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
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细节
1)称重法测定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 试样应平直,两端面垂直于试样轴线。测量试样长度Lt,准 确到±0.5%;
• 称试样质量m,准确到±0.5%;
• 测出或查出材料密度ρ ,准确到三位有效数字。按下式计
算原始截面积:
S0
m
Lt
1000
• 注:称重方法仅适用于具有恒定横截面的试样。
应变
二.拉伸试样
一)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 试样的形状与尺寸取决于要金属产品的形状与尺寸。 • 需要加工制样:压制坯、铸锭、无恒定截面的产品 • 不需加工制样:有恒定横截面的型材、棒材、线材
铸造试样(铸铁和铸造非铁合金) • 横截面的形状:圆形、矩形、多边形、环形,其他形状
经过机加工的试样
经过拉伸试验的试样
拉伸曲线
拉伸试验时测量的量是伸长和力,由这两个变量构成的关系
曲线(F-△L曲线)称为拉伸图,即拉伸曲线。
力—伸长曲线 F—ΔL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 R—e曲线
拉伸曲线各变形阶段
应力
c bd a
0
e f
• 比例变形阶段(oa); • 弹性变形阶段(ob); • 微塑性应变阶段(bc); • 屈服塑性变形阶段(cd); • 应变硬化阶段(de); • 局部缩颈变形断裂阶段(ef)。
5
两端平齐 GB50204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取样要求
序号 1
检验项目 重量偏差
取样数 量
5个/批
取样方法 两端平齐
试验方法 GB50204
2
力学
1个/批 GB 2975 GB/T 228
3
弯曲
2个/批
不同根盘条 GB/T2975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8-2002eqv ISO 6892:199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Metallic materials——Tensile test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发布GB/T228-2002目次前言ⅢISO前言Ⅳ1 范围12 引用标准13 原理14 定义15 符号和说明56 试样67 原始横截面积(So)的测定78 原始标距(Lo)标记79 试验设备的准确度710 试验要求811 断后伸长率(A)和断裂总伸长率(At)的测定812 最大力总伸长率(Agt)和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Ag)的测定913 屈服点延伸率(Ae)的测定914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1015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的测定1016 规定总延伸强度(Rt)的测定1117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的验证方法1118 抗拉强度(Rm)的测定1119 断面收缩率(Z)的测定1220 性能测定结果数值的修约1421 性能测定结果的准确度1422 试验结果处理1523 试验报告15附录A(标准的附录)厚度0.1mm~<3 mm薄板和薄带使用的试样类型16附录B(标准的附录)厚度等于或大于3mm板材和扁材以及直径或厚度等于或大于4mm线材、棒材和型材使用的试样型17附录C(标准的附表录)直径或厚度小于4mm线材、棒材和型材使作的试样类型20附录D(标准的附录)管材使用的试样类型21附录E(提示的附录)断后伸长率规定值低于5%的测定方法24附录F(提示的附录)移位方法测定断后伸长率24附录G(提示的附录)人工方法测定棒材、线材和条材等长产品的最大力总伸长率25附录H(提示的附录)逐步逼近方法测定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26附录I(提示的附录)卸力方法测定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0。
GBT228.1-2010_金属材料_拉伸试验第1部分_室温试验方法(东锦内部培训课件)PPT
屈服前的第1个峰值应力判为上屈服强度,不管其后的峰值 应力比它大或比它小; 屈服阶段中如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谷值应力,舍弃第1个 谷值应力不计,取其余谷值应力中最小值判为下屈服强度;
屈服阶段中呈现平台,平台应力判为下屈服强度;如呈现
多个而且后者高于前者的屈服平台,判第1个平台应力为下 屈服强度;
当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判定为FeH;
当指针出现多次回转,则不考虑第一次回转,而取其余这些 回转指示的最低力判定为FeL; 当只有一次回转,则其回转的最低力判定为FeL。
ReH和ReL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a)当材料呈现明显屈服状态时,相关产品标准应规定
或说明测定ReH或ReL或两者。当相关产品标准无明确
应力(MPa)
应力(MPa)
ReH ReL
ReL
0
延伸率(%)
0
延伸率(%)
应力(MPa)
应力(MPa)
ReH ReL
ReL
0
延伸率(%)
0
延伸率(%)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方法2:指针方法
采用指针方法测定ReH和 ReL时,在试验测定时要注视试验机
测力表盘指针的指示,按照定义判定上屈服力和下屈服力; 当指针首次停止转动保持恒定的力判定为FeL;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方法B:
