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
《别舍弟宗一》赏析
《别舍弟宗一》赏析诗歌原文: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诗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苏轼在其《评韩柳诗》中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中也称“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
足见柳宗元诗文成就之高。
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什么题材的诗歌,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高超的艺术价值。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本诗文《别舍弟宗一》为叙事抒情诗,兼具其叙事诗、抒情诗两种特色。
本诗歌是一首送别诗,写在唐元和十一年春,因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兄弟离别之时而作此诗。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一表与舍弟离别亲情,二抒发诗人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歌平仄分析: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本诗歌为典型的七言律诗,平仄符合规则。
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an”韵,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
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诗是首句用韵的。
诗文开篇点题,点明别离场景,描叙兄弟惜别之情。
“零落残魂”说诗人内心因长期的贬谪生活而备受折磨,已成“残魂”,如今这副“残魂”又要与舍弟离别,更是加倍黯然神伤。
“双垂别泪越江边”: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离别之情、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精选十篇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精选十篇篇1:《别舍弟宗一》柳宗元柳宗元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宗元诗鉴赏:元和十一年( 816 )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
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
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
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容易相聚,现在又要远别,使他更加黯然神伤。
南朝江淹《别赋》中说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但此时作者的感伤实比江赋这二句还要更进一层。
这两句是总写,“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接着伤叹自身的贬谪身世:“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作者自永贞革新失败,不断遭受打击、迫害,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离京城长安约六千里,前后被贬僻荒正好十二个年头。
这两句排比、铺陈,对仗工整:“一身”,形象地说明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遭遇的历尽艰危。
“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 投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
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
五.六两句分写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迷漫,黑压压地如同泼墨,气氛郁闷难爱。
“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一色,景象空阔迷茫。
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界,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
结尾两句,写今后的相思之情。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相思梦”,彼此梦中思念。
“荆门郢树”,指柳宗一今后所居之地。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翻译赏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释:①韩醇《诂训柳集》卷四十二:“‘万死投荒十二年’,自永贞元年(805)乙酉至元和十一年(816)丙申也。
诗是年春作。
”宗一:宗元从弟,事不详。
②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③双:指宗元和宗一。
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
按柳州乃百越地。
”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六千里:《通典·州郡十四》:“(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
”极言贬所离京城之远。
唐时从柳州到长安有4245里。
⑤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
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
⑥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
柳州在桂岭南。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岭南道贺州》载有桂岭县:“桂岭在县东十五里。
”⑦荆、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百家注柳集》引孙汝听曰:“荆、郢,宗一将游之处。
”何焯《义门读书记》曰:“《韩非子》: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得相见,敏便于梦中往寻。
但行至半路即迷。
落句正用其意。
”翻译: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鉴赏:《别舍弟宗一》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
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春,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全篇诗情感人,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无间。
元和十一年(816)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别舍弟宗一》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别舍弟宗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释:①永贞元年(805) 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 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816) 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
柳州在桂岭南。
③荆、郢:古楚都,②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③双:指宗元和宗一。
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
按柳州乃百越地。
”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1.对于本诗的最后一联,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 ‘烟'字只当用‘边'字。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 分)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参考答案1、不同意这种观点。
(1 分)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
(1 分)“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1 分)暗示出今后兄弟二人欲见不易,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1 分)用“边”字既与首联重复,又肤浅无味,(1 分)注:答同意的,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3 分。
2 、(1)兄弟惜别,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写诗人在越江边送别兄弟,双双落泪,尽显离别的痛苦与不舍;(2)被贬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或答: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颔联写只身去国之远,蛮荒生活之久之难,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
离愁渐远渐无穷——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评析
摘要:柳宗元离别诗《别舍弟宗一》是柳宗元生平遭际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作者一反写诗时“清峭”传统,转为“忧愤”风格的转型作品。
在中唐时期离别诗发轫力普遍内敛,由言志到言情、由悲愤到空幽转变的时代特征下,柳宗元此诗却将国忧家恨,贬辛谪苦,离别情绪,共一刻而喷涌,将“离愁”表达的含蓄哀婉却不失风度。
此诗在柳宗元整个诗歌作品中有着典范意义,它成了柳公生平遭际乃至诗歌探索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对研究柳宗元的文学探索和心态活动等有典型作用,也对学界研究中唐诗歌有反哺折射之功效。
关键词:中唐诗;离别诗;《别舍弟宗一》;赏析中唐之诗,既不能”物情上达”文追盛唐,亦不能“王泽下流”犹如晚唐[1]。
因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犹如帝国落日而江河日下,“盛唐之音”日渐式微。
林庚形象称之为由“盛唐之音”到“盛唐远音”转换期。
所谓“悲莫悲兮生别离”,离别诗在唐朝发展空前。
“据统计《全唐诗》中有离别诗5000余首,涉及作者400多人。
清代学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收入的1900多首唐诗中亦有离别诗近300首,约占16%,《河岳英灵集》和《文苑英华》中离别诗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由此来看离别诗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是诗歌的重要主题和文人抒发心灵的主要对象。
但中唐离别诗和以前各代相比,又有着与众不同的时征:国势的衰颓使诗人的心态由外向转至内敛,使离别诗由言志变为言情。
这时期的离别诗已然不再雄健浪漫、自然飘逸,随之发展到悲愤、淡漠、凄清和空幽的抒情走向。
[3]宗白华总结说,“随着文人心态走向内敛,走向隐逸,初盛唐那种饱满的热情和壮大的胸襟已渐行渐远,他们有的只是细腻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灵,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4]作为中唐诗人的柳宗元,无疑受到中唐诗风的影响,并形成了他独特的“清峭”风格。
