤:1)电路搭建:学生们按照老师提供的材料和电路图,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流的流动。
2)讨论:学生们讨论电路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电流的流动情况。
3)实验报告:学生们根据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包括电路图、搭建过程和观察结果。
3.化学学实践:化学实验教学目标:通过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化学反应和学习实验方法。
教学步骤:1)化学实验: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和结果。
2)讨论:学生们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3)实验报告:学生们根据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观察结果和反应原理。
4.地理学实践:地图绘制教学目标:通过绘制地图,学习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步骤:1)地图绘制:学生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原始数据,用图纸、标尺和绘图工具绘制地图。
2)讨论:学生们讨论地图的绘制过程和注意事项。
3)实验报告:学生们根据绘制的地图,撰写实验报告,包括绘图过程、结果和分析。
三、实践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实践活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3.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经验,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术写作能力。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身边科学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活动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4-6人。
2.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四、活动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魔法师的消失、水的魔法等。
2. 探索: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尝试找出身边的科学现象,例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3. 分享:每组学生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分享给其他组,大家互相交流和讨论。
4.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并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学生分享和讨论的科学现象的准确性和深度。
3. 学生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六、活动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例如阅读科学书籍、观看科学视频、参加科学讲座等。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探索更多身边的科学现象。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规程和注意事项,防止意外发生。
2. 使用实验器材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八、教学资源:1. 科学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等。
2. 科学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支持。
3. 网络资源:科学网站、视频、实验教学资源等。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十、学生作业:2. 学生可以绘制科学手抄报,展示他们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思考。
十一、家长沟通与合作:1.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议、电话或邮件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鼓励家长参与活动,例如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或分享相关的科学知识。
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6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理论活动教案〔精选6篇〕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理论活动教案〔精选6篇〕(篇一)1.什么是老实?老实有什么重要性?〔1〕老实是做人的根本原那么,是美妙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根底。
老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张其辞,不文过饰非。
老实的人对自己是老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
老实的人对别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践守诺言。
〔2〕只有在一颗老实的心中才可以生长出仁慈、正直、英勇、谦逊;只有一个老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只有老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根底,获得坚实的人生业绩;只有人人老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2.谎话的根及危害是什么?〔1〕在我们的生活中,谎话并不鲜见。
各种谎话背后总是有着利益、面子等缘由。
有的人认为,扯谎是人难以防止的缺点,撒点小谎,也无伤大雅。
其实,谎话往往像身体上的溃疡,它会从小处向大处扩展。
〔2〕扯谎带来的暂时利益污染了人格,使心灵变得晦暗。
谎话败露的同时是信誉的丧失,友谊的毁坏。
人一旦扯谎成性,最终将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3.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是什么?〔1〕学会老实做人,就要懂得承诺的重要性。
俗话说,一诺____,形容承诺的道德分量之重。
无论对大事还是对小事,你的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
每一个小小的诺言的兑现,都是你人生信誉大厦的一块石子。
一个人的信誉是靠始终一贯的老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每一个承诺。
〔2〕没有才能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决不能去承诺。
4.怎样区分老实、隐私与“好心的谎话”?老实是回绝谎话,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
我们有权保存自己的隐私,也应该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话。
不分场合和对象,将不适当的话和盘托出,即使说的是真话,那也不是老实的要求,而只能被视为愚蠢。
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优质教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学会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实验设计原则,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个简单实验题目,现场演示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讲解数据分析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探究步骤进行,并完成实验报告。
5. 小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师点评各组实验设计和报告,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基本方法2. 实验设计原则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关于光传播实验。
答案:实验设计应包括光源、传播介质、观察现象等,如使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折射现象。
2. 作业题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参加科学竞赛,提高自身能力。
同时,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研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二、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三、随堂练习设计与实施四、作业设计针对性和拓展性五、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在本次教学中,我深知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是学生难以掌握部分。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生物多样性,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种类。