如仅测定上屈服强度,试验时的弹性应力速率应在下表的规定范围 内,试验机夹头的分离速率应尽可能保持恒定。 如仅测定下屈服强度,在试样平行长度的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 0.00025/s~0.0025/s之间,并尽可能保持恒定。如不能直接调节这 一应变速率,应通过调节屈服即将开始前的应力速率来调整,在屈 服完成之前不再调节试验机的控制。 任何情况下,弹性范围内的应力速率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最大速率。 如在同一试验中测定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测定下屈服条件应 符合标准10.4.2.2的要求。
GBT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第1部分 室温试验方法(东锦内部培训课件)PPT
屈服前的第1个峰值应力判为上屈服强度,不管其后的峰值 应力比它大或比它小; 屈服阶段中如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谷值应力,舍弃第1个 谷值应力不计,取其余谷值应力中最小值判为下屈服强度;
屈服阶段中呈现平台,平台应力判为下屈服强度;如呈现
多个而且后者高于前者的屈服平台,判第1个平台应力为下 屈服强度;
b0
b
d0 D0 AWN △Lf
d D Ag 无 无
eLe
符号变化
GB/T 228-2010
GB/T 228-2002 无
定义 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
eLc
Vc
无
无 无 无 εP εt εr
横梁位移速率
应力速率 应力-延伸率曲线在给定试验时 刻的斜率 应力-延伸率曲线弹性部分的斜率 规定非比例延伸率 规定总延伸率 规定残余延伸率
R
m mE 无 无 无
引言
两种试验速率的控制方法。第一种方法A
为应变速率(包括横梁位移速率),第二种方法
B为应力速率。方法A旨在减小测量应变速率敏感
参数时试验速率的变化和减小试验结果的测量不 确定度。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标准中11、12条规定: 上屈服强度ReH可以从力-延伸曲线图或峰值力显示器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
试验速率要求
如果试验机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应该采用通过平行 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 eLc 即恒定的横梁位移速率。该速率应 依据标准中提出的公式(1)进行计算,应考虑试验机系统的 柔度,详见附录F。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
方法1:常规平行线方法
GBT228.1-2010室温拉伸
GB/T 228.1-2010
R R
0' 0
(a)
ε
0
0'
(b)
ε
力-延伸曲线的原点修正(0为真实原点)
GB/T 228.1-2010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
方法2:滞后环方法
滞后环方法适用于不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的材料测定规定塑 性延伸强度,对于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情况,不应采用此方 法,应采用“常规平行线方法”。因为具有弹性直线段情况 下采用了滞后环方法,会使测定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偏高, 原因在于滞后环方法是以卸力线和再次施力线的斜率的近似 平均斜率作为参照斜率,而这一平均斜率总是比首次施力的 直线斜率小。
曲线原点修正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拉伸曲线的原点可能需要修正。可以采用
各种方法修正曲线的原点。按照国际标准给出的方法:在曲线图上穿 过其斜率最接近于滞后环斜率的弹性上升部分,划一条平行于滞后环
所确定的直线的平行线,此平行线与延伸轴的交截点即为曲线的修正
原点。其他方法,例如将弹性上升段的走势反向延伸与延伸轴的交 截,交截点作为修正原点。
注:此规定仅仅适用于呈现明显屈服材料和不测定屈服点 延伸率的情况。
应力(MPa)
应力(MPa)
பைடு நூலகம்
ReH ReL
ReL
0
延伸率(%)
0
延伸率(%)
应力(MPa)
应力(MPa)
ReH ReL
ReL
0
延伸率(%)
0
延伸率(%)
GB/T 228.1-2010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卸力点的选择
在力降低开始点的塑性应变应略微高于规定的塑性延伸强度RP。较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相关值,并且绘制出拉伸曲线的应力应变曲线。
进一步理解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实验设备(1)试件:按《国标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的规定准备20#钢的圆形长比例拉伸试件,如下图(2)万能试验机:采用夹板式夹头,如下图(左)。
夹头有螺纹,形状图右所示。
试件被夹持部分相应也有螺纹。
试验时,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器绘制低碳钢的拉伸图。
(3)游标卡尺。
三、实验材料退火低碳钢在拉伸力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4个阶段。
1、弹性变形(1)弹性变形及其实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实质是金属原子间结合力抵抗外力的宏观表现。