明胡应麟在论述子厚之诗时,把柳宗元和其他诗人比较时说,“靖节清而远,康乐清而丽,曲江清而澹,浩然清而旷,常建清而僻,王维清而秀,储光羲清而适,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徐昌谷清而朗,高子业清而婉。
别舍弟宗一
思考
请简析尾联表达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想象(以实写虚)、融情于景。作者写别 后以思念入梦,在梦中经常梦见弟弟去的 “郢”一带的烟树,(或在迷离恍惚的烟 树间与宗一相见),化实为虚,意境迷离 ,将思念之意表现得异常深切感人。
思考
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①兄弟之间的骨肉分离之情。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 ③荆、郢:古楚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
颈联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赏析其妙 处?
“桂岭瘴来云似墨”中,诗人用比喻写柳 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 征自己处境险恶。
“洞庭春尽水如天”,诗人用比喻写遥想 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 川阻隔,相见很难了。含蓄地表达了天涯 相隔兄弟别离之情。
②诗人被贬,政治上历尽磨难,屡屡失意 愁苦之情。 ③诗人长期流放在如此偏僻的“蛮荒”之 地,差点“万死”的愤懑与孤独。
思考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 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 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瘴”“云 ”“春”“水”“梦”“烟”等意象,表 达了凄侧、惆怅之情。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①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 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 烟。
①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 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 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春, 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 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
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
1诗歌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结合全诗,简析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1、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桂岭瘴来云似墨”中,诗人用比喻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洞庭春尽水如天”,诗人用比喻写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2、黯然的原因有:①兄弟之间的骨肉分离之情
②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政治屡屡失意愁苦之情
③诗人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差点“万死”的愤懑之情。
送别诗鉴赏之别舍弟宗一【唐】柳宗元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④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 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 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 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境迷 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 ‘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 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 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 字神远。”(《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 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 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 【简析】:
•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 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 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 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 得志的悲愤之情。
•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 间的骨肉情谊。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 描叙兄弟惜别之情。“越江”,即粤江, 这里是指柳江。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心 灵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 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加 倍黯然神伤。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 落泪,依依不舍。
•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 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 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 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 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 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 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 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 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 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一带的烟树。“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 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 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 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 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 用‘边’字。”
古诗词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17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8~19 两个小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②王安石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②和甫:王安石第王安礼,吴氏女子,王安石的长女,吴安持的妻子,古时女子出嫁后,从夫姓,称某氏。
18.下列对第一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零落”“春尽”等词语交代写作时间,即春尽时分或春夏之交。
B.颔联运用数词,对仗工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极富感染力。
C.诗人被贬南荒,处境险恶,而宗一将行经洞庭,也很难有美好前程。
D.尾联运用想象并融情于景,表明兄弟相隔两地,只能寄以相思之梦。
19.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 分)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1)黄庭坚的《登快阁》中“,”两句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后面的抒情言志作好了准备。
(2)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贾谊《过秦论》)(3)事不目见耳闻,,可乎?(苏轼《石钟山记》)(4)《离骚》中表明屈原生逢“三寅”吉祥之日的句子是“,”。
(5)柳永《望海潮》中聚焦西湖,打破时间界限,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花集中在一个画面中的句子是“,”。
四、(17 分)18.C19.相同点:都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深厚和骨肉分离时的伤感。
(2分)不同点:柳宗元同时还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愤懑愁苦之情。
(2分)王安石表达了对远方女儿的深深思念。
(2分)(意思对即可)20.(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2)皆明智而忠信(3)而臆断其有无(4)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5)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注:该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
《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C(错在“身在‘郢’地的宗一只能在梦中见到自己”,应是诗人只能在梦中梦见“郢”地的烟树以聊慰相思之苦)
2、“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瘴雾弥漫,天空乌云密布,如同泼墨,象征自己处境的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以比喻写出了洞庭湖一望无际、水天相连、水阔天长的景象,含蓄表达了山川阻隔、相见无期、相思绵长的愁苦。
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虚实相生,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
深圳南山区前海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深圳南山区前海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从弟宗直、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相继弃世。
柳宗一住了一段时间,约半年以后又要离开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
柳州在桂岭南。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
(1)下列各项对本首诗歌理解错误的是()A. 首联点明别离,描述兄弟惜别之情。