(二)新课讲解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强调生物种类、遗传差异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重要性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包括维持生态平衡、提供食物、药物等资源、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3.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实践活动1. 观察植物组织学生到校园内或公园进行植物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
2. 植物标本制作学生分组进行植物标本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 生态调查学生分组进行生态调查,了解校园内或公园的生态系统状况。
(四)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实验材料:土壤、植物、昆虫等。
3. 实验步骤:(1)收集土壤、植物、昆虫等实验材料;(2)观察并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种类等;(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2. 学生分享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完成植物标本制作。
2. 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的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探究,使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精彩教案完整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精彩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主题:制作传统节日手工艺品2.实践项目:制作灯笼、剪纸、中国结、糖画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灯笼、剪纸、中国结、糖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的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手工艺品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
(二)实践项目一:制作灯笼1.教师讲解灯笼的起源、制作材料和步骤。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灯笼样式,按照步骤进行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完成灯笼制作,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三)实践项目二:剪纸1.教师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剪纸主题,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完成剪纸作品,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四)实践项目三:中国结1.教师讲解中国结的起源、制作材料和步骤。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中国结样式,按照步骤进行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完成中国结制作,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五)实践项目四:糖画1.教师讲解糖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糖画图案,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完成糖画制作,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1.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下次实践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包括灯笼、剪纸、中国结、糖画等作品的完成度、创意和美观度。
2.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包括组内分工、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
3.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综合实践课教案备课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为了塑造学生的完美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特制定以下活动计划:活动宗旨:1、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2、活动的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考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生动活泼的发展.具体要求:1、重视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的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及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当作选择行动的主体和责任的主体来看待.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生要主体实践亲身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活动.3、注重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应用和验证已有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以有学科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 、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互相交流.主要形式:社会考察、讨论分析、模拟会议、角色扮演、社会访谈.总之,以上仅仅是个计划,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勇于探究,争取使我年级综合实践实现新的突破.第一课SARS与公共卫生2002年12月,我国XX地区出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此后SARS在、XX、XX、XX等地迅速漫延。
SARS一经出现,就表现出极强的传染性,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敌人,抗击SARS成为一场全国性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世界X围内,SARS这种传染病也在泰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出现患者或疑似患者,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SARS为什么具有那么强的传染性?人类能否最终战胜SARS?SARS的流行给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SARS与公共卫生”调查研究吧!活动一了解SARS自SARS发生流行以来,不少人对之一度感到恐惧,一时间,大街上、公交车上戴口罩的人多了,医院、药店里板蓝根卖空了,商场里的醋也卖得格外快了。
部分农村甚至出现了烧香、放炮、烧纸驱邪防SARS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这种疾病究竟能否防治?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SARS。
□活动准备1、以自愿寻找合作伙伴为主,成立调查小组,每组4—6人。
2、教师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做好组员的合理搭配。
3、各组选出小组长。
4、各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本组的调查主题。
5、各组小组长代表本组反馈本组确定的调查主题。
6、老师就反馈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定主题的基础上,就下列几个应调查的主题予以调整。
(1)什么是SARS?(2)SARS有什么症状?(3)SARS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4)SARS为什么具有那么强的传染性,预防诊治SARS的方法有哪些?(5)面对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如何处理?□活动过程1、根据自己和调查主题,以组为单位,通过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方式,分别去调查、了解,然后整理出有价值的文字报告。
2、围绕各组的调查主题材,小组长代表本组做交流发言,达到资源共享。
3、围绕各组的调查活动,各小组可讲一次奇遇、一个有趣的发现,以供全班同学娱乐、享受,及为今后的调查活动提供经验或帮助。
4、教师对调查活动做总结评价。
□活动小结通过调查、交流、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课外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了解了有关SARS的基本常识。