(2)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的单位是达因每平方厘米。
“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总称,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等。
所以,“弹性模量”和“体积模量”是包含关系。
拉伸时εσ∙=E ,剪切时λτ∙=G(3) 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A F p p=δP F 与0A 分别为比例极限对应的实验力与试样的原始截面积。
0A F e e =δe F 与0A 分别为弹性极限对应的实验力与试样的原始截面积。
(4)弹性比功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可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其与弹性极限和最大弹性应变的关系如下:a——弹性比功;ζ——弹性极限;ε——最大弹性应变。
可见金属材料的弹性极限取决于其弹性模量和弹性极限。
由于弹性模量是组织不敏感性能,因此,对于一般金属材料,只有提高弹性极限的方法才能提高弹性比功。
金属材料的室温拉伸试验已修改
s01/2 若L0<15mm,采用非比例试样
• 平行长度 LC : LC ≥ Lo+ b0/2 ,仲裁试验: LC =Lo+2b0 • 过渡弧半径 r : r≥20mm • 不带头试样(宽度不大于20mm,不加工):L =50mm, L =L +3b
注:1、优先采用比例系数k=5.65的短比例试样。 若标距小于15mm,建议采用非比例试样。
2、如需要,厚度小于0.5mm的试样在其平行长度上可以带小凸耳以便 于装夹引伸计。上、下两凸耳宽度中心线间的距离为原始标距。
a0<3mm薄板比例试样
r 3.2
ao
bo
Lo Lc
Lt
• 原始宽度b0 :10、12.5、15、20mm
do
圆形截面比例试样
r 0.8
LL0 Lc Lt
• 原始直径 d0 :3、5、6、8、10、15、20、25,优先采用5、10、20mm • 原始标距 L0: L0≥15mm,短试样(优先) L0=5 d0 ,长试样L0=10 d0 • 平行长度 LC : LC ≥ Lo+ d0/2 ,仲裁试验: LC =Lo+2d0 • 试样总长度 Lt :取决于夹持方法,原则上Lt>Lc+4 d0 • 过渡圆半径 r : r≥0.75d0
GB/T 228-2002
尺寸公差 形状公差
±0.05
0.02
±0.06
0.03
±0.07
0.04
±0.09
0.04
±0.10
0.05
GBT228.1-2010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课件
(一)ReH和ReL的测定
•
• • • • •
•
1. 试验速率的选择
(1)A(应变速率控制的试验速率): 可选用下面两个范围之一: 范围1: 范围2:
e eL=0.00007s-1,相对误差±20% e eL=0.00025s-1,相对误差±20%(推荐)
应力速率/MPa/s
(2)B(应力速率控制的试验速率):
如仅测定上屈服强度,试验速率应恒定并保持在下表的规定范围内。
材料弹性模量E/MPa <150000 ≥150000
最小
2 6
最大
20 60
•
如仅测定下屈服强度,在试样平行长度的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 0.00025/s~0.0025/s之间,并尽可能保持恒定。
2. 试验方法的选择 (1)图解法
• 引伸计标距应≥1/2L0。引伸计不劣于1级 • 记录力-延伸曲线数据,直至超过屈服阶段 • 判定原则: – 屈服前的第一个峰值力为上屈服力,不管其后的峰值力 比它大或小。 – 屈服阶段中如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谷值力,舍去第一 个谷值力,取其余谷值力中之最小者判为下屈服力。如 只呈现一个下降谷值力,此谷值力判为下屈服力。 – 正确的判定结果应是下屈服力必定低于上屈服力。
6.断后伸长率(A):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Lu-Lo)与原始标距Lo
之比的百分率。 注:对于比例试样,若原始标距不为5.65So1/2(So为试样平行长度的 横截面积),符号A 应附以下角标说明所使用的比例系数,例如, A11.3表示原始标距为11.3So1/2的断后伸长率。
与(引伸计)有关术语的定义
•
•
k=11.3的试样称为长比例试样,其断后伸长率为A11.3
试验时,一般优先选用短比例试样,但要保证原始标距不小 于15mm,否则,建议选用长比例试样或其他类型试样。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的原理、定义、符号和说明、试样及其尺寸测量、试验设备、试验要求、性能测定、测定结果数值修约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
但对于小横截面尺寸的金属产品,例如金属箔,超细丝和毛细管等的拉伸试验需要协议。
2 环境要求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士5℃。
3 设备要求万能材料试验机应按照GB/T16825进行检验,并应为1级或优于1级准确度。
4 一般要求试样的形状与尺寸取决于要被试验的金属产品的形状与尺寸。
通常从产品、压制坯或铸锭切取样坯经机加工制成试样。
但具有恒定横截面的产品〔型材、棒材、线材等)和铸造试样(铸铁和铸造非铁合金)可以不经机加工而进行试验.试样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环形,特殊情况下可以为某些其他形状。
试样原始标距与原始横截面积有Lo=k So关系者称为比例试样。
国际上使用的比例系数k的值为5.65。
原始标距应不小于15 mm。
当试样横截面积太小,以致采用比例系数k 为5.65 的值不能符合这一最小标距要求时,可以采用较高的值(优先采用11.3的值)或采用非比例试样。
非比例试样其原始标距(Lo)与其原始横截面积(S。
)无关。
5 原始横截面积(S。