“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B. 颔联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既是对柳宗元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又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C. 颈联一写山,一写水,借景抒情,全在遥想宗一此去路途遥远,充满坎坷艰辛,表达出作者对舍弟此去的担忧关切之情。
D. 尾联运用想象,以虚写实。
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烟”字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都写到野步所见景色,但其特点不同:第一首诗是春景,第二首诗是的秋景。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拟人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1)生机盎然;萧瑟寒冷(2)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②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 816),此时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今广西柳州一带。
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1.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
(4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表达特色。
(4分)
1, 【答案】
1.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
2.想像(虚写),融情于景。
(2分)想像梦中会和舍弟相见,梦中出现的都是弟弟在郢地的景象,(1分)含蓄地表达了思念的悠长和情意的深浓,真切感人。
(1分)
【解析】
1.概括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结合“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题目“别舍弟宗一”可概括为“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
2.尾联运用了“想像(虚写),融情于景”,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再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赏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赏析《别舍弟宗一》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别舍弟宗一》赏析: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起势迅拔奇突,悲情无限,有极大的感染力。
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一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经不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其中自有贬谪之苦,孤寂之意。
此刻兄弟泣别,双双垂泪,虽为人之常情,却另有深意: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
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一抑一扬,蕴愁其中:由于桂岭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以后兄弟相见恐怕就非常不易了。
因而在这稍见亮色的描述中先笼罩了一层哀愁,十分巧妙地为尾联的表情达意伏下一笔。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
“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
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
古往今来,这“郢树烟”似的幻象使失意的迁客骚人趋之若鹜,常愿眠而不醒;但又让所有的失意者无一例外地大失所望。
这“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别舍弟宗一诗歌鉴赏试题
别舍弟宗一诗歌鉴赏试题
(1)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这首诗中,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答: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作者被贬谪远离家乡,与亲人分离,心中充满无尽的忧伤和悲痛;二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无奈,面对着荒芜的山野和艰难的生存环境,感到万念俱灰,前途渺茫。
(2)请简析尾联表达技巧及抒发的感情。
答:尾联“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后思念之情的描绘和抒发。
作者想象离别后自己在梦中也会一直思念着弟弟,而这种思念之情就像笼罩在荆门郢树间的烟雾一样,无法消散。
这种表达技巧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浓郁,同时也突显了作者对弟弟的深厚情谊和无尽思念。
诗歌《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颈联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鸟云密布,象征自已处境险恶。"洞庭春尽 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 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 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译文: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愿醒;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赏析: 此诗是柳宗元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间骨肉之
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首联写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
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 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
题: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1.审题。题于要求单一明确:赏析额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2.颔联中数量词有四:一身:孤独、困厄;
六干里:路途遥远; 万死:生存艰难,可死之遇多;
十二年:困苦时间长。 在漫长的时间、广袤的空间中,一己的孤单与痛苦 3.联系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数量词蕴含的深刻含义 答案:"一身"概括了诗人孤苦伶仃的凄惨现状,"万死"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 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从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 离之遥,"十二年"从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 撼,极富感染力。
2014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08: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
一、(2014届安徽省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8分)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
②绿蚁:一种美酒。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3届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四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小题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什么?诗歌首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5分)【小题2】诗歌第二联写得非常精妙传神,请赏析。
(6分)三、(2013届江苏苏锡常镇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小题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6分)四、(2013届山东实验中学四诊)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两题。
(8分)梦入关吴门梦故山韦庄赵嘏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
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4分)五、(2014届云南师大高三适应性月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别舍弟宗一诗词赏析
别舍弟宗一诗词赏析别舍弟宗一诗词赏析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
柳州在桂岭南。
③荆、郢:古楚都,(1)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4分)(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10、(1)颈联描绘了一幅凄惨迷蒙、辽阔苍茫的图景。
眼前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乌云密布,料想舍弟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碧于天。
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相生、融情于景等手法(任答两种即可),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的愁苦与对于迁谪的愤懑之情。
(2)柳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
“别离”之意,集中于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
(这是一道“哪些”类考题,需要寻找“那些”信息。
首联点题,直接抒发兄弟惜别之情。
颈联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渲染,既暗示自己环境之险恶,又遥寄骨肉之相思。
尾联则以“梦”中见郢树烟来表达恩亲之切。
)“迁谪”之情,集中于颔联,颈联主要以环境之险恶僻远来暗示。
颔联“万死”“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包藏着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
颈联“瘴来云似墨”与“春尽水如天”对比,体现“谴谪”。
)。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别舍弟宗一》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释:①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
柳州在桂岭南。
③荆、郢:古楚都,②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③双:指宗元和宗一。
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
按柳州乃百越地。
”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1.对于本诗的最后一联,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不同意这种观点。