SARS虽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给人类健康与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非不可防治。
第二课零花钱的学问消费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一个人追求和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方式,直接影响到他能否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商品意识日益向学生的日常渗透,我们与社会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升入中学后,不少同学手头有了零花钱,零花钱可供自主使用,就意味着有了一定的消费支配权。
钱虽不多,但仔细分析一下,从同学们使用零花钱不同的主式却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消费观念甚至是生活态度。
就让我们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入手,共同来研究一下小事中的大问题吧。
活动一调查与研究:零花钱使用面面观□活动准备1、集体讨论:我们想要了解关于中学生使用零花钱的哪些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扩大调查了解的X围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筛选。
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零花钱来自何方。
(2)零花钱流向何方。
(3)同学们手中到底有多少零花钱。
(4)家长希望孩子用零花钱做什么。
(5)中学生偏爱的消费品类型是什么。
(6)中学生消费档次分布如何。
2、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就不同的调查主题结成活动小组,每组4—5人为宜。
教师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小组讨论:针对调查主题,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能够获得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
要打开思路,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如:查阅文献资料、上网查询,做访谈,问卷调查等等。
□活动过程1、小组研讨,根据大家的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印制调查表、问卷,准备好调查记录工具。
2、根据调查方案,走向社会,展开调查。
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组长注意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3、将调查结果汇集整理,文字资料分类处理;数据加以统计,制成图表;音像资料进行编辑。
4、小组讨论:本组调查主题的现实状况如何,从而引发了组内同学的哪些思考,大家是怎么认识这些问题的。
讨论时注意记录,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5、班内进行成果交流展示,资源共享。
□活动小结通过调查,同学们了解了同龄人使用零花钱的现实状况,并初步研究了中学生的零花钱使用流向、消费趋势、消费档次分布、偏爱的消费品类型及两代人消费观差异等一些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查询信息、设计问卷、搜集整理资料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同时,在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分工合作意识格团队精神。
第三课连接友谊之环生活在社会中,人总难免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可见交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可算是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交往,人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由此使人逐步发展,逐渐成熟。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情感成分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回顾过去,经过一年的相互交往,班里不少同学已经结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今后的两年初中生活里,还需要我们彼此携手共同度过。
为此,请大家共同参加如下的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大家一年来相互了解的程度,经便进一步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活动一让我们都成为好朋友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制作一个特殊的彩链,彩链上的一个环象征着我们当中的一位同学,连接好的彩链象征我们这个集体。
制作时,同学们一个个上来从纸箱内摸一X纸带做成与彩链相连的彩环。
不过在连接彩链之前,你要在不讲出纸带上标明的同学XX的前提下,用友善而精确的语言或表演,向大家介绍出这个彩环象征的是哪位同学,然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但不许重复。
最佳介绍可获得“创意奖”,最佳补充可获得“发现奖”。
注意:如果你摸到的是写有自己XX的彩带,请你把它放回纸箱,然后重新摸。
□活动准备1、发言准备注意观察全班每一个同学,寻找他们的特长或明显特征,要求能在一分钟之内用语言或表演准确地向大家介绍你的一位同学,并求得大家的认同。
2、环境布置在教室内把课桌椅围成一圈,教室中间放一纸箱。
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明主题,上方设置几个小钩准备悬挂彩链,四周适当进行布置以烘托气氛。
3、物质准备按班级人数为每个人准备一X彩色的纸带,在每个纸带背面注明一个同学的XX或标记,然后统一放在一个大纸箱内,再准备一瓶胶水备用。
选择几首歌唱友谊的歌曲和适当奖品。
□活动过程1、全班同学在主持人的调度下按顺序走到纸箱前担当介绍人。
2、介绍人首先在纸箱里摸彩带,然后按活动要求介绍彩带上标注的同学的情况。
3、介绍人介绍完情况后,在场同学可以申请补充,甚至修改。
当介绍人的介绍被大家认同时,被介绍人应礼貌地向大家示意,大家可以鼓掌通过和祝贺。
4、介绍人将彩环粘连到彩环链上,然后退出。
当介绍人的介绍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5、主持人发表结束语(1)对同学们在介绍中表现出的对班集体建设的关心程度进行评价。
(2)对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进行评价、指导。
(3)对今后班集体建设,特别是同学间的友情投入提出积极建议。
□活动小结1、根据发言(表演)情况,评出发现奖(倾听好,能认真了解所需的信息)和创意奖(表述好,积极地展示他人的风采),以鼓励同学平时多多了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
2、友谊之树需要大家辛勤维护才能常绿,希望大家经常自省,看看自己友谊投入和状况如何。
第四课相处的艺术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交往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当以相互对等或基本对等的亲近感情为基础。
这是以理性作为指导,既有人格的共鸣,也有剧烈的冲突,体现为在共同学习过程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尊重对方但不迁就对方的过程。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或是为了赢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好感,就放弃了原则。
以这种方式与别人相处交往,最终的结果只会使自己失望。
真正的朋友,最喜欢你给予他们真正的、有实效的东西,最喜欢对等的、亲切的沟通方式。
活动一学会倾听如果我们想要说的比想要听的还多,就应该有两X嘴巴而只有一只耳朵。
事实上,“上帝”却分配给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了一X嘴。
大概是要我们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吧。
人类沟通主要通过两种语言,一种是公开的语言——说话;另一种是沉默的语言——倾听,而交流往往就是从“听”开始的。
倾听,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常常只注意说,而忽视了听;即便在听的时候,也只注重听的内容,而忽略了听的过程。
能够认真聆听别人说话,不仅仅是一种理解的尊重,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支持。
善于倾听是一种良好的素质,是人与人和谐交往的第一步。
□活动准备1、班级同学分成小组,每组4—6人。
2、每组成员注意观察本班同学听课以及任课教师倾听学生问题时的表现。
3、各组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各种倾听行为。
如父母倾听你说话、民警倾听群众的诉说、与会者倾听领导的讲话,等等。
4、组内讨论:合格的倾听行为是怎样的?不合格的倾听行为有哪些?□活动过程1、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到讲台上讲述一件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讲述时间在1分钟左右)。
2、由讲述者对刚才同学们的倾听表现做一个评价,评述一下哪些同不的表现符合合格听众的标准。
3、各组将本组观察到的种种不好的听众表现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也可以对大家讲述自己曾有过和一些倾听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