)的测定应根据测量的试样原始尺寸计算原始横截面积(也可以查相应技术规范),并至少保留4位有效数字。
6 原始标距(Lo)的标记应用小标记、细划线或细墨线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作标记。
对于比例试样,应将原始标距的计算值修约至最接近5mm的倍数,中间数值向较大一方修约。
原始标距的标记应准确到土1%。
如平行长度(Lo)比原始标距长许多,例如不经机加工的试样,可以标记一系列套叠的原始标距。
有时,可以在试样表面划一条平行于试样纵轴的线,并在此线上标记原始标距。
7 试验步骤7.1检查原材尺寸,在截取的相当长度原材上标明标距5.65So (相隔5mm的连续冲击点,计Lo)。
GBT_228-2002金属材料_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对于圆管横向矩形横截面试样,应在标距 的两端及中间三处测量宽度和厚度,取用 三处测得的最小横截面积。按照式A1计算 对于管段试样,应在其一端相互垂直方向 测量外径和四处壁厚,分别取其算术平均 值
管段试样、不带头的纵向或横向试样的原 始横截面积可以根据测量的试样长度、试 样质量和材料密度确定
14上屈服强度(ReH) 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14.1 呈现明显屈服(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 材料,相关产品标准应规定测定上屈服强 度或下屈服强度或两者。如未具体规定, 应测定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或下屈 服强度。按照定义4.9.2.1和4.9.2.2及采用 下列方法测定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9试验设备的准确度
试验机应按照GB/T 16825进行检验,并应为 1级 或优于 1级准确度。 引伸计的准确度级别应符合GB/T 12160的要求。 测定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屈服点延伸率、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规定总延伸强度、规定残 余延伸强度,以及规定残余延伸强度的验证试验, 应使用不劣于 1级准确度的引伸计;测定其他具 有较大延伸率的性能,例如抗拉强度、最大力总 延伸率和最大力非比例延伸率、断裂总伸长率, 以及断后伸长率,应使用不劣于 2级准确度的引 伸计。
16规定总延伸强度(Rt)的测定
16.1在力-延伸曲线图上,划一条平行于力 轴并与该轴的距离等效于规定总延伸率的 平行线,此平行线与曲线的交截点给出相 应于规定总延伸强度的力,此力除以试样 原始横截面积(S0)得到规定总延伸强度(见 图 4)。 16.2可以使用自动装置(例如微处理机等)或 自动测试系统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可以 不绘制力-延伸曲线图。
20性能测定结果数值的修约
试验测定的性能结果数值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 的要求进行修约。如未规定具体要求,应按照 表5的要求进行修约。修约的方法按照GB/T 817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的原理、定义、符号和说明、试样及其尺寸测量、试验设备、试验要求、性能测定、测定结果数值修约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
但对于小横截面尺寸的金属产品,例如金属箔,超细丝和毛细管等的拉伸试验需要协议。
2 环境要求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士5℃。
3 设备要求万能材料试验机应按照GB/T16825进行检验,并应为1级或优于1级准确度。
4 一般要求试样的形状与尺寸取决于要被试验的金属产品的形状与尺寸。
通常从产品、压制坯或铸锭切取样坯经机加工制成试样。
但具有恒定横截面的产品〔型材、棒材、线材等)和铸造试样(铸铁和铸造非铁合金)可以不经机加工而进行试验.试样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环形,特殊情况下可以为某些其他形状。
试样原始标距与原始横截面积有Lo=k关系者称为比例试样。
国际上使用的比例系数k的值为5.65。
原始标距应不小于15 mm。
当试样横截面积太小,以致采用比例系数k为5.65 的值不能符合这一最小标距要求时,可以采用较高的值(优先采用11.3的值)或采用非比例试样。
非比例试样其原始标距(Lo)与其原始横截面积(S。
)无关。
5 原始横截面积(S。
)的测定应根据测量的试样原始尺寸计算原始横截面积(也可以查相应技术规范),并至少保留4位有效数字。
6 原始标距(Lo)的标记应用小标记、细划线或细墨线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作标记。
对于比例试样,应将原始标距的计算值修约至最接近5mm的倍数,中间数值向较大一方修约。
原始标距的标记应准确到土1%。
如平行长度(Lo)比原始标距长许多,例如不经机加工的试样,可以标记一系列套叠的原始标距。
有时,可以在试样表面划一条平行于试样纵轴的线,并在此线上标记原始标距。
金属拉伸试验
(三)与应力有关的的术语
1.屈服强度 当金属材料呈现物理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达到塑性变形 而力不增加的区间。应区分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上屈服强度ReH:试样发生屈服并且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下屈服强度ReL: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效应时的最小应力。