(1分)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
(1分)“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1分)暗示出今后兄弟二人欲见不易,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1分)用“边”字既与首联重复,又肤浅无味,(1 分)注:答同意的,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3分。
2、(1) 兄弟惜别,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写诗人在越江边送别兄弟,双双落泪,尽显离别的痛苦与不舍;(2)被贬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或答: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颔联写只身去国之远,蛮荒生活之久之难,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别舍弟宗一》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释:①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
柳州在桂岭南。
③荆、郢:古楚都,②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③双:指宗元和宗一。
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
按柳州乃百越地。
”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1.对于本诗的最后一联,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不同意这种观点。
(1分)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
(1分)“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1分)暗示出今后兄弟二人欲见不易,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1分)用“边”字既与首联重复,又肤浅无味,(1 分)注:答同意的,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3分。
2、(1) 兄弟惜别,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写诗人在越江边送别兄弟,双双落泪,尽显离别的痛苦与不舍;(2)被贬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或答: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颔联写只身去国之远,蛮荒生活之久之难,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
(或:颈联“云似墨”一句,写出诗人被贬之地的险恶,也暗示诗人此时处境的险恶,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
)(3)兄弟之间的骨肉至情:尾联表明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从而体现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
(每点3分,情感1分,分析2分;答对2点即满分。
)二(1)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4分)(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3)诗歌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4)结合全诗,简析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5)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4分)(6)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颈联描绘了一幅凄惨迷蒙、辽阔苍茫的图景。
眼前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乌云密布,料想舍弟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碧于天。
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相生、融情于景等手法(任答两种即可),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的愁苦与对于迁谪的愤懑之情。
(2)柳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
“别离”之意,集中于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
(这是一道“哪些”类考题,需要寻找“那些”信息。
首联点题,直接抒发兄弟惜别之情。
颈联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渲染,既暗示自己环境之险恶,又遥寄骨肉之相思。
尾联则以“梦”中见郢树烟来表达恩亲之切。
)“迁谪”之情,集中于颔联,颈联主要以环境之险恶僻远来暗示。
颔联“万死”“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包藏着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
颈联“瘴来云似墨”与“春尽水如天”对比,体现“谴谪”。
)(3)、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桂岭瘴来云似墨”中,诗人用比喻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洞庭春尽水如天”,诗人用比喻写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4)、黯然的原因有:①兄弟之间的骨肉分离之情②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政治屡屡失意愁苦之情③诗人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差点“万死”的愤懑之情(5)“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 (2分)“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滴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1分)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1分)(意思对即可)(6)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器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
(2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侧、惆怅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7) 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2分)答①“云似墨”是说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②“水如天”是以洞庭水阔天长,相思绵长,相见很难。
(8) 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
(3分)答:抒发了与从弟弟的依依惜别之情。
表达特色:想象,融情于景,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
三:(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4分)(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什么妙处?(4分)(3)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是( ),诗眼是( )(4分)(4)请简析尾联表达技巧及抒发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4分)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
(2)(4分)前一比喻,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地险恶;后一比喻,形象描写了洞庭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相隔兄弟别离之情。
(3)送别诗、黯然。
理由:首联写自己身世飘零之时又遭逢兄弟离别,黯然神伤;颔联回忆自己被贬谪的经历,愤懑与愁苦;颈联写别后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令人伤感;尾联写今后寄以相思之梦,以表思念之苦。
四联句子无不跟“黯然”相关。
(4)表达特色:想象(化实为虚或以虚写实)、融情于景。
作者写别后以思念入梦,在梦中经常梦见弟弟去的“郢”一带的烟树,(或在迷离恍惚的烟树间与宗一相见),化实为虚,意境迷离,将思念之意表现得异常深切感人。
翻译: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简析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颔联叙写自己的政治遭遇,表现心中的不平和愤慨;颈联写景,用比兴手法把兄弟彼此的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尾联表明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只能寄以出现荆门烟树的相思梦。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无间,深得后世诗评家称赏。
【赏析】《别舍弟宗一》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
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春,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全篇诗情感人,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无间。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
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心灵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加倍黯然神伤。
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
“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
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昧。
宋代周紫芝曾在《竹被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
”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
一改‘边’字,肤浅无味。
”(《秋窗随笔》)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字神近。
”(《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理。
“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
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一二年之久。
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
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可能性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
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
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