2.规定延伸强度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塑性延伸等于规定的引伸计 标距百分率时对应的应力。 规定总延伸强度Rt:总延伸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 百分率时对应的应力。
(二)与伸长或延伸有关的术语 1.伸长率(只与试样原始标距长度L0有关) 断后伸长率A:试样拉断后,原始标距部分的伸长 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 A=(Lu-L0)/L0×100% 2.延伸率(只与引伸计标距Le有关) 屈服点延伸率Ae:试样自屈服开始到屈服阶段 结束之间,引伸计标距的延伸与引伸计标距之比 的百分率。 断裂总延伸率At:试样在断裂时刻,引伸计标距 的总延伸(弹性延伸+塑性延伸)与引伸计标距 之比的百分率。 …………
第六阶段 局部塑性变形阶段fg
在拉力的继续作用下,由于均匀塑性变形的强化能力 跟不上变形量,终于在某个截面上产生了局部的大量的塑性 变形,致使该截面积快速不断缩小,产生了缩颈现象,此时 虽然外力不断下降,但由于缩颈部位面积迅速减小,因此缩 颈处的实际应力仍在不断增长,缩颈部位的材料继续被拉长, 直至被拉断。出现局部塑性变形的开始点f所对应的力Fm为 试样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第五阶段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ef
屈服阶段结束之后,必须进一步增加外力才能使试样继续被拉长。 这一阶段中,金属变形具有另一种特点,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材料不断 被强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应变硬化。表现在拉伸图上就是ef段不断上升。 在此阶段中试样的某一部分产生了塑性变形,虽然这一部分截面积减小, 但变形强化阻止了塑性变化在此处的继续发展,此时由于力的传递使塑 性变形推移到试样的其他部位。这样,变形和强化交替进行,就使得试 样各部分产生了宏观上均匀的塑性变形。
GBT228.1-2010室温拉伸
上测得:定义为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值对应的应力。 下屈服强度ReL可以从力-延伸曲线图测定,定义为不
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值对应的应力。
GB/T 228.1-2010
Ag
无颈缩塑性伸长率
△Lf
无
断裂总延伸
eLe
无
应变速率
GB/T 228.1-2010
GB/T 228-2010
eLc
Vc
R
m
mE 无 无 无
符号变化
GB/T 228-2002
定义
无
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
无
横梁位移速率
无
应力速率
无
应力-延伸率曲线在给定试验时 刻的斜率
无
应力-延伸率曲线弹性部分的斜率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方法1:图解方法 应采用不劣于1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引伸计标距不小
于标距的一半: 应采用1级或优于1级准确度的试验机; 试验时,可以记录力-延伸曲线或力-位移曲线方式。
采用自动测定方法时,相应地采集力-延伸或力-位移数 据。
GB/T 228.1-2010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测定下屈服强度时,要排除”初始瞬时效应影响”。所谓初 始 瞬时效应是指从上屈服强度向下屈服强度过渡时发生的瞬时效 应,与试验机加力系统的柔度、试验速率、试样屈服特性和测 力系统惯性守恒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瞬时效应作评定是困难 的。定性地把从上屈服强度向下屈服过渡期间的第一个下降谷 区作为“初始瞬时效应”的影响区。为了避开该区影响,把第 1个 下降谷值应力排除不计后,取其之后的最小应力为下屈服强 度,只出现一个谷值情况,该谷值应力为下屈服强度。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标准培训讲稿GBT228-2010 - 副本
由于在拉伸试验中无论在加力或卸力期间应力和应变都保持单 值线性关系,因此试验材料的弹性模量是oa段的斜率。
用以下公式求得:
E=σ/ε
oa线段的a点是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的最高点,这点的应力叫 理论比例极限,超过a点,应力-应变则不再呈直线关系,即不再 符合虎克定律。比例极限的定义在理论上很有意义,它是材料从弹 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的,但很难准确地测定出来,因为从直线向 曲线转变的分界点与变形测量仪器的分辨力直接相关,仪器的分辨 力越高,对微小变形显示的能力越强,测出的分界点越低,这也是 为什麽在最近两版国家标准中取消了这项性能的测定,而用规定塑 性(非比例)延伸性能代替的原因。
强度(ReL)。 b)产品标准中要求测定屈服强度,但材料不呈现出明显屈服
时,材料不具有可测的上屈服强度(ReH)和(或)下屈服强 度(ReL)性能。建议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2),并注 明“无明显屈服”。
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况的材料,建议相关产品标准在规定测
定屈服强度时说明当无明显屈服时要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
第6阶段:缩颈变形阶段(fg)
力施加至f点时,试验材材料的应变硬化与几何形状导致的 软化达到平衡,此时力不再增加,试样最薄弱的截面中心部分 开始出现微小空洞,然后扩展连接成小裂纹,试样的受力状态 由两向变为三向受力状态。裂纹扩展的同时,在试样表面可看 到产生缩颈变形,在拉伸曲线上,从f点到g点力是下降的,但 是在试样缩颈处,由于截面积已变小,其真应力要大大高于工 程应力。试验达到g点试样完全断裂。
Fe L S0
为提高试验效率,对于明显屈服的材料,如果不需测定
屈服点延伸率时,可将上屈服之后延伸率在 0.25%范围内的低
应力最为下屈服强度。
GB-T228(可编辑)
GB-T228(可编辑)GB-T228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金属材料试验规范标准金属材料规范标准热轧钢筋的外形热轧钢筋的取样要求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取样要求冷轧带肋钢筋的取样要求主要技术内容试验速率模式金属拉伸试样拉伸试验的基本概念一、GB/T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主要技术内容引言 228.1-2010《金属材料两种试验速率的控制方法。
第一种方法A为应变速率(包括横梁位移速率),第二种方法B为应力速率。
方法A旨在减小测量应变速率敏感参数时试验速率的变化和减小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上屈服强度(ReH 和下屈服强度(ReL 的、12条规定: 上屈服强度ReH可以从力-延伸曲线图或峰值力显测定标准中11示器上测得:定义为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值对应的应力。
下屈服强度ReL可以从力-延伸曲线图测定,定义为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值对应的应力。
二、2010版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试验速率模式横梁位移控制:试验中马达的角度传感器的信号与控制信号构成闭环回路来控制马达的工作。
应力速率控制:试验中力值传感器的信号与控制信号构成闭环回路来控制马达的工作。
应变速率控制:试验中变形信号与与控制信号构成闭环回路来控制马达的工作。
消除试验机刚度对ReH、ReL、RP0.2不确定度的影响; 可确保试样标距在试验中实现恒应变速率加载,消除材料塑性抗力指标不确定度的影响; 减小测定应变速率敏感参数(性能)时的试验速率变化和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是ReH、ReL、RP0.2比对试验统一规范的依据。
方法A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应变速率控制模式: 第一种应变速率是基于引伸计的反馈而得到的。
第二种是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即通过控制平行长度与需要的应变速率相乘得到的横梁位移速率来实现。
GB/T 228.1-2010中应选用的应变速率范围试验系统的刚度试验机机身的刚度、夹具、加载系统的刚度与受拉试样的刚度共同构成了“试验系统”的刚度。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28.1-2010
ReH和ReL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a)当材料呈现明显屈服状态时,相关产品标准应规定 或说明测定ReH或ReL或两者。当相关产品标准无明确 规定时,测定ReH和ReL 并报告;只呈现单一屈服 (屈服平台)状态的情况,测定ReL并报告;如无异 议可仅测定ReL并报告。
屈服阶段中呈现平台,平台应力判为下屈服强度;如呈现 多个而且后者高于前者的屈服平台,判第1个平台应力为下 屈服强度;
下屈服强度一定低于上屈服强度。
GB/T 228.1-2010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上、下屈服强度位置判定的基本原则如下:
为提高效率,可以报告在上屈服强度之后延伸率为0.25%范 围内的最低应力为下屈服强度,不考虑任何初始瞬时效应, 用此方法测定下屈服强度后,试验速率可以按照10.3.4增加, 试验报告应注明使用了此简捷方法。
的应变速率eLc 也可用。
应变速率
eLe
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在测定这些性能时,eL e
应选用
下面两个范围之一:
范围1:eLe =0.00007s-1,相对误差±20%
范围2:eLe =0.00025s-1,相对误差±20%(如果没有其他规定,
推荐选取该速率)
GB/T 228.1-2010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GB/T 228.1-2010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
上、下屈服强度位置判定的基本原则如下:
屈服前的第1个峰值应力判为上屈服强度,不管其后的峰值 应力比它大或比它小;
屈服阶段中如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谷值应力,舍弃第1个 谷值应力不计,取其余谷值应力中最小值判为下屈服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8-2002eqv ISO 6892:199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Metallic materials——Tensile test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发布GB/T228-2002目次前言ⅢISO前言Ⅳ1 范围12 引用标准13 原理14 定义15 符号和说明56 试样67 原始横截面积(So)的测定78 原始标距(Lo)标记79 试验设备的准确度710 试验要求811 断后伸长率(A)和断裂总伸长率(At)的测定812 最大力总伸长率(Agt)和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Ag)的测定913 屈服点延伸率(Ae)的测定914 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的测定1015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的测定1016 规定总延伸强度(Rt)的测定1117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的验证方法1118 抗拉强度(Rm)的测定1119 断面收缩率(Z)的测定1220 性能测定结果数值的修约1421 性能测定结果的准确度1422 试验结果处理1523 试验报告15附录A(标准的附录)厚度0.1mm~<3 mm薄板和薄带使用的试样类型16附录B(标准的附录)厚度等于或大于3mm板材和扁材以及直径或厚度等于或大于4mm线材、棒材和型材使用的试样型17附录C(标准的附表录)直径或厚度小于4mm线材、棒材和型材使作的试样类型20附录D(标准的附录)管材使用的试样类型21附录E(提示的附录)断后伸长率规定值低于5%的测定方法24附录F(提示的附录)移位方法测定断后伸长率24附录G(提示的附录)人工方法测定棒材、线材和条材等长产品的最大力总伸长率25附录H(提示的附录)逐步逼近方法测定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26附录I(提示的附录)卸力方法测定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0。
2)举例27附录J(提示的附录)误差累积方法估计拉伸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28附录K(提示的附录)拉伸试验的精密度—根据实验室间试验方案的结果31附录L(提示的附录)新旧标准性能名称和符号对照34GB/T228-2002前言本标准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6892:199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
在主要技术内容上与ISO6892:1998相同,但部分技术内容较为详细和具体,编写结构不完全对应。
补充性能测定结果数值的修约要求和试验结果处理。
增加试样类型。
删去附录F(提示的附录)计算矩形横截面试样原始标距用计算图尺;删去附录L(提示的附录)参考文献目录。
增加附录H(提示的附录)逐步逼近方法测定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增加附录L(提示的附录)新旧标准性能名称和符号对照。
本标准合作并修订原国家标准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3076-1982《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和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对原标准在以下方面的技术内容进行了较大修改和补充:——引用标准;——定义和符号;——试样;——试验要求;——性能测定方法;——性能测定结果数值修约;——性能测定结果准确度阐述。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代替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3076-1982《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和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本标准的附录A∽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E∽L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国家冶金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宝山钢铁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梁新邦、李久林、陶立英、李和平、高振英。
本标准于1963年12月首次发布,1976年9月第1次修订,1987年2月第2次修订。
GB/T228-2002ISO 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参加工作。
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要取得至少75%参加投票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发布。
国际标准ISO6892由ISO/TC164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技术委员会SCI 单轴试验分委员会制定。
附录A~D都是标准的附录。
附录E~L都是提示的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Metallic materials-Tensile test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的原理、定义、符号和说明、试样及其尺寸测量、试验设备、试验要求、性能测定、测定结果数值修约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
但对于小横截面尺寸的金属产品,例如金属箔,超细丝和毛细管等的拉伸试验需要协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面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eqv ISO 377:1997)GB/T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T 12160-2002 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idt ISO 9513:1999)GB/T16852-1997 拉力试验机的检验(idt ISO 7500:1986)GB/T 17600.1-1998 钢的伸长率换算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eqv ISO 2566-1:1984)GB/T 17600.2-1998 钢的伸长率换算第2部分:奥氏体钢(eqv ISO 2566-2:1984)3 原理试验系用拉力拉伸试样,一般拉至断裂,测定第4章定义的一项或几项力学性能。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4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4.1 标距gauge length测量伸长用的试样圆柱或棱柱部分的长度。
4.1.1 原始标距(Lo)original gauge length施力前的试样标距。
4.1.2 断后标距(Lu)final gauge length试样断裂后的标距。
4.2 平行长度(Lc)parallel length试样两头部或两夹持部分(不带头试样)之间平行部分的长度。
4.3 伸长elongation试验期间任一时刻原始标距(Lo)的增量。
4.4 伸长率percentage elongation原始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Lo)之比的百分率。
4.4.1 断后伸长率(A)percentage elongation aftet fracture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Lu——Lo)与原始标距(Lo)之比的百分率(见图1)。
对于比例试样,若原始标距不为5.65(SO为平行长度的原始横截面积),符号A应附以下脚注说明所使用的比例系数,例如,A11.3表示原始标距(LO)为11.3的断后伸长率。
对于非比例试样,符号A应附以下脚注说明所使用的原始标距,以毫米(mm)表示,例如,A80mm表示原始标距(LO)为80mm的断后伸长率。
4.4.2 断裂总伸长率(At)percentage total elongation at fracture断裂时刻原始标距的总伸长(弹性伸长加塑性伸长)与原始标距(L o)之比的百分率(见图1)。
4.4.3 最大力伸长率percentage elongation at maximum force最大力时原始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L o)之比的百分率。
应区分最大力总伸长率(Agt)和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Ag)(见图1)。
图1 伸长的定义4.5 引伸计标距(Le)extensometer gauge length用引伸计测量试样时所使用试样平行长度部分的长度。
测定屈服强度和规定强度性能时推荐Le≥L o/2。
测定屈服点延伸率和最大力时或在最大力之后的性能,推荐Le等于L o或近似等于L o。
4.6 延伸extension试验期间任一给定时刻引伸计标距(L e)增量。
4.6.1 残余延伸率percentage permanent extension试验施加并卸除应力后引伸计标距的延伸与引伸计标距(Le)之比的百分率。
4.6.2 非比例延伸率percentage non-proportional extension试验中任一给定时刻引伸计标距的非比例延伸与引伸计标距(Le)之比的百分率。
4.6.3 总延伸率percentage total extension试验中任一时刻引伸计标距的总延伸(弹性延伸加塑性延伸)与引伸计标距(Le)之比的百分率。
4.6.4 屈服点延伸率(Ae)percentage yield point extension呈现明显屈服(不连续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屈服开始至均匀加工硬化开始之间引伸计标距的延伸与引伸计标距(Le)之比的百分率。
4.7 断面收缩率(Z)percentage reduction of area1)5.65断裂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S o—Su)与原始横截面积(S o)之比的百分率。
4.8 最大力(Fm)maximum force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抵抗的最大力。
对于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的金属材料,为试验期间的最大力。
4.9 应力stress试验期间任一时刻的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 o)之商。
4.9.1 抗拉强度(Rm)tensile strength相应最大力(Fm)的应力。
4.9.2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达到塑性发生而力不增加的应力点,应区分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4.9.2.1 上屈服强度(ReH)upper yield strength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高应力(见图2)。
4.9.2.2 下屈服强度(ReL)Lower yield strength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低应力(见图2)。
ReH ReH初始瞬时效应ReL ReL0 延伸率0 延伸率a) b)Reh RehReL ReL0 延伸率0 延伸率c) d)图2不同类型曲线的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ReH和ReL)4.9.3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proof strength , non-proportional extension非比例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百分率时的应力(见图3)。